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史回顾_一_

2012-08-07 3页 pdf 278KB 278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史回顾_一_ · 基砂教 , 外语教学研究 · 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史回顾 (一 ) 英语辅导报社 张同冰 丁俊华 进入二十一世纪 ,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飞跃进步 , 尤其是 20 01 年我国加入 W fo 、 申奥成功 、全 国小 学普遍开设英语课程 , 使得我国外语教学改革进入 了一个全新的历 史时期 , 外语教育发展也到了一个新的历 史时刻 。 值此 重要时刻 ,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我国的外国语教育的发展作一重要回顾 , 理顺其脉络 , 以便为未来我国外语教学发展提供一 些参考 。 本文的形成过程参考了大量我 国教...
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史回顾_一_
· 基砂教 , 外语教学研究 · 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史回顾 (一 ) 英语辅导报社 张同冰 丁俊华 进入二十一世纪 ,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飞跃进步 , 尤其是 20 01 年我国加入 W fo 、 申奥成功 、全 国小 学普遍开设英语课程 , 使得我国外语教学改革进入 了一个全新的历 史时期 , 外语教育发展也到了一个新的历 史时刻 。 值此 重要时刻 ,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我国的外国语教育的发展作一重要回顾 , 理顺其脉络 , 以便为未来我国外语教学发展提供一 些参考 。 本文的形成过程参考了大量我 国教育部 (原 国家教委)保存的一些教育文献和 史料 , 尤其是引用和参照 了原教育部领 导付克 、 西 南师 范大学张正 东、 北京师 范大学周流溪 、 四 川外语学院李馨亭等老一辈外语教育家的著述和研究成果 , 同时 对 90 年代 以来外语教育界发生的重要变化进行归类和整合 。 本文按历 史年代对我国外语教育发展过程进行分段描述 , 每 一段历 史 中用关键词 (历史事件 、人物 、重要文献 、 重大活动等)形式进行详述 , 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 至零散 。 在此一并向 上述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 并希望广大读者给予指正和批评 , 以便 日后修补 , 使其更加 完善 , 准确无误 。 第一章 我国古代的外国语教学 我国从秦汉以来 , 经唐宋到元代初年 , 一千 四百余年 间 , 同外国的交往一直十分密切 。 当时对外语人才的需要 是可想而知的 。 在我国 , 外语教学应该说是远在二千年前 早已有之 。 遗憾的是 , 迄今尚未发现有关当时外语教学情 况的史料。 这点尚待史学界和外语教育界进一步查考 。 根 据已经发现的史料 , 古代的正规外语教育应算作外国语文 学校 , 可以把元朝的 “回回国子学 ”定为我国最古老的外国 语文学校 。 关键词 (一 ) 元朝回回国子学 据《新元史 · 选举志》记载 : “回回国子学 , 到元二十六 年 (公元 12 8 9 年 )始置 。是年五月 , 尚书省臣言 : 亦思替非文 字宜施于用 , 今翰林院益福的哈鲁丁能通其字学 , 乞授以学 士之职 , 凡公卿大夫与富民之弟子 , 皆依汉人人学之制 , 日 肄习之 。 从之 。 八月 , 遂置国子学 。 ” (《新元史》卷六十四 《志》第三十一 )。 另据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 “亦思替非 为波斯古代都城之名 , 亦思替非文字者 , 波斯文字也 。 回回 国子学者 , 教习波斯文字者也 。 元时所谓回回文字 , 实波斯 文字。 ”由此可见 , 元朝的 “回回国子学 ”是一所教授波斯语 言文字的学校 。 《辞海》“回回国子学 ” 的解释是 : “元代培养译员的学 校 。 学生为公卿大夫及 ‘富民 ’子弟 , 供给赓膳 , 学习亦思替 非文字 (即回回文 )。 学成后派充各官府译史 。 ” (引自《辞 海》缩印本第 7 65 页 。 ) 已故江苏师范学院 (1 9 8 3 年改名为苏州大学 ) 顾树森 教授的遗作《中国历代教育》一书 , 把元代的中央学校 分为三种 : 一为 “国子学 ” , 1 2 6 9 年创立 , 主要教授儒家经 典 。 二为 “蒙古国子学 ” , 127 1 年创立 , 学生为一百五十 人 , 计蒙古学生七十人 , 色目学生二十人 , 汉学生六十人 。 学科以蒙古文译写 《通鉴节要》为主 , 并兼学算学 。 学成考 试 , 精通者量授官职 。 三为“回回国子学 ” , 创立于元世祖到 元二十六年(12 8 9 年 ), 学生名额定为五十人 。人学资格 , 限 于公卿大夫及富民子弟 。 学科授以回回文文字为主 , 专以 培养诸官衙译史人才为目的 。 其余学官与考试的制度未 详 。 根据以上资料 , 元代 “回回国子学 ”确系专门传授回回 文的学校 。 然而 , 元代为何专授回回文而并不教习其他语 言文字呢 ? 看来这主要是出于当时国际交流的需要 。 元朝是我国以蒙古族贵族为统治核心的封建王朝 , 其 疆域十分广阔 , 与各国特别是与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往 十分密切 。 西域各国来我国的人员随之增加 , 阿拉伯和波 斯人带来了天文 、历算 、医学及天文仪器等。 元朝统治者曾 有意图想把蒙古文作为国内各地和对外交往的主要交流工 具 , 但碰了壁 。 国内大部分地区仍通用汉字 , 唯有部分地区 才通行蒙古文字 。 不过与西域诸国交往时 , 回回文文字 “宜 施于用 ” , 便于 “国防取会数 目” 。 因此 , 兴办波斯语言文字 的学校 , 借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 实是当时社会之需要 。 至于 “回回国子学” 的兴衰始末 , 它的学制 、 教学内容 、 教学和考试制度等等 , 尚无从考证 。 关键词 (二 ) 明朝四夷馆 元代之后 , 教习外语的学校主要是明代的 “四夷馆 ” 。 · 基班教 , 外语教学研究 · 据《明史 · 职官制》载 : “ 自永乐五年 , 外国朝贡 , 特设蒙古 、 女直 、西番 、西天 、回回 、百夷 、高昌 、缅甸八馆 , 置译字生 、通 事 , 通译语言文字 ” (《明史》卷七十四《志》第五十 )。 但这八 馆此时以翻译语言文字为主 , 而不是以教学为主 。 到明代宣 德元年 (14 2 6 年 )才 “兼选官民子弟 , 委官教肄 , 学士稽考课 程 ” (同上 ), 开始招收学生并进行教学活动 , 这时才称得上 是专门教习外语的学校 。 另据清刘献延 《广阳杂记》所述 : 明成祖永乐 (14 03 一 142 4 年 )年间 , 曾选 “举人 、监生年少者 , 人翰林院习夷文(即 外文) , 以通事 (即翻译 )为教师 ” 。 后来由于学习人员增多 , 又另立 “四夷馆”教习外国语文 。 《辞海》“四译馆 ”条的解释是 : “四译馆” 明清王朝所设 的专门翻译边疆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 。 明永乐五年 (14 07 )设四夷馆 , 选国子监生习译事 , 隶翰林院 。 内分靶鞋 (蒙古 ) 、女直 (女真 ) 、西番 (西藏 ) 、西天 (印度 )、 回回 、百夷 (傣族 ) 、高昌 (维吾尔) 、缅甸八馆 。 后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 事 , 并增八百 (掸族 ) 、逞罗二馆 。 清初改名译馆 , 省 (去 )蒙 古 、女真二馆 。乾隆十三年(17 4 8 年 )并人会同馆 (更名“会同 四译馆 ” ), 合并八馆为西域 、百夷二馆 。 ” (引 自《辞海》缩印 本第 7 59 页 ) 明朝永乐年间 , 外语教学倍受重视 , 这一方面是因为郑 和 、 侯显相继出国 , 需要一批译员 ; 另一方面又因为出访后 与各国交往增多 , 大批文书需要译写 。 因此 , 不但 “四夷馆 ” 中学习成绩优良者即可委以官职 , 连民间精通外文的人也 可被荐举外用 , 以补译员之不足 。 另据余继登 《典故纪闻》说 , 当时还兴起了私学外文之 风 。 人们为了进人仕途 , 除谋求进人官方的 “四夷馆 ”外 , 还 多方延请教师私下教习外文 。明英宗天顺初年 (14 57 年 ) , 礼 部侍郎邹干等人奏议说 : “近年以来 , 官员 、军民 、匠作 、厨役 子弟 , 投托教师 , 私 自习学 , 滥求进用 。 况番字 (即外文)之 书 , 多关边务 , 教习既滥 , 不免透漏夷情 。 ”为此 , 他们提出仍 应按照永乐时定例 , “选取年幼俊秀监生送馆习学 ” ; 禁止教 师“擅留各家子弟私习 , 询私举保” 。 明英宗准奏 , 下旨“今后 敢有私自教习走漏夷情者 , 皆重罪有 ” 。 尽管有旨在先 , 但私 习外文之风却未曾止息 。 明宪宗成化初年 (14 65 年 ) , 揭发 出 : “四夷馆” 教师马铭除教授官生一百五十四名外又违例 私收子弟一百三十六名的事件 。 当时宪宗只是说 : “后有私 自教习者 , 必罪不赦” , 而对这一百三十六名私学者 , 却命礼 部会同有关官员加以考核 , 精通外文者仍留用 , 其余遣归 。 从这些资料中可 以看出两点 : 一是明代 “四夷馆 ” 的规 模并不小 , 除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外 , 还有印度 、缅甸 、逞罗等 国语言 ; 官生人数也不少 , 仅马铭一人就教授一百五十四 人 。 二是国际交往的需要推动了当时外语教学的发展 , 因此 不论是官学的还是私学的 , 只要精通外语 , 朝廷一般都量才 录用 。 关键词 (三 ) 清朝俄罗斯文馆 明代之后 , 清政府开设俄罗斯文馆 ,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 一所俄语学校 。 它究竟建立于何年 , 至今说法不一 。 舒新城 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称俄罗斯文馆创设于清乾隆二十 二年(175 7 年)(见该书上册第 118 页 )。 顾树森编《中国历代 教育制度》一书说它建立于乾隆六年 (公元 1 741 年 ) (见该 书第 2 03 页 )。高文风在《黑龙江大学学报》(外语版 )19 79 年 第二期上指出 , 俄罗斯文馆成立于康熙 四十七年 (1 7 0 8 年 )。 高文风所查考的史料 , 系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内 阁大库满文档案里的《康熙四十七年三月 , 设立俄罗斯学之 上谕奏事档》, 计有五十余页 。 此系近年发现的史料 , 记载详 细 , 比较可信 。 现转录高文风所摘要点于下 : 康熙四十七年 (17 0 8 年 )三月初八日 , 康熙皇帝虑及中 俄交往之事日增 , 应培养自己的俄语翻译人材 , 方可防止外 国人从中捣鬼 , 于是在南苑召见大学士马齐 , 令其 “询问蒙 古旗内有愿习俄罗斯文者 , 具奏 ” 。 翌日 , 初九 日 , 马齐即将此事交付侍读学士鄂奇尔诺木 奇岱办理。 初十日 , 鄂回报马齐 , 称已征得愿学者七人 , 并具名单 呈阅 。 十二 日 , 马齐回奏 , 康熙帝认为 “甚少 ” , 令马齐 “再于八 旗蒙古 、汉军内”征集 。 十三 日 , 马齐指令内阁典籍厅责成吏部调查 、征集 。 二十一 日 , 吏部上报内阁典籍厅 , 称已征得 “愿习俄罗 斯文语之监生 、 闲散子弟等六十八名” , 开列名册 , “咨送到 阁 ” 。 当日 , 马齐即赴畅春园面奏 。康熙帝下令 : “均令习之 ” , 并令马齐立即着手选择教师和校址 , 确定管理体制 。 马齐当即派鄂奇尔诺木奇岱会见俄国商团的商务委员 彼得 · 胡佳科夫 , 请其择 “善于俄文者”前来任教 。 经协商 , 俄方确定派俄国商人瓦西里担任教习 , 并选定在俄国商团 住地俄罗斯馆 (北京东直门以北胡家圈胡同) 内支搭席棚 , 开始教读 。 这样 , 第一所俄语学校终于在康熙四十七年三月 二十四 日 (即康熙帝提议之后的第十六天 ) 正式开学上课 了 。 但此时还是学校的草创时期 , 许多事宜尚未定夺 。 同年四月二十一 日 , 俄国商团离京回国 , 教师瓦西里辞 职 。 中国学员学习还不足两个月(是年旧历有闰三月) , 刚习 完语音 。 为此 , 马齐于七月初六 日上奏 , 建议从银黄旗满洲 俄罗斯佐领中遴选 “善于俄文者 , 派为教授” , 康熙帝准奏 。 七月十二日 , 鄂奇尔诺木奇岱回察马齐 , 称已选定俄罗斯佐 领库兹马和伊凡两人充作教师 , 校址拟迁往左翼马市西北 大佛寺内 。 获准后 , 于七月十八 日 , 一切就绪 , “即行开始教 读” 。 自此 , 这所俄语学校就日趋正规化了 。 康熙五十年 (17 n 年 )三月二十八日 , 库兹马和伊凡以 · 基毯教 , 外语教学研究 · 及后 来任教的雅科夫主动提呈 , 诉说他们自己都是生长在 中国的混血儿 , 俄语水平有限 , 教了将近三年已深感难以继 续执教 。 上谕可于盛京 (即今辽宁) 、吉林 、黑龙江等地在投 降中国的俄罗斯军人中招聘高水平的教师 。 当年的十二月 二十六 日 , 俄国斯人尼堪经考试后由康熙帝录用 。 这样 , 师 资问才得以解决 。 学员的学习和生活也得到了调整 。 经 过近三年的教学 , 清政府发现六十八名学生中 、‘能学者三十 余名 , 不能者三十余名 ” , 于是举行考试汰选 , 只留下二十七 名继续学习 。 以后 , 俄罗斯文馆的学员基本上保持这一数 量 (二十五到二十七名 ) , 另有少数候补学员 , 遇有正式学员 升迁或病故等情况 , 即于递补 。 为了使师生安心教学 , 自康 熙五十年五月初一日起清政府 “按月每人给钱两千 ” , 增加 师生一份钱粮 。 鉴于过去 “俄文学生无一正途 , 不肯勤学 ” , 清政府决定 “每人授给一职 ” , 也就是说 , 学员在校学习期间 即特授一官职 , 免除他们对前途的顾虑 。 康熙五十五年 (1 7 16 年 ), 该校由原来隶属内阁典籍厅 升级改属内阁管辖 , 更名为 “内阁俄罗斯文馆” 。 校址也迁 到“东华门外北长街 , 俗名北池子 ”的地方 , 这大约是比较固 定的校址 。 据另一资料记载 , 俄罗斯文馆是一所主要通过学习俄 语升官任职的学校 。 每五年考试一次 , 成绩分为三等 :一等 者授七品官 , 七品官复考一等者授为主事 , 成为有实权的官 员 ; 二等者授九品官 ; 三等者留馆继续学习 , 从中择优留作 助教 。 这一记载说明 , 俄罗斯文馆并非单纯地培养翻译人 员 , 它的目的是为了清政府培养同俄国政府办理外交事宜 和商务的官员 。 俄罗斯 文馆初办时在教学上主要依靠俄国人和定居 中国的俄罗斯人 , 后来陆续增加了一些中国教员 , 从此教学 由中外人士合作 , 至于行政和管理事务则均由中国人主 事。 由于它带有考试任职的性质 , 因此对考试的要求也比 较严格 , 设月考 、季考和岁考 。 考试成绩低劣即被淘汰或留 馆继续学习 。 俄罗斯文馆经办达一百五十四年之久 。 它初创于 1 7 0 8 年 , 直至 1 860 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 根据总理各国事 务衙门之请 , 它结束了单一语种的教学 , 开始增设其它外 国 语文 。后于 18 62 年并人新创立的外国语文学校—京师同文馆 。 在这一百五十 四年中 , 俄罗斯文馆究竟培养出多少俄 语人材 , 他们的学习成绩如何 , 已无从查考。 北京故宫博物 院清内阁大库现尚残存乾隆 、嘉庆 、道光三朝的俄文档案十 九本 , 以及道光 、咸丰 、同治三朝的《筹办夷务始末》及《清季 外交史料》所收录的俄国外交文件的中译本 。 这些档案资 料 , 无论俄译汉或汉译俄 , 译文流畅通顺 , 基本上忠实地表 达了原件的内容和精神 。 如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这些序言 确系出自俄罗斯文馆毕业生之手 , 则该馆的教学成绩就相 当令人满意的了 。 (未完待续 ) 河此省教育李套中小营外语教李专业委 员套第七次李术年套 暨初 中英语 “ 自盘学习 、 自盘发展”教育教李实脸研讨套在店山 合开 河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 术年会暨河北省初中英语 “ 自主学习 、 自主发展 ”教育教学 实验研讨会于 2 0 0 1 年 1 0 月 1 7一 1 9 日在河北省唐 山 市新 区召开 。 年会的 中心议题是 : 新形势下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 方向与初中外语 “ 自主学习 、 自主发展” 教学实验理论与实 践的探讨 。 来自全省各地的 2 00 多位外语教研员 、骨干教师 、各市 “ 自主学习 、 自主发展” 实验学校教务主任 (或教研组长 )及 实验教师 、省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 作者等代表参 加 了本次学术研讨 活动 。 为 充分交流各地近年来在外语教 学改革实验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 促进初中外语 “ 自主学习 、 自主发展” 实验课题在全省范 围内更加深入 、 广泛地开展 , 本次年会进行了广泛的论文征集和评选 , 并将其中优秀者 收入了年会论文集— 《英语 自主学习—从理论到实践》 (河北大学出版社 ) 和 《初中英语运用性学习 的实验与研究 成果汇编》(一 )。 为提高广大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理论水平 , 本次年会 还邀请 了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田贵森教授 、 中国教育 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 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编 辑室主任龚亚夫教授 、 广西师范大学王才仁教授 、河北省教 育科学研究所杨俊英副所长 、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 教育研究 中心 丁俊华副秘书长等 , 分别作 了 “当代外语教学 的十大变化趋势与外语教育 、 教学科研方法” 、 “ 以 学习者为 中心的外语教学—T a sk 一ba se d E n g h sh le a rn in g ” 、 “英语双重活动教学法 ” 、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与我 省 自主学习实验的现状 ” 、 “国外外语教学研究的现状—第 3 5 届 IA T E FL 国际学术年会和 T E S O L 国 际学术年会对 我们 的启 示”等学术报告 。 年会上有十余位论文作者及实验教师做 了主题发言 。 与会代表观看了唐山 市新 区 38 中教改实验录像片— “可喜的突破” , 观摩 了两节研讨课并进行了现场 交流 , 之后参 观了实验学校 。 18 日晚与会教师观看了教学录像 , 学会理 事就新形 式下的学会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 交流 , 明确 了未来学会工作的方向。 广大代表一致认为 , 本 次年会的 内容丰富 , 交流充分 , 学术 气氛浓厚 , 是一次务实的学术 交流和研讨活动 。 与会代 表开阔了思路 , 提高了水平 , 学到 了经验 , 对河北省外语教 育教学改革进程必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 会议达到了预 期 目的 , 取得 了 圆满成功 。 (冀荣江 供稿 )
/
本文档为【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史回顾_一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