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略论头痛的分经治疗

略论头痛的分经治疗

2012-09-14 3页 pdf 260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21464

暂无简介

举报
略论头痛的分经治疗 都以妇科为擅 长, 并称 为 “浙 江 女科 四大 家” 。 五 、 以学术观点倾向相近并称 。 如明代薛 己 、 赵献可、 张介宾都反对刘完素 、 朱丹溪等 以寒凉药攻伐肾阳的主张 , 强调温补肾阳在养 生与治病上的重要性, 并称为 “明代 温 补 派 三大家” 。 清代医家中, 高斗魁 、 王清任被称 为 “二奇人” , 叶桂 、 徐大椿 被 称 为 “二学 人” , 黄元御、 陆愁修被称为 “二妄人” 。 现 代名医章次公曾评论 曰 : “余尝谓清代医人中 有二奇人 , 日 四明高斗魁 , 玉 田王清任; 有二 学人...
略论头痛的分经治疗
都以妇科为擅 长, 并称 为 “浙 江 女科 四大 家” 。 五 、 以学术观点倾向相近并称 。 如明代薛 己 、 赵献可、 张介宾都反对刘完素 、 朱丹溪等 以寒凉药攻伐肾阳的主张 , 强调温补肾阳在养 生与治病上的重要性, 并称为 “明代 温 补 派 三大家” 。 清代医家中, 高斗魁 、 王清任被称 为 “二奇人” , 叶桂 、 徐大椿 被 称 为 “二学 人” , 黄元御、 陆愁修被称为 “二妄人” 。 现 代名医章次公曾评论 曰 : “余尝谓清代医人中 有二奇人 , 日 四明高斗魁 , 玉 田王清任; 有二 学人 , 日吴县叶桂及徐大椿 ; 有二妄人, 日昌 化黄元御 、 元和陆憋修 。 高王二人奇而不诡, 开创风气, 叶徐二人 , 虽沿仲景 , 自有创获, 若黄陆二人 , 直以齿牙胜人, 而究其实 , 则格 然无物者 。 ” 晚清唐宗海、 朱沛文、 挥铁憔、 张锡纯均致力于中西医的汇通 , 被称为 “中西 汇通派四大家” 。 六 、 以成就相当并称 。 春秋时秦国名医医 和 、 医缓并称为 “和缓” ; 战国时卢医、 扁鸽 并称为 “卢扁” , 由于他们的医术高明 , 后人 遂以 “和缓” , “卢扁” 作为对良医的誉称。 清代医家昌邑黄元御与诸城藏格吉齐名 , 在鲁 地有 “南藏北黄” 之称 。 清 · 福建陈修园与上 海马昂有 “前陈后马 ” 之称 。 清 · 乔助澜 、 华 古愚、 金烦白、 庄桂年同负盛名 , 时称 “乔华 金庄四名家” 。 张氏与四川黛溪冉雪峰在学术 上都有精湛的造诣, 有 “南冉北张” 之称。 现 代名医四川三台肖龙友与江苏川沙陆渊雷皆以 岐黄之术鸣世 , 曾有 ,’1 匕方肖龙友 , 南方陆渊 雷” 之说 。 当然 , 以上几项并不能完全包括各种各样 的并称 , 而且 , 其中有许多并称 往 往 相 互交 叉 , 所以这样归纳, 只是为了便于学习阅读罢 了 。 略论头痛的分经治疗 重庆第二卫生学校 周天寒 头为 “诸阳之会 ” , “清阳之腑” , 五脏 精华之血, 六腑清阳之气 , 皆上注于头 。 凡六 淫外感, 脏腑内伤, 导致阳 气 阻 塞 , 浊 邪上 据 , 肝阳上丸 精健气血亏损, 经络之气运行 失常等, 均能导致头痛。 前人有根据本病病因 的不同 , 分为外感与内伤头痛的 ; 有从病情轻 重 、 病程长短 、 发作规律和疼痛部位分为真头 痛、 头风、 偏头风 、 雷 头 风 、 脑 风 、 巅 顶痛 的, 还有按经络的分布 , 分为三阳与三阴头痛 的。 从临床实践中看 , 以经络学说为基础 , 分 经辨治头痛具有重要意义 , 兹论述于后 : 一 、 头痛的分经理论源于 《内经》 头痛的分经理论源于 《灵枢 · 厥病》篇 。 篇内说: “厥头痛, 面若肿起而烦心 , 取之足 阳明太阴⋯⋯头脉痛, 心悲 , 善泣, 视头动脉 反盛者, 刺尽去血 , 后调足厥阴⋯ ⋯贞贞头重 而痛 , 泻头上五行 , 行五 , 先取手少阴 , 后取 足少阴⋯ ⋯意善忘 , 按之不得 , 取头面左右动 脉 , 后取足太阴⋯⋯项先痛 , 腰脊为应 , 先取 天柱 , 后取足太阳⋯⋯头痛甚 , 耳前后脉涌有 热 , 泻出其血 , 后取足少阳” 。 指出了根据头 痛的部位采用分经取穴的方法 , 如头项部头痛 病在太阳经而取太阳经穴; 头痛而耳区觉热 , 脉搏动明显的 , 病在少阳而取少阳经穴, 头痛 兼有而肿心烦者, 病在阳明而取阳明经穴 。 如 此等等 , 说明 <内经势对头痛的辨治已初步确 立了分经治疗的原则 , 反映了中医整体观念的 学术思想 , 给后世医家用药行针治疗本病提供 了理论依据 。 汉 · 张仲景在 《伤寒论》中, 论 及太阳 、 阳明、 少 阳 、 厥阴病均 有 头 痛 之见 证 , 认为三阳经脉俱上头 , 厥阴 经 络 亦会于 巅 , 故邪客诸经 , 循经上逆 , 则发生头痛。 提 出治太坦头痛, 用辛温之药以 发 散 风寒; 治 “伤寒不大便六七 日, 头痛有热者” , 属 阳明 腑实讯 予承气汤以泻下热 积 ; 治 厥 阴 病, “千呕 , 吐涎沫, 头痛者” , 用吴茱英汤温厥 阴肝寒 , 以降浊阴 。 后世王洁古 。 进一步指出 治疗 “头痛须用川芍, 如不愈 , 各加引经药 , 太阳蔓荆, 阳明白芷 ,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术 ,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 巅顶用草本去川芍” 。 (《医学启源 二随证治法用药> ) 张氏所谓引 经药 , 就是分经治疗头痛的方法 , 完善了分经 治疗头痛的药物理论 。 朱丹溪在此基础上 , 根 据头痛的各种兼证 , 对头痛以六经定位 , 然后 采取分经治疗的方法 , 使 <内经》分经治疗头 痛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 如 “太阳头痛 , 恶风, 脉浮紧 , 川芍 、 羌活、 麻黄之类为主 。 少阳头痛, 脉弦细 , 往来寒热 , 柴胡为主 。 阳 明头痛, 自汗 , 发热恶寒 , 脉 浮 弦 长 实 , 升 麻 、 葛根 、 石膏 、 白芷为主 。 太阴头痛, 必有 痰 , 体重或腹满满 , 脉沉缓 , 以苍术 、 半夏、 南星为主 。 少 阴头痛 , 足寒气逆 , 为寒厥 , 其 脉沉细 , 麻黄、 附子 、 细辛为主 。 厥阴头痛 , 或吐涎沫 , 厥冷 , 其脉浮缓 , 以 昊 茱 英 汤主 之” 。 其后医家均综朱氏之说 , 沿用至今 。 由 此可见 , 祖国医学对头痛的 分 经 治 疗 , 始于 < 内经笋 , 代有发展 , 其内容日趋丰富完整 。 二 、 头痛分经理论的主要内容 头痛的分经理论历代医家均综 《内经扮 之 说 , 以脏腑为核心 , 以经络为基础 , 以六经立 论进行辨证施治 。 祖国医学认为 , 经络能运行 气血 , 以沟通表里上下 、 五脏六腑 , 是人体脏 腑与体表肌肤 、 四肢百节、 五官孔窍联系的通 道 , 凡人体营卫之 出入 , 气血之流通 , 津液之 化行, 气机之升降等 , 都是通过经络的路径而 实现的 , 头痛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上是经络的 功能偏盛偏衰 , 经络运行逆乱和郁滞不畅 , 因 此 , 调治经络在防治头痛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 这就是 <内经> 强调头痛分经治疗的道理 , 实 践证明 , 头痛的分经辨治可 以提高疗效 , 是诊 治头痛的重要方法之一 。 头痛分经治疗的立足点在于六经定位, 并 结合兼证 , 确定分经治疗的原则 。 归纳头痛分 经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1 . 太阳经 头痛 : 由于足太阳经的循行 , 从 巅顶入络脑 , 别出下项 , 循臂膊内 , 夹脊抵腰 中 , 故太阳经头痛偏于后项 , 连及腰脊 , 痛在 足太阳经部位 。 2 . 阳明 经头痛 : 由于足阳阴经上耳前 , 循 发际 , 下循鼻外 , 属面部 ; 手阳 明 经 上 颈贯 颊 , 故阳明经头痛痛在面部 , 以前额痛甚为特 点。 3 . 少阳 经头痛 : 由于足少阳经行于头的两 侧 , 从耳中 , 出走耳前, 手少阳经 , 系耳后 , 直上出耳上 角 , 其支者 , 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 耳前 。 故少阳经头痛以痛在两侧 , 常兼耳病为 特征 。 4 . 太阴经头痛 : 太阴为脾 所 主 , 脾 主运 化 , 有升清降浊之能。 若脾阳不足 , 邪从寒湿 而化 , 太阴经脉因而 闭阻 , 清阳之气不升 , 清 窍不利 , 发为头痛。 临床以头痛而重 为特征 。 5 . 少 阴经头痛 : 少 阴经脉属 ’肾, ’肾主 ‘骨生 髓通于脑 , l肾之精血有滋养、 孺 润 清 窍 的功 能。 若肾阳不足 , 邪从寒化 , 寒凝少阳经脉 , 经气不制 , 引起头痛 , 常兼眩晕 、 ”要痛等。 6 . 厥 阴经 头痛 : 厥阴经脉试j]l: , 连 卜l系 , 联 络眼球周 IbI 的脉络 。肝 让硫泄 , 有疏达的气机 , 发泄奎滞之能。 若川: 经寒气上逆 , 厥阴经脉被 阻 , 经气失利则头痛 , 常伴呕逆 、 眩晕等 。 三 、 头痛的分 经治疗 1 . 太阳头痛 : 症见头痛项强 , 腰脊痛 , 恶 寒发热 , 口不渴 , 苔薄自, 脉浮或紧。 为风寒 侵袭太阳经脉, 经气不利所 致。 治宜 疏 风敞 寒 , 通络止痛 , 有汗用桂枝 汤 , 无 汗 用 麻黄 汤 。 常用羌活 , 麻黄为引经药 。 针刺常近取天 柱 , 远取申脉 、 后溪等 。 2 . 阳明头痛 : 证见头痛而在前额 , 常痛连 目珠, 身热 , 不恶寒而恶热 , 或腹胀便秘 , 大 便数目不解 , 舌红苔黄 , 脉 洪 数。 为 邪 热内 郁 , 闭阻阳明经脉所致 。 治宜清下实热 , 偏 阳 . 4 0 . 明经证用白虎汤加白芷 、 葛根, 偏阳明腑证用 调胃承气汤加减。 常用升麻 、 白芷为引经药。 针刺常近取印堂 、 攒竹 , 远取合谷 、 内庭 。 3 . 少阳 头痛 : 证见头痛偏于两侧 , 或眩晕 呕吐 , 或寒热往来, 口干苦 , 脉弦等。 为邪郁 少阳 , 枢机不利所致 。 治宜和解少阳 , 用小柴 胡汤加减 。 临床多以柴胡为引。 针刺常近取太 阳 、 头维, 远取外关、 列缺 、 中清 、 足临泣 。 4 . 太阴 头痛 : 证见头痛而 重 , 痰多身重 , 或院腹胀满 , 舌淡 , 苔白腻 , 脉沉缓 。 为痰湿 困脾 , 清阳不升所致 。 治宜燥湿化痰 , 用苍术 除湿汤 。 <兰室秘藏 · 头痛门》云 : “太阴头 痛 , 必有痰 ·· ⋯苍术 、 半夏 、 南星为主 ” 。 可 资参考 。 针灸常取足三里 、 丰隆等 。 5 . 少阴头痛 : 少阴头痛 : 证见头痛晕眩 , 足寒气逆 , 心胸满闷 , 舌淡苔白 , 脉弦细 。 为 寒侵少 阴经脉所致 。 治宜温经散寒 , 用麻黄附 子细辛汤或独活细辛汤 。 针灸常取肾俞、 三 阴 交等 。 6 . 厥 阴头痛: 证见头顶疼痛, 干呕 , 吐涎 沫, 或四肢厥冷 , 舌质淡 , 苔白滑 , 脉弦迟 。 为厥阴经气虚寒 , 阴寒之气上逆 , 直犯巅顶所 致 。 治宜温肝散寒 , 降逆止 痛 , 方 予 吴 茱英 汤 。 临床多以吴茱英为引经药 。 针灸常近取百 会 , 远取太冲 、 内关 、 涌泉等 。 温 毒 治 验 一 则 湖南省津市市中医院 杨振明 杨 x 、 , 女性 , 7 岁, 家住湖南省津市市 北大街 5 2 4号, l , 5 6年 4 月 14就诊 。 患儿高烧 、 头痛 , 两耳前后红肿疼痛 , 呕 吐呈喷射状 。 于 1 9 8 6年 4 月 11 日住市 x x 医院 传染科 , 诊断为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 。 给予脱 水、 抗病毒、 抗炎 、 对症处理 , 呕吐渐止 。 仍 高热不退 , 体温 39 ~ 40 ℃之间 , 左右两腮红肿 疼痛, 面肿掀赤, 头痛如劈 , 烦躁 , 便秘 。 迭 经治疗 , 上症未减 , 建议转上级医院诊治 。 家 长恐患儿途中有误 , 要求中医 诊 治 , 以 希 转 机 。 即诊 : 脉数有力 , 舌质红苔黄糙 。 此属腮 温温毒化火 , 蔓延为大头瘟之势 。 治宜清热解 毒 , 凉血通便之法 。 大剂清瘟败毒饮合普济消 毒饮加减 : 生石膏2 50 克 (布包先煎 )黄连 10 克 黄琴 10 克 炒山桅10 克 连翘 10 克 竹叶 10 克 板兰根12 克 生地黄12 克 丹皮10 克 赤芍10 克 元参15 克 知母 10 克 僵蚕 10 克 广犀角 粉 3 克 (冲服) 生大黄10 克 (泡服) 。 2 剂, 水煎服 , 每隔二小时服药一次 。外用如意金黄散 合玉蓉散 , 醋调外敷。 当日深夜12 点, 患儿泻 下燥屎数枚 , 后下酱色澹 便 , 秽 臭 异 常 。 翌 晨 , 病情减轻 。 照方连服 4 剂 , 高热退 , 头痛 渐止 , 两腮肿疼 , 面肿掀赤亦减 。 继以竹叶石 膏汤合增液汤进服 10 剂, 清热养阴而收功 。 按 : 、腮腺炎是一种病毒所致的 急性 传 染 病 。 属祖国医学疼腮范畴 。 多由风温热毒痰湿 互结而成 。 清 · 余师愚 《疫 证 条 辨 · 二十》 云 : “头为诸阳之会 , 头面肿大 , 此毒火上攻 。 ” 本例温毒化火 , 传变迅速 。 故取大剂清瘟败毒 饮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以挫燎原之势 。 方中生 石膏25 。克 “直入胃经 , 使其敷布于十二 经 , 退其淫热 。 ” “则甚者先平 , 而诸经之火 , 自 无不安矣” 。 黄连、 黄答 、 炒山桅 、 板兰根、 竹叶、 连翘 、 广犀角清热解毒 。 生地 、 丹皮 、 赤芍凉血解毒 。 元参 、 知母养阴生津 。 僵蚕化 痰消肿 。 大黄通便 , 使邪有出路 。 外敷如意金 黄散合玉蓉散清热解毒消肿 。 内外合治 , 相得 益彰 。 清 · 吴鞠通云 : “治外感 如 将, 兵 贵神 速 。 ” 本例温毒发颐重证 , 若囿于患儿年小, 以常法治之 , 犹杯水车薪, 无济于事 。 用药应 打破常规 , 果断使用大剂清热解毒之品, 截断
/
本文档为【略论头痛的分经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