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关于先秦射礼的几个问题

关于先秦射礼的几个问题

2012-08-25 9页 pdf 625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0782

暂无简介

举报
关于先秦射礼的几个问题 关于先秦射礼的几个问题 任慧峰 摘要 射礼是按一定规则举行的射箭比赛 , 由狩猎及战争中的军 事训练发展而来 " 周天子一般在辟雍中举行祭前择士的射礼 " 辟雍又 称为泽 , 因四周有泽环绕而得名 , 也可称为泽宫" 在辟雍中既可举行 射礼 , 也可行祭前的射牲之礼 , 两者联系密切 " 此外 , 辟雍还可用来 习射 , 即贯革之射 , 后来礼仪化 , 称为主皮之 射 , 最后演化为 5仪 礼 6 中的大射 ! 乡射" 由于射礼同时具有狩猎 ! 宗教 ! 娱乐等特点 , 所以学者们对其性质争论不决 , 其实都是受郑玄兼注三...
关于先秦射礼的几个问题
关于先秦射礼的几个问 任慧峰 摘要 射礼是按一定举行的射箭比赛 , 由狩猎及战争中的军 事训练发展而来 " 周天子一般在辟雍中举行祭前择士的射礼 " 辟雍又 称为泽 , 因四周有泽环绕而得名 , 也可称为泽宫" 在辟雍中既可举行 射礼 , 也可行祭前的射牲之礼 , 两者联系密切 " 此外 , 辟雍还可用来 习射 , 即贯革之射 , 后来礼仪化 , 称为主皮之 射 , 最后演化为 5仪 礼 6 中的大射 ! 乡射" 由于射礼同时具有狩猎 ! 宗教 ! 娱乐等特点 , 所以学者们对其性质争论不决 , 其实都是受郑玄兼注三礼的影响 , 各 从某一角度采用 5周礼 # 大宗伯 6 的五 礼分类法去套 5仪 礼 6 的结 果" 关键词 作者 射礼 泽宫 主皮之射 贯革之射 军礼 任慧峰 ,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 究生 , 主要从事中国文 化史及先秦礼制研究 " 射礼是按照一定仪式要求所举行的射箭比赛 , 盛行于先秦并延续至清 " 对射礼的起源 ! 种 类等问题学者们已结合甲骨金文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 , 但由于传世文献本身对射礼的记载时 有缺略及矛盾之处 , 学者们对传世及出土文献的释读也见仁见智 , 故射礼中的一些问题 , 自汉 儒以来 , 便有许多歧义 , 争论不已 " 本文拟就关于射礼中的泽宫射宫 ! 射礼与射牲 ! 主皮之射 与贯革之射及射礼的军礼性质等四个问题略陈拙见 , 以求教于大家 " 一 ! 泽宫与射宫 泽宫与射宫 , 是天子祭前举行大射的地方 " 5礼记 # 射义 6 : / 天子将祭 , 必先习射于泽 " 泽 者 , 所以择士也 " 0 郑注 : / 泽 , 宫名也 " 0 郑玄之说本于郑司农 , 5周礼 # 夏官 # 司弓矢 6 / 泽 , 共射堪质之弓矢0 , 郑司农注曰 : / 泽 , 泽宫也 , 所以习射选士之处也 " 0 而郑司农此说又源 自 关于先秦射礼的几个问题 57 5尚书大传 6 , 5仪礼 # 乡射记 6 / 主皮之射 0 , 郑玄注引 5书传 6 云 : 凡祭 , 取余获陈于泽 , 然后 抑大夫相与射也 " 中者 , 虽 不 中也取 ; 不 中者 , 虽中也不 取 " 何以 然? 所以贵揖让之取也 , 而戏勇力之取 " 乡之取也于 囿中, 勇力之取也 " 今之取 也于泽宫 , 揖让之取也 " 在 5书传 6 里第一次提出了泽是泽宫的观点 , 但未言其所在 , 故孔颖达补充说 / 泽所在无文 , 盖于宽闲之处 , 近水泽而为之也 0 , 也是推测 " 至清儒金鹦 ! 孙治让 , 才在 5书传 6 的基础上 , 提出了泽的具体所在 " 先是金鹦提出 : / 5射义 6 言将祭择士 , 先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 " 5白虎 通 6 以辟雍为射宫 , 则泽宫当与辟雍相近矣 " 泽宫兼习武射 , 5尚书大传 6 谓夷狩陈余获于泽 宫 , 卿大夫射而取之 , 所谓主皮之射也 " 0 认为泽宫应该在与辟雍相近的地方 , 之后 , 孙治让又 在金说的基础上认为 : 泽宫为习武射之宫 , 辟雍为天子礼射之宫 , 二者不 同 " , , 以 经考之 , 泽者 , 盖 即灵 沼也 " 泽上为宫 , 则谓之泽宫 , 省文亦通谓之泽 " 5伏传 6 云 : / 乡之取也于囿中0 , 囿谓灵 囿也 " 又 曰 / 今之取也于泽宫 0 , 即 / 取余获陈于泽 0 之泽 , 谓灵沼上之宫也 " 灵沼 亦在灵 囿之中" ¹ 并引 5周颂 # 振鹭 6 / 于彼西雏 0 及 5左传 6 / 川雕为泽 0 为证 , 使得泽宫在灵囿中的说法看上 去可以通贯群经而无窒碍之处 " 但实际上 , 孙说只是对 5书传 6 的一种误读 , 与金文并不相合 , 近代以来 , 学者们都对泽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杨宽先生首先提出了泽就是辟雍的大池的说法 º , 辟雍因为四周环绕有人土开凿出来的大 池 , 所以也称为辟池 , 在金文中也称为大池 , 所指皆是一地 " 但杨先生没有辨析 5书传 6 / 泽 宫 0 的说法 , 而刘雨先生则明确地提出 : / 5礼记 # 射义 6 - 天子将祭 , 必先习射于泽 . 记录了 水泽之射 , 所记还有一些水射的影子 " 后世的注家不知何 以会在水泽之中行射礼 , 就杜撰 出 - 泽宫之说 . , 以为 -射于泽 . 者 , 即射于 - 泽宫 . " 0 » 胡新生也同意刘说 , 认为 : / 此外 , 5礼 记 # 射义 6 所谓 - 泽 , 共射堪质之弓矢 . , 其中的 -泽 . 都是金文 - 大池 . ! -辟池 . 的同义语 " 伏生将 - 泽 . 理解为 - 泽宫 . , 郑玄等进一步将 - 泽 . 解释为射宫之名 , 都是因为没有看到西 周原始史料而作出的错误推测 " 0 ¼ 诸家认为泽就是西周大学辟雍中的大池 , 是正确的" 但他们 都没有对孙治让引以为证的例子进行辨析 , 此一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 如前文所说 , 孙治让认为泽在灵囿之中的证据是 5周颂 # 振鹭 6 / 振鹭于飞 , 于彼西雕 0 , 但他的结论 / 窃谓泽宫盖与辟雍相近 , 而在辟雍之西 , 故谓之西雕0 并不可信 " 毛传云 : / 雕 , 泽也 " 0 郑笺申之曰 : / 白鸟即于西雕之泽 " 0 毛传释雏为泽 , 雏泽同义 , 郑笺亦从之 " 但孙治让 先存泽与辟雍为两地的先见 , 沿金鹦之说而认为泽是由于与辟雍相近 , 故称为西雕" 其所引 5左传 # 宣公十二年 6 / 川雏为泽 0 , 适足以证雕泽为一地 " 川为流动之水 , 雕之则为泽 , 泽乃封 闭之水 , 这与 5韩诗说 6 所说辟雍 / 圆如璧 , 奎之以水 0 正相合 " 泽与辟雍并非两地 , 可泽确 在灵囿之中 , 5诗经 # 大雅 # 灵台 6 曰 / 王在灵囿 , 瘩鹿枚伏 0 , 又曰 / 于论钟鼓 , 于乐辟雍 0 , 孙治让 : 5周礼正义 6卷六十一 5夏官 # 司弓矢 6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 87 年标点本 , 第 25 67 页 " 参见杨宽 : 5西周史 6, 第 6 71 页 " 刘雨 : 5射礼考 6, 5金文论集 6, 第 20 页 " 胡新生 : 5西周时期三类不同性质的射礼及其演变 6, 5文史哲 6 2 00 3年第 1期 , 第 115 页 " ¹º»¼ 58 齐鲁文化研究 第八辑 可见辟雍就在灵囿之中" 至于学者们所争论的泽宫 , 似都出于对 5书传 6 的误读 " 泽既为环辟雍之水 , 辟雍又乃学 宫之别称 , 则泽亦可称为泽宫 , 以指代学宫辟雍 " 故泽有二义 , 一为狭义 , 指环辟雍之水 ; 一 为广义 , 即指代辟雍 " 5郊特牲 6 / 卜之日 , 王立于泽 , 亲听誓命 , 受教谏之义也 0 , 孙希旦 曰 : / 泽 , 辟雍也 " 辟雍环水 , 故谓之泽 " 5诗 6 -振鹭于飞 , 在彼西潍 . , 毛传云 - 潍 , 泽也 . , 是 也 " 0 ¹ 杨宽先生从之 º " 孙治让不明此义 , 见 5书传 6 并有泽与泽宫 , 遂有 / 泽上为宫 , 则谓 之泽宫 , 省文亦通谓之泽 0 的论断 " 此外 , 5仪礼经传通解 6 引郑 5尚书大传注 6 云 / 泽 , 射 宫也 0 , 5毅梁传 # 昭公八年 6 / 习射于射宫 0 , 范注也说 / 射宫 , 泽宫 0 , 两处之泽都为广义 , 指代辟雍 " 而孙治让引此两说 , 称 / 此与 5射义 6 射宫不同0 , 亦非 " 对于射宫 , 孙治让提出 : / 凡礼射所在之宫即谓之射宫 , 射宫非宫之定名也 " , ,以此推 之 , 则宾射在朝 , 即以治朝为射宫 , 燕射在寝 , 即以路寝为射宫 , 举可知矣 " 0 » 又说 : / 今考天 子大射之宫 , 见于经者有二 , ,射即辟雍也 " 惟射宫本无定所 , 射于东郊 , 即以坛宫为射宫 , 射于大学 , 即以辟雍为射宫 " 0 ¼ 但经书记载射宫 , 均与泽对言 , 泽亦习射 , 射宫以习礼 " 孙先 生此说虽于理可通 , 却无证据 , 当从旧说为是 " 由上论可知 , 西周大射一般是在郊外辟雍举行½ , 辟雍在灵囿之中 , 四周环水 , 中建学宫 , 国子在此学习六艺 , 也可用作周王行礼之所 " 辟雍如行射礼 , 则可称为射宫¾" 需要指出的是 , 辟雍除了射宫可供行礼外 , 其环绕之大池 , 即泽 , 亦可作为行礼的场所 " 但在泽中所行之礼虽 也用箭 , 却是属于为祭祀而举行的射牲 " 射牲与射礼实质上是一种行为的不同阶段 , 所以容易 使人产生混淆 " 二 ! 射牲与射礼 射牲之事 , 先秦典籍中数见 " (周礼 # 夏官 # 射人 6 : / 祭祀 , 则赞射牲 " 0 郑注 : / 柔尝之 礼有射泵者 " 5国语 6 日 : - 谛郊之事 , 天子必自射其牲 " . 今立秋有辐刘云 " 0 5司弓矢 6 也说 : / 凡祭祀 , 共射牲之弓矢 " 0 郑注 : / 射牲 , 示亲杀也 " 杀牲 , 非尊者所亲 , 唯射为可 " 0 可见 , 射牲是天子在祭天地宗庙之前亲自射杀牲牢的一种仪式 , 王射牲后 , 由有司杀之 , 示王亲自 杀牲 , 以昭示对神灵的尊敬 " 射牲的地点 , 孙治让 日 : / 凡射牲皆于庙庭 , 5祭义 6 云 : - 祭之 日 , 君牵牲 , 既人庙门 , 丽于碑 " 0 , ¿ 但近年来 , 学者们结合金文提出射牲也在辟雍大泽中举行的观点 , 其主要依据为传世铜器 麦尊和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洞室墓所出伯唐父鼎的铭文 " 现列其铭文于下 , 为方便计 , 文从宽 式 : 麦尊 : 王赛葺京配祀 , 粤若翌 日 , 在辟雍 , 王乘于舟 , 为大丰 , 王射大鸿 , 擒 " 侯乘 ¹ 孙希旦 : 5礼记集解 6卷二十五 5郊特牲 6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 89 年标点本 , 第 691 页 " 公国 参见杨宽 : 5西周史 6, 第 729 ! 6 64 ~ 6 71 页 " » 孙治让 : 5周礼正义 6 卷五十九 5夏官 # 诸子 6, 第 24 81 页 " ¼ 孙治让 : 5周礼正义 6 卷十三 5天官 # 司裘 6, 第 500 页 " ½ 金文中也有例外 , 如义盔盖铭文所记 , 周王大射即在鲁地 " 见刘雨 : 5西周金文中的射礼 6 , 5金文论 集 6, 第 7 页 " ¿ 孙治让 : 5周礼正义 6卷五十八 5夏官 # 射人 6 , 第 24 39 页 " 关于先秦射礼的几个问题 59 于赤拚舟从 " ¹ 伯唐父鼎 : 乙卯 , 王参葺京 , 7王 ] 来 , 辟舟临舟龙 " 咸来 , 伯唐 父告备 " 王各 , 盔辟 舟 , 临来白旗 " 1用 2射材 ! 严虎 ! 貉 ! 白鹿 ! 白狼于辟池 " 咸来 , =王 2蔑历 , 拒 曹一 卤! 贝廿朋 " 对扬王休 , 用作口公宝尊弃 " º 前文已说 , 辟雍就在灵囿之中 " 灵囿水草丰茂 , 禽兽众多 , 可供射猎 , 即 5书传 6 / 乡之取也于 囿中 , 勇力之取也 0 , 与狩猎类似 " 在灵囿中获取禽兽后 , 要分予参加射猎的卿大夫 , 然后将剩 下的禽兽置于辟雍中 , 即 5书传 6 / 凡祭 , 取余获陈于泽 , 然后卿大夫相与射也 0 " 这里麦尊与伯唐父鼎所记就是祭前在泽中之射 " 对于这种祭前之射 , 刘雨先生称为 / 水 射 0 , 因文献佚失 , 而被后人遗忘 : ((仪礼 6 等礼书的内容毕竟是后世人对古礼的追述 , 不 可能是西周时周礼的原貌 , 后世 礼书的注释者 , 因为距 离古代更加遥远 , 只 好根据想象, 牵强 比 附 , 把问题越讲越复杂 " 比如麦方尊和静篮所记的 / 水射 0 , 文献逸失 " 5礼记 # 射义 6 / 天子将祭 , 必先习射于 泽 " 0 记录了水泽之射 , 所记还有一些水射的影子 " 后世的注家不知何以会在水泽之中行射 礼 , 就杜撰出 / 泽宫之说 0 , 以 为 / 射于泽 0 者 , 即射于 / 泽宫 0 " 静篮 ! 麦方尊所记明明 是在京的辟雍大池 , 是在船上进行的射礼 , 而且从其叙述情况看 , 也决非 5礼记 6 所说的 / 习射 0 , 而是十分隆重的而正规的射礼 " , ,说明在西周时代射礼本来分为水射和陆射两 种 , 文献只记 录了其中的陆射一种 " » 刘先生称此祭前之射为射礼的一种 , 十分正规隆重 " 胡新生先生却认为这是射牲 : 根据文献记载 , 周代的射牲仪式同样带有与祭祀相关和 象征周王亲自射猎的特点 " 笔 者认为 , 伯唐 父鼎和麦尊记载的射礼就是 西周射牲仪式中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 " , ,战国 秦汉学者对碎雍中的射牲之礼 已很隔膜 , 他们虽然还隐约知道西 周有 / 射于泽0 的礼俗 , 却将辟雍中的习武之射与射牲之礼混为一谈 " ¼ 杨宽先生也有类似的看法 , 他认为麦尊铭文中的 / 大丰 0 就是祈求大丰年的祭典 , 周天子为此 亲到辟雍大池中乘舟射鸿½ " 这两种看法虽有不同之处 , 但都承认泽中之射是一种礼仪 , 这样就与传统观点产生了矛盾 " 5乡射记 6 注引 5书传 6 云 : / 凡祭 , 取余获陈于泽 , 然后卿大夫相与射也 " 0 郑玄释之云 : / 泽 , 习礼之处 , 非所于行礼 " 0 孙治让又加以解释说 : / 盖时田校获事轻 , 即就泽而行射礼 , 射 泽之后 , 不复射于射宫 ; 择士礼重 , 故必先习射于泽 , 而后行正射于射宫 " 射宫即谓辟雍也 " 泽虽非行正射之所 , 然习礼亦即习择士之礼 , 故 5射义 6 有泽所以择士之说矣 " 0 ¾ 孙治让不完 ¹ 释文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5殷周金文集成释文 6 及杨宽先生释文 " 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编 : 5殷周金文集成释文 6卷四 , 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 2 00 1年 , 第 276 页 ; 杨宽 : 5西周史 6 , 第 666 页" º 刘雨 : 5伯唐父鼎的铭文与时代6 , 5金文论集 6 , 第 31 4 页 " » 刘雨 : 5射礼考 6 , 5金文论集 6, 第 20 页 " ¼ 胡新生 : 5西周时期三类不同性质的射礼及其演变 6, 5文史哲 6 2X() 3年第 1期 , 第 1 15 页 " ½ 参见杨宽 : 5西周史 6, 第 67 2 页 " ¾ 孙治让 : 5周礼正义 6 卷六十一 5夏官 # 司弓矢 6 , 第 25 67 页 " 印 齐鲁文化研究 第八辑 全同意郑注 , 所以提出围绕泽的射礼其实有两种 , 一种是田猎之后在泽中行射礼 , 完后不再射 于射宫 ; 另一种是祭前于泽中习射以择士 , 也可称为习泽士之礼 " 对于这三种观点 , 笔者认为都太泥于文献字面意思 , 其实若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此问题 , 传统文献与出土金文并无难通之处 " 先秦时期的狩猎 , 其目的之一就在于为祭祀神灵祖先提供 牺牲 , 典籍中对此记载颇多 : 5左传 # 隐公三年 6 : / 鸟兽之肉 , 不登于坦 , 则会不射 , 古之制也 " 0 5左传 # 襄公三十年 6 : / 丰卷将祭 , 请田焉" 弗许 , 曰 : - 唯君用鲜 , 众给而 已 " 0 . 杜 注 曰 : / 鲜 , 野兽 " 众 臣祭 , 以 当豢为足 " 0 5周礼 # 夏官 # 大司马 6: / 献禽以祭社 , ,献禽以享构 , ,入献禽以享蒸 " 0 5毅梁传 # 隐公三年 6 : / 四时之 田 , 皆为宗庙之事也 " 0 5礼记 # 王制 6 : / 天子诸侯无事 , 则岁三 田 " 一为乾豆 , 二为宾客 , 三为充君之厄 " 0 郑注 : / 乾豆 , 谓腊之以为祭祀豆 实也 " 0 从礼书的记载来看 , 猎物用于祭祀要经过以下程序 : 一 ! 将在田猎中获得的禽兽放于辟雍之中 ; 二 ! 若有祭祀 , 则王与众臣在泽中射牲 , 同时使众臣习射 ¹ ; 三 ! 在射宫中举行大射礼以挑选参 加祭祀之人 ; 四 ! 将猎物用于所举行的祭祀 " 众说争论其实都集中在第二与第三步 " 5书传 6 所 说 / 凡祭 , 取余获陈于泽 , 然后卿大夫相与射也 " 中者 , 虽不中也取 ; 不中者 , 虽中也不取 0 , 指的是第三步在射宫中的射礼 , 泽指辟雍 " 而 5射义 6 / 天子将祭 , 必先习射于泽 , 已射于泽 , 而后射于射宫 0 则指的是第二步和第三步 " 至于刘先生所说的 / 水射 0 和胡先生说的 / 射牲 0 , 其实都是指的第二步 , 也就是为大射礼及祭祀前的射牲习射活动 " 由于这一步既是为祭射牲又 是为祭习射 , 故具有了射礼与习射的双重性质 " 不过从伯唐父鼎中所记射前祭祀等一系列仪式 来看 , 将其视为射礼的一部分更好 " 此种射牲起源很早 , 据宋镇豪先生考证 , 早在商代 , 商王就经常在水泽边射猎 , 时间有时 长达好多天 , 后来此行为也被周人所继承 , 发展为射牲 º " 但这种射牲的表现形式会随时间而发 生变化 , 在泽中举行的射牲 , 到后来变逐渐演化为庙中的射牲礼 , 射牲的范围也从西周中期伯 唐父鼎时的虎 ! 鹿 ! 狼等缩小到后来只有牛了"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孙治让提出的 / 盖时田校获事轻 , 即就泽而行射礼 , 射泽之后 , 不复射 于射宫 0 的看法 , 他说的其实是主皮之射 , 其说来于郑玄» " 而关于主皮之射 , 历来学者们也是 有争论的" 三 ! 主皮之射与贯革之射 5仪礼 # 乡射礼 6 云 : / 礼射不主皮 " 主皮之射者 , 胜者又射 , 不胜者降 " 0 郑注 : / 礼 射 , 谓以礼乐射也 " 大射 ! 宾射 ! 燕射是矣 " 不主皮者 , 贵其容体比于礼 , 其节比于乐 , 不 ¹ 胡新生先生认为伯唐父鼎铭中所记兑 ! 虎 ! 貉 ! 白狼等野兽是 / 被固定在另外的船只上 0 , 并无根据 " 这些野兽被置于辟雍何处 , 从传世及出土文献中均无可考证 , 阅之可也 " 参见胡新生 : 5西周时期三类不同性质 的射礼及其演变 ) , (文史哲 6 2X() 3年第 1期 , 第 1 14 页 " º 参见宋镇豪 : (从新出甲骨金文考述晚商射礼 6 , <中国历史文物 6 2以拓 年第 l期 , 第 17 页 " » 孙治让在这里在于似乎他认为主皮之射也是射礼 , 是与郑玄不同之处" 关于先秦射礼的几个问题 6 1 待中为备也 " 言不胜者降 , 则不复升射也 " 主皮者无侯 , 张兽皮而射之 , 主于获也 " , ,泽 , 习礼之处 , 非所于行礼 , 其射又主中 , 此主皮之射与 ? 0 依孙治让之说 , 主皮之射虽也在泽中 举行 , 但却与祭前之大射迥为两事 " 主皮之射乃习武之射 , 规则是 / 胜者又射 , 不胜者降 0 , 具体仪节 , 郑玄说 / 主皮者无侯 , 张兽皮而射之 , 主于获也 0 " 学者们争论的问题集中在两 个 : 一是主皮之射与贯革之射的关系 ; 一是主皮之射与乡射 / 五物 0 的关系 " 现分别对此两 问题加以辨析 " 主皮之射 , 学者们有两种看法 : 一种是郑玄所说的 / 张兽皮而射之 0 , 贾疏云 : / 凡主皮之 射有二 , 一是卿大夫从君 田猎 , 班徐获而射, ,二是庶人亦主皮之射 , 故郑注 5周礼 6 云 - 庶 人无侯 , 张皮而射之 . 是也 " 又有习武之射 , 故 5司弓矢 6 云 - 弧弓 , 以授射甲革堪质者 . 是 也 " 0 明确将主皮之射与贯革之射分别开来 ; 一种是由朱熹所主张的 , 主皮之射就是贯革之射 , 此说胡新生从之 , 胡先生还说 / 所谓 - 主皮 . , 并不像郑玄所理解的得名于 - 张兽皮而射之 . , 而是指习武之射特别注重射击穿透皮甲的力度 0 ¹ " 此两说 , 撰之文献 , 前说较优 " 为讨论方便 , 先将有关贯革之射的材料列出 : 5左传 # 成公十六年 6: / 潘旭之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 , 彻七札焉" 0 5周礼 # 司弓矢 6 : / 王 弓 ! 弧弓以授射甲革 ! 楼质者 , 夹 弓! 皮弓以授射扦侯 ! 鸟兽 者 , 唐 弓! 大 弓以授学射者 ! 使者 ! 劳者" 0 郑注 : / 甲革 , 革甲也 " 5春秋传 6 曰 : - 蹲甲 而射之 " . 质 , 正也 " 树楼 以为射正 " 射甲与格 , 试 弓习武也 " 0 5司弓矢 6: / 泽 , 共射楼质之 弓矢 " 0 5礼记 # 乐记 6 : / 散军而郊射 , 左射 , 而贯革之射息也 " 0 郑注 : / 郊射 , 为射宫于郊 也 " 5狸首 6! 5骆虞 6, 所以歌为节也 " 贯革 , 射穿甲革也 " 0 由 5左传 6 和 5乐记 6 可 以看出 , 贯革之射源于军中的射箭比赛 , 并无礼仪意味 " 而到了 5周 礼 6 的时代 , 贯革之射已经有所变化 , 成为了在泽 , 即辟雍中举行的习武训练 " 贯革之射的靶 子起初是军士所穿的甲革 , 后来则发展为用木头做的砧板 , 即 / 堪质 0 " 其所看重的是射箭的力 度 , 所以要用力量最大的王弓 ! 弧弓 " 总之 , 贯革之射并非仪式 , 而是特别注重实战效果的军 事训练 " 而主皮之射 , 则是介于射礼与贯革之射的一种仪式 " 一方面 , 它重视射箭的精度 , / 张 兽皮而射之 , 主于获也 0 ; 另一方面 , 它也具有同射礼相似的仪式 , / 胜者又射 , 不胜者降0 说 明主皮之射也有射礼用的高台 , 也有分队而射的形式 " 因此 , 笔者认为 , 从贯革之射到主皮之 射再到射礼 , 是一个由战争到礼仪的演化过程 , 其细微转化之处颇不易使人察觉 , 但转变却正 反映了古礼的生成 " 争论的另一个问题是主皮之射与乡射之礼五物的关系 " 5周礼 # 乡大夫 6 曰 : / 退 而以乡 射之五物询众庶 : 一曰和 , 二日容 , 三 曰主皮 , 四曰和容 , 五曰兴舞 " 0 清儒凌廷堪在其 5礼 经释例 6 卷七 5周官乡射五物考 6 中认为 , 5乡大夫 6 / 乡射之礼五物 0 应在 5乡射礼 6 之 中 , 所以他将主皮对应于 5乡射礼 6 中 / 不贯不释 0 的第二番射 , 礼射则对应于 / 不鼓不 释 0 的第三番射 " 对于此说 , 学者们颇多责难 , 而笔者则认为 ,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 , 由战争 中的射箭比赛到射礼 , 其中必有一个转换过程 , 三礼源流各异 , 所记不同 , 不必强求一致 " 5乡大夫 6 所说 / 乡射之五物 0 明说就是乡射礼 , 所以其很可能是 5仪礼 # 乡射礼 6 之前或 同时并存的一种形态 , 主皮之射也有升降 , ((乡射 6 第二番射也要求 / 不贯不释 0 , 两者之间 ¹ 胡新生 : 5西周时期三类不同性质的射礼及其演变 6, 5文史哲 6 2X() 3年第 1期 , 第 114 页 " 6 2 齐鲁文化研究 第八辑 的转化很容易实现 , 因此不妨将 5乡大夫 6 与 5乡射礼 6 所记视为乡射礼发展过程中的两个 阶段 " 由上所论 , 贯革之射与主皮之射是战争中的射箭训练向射礼转变的两个阶段 , 在此过程中 , 射箭行为的性质也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 但学者们对此往往以一种静态的眼光去看待¹ , 所以在 射礼性质的问题上便产生了许多的争论 " . 四 ! 射礼的性质 射礼的种类 , 经学家有两种看法 : 一种认为射礼有三种 , 分别是大射 ! 宾射和燕射 , 以孔 颖达为代表 ; 一种认为有四种 , 即在孔说外再加上乡射 , 孙希旦主之 " 孔颖达不算乡射的原因 是乡射只行于大夫士中 , 而天子诸侯没有 " 但据孙治让考证 , 天子诸侯也有类似乡饮酒的礼仪 , 称为大饮之礼 , 和乡饮酒可通称为息 , 并指出 : / 盖王与诸侯 ! 卿 ! 大夫 ! 士咸有饮酒于学之 礼 , 卿 ! 大夫 ! 士饮酒在乡遂之学 , 则谓之乡饮酒 , 王与诸侯 ! 诸臣饮酒在大学 , 则谓之大饮 , 二者亦通有射 " 0 º 这两种说法 , 从经书所记来看 , 后者较好 " 对于这几种射礼的性质 , 学者们 有争论 " 杨宽先生在对乡射与大射进行详细考证后 , 同意邵鳃辰大射 ! 乡射 / 寓军礼之意 0 的 看法 , 并认为射礼起源于借田猎来进行的军事训练» " 日本的小南一郎依据 5礼记 # 射义 6 祭前 择士之射 , 认为射礼包含有很强的宗教意味¼" 而胡新生则从射礼与饮宴 ! 乐舞相结合的角度 , 认为射礼都有娱乐性 , 当属于五礼中的嘉礼 ½ " 小南一郎虽然声称不完全同意杨宽先生的观点 , 但从本文上一节的分析可知 , 他的看法只 是对杨先生观点的补充 , 两者并不矛盾 " 杨先生分析乡射 ! 大射中的各种仪节都来 自军事训练 , 已经非常细致 , 这里还可以补充一点 " 射礼举行时箭靶与堂的距离 , 5大射仪 6 云 : / 司马命量 人量侯道与所设乏以鲤步 : 大侯九十 , 参七十 , 干五 十" 0 郑注 : / 量侯道 , 谓去堂远 近也 " , ,鲤之伺物 , 每举足者 , 止视远近 , 为发必中也 " 是以量侯道取象焉 " 5乡射 6 记曰 : - 侯道 五十弓 " . 5考工记 6 日 - 弓之下制六尺 . , 则此鲤步六尺明矣 " 0 按郑说 , 一弓为六尺 , 当时一 尺又约合今 23 . 1厘米 , 那么大射时 , 君距侯靶至少有 12 5 米 " 以此推之 , 卿大夫与三藕分别离 靶 97 与 70 米 " 要在这么长的距离外射中靶心 , 且要求 / 不贯不射 0 , 其对射箭之人勇力的要求 可想而知 " 此种对勇力的强调正是军事训练与娱乐活动的区别所在 " 春秋后期出现的投壶礼 , 才是真 正意义上的娱乐活动 , 它虽然也设司射 , 也要释获 , 但由于对参加者的勇力并无要求 , 因此与 射礼有着本质的不同 " 射礼源于田猎及所具有的军事训练性质是毫无疑问的 , 但历来学者们对射礼到底属于五 礼中的哪一种却一直有争论 " 5仪礼 # 大射仪 6 郑玄 5三礼 目录 6 云 : / 名曰大射者 , 诸侯将 有祭祀之事 , 与其群臣射以观其礼 " 数中者 , 得与于祭 ; 不数中者 , 不得与于祭 " 射义于五 ¹ 杨宽先生曾指出礼射起源于主皮之射的看法 , 但他仍主张主皮之射是纯粹的习武之射 " 参见 5西周 史 6, 第 7 30 一 7 3 1页 " º 孙治让 : 5周礼正义 6 卷八十二 5冬官 # 梓人 6, 第 340 3页 " » 见杨宽 : 5西周史 6 , 第 726 页 " ¼ 参见 =日 l 小南一郎撰 , 秦晓丽译 : 5论射的礼仪化过程 ) 以辟雍礼仪为中心 6 , 宋镇豪等主编 : 5西 周文明论集 6 , 第 183 一 18 4 页" ½ 见胡新生 : 5西周时期三类不同性质的射礼及其演变 6, 5文史哲 6 2 00 3 年第 1期 , 第 116 页 " 关于先秦射礼的几个问题 63 礼属嘉礼 " 0 5礼记 # 射义 6 孔颖达 5正义 6 曰 : / 案郑 (( 目录 6 云 : 名曰 ((射义 6 者 , 以其 记燕射 ! 大射之礼 , 观德行取于士之义 " 此于 5别录 6 属 5吉事 6" 0 清儒秦蕙田对这一问题 说 : 案刘向 5别录 6 以射入吉礼 , 唐开元礼入军礼 , 5通典 6 因之 " 射为六艺之一 , 原所以 习礼乐 , 非专尚威武 " 至于诸经言射兼朝祭飨燕 , 亦不得专属吉礼 " 郑康成注 5仪礼 6 大 射 ! 乡射皆属嘉礼 , ((宋史 6 亦 以 大射入嘉礼 , 颇存古意 , 今从之 , ,葱田案 : 刘向 5别 录 6 以投壶属吉礼 , 陆德明云或 云宜属宾礼 , 皇侃则云与射为类宜属嘉礼" 康成 5目录 6 云 , 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 , 燕射皆嘉礼 " 则皇氏之说是也 " ¹ 可见 , 对于射礼五礼归属的划分 , 并非一成不变 , 而是随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 唐代开元礼 将射礼归为军礼 , 杜佑的 5通典 6 沿用 " 而自邵爵辰 5礼经通论 6 提出那些认为射礼属于嘉礼 而军礼亡失的观点是 / 未识圣人定礼之意矣0 , 后来的学者们便多将射礼归为军礼 " 陈戍国先生 的 5中国礼制史 6 贯通夏商至明清五千年 , 他在提到射礼时 , 常将射礼与军礼并列 , 或直接将 射礼放人军礼中论述 , 可见他也认为射礼与军礼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虽然笔者赞同射礼具有浓厚军事训练色彩的看法 , 但对于将射礼归于军礼或嘉礼或吉礼的 观点并不同意 " 因为将射礼归于五礼的一种 ,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 是用 5周礼 6 来套 5仪礼 6 而得出的结果 " 这一做法 , 始于东汉的郑玄 º " 郑玄之前 , 马融 ! 卢植已兼注三礼 " 5后汉书 # 马融传 6 谓马融所注书中有 5三礼 6 , 5卢植传 6 说卢植作 5三礼解话 6, 杨天宇先生认为其 / 所谓 5三礼 6 者 , 盖范蔚宗自后记而 名之钦 0 » , 因此影响最大的还是郑玄 , 其后才有三礼之名 " 郑玄通注三礼 , 最大的特点在于 以 5周礼 6 为本 , 杨天宇先生指出 : / 5三礼 6 制作的时代背景不同 , 材料之来源又非常复 杂 " 唯其如此 , 也就必不免互相矛盾抵悟 , 因此我们在引用时就须十分审慎 " 而郑玄却沿袭 古文家立场 , 认 5周礼 6 为周制 , 且企图在此基础上调和 5三礼 6 的矛盾 , 以构成其新的经 说体系 , 于是一系列的错误 , 便 由此产生 了 " 0 ¼ 意见极为中肯 " 5仪礼 6 的礼制框架其实是 5礼记 # 王制 6 归纳的冠 ! 婚 ! 丧 ! 祭 ! 乡 ! 相见六礼½ , 而不是 5周礼 # 大宗伯 6 的五礼体 系 , 5仪礼 6 中的典礼其实无法全部用五礼来概括 " 如沈文悼先生就认为 5士相见礼 6 无所归 属 , 郑玄将其归为宾礼 , 但不合于 5周礼 6 对宾礼的界定 , 所以他说 / 可见今存诸礼典尚有在 五礼类 目之外 0 ¾" 但在郑玄之后的魏晋南北朝 , 由于时代的发展 , 5仪礼 6 的礼制体系已难以满足当时的需 ¹ 秦蕙田 : 5五礼通考 6 卷一六一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º 其实 , 在郑玄之前 , 已有班固这样的古文经学家以 5周礼 6 五礼的模式来从事著述了 " 5汉书 # 艺文 志 6: / 人司马法一家 , 百五十五篇 " 0 钟肇鹏先生说 : / 礼有五经 , 今礼经中军礼缺如 , 则礼有不备" 故班氏特 从兵权谋中出 5司马法 6人礼 , 称 5军礼司马法 6 以补之 " 此班氏出人之微意也 " 0 参见钟肇鹏 : 5 (汉书 # 艺 文志> 释疑 6, 5国学研究 6 (第七卷 )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以X)年 , 第 14 页 " » 杨天宇 : 5论郑玄三礼注 6 注 14 , 5文史 6 第 21 辑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 83 年 , 第 40 页 " ¼ 杨天宇 : 5论郑玄三礼注 6, 5文史 6 第 21 辑 , 第 34 页 " ½ 段熙仲先生另有论断 : / 五经之目 , 以 5礼记 6 为礼记 , 则在 5昏义 6有其说也 " 5昏义 6 曰 : - 夫礼 始于冠 , 本于昏 , 重于丧祭 , 尊于朝聘 , 和于射乡 , 此礼之大体也 " . 是冠 ! 昏 ! 丧祭 ! 朝聘 ! 射乡为五礼也 " 0 可成一说 " 参见段熙仲 : 5礼经十论 # 篇第当从大戴 6, 5文史 6 19 62 年第 1辑 , 第 3页 " ¾ 沈文悼 : 5古代的五礼包括那些主要内容 6 , 5蓟阴文存 6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25X拓 年 , 第 905 页 " 64 齐鲁文化研究 第八辑 要 , 而五礼体系由于更适应当时的实践要求 , 逐渐化 , 并被后来的朝代所继承 ¹ " 而因此产 生的 5周礼 6 与 5仪礼 6 的矛盾并未消解 , 射礼的 / 身份 0 问题便是一例 " 综上可知 , 射礼是由古代的田猎习俗演化而来 , 带有浓厚的军事训练色彩 , 又由于 田猎所 获禽兽常被用于祭祀 , 射礼也就具有了宗教意味 " 此外 , 射礼还常常在宴饮之后举行 , 并由此 发展为后世娱乐性很强的投壶礼 " 故射礼本身便具有多种性质 , 不过 , 经学家将射礼归为五礼 中的吉礼 ! 嘉礼 , 只是从射礼举行的场合来看的 , 而归为军礼 , 则看到了射礼的本质 " 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分析可知 , 五礼分类法 , 只是 5周礼 6 的体系 , 与 5仪礼 6 并不完全相合 " 历来学 者们关于射礼性质的种种争论其实都可归结于此 " 讨论至此 , 关于关于射礼中的泽宫射宫 ! 射礼与射牲 ! 主皮之射与贯革之射及射礼的军礼 性质等四个问题 , 笔者已尽可能地作了检讨 , 兹综述其论点如下 : 第一 , 经书中常提到的 / 射于泽 0 之泽 , 其实有两个含义 , 一为狭义 , 指环辟雍之水 , 也 称大池 ! 辟池 ; 一为广义 , 即指代辟雍 " 泽宫又可称为射宫 , 是由于辟雍中建有学宫 , 平时无 事则供国子学习六艺 , 有事则可用于行射礼 " 5尚书大传 6 中首次提出 / 泽宫 0 的概念 , 就是指 的辟雍 , 但后儒囿于字面上的含义 , 总将泽与泽宫理解为泽宫修建于泽中 , 致使生出了种种的 臆说 , 今之学者又将 5书传 6 斥为荒谬 , 乃是源于对 5书传 6 的误读 " 第二 , 为祭而行的射礼 , 其实有两个过程 " 首先是在泽中射牲 , 并使随从之人习射 , 然后 在射宫中举行大射礼以挑选参加祭祀之人 " 对于射牲 , 经书中记载的皆是射于庙中 , 而从金文 记载来看 , 周王一般是在泽中乘舟射猎禽兽 , 以供厄姐的" 后来的天子射牢 , 而使他人杀之 , 应该是射牲之礼演化后的结果 " 由于射牲既是为祭而射同时也是为祭习射 , 故具有了射礼与习 射的双重性质 " 若从伯唐父鼎中所记来看 , 则不妨将其视为射礼的一部分 " 第三 , 由战争获田猎中的射箭比赛演化为射礼 , 经过了贯革之射 ! 主皮之射 ! 包含有主皮 之射的乡射礼 ! 5仪礼 6 所记乡射礼四个部分 , 体现了古礼的形成过程 " 其中 , 贯革之射源于战 争中的习射 , 后来也在泽中举行 , 所射强调力度 , 并无仪式性 , 而主皮之射虽射兽皮 , 却已具 有与乡射相似的礼仪 , 所以 5乡大夫 6 以乡射之五物询众庶中有 / 主皮 0 一项 , 正是主皮之射 向 5仪礼 6 乡射发展的一个阶段 " 但历来学者们都以静态的眼光来看待射礼 , 所以便产生了贯 革与主皮相同 ! 主皮是否属于乡射礼等一系列问题 " 第四 , 学者们所争论的射礼的性质问题 , 一方面是由于射礼由于起源 ! 用途 ! 演化本身就 有复杂性 , 因此才出现了其被归为吉礼或嘉礼或军礼的现象 , 甚至认为其具有宗教意味 ; 而另 一方面则是由于从东汉开始 , 经学家就兼注三礼 , 尤其是郑玄 , 以 5周礼 6 为本 , 以注 5仪 礼 6, 使得产生了种种的抵梧 " 其实 , 从本质上来说 , 射礼源于军事射猎训练毫无疑问 , 学者对 于其性质的争论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以及采用 5周礼 6 五礼分类法的结果 " ¹ 参见梁满仓 :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礼制度化 6 , 5中国史研究 6 200 1年第 4期 , 第 27 一 52 页 "
/
本文档为【关于先秦射礼的几个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