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歌剧《魔笛》-音乐使你的灵魂值得拯救

歌剧《魔笛》-音乐使你的灵魂值得拯救

2017-11-14 5页 doc 16K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歌剧《魔笛》-音乐使你的灵魂值得拯救歌剧《魔笛》-音乐使你的灵魂值得拯救 歌剧《魔笛》:音乐使你的灵魂值得拯救 11月23日,是莫扎特的著名三大歌剧之一《魔笛》在国家大剧院的最后一场演出,很庆幸这次没与它擦肩而过,真正意义上体验了莫扎特的歌剧魅力。我想很多慕名来观赏《魔笛》的观众,与其说为了《魔笛》而来,不如说是为了莫扎特而来。在这个艺术也开始充满浮躁气息的商业时代,更多的人开始倾听莫扎特那种天使般的咏叹调,以暂时摆脱甚至逃避喧嚣闹腾的现实生活。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唯物主义美学家乔治?桑塔耶娜曾说,审美的欣赏和美在艺术上的体验,是属于我们闲暇时生活的活动,那时...
歌剧《魔笛》-音乐使你的灵魂值得拯救
歌剧《魔笛》-音乐使你的灵魂值得拯救 歌剧《魔笛》:音乐使你的灵魂值得拯救 11月23日,是莫扎特的著名三大歌剧之一《魔笛》在国家大剧院的最后一场演出,很庆幸这次没与它擦肩而过,真正意义上体验了莫扎特的歌剧魅力。我想很多慕名来观赏《魔笛》的观众,与其说为了《魔笛》而来,不如说是为了莫扎特而来。在这个艺术也开始充满浮躁气息的商业时代,更多的人开始倾听莫扎特那种天使般的咏叹调,以暂时摆脱甚至逃避喧嚣闹腾的现实生活。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唯物主义美学家乔治?桑塔耶娜曾说,审美的欣赏和美在艺术上的体验,是属于我们闲暇时生活的活动,那时我们暂时摆脱了灾难的愁云和忧愁的奴役,随之性之所好,任它引向何方。 回望1791年9月30日,《魔笛》在维也纳郊外的狄亚剧院首次公演时,并没有获得特别的热烈欢迎。可是每次再演,人气就增高。此次,作为国家大剧院、挪威国家歌剧院和香港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新版《魔笛》,全剧充满着强烈的魔幻氛围,酷似一部舞台版的“哈利?波特”,加之莫扎特创作的曼妙“魔音”令《魔笛》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从8岁到80岁都爱看的歌剧”。 当红色大幕拉起,伴随着《魔笛》序曲的第一个音符响起,现场所有细碎的声音归于安静,一种穿越时空与莫扎特进行心灵对话的欲望,在每个人的心中升腾起来。正应了乔治?桑塔耶娜那句名言,音乐不会使你富有,但会使你幸福。它不能拯救你的灵魂,但会使你的灵魂值得拯救。 融入中国元素 关键词:甲骨文、十二生肖、舞龙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莫扎特在其中放入了许多歌剧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现手法,使其音乐语言更为丰富。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剧,在当时维也纳通俗戏剧的构架上很好的统一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谣的风格,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剧的灵活。其音乐将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动听。 在《魔笛》开始前,我还暗自揣测,这样一部德语演唱的歌剧,除却莫扎特的音乐号召力外,到底还有怎样的魅力,使偌大的国家大剧院几乎座无虚席。可当大幕初起,观众就被写满甲骨文与埃及文字的背景幕吸引,那一瞬间,仿佛置身中国古代的某个城堡,将进行一场神秘的探险之旅。 随着剧情的上演,舞台上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让人倍感亲切。公主帕米娜穿着经过改良的紫色“中式旗袍”,士兵的造型更是借鉴了秦代兵马俑的形象进行设计。此外,从王子塔米诺到捕鸟人帕帕基诺的服饰,都带有浓浓的中国气息,中西合璧的融合,并没有让人觉得生硬甚至刻板,更多的是惊喜和惊奇。 事实上,新版《魔笛》将故事的发生地从埃及移植到了中国,将更多中国元素巧妙融入其中:一开场追赶王子的巨蟒以“中国式舞龙”的方式新颖呈现;当王子吹响魔笛,林中跑来的动物则是中国十二生肖……独具创意的舞台手法新颖有趣。舞美设计师高广健从神秘的三星堆文化中提取灵感,以深邃的视觉空间和巨型雕塑打造神话意境。“舞台的整体效果相比更加简洁,力图在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元素间寻求融合。” 此外,舞台上深蓝色的密林幻影氤氲浓密、庄严的神殿大厅金碧辉煌、简洁的几何造型搭配浓烈色彩,打造出了独特的“现代魔幻主义”。剧中神话人物的造型更是极具灵感,充满浪漫气息:夜女王张开蝙蝠一样的半透明薄翼,拖着亮光闪烁的妖冶长裙,在轰鸣的雷声中从天而降,震撼登场;帕米娜公主亮丽的紫色长裙活泼动人;两个捕鸟人帕帕基诺和帕帕盖娜的的身上缀满数千片柔软亮丽的羽毛;夜女王三位侍女以绚丽的“蝴蝶”造型亮相。舞台上,高广健 还特别融入时下流行的“黑光剧”理念,剧中很多动物都以“荧光造型”亮相,整体舞台童真、魔幻又不失神秘,自始至终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 《魔笛》的导演保罗?柯伦对此表示:“最初的剧本讲述的就是一个发生在东方的故事,所以我们将故事的发生地放在中国。希望中国的观众能更容易走近这部作品。”导演一语道破玄机,可见主创的用心,点点滴滴,都付诸在这些细节中。这些努力,只为了一场跨越时空来与莫扎特音乐之旅进行一场灵魂对话罢了。 语言混搭生动有趣 关键词:德语、英语、中文 《魔笛》作为一出两幕歌剧,长达三个小时,却能在演出中掌声不断,笑声连连,无疑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使得现场观众始终看得津津有味。当观众进入莫扎特的音乐世界里,随着美妙的歌声,仿佛置身在充满魔幻色彩的舞台中央,特别是捕鸟人冷不丁冒出的几句幽默的中文台词,比如“我很孤独”、“我宁愿单身”、“你叫什么”、“北京烤鸭”,使得剧情妙趣横生,更令观众闻之忍俊不禁,使现场不时回荡着喝彩声和会心的笑声。 语言混搭生动有趣是这部戏的一大特色,唱腔依然是莫扎特的德语原文,对白改成了充满幽默味道的英语。尤其为了迎合中国观众所加入的中文,总是让沉浸故事中的观众出戏。应了那句众口难调,或许正是“中西合璧”在探索中所要经历的一种考验。 在莫扎特身上,一直有一个世人难解的谜题。很多国内外知名的钢琴家,儿时沉迷于莫扎特的音乐,当垂垂老矣,最终回归莫扎特的音乐,这种道不清说不明的人生灵魂之旅,注解只有两个字“快乐”。莫扎特用它的音乐传达了灵魂的快乐旋律,一如他的歌剧一般。而此次《魔笛》制作人莫华伦说,“让观众笑着走进来,笑着走出去。”无疑他做到了。那么,莫扎特音乐的中国之旅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快乐无国界”。 故事回归音乐本身 关键词:剧情设计、罗曼?罗兰 《魔笛》作为莫扎特三部最杰出歌剧中的一部,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维兰德的童话集《金尼斯坦》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的童话,1780年后由维多剧院的经理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 歌剧《魔笛》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作的。生活窘迫、贫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的莫扎特当时的精神处于极度绝望的境地。虽然如此,但莫扎特的创作热情仍很高,所以当席卡内德提出请他为一部德语歌剧谱曲时,他很快同意了。为了方便莫扎特专心创作,席卡内德将莫扎特的妻子送到外地疗养,并在剧院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魔笛之家)给莫扎特住。1791年7月,莫扎特谱曲到一半的时候接到命令赴布拉格,在雷奥勃尔特二世加冕礼的庆典上指挥他的另一部歌剧《狄托的仁慈》,同时,他又接受了瓦尔塞根伯爵的委托,写一部悼念伯爵亡妻的《安魂曲》。回到维也纳后至9月,莫扎特终于完成了《魔笛》全剧的谱曲,在仅仅排练了两日后,9月30日,于维也纳郊外的维多剧院首演,由莫扎特亲自指挥。 作为一出两幕剧,回看魔笛的剧情: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蟒追赶,后被夜女王的三名侍女所救,侍女拿出公主帕米娜的肖像给王子看,王子一见倾心,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侍女告诉王子,公主帕米娜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并允诺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夜女王就将女儿嫁给他。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赠给王子一支能解脱困境的魔笛,随后王子就起程了。事实上,萨拉斯特罗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国”的领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无边的太阳宝镜交给了他,又把女儿帕米娜交给他来教导,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满,企图摧毁光明神殿,夺回女儿。最后,王子塔米诺经受了种种考验,识破了夜女王的阴谋,终于和公主帕米娜消除种种误会,走到一起。 从作品本身来看,《魔笛》确实受异国要素和多种风格的影响,但主要是在音乐方面。例如:王子塔米诺和公主帕米娜是意大利咏叹调与德国民谣风格的巧妙结合,捕鸟人帕帕基诺和帕帕盖娜是维也纳民谣风格与意大利喜歌剧特点的融合,夜女王体现了意大利正歌剧的特色,日界之王萨拉斯特罗具有格鲁克歌剧的风格,合唱则具有巴赫赞美诗的色彩。莫扎特利用这些元素写下了十分优美的唱段和音乐。因此,欣赏这部歌剧,最终还要回到音乐本身。
/
本文档为【歌剧《魔笛》-音乐使你的灵魂值得拯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