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骨伤重点

骨伤重点

2012-09-18 8页 doc 153KB 83阅读

用户头像

is_468343

暂无简介

举报
骨伤重点中醫骨傷科 内经—肝主筋,肾主骨,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ZXAC 气伤痛,形伤肿等基础理论指导伤科临床经验。 伤科诊疗成就 1.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世界上第一本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 2.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我国现存第一部伤科专著 3.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在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治疗脊柱骨折 4.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5. 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按...
骨伤重点
中醫骨傷科 内经—肝主筋,肾主骨,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ZXAC 气伤痛,形伤肿等基础理论指导伤科临床经验。 伤科诊疗成就 1.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世界上第一本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 2.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我国现存第一部伤科专著 3.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在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治疗脊柱骨折 4.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5. 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按损伤的性质和特点分为七种︰ 1)部位(外/内) 2)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的性质(急/慢) 3)受伤的时间(新/陈) 4)受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完整性与否(闭合性/开放性) 5)受伤的程度(轻/重) 6)致伤因素的职业特点(生活性、工业性、农业性、交通性、运动性) 7)致伤因素的性质种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致伤因素的性质种类︰ 1)外伤︰ 皮、肉、筋、骨、脉损伤,临床可分为骨折、脱位与筋伤。 2)内伤︰ 指脏腑损伤及其所引起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证。 3)急性损伤︰ 指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 4)慢性劳损︰ 劳逸失度或体位不当而使外力经年累月作用于人体所致的病证 5)新伤︰ 指2-3周以内的损伤,或受外力作用后发生病证并立即就诊者 6)陈伤(宿伤)︰ 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7)闭合性︰ 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8)开放性︰ 由锐器、火器或钝性的暴力作用使皮肤或黏膜破损而有创口流血、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损伤的病因 外因(外力)︰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 内因︰ 内部影响致损伤因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病理因素、先天因素、职业工种、七性内伤 损伤的病机:气血精津、脏腑经络、皮肉筋骨、外力、外感六淫及邪毒感染 临床诊察-----损伤的症状、体征;局部的症状、体征 *局部的体征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青紫、肢体/驱体的畸形(有分生理性/病理性)、损伤,骨病 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即脱位的关节肌肉痉挛收缩,使脱位后骨端常保持在特殊的畸形位置,摸诊时手中有弹力感。关节脱位特征) 骨病症状体征︰一般症状——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特殊症状体征—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 四诊 望︰局部(畸形;肿胀、瘀斑;创口;肢体功能) 闻︰骨擦音、骨传导音、入臼声、筋弹响声(关节摩擦音、肌腱弹响声与捻发音)、啼哭声、创伤皮下气肿的捻发音-因厌氧菌感染、闻气味 骨关节检查法 肢体长度测量法 (掌握) 上肢长度︰肩峰—桡茎突 or 肩峰—中指尖 上臂长度︰肩峰—肱骨外上踝 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 or 尺骨鹰嘴-尺骨茎突 下肢长度︰髂前上棘—内髁下缘 or 肚脐—内髁下缘(骨盆骨折/髋病变) 大腿长度︰髂前上棘—膝关节内缘 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内踝 or 腓骨头-外踝下缘 周径测量方法 (掌握) 两肢骨取相应同一水平 肿胀:取最肿处 肌萎:取肌腹部 大腿:髌上10-15cm 小腿:最粗处 了解各个关节活动范围 (中立0°) 头︰左右侧屈45° 颈:前屈35~45 后伸35 ~ 45° ; 侧屈45° ; 左右旋转60 ~ 80° 腰:屈90° 伸30° ; 侧屈20~30° ; 旋转30° 肩关节:前屈90° 后伸45° ; 外展90° 内收40° ; 内旋80° 外旋30° ; 上举90° 肘关节:屈曲140° 过伸0~10° ; 旋前80~90° 旋后80~90° 腕关节:背伸35~60° 掌屈50~60° ; 桡偏25 ~ 30° 尺偏30 ~ 40° ; 旋前及后80~90° 髋关节:屈曲145° 后伸40° ; 内收 外旋40°~50° ; 外展30°~45° 内收 20°~30° 膝关节:屈曲145° 过伸15° ; 内旋10° 外旋20° 踝关节:背伸20°~30° 跖屈40°~50° 掌指关节:屈曲60 ~ 90° 伸直为0°; 近节指间关节:屈曲90° 伸直0°; 远节指间关节:屈曲60~90° 伸直0° 掌拇关节:掌侧外展70°;对掌注意拇指横越手掌之程度;屈曲,掌拇关节20—50°,指间关节90°; 内收,伸直位与食指桡侧并拢。 肌力检查—肌力测定 (掌握) 0 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 I 级:肌肉有微弱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接近瘫) II 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 III 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 IV 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阻力(接近正常) V 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了解摸法主要用途︰摸压痛处、畸形、肤温、异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或关节原来不能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活动,多见于骨折和韧带断裂)、弹性固定、肿块 触诊手法︰触摸法、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屈伸法、摇晃法等等 特殊检查 颈部—分离试验、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均检查颈神经有否受压] 腰部—直腿抬高试验(掌握—通过直腿抬高,使坐骨神经受到牵拉,若腰椎管内病变,坐骨神经有压 迫或粘连,通过牵拉,即引发腰腿痛。方法: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可抬高70~90°而无不适,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或麻木者为阳性。) 骨盆—盆压试验(沿髂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方向挤压 骨盆骨折(+) 骶髂关节(+)) (了解) 分离试验 (两侧同时沿髂翼向外下方向挤压 骨盆骨折(+) 骶髂关节(+)) (了解) 肩部—搭肩试验=杜加(Dugas)试验:检查肩关节内收,搭对肩+肘贴胸=正常,否=肩关节脱位) 疼痛弧试验︰肩外展至60°-120° 出现疼痛,说明肩峰下的肩袖有病变 肘部—腕伸肌紧张试验︰测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腕部—握拳试验︰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髋关节—蛙式试验(测小儿是否有先天性关节脱位) 膝部—回旋挤压试验(半月板有无裂伤)、挤压研磨试验(半月板破裂或关节软骨、靱带损伤)、 抽屉试验(前后交叉韧带有否断裂)、侧方挤压试验(内外侧副韧带有否断裂)、浮髌试验(关节内有积液) 治疗方法 [掌握]十六字方针︰ 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 筋骨并重—骨与组织并重 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 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 内治法 损伤初期︰以瘀为主,宜采用攻利法。常用有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凉血法、开窍活血法。 损伤中期︰宜采用和法,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的有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 。 损伤后期︰采用补法。常用有:补气养血法、补益肝肾法、补养脾胃法、舒筋活络法。若损伤日久,复感风寒湿邪,宜采用温经通络法。 外治法︰敷贴药(药膏—研末+介质调糊,直敷在患处;膏药=薄贴—药+蜂爉+香油炼制;药散—研末备用)。 对于有创面的创伤,用药物与油类熬炼或拌匀制成的油膏。 搽擦药(酒剂、油剂、油膏)、熏洗湿敷药(无讲),热熨药(无讲) 正骨手法 [基本用途] 1. 拔伸 [重叠移位] 2. 旋转 [旋转移位] 3. 屈伸 [脱位] 4. 提按 [前后侧方移位] 5. 端挤 [内外侧方移位] 6. 摇摆 [横断、锯齿型骨折] 7. 触碰 [增加横断骨折的接触] 8. 分骨 [矫正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 9. 折顶 [前臂骨折的重迭移位及侧方移位] 10. 回旋 [背向移位的斜形、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 11. 蹬顶 [肩、肘关节、髋关节脱位] 12. 杠杆 [难以整复的肩关节脱位或陈旧性脱位] 夹板固定作用原理︰ 1扎带对夹板、压垫的外部约束力 2固定垫对骨折断端防止或矫正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 3肢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 4伤肢置于与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 [了解] 适应症︰1四肢闭合性骨折 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创口已愈合者 3陈旧性四肢骨折运手法复位者 材料要求︰具有弹性、韧性、可塑性、吸附性与通透性、质地宜轻,并能被X线穿透。 固定垫 [知道用处] 1. 平垫 肢体平坦的部位,骨干骨折 2. 塔形垫 肢体凹陷关节附近 3. 梯形垫 肢体斜坡处,肘后、踝关节 4. 高低垫 锁骨骨折、复位后固定不稳的尺桡骨骨折 5. 抱骨垫 髌骨、尺骨鹰嘴骨折 6. 葫芦垫 桡骨头骨折或脱位 7. 大头垫 肱骨外科颈骨折 8. 横垫 桡骨远(下)端骨折 9. 合骨垫 下尺桡关节分离 10. 分骨垫 前臂尺、桡骨骨折;掌骨、跖骨骨折 11. 空心垫 内踝骨折、外踝骨折 固定方法: 两垫固定法︰防止侧方移位的横断骨折再复发;  三垫固定法︰矫正于成角移位的骨折再复发 扎带松紧度要求︰以包扎后能提起扎带在夹板面上下移动1cm为适宜 注意事项 [掌握] 1适当抬高患肢,有利消肿 2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 3严防压迫性溃疡的发生 4注意经常调整夹板的松紧度 5定期作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 6及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石膏固定 了解 牵引疗法︰皮肤牵引(小孩/老人/体质瘦弱)、骨牵引(青壮年)、布托牵引 了解尺骨鹰咀牵引︰在尺骨鹰嘴尖端下2cm、尺骨脊旁开一横指处,细钢针自内向外刺入,直达骨胳,以防损伤尺神经。) 股骨下端︰自髌骨上缘1cm引一横线,再由腓骨小头和股骨内髁前缘各向上述横线引一垂线的交点。方向由内向外 布托牵引︰颌枕布托牵引-无移位的颈椎损伤。骨盆悬吊固定适用于-耻骨联合分离/骨盆骨折/骶髂关节分离或脱位内固定 练功疗法的作用 [掌握] 1活血化瘀、消肿定痛 2濡养患肢关节筋络 3促进骨折迅速愈合 4防治筋肉萎缩 5避免关节黏连和骨质疏松 6扶正祛邪利于功能的康复 总论 *骨折︰骨质的连续性发生完全或部分性中断 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持续性劳损 内因︰年龄、体质、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等等 *移位方向︰成角、侧方、缩短、分离、旋转 分类︰ 1. 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 (开放/闭合) 2. 骨折的损伤程度 [单纯骨折 /复杂骨折 /不安全骨折 /完全骨折 ] 3. *骨折线的形态 [横断 / 斜形/ 螺旋形/ 裂缝/ 粉碎/ 嵌插/ 压缩/ 青枝/ 骨骺分离 ] 4. *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 [稳定骨折(横断、青枝、嵌插、裂缝)/ 不稳定骨折 (斜形、螺旋、粉碎)] 5. 骨折后就诊时间 6. 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 骨折临床表现(局部一般)︰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特有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 了 并发症︰早期: 外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重要血管损伤、缺血性肌挛缩、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 晚期: 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及结石、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 迟发性畸形挤压综合征 (缺血、坏死、截肢;入血(肾衰) 骨折愈合︰中医认为是“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 了 病理过程︰血肿机化期(2-3w)(原始骨痂形成期(4-6/8w) (骨痂改造期 (8-12w) [应掌] 临床愈合标准︰ 1. 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 2. X线(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 3. 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平举1kg 1min、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0步) 4. 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2、4项测定必须慎重,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 骨性愈合标准︰具临床标准 + X线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了] 全身︰年龄、健康 [掌] 局部︰ 1. 断面接触(大-愈合较易,小-较难) 2. 损伤程度(严重者较难) 3. 断面血供(良好的松质骨部骨折愈合较快;不良则速度缓慢,甚至发生延迟连接、不连接或缺血性骨坏死,如胫骨干下1/3、股骨头下部、腕舟骨腰部) 4. 感染、固定和运动(在保证骨折不再移位的条下,进行上下关节练功,从而使患肢肌肉有一定的生理舒缩活动,局部循环畅通,则骨折可加速愈合。) 解剖复位︰对位对线100%完全良好(书: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之。)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后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防碍者。 对线 —骨折旋转移位心须完全纠正,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成人<10°,小儿<15° 对位 —长骨干骨折至少达1/3 干骺端骨折至少达 ¾ 长度 —儿童下肢骨折缩短 <2cm ; 成人缩短 <1cm 迟缓愈合 [要清楚] 1. 畸形愈合︰骨折在重迭、旋转、成角的位置下愈合。 2. 迟缓愈合︰骨折超过正常临床愈合时间,骨折端仍未愈合,X线骨痂稀少而仍有继续生长的能力,针对性治疗后仍可治愈。 3. 不愈合︰骨折所需时间再三延长,断端仍有异常活动,X线示骨折断端互相分离,骨痂稀少,两断端萎缩光滑,髓腔封闭、骨端硬化。 锁骨骨折︰特殊体位-患者常以健手托患肘,以减轻上肢重量牵拉,头向患侧,下颌偏向健侧。 治疗整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 固定方法—“∞”字绷带固定、双圈固定 肱骨外科颈骨折 大头垫放置︰内收型 (肱头内上髁上部)、外展型(腋窝部) 肱骨干骨折 中下1/3 有桡神经沟,易发生桡N损伤(腕下垂 治疗时不要过度牵引、反复整复或体虚、肌力弱的横断骨折和粉碎骨折患者,因上肢重量悬垂作用,固定期间,骨折端逐渐分离移位(影响愈合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远程前倾角30-50°;上臂与前臂纵轴呈10-15°外翻携带角 [掌握区别] 伸直型︰肘伸直位伤、近端前移、远程后移、骨折线后上→前下、易并发血管神经伤 屈曲型︰肘屈曲位伤、近端后移、远程前移、骨折线前上→后下、少并发血管神经伤 愈合也有可能造成肘内/外翻,不可避免,多出现肘内翻(特别是尺偏型骨折),“宁桡勿尺” 桡尺骨干双骨折︰ 病因病机︰直接暴力 ( 横断/粉碎性骨折;间接暴力(低位尺骨斜形骨折 固定功能位/中立位时,骨干中部距离最宽,骨间膜上下松紧一致,减少骨肌膜痉挛,防止日后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桡骨远(下)端骨折,Galeazzi(克丽斯)骨折 *角度︰掌倾角10-15°,尺倾角20-25° (多见)伸直型,因跌倒时,腕关节背伸,手掌先落地,成餐叉样(骨折远程向背侧移位)、枪上刺刀样畸形(向桡侧移位);屈曲型,手背先落地 餐叉样整复方法︰重叠移位完全纠正后,将远程旋前,在牵引下,骤然猛抖,同时迅速尺偏掌屈,使之复位。 *固定︰伸直型-夹板上端远前臂中、上1/3,掌背、桡侧板(屈曲型-桡、背侧板)下端要超腕关节,以限制活动。  股骨干骨折并发症 [了解] 因为血管、神经受伤 失血性休克︰股骨干骨折内出血较多(500~1000ml)及剧痛,出血量的估计 挤压综合征︰肢体肌肉丰厚的部位受压迫时间过长,解除压迫后,肢体迅速出现以肿胀、肌红蛋白尿, 高钾血症为特征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要严重创伤,特别是长管骨骨折后,以进行性低氧血症,皮下、内脏出血、意识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发病率1%。 1、机械学说—游离的脂肪滴进入血流,阻塞毛细血管 2、化学学说—应激反应使肺脂酶活力增高,水解脂肪,聚积于肺 固定方法︰夹板、持续牵引(垂直悬吊皮肤牵引for 3y以下小儿;皮肤牵引;骨骼牵引) 腕舟骨骨折︰除结节部骨折愈合较佳外,其余部位血运较差,骨迟缓愈合、不愈合或缺血性骨坏死(腰部、近端骨折) *股骨颈的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的内倾角。正常值:110º~140º *前倾角(/扭转角)︰颈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点联机所成的夹角。正常值:12~15º *股骨头血供的三个途径(血运差)︰关节囊小动脉 + 股骨干滋养动脉 + 圆韧带小动脉 按骨折线部位分型︰头下、颈中型—骨折线在关节囊内-囊内骨折-血供破坏大,骨折难愈合,易缺血性坏死,预后差 基底部—骨折线的后在关节囊外,称囊外骨折-血供破坏少,骨折易愈合,预后好 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垂线成的角度(Linton角)越大>70º︰移位大,骨折不稳定,血运破坏大,愈合率低 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垂线成的角度越小<30º︰移位少,骨折稳定,血运破坏少,愈合率高 *股骨颈骨折 vs 股骨转子间骨折 1瘀肿较轻 a肿胀明显,有广泛的瘀斑 2压痛点在腹股沟中点 b压痛点多在大转子处 3囊内骨折愈合较难 c骨折处血运丰富易愈合 4不愈合、缺血性骨坏死发生率高,预后差 d预后良好 髌骨骨折病因︰直接( 粉碎性骨折;间接暴力(多见)( 骨折线多呈横形 *胫、腓骨干骨折病因 直接︰重物挤压、打击。横形、短斜形、粉碎形;胫腓骨两骨折线在同一平面,软组织伤严重开放性骨折 间接︰扭转暴力,高坠下传远暴力,跌倒。斜形,螺旋形; 骨折不在同一平面(胫骨低,腓骨高)骨锋刺破皮肤可致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轻 并发症︰ 胫骨干中、下段骨折后,可因局部血液供应不良而迟缓愈合/不愈合 1腘动脉损伤(上1/3骨折) —足背A、血运、局部肿胀 2腓总神经损伤(腓骨颈骨折)—垂足、足背感觉迟钝 3肌间隙综合征(严重挤压伤骨折)—肿胀、硬实、压痛,足趾被动牵拉痛,足背A搏动消失 4创伤性休克—严重开放性骨折 5 创伤性关节炎 治疗︰恢复小腿长度和负重功能。5块压板 *踝部骨折病因、特点 外翻—受伤时,足底外缘先着地,致踝部在内翻位骨折畸形-外踝多为斜形骨折,内踝多横形 内翻—受伤时,足底内缘先着地,致踝部在外翻位骨折畸形-内踝多为斜形骨折,外踝多横形 跟骨骨折 关节结节角(贝累氏角)-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成30-35º 诊查要点︰多数从高处堕落,可引起脊椎压缩性骨折或脱位,甚至颅底骨折和颅脑损伤,所以应常规询间和检查脊柱和颅脑 情况。跟部肿胀、瘀斑、疼痛、畸形:足跟横经增宽,足弓变平;常规检查:颅底骨折(耳痿、熊猫眼、头部症 状);T12~L1骨折(疼痛、腰功能);X线照片:侧轴位(好像不用) 跖骨骨折︰疲劳骨折(又称行军骨折),好发于第2(较多)、3跖骨颈部(上端) 肋骨骨折︰第4-9肋易骨折。肋廓挤压阳性,可有气/血胸表现(气胸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紫绀、血压下降等不适,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及语颤减低或消失,叩诊呈鼓音。血胸时,大量积血可出现失血性休克。检查见肋间饱满,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及语颤减低,胸腔穿刺可明确诊断) 固定︰胶布固定法 [了解] 脊柱骨折急救处理︰抢救生命、判断骨折类型、正确搬运-平卧式 功能锻炼︰ 仰卧式…五点支撑法(伤后早期<1w) ; 三点(2-3w)、四点支撑法(适用于中后期) 俯卧式…飞燕点水法 适用于中后期 脱位 概念︰外力作用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的位置,引起关节功能障碍 一般症状︰疼痛和压痛、肿胀、功能障碍 特有体征︰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脱出骨端 早期并发症︰骨折、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感染(多因开放性) 晚期并发症︰关节僵硬、骨的缺血性坏死、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 肩关节脱位 (脱位占第一位) 分类: 前脱位-再分喙突下(最常见)、盂下、锁骨下脱位  ; 后脱位 间接暴力(传达/杠杆) 最多见 前脱位诊断要点︰在喙突下,腋窝内/锁骨下可触及肱骨头;搭肩试验阳性;盂下脱位时患肢较健侧长。患肩呈弹性固定奬态,位于外展约30°位,试图做任何方血的活都可引起疼痛加重。“方肩”畸形。 并发神经损伤以腋神经受伤为主(三角肌萎缩、瘫痪,肩部前外、后侧的皮肤感觉消失。 肘关节脱位 后脱位(常见)诊断要点1肘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 2肘窝前饱满,可摸到肱骨下端,尺骨鹰嘴后突,肘后部空虚,呈靴状畸形。 3肘关节呈弹性固定在45°左右的半屈曲位 4肘后三点骨性标志的关系发生改变 5前臂前面明显缩短关节前后径增宽,左右径正常。 6若有侧方移位,还呈现肘内翻或肘外翻畸形。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多发于5y以下,以1-3y发病率最高 机理︰多因患儿肘关在伸直位,腕部受到纵向牵拉。x线多为正常 髋关节脱位病因病机,多受强大暴力所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分前脱位/后脱位(多见, 后脱位有可能损伤坐骨神经,出现黏膝征(+)-患侧膝关节不能靠在健侧膝关节上)/中心性脱位。 筋伤 *概念︰狭义--关节附近的软组织。 广义--泛指除骨骼外的所有软组织: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筋膜、关节囊、滑液囊、韧带、腱鞘、血管、周围神经、软骨等。 并发症︰小骨片撕脱、神经损伤、损伤性骨化、关节内游离体、骨性关节炎 [了解] 治疗方法︰手法、药物、针灸、小针刀、水针、手术、固定、练功 颈椎病 概念︰由于颈部的慢性劳损,使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致颈部脊神经根、脊髓、颈部血管受 到压迫而引起的一系列以肩臂疼痛麻木、眩晕、步态不稳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称之,又称“颈肩综合征”。 分型︰神经根型(常见)、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 *神经根型(痹痛型)诊查要点︰ 1. 主要表现:肩臂疼痛,可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麻木 2. 加重因素:颈后伸、咳嗽、大便(腹压增高) 3. 伴随症状:颈活动受限,肌萎缩,肌力下降,手指感觉迟纯 4. 体格检查: 牵拉试验︰放射痛麻木感加重(神经根压椎间孔)、 压头试验︰颈部疼痛,放射痛(椎间孔压神经根)、X线照片︰椎间孔变窄,骨刺增生、CT, MRI︰有确诊、定位诊断意义 *脊神经型 (瘫痪型) 早期:下肢(单或双)麻木无力,落地踩空感,胸背部有束带感 发展:上肢发麻(精细动作差)手握无力(持物易脱落) 步态不稳(易跌,不能跨越障碍) 重者:四肢瘫痪,二便困难(潴溜) 体格检查: 1上、下肢生理反射亢进 2引出病理反射 3 X线照片:椎间盘变性,椎体后缘增生 4 MRI:脊髓呈波浪样压迹,重者变细,显示椎间盘突出 肩关节周围炎 [发病年龄50y 左右] 又称:肩周炎、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 表现︰以肩痛、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 练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进行。如手指爬墙、内外运旋、叉手托上、手拉滑车等 肱骨外上髁炎 = 网球肘 病因︰因慢性劳损使为前臂伸肌群起点的肱骨外上髁处形成急、慢性炎症炎症(前臂疼痛,影响前臂功能。 肱骨外上髁以及肱桡关节间隙处有明显压痛点、腕伸肌紧张试验(Mill 征)阳性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及第1掌骨基底部之间有压痛。握拳试验(+)-将患者拇指尽量屈曲握于掌心,同时将腕关节尺偏,引起桡骨茎突患处剧痛。 腕管综合征︰因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以手指麻痛乏力为主的症候群。 膝关节损伤 半月板损伤:[挤压研磨试验、回旋挤压试验 (+)]、伸屈膝关节时有弹响、交锁征、股四头肌萎缩 侧副韧带损伤 [膝关节侧向试验(+) ] 交叉韧带损伤 [抽屉试验 (+) ] 踝关节扭挫伤 [分内外翻,当中以跖屈内翻扭伤多见]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由于第3腰椎横突周围组织的损伤,使局部发生炎性肿胀、充血、渗出等。 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好发于20-40y,男多于女 概念︰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在外力作用下,使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以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 好发于腰4、5椎间盘,其次腰5骶1。 *主要症状︰腰痛及下肢放射痛︰ 1. 腰痛:深在,有加重因素(腹压增高时) 2. 放射痛:为坐骨神经的行程(大腿后---小腿外----足背) 3. 痛:为炎症急性期主要表现 4. 麻:为压迫,或压迹效应,炎症消退 5. 胀:为椎管内压力增高的表现 *体征︰脊柱侧弯、皮肤感觉障碍、跛行、肌力减退或肌肉萎缩、腰功能受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 * X 线检查:正位片可显示腰椎侧凸,椎间隙变窄或左右不等,患侧间隙较宽。侧位片:腰椎前凸消失,甚至反张后凸,椎间隙前后等宽或前窄后宽,椎体可见休默结等改变,或有椎体缘唇样增生等退行性病变。需结合临床。 骨质疏松症 诊查要点︰疼痛为最主要常见症状;身长缩短、驼背畸形为特征;受轻微外力易骨折;骨量减少为主要特征。
/
本文档为【骨伤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