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西安曲江模式――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笔谈

2017-09-06 16页 doc 37K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西安曲江模式――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笔谈曲江:文化产业?文化民生?文化城市的新范式 ----《西安曲江模式——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的笔谈 宋 丁:源于“伟大复兴”的酣畅淋漓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我觉得,所谓曲江模式,本质上就是做了两件事,第一,战略上以恢宏文化复兴城市,就是说,如何把中国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比拟的西安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全面、深度激活,唤醒这座城市的骄傲记忆,实现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的伟大复兴;第二,策略上以城市经营激活文化,就是说,如何恰当运用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形成的市场经济机制和城市运营策略强有力地推动西安复兴的...
《西安曲江模式――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笔谈
曲江:文化产业?文化民生?文化城市的新范式 ----《西安曲江模式——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的笔谈 宋 丁:源于“伟大复兴”的酣畅淋漓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我觉得,所谓曲江模式,本质上就是做了两件事,第一,战略上以恢宏文化复兴城市,就是说,如何把中国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比拟的西安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全面、深度激活,唤醒这座城市的骄傲记忆,实现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的伟大复兴;第二,策略上以城市经营激活文化,就是说,如何恰当运用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形成的市场经济机制和城市运营策略强有力地推动西安复兴的伟大事业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西安曲江模式》洋洋洒洒二十万字、五大篇章,概括起来,就是讲了这两件事,很通透,很到位。 西安最有资格讲“伟大复兴”。西安作为数千年的皇都,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的文化辉煌没有一座城市可以比拟。我们今天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复兴”只有一个历史参照,那就是以西安为轴心的“大唐盛世”。既然如此,西安文化不复兴,西安不复兴,谈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高兴的是,西安复兴的伟大使命,由“敢为天下先”的曲江人率先担当了。短短八九年,曲江大变,西安大变~今天再到西安,我们会明显感到,这座城市因曲江的惊天之举而恢复 元气、重拾盛景,西安人那种深藏在骨子里的骄傲感和霸气再一次展示在世人面前。《西安曲江模式》抓住了西安人对城市和城市独有文化“伟大复兴”的迫切期待之心,对此做了抽丝剥茧的深入解读。如 1 果说,曲江人大刀阔斧的城市文化复兴之举让人感觉酣畅淋漓,那么,这本对曲江人奋斗历程的入胜描述同样让人感觉酣畅淋漓。 西安寄望城市文化复兴和城市复兴,是多少年的事了。为什么这八九年才做到,因为,一个有关城市复兴和城市文化复兴的战略构想,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运行策略支撑。多年来,西安不是没有试过,都失败了,要不就是政府包办一切,落实不到市场操作层面去;要不就是低端市场化,把土地卖光,让那些鼠目寸光的开发商们坐等地价升值而干赚暴利,任由城市贬值。所幸的是,这八九年来,曲江人找到了一条真正对得起西安文化伟大复兴的城市经营之路,那就是《西安曲江模式》中概括的能够集中兑现城市文化价值的曲江“倒叙法”投资价值链和城市升值价值链。对于西安这种文化深厚的城市来说, 这种开创性的探索太重要了。因为多年来,关于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的争论一直存在,在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召唤下,曲江顾不得和谁再争来争去了,曲江“豁出”去了,这步迈出去,一发不可收拾,西安从此步入新的时代~有什么能比事实更有说服力,曲江模式中展现的一件件生动、成功的事实已经折服了所有的人。 放在历史大“穿越”的长河中看,应该说曲江、西安的伟大复兴刚刚开始,曲江、西安的更大辉煌还在等待更加开放、深入的创新来激活。由此看,《西安曲江模式》算是对曲江最初阶段的发展进行的系统总结。我衷心期待曲江以及西安给中国、给世界更大的惊喜。 孙清彬:曲江:新旅游时代的引领者 2 ,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研究部副主任、教授, 我多年来一直从事旅游和文化产业的研究,也主持和参与过数百个旅游规划、数十个文化产业规划的编制,这些规划的实现效果,是无法与曲江发展的实际相比的,究其原因会有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应该是曲江人给出的答案:规划梦想是可以写出来,现实梦想只能是干出来。西安曲江正是因为有了以孙清云书记为代的具有大襟胸、大 气魄、大视野的主帅们,有了像段先念副市长为代表的有智慧、有胆识、有能力的战将们,才能把梦想的美丽变成现实的辉煌。 《西安曲江模式——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所展示的曲江模式,有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给我很大的感动、很多的启示。而从我的专业角度来说,一个比较重要的启示,是曲江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兴起却极大地推动了西安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曲江把西安旅游产业带进了“后旅游时代”,使西安成为了“后旅游时代”的样板,曲江也就成了这个新旅游时代的引领者。 “后(新)旅游时代”,是指以休闲体验旅游为主体的旅游时代,深度体验游将是“后旅游时代”的主体需求。国内旅游产业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产业转型,很多地方还在思考、探索,而西安曲江已经完成了这一华丽转身。从《曲江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安的旅游 产业正在进行着旅游产业由“前旅游时代”向“后旅游时代”的转化。曲江模式的产生,不仅宣告了“前旅游时代”的终结,也宣告了盛行了近30年的旧旅游规划模式的终结。各种旅游规划,将要从以往的开发型、管理型、行政型规划模式,向经营型、产业型、服务型规划 3 转变。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西安曲江成功地将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用文化拉动旅游,用旅游传播文化。这就是我一直提倡的“旅游文化化”和“文化旅游化”。曲江人用足了他们的财智,把无形资源有形化,有形资源产品化,把文化这个激活剂融到了整个城市的发展之中,把文化当成现代城市发展的突破点,把文化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来 培育,创造出了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和谐城市发展模式——曲江模式。 我们盼望、期许、呼喊有更多的中国城市以百倍的热情和努力,加入到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大军当中,学习曲江模式,利用各地的宝贵文化资源,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让中华文化更多更快的走向世界。 胡建华:一本城市管理者的必读书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社长, 《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西安曲江模式》这部由锁言涛先生著述的“通俗性”的学术著作,从一个相对独特的视角,不仅跳跃式地记录了西安这座曾经相当长时间承载着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古城的“王者归来”,描述了如何把深埋于故纸堆和废墟里的历史古城变成一座世人惊叹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 更重要的是,作者穿越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从深层次探索了文化 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实路径,诠释了历史与现代、经济与文化、民生与发展的最佳结合方式,也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公共管理所涉及 4 的一系列问题,为各级政府和各类文化企业组织决策者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考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是极具现实价值与时代意义的。 如果说,西安是中国历史古城的一尊皇冠,那么,曲江,可以说是这顶皇冠上一颗璀璨耀目的明珠。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的盛景,大唐不夜城、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盛况,无不昭示了西安这座千年古城的复兴成就,论证了历史文化完全可以“给力”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西安曲江模式》这部著作,人们可以读懂西安曲江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变文化为效益,如何把文化资源变为可持续、可扩大的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新的范式、新的路径。这本书揭示了跳出传统的文化保护开发思路, 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践行文化城市发展的崭新路径。在这本书中,读者将会看到,西安曲江模式如何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范例,如何提供了一个内陆城市走向国际化、一个历史城市走向现代化的可资借鉴、学习的发展模式。 这本书,不仅带给读者阅读的享受,还会激发人们积极的思考问题。这本书提供的一种发展新思路、新方法,是具有普遍价值的,是值得读者,特别是城市的管理者所借鉴的。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是一个为全国党校系统、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出版服务的中央级出版社。作为出版方,对出版这样一本具有社会实用价值、能够给读者带来积极思考的书,我们感到很荣幸,我们有 5 责任,也有义务,把这本书推向全国,推荐给对城市发展感兴趣的读 者,特别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在不久的时间,在全国各级党校、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都将看到这本书。 李文阁:创新:曲江精神之魂 ,求是杂志社文化编辑部副主任, 创新的意识和勇气~是贯穿曲江精神的灵魂。 曲江人所从事的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既要保护文化~又要改善民生~进行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既要承担文化的事业功能~更要利用文化的商品属性~使曲江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的文化发展龙头。多重的功能、高端的定位、现实的难题,尤其是资金匮乏,就要求曲江人必须解放思想~打破陈规~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唯有如此~才能不辱使命。 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得曲江人全身心地投入创新之中。创新贯穿于曲江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曲江的每一个团队和每一个人身上。曲江新区管委会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传统的城市辖区是按照地域来划分的~但曲江新区是按“事”,西安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而设的文化特区。所以曲江没有传统市辖区那样的连成一片的固定区域~它的“辖区”呈块状分布在西安市“各个角落”:城中心有~城 乡结合部有~城郊农村也有。可以说~哪里有文化遗产~哪里就属于曲江,哪里有民生难题~哪里就有曲江人。不仅如此~西安市委市政府还打破条条框框~赋予曲江可以“五跨”进行资源整合的“特权”~ 6 即跨行政区划、跨行业、跨部门、跨级别、跨所有制进行资源整合~这是一种以内涵而不是行政区划作为分类标准进行资源整合的办法。用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话说:“打破体制和行政区划障碍~把全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交给一个开发区~在全国独一无二。”这样的一种独特的体制机制就为曲江人进行创新提供了保证。 创新的前提是解放思想、转换观念。曲江人大胆突破文物保护、文化发展、民生改善、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传统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观、城市观、民生观、资本运作观。特别是文物保护方面~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比如~文物保护不仅仅是“修旧如旧”、 “无为而治”~而应该是文化再造~要把文化遗产变成老百姓可感受、可参与、可学习、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化旅游产品,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文物的保护~而且是民生的改善、文化产业的发展、城市空间的再造和城市形象的提升,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文物~而首先应该是文化财产~是一种可以实现其价值的“活物”,文化遗产不仅属于专家~而且更属于大众~等等。可以说~正是这些理念方面的创新为曲江人的创新实践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创新是有风险的。风险不仅来自事情本身~还来自社会~因为创新必然会打破人们的传统思维和原有的关系格局~必然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近年来~围绕曲江发展模式产生的争议、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曲江人文物保护的理念和方法~二是曲江的高速发展是否会抬高西安的房价。特别是前一方面的争议~并没有局限于西安市~而是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文物保护理念的争论。曲江的压力之大 7 可想而知。面对压力~曲江人没有畏惧、退缩~而是勇敢面对~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勇往直前。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魄力啊:这也正是曲江人一再强调坚持不懈的塔山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无私奉献精神的根本原因。 创新是艰难的~但创新所带来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法门寺文化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一系理主题公园的落成和开放~既保护了文物~又大大提升了西安市的城市品质和形象~丰富了西安市民的文化生活~改变了西安的市民和游客“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习惯~推动了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面对这些成就~批评之声越来越弱~赞美之音越来越强。曲江人用自己的执着、用创新实践给各种非议一个漂亮的回答。 创新才有出路~创新才有发展。这是曲江人用实践证明的真理~是曲江模式的最核心内容~也是我读《西安曲江模式》后的最大收获。 陈喆:用文化更新城市,把文化遗产作用于城市的未来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 看完《西安曲江模式》一书之后,我向周围的许多同事和业内人士推荐了这本书,从大家的反馈信息来看,这本书是国内文化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生动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的蓬勃发展,这一被视为21世纪最有前景的产业,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运用到“城市更新”过程中。 “文化更新城市,把文化遗产作用于城市的未来”,这已经成为一种 8 国际共识和先进的发展理念。 《西安曲江模式》一书,在解读西安曲江创意产业园成功模式的时候,正是把握了“文化更新城市,把文化遗产作用于城市的未来”这一理念,去审视、评价、剖析、解读了一座城市如何对文化资源进行了整体性和策略性的运用。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一座文化古都,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有机体”。只有认识到城市这一特殊属性,在解读城市中某一具体个案时,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线索中,找到其内在的逻辑。在本书中,作者提供了一种全维度的视角,从曲江创意产业园的诞生、到民生基石,从城市对文化遗产的运用,到园区的管控模式和政府职能,最后以产业化经营模式为落脚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360度的脉络,从而 系统的呈现了曲江文化产业园的宏观图景。 本书的最大价值所在,是站在系统性和整体观的高度,将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城市发展范畴之内加以分析,思考文化资源对当代城市发展的意义。而不像以往的案例研究,只涉及和关注了文化产业、城市经济发展、政府职能、城市规划中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个侧面。 中国城市正在迎来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机,激烈的城市竞争以及城市自身发展的需求,使得文化环境建设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书对西安曲江模式的研究,从发展目标、体系方法、产业经营、政府职能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的建构和探讨,值得国内所有从事文化产业、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分享。同时,也是各级政府 9 主管文化产业领导的可以参考借鉴的模式和案例。 陈栋生:西安曲江模式的三大成功之处 ,中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鼎力推出的《西安曲江模式: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一书的最大特征在于从城市的文化与文化的城市之间的互动出发,深入追溯了曲江模式的发源之处,并从民生改善入手分析其成功的要害之处,进而结合城市文化空间的再造来谈曲江对于文化产业的成功打造,最终从政府职能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契合点来归纳出曲江模式的若干特征。我认为,分析曲江模式的成功要素,对于体认曲江模式的实践价值意义重大。 曲江模式的成功之一在于将城市的觉醒与文化的传承有机结合。城市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古旧的消亡、钢筋的崛起、水泥的泛滥,更是对于文化产业的期盼、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对于人文规律的敬畏。曲江新区的发展没有忘记城市背后的文化底蕴,从破局之日起就高度关注文物的保护,从民生改善时就着力实现文化的兼济,从空间再造中就不断寻求创意的传承。因此,曲江模式最为重要的内涵就是将城市讲求文化、文化繁荣城市统一起来,形成了“文化”载体对“城市”载体从远古到现代、从环保到民生、从产业到公益的全方位“穿越”。 曲江模式的成功之二在于将经济的增长与民生的改善有机结合。区域经济的增长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根本上还是在于民生的改善、社会的进步。曲江新区在发展之初就充分意识到了文化产业应以民生作为基石,先后实施了大明宫城中村改造、大遗址保护、临潼度 10 假区城乡统筹等一系列民生改善,在力求产业发展与文化保护相统一的导向上,着重强调了民生改善的根本地位。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曲江模式的本质就是民生模式、是建立在文化穿越基础上的终极民生关怀模式。 曲江模式的成功之三在于将政府的引导与产业的集聚有机结合。无论是国际教训还是国内经验,文化产业的集聚、尤其是在起步初期的集聚,政府的政策引导职能不可或缺。曲江新区在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努力转变职能、打造服务型平台的同时,通过城市文化生态圈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文化产业资源的整合来实现文化管理机制的创新。文化企业的合纵连横、以及在新型园区的合理集聚,更是起到了全文化产业链条打造、进而与政府形成反哺的良性互动态势。 三大成功之处折射出了曲江新区政府追求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深刻体现在一本本规划、一条 条政策、一纸纸文书当中。曲江模式的成功经验固然珍贵,然而,推而广之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上述三大成功经验的因地制宜,关键还在于科学发展观的因地制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曲江模式的推而广之,就不仅是地方政府执政为民的政绩反思,更是以锁言涛等人为代表的当代公共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因为,只有他们才更能给予客观公正的褒奖与不拘一格的批判。 陈少峰:城市“新文化运动”中的曲江样本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11 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想象,主要是文化想象;人们对一座城市的向往,主要是文化向往。在城市魅力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密切的今天,西安曲江新区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案例价值。 随着十二五将文化产业定位为“支柱性产业”,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期,全国各大城市都把文化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 一个战略,我也参与了一些城市和区域文化产业、文化园区发展的规划工作,深切感受到我国对于文化产业前所未有的热情,不啻为一场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轰轰烈烈的城市“新文化运动”。 也正是在这样的热度中,全国逐渐形成了关于城市文化发展、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曲江新区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和样本,《西安曲江模式》用通俗化的文本,系统阐述了曲江新区2002年以来“五位一体”的实践,即在城市片区改造建设、社区文化地产试验、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实践与创新,是一个个记录历史文化发掘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探索的印记。 以我的理解,曲江的“五合一”模式在某些方面值得其它城市借鉴,例如,今天的游客可以看到大雁塔北广场和曲江池遗址公园等免费开放的景点内人头攒动、游人如织,大家都陶醉在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的无限魅景中,这说明曲江对文化遗址的创新保护和利用,以及众多公共文化空间的开发与开放,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而且,曲江新区在大明宫遗址等板块开发中,将影视剧、动漫等文化产品的开发进行前期介入,实现同步发展,这种思路在全国也具有创新意义。 12 在文化产业层面,曲江新区的文化产业集聚也在大力开展,并设 置了文化产业扶持的相关政策。从文化产业发展全产业链的角度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逐步由曲江系统内企业示范引导向入区文化企业聚集发展转变,从产业门类单一向产业门类多元化转变,从本土企业居多向国际性大型企业入驻转变,从中小企业聚集向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入区转变,从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向构建全文化产业链转变,这些转变,为曲江文化产业的纵深发展拓宽了思路。当然,对如何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曲江新区还需要做更多的思考与探索。在我看来,如果曲江新区能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商业模式方面进行更多的创新,以全产业链为发展主轴来实现以知识产权和平台为核心的具有高附加价值的增长方式,并不断扩大曲江集团在文化产业专业领域和数字文化产业等前沿领域中的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曲江的 文化产业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陈 耀:《西安曲江模式: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范式 ,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 传统的区域经济研究、或曰区域经济学,属于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自然也就秉承了新古典以降的技术分析范式:一方面,从研究对象的界定上来看,传统的研究范式大都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经济行为的空间组织、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为主要对象;另一方面,从研究过程的进路上来看,传统的研究范式往往基于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构建起一组冷酷的数理模型,而后施以实证主义的经验分析,最终由此得出区域经济发展的结论与对策。 然而,假如锁言涛先生的《西安曲江模式: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 13 也按照上述“经典”的范式进行的话,那么,就不会有这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字流畅、思想清雅之书,也不会有这本将文化分析贯穿始 终的上乘之作,也不会有这本学术性与可读性并重的优秀出版物。 正如此书标题所言的“文化穿越”——“文化”范畴的学术创新,穿越的不仅是西安这座古城、也不仅是区域发展的曲江模式,更是穿越了新古典总量生产函数的狭隘属性。从研究对象的界定上来看,此书已然并不拘泥于“古城”这一客观的区域经济载体,而是拓展到了中华文化的“根”与“脉”当中;从研究过程的进路上来看,着重强调的是问题意识、民生关怀、城市古迹、操作思路、产业崛起等五个提纲挈领的范畴。不仅如此,更是将“文化”这一概念贯穿始终。 在一般的区域结构分析中,“文化”往往被置于“外生变量”的位置,一种可能是在总量生产函数的“索洛余值”当中加以解释,另一种可能是作为产业组织构成之一的“文化产业”加以计算。而在曲江模式的辨析中,不难发现,文化首先是被作为一种历史的传承加以弘扬,正所谓“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其次,基于历史的文化产业既被作为拉动区域经济数量增长的支柱,又被作为区域经济质量提升的依托,由此也大大改观了城市的品味,实现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机统一;最后,研究的焦点又不 局限于经济本身,而是通过“文化”这一载体与“民生”问题积极相联系,深入探讨了文物保护和改善民生之间的“双赢”问题。 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良苦深刻体现在了“文化”的“全文穿越”:这样一种新的研究范式的生成,在回答曲江模式成功规避“千城一面” 14 的缘由之外,同时亦形成了成功规避“千文一面”的新的区域经济研究范式。我们相信中国本土咨询行业的本土化研究一定会由此开启全新的一页。 新 望:从“水文化”的苏南模式到“土文化”的曲江模式 ,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奖”获得者、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苏南模式”,在资源配置效率上的缺陷使其不断走向没落。在这一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勤劳、精巧、阴柔、秩序、士风”的“水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伴随了“苏南模式”起伏的始终。 “曲江模式”的形成也离不开文化的“穿越”。在锁言涛先生所著的《西安曲江模式》一书中,一方面,文化被作为产业,进而构成 了城市战略的资本基石和民生基石,另一方面,文化更是作为城市的历史传承之道,区域文化的再造与区域经济的觉醒相互促进。曲江所在的西安是文物繁盛的古都,曲江的文化更多地体现在前朝遗风、古墓旧塚、残垣断壁之中,曲江新区管委会的段先念主任也提出了“点土成金”的概念。那么,我们不妨将这一现象概括为源自汉唐雄风的“土文化”,进而与“水文化”相对应。 从东南到西北、从“水文化”到“土文化”、从“苏南模式”到“曲江模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经济的起飞、城乡的繁荣,更是文化的穿越、历史的传承。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心血之作,准确地抓住了区域经济研究的历史文化脉络。事实上,文化沟通着历史与未来,区域经济的决策者如若能够把握好、利用好自身的文化资源,便会实 15 现“曲江模式”的成功与辉煌,反之,便会出现“苏南模式”的落寞与沉重。 当然,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对于经济基础的作用亦不可夸大。值得欣慰的是,《西安曲江模式》一书很好地平衡了两者的关系,既对拙作《苏南模式的终结》的研究思路实现了拓展,也为未来的工作构造了典范,真可说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后生可畏矣。 值得进一步反思的是,中华之大,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如果说文化是不可复制的话,那么模式岂可照搬,我们对于特定区域的基于特定文化的特定发展模式的研究的意义又何在呢,故而,文化的比较与模式的借鉴应当成为后来者深究的严肃话题。 陈宇飞(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文化学教研室副主任) 今天城市发展中的另一个突出的重要问题,也是亟待加深认识,并逐步解决的问题,是被称作“四意”的整合问题。这四意是指:政府的意志、资本的意图、民众的意愿和专家的意识。《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西安曲江模式》一书正是从这“四意”出发,解构了曲江新区的所有命题。 四意中,政府意志无疑居于核心位置,起着主导性、控制性、全局观、战略性、前瞻性和协调性等多方面的作用。在书中我们看到,西安的政府以大手笔的开发区(新区)发展为基本战略,以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核心,打造了一支被称为“文化特种兵”的建设团队,奠定了西安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制与团队基础。 16 资本意图是时代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社会进步中最积极的力量。但资本常常也会体现出文化的两重性效应,它的正面性效用体现为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生产发展的巨大力量,资本意图具有很强的敏锐性和潮头意识。而其负面性则体现在它有强烈的逐利需求。西安曲江以GNPO的组织模式,借助成立开元城市基金这样的创新金融手段,一方面解决了资本进入的问题,一方面有效地引导资本进入民生和文化产业领域。 民众意愿的作用同样具有文化两重性效应,其正面性效应体现为它能够反映出民众的真实、朴实的生活意愿,其表达方式往往比较贴切、清晰。但民众意愿也包含有某些负面性因素,比如可能较欠缺大局意识。但我们通过这本书惊喜地看到,民意在曲江新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得到如此之尊重,惊喜地看到民众“以自己的双脚”为曲江投了赞成票。 专家意识的文化两重性效应主要体现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程度和眼光,使得他们看问题的方式具有专业性强、意图 高远等优点。对专家意识需要防止的负面性效应主要是他们可能会陷入专业迷失和幻想,与真实生活有距离,其意图难以实现。在西安曲江的实践中,一座座创新性的文化建筑,一个个精彩好看的文化活动,一家家业绩卓著的文化企业——都凝结着各个领域专家的智慧,可以说,没有各个领域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曲江将无法完成那些国内甚至国际一流 17 的工作。而《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西安曲江模式》的最精彩之处正在于:它破掉了专业壁垒看西安,它穿透了行业樊篱看曲江,将曲江的成就淋漓尽致又从容有度地解构开来,令我们可以从各个专业角度领略曲江之美。 西安曲江在城市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实现四意的统合,做好利益的协调,形成主导意志与社会发展动力协调意志,主导意志和民众生活的紧密结合,并借助专业化的发展方式,为中国式的城市发展,提供更扎实的推动力量。 西安曲江的实践,如果说确实具有相当的模式价值,那也 就是在于曲江的文化探寻,是有清晰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依据的,其人文类型的故事是异常丰厚和生动的,并能够通过精心的文化设计和转换,以新的现代方式进行重新讲述的。 18 19
/
本文档为【《西安曲江模式――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笔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