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自闭症如何康复调理

自闭症如何康复调理

2012-08-06 12页 doc 56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6403

暂无简介

举报
自闭症如何康复调理什么是儿童自闭症? 儿童自闭症(或称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也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它不是由一般的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而是来自多数原因的障碍症候群。 基本概述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4比1。    症状 其主要症状为: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
自闭症如何康复调理
什么是儿童自闭症? 儿童自闭症(或称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也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它不是由一般的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而是来自多数原因的障碍症候群。 基本概述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4比1。    症状 其主要症状为: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临床表现 一、社会交往障碍   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特征之一,即与他人缺乏感情联系,极端孤僻与外界隔离(自闭)。这种征象在婴儿期就表现出缺乏与他人眼与眼的对视,缺少面部表情,对人缺乏兴趣。母亲将其抱着喂奶时,他不会将身体与母亲贴近,不会望着母亲微笑。6~7个月还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不会像正常小儿一样发生咿呀学语声,只是哭叫或显得特别安静。有的患儿即使1~2岁发育正常或基本正常,但起病以后表现有饥饿、疾病或不舒服时,不会到父母亲身边寻求食物或安抚,或只是拉着父母亲的手去取东西,而不会以言语或姿势来表达。不会伸开双臂要人抱。有的患儿甚至拒绝别人的拥抱,或当抱起他时表现僵硬或全身松软。当父母离开或返回时没有依恋的表示。和父母易于分离,跟随陌生人也很少有胆怯不安的反应。对亲人呼唤他们的名字时常无反应,以致使人怀疑他们是否有听力问题。不与周围小朋友交往,更谈不上建立友谊,喜欢独自玩耍。病情较轻的自闭症患儿社会障碍在2岁前不明显,5岁后患儿与父母同胞之间建立起一定的感情,但患儿仍极少主动进行接触,在与伙伴的活动中常充当被动角色,缺乏主动兴趣。他们青春期后仍缺乏社交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或结婚。 二、语言发育障碍   自闭症患儿表现的语言、语言发育障碍十分常见和严重,此是最早也是最容易引起父母注意的症状,常为自闭症患儿的首诊原因。   自闭症的语言障碍是一种质的全面的损害,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语言发育延迟或不发育   患儿语言发育迟滞。约一半自闭症患者终生沉默。仅以手势或其他形式表达他们的要求,或极少情况下使用极有限的语言。也有些患儿2~3岁前语言功能出现后又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2.语言内容、形式的异常   不主动与人交谈,不会提出话题或维持话题。他们常常是自顾自地说话,毫不在意对方听与不听,也不顾及周围的环境或者别人正在谈话的主题。部分患儿不会使用代词,或代词混淆不清,不能正确运用“你、我、他”,或把“我”说成“你”等。以致其言语变得毫无意义或不知所云。有的患儿即使有相当的词汇量,也不能运用词汇、语句来与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   3.刻板重复的语言或模仿语言   刻板重复的语言可为反复模仿别人说过的话,亦可是患儿重复提类似的问题或要对方回答一样的话,或重复自造的话,并渴望维持这种刻板重复语言和重复简单游戏活动不变,有的患儿则表现出无原因的反复的尖叫、喊叫。   4.言语音调、节奏的障碍   语言缺乏声调,存在速度、节律、语调、重复等方面的问题,语言单调平淡或怪声怪调,缺乏抑扬顿挫,没有表情配合。患儿有时尖叫,哼哼或发出别人不能听清或不可理解的“话”,或者自顾自地说话,也有称之为“自我中心语言”。   5.非语言性交流障碍   面部表情、手势或姿势语言缺乏,患儿很少点头、摇头或摆手及其动作来表达其意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需要或不舒服。稍大患儿可拉着大人的手走向他们想要的东西。 三、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僵硬行为   1.对环境倾向于要要求固定不变或不正常反应   表现对日常生活常规变化的拒绝,有的患儿每天要吃同样的饭或菜,数年不变,每天固定的排便时间、地点或便器,出门一定要走某条路线,若这动则表现烦躁不安,吵闹或拒绝。   2.兴趣狭窄和游戏方式奇特   表现为对某些特件或活动的特殊迷恋,患儿常对一般儿童所喜欢的玩具或游戏缺乏兴趣,尤其不会玩有想象力的游戏,而对某些特别的物件或活动表现特别的兴趣或迷恋,尤其是圆的或可以旋转的物品,可达到着迷的程度。对喜欢的物件终日拿着,数日、十数日不更换,若强迫更换,往往会选择另一件作为新的迷恋对象。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   3.刻板、重复的行为和特殊的动作姿势   表现来回踱步、自身旋转、转圈走、重复地蹦跳,最常见的姿势是将手置于胸前凝视,这种动作常在1~2岁时发生,随着年龄增长而减轻消失。还有扑打、摇动、敲击、撞击、旋转等动作。亦有破坏行为及自伤行为,如咬手、撞头、以拳击墙等,这些行为往往在患儿无事可做时出现,有时则在其兴奋、烦躁时频繁出现。不许别人改变事物的固定模式,为自闭症患儿常见的现象。如反复触摸光滑物体的表面,似乎从中得到一种愉快,有的侧不论给他们食物或非食物,接过来都先闻一闻。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反复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爱听某一首或几首特别的音乐,但对动画片通常不感兴趣。往往在某个阶段时间有某几种刻板行为,并非一成不变。动个不停,常以跑代走,东张西望,眼神飘忽,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四、感知觉异常   大多数自闭症患儿存在对刺激感觉异常,包括对某些声音的反应特别迟钝,如一个突然的声响对于正常儿童会引起惊跳,而自闭症患儿则若无其事。在后面对他们讲话或呼叫他们时,他们似乎像聋子一样没有反应,但对某些刺激又会特别敏感,如当收音机或电视机播广告、天气预报时,音量即使放得很小,他们也会做出相应反应。有些患儿表现对某些视觉图像恐惧;很多患儿不喜欢被人拥抱,触觉、痛觉异常也较常见。 五、智力和认知缺陷   约3/4的患儿智力落后,但这些患儿可以在某些方面有较强能力,20%智力正常,约10%智力超常。智力正常和超常的自闭症患儿又称为高功能自闭症。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力方面有超常能力,如数字、人名、路线、车牌、年代和日期推算、速算的能力、音乐等。在应用操作、视觉空间技能、即时记忆测验较优,而那些象征性、抽象思维和逻辑程序的测验上较差。其他认知缺陷表现在模仿、对口述词和手势的理解,灵活性、创造性、制定和应用规则上,与智商相同的非自闭症患儿相比,前者认知障碍则更要广泛。1967年对自闭症患儿的智商研究中发现,自闭症患儿可出现“孤立性才能”,在音乐、计算、推算、日期、机械记忆和背诵等方面有超常能力,被称为白痴天才。部分患儿可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包括肌张力减退或增高,流涎、肌阵挛性抽搐、踝阵挛、手部或手指的失张力性姿势、表情肌麻痹、斜视等。 自闭症类型     1.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立即仿说: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自闭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3.延宕仿: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复某些字、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是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联系。   4.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不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7.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9.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   10.很少发问:除了强迫性的行为表现外,他们很少会提出问题来发问。   11.固着性:不管情境的变化,重复的念着某句话。   12.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 为何单纯训练对自闭症效果不明显? 目前国内外许多人认为,治疗自闭症唯一有效的方式是训练。把它归结到教育问题。单纯由教育界人士来对自闭症进行行为训练,以期望能达到正常人的行为标准,回归社会。虽然有大批的社会教育工作者,投身到其中,但效果往往是很令人失望的。其中关键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自闭症。更为荒谬的是提出了:“连小猫小狗都能训练,人为何不能训练?”的理论。在此理论指导下对病儿进行大体力的强化训练。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了许多负作用。有一句中国成语最恰当形容了此种做法,那就是“拔苗助长”。 解决   ①别把孩子过分封闭于一味学习的小圈内   城市居住的现代化使许多人搬进了高楼,而一户一门的高楼容易给孩子造成封闭的环境,因此,应允许或鼓励孩子从高楼走下来到庭院中,与邻居或附近小朋友玩耍、交往,建立友谊。   ②注重情商培育   情商即社会适应的综合能力。孩子仅仅学习成绩优良是不够的,还须懂得接受别人并让人接受自己,这也是爱的基本涵义。在培育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时,要教导孩子形成好的性情和情感。   ③尽量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包括邻居小朋友相邀的游戏、做作业;包括学校、班级统一组织的文体活动;包括祝贺同学生日、欢送老师等等。从集体活动中培育孩子的性格,从集体活动中体验友谊、智慧与温暖。   ④为孩子的交友创造条件   不仅应允许孩子走下高楼、走出家门,也应允许还把小朋友请进家门。为孩子提供交朋友的机会,教给它们交朋友的艺术、方法和技巧。   ⑤培育孩子的自立能力,切忌父母事事包办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发病率 自闭症者的发生率,据美国精神医学会(1994)出版的智能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每一万名人口里就有2~5名自闭症者;其中,男生约为女生的3~4倍。自闭症儿童根据其实际智力、语言沟通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三要素,分为高功能、中功能及低功能三类。     自闭症的影响不分地理、种族或阶级,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个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美国自92年开始收集有关自闭症的数据,到2003年,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人数猛增了800%,现在在美国每15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被诊断为自闭症,每94个男孩中就有一个患自闭症,而在14年前每10万个儿童才有一个患自闭症。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与自闭症相关的基因,但造成自闭症的根本原因目前还不清楚。近年来自闭症患者人数上升的原因之一是诊断的加强。根据在北美、西欧和日本所收集的数据估计,全球有3500万人患有自闭症。     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是起病于3岁以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自闭症患者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此常被称作“星星的孩子”。     近日公布的一份学龄儿童全面调查调查了年龄为9至11岁的儿童,诊断出1%以上的儿童有孤独症或相关异常症状。这个数据表明,相比20世纪90年代普遍接受的每万人中有4例孤独症的数据,如今儿童的孤独症发病率增长到25倍。 领导这项研究的吉莉恩·贝尔德教授撰文,呼吁地方当局充分认识到孤独症患者所需要的额外支持。她说:“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等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患有某种形式孤独症的儿童的需求,他们占儿童人口的1%。 这项研究没有表明天生有孤独症的儿童人数是否在上升。不过据认为,目前孤独症更加普遍,说明过去有大量病例可能未被检查出来。 孤独症的诊断需要利用行为和心理测试,但是近年来诊断范围有所扩大,医生们将相关异常症状,比如阿斯珀格综合征,也包含在孤独症的范围内。 贝尔德教授说:他们主要的特征是在处理社会关系方面有缺陷,这表现为孤僻、冷淡、根本不能适应环境等等。以前,许多被诊断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或许有一些学习障碍。可是现在我们发现,没有学习障碍、而且的确非常出色的儿童也会患有孤独症。” 随着儿童自闭症发病率的递增,2010年7月卫生部专门印发《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并要求各地进一步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使儿童孤独症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的康复治疗。从数据来看,儿童自闭症患者数量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2007年第二次全国抽样调查显示,中国0-6岁的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千分之1-2,总数约为11万人,预计每年新增0-6岁孤独症儿童1.5万人。区域性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在发达国家,孤独症也在广泛流行,特别是美国。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最新的报告称,孤独症儿童的发病率已经达到1/156。 儿童自闭症的问答 1、什么样的孩子需要到心理机构进行咨询? 孤独症、学习困难、多动症、行为情绪障碍、抽动症等相关发育障碍的儿童。 2、孤独症、学习困难、多动症、行为情绪障碍的儿童在那里能得到治疗与康复? 本咨询调整中心可提供儿童康复的全方位康复服务。 3、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个类型。 4、儿童孤独症有哪些表现? 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奇特及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5、在哪些地方能诊断儿童孤独症?如何诊断? 各大医院、儿童医院、妇儿医院儿童心理科及市内各大医院儿科都能进行诊断。目前对于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详细的病史和全面的精神检查。还缺乏敏感而可靠的辅助检查手段或实验室指标。某些心理测验或评定量表检查的结果可能有助于鉴别和明确诊断。 6、儿童孤独症是由于家庭教养不当造成的吗? 不一定。本病的发生于早年养育环境和管教方法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的研究分析表明,该病是由于先天性或围产期脑发育受损所致,遗传和环境污染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7、训练能治好孤独症吗? 假如把“治好”理解为医学上所指的“治愈”,即患儿不再有孤独症,导致孤独症的大脑生理异常结构完全消失,那么从目前国内外研究与临床信息来看,通过“训练”而“治愈”的孤独症患者几乎可以说没有。但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矫治,达到能够进行生活自理,甚至是独立生活并展示出良好发展状态的个案是很多。有些孤独症患者在成年后能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来,有的正在上大学,有的从事方面的职业,但从专家对他们的评述中,仍能够感觉到他们的举止透出典型的孤独症痕迹,只是这点不再具有将他们与社会生活隔绝开来的障碍力。当然能够达到这一程度的患者虽只是极少数,并且与他们一直得到良好的训练分不开。 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孤独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良好的引导训练能够使其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可以在接受引导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自立。如果听之任之,孤独症儿童往往会出现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使得社会甚至家人都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由于被他人排斥,孤独症儿童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就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 8、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调整什么时候开始好? 开始得越早效果会越好。一旦孩子被诊断(或怀疑性诊断为有“孤独症倾向”),就要为他提供干预性的引导训练,因为引导训练是落实在生活中非常有效的矫治途径。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患孤独症的孩子多在三岁左右被确诊,因此“3-6岁”一直是专家们建议的最佳引导训练期,同时也因为这一时期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 9、如果引导训练不能治愈孤独症,让孩子进行引导训练还有意义吗? 虽然引导训练不能让孤独症患儿彻底痊愈,但引导训练对于其矫治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孤独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得当,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好的方向就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否则听之任之,孤独症儿童很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相反往往会发展出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使得他们周围的社会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而由于被他人排斥,孤独症儿童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 10、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有哪些方法? 目前国内外主要康复治疗方法有:行为治疗、感觉统合治疗、游戏治疗、听觉统合治疗、音乐治疗等。由于病情复杂和巨大的个体差异,对一些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一定在另一些患者中起到相同的效果,一般需要强化性行为训练、特殊教育结合医疗,才有可能获得一定的效果。 11、面对孤独症患儿,家庭如何行动? 在明确诊断后,家长首先要及时调整心态,面对现实。要通过专业人士了解本病的性质和治疗现状,充分利用当地的医疗、教育和社区康复资源,尽快投入到专业训练和康教过程中去。家庭成员的每一份付出,不一定即刻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效果,但坚持不懈地干预训练对患儿的预后和长期发展有积极影响。 12、训练要进行多长时间呢?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干预工程。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训练者有丰富的经验和极大的耐心和恒心。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他们成长的全部阶段都需要伴随有训练矫治,只要坚持正确的训练方法,您就会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您以前认为不可能学会的东西,具备了您以前认为不可能具备的能力。美国孤独症研究所所长瑞姆兰博士(一位家长,儿童心理医生)就曾经说过:“当你面对孤独症患儿时,要努力去感觉他这一段时间又学会了什么。”一位已经帮助自己患孤独症的女儿成功地走上独立生活道路的德国母亲感慨地说:“孤独症的孩子能走多远,只有上帝知道;我想知道的是,与昨天相比,我的女儿今天又学会了什么。” 13、在哪里让孩子接受训练最好呢? 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与训练,一般分两种场合进行:①家庭训练——在国外家庭训练由专业训练者小组到家庭中指导家长进行,要视孩子的需要及家庭居住的社会提供训练指导的能力而决定每周训练几次。家庭也可以在专业训练者的指导下学会训练孩子的具体技巧,逐步承担起训练者的职责。②专业训练——专业训练指的是让孤独症儿童到专业训练机构参加训练,专业训练始于两、三岁左右,持续到六至八岁岁(学龄);选择那种场合训练需要视家长能力、专业机构是否适宜等因素决定。 14、操作家庭训练的前提有哪些? 在家庭中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训练,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家庭成员应了解有关孤独症的知识,了解孤独症儿童的一般性特点和自己孩子所独具的特点;②家庭成员应学习和掌握孤独症儿童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巧;③按照由专业机构或人员为孩子制订的个别训练,对孩子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④定期请专业人员对孩子评估。 15、孤独症儿童会有心理障碍吗? 虽然孤独症并非是纯心理障碍疾病,但并不能忽视孤独症儿童的心理障碍,在与孤独症儿童接触或对他们进行干预训练时,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点。由于其社会交往能力非常弱,他们很难与周围的人发生正常的沟通行为,这就会使他产生心理结构异常,在成长过程中,也会由于他们的孤独症障碍产生心理上的发育偏差,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当中表现出愈来愈退缩的结果,一般表现为:玩弄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对物品依恋。莫名其妙的哭和笑、伤害自己与他人等。 16、如何确定孩子患有孤独症呢? 首先,当发现您的孩子有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时,要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一般是由儿童精神科的医生进行诊断。由于在孤独症的发病部位及致病因素方面还没有准确的实验数据及有效的工具,因此诊断的依据不是化验或仪器检测结果,而是根据幼儿异常的外在行为表现,目前逐步赢得了各国普遍的认可的是DSM(美国精神医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和ICD(国际疾病分类——世界卫生组织出版)关于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17、孤独症儿童是弱智儿童吗? 弱智儿童通常是在各个方面的发育发展均比一般人迟缓,但发展的次序则基本保持正常。弱智儿童的智商有可测性,他们在感知、社会交往、兴趣及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与其智商成正比。孤独症儿童虽然伴有全面性发育迟缓现象,但发育次序异常,且各方面发育不平衡。如:有的儿童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却能有很强的计算、绘画能力;有的儿童完全没有或只有极少的语言,却在记忆力方面、识别颜色方面表现突出。孤独症儿童由于社会性极弱,在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主动性方面远远低于弱智儿童,目前尚没有能准确测量孤独症儿童智商的工具。 18、孤独症与听障(失聪)的区别是什么? 听障儿童即我们常说的聋哑儿童,是因为个别感觉器官(听觉系统)受损所致。虽然他们因为失去听力而发生语言障碍(失去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但他们不会因此而失去主动观察、了解及与外界交往的兴趣。听障儿童会用身体动作、眼神、面部表情等其它工具努力与人交流与交往。孤独症儿童听觉系统基本上是完整的,只是因为大脑中枢系统的障碍使他们失去对外界正常反应的能力。同时孤独症儿童除了几乎不能使用语言进行交往外,他们的另一个特征是不运用手势、眼神、表情等其它交流工具与他人进行交流与交往。 19、孤独症与语言发育障碍有什么不同? 语言障碍儿童的状况与孤独症儿童不同,前者在感知反应上不会有异常,在与人与物相处的方式上也是正常的。他们能够模仿别人,用手势来表达抽象的内容(与听障儿童相似),虽然有时会有较少的“鹦鹉式”对话。在参与想象性游戏和小组活动方面与正常儿童同样有兴趣。孤独症儿童则在体性活动和游戏中表现出明显地不适应(不介入),更无法参与想象性游戏。对于游戏的规则完全忽视或不理解,对游戏的结果(是否赢了)不在意,常常首先对小组性活动和游戏不感兴趣。当其他儿童专注于游戏之中时,他们往往游离于游戏外。 20、非专业人士如何快速分辨儿童是否有孤独症? 一般从3个方面: (1)对人普遍缺乏情感反应,严重影响社会性相互作用; (2)语词性和非语词性交往和想象性活动严重减少; (3)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严重约束生活活动。 重庆自闭症康复从心脑的角度分析入手 很多重庆自闭症的儿童,当我们接触时,你都会发现,他们在实际的生活中,表现得有些慢,这个有二个方面的,一个方面是行动上面的慢,另外一个方面是思想上面的。 行动上面的用一些现在社会当中的训练机构的方法会看到一些效果,大概要用时三个月左右。如果是思想上面的,用一般训练机构的方法就并不一定有效果了,有些训练一年的儿童,都不见得有丝毫的进展。这个是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真正思想上面的我们要从心脑的角度分析入手,这个才是关键。因为心脑的同步性,才能带来儿童的想法、行动、表达的一致性。他才能如一个正常儿童一样,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1.  今天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一起来探讨分析。 有些儿童表现得特别灵活,可是在现实中的一些语言表达方面,总是不足,怎么呢? 2.  你有认真的分析过小孩子的一些原因吗? 从源头分析过吗? 比如他是否常常发脾气? 3.  是否常常做一些让人莫名其妙的动作等等。 我们现实中,总是为出现很多出现误判的事情,导致这些儿童在成长的路上,付出了比他人更多的心理压力。 4.  有些人是小时的一些阴影,有些是小时的一个或者二个动作就受到影响了,如果你作为家长,可以回忆一下小孩的成长,从中找到突破口。 5.  如果实在找不到的家长也不必着急,从这里,我们可以透过一些现象来分析研究,并一点点的实践,通过这个实践,我们可以进行相互的比较分析,是否真有利于儿童的成长,是否有真的有益于儿童的心智发育,完整的健康,才是家长你要收获的。 6.  有些简单的游戏:数数字,你可以带着你的小孩反复的进行,这个对你的小孩有相当益处的帮助。 7.  数字养生是这样说的,坐下来,然后,让小孩自己去拔自己的手脚,自己去拔自己的脚趾。这个游戏,在数字养生的一些知识分享当中有。 8.  通过这个,可以完善我们原来存在的一些被动的、有轻微损伤的,可以得到缓解。 9.  现在很多重庆自闭症的家长,常常去训练机构看这个pep测试的结果,是多少多少分,其实这个分,只能说明一个非常表象的问题,并不能说明你的小孩在心脑方面进一步的发育的情况。 10. pep测试分数低的家长不要担心了,pep测试分数高的家长也不必过度的惊喜,心脑发育是一个长久的工程。 11. 让我们共同学习,在不断的分析探索研究中,不断的把握生命的精华,不断的实现重庆健康生活,让重庆自闭症儿童们,回归到健康的童年当中,享受无以伦比的快乐。 12. 如何更进一步的让我们获得这些真正导致重庆自闭症、影响重庆健康生活的因素,需要更多的朋友参与进来。 13. 上面说过二个益智游戏,不知看过的家长是否进行过了,如果有进行过的家长,可以在后面反馈一下信息。 14. 从现在反馈过来的信息来看,多进行还是有效果的,因为这个可以训练我们的神经元,在正常的电流电压时,产生相应的对位传递。让我们的想法,同我们的表达,产生同步,从而通过嘴巴说出来。恢复正常的生活。 15. 我们知道了方法,还是重在坚持。 所有的方法,都要不断的反复实践,在实践中把握要领,不能做个一二次看不到效果,就放弃了,因为问题的产生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情。重在实践的坚持。 · 重庆自闭症康复调理  http://blog.sina.com.cn/u/2896001827
/
本文档为【自闭症如何康复调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