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女人的一个世纪:从选举权到避孕药》(德博拉·G·菲尔德)

2012-08-19 1页 pdf 111KB 16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6067

暂无简介

举报
《女人的一个世纪:从选举权到避孕药》(德博拉·G·菲尔德)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1.1.1基本概况XX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西周王朝的的发祥地,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全县辖8镇,169个行政村,总面积706平方公里,总人口4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5万人。县内山川塬皆有,物产资源丰富。优质小麦、绿色苹果、辣椒、秦川牛、奶牛、生猪等农产品资源丰富,被国家和陕西省列入粮油主产县、渭北绿色苹果基地县、秦川肉牛产业开发基地县。2010年实现县内生产总值57.35亿元,财税总收入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4元,农...
《女人的一个世纪:从选举权到避孕药》(德博拉·G·菲尔德)
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1.1.1基本概况XX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西周王朝的的发祥地,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全县辖8镇,169个行政村,总面积706平方公里,总人口4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5万人。县内山川塬皆有,物产资源丰富。优质小麦、绿色苹果、辣椒、秦川牛、奶牛、生猪等农产品资源丰富,被国家和陕西省列入粮油主产县、渭北绿色苹果基地县、秦川肉牛产业开发基地县。2010年实现县内生产总值57.35亿元,财税总收入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59元。全县现有耕地面积51.7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80万亩,蔬菜等经济作物2.6万亩,果园面积8.95万亩,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28.98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43万亩,总产16.69万吨;秋粮37万亩,总产12.29万吨;优质粮食面积达到35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80%;农民人均产粮780公斤。蔬菜总产3.2万吨,果品18.1万吨。全县农业总产值21.8亿元。是陕西省的农业生产大县之一。1996年,我县被国家确定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十六年来,通过农、林、水、科技措施的综合应用,现已改造并建成方田34万亩,占全县中低产田面积的65.7%。粮食单产水平和优质粮比率不断提高,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县上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产粮大县、全国首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全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2010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安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已经引起了全世界高度重视。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占有率低,党中央国务院把粮食生产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制订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在全国800个产粮大县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国农办[2009]163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决定从2009年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XX县作为全国800个产粮大县之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是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是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创新开发体制的客观需要。本项目的实施,对促进本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1.2项目区基本情况XX镇地处乔山脚下、渭北黄土台塬区,距县城北偏9公里处,镇名以镇区中有XX寺而得名。该镇共有人口6.6万人,耕地92771亩。属冯家山自流灌区,土地平坦,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我县优质粮食生产的重点区域。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拟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0亩,涉及XX镇建和、赵家、墩底、冯家、张家5个村。主要建设内容有:水利措施为新建墩底、张家抽水站2座,新打机井25眼,维修配套井5眼,架设输电线路13km,配套50KVA变压器12台;新修斗、分、引渠30km,埋设管道25公里,配套建筑物350座,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农业措施为改良土壤1万亩,其中秸秆还田0.3万亩,测土配肥0.7万亩,建小麦一级种子田3000亩。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0.1万亩,植树1.5万株,绿化路渠长度42.5公里,折合绿化面积1000亩,可控制防护农田1万亩。造林树种以国槐、女贞、红叶李为主。科技措施主要是开展技术培训0.5万人次,建科技示范户100户。推广小麦高产田0.3万亩,建高效玉米示范种植0.1万亩。拓宽砂石硬化田间道路17公里,其中:干道5公里,支路12公里。项目建设期限:2012年1月—2012年12月。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012年项目总投资1280.44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813.44万元,农业措施投资115万元,林业措施投资80万元,科技推广投资74万元,其它工作及措施投资38万元,田间道路措施投资160万元。在资金筹措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省级352万元、市级48万元,发动群众或集体筹资投劳80.44万元。1.4效益项目实施后,可建成高标准农田10000亩,改善灌溉条件,节约水资源、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年节约水量75万m3、亩新增小麦80公斤、玉米100公斤,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4万公斤,新增优质小麦良种基地0.3万亩,生产优质小麦良种90万公斤,可满足9万亩大田所需用种。1.5组织领导和管理项目由XX县财政局和XX县扶贫办组织实施,农业、水利、林业按归口设计并负责技术指导,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项目公示制。在资金管理中,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和财政县级报账制,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2012年拟建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XX镇位于渭北黄土台塬区,距县政府驻地城关镇9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是XX县优质粮食生产重点区域。2.1.2水文气象2.1.2.1气象项目区属内陆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春寒冷干燥,夏秋温热多雨。年均气温12.4℃,全年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3600℃,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全年极端最高气温42.7℃,最低气温-19.5℃;平均日照时数2134.3小时,日照率48%;平均无霜期209天。总体而言,项目区气候温和,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发育。2.1.2.2水文、地质我县多年平均降雨541.7mm,各季节降水分布差异较大。春季113.1mm,占全年降水量的20.9%,夏季261.1mm,占全年降水量的48.2%,秋季147.9mm,占全年降水量的27.3%,冬季19.6mm,占全年降水量的3.6%。这种时间分配不能很好地配合农时,对农业有很大的影响。2.1.2.3地形、地貌XX县地处我国地形第二阶梯黄土高原南缘,渭河盆地中西部,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西安市与宝鸡市中部地段。XX县大体可分为北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山前洪积扇区、黄土台塬区、南部渭河阶地区四种地貌类型。项目区地貌类型属于黄土台塬区。该区地势平坦,海拔高程598-636m。2.1.2.4土壤项目区土壤以塿土、黄绵土为主,土壤层次分明,表层即熟化层厚度一般30-120厘米,母质为新黄土,层深厚,土体紧实,质地疏松透气,透水抗旱,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耐旱耐涝,适耕期较长,耕性良好。土壤有机质为11.42g/kg,碱解氮72.8mg/kg,有效磷为18.9mg/kg,速效钾为160mg/kg,适宜于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多种作物。2.1.3水资源2.1.3.1大气降水: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41.7mm。2.1.4.2蒸发:项目区多年作物植被平均蒸发量在754mm。2.1.4.3地下水:该区属中部黄土台塬区,地势平坦,黄土层厚,降水多滞于地表或渗入土壤。浅水层主要受大气降水,河流和农田灌溉入渗补给,浅水层埋深60—85米,最深95米。含水层为砾石黄土,底部为黄土状亚粘土含钙质结核,承压水顶板埋深120—130米,含水层属下更新世三门细砂砾石层,区内地下水较富余。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属渭北黄土台塬区,共有耕地10323亩,具备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开发条件。该区虽有灌溉条件,但由于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缺乏后劲。主要表现在:部分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年久失修,水源不足,渠道渗漏严重;加之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同时化肥等施用不规范,致使耕层变浅,土壤板结,土壤理化性状较差,耕地肥力下降,农业生产水平较低。若对灌溉设施进行高标准配套,提高灌溉保证率,对地力进行改良和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则具有很大的生产潜能。2.1.6自然灾害项目区气象性灾害主要有干旱、雨涝、冰雹、暴雨、大风、干热风和霜冻等;地理性灾害主要有洪水、渍水、水土流失、地震四种,给项目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直接威胁。据有关资料,1959年全县春、夏、秋大旱,全年受灾面积19.5万亩,全县粮食减产2839万斤;1985年夏秋大旱,夏粮减产3700万斤,秋田8万余亩未灌,减产4000万斤;1994-1995年持续大旱,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灾害。2008年汶川大地震也给我县工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动力项目区共涉及XX镇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0323亩,农业人口8197人,其中劳动力4191人。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耕地面积10323亩,人均耕地1.16亩。项目区耕地的复种指数在150%,主要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一年两熟。2.2.3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2010年粮食总产600万公斤,年耕地粮食单产750公斤,粮食总产值1230万元。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1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1524万元,比上年增长47.6%,农民人均纯收入5159元;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126元。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农、林、水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健全,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特别是在良种统繁统供、病虫统防统治、施肥统测统配方面具有较强的服务功能。县、镇、村服务组织配合良好。2.3基础设施2.3.1交通设施项目区位于佛教圣地XX寺东,法乾旅游专线贯穿项目区东西,另有乡村公路3条,长度5.6公里,交通条件便利;项目区现有田间路、生产路42.5公里,宽度2-3米左右,布局不合理,素土路面,路面质量较差,不能保证晴雨通车,也不利于农作物机械作业。2.3.2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属于冯家山水库灌区。70年代初期修建的农田灌溉设施,利用冯家山北干渠进行农田灌溉。项目区主要利用北干渠十三支、十四支两条支渠,长度7.2km。十三支已于2009年改造完毕,十四支改建计划已经批复,目前正在组织实施。支渠运行情况基本良好,但支渠以下田间配套的大部分工程年久失修,已不能正常运行。2.3.3田间工程现状XX镇项目区现有中深机井10眼,配套完好5眼,完好率50%,现有斗渠及斗渠以下各类渠道96条长度53.86公里,配套完好率16.1%。由于大部分水利设施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稳定的投资来源,工程建设标准不高,渠道衬砌率低,大部分灌区仍旧依靠土渠输水,水资源利用率极低,已有渠道由于缺乏维修改造资金,再加上经过几十年运行,老化失修渗漏严重,给用水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导致灌溉水利用率低。2.3.4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2010年末项目区农机总动力2.6万千瓦,主要有大中型拖拉机、农用三轮、五轮轻型货车、农用载重汽车、联合收割机等。2.3.5农田林网绿化现状项目区属于我县平原绿化重点区,2001-2006年期间持续在村庄、田间路渠、主干公路两侧全面进行绿化造林,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但近几年林木开始老化、感染病虫害,加之近几年干旱、干热风、冻害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林网保存率逐年降低,防护性能减弱,直接影响到农业产量。林网集中分布在村庄周围,主要树种有杨树、泡桐、柿树、女贞等,森林覆盖率11.4%。2.3.6电力设施项目区5村电网改造工程已经全部完成,项目区距东桥110KV变电站2公里;区内380V线路23.5公里,能够满足农村用电及灌溉设施所需用电。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项目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是土壤理化性状较差。项目区农户多年重化肥、轻有机肥施用,导致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不足,供肥保肥力不强,土壤板结,土壤理化性状较差,土地综合生产力亟待提高。二是水利基础设施配套较差。项目区虽属冯家山水库灌区,水源充足,但田间渠道配套率低,损毁严重,灌溉费时、费水、费工、周期长,遇旱不能及时保灌,这已成为多年来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三是田间林网的生态屏障作用不强。项目区林网发展滞后,田间网格化程度低,对农田的防护作用较差。四是科技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导致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推广应用面积不大。五是田间干支道路多为土路基,且被耕种占用现象严重,群众生产耕作和出行极为不便,制约着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之一,搞好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结合我县实际,在新阶段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两个聚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项目区是XX县粮食生产核心区域,是县上确定的粮食高产、稳产创建基地。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是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是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是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创新开发体制的客观需要,因此,项目建设意义重大,项目实施十分必要。3.2.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XX县属传统农业县,2009年省政府把XX县列入全省新增粮食核心区16县之一。项目区是XX县典型的粮食主产区,搞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也有利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在该地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通过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可以实现改造中低产田,配套水利设施,修建机耕路,栽植农田林网,增强土壤肥力等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最终达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项目建成后,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10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000亩,土壤改良面积10000亩,硬化田间道路17km,栽植农田防护林1.5万株。3.2.2提高项目区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项目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0323亩,小麦、玉米的单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由于现有基础设施不配套,农作物产量波动较大,现有的产量水平与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相比差异较大。目前,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26元,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159元,更低于全省同期人均纯收入,急需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提高粮食产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成后,年增加粮食总产144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10万元,增加农民纯收入42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512元。3.2.3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主要目标。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通过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坚实基础;能够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联动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开发,加快构筑各种资源有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竞争力明显增强、带动力显著提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重要手段。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区具有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的良好基础。一是项目区是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是XX县内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二是项目区地势平坦,虽然现有农业生产基础差,但只要配套开发综合治理,增产增收潜力巨大。三是光热资源条件好,复种面积大,有高产高效的基础。四是水源工程有可靠保证。项目区为冯家山水库灌区,大的干渠、支渠运行良好,且地下水资源丰富,有机电井作为补充,这些可满足项目区耕地的灌溉水源需要。再通过新打和修复改造机电井、配套建设田间渠道,新建和改造现有水利工程,可以解决项目区因水利工程设施差而造成的农业生产障碍。五是项目区群众对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有着强烈的愿望。近年来群众企盼改造水利工程,兴建田间设施,发展粮食生产。如果项目工程启动,干部和群众积极较高,能够发挥主力军作用。六是县上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非常重视,有能力、有信心组织好项目实施,同时落实项目自筹资金。因此,在项目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是可行的。第四章水资源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4.1.1水资源总量4.1.1.1地表水资源量项目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半干旱温凉区,春旱、春寒突出,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频繁,无霜期较短,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4℃,极端最低气温-19.5℃,最高气温42.7℃,降水受大气环流,纬度,地形的影响很大,多年平均降水量541.7mm,且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差别较大,降雨多集中在7-10月,占年降雨量的60%。项目区多年平均作物植被蒸发量为754mm。全县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为3257万m3,人均占有径流75.86m3,相当于宝鸡市的22.5%、全省的12.8%及全国的8.5%,地表水资源量极为短缺。因此,项目区地处渭北黄土台塬区,地势平坦,故项目区的地表水资源较少,对工程的建设贡献不大。4.1.1.2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XX项目区位于渭河北黄土台塬区,依据《陕西省宝鸡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35.49万m3。(具体见以下计算)4.1.1.3全县水资源可利用量全县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可利用水量为836万m3;地下水资源量可开利用量为8981万m3,调引客水量8183万m3,全县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8000万m3,50%、75%、90%频率可供水量分别为21922万m3、18016万m3、15153万m3。为了比较详实精确地反映XX县的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情况,现以1986年的《陕西省XX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为基础,根据水资源条件的基本稳定性,自然条件与水利工程的协调性,流域水系与乡镇界限的恒定性,同时结合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可持续性,按照原分区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结合我县水资源分布特点,分成四个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即XX县低山丘陵区(Ⅰ区)、黄土台塬区(Ⅱ区)、山前洪积扇区(Ⅲ区)、渭河阶地区(Ⅳ区)。各区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见表4—1。4.1.1.3项目区过境水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大部分用冯家山水,项目区处于黄土台塬区,从上表可以看出多年平均过境水为5096万m3,根据黄土台塬区的乡镇分布特点,项目区的过境水大约为687.6万m3。4.1.1.4水质评价4.1.1.4.1地下水化学特征项目区水源为地下水,根据不同地貌单元水质化验分析,并按阿列金天然水分类法。潜水主要以碳酸钙,重碳酸钙镁和碳酸钙钠型水为主,局部出现硫酸钙钠,氯化钙镁和氟离子水。地下水的矿化度沿潜水流向增大,由0.36增至0.48g/升,矿化度平均为0.42g/升,PH平均是7.4。4.1.1.4.2地下水水质分析饮用水水质评价:项目区地下水均无色,无味,无臭,肉眼可见物浑浊度基本合格。PH值在7.1—7.5之间未超标,总硬度7.3—12度,未超标。一般化学指标铁,锰,铜,锌,挥发酚等均未超标,硫酸盐,氯化物及溶解性总固体也未超标,符合饮用水要求。 分区 水平年 来水保证率(%) 当地水资源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 地下水 重复计算量 水资源总量 地表水 地下水 重复计算量 过境水 其他 水资源可利用量 分区1 多年平均 660 455 230 2281 180 410   785   1375 平水年 50% 669 452  227 2194 172 403   780   1355 偏枯年 75% 482 429  205 1603  125 388   630   1143 枯水年 90% 306 390 183  1013 224 299   520   1043 分区2 多年平均   1537 5347  343 6004 380 5053   5096   10529 平水年 50% 1725  5465  353  6625  385 4936   6419   11740 偏枯年 75% 1379  4831  362  4704 307 4690   6955   11952 枯水年 90% 794  4181  109 3669 779 4300   4404   9483 分区3 多年平均   224  1095  155  2014 14 1628   478   2120 平水年 50% 107  889 135  1991 14 1622   449   2085 偏枯年 75% 32  812  124  1840  10 1608   308   1926 枯水年 90% 19  735  113 1751  7 1588   288   1883 分区4 多年平均   836  4323  300  5956  262 1890   4137   6289 平水年 50% 575  4321  300  4893  235 1888   872   2995 偏枯年 75% 403  4247  200  4648  187 1872   936   2995 枯水年 90% 249  4123  200  3370  142 1850   752   2744 全县 多年平均   3257  11220  1028  16254  836 8981   8183   18000 平水年 50% 3076 11127  1015  15703  806 8849   12267   21922 偏枯年 75% 2295  10319 961  12795  629 8558   8829   18016 枯水年 90% 1368 9429 858  9803  526 8037   6590   15153全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表4—1单位:万m3注:1、枯水年来水保证率按90%计算。2、其他水资源可利用量主要包括雨水利用、污水处理等。农田灌溉水质评价:冯家山调入水总硬度11—12度,氯化物含量12mg/l,耗氧量2mg/l,基本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项目区地下水灌溉水源,与人饮井取水层相同,完全符合农作物灌溉水质标准要求。4.2供需平衡分析4.2.1项目区可供水量项目区10323亩农田,现有农灌井10眼,单井设计出水量30m3/h,部分机电设备老化,带病运行,渠道损毁较为严重,现有工程设施供水能力不能满足农作物适时灌溉的需求。依据《XX县水利区划更新研究》中的有关资料,该区主要以开采浅中层承压水为主,故不受频率或保证率影响,地下水开采模数为17.84万m3/年·km2,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7.84万m3/年·km2×13.2km2=235.49万m3/年。项目区无污水废水等再生水源的可利用量,因此,项目区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为235.49万m3/年。4.2.2需水量预测4.2.2.1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1)设计灌水定额按式m=1000Hγ(β1-β2)·1/η田计算,根据该区实际情况,计划湿润层深度H:小麦、玉米取0.6m,苹果取0.8m,土壤干容重为1.45T/m3,β1取田间持水量的86%,β2取田间持水量的63%,田间持水量取24%,η田取0.8。小麦、玉米的灌水定额m=1000×0.6×1.45×(0.86-0.63)×0.24×1/0.8=60(mm)=40m3/亩苹果的灌水定额m=1000×0.8×1.45×(0.86-0.6)×0.24×1/0.8=90(mm)=60m3/亩⑵.设计灌水周期本区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玉米生长在雨季,适当补充灌溉即可满足要求。冬小麦生长分苗期、返青、拔节、抽穗、灌浆5个生育期,大多在干旱少雨季节。根据小麦需水规律,其需水高峰在灌浆期间,以该区小麦灌浆期蒸腾蒸发值来确定灌水周期。由试验资料可知小麦蒸腾蒸发峰值E=4.8mm/d,由灌水周期公式T=m/E确定。T=60/4.8=12.5(d)取灌水周期为12天。⑶.灌溉水利用系数根据实验资料和实地调查分析,现状年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项目实施后,井灌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5提高到0.8;宝、冯抽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5提高到0.65。经综合评定确定为0.73。⑷.设计灌溉保证率结合我县实际,取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为75%。⑸设计灌溉制度项目实施后,该区灌溉制度拟定见下表农作物灌溉定额及灌溉次数情况表 项目作物 灌溉定额(m3/亩) 灌水定额(m3/亩·次) 灌溉次数 作物生长阶段和灌溉时间 小麦 80 40 2 冬灌、灌浆 苹果 180 60 3 越冬、坐果、膨大 玉米 120 40 3 苗期、抽雄、乳熟4.2.2.2灌溉用水量计算项目区种植的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苹果为主。查《中国农业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关中西部作物蒸腾蒸发量为小麦351mm,玉米320mm,苹果580mm。降雨量参考XX气象站系列观测资料,并进行频率计算。1现状需水量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以果树为主。复种指数150%,灌溉水利用系数为33%,计算出现状年75%保证率时灌溉用水量分别为240.75万m3。农作物需水量和灌溉水量计算表 作物种类 小麦 玉米 苹果 合计 种植比例(%) 70 60 20 150 种植面积(亩) 7000 6000 2000 15000 蒸腾蒸发量(mm) 351 320 580 生育期降水量(mm) 253 268 521 有效降水量(mm) 253 250 500 亏缺量(mm) 98 70 80 灌溉水利用系数(%) 42 28 30 灌溉需水量(mm) 231 113 440 灌溉需水量(万m3) 107.85 45.22 58.69 211.76⑵设计需水量项目实施后,灌溉水利用系数以工程情况进行预测,确定为0.8。灌溉保证率为75%。作物播种面积以项目实施后,种植结构进行了合理调整,复种指数达到180%为依据。农作物需水量和灌水量计算见下表:农作物需水量和灌溉水量计算表 作物种类 小麦 玉米 苹果 合计 种植比例(%) 75 65 40 180 种植面积(亩) 7500 6500 4000 18000 蒸腾蒸发量(mm) 351 320 580 生育期降水量(mm) 253 268 521 有效降水量(mm) 253 250 500 亏缺量(mm) 98 70 80 灌溉水利用系数(%) 73 73 73 灌溉需水量(mm) 180 86 277 灌溉需水量(万m3) 90.05 37.29 73.9 201.244.2.2.3居民生活需水量生活用水主要为农村人畜饮水,全部采用地下水。农村生活用水定额为50L/人·d(含家畜用水),经计算,现状农村生活年用水量为80.3万m3;设计年(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按0.4%计,农村生活年用水量为83.57万m3。4.2.2.4区内工业用水本区无工矿企业,故无工业用水。4.2.2.5区内环境及生态用水项目区生态环境用水主要为绿化用水,约为1.1万m3。4.2.3水土资源平衡分析4.2.3.1土地利用根据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条件、生态环境要求,并结合该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经复核项目区的总面积为13.2km2,总耕地面积1.0323万亩。项目建成后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0000亩。4.2.3.2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传统的经济作物已逐步更新,并逐步走向以苹果等经济作物为主导产业结构的新格局。粮食生产突出提高单产,稳定总产;经济作物突出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和商品果生产率。项目建成后复种指数达到180%。4.2.3.3新打机井开掘地下水源的必要性(1)XX县地处冯家山北干渠灌区下游,引水渠线长,遇干旱季节,与上游灌溉争水的矛盾比较突出,延长了灌水周期,致使部分农田的“丰产水”浇成了“救命水”造成部分作物减产减收。(2)项目区以苹果、辣椒等为主经济作物面积已达到2000余亩,经济作物对灌溉用水的适时、多次、量少的要求是冯家山北干渠灌所不能满足的。适度开采地下水源可以弥补引用冯家山水灌溉的季节性、周期性限制,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长提供适时的用水保障。(3)随着国家对抗旱灌溉用电的补贴的力度的不断加大,井灌成本已明显低于冯家山自流灌,冯家山自流灌区水费标准为0.2元/m3,抗旱电费0.293元/kw·h,项目区180米深机井配套200QJ32—130型潜水泵功率18.5kw,以灌溉1亩苹果为例,自流灌溉水费为:80m3×0.2元/m3=16元;井灌区灌溉水费为:18.5kw×2.5h×0.293元/kw·h=13.55元,明显低于冯家山自流灌。再加之井灌区低压暗管输水灌溉方式的配套,井灌区节水、省工、成本低、方便快捷的优越性更加突出。项目区通过新打25眼机井,埋设低压管道25公里,可新增低压管灌面积3000余亩,部分农作物、经济作物灌溉难的问题有望得到根本解决。4.2.3.4水资源平衡分析现状年10眼机井,年开采地下水量112.37万m3。新打25眼机井后,项目区35眼机井年开采地下水量166.37万m3,均小于项目区地下水年可开采量标准235.49万m3。通过计算可以看出,现状年作物复种指数为150%,尚余水506.81万m3;项目实施后,在设计水平年,节水效果显著,作物复种指数调整到180%,尚余水568.06万m3,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各部门的用水得到解决,从而支撑和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区水量平衡计算表单位:万m3 水平年 灌溉设计保证率 需水量 可供水量 供需平衡 灌溉 居民生活 工业用水 生态用水 合计 地表水 机井开采地下水 入境 合计 余(+) 缺(-) 现状 75% 211.76 80.3 0 1.1 293.16 0 112.37 687.6 799.97 506.81 设计 75% 201.24 83.57 0 1.1 285.91 0 166.37 687.6 853.97 568.06 该区地下水补给充分,含水层结构良好,水质符合农灌用水标准要求,出水持续稳定,经供需平衡分析,能够满足项目的设计灌溉要求。第五章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将中低产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立足项目区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尤其是粮食产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5.2选项原则5.2.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明确资金的重点投向。5.2.2坚持科学布局、典型示范的原则。优先改造水土资源条件好、开发潜力大、配套能力强、农民积极性高的地区,打造精品工程,实现典型引路,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工作。5.2.3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坚持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力量,重点投入,连片开发”的治理方式,加大规模开发力度,确保治理区域相对集中,力争治理一片,成效一片,致富一方。5.2.4坚持综合投入、合理开发的原则。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引导作用,统筹相关支农涉农资金,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等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强大的资金合力。5.2.5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管护主体”。5.2.6坚持统筹协调、务求实效的原则。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积聚多方力量,形成建设合力。合理确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讲求实效,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5.3建设标准所有项目严格遵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指导意见》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进行实施。5.4建设规模项目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5.5规划布局2012年度项目拟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0亩,涉及XX镇的张家、建和、赵家、冯家、墩底5个行政村,其中张家村2353亩、建和村1780亩、赵家村2280亩、冯家村2210亩、墩底村1700亩。5.6最佳选定项目区灌溉水源选用以冯家山水库水源为主,地下水补充的水资源体系,配套“U”型渠道节水技术,提高水利用率。水利措施以解决水源输水工程为龙头,配套建设田间工程,新打修复机电井。项目区新打机电井以弥补引用冯家山水灌溉的季节性、周期性限制,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长提供适时的用水保障。林网主要在主干路、渠旁栽植;农业和科技项目主要在保灌率大的区域安排。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6.1开发任务拟建项目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6.2建设内容6.2.1水利措施:水利措施计划投资813.44万元1、排灌站:新建墩底、张家抽水站2座,计划投资39.21万元。(1)墩底抽水站:计划投资19.43万元,水源为冯家山北干渠十四支渠水,扬程8米,设计灌溉面积400亩,出水量234m3/h。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机泵房1座18m2,安装吸程管6m,D200mm压力钢管46m,安装8sh-13A水泵1台,30KW电机1台,SZG-8型真空泵1套,启动柜1台,安装8吋闸阀、逆止阀各1台。新建前池和压力池各1座,架设380V线路140米,安装80KVA变压器1台,等。需完成土方量910m3,砼58m3,投工460个。(2)张家抽水站:计划投资19.78万元,水源为冯家山北干十三支渠水,扬程6米,设计灌溉面积500亩,出水量240m3/h。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机泵房1座18m2,安装吸程管6m,D200mm压力钢管46m,安装8sh-13A水泵1台,30KW电机1台,SZG-8型真空泵1套,启动柜1台,安装8吋闸阀、逆止阀各1台。新建前池和压力池各1座,架设380V线路120米,安装80KVA变压器1台等。需完成土方量990m3,砼44.74m3,投工540个。2、机电井:新打机电井25眼,修复5眼,计划投资347.2万元,计划投工1500个。(1)新打井:新打180—200米深机井25眼,安装200QJ32-143等型潜水泵25套;新建3×3×3米砖混结构井房25座等。(2)修复配套:安装200QJ32—30型潜水泵5套;新建3×3×3米砖混结构井房5座等。3、输变电线路配套架设10KV高压线路4公里,380V低压线路9公里,安装S11-M-50/10型变压器12台。计划投资63.52万元。4、衬砌渠道工程改建衬砌田间U型斗分渠道30公里,其中:D50渠道6.2公里;D40渠道17.6公里;D30渠道6.2公里。工程量:需完成土方3.82万方,砼1841.4方,投工4600个。计划投资210.19万元。5、埋设管道工程埋设D110mmPVC-U输水管道25公里,发展管灌2800亩。工程量:需完成土方24300方,砼150方,投工1200个。计划投资101.34万元。6、渠系建筑物工程配套田间渠系建筑物350座,其中:闸门110座;桥涵131座;跌水26座;量水堰9座;消力池30座。工程量:需完成土方700方,砼506.21方,投工500个,投资51.99万元。6.2.2农业措施农业措施计划总投资115万元1、改良土壤改良土壤1万亩,其中:玉米机械收获并秸秆还田3000亩、测土配方施肥7000亩。土壤样品化验600个,发放配方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水平,计划投资81万元。2、良种基地建小麦一级种子田0.3万亩,通过提供原种、推行精量播种、春季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除杂提纯等措施,为项目区周边地区提供优质小麦良种,计划投资34万元。6.2.3林业措施林业措施计划投资80万元建农田防护林0.1万亩,利用路、渠植树1.5万株,其中:大叶女贞0.43万株,红叶李0.4万株,国槐0.47万株;五角枫0.2万株,大叶女贞等其他苗木规格φ3.5×250cm。计划投工1000个,投资80万元。对项目区实施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能,减轻干旱、干热风、冻害等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以主干公路为骨架,对农田间主干路、生产路、渠道进行全面造林绿化,建成农田防护林网,网格控制面积300-400亩,渠路绿化率达到90%以上,林网控制率达85%以上,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林种设计: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林种设计为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造林树种选择本项目区适生树种、冠小,且防护能力强的国槐、女贞、红叶李等树种。造林技术:苗木选择胸径在3厘米以上的大苗、壮苗,加快绿化效果。造林整地采用穴状,规格80×60厘米。造林株距4米,原则在路渠两边各栽植一行。2012年在XX镇东区张家等5个村营造农田防护林,植树1.5万株,绿化路渠长度42.5公里,折合绿化面积1000亩,可控制防护农田1万亩。造林树种以国槐、女贞、红叶李为主。使森林覆盖率提高2.2个百分点,总体覆盖率达到13.6%,可控制防护农田1.0万亩。6.2.4农业科技推广科技推广措施计划总投资74万元1、技术培训:举办小麦高产技术讲座、测土配方施肥、沼气综合利用、苹果示范园管理等先进适用技术为主要的培训内容,培训农民5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份。计划投资24万元。2、示范推广:建小麦高产田0.3万亩;高效玉米示范种植0.1万亩。推广小麦、玉米高产,病虫害防治,测土施肥,玉米地膜覆盖等技术。计划投资50万元。我县东邻杨凌农科城,依托西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充分发挥县级农业专业技术力量,在项目区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宣传培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000人次,建科技示范户100户。积极开展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活动,以优良品种为龙头,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配套,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力推广小麦高产新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主攻单产,示范带动小麦均衡增产。推广优质小麦高产示范田种植0.3万亩;同时大力推广高效苹果、绿色苹果种植面积1000亩,提高果品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6.2.5田间道路田间道路计划投资160万元硬化田间主干道5公里,路基宽5-6m,铺石宽度5米,厚度18厘米;计划投资52万元。田间支路砂石硬化10公里,路基宽4-5m,铺石宽度4米,厚度18厘米,计划投资108万元。砂石硬化的机耕路预留10厘米路拱,压路机碾压,上撒石末。工程量:移动土石方1.84万方,机械565个台班。田间道路砼、砂石硬化,可以极大地解决项目区群众出行、机械耕作和农作物流通运输难的问题,加快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1投资估算7.1.1估算依据7.1.1.1编制原则按陕西省计委陕计项目(2000)1045号文件颁发的《陕西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和《陕西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2000版)调整意见》执行。7.1.1.2定额依据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按陕西省计委陕计项目(2000)1045号文件颁发的《陕西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并扩大15.5%做为估算定额进行编制。水利水电安装工程按陕西省计委陕计项目(2000)1045号文件颁发的《陕西省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进行编制。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采用陕西省水利厅陕水计(1996)140号文件颁发的《陕西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并按“2000年办法及标准”规定,将其Ⅰ类费用乘以1.15的调整系数,Ⅱ类费用按规定调整。7.1.1.3其它直接费建筑工程按基本直接费的7.0%,安装工程按基本直接费的8.2%进行计算。7.1.1.4间接费以人工费为取费基础:①土方工程为人工费的40%;②石方工程为人工费的55%;③砼工程为人工费的140%;④辅助设施工程为人工费的75%;7.1.1.5利润:取直接费、间接费之和的4%。7.1.1.6税金:取直接费、间接费、利润之和的3.22%。7.1.1.7基础单价①人工预算单价:按“2000办法及费用标准”进行计算,技工工资为26.60元/工日,普工工资为23.90元/工日。调整后的人工预算单价为:技工46元/工日,普工38元/工日,其增加部分按价差处理,并列入单价表的“价差”项内。②主要材料预算价:按规定价。依“2000办法及标准”的要求,预算价与规定价之差计入单价表“价差”项内,次要材料预算价按目前市场价水平综合取定。7.1.1.8设备费:原则采用市场价,运杂费按设备原价的5%计列,采购保管费按设备原价与运费之和的0.7%计算。7.1.1.9费用:按《陕西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执行。①建设管理费:只取建设单位管理费、项目管理经常费、工程建设监理费。②勘测设计费:取建安量的2.0%。7.1.1.10临时工程:只取其他临时工程,按建安量的1.0%计取。7.1.1.11预备费:不计取。7.1.2投资估算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1280.44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813.44万元,占总投资的63.53%;农业措施投资115万元,占总投资的8.98%;林业措施投资80万元,占总投资的6.25%;科技推广投资74万元,占总投资的5.78%;其他措施投资38万元,占总投资的2.97%;田间道路投资160万元,占总投资的12.5%。7.2资金筹措方案该项目总投资1280.44万元,由中央财政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和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或投工投劳折资)组成。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扶持800万元,省级352万元、市级48万元,群众筹资80.44万元,(投工投劳折资56万元)。7.3群众投工投劳1.0万亩高标准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所需1.12万个投工投劳,由项目村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根据耕地面积或人口分摊到户,组织人员及时到位,确保项目建设需要。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8.1社会效益分析通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改善了灌溉面积1.0万亩,提高了灌溉标准,改善了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保证了农业的稳产高产。同时通过充分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使有限的土地发挥了最大效益。随着粮食质量与产量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了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还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了粮食商品的竞争力,使农业经济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有利于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事和德政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8.2生态效益分析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灌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林草地的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灌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效益表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风沙灾害,防止泥沙流失,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等效益上。项目实施后,可实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避免秸秆焚烧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培肥、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1个百分点,达到11.5g/kg以上,降低化肥渗漏对地下水的污染。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复种指数。项目区复种指数提高30%,由项目实施前150%提高到180%。农田林网建设实施后,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2%,对减少水土流失,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吸收污染物、滞尘、生产负离子净化大气环境,庇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生态效益。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减少自然灾害发生,增加粮食产量。8.3经济评价8.3.1评价依据⑴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年7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相应附件。⑵项目实施方案及设计概算。8.3.2评价方法及参数选取⑴评价方法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规定,按照有无该项目的增量费用和增量效益进行分析计算。⑵基本参数选取①国民经济社会折现率为12%②计算期和折现期基准点该项目建设期为一年,经济计算期为31年(含建设期),正常运行期30年。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基准点定在建设期的第一年年初;各项费用及效益均按年末发生和结算。8.3.3国民经济评价⑴固定资产投资调整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角度出发,采用影子价格分析项目的全部效益和费用。按照规范规定,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的固定资产投资,要按照影子价格进行调整,剔除投资概算中属于国民经济内部转移支付的贷款利息、利润、税金及补贴等。并在工程运行期的第15年考虑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投资,增加机电设备更新固定资产投资73.1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调整后的数值为1152万元。⑵费用计算①能源消耗费=机井眼数(25眼)×泵功率(22kwh)×年均开机小时(1000h)×电价(0.5元/10000)=27.5万元。能源消耗费=抽水站数(2座)×泵功率(40kwh)×年均开机小时(800h)×电价(0.5元/10000)=3.2万元。②材料费、维修费:按投资的1.0%计列即为:1152×1.0%=11.52万元③其他费用:按以上2项之和的10%计即(27.5+3.2+11.52)×10%=4.22万元④项目实施后的增量费用为46.44万元。⑶效益计算201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后,可恢复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00万亩。①大农作物正常年份增产效益预测该项目建成后,作物复种指数由150%提高到180%,年可增产粮食144万Kg。产粮食144万kg,粮价按现行市场价1.8元/kg计算,可增收144×1.8=259.2万元,取水的分摊系数为0.4,即净收益为259.2万元×0.4=103.68万元。②经济作物正常年份农民增收效益预测经济作物可增收72万Kg,可增收72×2.8=201.6万元,取水的分摊系数为0.4,即净收益为201.6万元×0.4=80.64万元。③正常年份设计状况下的亩均节水效益预测该项目建成后,年可节水80万m3,每m3水按0.1元计,可节约80×0.1=8.0万元,取水的分摊系数为0.4,即净收益为8万元×0.4=3.20万元。④节地效益预测项目建成后,节约用地49亩,可增加
/
本文档为【《女人的一个世纪:从选举权到避孕药》(德博拉·G·菲尔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