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谁定义了留守儿童%3f——留守儿童与大众媒介的一次对话

谁定义了留守儿童%3f——留守儿童与大众媒介的一次对话

2012-09-18 4页 pdf 255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23984

暂无简介

举报
谁定义了留守儿童%3f——留守儿童与大众媒介的一次对话 理论经纬么丝丝堡丝/_————————————————一 谁定义了留守儿童?半 ——留守凡童与欠众媒介的一次对话 ◇钱洁齐学红 (摘要]本文以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和留守儿童的自我言说为切入点,前者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 大众媒介中有关留守儿童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得出有关留守儿童的“社会印象”,后者采用 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了关于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等方面的结论。通过这两种视域的比较分析,旨在为留守儿 童问题及其研究提供“另一扇窗”。 [关键词]留守儿童大众媒介调查研究 一、留守儿童的社会印象 “我们...
谁定义了留守儿童%3f——留守儿童与大众媒介的一次对话
理论经纬么丝丝堡丝/_————————————————一 谁定义了留守儿童?半 ——留守凡童与欠众媒介的一次对话 ◇钱洁齐学红 (摘要]本文以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和留守儿童的自我言说为切入点,前者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 大众媒介中有关留守儿童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得出有关留守儿童的“社会印象”,后者采用 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了关于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等方面的结论。通过这两种视域的比较分析,旨在为留守儿 童问题及其研究提供“另一扇窗”。 [关键词]留守儿童大众媒介调查研究 一、留守儿童的社会印象 “我们班成绩差的基本上都是父母出去打工的 同学,他们中也有的成绩不差,但乱花钱,穿着不三 不四,戴耳环,一副不得了的样子”;“学校纪律坏就 坏在留守儿童多,家长远走高飞,撒手不管,娃儿无 法无天⋯⋯弄得我这个校长脑壳都大了”;“作为分 管教育的干部,我为全镇的留守儿童忧虑啊,偷东西 的、抢劫的、泡网吧的都有”⋯⋯ 这是很多人对留守儿童的普遍印象,也就是说 留守儿童等于问题儿童。除了这种直观印象外,有关 留守儿童的研究论文也频频得出这样的结论,约四 分之一的文章对留守儿童的负面特征有夸大其词的 倾向。比如,有论者仅凭“据调查”三个字,就断定留 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是“不务正业,学习成绩普 遍较差⋯⋯80%以上处于中、下等⋯⋯厌学、逃学 ⋯⋯不守法纪,犯罪倾向较大⋯⋯有的沉迷上网无 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追求时尚,抽 烟喝酒;有的被人利用,染上毒品⋯⋯” 笔者首先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咐大众媒介中 有关留守儿童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 具体操作步骤是:在新浪网“爱问”搜索系统中选择 “新闻搜索”,关键词为“留守儿童”,限定搜索时间为 “1998年7月10日到2010年6月9日”,查询关键 词位置为“在新闻标题中”,并默认全部新浪网新闻 源作为我们的搜索源。搜索结果显示“找到49045篇 新闻”,但是实际上搜索到、且能看到的只有1780 篇。原因可能是显示的结果中包含大量重复新闻。如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成违法犯罪高危人群”有16条 相同的新闻;“留守儿童结伴盗窃一月作案30起,团 伙老大13岁”有15条相同的新闻。 在搜索到的1780篇新闻中,笔者首先对所得结 果逐条进行筛选,其中近90%是全国、省、市、县、 镇、村、学校等关爱留守儿童的举措,根据研究目标, 只选择了其中对留守儿童(群体、个体)进行描述报 道、评价、调查结果的新闻作为分析样本,经过这样 的筛选,实际得到符合要求的新闻25条,作为本次 内容分析的最终样本并进行编码。笔者共设立了三 个内容分析的变量,变量一为:新闻的标题所体现的 对留守儿童的评价,取值分为:正面、负面和中性。变 量二为:新闻来源媒体的性质,取值分为:主流和一 般。主流媒体指中央媒体、各省、市网站,如新华网、 人民网、光明网等,其他为一般媒体。变量三为:新闻 报道中采用的分析方式或手段。取值分为:泛泛而 谈、运用个案、运用非正规调查资料和运用正规调查 资料四类。表l是对于这25篇报道的内容分析。 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 主要是负面新闻,呈现出来的留守儿童的社会印象 主要是:留守儿童等于问题儿童。这是大众媒介中的 木本文为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三期国家重点学科项目“当代中国教育转型研究”的子项目阶段性成 果之一。 万方数据 沪—————————————————————]丝塑丝丝塑∑理论经纬 留守儿童,那么留守儿童的自我定义是什么呢?请听 他们的自我言说。 二、留守儿童的自我言说 正如大众媒介报道的一样,留守儿童从出现至 儿童有自身的问题,依次表现为心理健康(42.4%)、 个性发展(23.1%)、学习(15.9%)、人身安全 (10.9%)、道德(7.6%)。还有36.7%的孩子认为留守 儿童没有自身的问题,有39.9%的孩子对于这一问 题的回答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表l样本中25篇新闻的题目、对留守儿童的评价、来源媒体性质和媒体分析的方法和手段 序号 新闻标题 评价 来源媒体性质 媒体分析方法和手段 l 农村留守儿童“亲情饥渴”三成多孩子有心理问题 负面 主流 正规调查 2 中国青少年精神疾病率岛于均值留守儿童尤为突显 负面 一般 正规调查 3 报道称我国约有5800万留守儿童成长现状引关注 中性 一般 泛泛而谈 4 100个农村留守儿童12个营养不良 负面 ~般 非正规调查 5 报告称三成农村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 负面 一般 正规调查 6 调查显示:中固共有农村留守儿童5000多万 中惟 一般 正规调查 7 洛宁:盗窃犯罪留守儿章居多 负面 一般 非正规调查 8 农民7---代:迷失在犯罪的丛林民-二代留守儿童无根儿童2310 负面 一般 泛泛而谈 9 留守儿奄结伙盗窃最小成员年仅9岁 负面 一般 运用个案 lO 14岁留守儿童偷窃后逃跑被抓遭失主群殴身亡 负向 一般 运用个案 11 留守儿童常常处于失管状态 中性 一般 正规调查 12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事故居高不下6成存心理问题 .负面 主流 泛泛而谈 13 信阳一留守儿童为救奶奶被盗窃歹徒砍14刀 JE面 一般 运用个案 14 留守儿童设障索取买路钱 负而 一般 运用个案 15 留守儿童结伴盗窃一月作案30起团伙老大13岁 负面 主流 运用个案 16 “杀人少年曾是留守儿童”是悲情叙事诗 负面 一般 运用个案 17 云阳留守儿童毒杀i个祖父母未果烧住房 负面 一般 运用个案 18 般胞胎黑老大曾是留守儿童 负面 一般 运用个案 19 新蔡留守儿童获_二胡合奏金奖 正面 主流 运用个案 20 大学生调查称七成留守儿童存有心珲障碍 负面 主流 正规调查 2l 郑成南,从留守儿童到青年作家 lF面 一般 运用个案 22 陕两庆祝六一百名留守儿童获“阳光少年”称号 止面 一般 泛泛而谈 23 一个留守儿童的“蜕变”:告别孤独我正快乐地长大 JE面 主流 运用个案 24 调台显示留守儿奄成违法犯罪高危人群 负面 主流 正规调台 25 新生代农民工罪犯八成曾为留守儿童 负面 一般 正规调查 今基本上都被看作问题儿童,成绩差、纪律差、人际 关系差、意志薄弱等都成了他们的特有标签。笔者以 留守儿童的自我叙说为方式,试图呈现留守儿童的 自我认知对现有研究结论或社会印象作出回应。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有23.2%的孩子认为留守 通过进一步的数据显示,有78.5%的孩子不赞 同“留守儿童成绩差”,73.1%的孩子不赞同“留守儿 童纪律差”,79.9%的孩子不赞同“留守儿童人际关 系差”,62.6%的孩子不赞同“留守儿童性格孤僻”, 赞同和不赞同“留守儿童内心孤独”的比例相当, 万方数据 理论经纬么:丝婴型塑堕厂——————————————————————_O 75.6%的孩子不赞同“留守儿童意志薄弱”,有83.4% 的孩子不赞同“留守儿童等于问题儿童”。 对于这些现有研究结论的自我认知,留守儿童 告诉我们这些不是他们特有的问题,此其一。其二, 不同地区的孩子对以上论断的认知有显著差异,而 在年龄、性别、家庭结构、父母外出打工时孩子的年 龄方面没有差异,另外,他们对于“留守儿童成绩 差”、“留守儿童纪律差”、“留守儿童人际关系差”、 “留守儿童f生格孤僻”、“留守儿童意志薄弱”的认知 因跟准一起生活而有所不同。 表2关于对留守儿童问题认知的差异分析 显著性分析(二维) \\ 维度 父母外出 跟谁 为零\\ 年龄 性别 所在 家庭 打J二时孩 一起 \\ 地 结构 子的年龄 生活 宵、}儿帝成绵_j{= O.0240,162 O.0000.000 0.020 O.000 留守儿童纪律差 0.883 0.883 O.0000.003 0.054 0.000 留守儿宦人际戈系差 0.85000880.0220.37l 0.168 0.000 留守儿童件格孤僻 0.883 0826 00000.060 0.086 0012 留守儿童内心孤独 0.1270155O001 0.674 0.06l 0.051 留守儿帝意击薄弱 04880.036 0.0040.102 0.145 0007 留守儿奄等F问题儿帝 0.7800.69l 0.0020.000 1.000 0057 三、留守儿童的社会建构机制 1.“污名化”及其灾难逻辑 “污名”(stigma)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是一 种身体标记。这种标记是刻在或烙在某些人的身上, 表示带有这种标记的人是不受欢迎的,需要回避和 远离。1963年Goffman将污名引入到心理学的研究 领域,他将污名定义为个体的一种不被信任和不受 欢迎的特征,这种特征降低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 使他从一个完美的、有用的个体变成了一个有污点 和丧失了部分价值的人,污名是社会对某些个体或 群体贬低性、侮辱性的标签。大众媒介充当了对留守 儿童“污名化”的“推手”。 社会学研究表明,污名化会不同程度地阻碍着 受污者向|E的社会流动,使之长期处于弱势状态,甚 至令他们蒙受强烈的羞耻感和罪责感,损害其身心 健康。同时受污者也会由此产生对社会的隔离感、敌 意和不信任态度,甚至出现反社会行为。 2.“表面化”及其悖论逻辑 对于解决留守儿童这一问题虽然我们可以从政 策文本中隐约找到影子,但是难免给人一种宏大空 洞的“感觉”,国家政策的遥不可及、地方政策的昙花 一现、学校的力不从心,这些都无法解决留守儿 童问题,这是政策制定的负面效应,解决问题者成为 了制造问题者,这就是政策制定表面化所带来的悖 论逻辑。归根到底还是一点,就是政策制定缺乏针对 性、长效性,政策落实缺乏监督机制、责任机制,何时 才能让政策的雨露普惠每一个留守儿童,真正从他 们的问题出发,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呢? 3.“城市中心主义”及其失衡逻辑 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是一种互相哺育的关系,然 而割裂城市与农村、混淆中国与西方等一系列观念 上的误解以及由此设计的城市中心主义制度框架和 政策导向,使得城市儿童和留守儿童有了身份上的 显著区分,并由此衍生了教育不公平,倾斜了社会公 平的杠杆,制造了深层的但并未完全显露的社会问 题,社会处于失衡的状态。 城市中心主义的具体表征为:一是割裂了城市 和农村。对于今天的农民、市民来说,似乎都有一个 强烈的信仰:城市是好的,是令人向往的,城市化进 程就是农村向城市的流动,是城市代替农村的过程。 这是城市化进程研究中城市中心主义的表现之一。 二是混淆了中国与西方。以西方城市化发展路径来 设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具体表现为:第一,西方的 城市发展核心和动力是城市,是作为金融中心的城 市,而中国的城市发展核心和动力都在农村;第二, 按照马克思的叙述,西方的整个文明史都贯穿着城 乡之间的对立,处在控制与反控制的过程中,而中国 的城市与农村是融为一体的;第三,按梁漱溟先生的 说法,中国是国家融在社会里面的,这个社会不是城 市社会而是乡村社会,城市是乡村的延续而不是相 反,城市和乡村是一体的。 ;。j注释:~———————————————————————嘞 ①本部分研究设计受启发F风笑天在《独生子女:媒介负面形象 的建构与实证》中的研究方法。 ,o 参考文献:~—————————————————嘞 1.任运昌.高度警惕留守儿童的污名化——基于系列田野调查 和文献研究的呼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1). 2.吕新雨.新乡土主义.还是城市贫民窟【J】.开放时代,2010,(4). [钱 洁 齐学红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100971 万方数据 谁定义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与大众媒介的一次对话 作者: 钱洁, 齐学红, Qian Jie, Qi Xuehong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10097 刊名: 上海教育科研 英文刊名: SHANGHAI RESEARCH ON EDUCATION 年,卷(期): 2011(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jyky201102004.aspx
/
本文档为【谁定义了留守儿童%3f——留守儿童与大众媒介的一次对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