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2012-08-31 4页 doc 38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27986

暂无简介

举报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一、定义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简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而中医学称其为“口眼喎斜”或“口僻”,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二、病因病机 受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致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另外,也有因疱疹病毒等引起非化脓性炎症所致。 中医学认为,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 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此外,劳作过度,正气不足...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一、定义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简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而中医学称其为“口眼喎斜”或“口僻”,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现的病症。 二、病因病机 受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致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另外,也有因疱疹病毒等引起非化脓性炎症所致。 中医学认为,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 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此外,劳作过度,正气不足;风痰瘀血阻滞经络;病延日久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由实转虚,筋肉失于濡养,均可导致。 经脉络属关系: 眼睑不能闭合---足太阳、足阳明经筋; 口歪---手太阳、手、足阳明经筋。 三、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略多。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3天内达到高峰。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 病初可伴有麻痹侧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的疼痛。表现一侧表情肌完全性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 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口轮匝肌瘫痪使鼓气和吹哨时漏气;颊肌瘫痪使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 病变部位在茎乳突孔以内时,还可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外耳道带状疱疹。 特发性面神经炎多为单侧性,偶见双侧。 中医辨证 风寒证 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证 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发热,兼见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气血不足 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症。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可诊断。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格林巴利综合征,可有周围性面瘫,多为双侧性,并伴有对称性肢体瘫痪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并发的耳源性面神经麻痹,以及腮腺炎、肿瘤、下颌化脓性淋巴结炎等所致者多有原发性的特殊症状及病史。 颅后窝的肿瘤或脑膜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多起病较慢,且有原发病及其他脑神经受损表现。 五、治疗 面神经炎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功能恢复。 药物:急性期尽早使用一个疗程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用地塞米松10-15mg/d.7-10天;或服泼尼松,初剂量为1mg/(kg.d),顿服或分2次口服,连续5天,以后7-10日内逐渐减量。如系带状疱疹感染引起可口服阿昔洛韦5mg/kg。3次/d,连服7-10天。维生素B族药物可促进神经髓鞘的恢复,维生素B1用量100mg、 维生素B12用量 500ug,均1次/d肌肉注射。 中药:牵正散 针灸: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处方: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加减:风寒证加风池祛风散寒;风热证加曲池疏风泻热; 抬眉困难加攒竹; 鼻唇沟变浅加迎香; 人中沟歪斜加水沟;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面部脑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 电针:取太阳、阳白、地仓、颊车,接通电针仪,以断续波刺激10~20分钟,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适用于恢复期。 皮肤针:叩刺阳白、颧髎、地仓、颊车,以局部潮红为度。适用于恢复期。 刺络拔罐:用三棱针点刺阳白、颧髎、地仓、颊车,尔后拔罐。每周2次。适用于恢复期。 穴位贴敷:选太阳、阳白、颧髎、地仓、颊车。将马钱子锉成粉末约1~2分,撤于胶面上,然后贴于穴位处,5~7日换药1次;或用蓖麻仁捣烂加腐香少许,取绿豆粒大一团,贴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换1次;或用白附子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做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 理疗:急性期在茎乳突附近行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或局部热敷等有助于改善局部血循环,消除神经水肿。恢复期可做碘离子透入治疗。 康复治疗:患侧面部肌肉能活动即应尽早开始功能训练,可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 手术疗法:病后2年仍未恢复者,可考虑做面神经-副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或面神经-膈神经吻合术,但疗效尚难确定,只宜在严重病例试用。严重面瘫的病人可做整容手术。 六、预防 因不能闭眼、瞬目而使角膜长期暴露,易发生感染,可用眼罩、眼药水和素高捷疗眼膏加以防护。 七、预后 根据病变部位,茎突内病变预后不佳;发病时伴有乳突疼痛、老年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绞痛或以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者预后较差;完全性面瘫预后不佳;不完全性面瘫起病后1-3周即可开始恢复,1-2个月内可恢复并逐渐痊愈;有受凉史而起病患者预后较好;年轻患者预后好。 八、后遗症 面肌痉挛为仅限于一侧面部肌肉间断性不自主阵挛性抽搐或无痛性强直。常见为无明确原因的原发性病例,也可以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暂时性或永久性后遗症。 发病多在中年以后,女性较多。病初多从眼轮匝肌间歇性轻微颤搐开始,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的其他面肌,口角部肌肉最容易受累,严重者可累及同侧颈阔肌。抽搐的轻重程度不等,可因精神紧张、疲劳和自主运动而加剧,不能自行控制,入睡后停止。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少数患者阵发性痉挛期发作时,伴有面部轻微疼痛。晚期可出现肌无力、肌萎缩和肌瘫痪。 A型肉毒毒素注射是目前治疗该病最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首选。 针灸基本治疗原则,以疏筋通络、熄风止搐为主。处方以面颊局部取穴为主。翳风、攒竹、太阳、颧髎、合谷。先刺合谷,后刺翳风及面部穴,用捻转泻法;面部穴操作手法不宜重。 穴位注射:选患侧翳风穴,用2%的利多卡因2ml注入。重者疗效差,可作为辅助治疗。 癫痫小发作也可以引起局限性面肌痉挛,多见于口角部位,常伴有口眼转动,有时可累及肢体抽搐,脑电图有异常放电现象。可作鉴别。
/
本文档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