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建本书籍与宋代闽北书院

2017-11-12 10页 doc 26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建本书籍与宋代闽北书院建本书籍与宋代闽北书院 建本书籍与宋代闽北书院 第28卷第3期 2009年6月 武夷学院 JOURNALOFWUYIUNIVERSITY Vo1.28No.3 JUNE.2009 建本书籍与宋代闽北书院 曹关群 (武夷学院艺术系,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要:宋代的闽北,书院教育兴盛,甚至取得了全国领先的地位.与此同时,以闽北建 阳为主要代表的刻书业也发展迅 速,异常繁荣,形成了以建本书籍传播为主流的建本文化.通过对这两种文化现象 的考察,我们发现建本书籍的传播与发 展对宋代闽北书院的兴盛以及理学的发展...
建本书籍与宋代闽北书院
建本书籍与宋代闽北书院 建本书籍与宋代闽北书院 第28卷第3期 2009年6月 武夷学院 JOURNALOFWUYIUNIVERSITY Vo1.28No.3 JUNE.2009 建本书籍与宋代闽北书院 曹关群 (武夷学院艺术系,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要:宋代的闽北,书院教育兴盛,甚至取得了全国领先的地位.与此同时,以闽北建 阳为主要代表的刻书业也发展迅 速,异常繁荣,形成了以建本书籍传播为主流的建本文化.通过对这两种文化现象 的考察,我们发现建本书籍的传播与发 展对宋代闽北书院的兴盛以及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建本书籍;宋代闽北书院;朱熹理学 中图分类号:G239.2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09(2009)03--0021-03 宋代是福建历史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福建 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福建的 书院教育甚至取得了全国领先的地位.而宋代福建的 书院,无论是从数量,规模,还是在中国教育史的影响 和地位上看,都以闽北为最.宋代建州,南剑州,邵武 军书院众多,以建州为最,仅建阳就有15所.【1]宋代福 建书院共有102所,其中闽北就占了一半,具体分布 如下:建宁府:34个,南剑州:8个,邵武军:8个.闼宋代 闽北书院,尤其是建阳书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 成就,和建本书籍的发展与繁荣有着重要的关系.建 本书籍又称"建安本","建宁本"它是古人对闽北以建 阳麻沙,崇化为中心所刻印书籍的习惯称谓.地处 闽北地理位置中心的建阳在宋代刻书业繁荣兴盛,其 刻书地点分布广泛,刻书数量居全国之首,是当时全 国三大刻书中心(蜀,浙,闽)之一.其中"建阳麻沙,崇 化两坊产书,号图书之府".建本书籍的发展与繁荣和 宋代文化高潮的出现同闽北在宋代成为福建文化中 心区域的形成过程几乎是同步的,而不论宋代文化高 潮的至高点还是闽北区域文化的核心都当之无愧的 首推朱熹及其呕心开创的闽北书院.根据方彦寿先生 收稿日期:2008—11-15 基金项目:2007年武夷学院校级课题武夷古代书院研 究的阶段性科研成果(项目编号:XW07005). 作者简介:曹关群(1973-),男,汉族,助教,主要研究方 向:区域文化史,世界遗产. 的考证,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共有67所.其中,朱 熹创建的书院4所;朱熹修复的书院3所;朱熹读书, 讲学的书院47所;朱熹题诗,题词的书院l3所,辨析 与朱熹无关的书院8所.[4110在与朱熹有关的67所书 院中,有13所在闽北,尤其是4所由朱熹亲自创建的 书院全部在闽北.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建本书籍与闽北书院同以朱 熹为代表的闽学从其一开始就带有一种不可割舍的 天然趋附性和文化认同.这种趋附性和文化认同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书院与坊刻书坊之间以书为媒的密切 合作关系促进了双方的共赢发展 建本书籍在宋代时已经形成官刻,家刻,坊刻三 大系统.坊刻指的是书肆,书铺,书堂等以盈利为 主要目的的书商刻书,其刻本称为坊刻本.坊刻是宋 代建阳刻书业的主流,宋代建阳的坊刻有记载的就多 达29家,当时的坊刻已经拥有书版,刻板,印版和装 订等工序环节的工匠,同时并且拥有自己的编,校,撰 的编辑队伍,一些坊肆主人还集编,刻,印于一身,具 备了现代出版社,书店,和印刷厂为一体的经营模式. 建本坊刻在其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与书院的合 作,这种合作主要体现在书院生员是刻书书籍的稳定 读者群,即坊刻书籍是书院教学用书的主要来源.宋 ? 22?武夷学院2009年第3期 代福建书院的教学内容多为儒家学说,南宋时期则主 要为新儒学.当时的书院程度较高,一般属于高等教 育阶段,至少是高于蒙学程度的,因为当时闽北的书 院与后代相比还不太多,一般皆为士人读书治学备考 之所或聚徒讲学之所,教学内容多为当时社会的高深 文化知识,特别是高深的儒家理论——理学,听讲者 的年龄多数在10岁以上,已有起码的文化知识和文 字水平.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朱熹所着《四书》章句 和他的门人所注《五经》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书院生徒 研习的主要教材.嘲除此之外,《诗》,《书》,《礼》,《易》, 《乐》,《春秋》这六经和《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 史籍以及周,程,张,邵等理学先贤的着作都是书院教 学的重要课程. 由此可见,对经典史籍与理学先贤的着作的刊刻 已经成为当时建阳坊刻的一项重要业务.麻沙,崇化 两地的书坊,在数百年的历史中,刊印了大量经,史, 子,集四部书籍.刻印于宋庆元中的建本《汉书》,是现 存《汉书》保存历史文献最多的一个版本.清道光年间 藏书家杨以增(1787—1865)建"海源阁"以藏图书,藏 书总量多达3861种.杨氏特别珍视宋版本,辟特室收 藏,日"四经四史之斋".室内藏书一半为麻沙版,包括 南宋麻沙版本《毛诗》,宋乾道七年(1171)建溪蔡梦弼 家塾刻本《史记》,宋建安蔡琪纯家塾刻本《汉书》,宋 建本《三国志》.仅麻沙版《史记》杨以增是以三百八十 金购得,可见麻沙本之珍贵【唧.建阳坊刻通过对这些 典籍的亥4印,一方面使自己获得了巨额的经济效益, 同时又在客观上为闽北书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另外,书院的师生为了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其 着述,书稿往往就近在建阳的坊刻书坊付诸刻印,因 此,他们又成了书坊的作者群.从这个意义上说,建阳 坊刻为传播闽学人物的学术成果提供了印刷,出版的 便利,是闽学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以朱熹 而言,其着作除在建阳自建的同文书院刻印外(关于 朱熹自建同文书院刻书本文后面有详细论述)仍有大 量着作被刊行于坊刻,朱熹对建阳坊刻刻印图书之便 利深有体会.他在《答黄商伯》书中说:"《洪韵》当已抄 毕,幸早示,乃此间付之书坊镂板,甚不费力",在《答 巩仲至》书中朱熹又说:"此问工匠工于剪贴,若只就 此订正,将来便可上板,不需重写,又生一重脱误,亦 省事也".17/ 值得一题的是,朱熹的着作经常被建阳坊刻竞相 盗版翻刻.如淳熙四年(1177年),朱熹在建阳编成《论 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十四卷,《周易本义》十三 卷,在推敲未稳的情况下,这些着述相继被书坊窃出 刊行.朱熹曾对其门人杨道夫说:"《论语集注》,盖某 十年前本,为朋友传去,乡人遂不告而刊.及知觉则 已分裂四处,而不可收矣.其间多所未稳,煞误看 读".通过这个事例,一方面说明宋代的建本坊刻 已经出现了版权观念,同时它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 以朱熹的着作为代表的理学学术书籍在坊刻的畅销 程度. 二,以朱熹为代表的学者型私家刻书活动 丰富了建本书籍的内容与内涵 私家刻书,是指由私宅,家塾或个人出资刻印的 书籍.宋代建阳的私家刻书可以分为私宅家塾刻书和 学者刻书两大类型[41~a.在这两种类型的私家刻书中, 以朱熹及其门人为代表的学者型私家刻书对宋代闽 北书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朱熹作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其一生有很长一段 时间从事书院教育工作,并且培养了很多杰出的人 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从 事教育事业的同时,朱熹本人及其书院门人还长期从 事雕板印刷业,为祖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 献,可以说,朱熹还是一位相当有成就的出版家和刻 书家.朱熹刻书的主要地点在建阳崇化书市中心的同 文书院,此处当时无名,朱熹仅以"书库"称之,所以它 也就不是朱熹课授生徒,着书讲学意义上的书院,实 际上它只是朱熹刻印图书,储存图书的地方.而真正 教书育人性质的同文书院实乃是元大德五年(1301 年)张光祖(字绍先)在朱熹"书库"旧址上重建的书 院. 朱熹在建阳刻书,门人林用中是其重要的帮手. 林用中,字择之,敬仲,号东屏,宋福建路福州府古田 县翠屏人.生卒年不详.幼年师事林光朝,得其扶掖. 后闻朱熹授徒建安,遂弃举业改投其门.林用中"早厌 科举,不求仕进",嘲自投朱熹门下后一直随从其讲学 访友,是从游朱门最久的高足之一.I9]林用中是一个善 于经营的人,在他的精心辅佐下,朱熹的刻书活动得 以持续多年. 朱熹在刻书中,非常重视校勘.门人程宪将朱熹 整理的《程氏遗书》拿去刻印,朱熹吩咐他要找几个学 友一起校对,但程宪后来"叶学古就城中校对".朱熹 勃然大怒,令门人许顺之找到程,重新校对.在刻印 曹关群:建本书籍与宋代闽北书院?23? 《诗集传》时,朱熹委托门人叶彦中校对,并再三嘱咐 "校时须两人对看,一听一读乃佳".在建本书籍,尤其 是建本坊刻书籍因其内容和质量低下多为文人所诟 病的情况下,[1o}a,~s-ma以朱熹为代表的私家刻书能够坚 持以质量为重,实属难能可贵. 朱熹在建阳隐居,着述,讲学长达十余年之久,在 规模甚小,设备简陋的寒泉精舍,晦庵草堂,朱熹先后 完成多部着作,主要有:《家礼》五卷,《西铭讲义》一 卷,《家礼》五卷,《论孟精义)--十四卷,《资治通鉴纲 目》五十九卷,《八朝名臣言行录)--十四卷,《太极图 解》一卷,《伊洛渊源录》十六卷,《程氏外书》十二卷, 《古今家祭礼》二十卷,《婺源茶院朱氏世谱》一卷,合 着《近思录》十四卷.仅在淳熙四年,就完稿《论语集 注》十卷,《孟子集注》十四卷,《诗集传》八卷,《周易本 义》十二卷,《论语或问》十卷,《大学或问》二卷,《中庸 或问》三卷,数量相当可观!晚年在沧洲精舍,朱熹完 成着作《楚辞集注》八卷,《礼仪经传通解》三十七卷, 《参同契考异》一卷,《韩文考异》十卷等.[11]ff~朱熹的 这些着作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在建阳本地刻印的. 在封建时代,刻书是"小技",被人看不起.正是由 于这个原因,关于朱熹同文书院刻书的事迹,在许多 与朱熹有关的文献中都不曾记载,甚至朱熹在《与詹 师》信中也自认为"此举殊觉可笑".川朱熹的好友张拭 也"颇以为刊书为不然".17]尽管如此,朱熹的私家刻书 作为建本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的丰富了建本书 籍的内容与内涵,为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闽北书院 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三,以建安书院为代表的官学刻书同样 为建本书籍与闽北书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 般说来,书院的活动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藏 书;二是供祀;三是讲学.【南宋宋理宗时期,朱子 理学得到广泛的推崇,朱熹生前所极力推广的书院教 育,书院讲学形式也得到朝廷的认可,并以此作为褒 扬理学诸子的重要方式.为了供祀朱熹,弘扬朱熹的 理学思想,一批由官方出资的书院因此在各地创建起 来.闽北的建安书院就是其中之一. 南宋嘉熙二年,(1238)建宁知府王茔承宋理宗陛 辞之命在建宁府城之北创建建安书院,据此,我们可以 判断,该书院是一所官办书院.建安书院的创建人王 茔,号潜斋,金华人.他是一位崇尚理学的官员,正是由 于这个原因,建安书院的建筑,除了朱文公祠,真德秀 祠外,又有建燕居堂以祀先圣,后任知府王遂有记文. 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当初建 安书院的建筑遗存,仅有前人如宋知府王遂,清知府 陈俊千,邑人徐孺芳,郑重,潘锦等留下若干记文,保 留在地方志书中,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依稀可见建安 书院当年的繁荣与兴盛.虽然,作为物质形态的建安 书院,早已弹出人们的视野,不复存在,但作为书院的 精神硕果,即当年由建安书院刻印出版的图书,在今 天却依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南宋嘉熙三年,(1239)在建安书院刊刻的朱熹《晦 庵先生文集))1oo卷,是福建书院的最早刻本.刻印此 书的I239年,时值王茔任建宁知府,并于上一年刚好 建立建安书院.其后该书又经时人多次加以搜集补 遗,进行补刊,其中较大的补遗,补刊有淳韦占五年 (1245年)江苏金坛王遂继王茔之后任建宁知府,又在 建安书院刻印《续集》lO卷,与嘉熙王荃刻本原版合 印.淳事占10年(1250年)崇安人徐几任建安书院山长, 又补刻《续集》一卷,续于王遂刻本之后,是为今存《续 集》11卷本之祖本. 除此以外,现存的建安书院宋刻本,还有黄镛任 书院山长时重刻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100卷, 《续集》11卷,《别集)10卷.此书今在北京,上海等十 几家图书馆有收藏,此书也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福建 书院刻本之一. 参考文献: [1]1南平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南平地区志(第三册)嗍.北京: 方志出版社,2O04:2053. [2]黄忠鑫.宋代福建书院的地域分布【J】.宁德师专(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6(4):53—54. [3】陈铎.建本与建安版画[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 [4]方彦寿.朱熹书院门人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oO. 【5】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6. [6]刘建.大潭书【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7](宋)朱熹.答许顺之,书十五,十六.朱熹.朱文公文集(卷39) [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8】(明)黄仲昭.八闽通志?人物?林用中传fM].福州:福建人民 出版社,2006. [9]施景西.朱熹与林用中【J].福建史志,1993(2). 【10]郑士德.中国图书发行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oO. 【11】陈国代.朱熹在福建的行踪【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12]毛礼锐.中国教育通史(第三卷)嗍.济南:山东教育出版 社,2005.(下转第56页) ? 56?武夷学院2009年第3期 3,声调: 1)入声已失去塞音韵尾和短促调的特征. 2)中古调类与石陂话的对应关系比较复杂. 3)古浊平声石陂话今读多个调类:阴平,阳平,阴 去,阳去,上声.石陂话的阴平调来源除古清声母的平 声外,还有一部分来源于中古的上声,去声和入声. 4)古浊上,次浊上石陂话今读复杂,一部分为上 声,也有阴去的,阳去的,还有读为阴平调类的. . 5)古全浊入声石陂话今读阴平,阳平,入声. 6)古浊平,古浊上,古浊人石陂话今读如果为平 声,根据声母不同而分化:如果石陂话今读声母为清 声母则为阴平调,如声母为浊音声母则为阳平调. 参考文献: [1]北大学中文系.汉语方言(第二版)CM].北京:语文出 ' 版社,1995.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嗍.北京:商 务印书馆,1999. [3]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嗍.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4]秋谷裕幸.福建石陂方言音系【J】.方言.2004(1). TheCorrespondingRelationshipbetweenShibeiDialect'S PhoneticandQieyunChinesePhonology LiLan (Chinesedepartment,WuyiInstitute,Nanping,Fujian) Abstract:ThisarticleisbasedontheTheInvestigationEntries'ListforChineseDialectVocabulary.Inthisarticle,thecorresponding listforShibeidialectandancientChinesephonologyhasbeeninducedandsortedout.Thecorrespondinglististhefundamentalbasisfor determiningdialectvocabulary'Susage;itisalsothebasicworkforthecomparisonofetymology. Keywords:shibeidialect,ancientChinesephonology,phonetic,correspondingrelationship (上接第23页) BooksofJianyangVersionandAcademiesofNorthFujian intheSongDynasty CAOGuanqun (ArtdepartmentofWuyiUniversity,Wuyishan,Fujian354300) Abstract:Collegeeducationgainedit'sprosperityinNorthFujianintheSongdynasty,evenou~tandinginthewholenation.Atthe ssmetime,booksprintingindustryinJianyang,acountyinNorthFujian,Wasalsobooming.Thus,Jianyangversionculture,whosemain- streamwasthespreadofbooksofJianyangversion,hadcanleintobeing.WefoundthatthespreadanddevelopmentofbooksofJianyang versionplayedanimporantrolesintheprosperousofcollegesinNorthFujianinSongdynasty. Keywords:booksofJianyangversion;academiesofNorthFujiaIlintheSongDynasty;theoyofZhuxi
/
本文档为【建本书籍与宋代闽北书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