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曹操家族血源考论

曹操家族血源考论

2012-08-06 4页 pdf 91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73212

暂无简介

举报
曹操家族血源考论 第 !" 卷第 # 期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 年 "" 月 %&’( !") *&( #) !"#$%&’ (’")*+,"-. /0 1+-, &’2 !#"*’#* 3/%+’&4 5/)6 !$"" ! 曹操家族血源考论 王胜鹏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 #+,$$-) 摘) 要:目前学术界关于曹操出身的争论,焦点集中在姓曹还是姓夏侯上面,源自曹氏本家之说存在诸多 疑点,而源自夏侯氏证据更充足,从陈寿《三国志》行文体例及裴松之注的多处内容来看此说可以得到证实,曹 嵩后代对曹腾的态度也或许...
曹操家族血源考论
第 !" 卷第 # 期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 年 "" 月 %&’( !") *&( #) !"#$%&’ (’")*+,"-. /0 1+-, &’2 !#"*’#* 3/%+’&4 5/)6 !$"" ! 曹操家族血源考论 王胜鹏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 #+,$$-) 摘) 要:目前学术界关于曹操出身的争论,焦点集中在姓曹还是姓夏侯上面,源自曹氏本家之说存在诸多 疑点,而源自夏侯氏证据更充足,从陈寿《三国志》行文体例及裴松之注的多处内容来看此说可以得到证实,曹 嵩后代对曹腾的态度也或许可以说明问题,还有,考察曹丕和夏侯氏诸人的特殊关系对认识问题真相也有帮 助。封建社会血统决定一切,名不正则言不顺,统治者出于维护正统的政治形象和封建宗法纲常的需要,这是 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曹魏血源的原因。 关键词:曹魏;血源;曹氏;夏侯氏; 中图分类号:.!+/( !) ) ) ) ) 文献标志码:0) ) ) ) 文章编号:"#,/ 1 2!/3(!$"")$# 1 $$+/ 1 $/ ) )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奠基者曹操,他的出身历来为史家 争论不休,论者各执一词,然而终无定论。陈寿《三国志》 开篇就交代了曹操出身的神秘性:“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 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 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 出本末。嵩生太祖。”["]"从引文来看,陈寿对曹嵩出处讳 莫如深,只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由此引发后世旷日持 久的争论。目前学术界关于曹操出身的争论,焦点集中在 姓曹还是姓夏侯上面。 ) ) 一、曹姓说的误区 曹姓说者自认为有力的证据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第 一,曹腾本谯县世家旧族,兄弟本家众多,养子不会随便抱 养;第二,曹操子孙中内部互相过继的案例很多,可以类比 于曹嵩;第三,夏侯氏之说出自政敌的攻击,清人何焯即持 此一说:“谓嵩夏侯氏子者,敌国传闻,盖不足信。”又云, “明人小说家所演即据此耳。”[!]另见复旦大学韩昇先生 亦持此论。[+]第四,夏侯、曹氏联姻可见两家血缘并非同 源。 古代社会虽说继承宗祧多选本家,然而例外却很多, 仅就汉末三国时期来讲,领养外姓继嗣的多得很,而且不 乏一世之雄。汉主刘备的养子刘封就本不姓刘,“刘封者, 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 继嗣,养封为子”。["]--"刘备虽然自诩为汉皇室后裔,但他 收养继嗣者并不取自刘汉宗室,而仅凭个人喜好而已。所 以,认为继嗣养子必取自本家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 的。 曹操子孙中内部互相过继的情况的确有很多,然而把 它与曹嵩被收养的情况作类比,并以此确定曹嵩也属于本 家过继,这个推论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皇家与平 民百姓在继嗣者的选择上必然有很大的区别,更何况曹腾 是一个宦官。宦官从一产生就受人歧视,即使他并不作 恶,若司马迁所言,“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 终不可以为荣”,“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 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 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慨之士乎!”!曹腾的 兄弟即使众多,他们在是否给儿子与曹腾继嗣的问题上必 然有所顾虑。宦官养儿子的事情历朝都有,能见到的记载 最多的是清朝,宦官们由于受人鄙视,一般只好收买穷苦 人家子弟豢养。汉末乱世,饿殍遍野,人们转死沟壑,就连 谯县豪族夏侯氏也几乎难以自保,《三国志·魏书九·夏 侯渊传》中裴注引《魏略》曰:“时兖、豫大乱,渊以饥乏,弃 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夏侯渊穷得连多养活一个孩子都 难,可见夏侯氏在汉末已经破落,他们家的孩子出让给曹 腾做养子,相信是皆大欢喜的。 接下来澄清一下曹氏与夏侯氏联姻的问题,这也是反对 曹操源于夏侯氏之说者常持的有力依据之一。考诸史料,夏 侯氏与曹氏联姻有两例:第一,夏侯 之子夏侯楙尚太祖女 清河公主;第二,夏侯渊之子夏侯衡尚太祖弟海阳哀侯 女。["]!,!至于夏侯渊娶太祖内妹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 ! 收稿日期:!$"" 1 $, 1 !$ 作者简介:王胜鹏("-,#—),男,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 DOI:CNKI:51-1717/G4.20111129.1644.007 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9 16:44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717.G4.20111129.1644.007.html 王胜鹏:曹操家族血源考论 !"## 年第 $ 期 夏侯与曹氏的联姻不能表明他们的非血缘关系,因为 汉末三国近亲通婚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魏国司徒陈矫娶 生父之侄女。《魏氏春秋》曰:“矫本刘氏子,出嗣舅氏而 婚于本族”,朝中就有人以此事非议于他,“徐宣每非之, 庭议其阙”,但是曹操制止了这种现象,“乃下令曰:“丧乱 已来,风教彫薄,谤议之言,难用褒贬。自建安五年已前, 一切勿论。其以断前诽议者,以其罪罪之”。[#]$%%周寿昌先 生论及此事时就说:“魏武拥全之,特下令禁人诽议,殆以 同姓为婚禁人议,即以便己私也。”!周先生认为曹操维护 陈矫是出于私心,因为他家族中也有这个情况。 又比如曹爽集团中的何晏与同母妹婚配。何晏本是 汉末外戚何进之孙,在宦官之乱中何晏随母尹氏一起被曹 操收纳。何晏在宫中长大,“见宠如公子,⋯⋯无所顾惮, 服饰拟于太子”,[#]!&!很得曹操喜爱。尹氏又生下金乡公 主,“魏末传曰:晏妇金乡公主,即晏同母妹。”[#]!&!虽说裴 松之引录此条的同时表示怀疑,然而难保没有此事。何进 长于宫闱之中,或许与其妹产生不伦之恋,曹操因疼爱于 他而无可奈何亦未可知。 再比如吴主孙权娶表侄女徐夫人和孙休娶外甥女朱 夫人,[#]##&’,#!""曹丕娶汉献帝女儿(献帝为魏武之婿),[#]#$"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中国古代社会的确有“同姓不婚”的传统,但是自初 民社会以来,直至中古社会早期,人们对于婚姻的认识并 不与后代相同。儒家经典《礼记》里对婚姻的作用是这样 解释的:“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 也。”"所谓“附远”,就是通过与血缘关系远的部族联姻, 利用甥舅关系将各异姓部落紧密联合起来,达到各族友好 相处,互相支持、互相依靠的目的。无疑,规定族外通婚首 先具有政治目的。所谓“厚别”,就是看重族内长幼尊卑 秩序,异姓通婚可以维护宗族内部嫡庶、长幼、亲疏、尊卑 次序。所以,禁止同姓婚配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 等级秩序。 既然古人提倡“同姓不婚”并不是专门从遗传学上优 生优育的角度来对待婚姻,那么在不妨碍集团利益的情况 下,对于亲上加亲,古人或许并不认为有什么大不妥,中国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就是以兄妹的角 色在劳动人民的想象中产生!所以古人近亲结婚的现象 多如牛毛,只要名义上不是同姓就可以,故而陈矫出嗣于 舅氏就可以娶生父刘氏族女了,夏侯氏与曹氏的婚配道理 也正同此例,何晏与同母妹并不同姓。当然这个现象在三 国时已经不太被人们接受了,陈矫受徐宣诽议就反映出 来。古代近亲结婚更多的发生在表亲之间,这种现象直到 二十世纪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许多地区还存在着。 ( ( 二、陈寿的春秋笔法 难道陈寿对曹嵩的来历真的一无所知吗?却是未必。 仔细审视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发现它颇得孔子的《春 秋》笔法之义,虽于字面表现出客观的叙述,然而皮里春秋 却是随处可见。 对于曹魏的血缘,陈寿虽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明言, 亦或者是对自己的判断不能确信,于是他就以一种隐晦的 方式揭示出来,这种方式就是利用《三国志》撰写体例来 影射。陈寿撰史对于人物传记的安排是有讲究的,一般地 位身份大致相同的人物安排在同传,文臣在一起,武将又 在一起,就连叛臣也另作归类,其他人物安排也都诸如此 类,绝不混杂。该著为蜀、吴两国宗室作传,都是宗室单列 一传,那么对于曹魏宗室必然不会另改陈规。《三国志卷 九·魏书九》将夏侯氏与曹氏诸人同传,而且将夏侯氏居 于曹氏之前叙述,这绝对是作者有意的安排,这种现象就 耐人寻味了,难道夏侯氏的地位与曹氏相同?甚至比曹氏 更重要?作者分明在以这种隐晦方式表明自己对于曹操 真实出身的看法。 ( ( 三、裴注的鲜明态度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态度更明朗地倾向于认 可夏侯氏与曹氏的血亲渊源关系,他通过作注补充史料一 再表明这种关系。在裴注《三国志》中至少有三处裴注引 录文字直接言明夏侯氏的宗室身份。 其一,在《三国志·吴书二·吴主传》中引《魏略》所 记,孙权在给曹丕的使者浩周的书信中称夏侯氏为魏宗 室:“今子当入侍,而未有妃耦,昔君念之,以为可上连缀宗 室若夏侯氏,虽中间自弃,常奉戢在心。当垂宿念,为之先 后,使获攀龙附骥,永自固定。其为分惠,岂有量哉!” 孙权信里意思大致是说:“现在我的儿子应当去朝廷 侍奉皇帝,但至今还没有婚配,先前先生您认为我家应该 和宗室夏侯氏联姻,虽然期间魏吴失好而事没有办成,但 我还是经常把先生的话记在心里。如果能够达成宿愿,得 以荣幸地攀上皇亲,我家就能够和朝廷永远结好了,这件 事给我家带来的恩惠,哪里说得完呢!”当时吴蜀交恶,山 越又叛乱,孙权为避免曹魏乘隙而攻,于是向曹丕表示臣 服,两国互有使者。浩周作为魏臣,向孙权建议与曹魏宗 室哪怕是夏侯氏联姻,可见当时魏人也多有知晓曹操出身 于夏侯氏的实情。《魏略》一书作者鱼豢也是魏人,担任 过魏朝郎中,其书被史家誉为“殊方记载,最为翔实”,裴 松之注《三国志》里,《魏略》是被他引用最多的史书,可见 裴对该书的信赖不同一般。 其二,在《魏书·武帝纪第一》中,裴注引吴人所作 《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 之叔父。太祖于 为从父兄弟”。一般论者都以为,《曹 瞒传》既为敌国所撰史书,就必然有丑化曹操的意图,这种 想法非常狭隘,且不说有自史迁以来就形成的秉笔直书的 良史风气,上文所引魏人鱼豢所撰《魏略》一书中,为何也 )* !"## 年第 $ 期 王胜鹏:曹操家族血源考论 有孙权关于夏侯氏是曹魏宗室的说法?讲曹操出身于夏 侯氏的,《曹瞒传》的作者是吴人,《世语》的作者郭颁也是 吴人,大概是因为曹操家乡谯县地近吴越,吴人更清楚曹 操家族的底细罢了。 其三,在《魏书·文帝纪第二》中,陈寿原著载“庚午, 延康元年夏侯 薨”,裴注引《魏书》曰:“王素服幸邺东城 门发哀”,又引孙盛评论说:“在礼,天子哭同姓于宗庙门 之外。哭于城门,失其所也”。 孙盛认为,根据礼制规定,天子哭同姓宗室之亡,止于 宗庙门之外,不可过分,而曹丕到邺城东门为夏侯 发哀, 那就是违背礼制了。在此,孙盛明白无误地透露了曹丕跟 夏侯 的同姓关系。孙盛是东晋人,著有《魏氏春秋》和 《晋阳秋》,房玄龄称其为“良史”。[%] 复旦大学《三国志》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华教授最先提 出了此种看法,[&]无疑,他的见解切中肯綮。这里附带说 明一下,吴教授还另以安徽亳州城南出土之曹氏墓砖上刻 有“夏侯右(君)”字样来作为夏侯与曹氏有血缘关系的佐 证,则余不敢苟同,因为墓砖上刻辞人名除了曹氏之外,还 有不少其他姓氏人名,一部分是来为曹氏吊唁的,还有些 属于工匠刻辞。[$]再说夏侯氏即使与曹氏情同一家,也不 可能两姓合葬,因为这些墓葬主人大多是曹腾的兄弟子 侄。 ’ ’ 四、曹氏后代的态度 曹嵩后代对曹腾的态度也或许可以说明问题。曹丕 于黄初元年(公元 !!"年)冬十月称帝,立马在十一月“追 尊皇祖太王曰太皇帝,考武王曰武皇帝”,[#]($“武王”指曹 操,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公元 !#$ 年)“夏五月,天子 进公爵为魏王”,[#]%(“太王”指曹嵩,于汉献帝延康元年 (公元 !!" 年)“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 王”。[#]&)曹丕追封曹嵩、曹操尊号,无非是要光宗耀祖,以 示孝道罢了。曹腾作为曹丕的曾祖父,在汉末并非是一个 微不足道的人物,虽是宦官,却大有能力和声望,要不他的 养子曹嵩又怎会一路飙升做到太尉?曹嵩在汉末政治上 并无多少建树,政治能力绝对比不上曹腾。像曹腾这样有 影响的人物,他的后代做了皇帝,理应追尊他以示荣耀吧? 然而曹丕对曹腾并未予以理会,似乎有所忌讳,要把出身 于宦官家庭的历史抹杀。只是到了太和三年(公元 !!) 年)“夏四月,戊申,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帝,夫人吴氏 曰高皇后”。[#])$曹腾在曹魏代汉九年后才被明帝追尊为 高皇帝,个中原因大概是因为其时世家旧族重新壮大,竞 相标榜家世渊源,而曹魏为了与之相轩邈,只有认同并努 力抬高曹氏出身了。夏侯氏虽说源出于汉初功臣夏侯婴, 但毕竟不如做过汉初丞相、功据第二的曹参名声响亮,而 且曹姓还可以上溯到古圣人周文王甚至有虞氏。曹操曾 “作《家传》,自云曹叔振铎之后”,[#]%&&曹叔振铎系周文王 之子,“武王封弟于曹,后人遂以国为姓”;!曹植亦说:“于 穆我王,胄稷胤周”;[(]明帝曹叡于景初元年发布诏书说 “曹氏系世,出自有虞氏”。[#]##"以上几个曹氏重要人物中, 曹丕在对待乃祖问题上沉默的态度,反映了他对曹姓的矛 盾心态。 更为蹊跷的是,史载曹丕和夏侯氏关系尤为亲密,夏 侯楙、夏侯称及夏侯尚等人都自幼就与曹丕交好。夏侯楙 字子林,是夏侯 中子,“文帝少与楙亲,及即位,以为安西 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夏侯称乃夏侯渊 第三子,“与文帝为布衣之交”。[#]!)%夏侯尚乃夏侯渊从子、 夏侯玄之父,“文帝与之亲友。太祖定冀州,尚为军司马, 将骑从征伐,后为五官将文学”,“六年,尚疾笃,还京都, 帝数临幸,执手涕泣”。[#]!)%夏侯尚去世,文帝还特别下诏 说:“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 为腹心,出当爪牙。”[#]!)%曹丕谓夏侯尚“异姓”,乃就夏侯、 曹之姓氏不同而言,而“骨肉”之说必有渊源,看来曹丕心 里是把夏侯当做骨肉的。反观曹仁、曹洪兄弟及其子侄之 中,史籍上并无记载有与曹丕关系亲密的,曹洪甚至差点 死于曹丕之手。曹丕早年曾向曹洪借贷而未果,即帝位后 寻机报复,幸得卞太后拯救。[#]!(*只有曹真得到曹丕的友 爱,还只是由于曹真与曹丕自幼一起长大的缘故,而且裴 注引《魏略》云:“真本姓秦,养曹氏。或云其父伯南夙与 太祖善。兴平末,袁术部党与太祖攻劫,太祖出,为寇所 追,走入秦氏,伯南开门受之。寇问太祖所在,答云:“我是 也。”遂害之。由此太祖思其功,故变其姓”。[#]!*#曹真之父 于曹操有活命之恩,曹操父子厚待恩人那是理所应当的。 看来,曹丕亲近夏侯氏,是源于血缘关系的天性。 通过以上论证,基本可以判断曹嵩一脉血缘来自夏侯 氏。 ’ ’ 五、曹魏血源模糊不清的原因 封建社会血统决定一切,名不正则言不顺。曹魏血缘 即使出于夏侯氏,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治形象和封建宗法纲 常,是不会予以承认的,特别是曹魏篡汉以后,他要树立自 己的正统形象,杜绝舆论指摘他来自旁门左道,对于出身 秘密必定会严加保守。夏侯氏自然不敢声张曹操出身上 与他们的渊源,他们和曹氏在利益上休戚与共,不可能做 出有损曹魏声誉的事情。这大概是陈寿撰史时遇到的一 个麻烦,所以最后只有运用曲笔了。 曹魏统治者很重视正统问题。文帝曹丕曾颁发《制傍 枝入嗣大位不得加父母尊号诏》:“依汉祖之尊太上皇是 也。且礼不以父命辞王父命。汉氏诸侯之入,皆受天子之 命胤于宗也。而犹顾其私亲,僣拟天号,岂所谓为人后之 义哉!后代若诸侯入嗣者,皆不得追加其私考为皇妣为后 也。敢有佞媚妖惑之人,欲悦时主,缪建非义之事,以乱正 统者,此股肱大臣所当禽诛也。其着乎甲令,书之金策,藏 $+ 王胜鹏:曹操家族血源考论 !"## 年第 $ 期 诸宗庙,副乎三府。尚书、中书,亦当各藏一通。”! 同样明帝曹睿也在太和三年(公元 !!% 年)秋七月发 布了同样性质的诏令,诏曰:“礼,王后无嗣,择建支子以继 大宗,则当纂正统而奉公义,何得复顾私亲哉!汉宣继昭 帝后,加悼考以皇号;哀帝以外飗援立,而董宏等称引亡 秦,惑误时朝,既尊恭皇,立庙京都,又宠飗妾,使比长信, 叙昭穆于前殿,并四位于东宫,僭差无度,人神弗 ,而非 罪师丹忠正之谏,用致丁、傅焚如之祸。自是之后,相踵行 之。昔鲁文逆祀,罪由夏父;宋国非度,讥在华元。其令公 卿有司,深以前世行事为戒。后嗣万一有由诸侯入奉大 统,则当明为人后之义;敢为佞邪导谀时君,妄建非正之号 以干正统,谓考为皇,称妣为后,则股肱大臣,诛之无赦。 其书之金策,藏之宗庙,着于令典”。[#]%$ 这两个诏令都是针对未来宗室子弟入继大宗而发,目 的是杜绝诸侯子弟入奉大统后有追尊亲生父母为皇为后 的行为。正如曹睿所说:“纂正统而奉公义,何得复顾私亲 哉!”这句话一方面是为自己预先考虑(曹睿无子),担心 养子日后有背叛行为,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委婉告诫曹氏 和夏侯氏宗族,要求他们各守本分,不可逾越!夏侯氏如 果宣称自己与曹魏皇族的血缘关系,并进一步提出非分的 要求,那可是曹魏统治者不能容忍的!是故夏侯氏始终缄 口不言他们之中的秘密,只以忠心侍奉曹魏。 注释: " 司马迁:《报任安书》。 #(清)周寿昌《三国志注证遗》&%,光绪八年影印本。 $《礼记·郊特牲第十一·冠义》。 % 钦定四库全书·诗集传·匪风三章章四句·曹国风》。 !(清)严可均辑《全三国文》卷四魏四文帝二,另见杜佑《通典》七十二,本纪不载。 参考文献: [#](晋)陈’ 寿(三国志[)]((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 [!]卢’ 弼,钱剑夫(三国志集解:卷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韩’ 升(曹魏皇室世系考述[+](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唐)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 [/]吴金华(三国志校诂[)](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亳县曹操宗族墓葬发掘简报[0](安徽省亳县博物馆,#%-.( [-](清)严可均(全三国文:卷 #%[1]2 2陈王植七(武帝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责任编辑’ 邓’ 杰] !" #$% #$%’& ’$()*+ !,)-)" 3456 789:; < =9:; (>?@ABCD E:F 1GHAGC9 7I8BBH BJ 18?:E 39@A 5BCKEH L:?M9C@?AD,5E:I8B:; 7?I8GE: $*-""%,18?:E) ’ !"#$%&’$:4A =C9@9:A A89 EIEF9K?I C9@9ECI8 B: 1EB 1EB’@ JEK?HD BC?;?: ?@ JBIG@?:; B: N89A89C 8?@ JEK?HD :EK9 ?@ 1EB BC O?E8BG( P89 EC;GK9:A A8EA 8?@ JEK?HD ?@ 1EB 8E@ KE:D @G@=?I?BG@ =B?:A@,QGA A89 EC;GK9:A A8EA 8?@ JEK?HD :EK9 ?@ O?E8BG 8E@ KBC9 =CBBJ@,N8?I8 ?@ =CBM9F QD A89 @ADH9 BJ !"#$%&’ %( )*&++ ,"-./%0# 1&"$$+- QD 189: 78BG E:F A89 IB:A9:A@ JCBK A89 :BA9@ NC?AA9: QD &9? 7B:;( R9@?F9@,A89 EAA?AGF9@ JCBK A89 F9@I9:A@ BJ 1EB 7B:; ABNECF 1EB P9:; EH@B IE: @BK9N8EA 9S=HE?: ?A E:F A89 @=9I?EH JC?9:F@8?= Q9AN99: 1EB &9? E:F =9B=H9@ BJ JEK?HD :EK9 O?E8BG IE: 89H= C9IB;:?T9 A89 =CBQH9K( P89 QHBBF BC?;?: ?: J9GFEH @BI?9AD F9I?F9@ 9M9CDA8?:;( P89 8?@ABC?IEH QBBU@ F?F :BA C9IBCF A89 1EB’@ JEK?HD BC?;?: JBC A89 @EU9 BJ U99=?:; A89 BCA8BFBS ?KE;9 E:F J9GFEH KBCEH?A?9@( ’ ()* +,%-#:VD:E@AD 39?;JEK?HD BC?;?:;JEK?HD :EK9 1EB;JEK?HD :EK9 O?E8BG -*
/
本文档为【曹操家族血源考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