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怎样教育宝宝不毁坏东西

2012-09-19 10页 doc 59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4421

暂无简介

举报
怎样教育宝宝不毁坏东西怎样教育宝宝不毁坏东西?   孩子嘛,弄坏点东西难免。似乎小孩子毁坏点东西是天经地义。平时在家里,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毁坏东西也是听之任之,至多是轻描淡写地说一说。      其实,问题并不在于被毁坏的东西本身贵重与否,而在于任凭这种不良的行为滋长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如果宝宝养成随意毁坏东西的坏习惯,步入社会以后就会对公共财产漫不经心,并进行毁坏或浪费。甚至发展到触犯刑律的地步。     怎样才能使宝宝不毁坏东西呢?     首先,要教育宝宝懂得东西毁坏以后不能再复原的道理。宝宝毁坏东西常常是从自己的玩具或连环画开始的。...
怎样教育宝宝不毁坏东西
怎样教育宝宝不毁坏东西?   孩子嘛,弄坏点东西难免。似乎小孩子毁坏点东西是天经地义。平时在家里,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毁坏东西也是听之任之,至多是轻描淡写地说一说。      其实,问并不在于被毁坏的东西本身贵重与否,而在于任凭这种不良的行为滋长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如果宝宝养成随意毁坏东西的坏习惯,步入社会以后就会对公共财产漫不经心,并进行毁坏或浪费。甚至发展到触犯刑律的地步。     怎样才能使宝宝不毁坏东西呢?     首先,要教育宝宝懂得东西毁坏以后不能再复原的道理。宝宝毁坏东西常常是从自己的玩具或连环画开始的。小狗被肢解了,我们可以让宝宝看一看那零散不堪的样子,让他回忆一下小狗原来的模样。向宝宝讲明,可爱的小花狗再也不会陪你一起玩了,你的玩具动物们会因此而伤心。连环画书撕破了,画面不会再完整了,爸爸、妈妈也没办法再给你讲了。让宝宝看到,东西毁坏了就失去了,不会再回到自己的跟前了。同时也要分析一下,宝宝为什么会毁坏这些玩具和连环画书?原因固然不少,但究其主要原因则在于宝宝对这些玩具和连环画失去了新鲜感。对于刚刚到手的玩具和连环画,宝宝的兴趣很浓,甚至爱不释手,而过上一段时间,宝宝对它们就淡漠了,不仅不再光顾,而且发展到任意损坏的地步。这就要求宝宝的父母不要盲目地购买玩具和连环画,在挑选玩具和连环画时,一是要考虑宝宝是否喜欢,与宝宝的年龄是否合适;二是要与家里原有的玩具和连环画做一下比较。     新的玩具或连环画买来以后,可以把原来的玩具和连环画收藏起来,不要新旧胡乱放在一起。等到宝宝对新的厌烦以后,再把收藏起来的玩具和连环画拿出来,宝宝就会有“久别重逢”之感了。     其次,要让宝宝懂得东西来之不易的道理。要让宝宝做到爱护财物不毁坏东西,还需要引导他们观察和了解这些物品的生产过程。可以利用电视、电影等有关内容使宝宝认识到一件玩具、一本图书、一件物品当中凝聚着多少工人叔叔、阿姨的心血,经过多少道工序才生产出来。正因为东西来之不易,才需要格外爱惜。最后,要让宝宝懂得,爱惜财物光荣,损坏东西可耻的道理。大量物质财富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是劳动者汗水的结晶。     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是光荣的,同样爱惜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也是光荣的,相反浪费和毁坏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则是可耻的。如果宝宝懂得了这一点,那么他就可以自觉做到爱护财物、不毁坏东西了。 培养善于交际的快乐孩子()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已经成为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凡成功者都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种能力,其实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比如如何去感受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沟通与合作等,达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      作为幼儿来说,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以下表现:能够安静地听别人讲话,理解、安慰和关心别人,喜欢和小伙伴玩耍等。这些能力需要家长耐心培养。家长不能错误地认为孩子天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其实,每个孩子都具有可塑性,如果家长不对孩子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孩子难免会发展成独来独往、唯我独尊的人,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就会扭曲,并影响其他方面的成长。      案例一:       飞飞和龙龙为抢玩具发生争斗,结果飞飞被推倒在地,“哇哇”大哭起来。飞飞妈见了非常生气,把飞飞拉回家,限制其与同伴来往。      案例二:       静静妈对孩子可谓关怀备至,除了上幼儿园以外,几乎不离左右。结果有次,妈妈要去买酱油,静静不敢独自在家,妈妈说一会就回来,可静静就是不肯,非要跟着去。      案例一家长的做法只会使孩子变得不合群,缺乏人际交往能力,慢慢形成内向、懦弱、孤僻的性格。案例二中,明明显然对家长过于依恋,家长在身边就没事,一旦离开其视野范围,孩子就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痛苦,不能独立处事。      由此可见,家长“感情用事”将引起孩子不擅社交,出现交往心理缺陷,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愈发明显,因此,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的交往能力并加以培养—        要注意加强对孩子的情感联系      比如,定期跟孩子进行交流、从事某项活动、一同走进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等等,家长只有和孩子建立感情,才能使孩子获取探索世界所需要的自信心和坚强感。另外,在家长的感召下,孩子才会主动去认识世界,探索问题。这种情感不是溺爱,如果过分溺爱孩子,孩子就会过分依恋家长,自我封闭。        教育孩子理解、关心他人      理解、关心他人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家长往往忽视这一点,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出事、不惹事就行,管他对别人如何,结果造成孩子人际关系冷漠。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所以,应该具备对他人情感的敏感性,家长要教育孩子理解、关心别人,激发孩子善于与人交流思想、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的愿望。        鼓励孩子与同龄人充分交往      孩子没有玩伴就不会有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与小朋友玩,不要有过多的思想负担,认为这样吃亏,那样会学坏等。如果发生纠纷,家长要指导孩子明辨是非,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孩子的过失,应教育孩子宽宏大量,学会原谅别人;自己的孩子错了,则应启发、引导孩子向对方道歉,从而培养孩子礼貌待人的良好品质。     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培养孩子与人交往,能够逐渐发展孩子的心理能力和社会性,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孩子关心他人    要培养孩子关心别人的良好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父母要给孩子做关心别人的榜样。     俗话说: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我的爱人都受过高等教育,深知父母的言行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一直严于律己、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我们孝顺长辈、关心亲朋、邻里关系和睦,在伦伦面前从不议论别人的长短,尽可能地尊重他的一些孩子气的同情心。逢年过节给老人买东西、送礼物,我们总是让伦伦知道,还常常请他发表意见。单位组织旅游或庆祝活动,如果能带家属,我和爱人总是在带伦伦同行的同时带上父母,既让老小开阔眼界,也让他们享天伦之乐,更让伦伦知道凡事都想着别人,尤其是自己的长辈。     二、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      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间经常争吵、谩骂甚至打闹,孩子时常处在恐惧、忧郁、仇视的环境里,又怎能要求他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特别是夫妻之间要恩爱、相互体贴。我们从不在孩子面前掩饰自己对对方的关爱:餐桌上,我们在给孩子夹菜的同时不忘给爱人也夹一筷;出门前,在给孩子整装的同时也忘叮嘱爱人一句;外出购物,在给孩子买玩具衣物的时候,也不忘和孩子商量给爸爸或妈妈买一样什么东西;一个西瓜切开来,总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偶尔一方不在,总是跟伦伦商量着剩下三分之一给爸爸或妈妈吃;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会一手揽着独生子一手揽着丈夫,我很满足于丈夫儿子一家健康的幸福,我也实实在在地流露着我的感情,让伦伦和我们一起体验这种幸福。     三、学会与人分享。      这里有两层意思,既要教孩子学会分享,还要家长学会分享,而家长学会分享更易被忽视。舔犊之情使为人父为人母们都宁肯亏了自己也不愿怠慢自己的孩子,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尽数都往孩子面前堆。一边担心着孩子会发展为不关心别人的冷血儿,一边又在做着阻止孩子学会分享的蠢事。经常会发生这样一幕:孩子诚心诚意请家长分享,家长却坚决推辞,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分享,也不肯接受,谢绝孩子的一份好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没有了谦让与分享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学会分享,坦然地分享,成为与孩子分享的伙伴,让孩子分享的对象。     四、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情况。      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受苦受难,担心孩子遭受挫折。尽管我们自己面临着许多生活的曲折和坎坷,尽管我们有许多不快乐和情绪不稳定,但我们总是竭力在孩子面前保持平稳。一来错误地认为这有利于树立家长形象,二来美其名曰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不过早地承受生活重担,其实这是错误的。既然我们在提倡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建立平等关系,就应该让孩子了解一些我们的喜怒哀乐,就如我们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一样,让孩子学着承担一些我们的喜怒哀乐。家长不要刻意地去掩盖生活的另一面,让孩子从着和你一起去分担,哪怕只是让他了解一下,理解生活的不容易,这样他才会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才会关心别人。     五、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只有勤快的孩子才会懂事,知道关心体贴别人,一般情况下,勤快是培养出来的,所以家长要树立这种观念,并付诸行动。要循序渐进地教会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胆放手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当我们劳累了一天,坐在桌边准备吃晚饭时,伦伦会为我们盛饭、放置碗筷,餐后又会把所有的碗盆收到厨房间,将剩菜包上保鲜膜并放入冰箱,熟练勤快的样子常会赢得偶然来作客的朋友的夸奖。这全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现代教育主张放手让孩子去探索,但是,家长对"安全"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其实两者是可以兼顾的,不应该顾此失彼。小孩好动手又不知深浅,是婴幼儿认知特点的反映,是成长的需要,周围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新奇的,充满诱惑的,而他们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直接感知,通过感官与身体的接触来把握,所以婴幼儿普遍好动手动脚。     小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可贵的,不仅应该爱护,还应该促进之。据说爱迪生小时候就很富于探索精神,小爱迪生孵蛋一事传为佳话,幸运的是他得到了母亲的理解、支持与引导,因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成就了日后的伟业。然而,这种精神与这样的教育,正是中国家庭所缺乏的,中国家庭普遍是过度保护型,对孩子多是消极限制与防范,须知,温室里长起来的苗苗是缺乏生命力的,很容易受到伤害,并且不利于探索型人才的成长。     孩子是要保护的,但保护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不能因噎废食,不能用限制和代替,扼杀孩子的探索,不然,就是得不偿失。西方国家的家长很放得开,因为他们具有开放的教子观念,从小就注重孩子的自主与自强,甚至认为,小小的伤痛,对孩子也是有益的经验,他们认为孩子具有自我保护潜能,应该放开手锻炼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引导孩子去探索那些没有危险的事情。避免他无所事事地乱琢磨,主动引导他的好奇,例如,玩拆物装物,玩开锁关锁等,让孩子探索的欲望充分得到满足。     排除不安全的因素。 检查一下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例如,能扎伤人的,能触电的,有毒的等,把这些物品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患于未然。     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培养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孩子的保护,而且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发展。为此,要着力培养孩子的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     怎样做效果好呢?对孩子说教是没有什么用的,应该利用孩子感兴趣的和手段,让孩子喜欢接受,例如,玩安全小游戏;做安全小实验;多媒体的安全教育……都很受孩子欢迎。主要的内容如下:     生活中自护:不摸电门/ 不动煤气和利器/ 不玩火/ 会安全使用工具/ 不随便给生人开门/ 喝水时先摸一摸冷热/ 玩运动器械要扶好、抓住/ 上、下楼梯靠边走,扶住把手/ 走路要注意脚下/ 不把小东西塞进耳朵、鼻子/ 受伤了赶快告诉大人/ 不在高楼下面停留/ 知道专门的应急电话110 (匪警)119(火警)等。     健康自护:身体不舒服要告诉大人/ 心情不好要说出来/ 不自己乱吃药/ 饭前洗手/ 知道冷热穿脱衣服/ 不用手揉眼睛/ 看图书时保持合适的距离等。     外出自护: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认识危险的标志/ 过马路走斑马线两边看一看/ 不跟陌生人走/ 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不远离大人/ 记住家里的电话、地址、家长的姓名等。   为什麽儿童交往能力普遍较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引起的心理变化、一些优越的条件反而抑制了当代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     1、独生子女居多,缺少同龄伙伴。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表明,我国1995年家庭平均规模3.7人,以一个孩子为核心大家庭结构在城市已高达95%,在农村也达60%。独生子女常处于家庭的中心位置,父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们的身上,独生子女常常受到父母过度的呵护,因此形成了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限制了他们活动的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独生子女缺少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缺乏与近龄同伴的交往环境,他们只能在家自己玩玩具,或对着布娃娃自言自语,或摆弄积木,他们感受不到儿童小团体游戏时热闹和欢乐的气氛,他们的交往机会相对减少,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降低了。     2、高层封闭建筑,缺乏游戏伙伴。     近年来,家庭居住环境与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居民大院逐渐被高层、封闭的住宅楼所替代,大多数孩子离校回家后被封闭在装有防盗门的新居内,有的家长不允许孩子把小伙伴带到家里,免得在家跑来跑去,弄得乱哄哄的。孩子的交往范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缺少,这种状况使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大受抑制,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束缚。     3、当代儿童喜欢观看电视,缺少交流时间。     儿童与电视的关系密切,一方面儿童的视野空前扩展,知识量、信息量剧增,另一方面孩子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迷恋电视的孩子缺少时间与父母沟通,更少与小伙伴交流,即使有小伙伴交谈,或有小伙伴来访,也只是两人围坐在电视机边观看,缺乏交流。     4、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商精神。     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容易形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体会其他儿童的思想情感,体验不到与其他孩子分享欢乐。例如:有两个孩子都特别喜爱某个玩具,大家都争着玩,争到的一方把玩具牢牢的抱在怀里,争不到的则哇哇大哭,以博得老师或父母的同情,把玩具夺回来。又如:一孩子来校时,看到小朋友在玩火车俠玩具十分羡慕,吵着要妈妈买。妈妈告诉他等下班时去买,孩子又哭又闹,非要立即买到玩具不可,教师过来解释引导也无济于事。这是缺乏与同伴、长辈协商精神的表现,不利于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  好奇是孩子学习最好的动机     “为什么我站着尿尿,小雪要蹲着?”   “为什么我要去上幼儿园?”    “为什么我得必须天天吃饭?”    “为什么我要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而不和小芳、小诺住在一起?”……    多多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提问题了,对他来说,向爸爸妈妈提问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情。在儿童期这一特殊时段,多多的心理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要知道周围事物的名称和特点,想分辨事物、理解事物、概括事物,于是发散性思维异常活跃,往往出现不懂就问现象,提出的观点天真单纯、富于幻想、超乎逻辑。    “好奇”是学习最好的动机,同样的,“好问期”正是孩子智慧萌芽的最好时刻。    但是,有些多多的问题简直是铺天盖地,令人招架不住,而且,父母也不可能随时都有时间立即回答它们。孩子的提问往往一开始就收不住了,特别是当孩子并不是想求得知识,而是感到有必要让大人注意他、逃避某些处境或想激怒父母发脾气时。那么,你该怎么办呢?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你要用的语言而不是孩子的幼稚的语言同他讨论周围的事物,教他各种东西和事物的名称、词汇。    ·回答孩子的问题。认真理解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回答孩子真正提问的东西。不要随便敷衍孩子,这样做会压抑孩子的好奇心。但也不要急于向孩子灌输太多的他还不能理解的知识。    ·限定提问的时间。你的孩子可能会向你提出一连串稀奇古怪的问题,你们规定出提问时间。例如,你可以说:“你有5分钟的提问时间,提什么问题都可以,但5分钟后我就要休息一下了。准备好,预备,开始……”    ·不要让“为什么”成为一种挑战。当大孩子不想执行你交给他的任务时,你们常常会不停地问“为什么”。要想挫败他的伎俩,你的指示必须非常明确。如果孩子总是说“为什么我非得……”你就用一句简单明确的话回答他,例如说:“你必须进来了,因为马上要睡觉了。”如果你的孩子还是问个不停,那么采取如下办法:    ·运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巧。每次都用一模一样的话回答孩子,他问多少遍你就答上多少遍,直到孩子走进屋子。    ·运用置之不理的技巧。不理睬孩子的问题。事先做好不对孩子的纠缠发怒的精神准备,你只重复你最初的说法而不去回答他的问题。每次孩子痛痛快快地按你的要求去做时都要表扬他。  三岁前决定孩子一生     孩子很多行为是在三岁前决定的,重点在于您有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学习发展机会、给予足够的爱。   观察孩子是第一步   您有一颗细腻的心观察孩子,这就是正确的第一步。父母的想法和孩子有差别,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地去试探孩子。在情绪教育方面,了解孩子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情绪管理不是去学很多理论,而是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去了解孩子、爱这个孩子。   爱是一种学习过程,在生活片断中,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是给他伤害。孩子的成长速度很快,要时时注意他的变化,父母要能有足够的智能去了解孩子是否正常,不要只是给予斥责与处罚,要知道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结果反而给予斥责与处罚,要知道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结果反而给了他伤害;孩子是用感觉学习,所以父母要营造情境去学习如何爱人,让孩子去表达要与不要。   如果只是“教”与“给”是不够的,要与孩子互动学习才知道如何适当地给予。世上有许多成功的人,就是因为他对自己充满自信,而犯罪青少年多半没有自信,就是因为父母常跟他们说什么不行、不能要,所以给孩子充分的需要与满足,这样孩子成功的机会就会多很多。   三岁前的教育是重要的,但父母也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妨试着轻松看待,以分享的心来感受孩子成长的喜悦。  亲子互动影响未来发展   其实父母不难发现,孩子哭闹不见得就是要人抱,而是希望知道父母就在身边,所以到底要不要抱不是问题,而是了解他要什么,有的父母干脆就以塞奶嘴解决,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吗?零岁教育所以重要,就是因为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亲子之间如何互动,对他未来的情绪将有极大的影响。   在零岁之前就做好孩子的人格发展,必须是父母懂得如何用对心、使对力,如此可以使你将来在教育孩子时更加省力。例如我要在上班前叫孩子起来吃奶,但孩子睡得很沉,被吵醒一定会很不愉快,所以我就想如何使他快乐地起床,经过我的观察发现,父母当时的情绪如果是急切的、有压迫性的,孩子也会感到不安,所以我决定在他一睁眼时,就让他看到我的笑脸,我会抱着他去玩玩偶,抓他的手让他去拍一拍,跟他说话,使他了解这个仪式表示要起床了,要知道跟人家问好。所以营造好的起床气氛很重要。另外,挑选保姆也是重要的,要了解保姆会不会笑,是不是愁眉苦脸,这样才不会将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传播快乐情绪   大人的笑容对孩子是一个最好的示范作用,您的管教态度也关系到他的顺从与否,例如孩子讨厌洗脸,父母就要懂得先把好的情绪带给他,你可以边洗自己的脸边哼着歌,让孩子觉得洗脸是件愉快的事,之后问他要不要洗,让他产生期待的心理,进而喜欢这件事。这个过程好像在玩,但也做到了常规该做的事,所以管教孩子不一定要一板一眼,父母不妨学些卡通的话与幻想,让孩子感染到您快乐的情绪。   当父母觉得做这件事是快乐时,您的孩子必然也会快乐;如果您觉得不快乐,孩子也会觉得不快乐,这就是没有用对心、使对力。孩子在快乐的经验中可以奠定良好的情绪及性格的基础,并且得成功的快乐。三岁前的教育取决于父母去观察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到处去听信别人怎么说,只要那个方法是可以带来快乐,那就是可行的;如果您会觉得困扰,那个方法就不要用,因为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父母应专注与用心   专注与用心是最好的教养方法。还有我的孩子不到一岁就不用尿布,前提是要训练他大小便,但我又担心强迫他,所以我就问她如何训练。原来是保姆每次带他去厕所,都会在一旁放水,而且每天固定时间坐在马桶上,使他培养便意,久而久之他就知道何时会解出来,或者是放水龙头时,他就会有尿意,而且每次上完,保姆就教他拉水,并学开灯、开门,让孩子感觉是在玩。切记在他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责骂他,而是让他从愉快中学会上厕所。由此可知,方法很重要,要专注与用心。   如何用对方法教养孩子   例如,当孩子会爬时,我会担心他容易受伤,于是我就围了一个区域,限制他的活动范围,可是他长大后就会把东西顶开,即使后来我加强围堵,没想到他居然做出更危险的动作。我发现这个方法不行,就把插座盖子盖上,或是把东西收起来,使他不再那么容易产生好奇;还有他对做饭很好奇,我怕他受伤便把他放到娃娃车里,没想到他的态度变得很急躁,于是我就抱他去参观爸爸做菜,或是给他玩具锅铲让他获得参与感。   由此可知,孩子不是限制、禁止、命令能控制的,而是要了解他对什么好奇,只要能满足他的好奇心,就能让他不再好奇。但他对危险事物也很好奇怎么办?我绝不鼓励去惊吓孩子,比方说让他去接触热水,因为当他还小时,父母要避免让他接触危险,所以好的教导是去营造一个好的空间,而不是吓他。   了解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害怕他会来干扰我们,陪孩子成长,父母也会跟着成长,我们要有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他,才能找到最好的最棒的方法。 用智慧巧对付挑食宝贝     第一次给儿子加辅食,是在他4个月的时候。那些日子,他身体非常好,我看了看书,知道该是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了。于是在一天清晨,我煮了一只鸡蛋,取下不足1/4个蛋黄,放在小勺里,用一点点水化开,放入奶瓶。奶嘴的孔也给调大了些,儿子依旧和往常一样喝奶,我则“心怀叵测”,不知他的肠胃是否能适应。还好,观察他的大便,只是稍干些,没有其他异样。从此以后,儿子慢慢加到了1/2蛋黄,又添加了米粉、水果、肉泥、鱼泥,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多。     能吃辅食以后,有一段时间,儿子忽然不爱喝奶了,一天下来,连半瓶奶也喝不了。可这么小的孩子,喝奶起码也要两大瓶才行。发了好几天愁,突然发现超市里卖的奶酪。我想,奶酪是用浓缩的牛奶制成的,我何不用奶酪代替牛奶呢?于是,我买回奶酪,每次给儿子喂粥的时候,就放进切碎的奶酪,搅拌均匀,没想到儿子居然很爱吃。由此,我用奶酪补充了儿子牛奶摄入的不足。     还有一段时间,一向爱吃鸡蛋的儿子不喜欢吃鸡蛋了。无论是煮的、蒸的、炒的,看见了就一口不动。后来,我又想出了一招。儿子爱吃面条,以前,面条都是买现成的龙须面,煮熟给儿子吃,现在,当我在家休息的时候,就自己用面粉和面,面里加上两三个鸡蛋,和好后,擀成薄皮,切成条,放在冰箱里的冷冻室里冻上。冻好后,将其装入食品袋,系好袋口(这样可防止面条干裂),每次吃时,就拿出一些。为我家宝贝煮面条,可谓花样百出,今天放西红柿、明天放胡萝卜、后天放菠菜,有时还放虾皮(洗净切碎的)、肉末、豆腐等等。     儿子的零食除了水果外,还有蔬菜。我将扁豆、西兰花、菜花、西芹等用清水煮熟,放在小碗里,让儿子坐在那用手抓着吃。如果是西红柿、黄瓜就洗净后直接给他(黄瓜切成小条)。儿子啃得香着呢!这些东西可锻炼他的小牙齿以及咀嚼能力,为今后吃固体食物做准备。 PAGE 10
/
本文档为【怎样教育宝宝不毁坏东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