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萨提亚

2012-08-29 38页 doc 72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3181

暂无简介

举报
萨提亚萨提亚 (一)萨提亚创始人介绍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被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是美国家庭治疗发展史上最重要人物之一,向来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甚至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一九七零年,美国精神医学会发表了一篇全美家族专题报告,列出二十一位最具影响力的治疗师,萨提亚是名单中唯一的女性,且高居首位。因为她的建树良多,她的两所母校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曾分别向她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及「对人类杰出的贡献」金质奖...
萨提亚
萨提亚 (一)萨提亚创始人介绍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被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是美国家庭治疗发展史上最重要人物之一,向来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甚至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一九七零年,美国精神医学会发了一篇全美家族专报告,列出二十一位最具影响力的治疗师,萨提亚是名单中唯一的女性,且高居首位。因为她的建树良多,她的两所母校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曾分别向她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及「对人类杰出的贡献」金质奖章。 萨提亚一九六四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联合家族治疗》,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圣经」,至今仍是美国各大相关科系的教科书。萨提亚女士生前一直热衷于将心理学中丰富而有效的观念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大众。 萨提亚是最早提出在人际关系及沟通关系中,“人人平等,人皆有价值”的想法的人。她所建立的沟通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 (Become more fully human)而非只求消除“症状”(Symptoms),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Congruence)。由于她的方法有很多地方与传统方式回异,故被称为“萨提亚模式"(The Satir Model))。 1.萨提亚成长模式——萨提亚模式是一个动力的、根本的、个性化的成长系统取向。它整合已有的资源,去转化并作出切合实际的改变,以朝向赋予能量、个体的痊愈和成长及其系统的健全功能——此系统可以是家庭的、专业的、社会的或政治的。 萨提亚个性扩展工作坊以个人、家庭成长为目标,通过原生家庭最初的三角关系,透视家庭和个人成长的内在关系,注重个人自我价值的提升和家庭系统的和谐,增进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开发个人成长的内在资源。  2.萨提亚的特点 萨提亚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①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  发展出高度的自我价值是萨提亚倡导的核心。我们并非生活在一尘不染的真空,所以,无论我们曾经经历了怎样的不顺意,都安心愉悦地接纳。     我们也并非万能的主宰,所以,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与外界对话,都由衷感激我们的应对。     每个人内在都拥有丰富的能量和资源,如果我们感受到这些资源的存在,生命将更加自信坚定、快乐平衡。     ② 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并非只求消除症状     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生命质量常常因沟通受到影响。不强调刻意的训练,而是通过发掘个人内在的资源与能量,在自我价值获得提升的基础上,使外在(言和行)与内在(感受和需求)相联结,带来有效的人际互动,实现身心一致的沟通。     ③最终目标使个人达成“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一致性的沟通会将人带入一个新的境界——人与人之间不仅可以顺畅而自然地表达出内心的观点与愿望,并且,这种观点与愿望能够被对方接受——与心最近的距离,这也是双方建立真诚关系的起点。     3.萨提亚的原话     我在那时(1964)所做的事情都是全新的,甚至也许是异想天开的。     在早些年,对待精神病人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医学模式治疗。这种模式只考虑病人个体。我认为该方法不是很奏效。我有一个直觉,存在其他治疗病人的方法。因此我开始寻找这些方法。     我涉足和了解心理学、精神病学和社工的概念和方法,但是在我研究人们怎样改变时,这些模式对我帮助甚微。由于不存在其他框架或模式来提供任何其他方法,因此我只有让我的直觉来指引我。到底什么是适合的?这种感觉指引着我去进行实验。只有在我能够总结我所做的事情之后,才知道什么是适合的。这条原则一致适用于我。我的直觉总是先于我的理论。     然而,我有好奇心并需要去弄清楚我所做的事情,这种好奇和需要促使我发展和表达我的方法的基本原理。我发现求助于一些学科具有很大帮助,这些学科是生物学、语言学、神学、物理学、学习理论、戏剧学、历史学、艺术和剧本。     在我进入这一未知的、经常是反潮流的领域期间,很多人被我所做的事情吸引,并成为了我的学生。这些人给我莫大的帮助: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4.萨提亚对个人生活的帮助     目前,萨提亚除了在临床的治疗运用,更多地是被用于培训课程和短期咨询班。主要用于个人问题和家庭问题,例如:压力疏解、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婚姻关系、家庭与事业等。     你和你的家庭永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影响你的一生;同样,你和你的经历也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结,你的不快乐很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从出生到死亡,成长与岁月相关。     从家庭到社会,成长与环境相关。     从稚嫩到成熟,成长与经历相关。     从平凡到成功,成长与称许相关。     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条与众不同的成长轨迹,她在我们的心灵原野上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并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人生方向 (二)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浓缩为六句话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说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许多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可是却从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的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成为被挪威人民赞誉的“中国英雄”。 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就像沈丽萍同志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是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她的同事、朋友们都说:你除了当时飞机掉下来没办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极致,你没有耽误这孩子。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不容易啊!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没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出去打工吧,人家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能不能上大学都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也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说这样的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 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们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们的汗水。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的父母,普遍都有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有的是下岗)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静下心来找到解决的办法。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对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 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王东华,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关注未成年人教育问题,1999年推出80万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呼唤全社会重新认识母亲的价值。近年来积极参与全国各地的优秀母亲评选,是全国及北京市、天津市等地十大杰出母亲的评委,同全国数百位优秀父母进行面对面地近距离交流,并对他们的成功个案详加分析。他还同全国妇联等有关部门一起深入少管所、戒毒所、女子监狱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了正反两方面的大量事实。他的家庭教育理念是:让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 (三)萨提亚家庭教育模式访谈实录 如何创造和谐家庭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家庭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关系,如何为子女的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成为大家越来越关心的话题。今天我们的聊天室很高兴地请到了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大师约翰·贝曼博士及其助理翻译赖杞丰做客我们聊天室。约翰·贝曼博士这次应中国萨提亚国际学院、北京齐家成长中心的邀请,首次来到中国探讨关于萨提亚与家庭和谐的话题,我们非常高兴地欢迎他们的到来。我们先请两位嘉宾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约翰·贝曼博士:我是从加拿大温哥华来的约翰·贝曼博士,我已经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了21年,我和萨提亚模式的创始人萨提亚女士一起工作,她也是国际顶级的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在1988年过世,我一直都跟着她学习家庭治疗,我曾经去过11个国家帮忙他们的家庭治疗和培训他们的家庭治疗师。 主持人: 萨提亚教育模式是家庭治疗领域里很有名的一种治疗方式,但我们的网友可能对这个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不是很了解,所以能不能先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约翰·贝曼博士: 最早萨提亚女士所谈的家庭治疗是你可以在一个过程中看全家每一个成员,在1950年的时候,所有的治疗都是针对个人的,而萨提亚女士从那个时候开始在同一时间看所有的家庭成员。她相信她可以帮助这个整个家庭的成长。我们用系统地方式帮助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帮助他们如何成长,其实这个系统已经在我们那里存在很久了,在这个治疗的过程中,其实当他们来治疗的时候他们会看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到底是如何应对的。这种治疗模式之所以会让人们有兴趣就是它帮助人们如何去用正面的方式去帮助这个家庭,我们去看他们家庭中的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可能性,我们去帮助这个家庭达到这个和谐家庭的可能。 主持人: 那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治疗过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您能不能具体谈一下? 约翰·贝曼博士: 首先我指导他们对自己更多的了解,当他们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之后,他就会有更多的技巧帮助他们自己。所以我们或许只要教他们一些沟通的技巧,或许只是改变他们的一些行为就能使他帮助到自己,之后我们教导他们如何去了解自己的感受,我们也需要让他们知道如何去肯定他们的自我价值。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一个教育人们如何去肯定自己并且和别人互动的方式。 主持人: 有一位叫艾的网友说“我想问一下,如果这个家庭的父母离婚,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约翰·贝曼博士: 在某些国家离婚率一直在增加,萨提亚这个模式是试着帮助人们如何改善他们的婚姻,我们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做到,有时候行不通的话这些人就会放弃最后导致离婚,大多数的时候人们之所以会离婚就是因为他们无法处理夫妻间的差异性,如果你们没有一个好的婚姻至少你要有一个好的离婚。我们所谓的好的离婚是指最起码这个离婚对孩子有一个正向的影响,很多时候父母离婚孩子们则是认为他们应该是受指责的,或者这个孩子是处在被父母的拉扯之中,父母中的一方会当着孩子抱怨另外一人,如果有些人想要离婚的话我们会帮助他们至少离婚之后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或许这两个人本身不愿意这么做,但是为了孩子他们是会做到的。 主持人: 有一个网友问如果重组家庭对双方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该如何尽量消除负面影响呢? 约翰·贝曼博士: 现在谈的是再婚,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复杂一些,以前是两个成人,现在变成四个成人介入到这件事情,我们希望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彼此的差异,你并不是因为喜欢他与你的差异才去接受它,而当你接纳了这件事情之后才会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什么变化,首先你必须非常开放、诚实而且不是评判的、批判的态度,看看我们能不能一起为这个家庭共同工作。如果有一些好的出发点,一般在这之后的成果也是比较好的,有时候这个融合是要花一些时间的,我们一般发现如果一个再婚的家庭中达到和谐至少要花两年的时间来处理彼此的差异。萨提亚这个模式是一个正向的过程,不管什么时候发生了我们都希望把它带入一个正向的方向,通常在这个过程中,等待是值得的。 主持人: 有位网友问作为母亲我应该如何引导我的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呢? 约翰·贝曼博士: 这个比较容易做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肯定我自己的话,我可以让孩子们看到我是如何做到的,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如果让孩子去做一些自我价值的肯定的话,那身为父母亲的你,就要降低你的批判和指责,你要接纳孩子,你不是一定要孩子这样或者那样做,如果你可以接受这些孩子的话,不对他们的行为带着批判的态度,那你就可以教育他们如何肯定自己。 主持人: 这里面有很多网友的问题都说到自己孩子的反叛意识很强烈,那么父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对待孩子呢? 约翰·贝曼博士: 当这些孩子反叛的时候,并不是代表这些孩子希望做得不好,他们所希望的只是得到注意,所以萨提亚模式也试着在帮助这些孩子得到一个正向的注意,所以我们也希望和这些孩子一起互动,而不是总是像父母一样告诉孩子你可以做这个不可以做那个,给他们一个很强烈的指导。经常会出现一个信息,就是当孩子出现反叛的时候正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伤害,他们想要去学习如何做他们自己,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做,其中一个方法他们就学会了反叛,叛逆其实就是一个信息——有一些东西需要改变了。这并不代表只有孩子需要去改变,有时候是整个家庭都需要做改变的。如果我们把叛逆看作在家庭当中遗失掉的一些信息而不把它当做一个错误,那我们就可以更关注这些遗失掉的东西,我们有时候遗失需要的只是一个接纳、兴趣、肯定或者只是对他们表示听到他们的感受和意见,如果他们不觉得被强迫做什么事情而只是去被接纳和肯定,如果可以做到这些他们可能就觉得有这种感受那叛逆可能就不见了。 主持人: 有网友问约翰·贝曼博士您能不能知道一下中国的家庭中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犯哪些错误呢? 约翰·贝曼博士: 我在中国工作的时候,我看到我们最常犯的错误是我们有时候都太忙了,我们忙碌于工作,忙碌于生命,我们很少有时间给我们的孩子,其实有时候你只要在那边和他们相处在一起,忙碌的生活是我看到的现在最大的问题。第二件事情我觉得我们现在很少做到的是我们没有听到孩子内在的声音,我们大都是在外在的行为上对待他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如果听到孩子有什么样的感受,那他们就可以和你分享他的内在感受,你不见得需要去接受他的感受,但是你要听到底他内在发出了哪些声音出来。 主持人: 有一位网友是属于三代同一个家庭的,他说我在管教孩子的时候经常会遭到孩子的爷爷或者奶奶的阻拦,那么我该如何处理我们这个家庭的关系? 约翰·贝曼博士: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在我们中国文化里面有一个事情就是三代同堂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在西方的社会里像这样三代同堂的情况是不容易发生的,像我的孩子就和我住在不同的城市里面,他们的孩子只有跟他们自己的父母亲一起长大,我身为一个祖父,我只是偶尔去拜访他们。但在这里,当有三代同住在一个房子里的时候,父母亲的父母是父母,当这些祖父母能够真正放下他们是父母的时候他们才能帮助父母,所以当这些祖父母帮助父母教养孩子的时候,并不是父母协助祖父母教育孩子,当他们之间有冲突的时候,首先当祖父母的就要支持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我们要提醒祖父母,他们已经有过机会教养他们自己的孩子,那现在他应该放手让现在身为父母的教养他们的孩子。 这个听起来好像简单,但是事实上要做到是非常困难的,通常这些身为祖父母的会觉得他们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他们比较了解,所以这就是冲突的由来,我希望大家能搞清楚的是到底谁是担当教育孩子的角色,通常我希望父母能把教育孩子的角色拿起来,而不是教给父母。 同时,也要说一些正向的可能,当有父母、祖父母同住在一起的时候,你也可以同时创造一个非常滋养的情景和环境,同样也是可以帮助到孩子的,孩子们会感受到他们的归属、他们被关心,他们可以在一个被完全知道和了解的情景、环境中长大。如果我可以选择的话我会选择他们全家一起工作,而并不是在这个家庭中让每个人处于一个非常绝对的地位,让他们非常孤立。 主持人: 有一位网友想问一下约翰·贝曼博士博士如何理解中国人所说的“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另外想问一下赏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如何理解呢? 约翰·贝曼博士: 我不太理解赏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具体是指什么,就先说一下前面的问题。 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文化差异,在西方,现在是不允许这样教育孩子的,有些地方甚至已经通过法律说不可以通过打骂教育处罚孩子,你会受到处罚,老师也不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学生。有这样一个情形使得孩子不会受到棍棒教育,他们把棍棒教育当做暴力侵犯,最大的倾向是不允许用体罚孩子。 有些研究说其实身体的处罚比心理的伤害是更低的,比如语言的暴力,我们常常会批判孩子,告诉他们不够好,他们都做错了,其实那甚至于比身体的处罚更糟糕。 所以如果我有机会去做一个选择的话,我会减低对孩子心理学情绪上的伤害,如果身体的暴力,我希望这个暴力不是来自于你的愤怒,你不会因为你生气才会处罚你的孩子,因为如果你真正需要处罚孩子是希望他们也所改变。 我们发现很多身体的惩罚是因为施加惩罚的人生气了,所以如果你用到身体上的处罚的话希望不仅仅是因为你生气而已。 主持人: 有一位网友想问,按照萨提亚理论是不是强调人们个性的差异呢?他说现在我的儿子两岁零四个月了,他特任性什么事情都要按照他的想法来做,那么根据你们的理论我要如何对待我的孩子呢? 约翰·贝曼博士: 看看我是不是理解了这个问题,一个两岁大的孩子的行为是非常机器的,非常随意的,他是一个过动的,通常,像这样的孩子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让他们有很多的活动,当他们不能静静坐在那里的时候,他们不能处理好事情,他们希望在屋子里到处闯来闯去,而如果你让他们安定下来他们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你就觉得他们不听你的话,这只是一种形式,如果你有这样的孩子的话,就要允许他们多动动,因为通常他们是坐不下来,也静不下来的。 另外,如果这个孩子不服从你的话,在那种情况下他或许不知道你为什么要他听你的话,或许你需要帮助他如何安定下来,我们相信,有时候小孩是真的觉得很无聊的,当他们行为不端的时候,我们应该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什么事是没有办法完成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没有办法去创造一个非常和谐的家庭呢?我们首先需要对某些没有做好的事情做一些修整,当你希望这个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变之前你也要先改变一些做事情的方法。 主持人: 有位网友说自己是单亲家庭的母亲,她说她的女儿三、四岁的时候就和自己单独生活,她觉得自己的女儿平时成绩很好,而且也特乖,但是她常常觉得自己的女儿成绩不是很稳定,也不是很活跃,她怕这种单亲家庭的生活方式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想问问该如何处理? 约翰·贝曼博士: 很好,通常这个单亲家庭指的都是母亲和孩子,我想要减少对孩子的冲击的话,可以看看有没有一个男性的亲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有一位男性的亲人来帮助你如何教育孩子长大的话很可能是舅舅,这个舅舅并不是来取代父亲的位置,而仅仅只是取代一个男性的角色,这样你的女儿就可以有个机会如何和一个成年的男性互动,当她长大的时候,她或许也会想要结婚,而如果在她长大的过程中她缺少了一个和一个成人男性互动的机会的话她可能以后会在和男性相处的过程中花很长的时间,或是一个男性的友人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她的话,我想她长大以后就会很容易的面对一些问题。 主持人: 如果父母过于关心一个二、三十岁的孩子的话是不是一种病态呢? 约翰·贝曼博士: 我并不认为是一个病态的,但是这样对孩子也并没有帮助,对于一个成人的孩子如果父母亲介入太多的话那就是一个负向的,如果父母介入太多的话,即使是一个成年的孩子也无法学会到底如何承担责任,这到底是爸爸妈妈要的呢?还是我要的呢?对某些人来说就会很头疼,当孩子长大的时候,我们希望他们要为他们自己做决定,我们要他们自己负责,我们要他了解什么事对他们自己是好的。我们会期待这些父母亲更多的要扮演一个顾问的角色,当孩子们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会来寻求你的协助,而不是父母亲总是告诉孩子他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因而他们应该比较像伙伴而不是像小孩和成人一样的相处方式。 主持人: 父母吵架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怎么样来弥补? 约翰·贝曼博士: 我认为当父母吵架的时候会对孩子有很大的负向冲击,有一个25年的研究,这个研究在美国已经出版了,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建议,我也很喜欢这个建议,他们发现父母亲可以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彼此的正向关系,父母亲之间的正向好关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当然,正向好关系并不代表着父母亲随时随地都要同意彼此,当他们彼此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他们可以去协调、协商,但是他们不需要打架,对孩子们来说,吵架是一种负向的礼物,所以夫妻之间的关系对孩子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建议如果你们彼此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的话,你们需要去努力解决这个不同,而不是吵架。 那我们来看看这个不同到底是什么呢?我真正要的到底是什么呢?或许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但是你可以有不同的三种方式得到它,我如何去得到它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我已经得到了,这才是重要。因为我们常常为了要得到这个东西而吵架,我要把它分成两个事情看——我要什么,我要如何得到这个东西。或许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把这个事情分开来看的时候会清楚的看到它的不同。 主持人: 有位叫天空依然的网友,他说他的孩子玩网络游戏上瘾,这可能是比较普遍的问题,他考虑到玩电脑游戏会影响学习,他问我到底该怎么办?国外的家长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办呢? 约翰·贝曼博士: 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是或许孩子没有别的事可做,我们要确定除了电脑之外他们还有其他的活动是可以做的;第二件事情是我希望孩子停留在网上游戏的时间是有限制的,有些父母会提供一些运动给孩子,或者是一些音乐的课程,或者是语言的学习,通过这些方式,他们会丰富孩子外在的生活,从而减少了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时间。 当然,这个问题的严重与否并不在于孩子们停留在网络游戏中的时间的多寡,重要的是要看他们在网络上干什么,有时候他们所玩的网络游戏并不是很健康的,透过网络他们可能是一个年轻女孩和年纪大的男人建立了关系,有时候他们甚至会逃家去见这些网友,我想一些指引是很必要的,但是如果你只是用你的权力去阻止他上网的话,孩子可能会不服从,我宁可去教导他们上网的真正价值,给他们一个替代的选择,除了网络之外,孩子们也是愿意和家长一起相处的。 我们一样也有这样的问题,这些小孩如果在网络游戏上花太多的时间,我曾经遇到过一个13岁的小女孩和一个30岁的男士透过网络交往,这样就很可能会造成一些问题,除了你要很强力的控制他们之外,我们宁可给他们一些协助和帮助而不仅仅是强力的控制他们,我们只是给他们一些限制,但并不仅仅是规条。 但是我对这个事态的发展还是有一点担心的,因为孩子一再坐在电脑前玩网络前玩游戏的话他们也会变胖,他们没有社交生活,没有办法和他人有良好的沟通,所以,这也是我所担心的这些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影响,而仅仅只是给孩子一些规定和规条的话也不会有太多帮助,你要和他们一起工作,而不仅仅是告诉他们怎么做,我认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 主持人: 还有一位网友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问约翰·贝曼博士您认为孩子多大年龄算是早恋?他说我的孩子今年初三了,谈恋爱了,我应该怎么对待这个问题呢? 约翰·贝曼博士: 荷尔蒙是不容易去控制的,当这些荷尔蒙开始动的话,即使是一个孩子他也无法去控制。我更愿意地看到的是这个女孩和男孩开始发展的时候是一个友谊,在我们家,我的孩子还是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女孩到我们家敲门,我就问我的儿子这是你的女朋友吗?他看看我说不是啊,那不过是我的朋友而已啊。我想这是比较健康的方式,女孩和男孩他们只是朋友,如果我们没有这一类的友谊的话,那他们就会进入一个罗曼蒂克的交往方式,有些时候这样去交一个异性的朋友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体验,通常像这样一个互动交往不会维持很久,如果你真的要阻止他们的话,你越阻止他们可能会做得越强烈,或许他们会变成秘密的交往,有时候让他们很自然的发展,才是一件好事。 我发现在那样一个年纪的关系通常都是比较短暂的,不是男方就是女方就会主动分开,而另一方则会很沮丧,这时候你就要去帮助他们,有时候只要你有一点点的介入他们就会停止了,我建议你们是给他们一些指导和指引,鼓励当他们相见的时候还有其他朋友在一起,其实有时候你需要的仅仅是一个耐心,你要信任你自己的孩子,他们在这样的年纪有些事情是很困难的。你和孩子如果有一个好的、亲近的关系,就会降低他们发生这种事情的可能性,所以你要和他们有一些联结,让他们和你说说话,和他们分享你的时间,他们也就不会发展到这么极端的方向。 主持人: 有一位叫萍水相逢的网友,他说我的孩子14岁,上初中,由于孩子的控制力较差,在学校里经常受到班主任的歧视,给孩子制定了一些很严苛的要求,比如不允许参加体育活动,不允许孩子和其他孩子讨论,作为家长,他该怎么办呢? 约翰·贝曼博士: 首先,我或许要多知道一些你的孩子,是你的孩子发生这些事情还是其他的孩子发生这种事情呢?我们首先看看你的孩子做了什么,有什么事情是他没有做的。 是到底他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或者他没有做什么事情造成了老师或者同学对他的歧视,而不是去指责孩子,你要抱着一个好奇心,你就可以看到,在这样一个情景之下到底孩子参与了什么,你才可以帮得上他。要看看他需要改变什么。 另外一件事情是或许他什么也没做,那我就会去和老师聊聊,我会试着找出来老师是怎么看待我的孩子的,你或许不同意老师的观点,但是这是一个事实,你看到的事实和老师看到的事实是不一样的,那或许可以帮助他改变他的观点或者改变他的态度,邀请他来帮助和协助你的孩子,通常我们会互相指责对方,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那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糟糕,但是如果你保持你的好奇心,进行一些探索,那你通常也会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你到底是要站在你孩子的那边吗?你另外也要看看其他孩子和老师的看法,你要把他们看作一个整体一起看待。 如果这些人对这个治疗的他们也能参与进来的话,那你就会更多地接纳到的确是孩子做了一些事情才导致现在这种情况而不是说所有的人都是从最开始就不接纳他,所以你要接纳他,听他的看法,而不是所有事情都要同意他。 主持人: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交流就要接近尾声了,网友还有很多的问题我们可能不能一一解答了,最后看看约翰先生还有什么需要给我们补充呢? 约翰·贝曼博士: 那我来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孩子们是我们要珍惜的财产,他们是这个宇宙的未来,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非常和谐的环境,因而我们也要从一个正向的方向去看待他们、接纳他们、鼓励他们,和他们在一起,鼓励他们进行新的尝试,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和他们在一起陪伴他,把教育孩子这件事情当做一个团队的事情,每个团队成员都有他们自己的角色,每一个角色中无论如何彼此都要维持一个和谐、共赢的位置,对我来说一个快乐的家庭就是他们永远都可以相处在一起,他们可以了解,并且接纳彼此的差异,他们可以欣赏和感谢他们的相同,他们可以为了未来共同生存,而不是一直活在过去的世界中。 主持人: 好,那我们今天的访谈就进行到这里,非常感谢约翰先生的精彩解答,感谢赖先生的精彩翻译,也感谢中国中国萨提亚国际学院、北京齐家成长中心的大力支持,感谢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谢谢大家。再见! 萨提亚 ●什么是萨提亚模式?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治疗大师,被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Human Behavior)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她在家庭治疗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备受专业人士的尊崇与重视。她发展出许多生动创新的技巧探索家庭关系,被治疗师广为运用。   在萨提亚模式中,你会学习和体会到许多不同的技巧,例如家庭雕塑、影响轮、团体测温,以及用一条白色绳索展现出家庭关系图,显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心理脐带关系。这些活动均灵活地融合了行为改变、心理剧、当事人中心……等各派心理治疗技巧。   萨提亚模式另一极富魅力的原因,是因她“凡事皆以人为本位,以人为关怀”的信念。在注重“你和我”的同时,更关心“我们”,在这样一个被充分尊重和关心过程中,我们对事业、家庭、婚姻、健康以及个人成长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和学习,重获并掌握生命的意义,做一个身心一致的人。 【基本概念】   又称萨提亚沟通模式,是由美国首期家庭治疗专家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萨提亚模式,又叫联合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新方法,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萨提亚模式不强调病态,而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都可在这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通俗的解释就是她动态的解释人及人在与家庭及社会的互动中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对现代人的生活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导价值,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她的理论不会因为社会与文化的变迁而失去实用性。 【萨提亚模式的由来】   萨提亚 (Virginia Satir, 1916-1988) 是举世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也是美国家庭治疗 (Family Therapy)发展史上最重要人物之一,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向来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 (Goldenberg 1985),甚至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McLendon 1999),意思是指家庭治疗是由她始创的,可见她在这方面的重大贡献,更因为她的建树良多,她的两所母校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曾分别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及“对人类杰出的贡献”金质奖章给她。   萨提亚的第一本书《联合家族治疗》(Conjoint Family Therapy)是在一九六四年出版的,此时,她在家族治疗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始受到许多专业人士重视,而这本书至今仍是美国各大相关科系的教科书。接着,欧洲各国也接受她的理论。萨提亚的身影自此便经年在世界各国出现,演讲、教学、举行研讨会。每到一处,便为该地留下无尽的热力、希望与爱。一九七零年代,精神医学会发表了一篇全美家族专题报告,列出二十一位最具影响力的治疗师,萨提亚是名单中唯一的女性,且高居首位。   萨提亚之所以受到同行的尊崇,实因她有一套异于传统疗法又相当完整的理论,更有她深具个人魅力的实务运作方法。从她担任美国人本心理学会会长一职,可以知道她是个极端的人本主义者,凡事皆以人为本位,以人为关怀。她认为真正的人本主义着重的是“你和我”,而不是“你或我”,关心的是“我们”,而不是“我”,否则便沦为自私自利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绝不可以复制的,原本就应以自己的方式去活。萨提亚所做的,只是提醒人们要尊重生命,相信生命是可以改变的,希望每个人都能以更好的方式生存于世上。   因这种以人为本位、以人为关怀的信念,她在进行家族治疗的过程中,发展出许多特别的活动,例如家庭雕塑、影响轮、团体测温,以及用一条白色绳索展现出家庭关系图,显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心理脐带关系。这些活动均灵活地融合了行为改变、心理剧、当事人中心……等各派心理治疗技巧,这也表示萨提亚并不抱持强烈的本位色彩,她尊重并实际运用不同取向的治疗方法,兼容并蓄。   萨提亚起初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岁时已是一位小学校长,后来她在芝加哥大学修读社会工作,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成为精神科社会工作员,她最初所受的训练深受当时流行的心理分析学派影响,但她在工作中逐渐发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甚大,例如一些已康复的精神病人,在回到原来的家庭后短期内又旧病复发,于是她决心另寻新的治疗方法。 一九五一年,她开始私人执业,并且摒弃了传统个别治疗的方法,转而尝试家庭治疗,发现效果十分理想。四年后,她加入伊利诺州精神病学院(Illinois State Psychiatric Institute),教授《家庭动力学》(Family Dynamics)。一九五九年,萨提亚联合Don Jackson、Jules Riskin等人,在加州创立“心智研究学院”(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简称 MRI),推动有关家庭治疗的研究和训练,并且在MRI举办了历史上第一个家庭治疗训练课程(Goldenberg 1985),她在一九六四年出版重要著作《联合家族治疗》(Conjoint Family Therapy),这本书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圣经”,已有二十二种文字的翻译。萨提亚后来加入了Esalen Institute,研究人文心理学 (Humanistic Psychology),这方面的研究使她进一步了解“个人内在自我”(inner self)与“家庭关系”(family relationship)之间的互动作用,并使她所创立的治疗法更充实和完善,最终自成一家。   萨提亚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Become more fully human),而非只求消除“症状”(Symptoms),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Congruence)。由于她的治疗法有很多地方与传统治疗方式回异,故被称为“萨提亚治疗模式”(The Satir Model) (Banme n 1976, Satir et. al 1991)。 【萨提亚模式 Vs 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 】   萨提亚是最早提出在人际关系及治疗关系中,“人人平等,人皆有价值”的想法的人。她所建立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Become more fully human)而不只求消除“症状”(Symptoms),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Congruence)。由于她的治疗法有很多地方与传统治疗方式回异,故被称为“萨提亚治疗模式”(The Satir Model)(Banmen 1976,Satir et.al 1991)。   萨提亚模式(The Satir Model)在诸多家庭治疗理论中,一直是难以归类的派别,有的教科书将之列为沟通学派,有的将之纳入人本学派,究其原因,在于萨提亚模式不强调病态,而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都可在这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走进萨提亚   请你安静下来,好好想想:   为什么事业的成功让我们拥有了舒适的生活,可幸福的感觉却没有相应的增加?   在你的人生中,你和你所爱的人(父母、兄弟姐妹、夫妻、情侣、儿女、朋友)是否有一段真正的亲密关系?   你是否真切地感受到被爱、被接纳、被肯定、被尊重呢?   而你的父母、伴侣、孩子、朋友,他们的内心又是否感受到你的爱、接纳、尊重和肯定呢?   而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自己,你和自己有没有一段真正的亲密关系呢?   你每天在做的是一些应该做的事情,还是你真正喜欢的事情呢?   你明白你自己真正的需要吗?   科学家发现大多数疾病的产生,都与思想、情绪有关,你对自己身体,思想情绪的了解有多少呢?   萨提亚女士(Virginia Satir)是全球知名的家庭治疗创始人,被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致力探索人与人之间及人类最深层、最本质的问题,特别是探索人在家庭中学习到的沟通模式是如何深远地影响他一生的命运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萨提亚女士相信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不断地在演变、成长,而且永远都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由她设计并不断发展完善的萨提亚模式训练课程正扩展到全球各地,帮助人们迈向身心一致,高自我价值感及责任感。越来越多朋友从中都寻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平静、喜悦和力量,也同时为自己创造了更幸福的亲密关系。   无论国王还是农夫,只要他家庭和睦,便是世界是最幸福的人!   但为什么成功事业易得,而幸福的婚姻那么少呢?秘密在于,人们大多认为事业是否成功是自己的责任,而婚姻是否成功是对方的责任。   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并没有学习过亲密关系如何相处,只是潜意识习惯性地重复自己或父母的旧有模式。   如果你是愿为自己生命负责任的人,不梦想上天赐予,而愿意为自己创造更美满的亲密关系,成为一个更身心一致的人,请进入萨提亚——这所亲密关系的国际大学,修读幸福学专业吧! ●什么是萨提亚模式?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治疗大师,被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Human Behavior)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她在家庭治疗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备受专业人士的尊崇与重视。她发展出许多生动创新的技巧探索家庭关系,被治疗师广为运用。   在萨提亚模式中,你会学习和体会到许多不同的技巧,例如家庭雕塑、影响轮、团体测温,以及用一条白色绳索展现出家庭关系图,显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心理脐带关系。这些活动均灵活地融合了行为改变、心理剧、当事人中心……等各派心理治疗技巧。   萨提亚模式另一极富魅力的原因,是因她“凡事皆以人为本位,以人为关怀”的信念。在注重“你和我”的同时,更关心“我们”,在这样一个被充分尊重和关心过程中,我们对事业、家庭、婚姻、健康以及个人成长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和学习,重获并掌握生命的意义,做一个身心一致的人。 ● 你现在要报读Satir课程的六个原因   1. 顶尖导师:Jerry Lai是国际上教授Satir Model资深的领导者,众多的家庭治疗师及专业人士出自他的门下,帮助无数家庭、个人走上正向转化与成长之路。   2. 充足时间: 8天的专业训练,你可以充分体验Satir Model的博大精深,更可以学习Satir Model的实用高效。   3. 专业发展:因应国人日益注重家庭幸福、心理健康的需要,对于心理学专业从业人员而言,你会学习和体会到许多不同的技巧,例如家庭雕塑、影响轮、团体测温,以及用一条白色绳索展现出家庭关系图,显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心理脐带关系。这些活动均灵活地融合了行为改变、心理剧、当事人中心……等各派心理治疗技巧。   4. 人际网络:你不单能学到国际一流的Satir Model技术和知识,你更能通过与一班高素质同学的交往,获得宝贵的友谊及全方位支持。   5. 恒久改变:Satir Model是关于人的成长与改变的专业学问,因为你学会如何成长、如何改变,可以让你的人生各个领域大幅改进。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超竞争时代,你也可以和Satir同学一道享有心灵的丰盛与平静。   6. 持续提高:你可以在学完课程后,你可以享受多项高附加值的服务,以优惠价获得宝贵的学习机会与资讯,与国际级大师、专家和全国各地的朋友一起交流共同成长。 ● 萨提亚模式的治疗信念   1. 改变是有可能的,就算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   2. 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尽他们所能去做。   3. 我们拥有一切所需的内在资源得以成功的应对及成长。   4. 我们有许多选择,特别是面对压力做出适当回应而非对情况做出实时反应。   5. 治疗需要把重点放在健康及正向积极的部份,而非病理负面的部份。   6. “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成份。   7. 人们由于相同而有所连接,由于相异而有所成长。   8.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各人可以为自己做出选择。   9. 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证。   10. 多半的人倾向选择对他而言是熟悉的而非舒适的应对,尤其在压力之下。   11. 问题〔困难〕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   12. 感受是属于我们的,我们都拥有它们。   13. 人性本善。他们需要找寻自己的宝藏,以便联结及确认他们的自我价值。   14. 人常重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熟悉的型态,即使那些型态是没有功能的。   15.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只能改变那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   16. 欣赏并接受“过去”可以增加我们支配“现在”的能力。   17. 所谓全人性的目标是接受父母也是人,而不是只以他们扮演的角色来相处。   18. 自我价值是高低呈现在应对的方式上,自我价值愈高,应对的方式愈全人性化。   19. 人类的过程是普遍性的,因此适用于一切情况、文化及环境。   20. 过程是“改变”的途径,故事形成情境,而“改变”就在那里发生。   21. 萨提亚模式的主要目标是达到表里一致及高的自我价值。   22.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的价值上。
/
本文档为【萨提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