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掌握英语课堂教学节奏

掌握英语课堂教学节奏

2012-09-18 6页 doc 41KB 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05669

暂无简介

举报
掌握英语课堂教学节奏掌握英语课堂教学节奏 一、现实意义 过去的中小学教学“满堂灌”之所以不受欢迎,毛病之大概就是缺少节奏的变化,至于现在有的教师提倡的所谓“满堂练”、“满堂问”、“满堂看”等,虽然各自有特点,但节奏单一,总有些欠缺。尤其对基础较差,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如果一味地把学生束缚在枯燥单一,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另外从教育对象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二节课连上,不可能要求他们在近两小时的时间内,在单一的节奏下,始终保持紧张兴奋状态。拼命灌输,急于求成往往欲速不达。张弛相间,倒可能事半功倍。在课堂教学中,讲、问、议、练、想……,手段是多种多样...
掌握英语课堂教学节奏
掌握英语课堂教学节奏 一、现实意义 过去的中小学教学“满堂灌”之所以不受欢迎,毛病之大概就是缺少节奏的变化,至于现在有的教师提倡的所谓“满堂练”、“满堂问”、“满堂看”等,虽然各自有特点,但节奏单一,总有些欠缺。尤其对基础较差,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如果一味地把学生束缚在枯燥单一,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另外从教育对象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二节课连上,不可能要求他们在近两小时的时间内,在单一的节奏下,始终保持紧张兴奋状态。拼命灌输,急于求成往往欲速不达。张弛相间,倒可能事半功倍。在课堂教学中,讲、问、议、练、想……,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只有丰富多彩的课堂节奏,才能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可喜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节奏界定 节奏是运动的产物。我国古代《乐记》上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这同英语中“rnythm”(意译为“律动”、“节奏”)的概念是一致的。节奏又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一种普遍的存在方式,而人的生理心理活动本身,不仅是有节奏的,而且时时受到外界规律运动的影响与熏陶,形成了一种特殊心理生理现象,如劳逸结合的需求,探索矛盾又解决矛盾的期待等。因而,对节奏的敏感成为人类的基本特性。对此,普列汉诺夫曾明确指出:“对节奏的敏感,正如一般音乐能力一样,显然是人类的心理和生理本性的基本特质之一。”并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愈来愈重视节奏效应和节奏美感。朱光潜先生甚至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节奏原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又用来比喻为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教学节奏是指课堂教学进程的快慢、缓急、强弱、张驰等等,教学最优化的两条重要标准是教学效果和时间消耗。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控制好节奏,往往会影响教学的进度和质量。因此,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也有其教学的节奏。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按照主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联。整个课的节奏体现音乐性,就会给人以艺术享受。所谓教学艺术节奏,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规律性变化。 三、如何掌控课堂节奏 课堂教学存在课程结构及授课节奏的问题,即课堂教学需讲究节奏的变化。过快的节奏,容易使学生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慢的节奏容易使学生精神松懈,分散学习注意力,即使是适中的节奏,如果单一不变,也容易引发学生的一种习惯性抑制心理而削弱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热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化,是作为教师的一项不可忽视的教学基本功。根据教育规律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制定授课的具体结构时,不仅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从保证教学效果考虑,既要好课堂的整体节奏变化,且要控制好教师的教学节奏和学生的学习节奏的变化。 四、掌握课堂节奏的依据  观摩课时,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教师有时讲课如打机关枪,学生听不清,记不牢;有时又讲得慢条斯理,令学生昏昏欲睡。这些都是课堂节奏的表现。        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的智能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学生课堂活动节奏设计的依据。一节课听、读、问、议、练、想如何交错调度,只有依据学生的特点,才能确定把重点放在哪个环节上,学生课堂活动节奏的变化,也需要变而有度,变而有序。进行一节课的具体课堂结构设计时,应该避免单一化,需张弛相间,变而有度,变而有序地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  1.依据学习规律掌握节奏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缓急,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从学生学习时注意力的变化来看,根据试验和经验,在45分钟的一节课里,分为三个小段,一般有这样的变化规律:    第一阶段,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就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听写等小测验,温故知新,利于新知识的掌握。这时应充分利用,加强紧张度,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也即是教师“精讲”的时段。     第二阶段,学生显得疲劳,注意力比较分散,通常到这一时期,把节奏放松,要求学生对前一阶段刚学的内容内化、巩固,也可自由走动到学习小组长处或老师处请教或释疑。减轻了学生的精神负担,让学生轻松地渡过。     第三阶段,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学节奏应该加强、加紧、加快,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游戏、活动、表演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 2.依据课堂教学结构掌握节奏     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主要由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布置课外作业构成。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应合理,过渡要自然,     情景设置法在新课导入中也常用,如Book 4,Unit 14一课中,先把教室装饰成“party”让学生听一首“Happy birthday”,使他们置身于生日晚会的气氛中,然后再引出新课。这样自然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他们智慧的火花,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同时,在巩固新课,学生练习这一黄金时段,也即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潮时期,教室设计的组织形式也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在教授完单词进行练习时,一般会采用小组竞赛或游戏形式。 3.节奏的掌握因人、因课而异           节奏的快慢、张驰、轻重、缓急、强弱表现在课堂教学上, 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也不能要求人人一律、课课相同。授课时一方面要按掌握节奏,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随时作调整。如果学生学习兴致高、精神奕奕,即使在一节课的 “疲劳区”也可以不改变节奏,一直维持强节奏,帮助学生避开“疲劳段”。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内容的课,其节奏也是变化不一。例如在Revision中,侧重于慢节奏,通常设置几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用所学句型进行语言交际,整节课节奏缓,轻松,学生也能自如地运用,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作为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上时间,就要掌握好教学节奏,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节奏主要表现方面: (一)、快慢得宜 这里所谓“快”和“慢”,是就教学进程的速度而言的。教学速度的快、慢安排,既包括对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活动各步骤的时间分配比率,更强调对教学进程中时间消耗速率的有效控制和灵活调节。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有重点与非重点,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节奏时,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平均用力,这就要求教师将内容安排得错落有致,时间的分配大体要适当。重点要突出,则反覆地讲;难点要分散,则缓慢地讲;一般内容要交代,则简明地讲;新课引入宜快,时间不能拖得太长;需要学生记笔记的地方,则应适当放慢速度;学生易懂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学生难懂的问题则要重锤敲打;两个小步骤之间的过渡可以快些,而两个大步骤之间的过渡就需慢些。怎样才算教学艺术节奏快慢得宜呢?(1)使用快节奏时,学生的思路能跟上讲课的进度,不致使中差生出现掉队现象;(2)使用慢节奏时,仍能保证学生适度紧张的学习活动,不致使他们觉得无事可做、注意力涣散;(3)课堂教学中快、慢节奏交替出现,“柔性”转换,使教学组织结构如行云流水,顺畅自然。 (二)、动静相生 这里所谓“动”和“静”是就教学活动的外部表现而言的。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组织教学时,要巧于安排教学方式,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如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动手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老师辅导等教学双边活动,按照科学顺序有机组合搭配起来,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高明的电影导演,总是在闹场之后又会安排一个静场,以调节和平衡观众的情绪。优秀教师的教学也很重视动、静的合理搭配与巧妙转换。如在学生答问、讨论之后,教师来一个,写板,学生做笔记,课堂气氛就由闹转为静,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讨论问题的理解,把讨论问题条理化,提到理论高度来认识,达到动静相成、动静相生的好效果。此外,在小学低年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课时可以加些课中操、课中唱等活动,来调节学生大脑、减少疲劳,使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得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三)、疏密相间 这里所谓“疏”和“密”是就教学活动信息的密度而言的。人的认知心理的基础是有效记忆。一节课,学生接受信息的量度,最终还是看他可以记忆贮存多少新的知识。按照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人的短时记忆均值为 7± 2个组块(chunk)。但组块又是因人而异的相对单位。比如,初识汉字的儿童,一个汉字可能就构成一个组块,那么一节课学习5~9个汉字就是适宜的密度。而当他们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后,词就可能成为他们的记忆组快。那么一节课学习5~9个词就变成适宜的密度了。“疏可走马,密不通风”,是清代书法家兼篆刻家邓石如的立论,原指金石里的笔画排列,美术家也常用于画面的处理。所以中国画是很讲究疏与密的节奏变化的。有所谓“疏可走马,则疏处不是空虚,一无长物,还得有景;密不通风,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之说。为了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好地接受教学信息,教师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也应注意疏密相间。因为构成教学节奏的疏和密,将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间隔大、频率小、速度慢),给人以徐缓、轻松的感觉;密(间隔小、频率大、速度快),给人以急促、紧张的感觉。疏密相间,则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密而不疏,学生精神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疏而不密,学生情绪则会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 (四)、起伏有致 这里所谓“起”和“伏”,是就教学过程的态势而言的。潮有涨落,山有峰谷,事物运动的过程往往呈现波浪式状态。教学过程也是贵在曲折起伏、跌宕有致,才能富于变化、引人入胜。而如果只是一味地平铺直叙,那就乏味了。前苏联的调查研究表明:45分钟的一节课当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最初的3—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学生处于上一节课的影响之中。其后的30分钟是一般学生进入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下课之前的7—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地趋于衰退。这为我们设置教学起伏划定了大致区域。耶克斯——多德森定律(The Yarks—Dodson Low)又告诉我们:学生如果较长时间处于较高激动水平,对他们学习较困难的内容有干扰。这又提醒我们设计教学起伏要注意时间阈限。因此,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使教学过程有起有伏、形成节奏。在教学的黄金时间里出现高潮,在高潮之前要有几个小浪头作铺垫。 (五)、抑扬顿挫 这里所谓“抑”和“扬”,是就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而言的。是指教学语言中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变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可明显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正如古人所讲:“唱曲之妙全在顿挫,顿挫得款则其中神理自出。如喜悦之处,一顿挫而和乐出;伤感之处,一顿挫而悲恨出。”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还可引起学生心理的内摹仿,“当我们听到有节奏的声音运动时,不仅注意力集中于它,而且肢体的肌肉,以至循环系统、呼吸系统都会随之引起运动上的变化。人体运动机制的改变,又会引起精神上、情绪上的变化。”①如介绍时可用中速平调;讲到时,要用慢速降调,表示哀痛之情;讲到时,要用快速升调,表达激愤之情。学生也会随着教师语速语调的变化,在心中激起相应的感情。教师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要有适当的调控,不致过强过弱、过频过缓。做到流畅连贯、富有动感。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地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则是打破这种单调的催眠刺激、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六)、整体和谐 课堂教学“起承转合”的每一细节,都应缜密思考、精心设计,才能真正把一堂课“雕塑”成精美的“艺术品”。课堂教学的艺术节奏也必须综合考虑,巧妙安排,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课堂教学的节奏要有一定的章法,如一首乐曲,不可乱弹。课堂教学的节奏还应存在于每一课时自始至终的渐变之中,符合一种有生气的变化规律,正像音乐里的“渐强”、“渐弱”一样,通过规律性变化,体现出一种流动美,使整个课堂教学节奏分明、充满活力。教学艺术节奏的整体和谐程度,体现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水平。教师在讲台上,犹如乐队指挥,要用心调动每一种乐器,演奏出节奏和谐、旋律优美的乐曲。具有整体和谐的教学艺术节奏的课堂教学,可以给学生美妙的艺术享受,在身心愉悦中接受深刻的教育。 结束语 上课的节奏没有变化不好,但若变得琐碎零乱,无质无序,也会走向反面。表面上踊跃热闹,花里胡哨,其实是目的不明,要领不清,是好看不好用的花架子,这样的节奏“过犹不及”,也不是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强调的是,设计学生课堂活动节奏,应以使学生获得学习主动权为原则,因为水平再高的老师,任何高明的教法,离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的智能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学生课堂活动节奏设计的依据。一节课听、读、问、议、练、想如何交错调度,只有依据学生的特点,才能确定把重点放在哪个环节上,学生课堂活动节奏的变化,也需要变而有度,变而有序,否则仍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 《拿什么调动学生---名师生态课堂的情绪管理》 主编:胡涛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http://zhiliansun.blogchinese.com
/
本文档为【掌握英语课堂教学节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