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发展

2020-03-08 8页 doc 23KB 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发展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基地。城市将各种社会的、经济的、环境的、文化的因素与冲突融为一体,形成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在当今时代,面对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等问题的出现,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话题。文献一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如何衡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展开的,它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入手,主要介绍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第一个类型是哲学和伦理学上的可持续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来自布伦特兰报告中的定义: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某种既满...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发展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发展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基地。城市将各种社会的、经济的、环境的、文化的因素与冲突融为一体,形成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在当今时代,面对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等问的出现,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话题。文献一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如何衡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展开的,它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入手,主要介绍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第一个类型是哲学和伦理学上的可持续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来自布伦特兰中的定义: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某种既满足了目前的需求,又不损害我们后代的利益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要使人类的基本需求既在一代人内部公平,也在两代人之间公平。这个类型的定义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内涵和道德的光芒。第二种类型的定义是生态学、物理学、地质学上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最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来自于世界保护战略(WCS)——国际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联盟(IUCN),美国环保计划(UNEP),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发表的的一份报告,这一定义的关键点是,生态平衡和保持世界完整的物理性,重点是强调了生态系统和生物种类的可持续性利用,以保证他们可以几乎无限的被持续使用。第三类型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定义。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伦敦经济学院的理论。这一定义强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人类的人均福利值不会随着时间迁移而下降。这意味着我们留给下一代的资产和资源将供给他们足够的能力以创造至少和我们这一代所实现的同样的发展,或总资本存量的净变化值必须是大于等于零的。 在可持续发展丰富的定义的基础上,文献一又进一步阐释了城市可持续性的定义,并在阿尔佩蒂应用城市生态方法提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即城市发展维度、城市协调度和城市潜力度。其中,在对城市发展维度的详细阐述中说明了城市的发展用生存的基本需求、机构能力和经济、社会、环境自然资源三个层次来衡量。城市协调维度的重点是城市的效率和质量。它是指城市子系统,如社会,经济,环境,,和城市腹地系统相互协调,提高城市性能,最大内部和外部效应的影响最小,并且与城市的生态足迹息息相关。城市潜在维度定义为,城市的发展和协调可以持续多长时间而没有逐步递减,并且城市潜力度的高低高度依赖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主要与自然资源基础保持完整或有所发展、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可接受能力之间的平衡、替代率与消耗率之间的平衡、实现科技发展、人们的生态和环保意识有所提高、制度能力决定公平性和公众参与率密切相关。由此可以得出,文献一中所提出的城市可持续性的三个维度克服了 前文所提到的阿尔佩蒂应用城市生态方法提出的三个维度不容易鉴定可持续的需求和三个维度之间的联系的缺点。 文献一中所提出的城市可持续性的三个维度不仅与城市经济绩效(城市地位和城市协调)结合起来,还与城市可持续性需求(城市潜力)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要从实际操作层面来关注城市的可持续性,文献中提出判断城市是否可持续的12个条件。条件1:必须满足城市基本需求。②城市经济规模、人均福利、人均收入必须随着时间保持不变或有所增长。 ③城市人口增长应随着时间减少以达到人口零增长。④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不该超过其再生能力。⑤不可再生能源消费不应该超过它们的替换能源和目标消耗尺度。⑥假定一个城市已经超过了它本地的承载能力而且正在从外地引进承载能力,必须在这个区域保留一部分生态剩余量。⑦对已经向其他地区输送生态生产能力的价值的出口地区进行补偿。⑧平衡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自然界的吸收。⑨可降解污染物的排放不应该超过它们的自净能力。⑩不可降解污染物的排放不该超过环境可以承受的能力或者目标排放值。?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一定会弥补或者抵消投资的边际效益的减少,?必须提高机构能力。由此文献一中的研究提出了独特的三维城市可持续概念,开发“状态-关系-”框架。这一模型旨在表达城市可持续的特点是可持续资源的进口(可在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不降低环境质量,不降低人们健康和福利。所有的这些要求很大程度上不仅依靠所有城市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还依靠这些系统间的平衡和融洽。 一个模型的成功要求良好的指标体系,对于这一点,文献一对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给出了一些建议。主要分为两类指标:物理指标和经济指标。其中,物理指标能够表明真正的问题,数据的可用性较强,对强调特定环境资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联系紧密,比货币指标更客观,同时物理指标缺乏权重,约束的都是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维度的单一指标,所以对评估社会和经济是否可持续缺少信息的缺点。而在经济指标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是货币指标,由于对货币指标的主要约束来源于评估技术,考虑到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同形式的替换资源,很难衡量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精确价值,这也是大多数项目模型仍然是针对发展中物理指标的原因。而在文献一中所开发的“状态-关系-标准”框架中,把动力学应用到数据的标准化中,通过权重单个指示数据和不权重指示数据两种方法,把单个指示数据聚集成指标。权重指示数据相比更现实,优先议题可以被强调和被标记,并且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定,在聚合的过程中可以尽量避免信息的流失,具有更大的优势在环境指示数据的聚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文献一的研究中主要应用了层次分析法,充分利用了权重指示数据,得到更全面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制度的支持,这就涉及到文献一中所提及的制度容量。制度容量是可持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社会团体或公众的广泛参与到决策制定中能够保证可持续的发展。社会团体的广发参与能够保证资源在区域内的流动,能够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达成共识。因为社会团体的广泛参与到决策制定中,所以它在治理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献一认为当地的机构的能力可以用公众参与程度以及居民的满意程度来衡量。 文献一的最后,通过对比不同项目的可持续性指标,得出了最相关的五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指标主体的覆盖广度;第二个要素是物理指标方法和货币指标方法之间的差异性;第三个要素是确定每一个指标的可持续性和不可持续性;第四个要素是可持续发展的不同解释;第五个要素是选择指标和评价指标权重过程中公众的参与程度。 可持续发展是从全人类能够世代延续的宏观角度出发,着重点在于不仅考虑当前,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如果从可持续发展的一方面深入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包含着城市的低碳发展,也就是现在很热的话题低碳城市。尽管现阶段中国较许多工业化国家相比人均碳排放量较低,但是由于庞大的人口,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经排在了世界的前列。对于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国具有很大的潜力,如果任其自由发展不加以控制,最终会导致不可持续发展的后果。因此,我国达成了公共识,即中国必须改变当前碳密集型经济增长模式。为了避免我国在高碳增长的道路上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我国政府正在设计并实施低碳发展战略,中国许多的地方政府都已经提出并实施了建设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倡议,各个地方的行动为全国低碳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驱动力,同时近来低碳城市发展又获得了新的动力,在这样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背景下,文献二则主要阐述了了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特点、技术路线和评估指标。 文献二中指出,低碳城市的总体目标是在保证城市经济发展潜力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通过采取相应措施使得城市碳排放足迹显著减少。由于城市的碳足迹定义为城市温室气体的人均排放量,而该数字与城市的GDP,能源强度,能源组合等都相关。其中能源强度又取决于城市的经济结构、气候条件、人口密度、交通基础设施、能源效率、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低碳城市的定义很难给出,但是中国与国际上对低碳城市有着广泛多样性的不同定义。考虑到典型的排放源头,中国城市的自身特点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因素,城市会采取以下具有特性的行动:在最低限度遵循国际的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和碳强度的目标,将有助于扭转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趋势,急剧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依靠能源效率和低碳能源资源及产品科技;建立有效的完整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支持绿色运 输方式;达到紧凑的城市形态;教育和提高市民的意识来支持低碳消费方式等来支持低碳城市建设。 对一个城市的低碳建设,低碳城市路线图能够使低碳城市的建设走更多的捷径,可以帮助一个城市更快向低碳前进。文献二中提出了中国的城市应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完成低碳路线图:了解城市的碳迹;开发远景,制定低碳目标;执行低碳城市行动方案;仔细监测过程:监测,核查,并报告。并就每一个步骤详细具体的进行阐述。 对于了解一个城市的碳足迹,文献二中提出要衡量一个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对于中国的城市来说,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工业和电力行业。所以中国城市面临的主要挑战将是实现提高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强度,改善能源结构,以对抗因更高的GDP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排放量的增加。随着中国各个城市人均GDP可能的持续强劲增长,低碳发展需要关注温室气体使用的另外两个决定因素,即降低能源强度及改变能源结构。在衡量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后,要了解低碳城市的开发远景,设置低碳目标。在这一过程是,文献二中指出,首先要确定城市的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曲线,提供基于数据和事实的分析,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商业领导者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然后对城市的低碳目标和温室气体目标进行明确,将城市温室气体目标分解为低碳指标,过程中注意借鉴低碳城市目标的国际经验,列出中国低碳城市指标的可能列表,将中国城市和国际城市的低碳指标进行比较,根据中国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成功的低碳指标。在制定出比较完备的指标体系后,要设计和实现一个低碳城市的行动计划,并且将计划的进展情况进行监测,核查结果,进行报告这两篇文献所涉及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城市,既有相同又有不同。随着世界低碳经济理念不断发展,不同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被提出,低碳城市就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城市作为社会中的一种组织,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自然起到主体作用。低碳城市是一种模式,把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融合在一起。城市的发展以低碳经济发展为主,人类的生活理念融入了低碳理念。我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比低碳城市的概念更为宏观,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城市人口几代人的发展角度出发,要求每一代人都发展低碳城市,使低碳城市一代一代的持续下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城市构建的出发点有两个,一个是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自身低碳经济和构建低碳社会,从而维持能源的低消耗和低碳排放等。另一个是通过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为城市的碳排放减少做出贡献。低碳城市的实质是一种城市发展模式,涉及到全社会生存和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其发展是一个紧迫、长远的过程,适合于所有城市根据自身特点的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发展虽然各自的侧重点不相同,但对于人类城市建设来说是相辅相成的。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评价指标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指标主要有:描述性指标,绝大多数的可持续发展或低碳指标是把系统目前的现状、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相结合而成,比如,气候变化、失业率、健康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等描述性指标。行为性指标,与描述性指标相反,行为性指标描述的是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别指标,可以测量出系统当前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状态与系统理想状态的差距。效率指标,效率指标能够显示出产品和过程的效率,可用资源利用效率可以表述每单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物产生量,一个国家的效率可以用每单位GDP产生和排放的废弃物來表示,汽车的能源效率可以用每公里行程的汽油消耗量来计算等等。福利指标,福利指标是指那些用来全面反映系统福利状态的指标。一些有关“全面可持续性”的测量方法近年来已经有所发展,例如,“绿色GDP”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可持续力指标(SPI)以及生态足迹(EF)等,这些指标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更加关注自然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福利。 指标的设置千变万化,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根据指标的数据,对一个城市的低碳发展情况和可持续发展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以求得进一步发展的战略和更好的发展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所设置的指标要根据符合城市现有条件所构建的框架来设置,也就是要求对城市的评价体系要符合科学性、可操作性、综合性、指导性和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其中,科学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的构建在科学性的基础上,不但要参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方法,还要有能够反映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城市构建的客观性指标。在搜集数据的过程中要秉着科学的态度,去伪存真,求真务实,对于原始数据的处理,要尽量使用科学的方法,不仅要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更要注重客观实际性。可操作性原则是指低碳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考虑到复杂性与简便性相统一,要同时考虑数据获取和指标量化的难易度。指标体系的结构,要做到简洁、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另外,尽可能利用现存的统计资料及相关的标准,这样可以提高指标体系应用的权威性与可行性。综合性原则要求在低碳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时,应比较关注经济、社会、环境和机制方面的影响指标。详细指标的选取,应该是那些比较具有综合性指标,通过这些指标能综合全面的反映低碳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状况。指导性原则指在低碳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时,应比较关注经济、社会、环境和机制方面的影响指标。详细指标的选取,应该是那些比较具有综合性指标,通过这些指标能综合全面的反映低碳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原则要求在建设指标体系的时候,低碳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不仅要通过指标来反映系统当前的状态,也要有指标来表示未来的趋势以及与理想状态的差距等动态情况。虽然指标体系在短期内应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但是就长期来讲,应随着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理论的进步,不断地进行更新,这样才能保持低碳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的适应性。 关于指标,文献一中提到的层次分析法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对权重指标加以运用,使不同的指标进行聚合,并将不同量纲的指标进行归一化,原本没有有可比性的指标变得更加直观。在实际运用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指标更加清晰的表述评价结果,比如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与协调度进行结合等。 低碳城市和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良好的指标体系,我国目前的低碳城市和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前城市决策者、企业、金融机构及普通市民对碳减排背后的气候变化及能源安全的相关背景缺乏了解,对低碳城市的内涵、建设路径、意等认识不足,仅停留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层面,缺乏系统性的安排和科学实践。 任何城市环境、地理、经济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其都具有其独特性,低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在建立一个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更需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依据城市的资源特征和产业优势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相对比而言国际低碳城市建设多侧重综合低碳理念的深入,以综合型低碳城市为规划目标,而国内低碳城市的发展探索则多集中于低碳示范、低碳产业以及低碳产业装备制造等发展模式的探讨上。城市的低碳转型是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还有更多的发展理念与方式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这些研究对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建设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之路注定是不平坦的,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责任、挑战和机遇已经使我们成为时代的创新者和实践者,未来我们必然要积极行动起来,坚定的推动城市发展朝着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
本文档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