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教育学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学自考复习资料

2012-08-17 19页 doc 93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76641

暂无简介

举报
教育学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学(二)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教育学的研究必须从(问题)出发。 3.教育学这个名词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 4.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是(培根)。 5.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赫尔巴特)。 6.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是 (苏格拉底)。 7.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 8.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
教育学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学(二)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教育学的研究必须从(问题)出发。 3.教育学这个名词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 4.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是(培根)。 5.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赫尔巴特)。 6.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是 (苏格拉底)。 7.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 8.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批判教育学)。 9.提倡劳动起源说的学者主要集中在(苏联)。 10.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无意识模仿的是(心理起源说)。 11.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最古老的观点是(神话起源说)。 12.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是(生物起源说)。 13.生物起源学说和心理起源学说的共同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社会性)。 14.在中国古代,记述孔子教育思想的著作是(《论语》)。 15.在中国“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1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普通教育学》)。 17.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18.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是(教育学)。 19.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的国家是(普鲁士)。 20.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 21.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 22.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葵卯学制)。 23.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学校绩效)。 24.儿童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 25.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 循序渐进)。 26.实施“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育原则的基础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7.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抓住关键期)。 28.专业化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理念是(奉献和服务精神)。 29.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30.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31.人的片面发展的主要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32.(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3.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统率作用的是(德育)。 34.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是(艺术美育)。 35.力求使教育活动本身审美化,这是学校美育中的(教育美誉) 36.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杜威)。 37.“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属于儿童发展观的(辐和论)。 38.“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的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 39.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教师资格)。 40. ( 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 41..一般认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 42.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景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之为(智育)。 43.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44.中小学管理工作的中心是(教学工作)管理。 45.(课程是经验),认为只有经学生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能称得上是课程。 46.在课程的各种理论基础中,对课程的影影响那个最为长久、最为深刻的是(哲学)。 47.决定课程结构最根本的因素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48.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去感知学习对象,这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49.(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0.教学活动中一般将课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其依据是(教学任务)。 51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是(教学模式)。 52.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指导性文件是(教学计划)。 53.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的是(启发性原则)。 54.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是(谈话法)。 55.(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56.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57.西德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教学模式是(范例教学)。 58.用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的教学方法称之为(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 59.以丰富的德国教育传统为底蕴,吸收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欧洲的进步教育精神的教学方法是(范例教学法)。 60.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61.集体形成初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团结集体)。 62.班级组织建立的一条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63.班集体成熟的标志是( 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 )。 6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65.青少年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集体)。 66.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67.确定衡量班主任工作质量的唯一依据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 68.在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期及时给予帮助,这在学校咨询与辅导中被称为(早期干预)。 69.咨询活动取得成效的最关键因素是(来访学生的信任和参与)。 70.着重训练行为的咨询方法是(系统脱敏)。 71.在放松过程中,咨询者的作用是提供(指导和暗示)。 72.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学校咨询与辅导工作称为(发展指导)。 73.按照在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成绩的好坏,例如,“这个学生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他考了第一名”,这种测验是(常模参照性测验)。 74.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卷,全面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测验属于(总结性测验)。 75.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典型的(标准参照性测验)。 76.一个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这是指测验的(效度)。 77.在法律上,我国学校与学生关系是属于(教育与被教育)。 78.在各种课程体系中,人们讨论课程时常采用的一些范畴主要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 79.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 80.上课成败的关键是(备课) 。 81.“矮个子里拔高个”属于( 相对评价)。 82.评价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83.西方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开始实行正规的教育评价活动,早期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 84.最早的有组织的教育评价可以回溯到(中国的科举考试)。 85.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 86.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最终走向机会均等的学制是(单轨学制)。 87.直到20世纪初以前,西欧各国都实行严格的( 双轨制)。 88.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较为成功的形式(综合中学)。 89.教师学术和教学水平的标志是(职称)。 90.聘任教师职务的每一任期一般为(三年)。 91.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的建议》中提出:“教师的工作应被视为”(专业性)职业。 92.当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全盛时期是在(18、19世纪)。 93.我国今后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是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 直接经验)。 94.班级文化和(学生文化)都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 95.学校中的传统、礼仪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 96.在我国的教育法体系中,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是(教育法 )。 97.义务教育法在我国教育法体系中属于(部门教育法)。 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1995年)。 9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1993年)。 100.位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第一个层次的是(教育法)。 二、多项选择题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将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就必须做到(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2.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教育思潮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 3.布鲁纳的教学原则体系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 4.以下有哪些关系决定课程的基本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知识与能力、分科与综合、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5.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6.当前测验与评价存在的问题有(评价指标不科学、重知识轻能力、片面追求分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7.以下哪些属于制度文化(学风、校规)。 8.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表现为(垄断性、非自愿性、公益性)。 9.布鲁纳的教学原则体系包括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 10.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 11.从测验目的上考虑,测验可分为(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总结性测验)。 12.备课要做好的工作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教学过程)。 13.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为(提出申请、受理、颁发证书)。 14.在教育领域内,法律救济的主要制度有(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 15.衡量测验的指标有(实用性、可信度、有效性、难度、区分度)。 16.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是(缺陷矫正、早期干预、问题预防、发展指导)。 17.国外学者把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划分为(独裁型、保护型、合作型、和平共处型)。 18.课程设计的方法有(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19.教师运用练习法,应当注意(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指导正确的练习方法、合理安排练习步骤、练习方式要多样化、给予学生及时反馈)。 三、名词解释题 1.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着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学校传统:是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 3.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的组织形式。 4.学校仪式:是学校的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形式。 5.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6.教学模式:是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7.全面发展:主要指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维度都能健康成长。 8.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它规定着从事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 9.现代教育的国际性:是指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 10.分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11.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它是课程论在应用层面上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12.可信度:可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了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3.发现法: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是由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左后得到学习结果的方法。 14.行政不当:也称行政失当,是指行政法律主体实施的合法但不合理的行为。 15.法律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照法律的规定在相互之间所结成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16.模仿学习:是指在学生对正确行为的内容特别缺乏了解时,应当多提供合适的范例,让学生进行观察,再要求进行模仿学习。 17.教育美育:是说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18.学校咨询与辅导:是指学校咨询者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因素,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正的过程。 19.诊断性测验:是指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诊断性测验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评分不作为正式成绩。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ⅹ”。) 1.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2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 ) 3.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 ) 4.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的现象。( √ ) 5.只要知识渊博、能说会道,就能教好书,成为优秀教师。( × ) 6.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7.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 × ) 8.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 × ) 9.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的。(× ) 10.全面发展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矛盾的。( × ) 11.教育等于发展。( × ) 12.“师道尊严”是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 ) 13.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 √ ) 14.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 ) 15.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的客体。( ×  ) 16.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 ) 17.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教育目的唯一依据。 ( × ) 18.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 19.在从事课程设计时,教师是最主要的资源开发主体,学生应该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 × ) 20.所谓备课,就是吃透教材,力争做到倒背如流。( × ) 21.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严格遵循知情意行的顺序。( × ) 22.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 ) 23.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 ) 24.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 ) 25.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序分等。( × ) 26.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 × ) 27.学校咨询与辅导应面向全体学生。( × ) 28.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既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又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 ) 29. 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 ) 30.义务教育就是强迫教育。( √ ) 31.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 ) 五、简答题 1.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哪些影响作用? (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体发展;(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2.简述泰勒模式。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目标?——确定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3.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1)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2)树立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3)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4.从测验的目的上考虑,测验可划分为哪几种? (1)安置性测验;(2)形成性测验;(3)诊断性测验;(4)总结性测验。 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6.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哪些普遍特点? (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5)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 7.美育有哪些主要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8.影响和决定课程有哪几个基本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2)知识与能力;(3)分科与综合;((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9.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1)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在班级中开展以心理卫生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辅导;(3)为其他教师和家长担任顾问或间接咨询;((4)配合学校教育需要开展必要的心理测评工作。 10.学生集体在教育工作中具有哪些作用? (1)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4)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11.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是什么? (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12.简述测验的功能。 (1)激励功能;(2)诊断功能;(3)区分和选拔功能;(4)评定功能。 13.简述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1)建立评价目标;(2)选择评价样本;(3)收集评价信息;(4)报告评价结果。 六、论述题 1.什么是“知识课程观”?试评价这种课程观。 (1)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观点。其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是从相应科学中精心选择的,并且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2)作为知识的课程通常特别强调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等。(3)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4)这样的课程主要关注并依赖学习者的认知品质和过程。 2.结合当前存在的相关问题谈谈该如何推进我国教师任用制度的改革? (1)拓宽教师来源,利用人才市场,面向社会公平选聘教师。(2)加大职改力度,实行评聘分离。(3)加强聘职考核,完善激励机制。 3.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理解和把握儿童个体的发展? 儿童个体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一)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1)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2)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3)教育不等于发展。 (二)儿童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4)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5)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什么?请用实例说明。 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具体化为: (1)培养学生自立、自策、自勉的精神和民主作风;(2)在学生中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良好风气;(3)指导本班班委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工作;(4)通过合理地组织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及卫生保健活动,教育学生遵守卫生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5)平定学生操行;(6)做好与本班学生家长的联系工作。 5.请结合实际阐述教师的职业素养。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方面 ①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②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具有教育理论知识;②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③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预言表达能力;(④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3)职业道德素养方面 ①忠于人民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6.什么是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而提出的。贯彻要求:(1)充分了解学生;(2)尊重学生差异;(3)面向每一个学生。 七、实例分析题 1.课外活动时,正当孩子们在户外玩得起劲,突然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就落了下来。我赶紧招呼孩子们进教室,却见他们站在走廊上,盯着大雨出神,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双脚像被磁铁吸住了一样。“啊!他们被眼前的雨景迷住了,我何不利用这一时机让孩子们认识雨呢?对!就这样!” 我走到孩子们中间,故作惊奇地说:“咦?这雨从哪里来,又跑到哪里去了?”这一下,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嚷开了:“雨从天上掉下来,跑到人的头发、衣裳里去了。”“雨从云里落下来,落到操场上、草地上、滑梯上,还落到房顶上。”……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气氛异常活跃。 雨,大一阵,小一阵地下着,我侧耳作听雨状:“听一听,雨声是怎样的?”孩子们个个凝神屏气。一个说:“雨声是哗哗的。”另一个说:“雨声是咚咚咚的。”还有的说:“不对不对,雨声是叭叭叭的。”我说:“哎呀,你们说的怎么跟我听到的不一样呀!再仔细听听!”孩子们一个个认真仔细地听起来。不一会儿,他们又报告了新发现:雨水落在不同的东西上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雨继续下着,我又向孩子们提出一个问题:“雨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孩子们抢着说:“雨是一滴一滴的,像眼泪。”“雨是一条一条的,像粉丝。”“雨是一根一根的,像密密麻麻的线。”…… 我和孩子们还一起讨论了雨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兴奋极了。 请分析:在该案例中,教师是如何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 答:(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2.我教学《沙漠里的船》一课时,一个名叫颜江武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书上说,骆驼的嗅觉灵敏,不论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学。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水既然没有气味,那骆驼怎能嗅得到呢?”我肯定了这个问题提得好,并鼓励大家谈出自己的看法。不一会儿,一个同学满有把握地说:“有水的地方空气湿润一点,无水的地方干燥一些。如果骆驼的鼻子感到舒服,就知道哪儿有水。”有的说:“空气湿润和干燥,骆驼的鼻子很灵敏,可以凭感觉判别出来。”后来,颜江武同学的《骆驼“嗅”不到水源》发表在《小学生科普报》上,引起了一些小读者的兴趣。 请问“我”运用了哪一条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谈谈该教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答: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贯彻要求:(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2)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根据一下教学片段,分析其中所运用的教学原则,说明应如何贯彻该条教学原则? 案例:小学语文第三册《美丽的丹顶鹅》中第二自然段:“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的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丹顶鹤的底稿,请你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介绍的内容,给它填上合适的颜色。完成后,各小组内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丹顶鹤,大家评一评,把你们这组认为最美的画推荐出来,贴到黑板上,让同学们—起与你欣赏。答:直观性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针对教学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贯彻要求:(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4.著名作家三毛上初二时数学成绩不好。有一次.她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小测验的题都选课后练习题,于是她就在测验前狠下一番工夫背这些题,结果一连考了6个100分。数学老师感到很奇怪,就决定在自修课上临时考她,结果三毛考得一塌糊涂。愤怒的老师马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在全班学生的哄笑声中,老师拿来毛笔在三毛的眼睛周围重重地画了两个大圆圈。 三毛在回忆中说:“我情愿老师打我一顿,但他给我的却是自己一生都没有受过的屈辱,这件事的后遗症三天后才显现出来。那天旱晨上学,我走到走廊上,见到自己的教室时立刻就昏倒了,并且越来越严重。到后来.早上一想到要去上学,便害怕得立刻昏倒,失去知觉。” 答:(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3)教育中不能辱骂学生。 5.请依据下列材料做具体分析。 在小学低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正在带领学生学习“小画家”一课。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冬天下雪了,大雪将整个原野都覆盖起来。清晨,小鹿、小鸡等小动物们都出来了,纷纷用自己的足或爪子在雪地上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不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老师,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服,怕冷,所以呆在家里没出来。”老师听了以后很不高兴,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在让这个学生坐下后,老师又问全班同学:“谁知道?谁能够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这时候,教室里静极了,再也没有人起来回答。看到这种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可能出来。这个道理等你们上初中以后就明白了。” (1)该教师使用了什么教学方法?该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案例中,该教师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答:该案例采用了讨论教学法。讨论法的作用:通过讨论不仅能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集思广益的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还将有助于学生高水平的认知能力的形成。 该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组织教学是正确的,符合这种讨论式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标准答案不同,老师不能一概否定,其回答有合理的成分;老师在无人敢回答时,自己讲出结论的作法与讨论式教学的要求有矛盾。 教师在使用讨论法时,应该注意:灵巧地利用提问,应尽可能鼓励学生发言,教师应尽量少进行答复或表明自己的观点;创造良好的讨论气氛,教师应尽力避免流露出对学生评论意见的赞赏或厌倦的情绪,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及时针对讨论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教师不管怎样,都不要打断小结的线索;在讨论结束时,教师的总结应包括所有的观点和结论。 6.申请人张某,男,系北京市某中学教师。1996年11月11日,申请人所在单位以申请人张某因个人问题影响了工作为由,口头通知其离开教学岗位,张某遂于1996年12月1日向其所在区教育局申诉,期间又于12月6日、12月7日两次向区政府信访办申诉。被申请人区教育局12月17日上午接区信访办电话通知后,下午即派人与申请人一同去其单位某中学处理此事,形成“解决张某工作问题”的会议记录,并在申请人的再三催问下,于1997年1月15日以“某区教育局人事科”名义做出“关于某中学张某同志工作问题的处理意见”。处理意见要求申请人张某到中学上班,工作由学校安排,申请人张某要服从分配和管理,上岗后单位按规定给予工资。1997年1月29日,张某以被申请人区教育局处理意见违反《北京市教师申诉办法》为由向该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上述案例为一个教师申诉案例,请结合该案例说明我国教师申诉制度的性质、特点、申诉的内容、受理机关和相应的法律保障。 答: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为教师指定的与教师教育教学等权利有关的法律救济制度。它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其次,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再次,教师申诉制度是一种行政性的申诉制度。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受理机关。为了保障教师申诉权的行使,《教师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7.元旦前夕,李一奇同学患阑尾炎住院了,全班同学都忙着庆祝元旦,没一人去看他,主要是因为他平时不爱学习,爱捉弄人,还经常干些影响集体荣誉的事。因此,他经常遭同学的白眼和冷落。这次活动,大家似乎觉得他不在更省事。班主任黄老师得知后,建议全班同学都给李一奇讲一句问候语,同时说说心里话。于是全班同学都提笔写出一句句热情鼓励的话语,表达了一份份纯真的关爱和真诚的友谊。放学后,黄老师带着全班同学的问候和真诚来到了李一奇的床边。李一奇看着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语言,激动得热泪盈眶,一下子悟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与慰籍。一封信,一句话,一片情,成为促使李一奇发生变化的一剂良方。病愈后,李一奇回到班里像换了一个人,进步很快。 请用“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的相关原理分析此案例。 答:(1)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4)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8.某晚报披露了一小学的5名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被教师强令脱裤子责罚的事件。一时间,社会上议论纷纷。 当记者前往采访时,该校的副校长告诉记者,他们也是看到报纸后才知道此事的。这位副校长说,那是一位有20多年教龄的女教师,原来一直担任普通班的教学工作。她性格开朗,教学认真,在师生中威信很高。自去年9月开学后,学校安排她担任五年级实验(2)班的语文课。她对教学工作抓得很紧,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但谁都没想到她会让学生当众“脱裤子”。此事被报纸曝光后,大家都很震惊,全校老师都觉得压力很大,并为发生这样的事而感到非常遗憾。 请结合以上案例具体分析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 答:(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方面 ①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②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具有教育理论知识;②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③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预言表达能力;(④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3)职业道德素养方面 ①忠于人民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
本文档为【教育学自考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