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广东省学校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问答

2012-09-21 13页 doc 463KB 1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38436

暂无简介

举报
广东省学校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问答 广东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编印 中山大学医院管理处翻印 二○○五年八月 前 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7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国务院批转的《中国预防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和《关于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根据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粤教体〔2004〕79号)的要求,在普通中学的地方课时中安排...
广东省学校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问答
广东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编印 中山大学医院管理处翻印 二○○五年八月 前 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7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国务院批转的《中国预防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和《关于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根据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粤教体〔2004〕79号)的,在普通中学的地方课时中安排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时(初中6课时、高中4课时)。中等职业学校要参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要求,安排4-6课时,开展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应开设专题讲座或将其内容纳入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每学年平均课时不少于1课时.各类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以及普通高中必须要结合新生体检和八学教育向每一位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到2005年,发放率应达到100%。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选编了《广东省学校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问答》小册子,免费向省内高等学校和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发放,旨在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相关生活技能,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避免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行为。选编小册子过程中,参阅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中国基础教育网承办的“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网上答题活动有关资料,特此示感谢。 编 者 第一部分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问答 1.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 2.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二者之问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 不同之处在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4.艾滋病病毒的特性是什么? 艾滋病病毒的特性主要有两个;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 具有迅速变异能力。艾滋病病毒的“外貌”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I型病毒(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有11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 5.中国的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是哪一年发现的? 198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此人为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 6.一旦感染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哪些危害?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一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7.感染艾滋病毒的三大途径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途径传播,性途径传播,母婴途径传播。 血液途径传播 性途径传播 母婴途径传播 8. 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终生具有传染性吗? 就艾滋病来说,从感染到发病死亡前都属于传染期。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将终生具有传染性。因为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清除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9.艾滋病有哪些临床表现?(简述) 由于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在正常人身上不会致病的细菌、病毒等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会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因此,艾滋病病人很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而且症状没有特异性,表现为复杂多样的综合症。常见症状有:长期低热,短期内体重减轻十分之一以上、消瘦、乏力、冒汗、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头晕、头痛、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等。 艾滋病病人常见的肿瘤主要以卡波西氏肉瘤最多见,表现为皮肤出现深蓝色或紫色的斑丘疹或结节。除了卡波西氏肉瘤以外,其他的如淋巴瘤、肝癌、肾癌等也不少见。 10.如何确认一个人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特异性外表及症状,不能根据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必须经过国家确认实验室的实验室诊断。当国家确认实验室血液检测证明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阳性HIV(+),才可以确认一个人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11.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有哪几个发展时期?各有多长时间? 一个艾滋病患者从感染到死亡,一般可有3个发展时期。 1)急性感染期 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症状似感冒,能很快自愈。这个时期可以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原,但是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 2)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自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这一段时间成为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短至不到一年,长至可达15年以上,平均5-7年。 3)艾滋病发病期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症状,成为艾滋病人。成为艾滋病人后,一般会在半年至两年内死亡。 12. 什么叫“窗口期”?有多长?(简述) 从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到体内产生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检测查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结果呈阴性。窗口期的长短个体有差异,一般6周到6个月,平均为3个月。 13.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14.作为个人,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个人来讲是可以预防。作为青少年学生来说主要预防措施是: (1)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7)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15.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行为有哪些? 这里的高危行为是指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行为。 通过性途径的高危行为有:无保护性交、多个性伙伴等。 通过血液途径的高危行为有: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共用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另外,其他可以引起血液传播的途径,如:理发、美容、纹身、扎耳朵眼、修脚等用的刀具不消毒、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牙刷、体育运动外伤和打架斗殴引起的流血;救护伤病员时,救护者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通过母婴途径的高危行为有:艾滋病病毒阳性的女性怀孕并生育,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母亲哺乳,都可能引起孩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 16.不会感染艾滋病的途径有哪些? 下列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1)食物、饮水、空气; (2)公共场所的一般日常生活接触,如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扶手。办公室的办公用品,工厂车间的工具,以及影剧院、商场、游泳池等场所的接触; (3)礼节性亲吻; (4)礼节性拥抱; (5)双方手部皮肤完好时的握手; (6)公用马桶、浴缸; (7)蚊虫叮咬; (8)纸币、硬币、票证。 17.夫妻生活中使用避孕套既能避孕又能避免感染艾滋病吗? 避孕套足一种由高强度、高弹性的乳胶薄膜做成的套子,起一种物理隔离的作用。在夫妻生活中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避免精液进入子宫,从而避免怀孕,达到避孕的目的。同时,由于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男性的精液、女性的阴道分泌液中,避孕套的物理隔离作用,就像一堵墙一样,阻断了艾滋病病毒从男性的精液或女性的阴道分泌液进入到对方的体内,从而避免了艾滋病病毒通过性途径在性伴之间的传播,达到避免感染艾滋病的目的。需要强凋的是.必须正确使用避孕套才能达到上述目的。 18.如何处理学校中出现的运动外伤? 学校运动中出现的擦伤和撕裂伤等引起出血时,应遵循普遍防护的原则进行处理,避免皮肤直接沾染出血。处理者应该戴上医用手套或一次性手套,如没有条件,则应用厚纱布或厚纸巾进行隔离。 19.为什么不能歧视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 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参与和合作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 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常见的歧视行为有:随意泄露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工作单位及生活史;将病人和感染者的病情、个人生活状态作为谈话资料,渲染或猜测,严重伤害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病人家属提供社会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等;蓄意对病人及其家属使用侮辱性语言和行为,包括故意破坏他们的财产和生活用具等;以不正当理由强迫患者家属搬迁或无理限制其行动自由。 20.为什么要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目前,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条件依然存在,甚至有所加剧。青少年学生性观念已经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吸毒人群增加,且静脉吸毒的比例逐渐增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普遍缺乏,等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预防艾滋病教育作保障,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袭,甚至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艾滋病虽然可怕,但其传播方式明确。人们只要洁身自好、纠正不良行为,完全可以预防。而良好的卫生观念和行为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培养。青少年具有可塑性,通过适宜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 我国经过多年努力,已建成基本覆盖全国的学校保健网。实践表明,通过学校保健网进行健康教育,是增强大、中、小学生健康观念,培养健康习惯和建立健康行为的最有效手段。学校有固定的场所、设施、师资及良好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学生中具有权威性,学生信任老师,容易产生好的效果。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又是可行的。 21.青少年在防治艾滋病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抓好大、中、小学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战略措施。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和《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将预防艾滋病、性病及禁止滥用药物等有关内容列入健康教育基本要求,明确规定:对中学生应加强青春期性教育和性病(包括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对大学生要提倡性道德、洁身自好,警惕性病、艾滋病的发生。 青少年应接受有关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的教育,了解艾滋病的危险是确实存在的:建立信心,人类可以通过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行为避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青少年应认识到:艾滋病的传播没有国界,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有责任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努力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不仅使青少年能及时了解与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同学们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是全社会预防艾滋病的主力军。青少年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意义深远,不仅是为了青少年自己的生存与健康,而且是为了全社会、全人类的发展。青少年有责任成为抵御艾滋病在二十一世纪猖獗流行的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 22.吸毒与艾滋病的关系: 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这是因为:1)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引起艾滋病毒的经血液传播。吸毒者毒瘾上来,常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凑在一起共用一副注射器,别说消毒,连起码的清洗都来不及。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是艾滋病毒感染者,注射器就会被污染,艾滋病毒就会在其他吸毒者中传播。2)吸毒者的性行为往往是很混乱的,性乱交引起艾滋病毒的经性途径传播;3)吸毒者的体质下降,身体免疫力差,也为艾滋病毒的感染和发病创造了条件。 23. 世界艾滋病日的历史和历届艾滋病日的口号 世界艾滋病日的历史: 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了“预防艾滋病世界各国卫生部长最高会议”。会议提出把1988年作为全球防治艾滋病年,并将1988年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并将今后每年的12月1日为一世界艾滋病日’,1996年以后更名为“世界艾滋病宣传运动”。每年12月1日前后,全世界各地围绕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和统一的宣传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组织世界艾滋病日活动的目的:让全球范围内的人们都知道艾滋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防止艾滋病重要的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宣传,唤起人们对HIV感染者和AIDS的同情和理解;希望支持防治艾滋病的规划,共同行动起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历年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 1988年,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join the Worldwide Effort 1989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 Our Lives,Our W0rld——Let’s Take Care of Each Other 1990年,妇女与艾滋病 Women and AIDS 1991年,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Sharing the Challenge 1992年,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A Community Commitment 1993年,时不我待,行动起来 Time to Act 1994年,艾滋病和家庭 AIDS and the Family 1995年,共享权利,共担责任 Shared Rights。Shared Responsibilities 1996年。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One World,One Hope 1997年,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的儿童 Children Living in a World with AIDS 1998年。青少年——迎接艾滋病的生力军 Force for Change:World AIDS Campaign with Young People 1999年,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倾听、学习、尊重 Listen,learn,1ive! 2000年,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 Man make a difference 2001年,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I care,do you? 2002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Live,Let Live 2003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与2002年相同) Live,Let Live 2004年,关注妇女.抗击艾滋 Woman,Girls and HIV and AIDS 24.红丝带的含义: 红丝带的由来:20 世纪80年代末,人们视艾滋病为一种可怕的疾病。美国的一些艺术家们就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们。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此时,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支持者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标志别在胸前。 红丝带标志: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第二部分:
/
本文档为【广东省学校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问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