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脐疝修复术简述-外科手术指导

脐疝修复术简述-外科手术指导

2012-08-13 2页 doc 31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27199

暂无简介

举报
脐疝修复术简述-外科手术指导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脐疝修复术简述-外科手术指导 脐疝修复术简述是外科主治医师应该掌握的内容之一,医学教育网为广大考生搜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考生们顺利通过考试。 脐膨出最少见,发生率为1/5000,是一种先天性缺损,突出到脐带内的腹内脏器仅被覆一层羊膜和腹膜,无皮肤遮盖。如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较长,会很快干燥并发生坏死,以致内脏从缺损处膨出体外。 小儿型脐疝较多见,发生率为1%,多发生在2岁以内,常由于先天脐部腹壁缺损和腹内压力增高所致。疝囊外被覆着皮肤和腹膜。 成人型脐疝较少见,多发生在中年以上。发病原因...
脐疝修复术简述-外科手术指导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脐疝修复术简述-外科手术指导 脐疝修复术简述是外科主治医师应该掌握的内容之一,医学教育网为广大考生搜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考生们顺利通过考试。 脐膨出最少见,发生率为1/5000,是一种先天性缺损,突出到脐带内的腹内脏器仅被覆一层羊膜和腹膜,无皮肤遮盖。如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较长,会很快干燥并发生坏死,以致内脏从缺损处膨出体外。 小儿型脐疝较多见,发生率为1%,多发生在2岁以内,常由于先天脐部腹壁缺损和腹内压力增高所致。疝囊外被覆着皮肤和腹膜。 成人型脐疝较少见,多发生在中年以上。发病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脐部有缺损,另一方面是由于腹内压力增高。 适应证 1.脐膨出应在出生后稍事准备即行手术。 2.小儿型脐疝,如在2岁以内,直径在2cm以下,可试用胶布内翻固定,如直径大于2cm,或2岁以后仍不自愈,应手术修复。 3.成人型脐疝,虽嵌顿发生率不高,但因其不易自愈,均应手术治疗。 4.各种嵌顿性脐疝应紧急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 1.如有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便秘等),应在术前消除。 2.其他术前准备同一般腹股沟斜疝修复术。 麻醉一般可用局麻;较大的脐疝可以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小儿脐疝可以用骶管麻醉或用全麻。 手术步骤以小儿型脐疝为例。沿脐疝下方边缘做一弧形切口,切口长度以能上翻皮瓣、显露疝囊为度见图1.皮肤切开后,继续向下切开皮下浅筋膜,显露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出脐疝疝囊,在其基部作椭圆形切口,切开腹中线筋膜和部分腹直肌前鞘。分离疝囊周围的粘连组织并切开疝囊,切开时需注意避免损伤疝内容物。分离出疝环四周的腹膜后,用止血钳提起、张开,再用小指探入疝环,检查附近有无重要脏器和粘连。将疝囊清理完毕后,剪去多余的疝囊腹膜,将腹膜作间断外翻褥式缝合,闭合腹腔。重叠腹中线的筋膜切缘和两侧腹直肌前鞘(上瓣重叠于下瓣之上约2~3cm),用4-0或7-0号丝线将下瓣间断褥式缝合于上瓣之下,然后将上瓣覆于下瓣外面作间断缝合、5.缝针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腹腔内脏器。 待筋膜修复完毕后,先用示指将皮肤切口上瓣的脐孔撑开,松解周围的粘连,再用另手示指敷以纱布将脐孔下压。然后,将脐孔部位的皮下组织缝合固定在中线的筋膜面,最好将浅筋膜也固定在深面的筋膜和腹直肌前鞘上。最后,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对较大的分离创面,应于皮下和筋膜上之间放置香烟引流。 术中注意事项小的疝囊无粘连,分离切开常无困难;但大的疝囊病史久,常与内脏有粘连,在分离、切开疝囊时,要注意避免损伤疝内容物。如果在疝囊远端切开时,因粘连不能进入腹腔,可将疝囊提起,分离出腹直肌前鞘和疝囊颈的交界处(该处多无粘连),然后在此处切开疝囊,用小指伸入探查,推开粘连。如为肠管,可推回腹腔;如为大网膜,可与疝囊一并切除。 术后处理注意控制腹胀、便秘、咳嗽等可使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切口可用腹带包扎1周左右,待拆线后去除。皮下引流48小时后拔除。
/
本文档为【脐疝修复术简述-外科手术指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