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传播学原理

2012-09-11 1页 ppt 201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21374

暂无简介

举报
传播学原理null传播学原理传播学原理范 龙 Tel: 87559980 13971170163 E-mail: fan_long@263.net第一讲 绪论:学习传播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 绪论:学习传播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什么是传播学:从“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名称谈起 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报学、新闻学、传播学 传播学是关于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总的规律的科学,相对于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告学,它是“上位学科”。 null学习传播学的目的: 通过认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了解传播学研究...
传播学原理
null传播学原理传播学原理范 龙 Tel: 87559980 13971170163 E-mail: fan_long@263.net第一讲 绪论:学习传播学的目的、意义和第一讲 绪论:学习传播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什么是传播学:从“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名称谈起 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报学、新闻学、传播学 传播学是关于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总的规律的科学,相对于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告学,它是“上位学科”。 null学习传播学的目的: 通过认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了解传播学研究的历史进程和现实状况,系统掌握传播学的理论知识,总体把握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初步运用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一些实际问题。null学习传播学的意义: 第一,通过学习传播学,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和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传播”这一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活动。 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 null第二,通过学习传播学,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培养和提高传播意识。 马克思: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恩格斯:两个人比一个人更人性一些。 吴廷俊:传播素质、作为一种通识教育的传播教育(新闻、广电和广告是专业教育)null第三,通过学习传播学,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思维水平。 传播学是当代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典范,是我们从事跨学科研究的重要阵地。 人文社会科学归根结底不是技术性学科,因此应该最终着眼于思维训练。 null学习传播学的方法: 第一,历史的、辩证的方法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方法 null几点说明: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期中作业 课堂纪律:不记考勤,不许说话 教材:《当代传播学》(申凡、戚海龙) 参考书:《传播学是什么》(陈力丹)、《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传播学概论》(施拉姆)、《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 第二讲 传播及其类型 第二讲 传播及其类型 “传播”是传播学的核心概念 “传播”定义大致分为四类:影响说(霍夫兰、米勒)、反应说(史蒂文斯)、互动说(米德、格伯纳)、共享说(戈德、施拉姆) 四类定义各有缺陷,都属于“功能定义”。 nullCommunication与“传播”的含义比较:从词源说起 将Communication翻译成“传播”已经约定俗成,只能沿用下去。 “传播”的学科定义:传播是人类传递和交流信息的活动。null从三个方面把握“传播”概念: 一、“传播”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二、“传播”是“信息”的传播。 三、“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传播”的四种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三种“社会传播”类型的比较: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手段 亲身媒介 亲身媒介+大众媒介 大众媒介 规模 少数人 特定的较多数人 不特定的多数人 空间 小 中 大 周期 不规则 较规则 规则 角色 随时转换 有所 基本固定 反馈 灵活及时 略有困难 十分困难 符号 不 较规范 规范第三讲 传播学及其来源第三讲 传播学及其来源两个相关概念:“传播研究”和“传播学” 一门独立学科的必备条件:自觉性、一般性、系统性、科学性 古代的传播研究不可能上升为传播学的原因:主观上人类的认识水平低下,客观上传播活动的社会影响不够显著。null传播学诞生的背景: 一、知识背景:文艺复兴、科学革命、社会科学五大学科形成 二、媒介背景:大众媒介的出现和普及 三、社会背景: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null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奠基人): 拉斯韦尔:政治学家;宣传研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三项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民意研究;《人民的选择》;“两级传播”模式;实地调查法 勒温:心理学家;行为动力研究;《群体动力与个体行为》;“把关人”理论;控制实验法 霍夫兰:心理学家;劝服研究;《传播与说服》;“一面理”和“两面理”假说;控制实验法null施拉姆:集四大先驱之大成而成为传播学的创始人,代表作为《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诞生过程的特点: 一、传播学的诞生建立在人类知识长期积累的基础上。 二、传播学的诞生受到美国政府的直接推动。 三、传播学的诞生是多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四讲 传播学的流派第四讲 传播学的流派两大流派:实证学派(经验学派、传统学派)、批判学派 实证学派发源于美国,批判学派产生于欧洲。 两大学派独立起源,平行发展,时有交叉。 null实证学派在美国形成的背景: 首先,从纵向上看,美国传播学研究沿袭了社会科学的传统特点。 其次,从横向上看,美国传播学研究得到了利益集团的现实推动。 批判学派在欧洲形成的背景: 首先,从纵向上看,欧洲传播学研究植根于积淀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 其次,从横向上看,欧洲传播学研究得益于一度复兴的马克思主义思潮。null法兰克福学派 主要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哈贝马斯 主要概念:文化工业、肯定文化、单向度 主要作品:《启蒙辩证法》、《否定的辩证法》、《爱欲与文明》、《单向度的人》、《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null意识形态学派 主要人物:葛兰西、阿尔都塞 主要概念: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强制性国家机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主要作品:《狱中札记》、《读〈资本论〉》、《保卫马克思》null政治经济学派(累斯特学派) 主要人物:默多克、戈尔丁 主要概念:经济逻辑、政治逻辑、商品化、垄断、分配控制、经营控制、法律所有权、经济所有权 主要作品:《呼唤大众传播的政治经济学》、《大众媒介的政治经济学》、《税收与再现》、《超越文化帝国主义》、《媒介企业与传播》null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学派):威廉斯(《文化与社会》)、霍尔(《文化研究:两种范式》)、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 社会科学学派和多伦多学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批判学派。 一个误区:将一切非实证学派笼统地称为“批判学派”。 两大学派的分歧与对抗:“典范对话”、阿多诺与拉扎斯菲尔德的合作失败 null两大学派的差异比较: 一、从研究立场上看,实证学派倾向于对现实加以辩护和改善,批判学派致力于对现实加以和批判。 二、从研究对象上看,实证学派关注微观层面的具体问题,批判学派关注宏观层面的根本问题。 三、从研究方法上看,实证学派主要运用科学的经验方法,批判学派主要运用哲学的思辨方法。第五讲 传者与受众 第五讲 传者与受众 受众的分类: 一、传播学:广泛型、专门型 二、接受美学:理想型、盲目型、批评型、蹩脚型 三、社会学:传统取向型、内部取向型、他人取向型 大众传播受众的构成特征(张国良): 大量、分散、混杂、匿名、流动、隔离、无共同背景、无组织null受众接收信息的心理特征(张国良):认知心理、好奇心理、从众心理、表现心理、移情心理 受众理论发展的两大阶段:靶子论、四种新受众理论 受众的个体特征(张国良):性别、年龄、阅历、智力、气质、兴趣、预设立场(价值观) 张国良:三种选择行为构成了受众抵御信息冲击的三道“防卫圈”。 第六讲 传播媒介第六讲 传播媒介狭义的“媒介”概念:将“媒介”等同于“大众媒介” 两种不尽完善的广义“媒介”概念:“媒介”是“技术”、“媒介”是“人造工具” 广义的“媒介”概念:人们用以实施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工具,是在传播活动中连接传受双方、居于信源与信宿之间的一切事物,无论它是技术性的还是非技术性的、人造的还是非人造的。 麦克卢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null媒介发展的五大阶段: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计算机网络媒介 一个规律性现象:媒介技术的发展呈加速态势。 施拉姆:“最后7分钟” 艾赫尔别格:“最后5米” 托夫勒:“第800代人” 各种媒介不能相互取代,媒介发展史不是新旧媒介的前仆后继,而是一个彼此迭加、不断累积的过程。null媒介的分类:“空间偏向媒介”和“时间偏向媒介”(英尼斯)、“热媒介”和“冷媒介”(麦克卢汉)、“人际传播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教材) 四种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第四媒体”) 三个相近概念:“网络媒介”、“数字媒介”、“新媒介” 网络媒介的若干特性(除教材提及的以外):数字化、海量信息、超文本、虚拟性、星状网络null麦克卢汉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古登堡星云——印刷人的诞生》 麦克卢汉的五条学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热媒介与冷媒介”、“地球村”、“重新部落化” 麦克卢汉的长处:深刻、创新 麦克卢汉的短处:媒介(技术)决定论 参考书:《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菲利普·马尔尚著,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七讲 传播内容第七讲 传播内容“信息”的概念:信息就是不确定性的减少。 陈力丹:信息是一切事物的状态变化的表征或反映,它与物质、能量并列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三大要素。 信息的若干特性(除教材提及的以外):可识别性、可分享性、不完全性、时效性 符号:信息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 null符号的特点:指代性、约定性、共有性(互通性)、发展性、不完善性(不准确性) “符号互动”理论展示了符号在人类交往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香农的通信模式: 信源(传者)→信息→编码(制作)→ 信号(讯息)→信道(媒介)→信号(讯息)→译码(理解)→信息→信宿(受者) 第八讲 传播效果 第八讲 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理论发展的四大阶段:强大效果论(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微弱效果论)、适度效果论、新强大效果论 四种最重要的效果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社会期待”理论 《试论课堂中的“信息沟”》:“沉默的螺旋”理论在教育传播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戴维森:“第三人”理论(《传播中第三人效应的作用》) 第九讲 传播的功能第九讲 传播的功能两个相近的概念:“效果”和“功能” 张国良: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和“双向性” 四种经典的传播功能理论: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赖特的“四功能说”、拉扎斯菲尔德的“三功能说”、施拉姆的“五功能说” 有关传播的“负功能”的三种理论:李普曼的“两个环境”理论、托马斯的“托马斯公理”、默顿的“自我达成的预言”理论 第十讲 传播的控制第十讲 传播的控制《报刊的四种理论》: 集权主义理论(柏拉图、马基雅弗利、汉 密尔顿) 自由主义理论(弥尔顿、洛克、杰斐逊) 社会责任理论(报刊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 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列宁、斯大林) 大众传播的内部控制:“布里德潜网” 大众传播的外部控制:经济控制、政治法律控制、道德控制、受众控制、技术控制第十一讲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十一讲 传播学研究方法“方法”与“方法论”:后者是对前者的理论化的抽象和概括。 方法论的三个层次:具体科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 传播学实证研究的方法论特征:客观性、精简性、经验性 传播学批判研究的方法论特征:反省性、宏观性、思辨性 第十二讲 华夏传播与传播学的中国化第十二讲 华夏传播与传播学的中国化传播学研究中国化的代表性成果:《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 孙旭培:“传播学研究中国化”的目的,通俗地说,就是通过研究中国的传播历史和现状,为传播学的丰富和发展作出贡献,使传播学不至于只是“西方传播学”。 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引进和推广、消化和吸收、创新和自立
/
本文档为【传播学原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