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代谢及其对人体影响的研究

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代谢及其对人体影响的研究

2012-08-14 3页 pdf 419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0828

暂无简介

举报
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代谢及其对人体影响的研究 口腔医学 2005年第 l3卷第 1期 Beijing Journal of Stomatology February 2005,Vol13,No.1 ·57· . 综 述 . 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代谢及其对人体影响的研究 夏登胜 王松灵 摘要 外源性硝酸盐经口腔进入胃内,经过胃肠循环进入血液,被唾液腺主动吸收,然后分泌到口腔。唾液硝 酸盐在口腔内经硝酸盐还原菌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对机体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的代谢及其功能越来越引起人 们的关注,尤其是以往关于其与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关...
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代谢及其对人体影响的研究
口腔医学 2005年第 l3卷第 1期 Beijing Journal of Stomatology February 2005,Vol13,No.1 ·57· . 综 述 . 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代谢及其对人体影响的研究 夏登胜 王松灵 摘要 外源性硝酸盐经口腔进入胃内,经过胃肠循环进入血液,被唾液腺主动吸收,然后分泌到口腔。唾液硝 酸盐在口腔内经硝酸盐还原菌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对机体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的代谢及其功能越来越引起人 们的关注,尤其是以往关于其与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关系的报 道较多。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除可能与 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外,还有很多对机体有益的功效。随着 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对其代谢规律及其功能也逐渐清楚。 现就其代谢规律、口腔亚硝酸盐还原菌的分布、腮腺在调节 机体硝酸盐的作用以及其对机体影响等综述如下。 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代谢 1.唾液硝酸盐的代谢 唾液硝酸盐来源:饮食和新陈代谢产生的硝酸盐可以从 血液中被唾液腺主动摄取。Ellen和Tenovuo报道人体硝酸 盐主要来源于蔬菜、市售蔬菜汁,指出饮水和肉类食品也是 硝酸盐的来源u 。Van Maanen对饮用不同硝酸盐含量水 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不同硝酸盐含量的饮用水与体液 中硝酸盐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被硝酸盐污染的饮水可导致 24小时尿液中硝酸盐的增加,也可导致唾液中硝酸盐、亚硝 酸盐的增加 。Hartman指出,食入的硝酸盐经消化系统主 动地被小肠吸收入血,经血循环到达唾液腺,最后分泌到口 腔。Bos在1988指出在口腔给予硝酸盐后,测得唾液中的含 量变化很大,但不知唾液硝酸盐浓度与其他体液之间的关 系;也不知其转运过程是简单的滤过过程还是唾液腺主动分 泌过程 。Cortas发现唾液硝酸盐分泌是一个主动过程,推 测这种主动分泌是为了保持硝酸盐在口腔一个较高的浓度, 从而使口腔菌丛能利用硝酸盐产生亚硝酸盐,但他并没有进 一 步阐明其意义 。 唾液硝酸盐的代谢:经唾液腺分泌到口腔中的硝酸盐在 口腔硝酸盐还原菌产生的硝酸盐还原酶还原后,变成亚硝酸 盐,大约有2o%硝酸盐在口腔中还原。已有报道指出口腔 硝酸盐还原菌为一些兼性厌氧菌。当唾液腺从血液中摄取 的硝酸盐增加时,其还原的亚硝酸盐也随之增加。唾液中的 硝酸盐随吞咽运动进入胃中,其去向有3个:①、正常情况下 在胃和十二指肠重吸收入血,经血循环回到唾液腺,再次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430690) 作者单位:100050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通讯作者:王松灵,E·mail*.songlinwang@dentist.org.cn,电话: 010-67012774 泌到唾液中,经历了从十二指肠一唾液腺一口腔一十二指肠 的循环过程,这种循环使硝酸盐不断地在口腔被还原成亚硝 酸盐,人体内80%亚硝酸盐都是从这个循环得到的。②、在 病理情况下,如一些疾病导致胃酸过低时,胃液中的一些硝 酸盐还原菌活性增强,也可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③、 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实验证明,从口腔进入体内的硝酸 盐60%一70%在24—48小时从尿中排泄,其他排泄途径有 汗液(10%),粪便(0.5%),大约有25%外源性硝酸盐由唾 液腺导管吸收 。有学者用大鼠做实验发现当经口给予 大剂量Na NO,后,血液中的Na NO,浓度稳定增加,其主 要从肝脏代谢排除,还有相当一部分从唾液分泌,这些观点 也被一些学者在人体上证实 。 2.唾液亚硝酸盐的代谢 唾液亚硝酸盐来源:①、直接从饮食和饮水中得到。这 种情况很少见,主要是通过被亚硝酸盐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直 接进入口腔见。但正常情况下,唾液腺是不分泌亚硝酸盐 的,实验证明亚硝酸盐直接从静脉注射入血后几乎不分泌到 唾液中 。②、唾液绝大多数亚硝酸盐是由唾液腺分泌到口 腔的硝酸盐在口腔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的 J。人类 口腔中硝酸盐还原活动最为活跃的部位是舌背部,在对大鼠 的研究发现硝酸盐还原活动主要也发生在舌后部的表 面 。唾液中大约20%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这些亚硝 酸盐占人体总亚硝酸盐的80%。 最近的研究显示在口腔无菌大鼠唾液中硝酸盐还原活 动是空白的;而在经过服用广谱抗菌素的成人口腔中亚硝酸 盐含量明显降低 。这些发现清楚地表明硝酸盐微生物还 原作用是口腔亚硝酸盐形成的最主要途径。 Li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在舌体前部和后 部标本的培养中,亚硝酸盐产生菌数量(NPB)和亚硝酸盐生 成能力存在明显差异(P<0.001),而NPB的密度与亚硝酸 盐的生成速度有明显相关关系(r=0.93;P<0.05)亚硝酸盐 产生菌的比例也从舌体前部的6.5%上升到舌体后部的 65% D2] 。 唾液亚硝酸盐的代谢:①、在口腔中可以继续还原为一 氧化氮(NO)。Ze~erquist等对l0例健康成人禁食 l2小时, 然后经口给予4OO rag的硝酸钾,分别在给予负荷后第5、l5、 30、60、 、 、 分.90 120 180 钟测量口腔呼出NO的含量 ,发现在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口腔医学 2005年第b卷第1期 Beijing Journal of Stomatology February 2005,Vol 13,No.1 予硝酸钾后口腔呼出的NO含量呈稳定增长,在 120分钟达 到峰值,同时唾液硝酸盐含量也同步增长,在120分钟时是 给予前的4倍。证明当大量硝酸盐在口腔还原为亚硝酸盐 后。随着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其还原为 NO的能力也增加, 从而加大亚硝酸盐的排泄 ¨。②、亚硝酸盐进入胃中后,若 在胃酸性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可以与胺类物质反应产生致癌 物N.亚硝基化合物 。 3.唾液腺在调节机体硝酸盐代谢的作用 98%硝酸盐食入后在胃和十二指肠吸收入血,相当一部 分在唾液腺浓集后主动分泌到口腔中。N wa对5位志愿 者禁食3—5小时后,在经口给予40mg/kg的硝酸钠后的第 0、10、20、40、60、180分钟分别收集唾液、血液和尿液并定量 测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结果显示:在给予负荷后第 10分钟 血浆中硝酸盐含量为给予负荷前的25倍,而 唾液中硝酸盐 和亚硝酸盐总量(更能反映硝酸盐的代谢)在第6o分钟是 给予负荷前的240倍,而口腔硝酸盐浓度为血浆的9倍。这 些数据表明唾液腺可以逆电位差分泌硝酸畦,并且这种分泌 是浓度依赖的 J。 Xia等比较了sjogren综合征、腮腺良性肥大患者和健康 成人的腮腺液,混合唾液,血液和尿液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 量后发现,Sjogr~n综合征患者混合唾液中硝酸盐、亚硝酸盐 的总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腮腺良性肥大组,而 Sjogr~n综合征患者尿液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总量均明显 高于健康对照组 引。Xia等还通过建立小型猪腮腺破坏萎 缩的动物模型来进行硝酸盐负荷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当双侧 腮腺破坏后混合唾液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降低,给 予硝酸盐负荷后腮腺破坏组混合唾液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升 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尿液中的硝酸盐含量却明显高 于对照组。说明腮腺是机体硝酸盐代谢的重要器官,而机体 维持高浓度的唾液硝酸盐含量可能与口腔抗菌作用 有关 引。 睡液硝酸盐、亚硝酸盐对机体影响的研究 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虽然含量较低,但其对机体,尤其 是对以口腔及上消化道影响较大。它们对机体的影响有两 重性,即有害和有益两方面的作用。 1.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对机体的危害性 致癌作用:唾液中的亚硝酸盐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关系 早有报道。唾液硝酸盐本身无毒的,当由硝酸盐还原成的 硝酸盐进入胃中与胺和酰胺反应产生致癌物 N一硝基化合 物,而后者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Shapiro研究个体之间硝 酸盐还原能力的不同是否会影响体内内源性亚硝基化合物 的合成,结果发现硝酸盐含量与内源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 有直接关系,个体中口腔硝酸盐还原能力强的其唾液亚硝酸 盐水平也较高,同时体内的N-亚硝基化合物分泌增加,硝酸 盐还原菌的数量与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比例呈正相 关 。Badawi对埃及某地区口腔癌高发区患者唾液硝酸 盐、亚硝酸盐含量和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与正常健康对照组进 行了比较发现,口腔癌高发区患者的上述3种物质含量明显 高于对照组 引¨。但Airoldi对36个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 和23个健康人的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长期追 踪,结果发现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与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之 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总之,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致癌 性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饮食造成的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血 症又称“蓝孩综合症”,饮水中的硝酸盐在新生儿体内由硝 酸盐还原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导致红 细胞高铁血红蛋白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亚硝酸盐与血红 蛋白结合后抑制了其与氧的结合。WHO提出安全饮水的硝 酸盐浓度低于45 mg/1,这有助于防止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 发生。 甲状腺肿大:现已观察到若饮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超过 50 mg/1,硝酸盐就会与碘产生竞争性抑制,使甲状腺摄取碘 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甲状腺肿大。加】。 2.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对机体的有益作用 最新的观点是唾液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对机体可产生 积极的影响。 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可防止口腔白念感染:Duncan对 阿莫西林对口腔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实验中发现,在临床上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易导致口腔白念感染的原因可能是 由于抗生素抑制了唾液中硝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使硝酸盐还 原酶活性降低,从而使口腔亚硝酸盐含量减少,白色念珠菌 生长加快。建议对一些免疫能力低下或糖尿病的患者在长 期使用抗菌素的同时,可适当使用含允许剂量的硝酸盐漱口 剂漱口,以预防白念感染 。 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可预防胃及肠道感染性疾病:食 物中的硝酸盐,在唾液浓缩后被舌表面的细菌还原成亚硝酸 盐,唾液中的亚硝酸盐吞入胃液中,在酸性环境下生成大量 的NO等氮氧化物,而NO和酸化的亚硝酸盐具有广泛抗菌 功能,特别是酸化的亚硝酸盐能杀灭许多胃肠道细菌如耶尔 森菌和沙门氏菌;NO现已证明是血管扩张因子,并且能调节 血小板的功能。nlmc;~rl发现唾液中的亚硝酸盐到达胃内后 经酸化作用产生NO,而NO对进入胃中的致病菌有杀灭功 能,能防止口腔和肠道致病菌的感染 。 总之,随着研究深入,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对机体影响 将会更加明朗,最终有望充分利用它们对人体的积极作用, 同时克服其对机体的消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Ellen G,Schuller PL,Bmijn~E,et aL Volatile N—nitrosamines, nitrate and nitrite in urine and saliva of healthy volunteers after adminisUmtion of large m ount8 of nih'ate.IARC Sci Publ。1982 . (41):365-37 8. 2 Tenovuo J. I1Ie biochemistry of nihates.nitrites.nitrtosamines and other potential carcinogens in human saliva.Oral Pathol,1986,15 (6):3o3-3o7. 3 VanMaanen JM,WeneIJ,l1日 G,et aL Nitrate eon~ on dl llg w岍 :xdstionship HPBT variant frequency in lym#meyte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of St~atdiom- 盯 2On5,Yol l3.No.1 口腔医学 2OO5年第 l3 DNA and urn ' ∞ N niLrosatrhn~Environn,ema] Health Per~ee1.1996,104(5):522麟 . 4 卧R PM,Van den Bmndt PA,W。del M,et日】 Th reprcduclbility of the— version of nitrate to r~a-i re in hu*,Lan j va MterⅡnitrate Ioad. Food Ehem ToxJco1.1988.26(2):93.97 5 Colxas NK Wakid NW.Pb一 。 t asp~ts of inorganic nitrate ino~eaionin rmm P|Ia爪mco &"l'oxicoto~v.1991.68(3):192· I . 6 Bartholomew B,Hill MJ.T pha盯n丑cd理 F dietary nitrate and the of urinatXy nitrate Food Cheal Tuxlc~l1.I984,22(10):789- 795. 7 WangerDA.Seh山 DS.DOeBWM. 【a1.MetazolJefate of an oral d 0f l5N—labnind nitrate in humans effect of diet supp]eraenta'don with meorbic acid.Canoer R圈,1983.43(4):l92l一1925 8 Tannenbanm SR.Weisman M.Feat D The effect of nitratej~take oB [rite formmlon in}m 曲 saliva.Food c:osmet Toxie~1 . 1976.14 (6】:549-552. 9 Ffitach P Excretion of nitrates and tdlfites ja saliva and bile IⅡdog. Food Chem ToxJco1.L985,23(7):655-659. 0 Dtmesn C.Dou 】H JohrL~ton P.el . Chemical generation of rdtile oiideinthemccth丘0mthe~temsali*ars,-ein:LdⅡd帆 of dietary mt & Nat Med.1995.1【6):546-55l 1 Do,~al H,Smith L.Duncan C.H al The effect of amo'xyeifiin oil salivarrⅡ商 k ~ ntmrions且nd important mechastlzm of adve e reactior~ Br J Clia Pharm,1995,39t41:460~162 2 Hong Li.Duncan C,Tow~end J et .Nitrate-reducingbacteria彻 tilt tongues-Appl Environ Miembia].1997.63(3】:924-30 13 Mur~ atstl K.Kobay~hi M.W丑dB M.Nitrate—reducing bacteria] 11orⅡand its ability to reduce nitnae in htlman ·Ym J Fend Hyg S伽 Japan,i979,20(2):106一】15 l4 Zeuetqu~st W. pedmlatti C. Lundbeeg JO. et al Sa]iva~- contribution to exhaled nitric oxide Eur Respir J.1999 13(2): 7033 】5 Xia D Deng D.Wang S.Alterationsof nitrateⅢ nitrite“m nIin saliva.8~lqlm,and urine in padenls with salivary dystunetinn J Oral Pathol Med.2003.32(2):95-99 16 Xia DS.Deng DJ.Wang SL.Destruction of parotld gland,afl'~-ts nitrate and nltnte眦tab0】j时口 Jn Res.21)03.82(2 :10t—l05. 17 Shapim KB.Hutehkiss JH、Roe DA Qumltitative relationship be een oral nitrate—rnducing activity and the endogeno~f一 oB of .rlj”0目)帅 i⋯ id5 jn humatl~ Food Chem 。roxieo1.199I.29 (11):751-755. 18 Badawi AF Hosny C,el—Hada呵 M et Salivary nitrate.nitrite and "mRe reductase acd~'i竹 in relation to risk ar oral⋯ r in Eg.vpt D ~.rkets,1998,14(2):91-97. I9 ~firo『di L CBⅡj^ .M唧 Bt0 F.et Salivmy nitrate,~flA re and N— nitmso compotmds in patients with㈣ of the upper aenniigest Lve tract.Eur J Cancer Prey.1997,6(4):35l-356. 20 Van Maanen珊,V口 Djjk A,Mulder K.et aL Con~,umption of drinking w~ter with hi n~trate levels ∞一 hypertmphy of the thyroid.To,leo[Len,1994.72[1-3);365-374 (2(~34年11月 l5日收穑) 多数恒牙先天缺失一例 李兆金 刘洋 先天性恒牙缺失一般好发予第三磨牙、侧切牙及第二双 尖牙,多对称缺失。我院诊治一俩】8个恒牙缺失患者.临床 上较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l2岁,因“乳牙脱落,恒牙未萌一年余”于 2OO2年2月20 13来院就诊,患者自一年多前下颈数个乳牙 橙动脱落后仅萌出两个恒牙,其余恒牙未萌 牙列稀疏.同时 上颁有多个乳牙滞留未替换。既往乳牙列萌出迟缓,但无数 日异常,其母亲在孕期无重大疾病及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 检查:上下颌骨发育基本对称,El晾内混合牙列,6l l 16、 6321 1236已萌出 牙砬形态大小正常,3扭转,ⅢI1ⅡⅢⅣV 滞留,牙列稀疏,牙间隙1—10 illm不等,毛发、皮肤、指甲未 见发育异常。X线检查:8 — 75--2 1 — 2--578、854l458恒牙胚缺 如.7l7未萌(图I)。诊断:多数恒爿:胚先天缺失。治疗方 案:尽可能保存治疗现有乳牙;正畸集中问隙;义齿修复缺 失牙。 讨论:牙齿发育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牛理过程,其间,遗传 作者单位:102300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睦科 . 病 例 报 告 围1 曲i面断层片 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均可引起牙齿数目和形态异常。本 病例无家族遗传史.胚胎发育期无明显毒 物质接触史,来 伴有外胚叶发育异常的表现.缺失牙多集巾于上颧 已萌出 恒牙外形正常。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 ,~2004年7月19日收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唾液硝酸盐、亚硝酸盐代谢及其对人体影响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