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化验单分析)

2017-09-01 18页 doc 36K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化验单分析)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化验单分析) 肝功能 肝功能是指肝脏的生理功能,即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分泌胆汁、免疫防御功能等,肝功能检查包括胆红素、转氨酶、蛋白测定、胆汁酸等。 总胆红素(TBil) : 5.1-21umol/L 直接胆红素(DBil) : 1.7-6.8umol/L 间接胆红素(IBIL) :3.4-13.7umol/L •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 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 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
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化验单分析)
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化验单) 肝功能 肝功能是指肝脏的生理功能,即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分泌胆汁、免疫防御功能等,肝功能检查包括胆红素、转氨酶、蛋白测定、胆汁酸等。 总胆红素(TBil) : 5.1-21umol/L 直接胆红素(DBil) : 1.7-6.8umol/L 间接胆红素(IBIL) :3.4-13.7umol/L •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 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 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 疸。 • 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 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一般TBil ,85μmol,L ,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 20,; • 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 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 黄疸。一般TBil,200μmol,L ,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35,; • 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 塞性黄疸。一般TBil,340μmol,L ,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60,。 • 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 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总蛋白(TP)60-80g/L 白蛋白(ALB)35-50g/L 球蛋白(GLO) 22-36g/L • TP是血清所含各种蛋白的总称,包括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各占60%和40%。 • TP升高见于: 1)血液浓缩,重度腹泻、呕吐、高热、休克等。 2)蛋白质合成增多,主要是GLO,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骨髓瘤、淋 巴瘤等。 3)生理性总蛋白升高:剧烈运动、饮酒过多、休息不好引起,一般是暂时性的升高, 过一段时间后总蛋白值会回到正常值范围。 • 总蛋白降低见于: 1)肝细胞受损,肝功能出现障碍,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白蛋白下降明显,造成 总蛋白低。 2)蛋白质丢失,如严重大面积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肾病综合症时,尿 液中蛋白质长期被丢失;溃疡性结肠炎时,可随粪便排出一定量的蛋白质。 3)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患所致吸收 不良。 4)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 • 白蛋白(ALB)为血液中主要蛋白质,由肝脏合成,其半衰期为15-19天。白蛋白是 血浆中含量最多、分子最小、溶解度大、功能较多的一种蛋白质。主要生理作用包 括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物质结合和转运、协调血管内皮完整性、保护血细 胞,调节凝血、抗氧化,损伤修复等 • ALB 降低见于 1) 合成不足,常见肝脏损害(慢性肝病时,ALB下降比急性肝炎明显;失代偿期肝 硬化低于代偿期肝硬化)。 2) 原料不足长期饥饿、腹泻、消化道肿瘤和消化不良等。 3) 去路增加,丢失过多如肾炎、肾病综合征、大量胸腹水、严重烧伤和失血消耗过 多:甲亢、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 ALB升高主要由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烧伤、急性 出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 • 球蛋白 (GLO)为血清总蛋白中除去白蛋白以外的蛋白质(TP-ALB=GLO) ,是多种 蛋白质的混合物,其中包括含量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各种糖蛋白,脂蛋白、 金属结合蛋白和酶类等,球蛋白主要是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合成,与机体免疫有关。 • GLO增高见于 1)慢性炎症和感染,如结核、寄生虫病等。 2)慢性肝病: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 3)M蛋白血症:骨髓瘤,淋巴瘤 。 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A/G比值(白球比)反映A、G浓度变化的关系,正常值1.5-2.5/1,肝功损害严重 时,A下降,G上升,使A/G比值变化,当A/G< 1时,称A/G比值倒置。 谷丙转氨酶(ALT) 0-40 U/L 谷草转氨酶(AST) 0-40 U/L 附:肝功能正常值:谷丙转氨酶0,55U/L;谷草转氨酶0,55U/L。 • 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因肝内该酶活性较血清约高100倍,故只要有1%肝细 胞坏死,即可使血清中的ALT增高1倍,因此,它是最敏感的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 • AST存在于细胞线粒体中,在心肌含量最高,肝脏为次,AST升高的意义在诊断肝 炎方面与ALT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其升高幅度不及ALT,如果AST值高于ALT, 说明肝细胞损伤、坏死的程度比较严重。 • 急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阳性率80-100%,在发病前,ALT与AST即有升高,最高 值>500,随病情好转逐渐下降至正常。在急性肝炎的恢复期,如转氨酶在100左右波 动或再上升,提示急性转为慢性。 • 在重症肝炎时,病情恶化,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转氨酶反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 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 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 慢性肝炎和脂肪肝时轻度上升(100-200)或正常。 • 肝硬化、肝癌时轻度上升(100-200)或正常。 • (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序和肝病类型。ALT,AST提示急性肝 炎或轻型慢性肝炎;AST,ALT提示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 γ-谷氨酰转移酶(γ-GT)11-50U/L • γ,GT在人体细胞的微粒体中合成 ,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其活性与年龄、性别有关,男性高于女性,新生儿高于成年人5,8倍。 • 在胆汁淤积、炎症等刺激下肝合成γ-GT增加,因此大多数肝胆疾病血清γ-GT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 急性肝炎γ-GT中度升高,一般<200,若恢复期,γ-GT为唯一升高的酶,则提示肝炎未愈。 • 酒精性肝硬化及胆汁性肝硬化时,γ-GT明显升高,可达正常的5,10倍。急性酒精性肝炎 γ-GT可超过1000 。重型肝炎、晚期肝硬化,由于微粒体破坏、酶合成减少, γ-GT因而下降。 • 肝癌时,由于癌细胞分泌此酶,故血清γ-GT呈中度或高度升高,临床上也常把此酶作为观察慢性肝炎伴肝硬化病人是否转为肝癌的参考指标。 碱性磷酸酶ALP(0-120U/L) • 碱性磷酸酶广泛分布于人体各脏器器官中,其中以肝脏为最多,其次为肾脏,骨骼、肠、和胎盘等组织。血清中的ALP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骼。生长期儿童血清内的大多数来自成骨细胞和生长中的骨软骨细胞,少量来自肝。 • 生理性增高:儿童在生理性的骨骼发育期,碱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1,2倍。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以及孕妇和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均可以升高。 • 病理性升高: (1)骨骼疾病如佝偻病、软骨病、骨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2) ALP分布在肝细胞血窦侧和毛细胆管侧的微绒毛上,经胆汁排入小肠,当 胆汁排出不畅,毛细胆管压力增加时,可诱发产生大量ALP,故肝胆疾病 如肝外胆道阻塞、肝癌、肝硬化、毛细胆管性肝炎等ALP升高 (3)其他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 病理性降低:见于重症慢性肾炎、儿童甲状腺机能不全、贫血等。 总胆汁酸(TBA)0-12umol/L • 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产物,由肝脏分泌到胆汁中,并随胆汁排入肠腔,作用于脂肪的消化吸收。胆汁酸在肠腔经细菌作用后,95%以上的胆汁酸被肠壁吸收经门静脉血重返肝脏利用,称为胆汁酸肠-肝循环。故正常人血中胆汁酸浓度很低。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旦当肝细胞发生病变,血清TBA很容易升高,因而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伤的一项重要指标。 • 急性肝炎时,血清TBA浓度和ALT活力同时升高,分别在正常高限的3、4倍和30倍,两者呈高度正相关;慢性肝病时升高幅度虽不大,但均在正常值上限或2倍左右;肝硬化时ALT和肝功能指标未发生明显改变时,血清TBA浓度明显升高。TBA是反映肝细胞损害非常灵敏的指标。 • 肝硬化时,血清TBA比慢肝升高幅度大,而ALT和常规肝功能指标未明显变化,说明TBA浓度和ALT活力无相关关系,在肝硬化后期,TBA浓度改变更为明显,表明TBA比ALT能更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病情。 肾功能 • 肾功能是指肾脏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维持机体钠、钾、钙等电解质的稳定及酸碱平 衡的功能,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等 尿素氮(BUN)2.8-8.0mmol/L附:尿素氮9,20mg/dl; • 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各种肾脏疾病,肾小球病变,肾小管、 肾间质或肾血管的损害都可引起血浆尿素浓度的升高。但血浆尿素并不是肾功能的 特异指标,它受肾脏以外因素的影响。 • 血液中尿素浓度升高引起的氮质血症可分为三类: 1.肾前性氮质血症:由于肾血液灌注减少或尿素生成过多引起。后者见于高蛋白饮食、 饥饿、发热、脓毒血症所致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以及胃肠出血后血液蛋白重吸收等。 脱水、休克、心衰引起肾供血不足,使血浆尿素浓度升高。肾前性氮质血症血浆肌酐浓 度往往不伴随升高。 2.肾性氮质血症:由于急性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等引起。 肾结核、肾积水的血浆尿素增高与肾组织破坏程度相关。 3.肾后性氮质血症: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尿流受阻引起的血尿素升高。如:尿路结 石、泌尿生殖系的肿瘤、前列腺肥大、阻塞造成肾小管内压力升高,使管内尿素倒扩散 入血液。 肌酐(Cr) 男:22.1-104umol/L 女:20-90umol/L 附:肌酐0.5,1.1mg/dl Cr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 血浆肌酐浓度反映肾脏损害、肾小球滤过率、尿路通畅性等肾功能,是一项 比尿素、尿酸更特异的肾功能指标。因为肌酐浓度受饮食、运动、激素、蛋白质分 解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较少。 肾脏代偿与储备能力强,只有肾功能明显受损才使肌酐浓度升高。通常血浆肌酐浓 度与疾病严重性平行。肾前性及肾性早期的损害一般不会使血肌酐浓度升高。 尿酸(UA)90-420umol/L •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各种嘌呤氧化后生成的尿酸随尿排出。因溶解度较小, 体内过多时可形成尿路结石或痛风。 • 浓度升高:多见于痛风,核酸代谢增强的疾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 增多症、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治疗期等;肾功能受损的疾病尿酸值也增高。但因 肾外因素的影响较多,故较少作为肾功能的指标。妊娠毒血症、高乳酸血症由于排 泄结合位置的竟争作用,使血液尿酸值升高。吃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肝、肾、 胰、贝类等可因外源性嘌呤增加而致尿酸值升高。 附:血尿酸(UA)正常值 血尿酸(UA)就是血液中的尿酸,它是人体内一种名叫嘌呤的物质在代谢中所分解的最 终产物。人体内的嘌呤主要来源是体内细胞,其次为进食的动物及含核蛋白丰富的食 物,它们的细胞核分解代谢产生腺嘌呤和鸟嘌呤,再经酶的参与而形成尿酸。体内的 尿酸2/3由肾、1/2由肠道排出体外。当人体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超过了 排泄;或者生成正常,但排泄明显减少,均可使尿酸积累而形成高尿酸血症。高尿酸 血症引起的症状称为痛风。 参考范围:118.0-420.00umol/L 正常男性血尿酸:118-420umol/L 正常女性血尿酸:120-360umol/L 胱抑素C(CysC)0-1.03mg/L • Cys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和体液中, 是一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可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产生,产生率恒定。 循环中的胱抑素 c仅经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内源 性标志物,并在近曲小管重吸收,但重吸收后被完全代谢分解,不返回血液,因此, 其血中浓度由肾小球滤过决定,而不依赖任何外来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食的影 响,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同源性标志物。 • 正常情况下,Cys C在血清和血浆中的浓度为?1.03mg/L (参考范围)。当肾功能受 损时,Cys C在血液中的浓度随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而变化。肾衰时, 肾小球滤过率 下降,Cys C在血液中浓度可增加10多倍;若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而肾小管功能失常 时,会阻碍Cys C在肾小管吸收并分解,使尿中的浓度增加100多倍。 血脂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一般说来,血脂中的主要成份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其中甘油三酯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则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甘油三酯(TG)0.56-1.71mmol/L • 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受年龄、性别和饮食的影响。血甘油 三酯增高可见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饮食大量甘油三酯和继发於某些疾病如糖 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和胰腺炎等。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 腺皮质功能降低、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胆固醇(CHO)2.33-5.72mmol/L •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明确关系;降低血清胆固醇使冠心病的发病 率降低及停止粥样斑块的进展。血清胆固醇水平受年龄、性别等影响。除家族性高 胆固醇血症(FH)外、血清胆固醇增高多见于继发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低、 糖尿病和胆道梗阻等。胆固醇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和肝功能严重低 下等。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1.08-2.0mmol/L • HDL-C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从而使外周组织中衰老的细胞 膜中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代谢并以胆汁形式排出体外。因此被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 的保护因子。一般认为HDL-C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变程度呈负相关,HDL-C 或HDL-C/TC比值较TC能更好地预测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HDL-C降低 见于急、慢性肝病、急性应激反应(心肌梗塞、外科手术、损伤)、糖尿病、甲状 腺功能亢进或减低、慢性贫血等。 附加:1.16-1.55 mmol/L 男,40(1.03) 女,45(1.16) 胆固醇与冠心病患病数之间负相关已经被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 ?生理性增高:运动(如运动员一般HDL-C较高)、饮酒、妇女服用避孕药、一些降胆 固醇药物(如诺衡)等。 ?生理性降低:少运动的人,应激反应后。 ?病理性降低: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营 养不良。 ?病理性升高:慢性肝病、慢性中毒性疾病、遗传性高HDL血症。 HDL胆固醇是一种和总胆固醇浓度无关的危险因素,而且有很高的预期价值。因此HDL 胆固醇浓度的测定对冠心病危险的评估是必需的。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 1.3,4.0 mmol/L • LDL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重要因素之一。LDL经化学修饰作用后,易和清 道夫受体结合,被巨噬细胞摄取,形成泡沫细胞,并停留在血管壁内,从而沉积了 大量的胆固醇,尤其是胆固醇酯,促使动脉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 由于LDL-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以最多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患CHD的危险性。 也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靶标。 • LDL-C升高可见于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 疽、慢性肾功能衰竭、Cushing综合征等。 • LDL-C降低可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恶 性肿瘤等。 载脂蛋白A1(ApoA1)1.00,1.60 g/L 载脂蛋白B(ApoB) 0.60,1.10 g/L • ApoA1为HDL的主要结构蛋白(约占HDL总蛋白的65%左右)。 • ApoB 为LDL的主要结构蛋白(占LDL总蛋白98%),所以ApoA1和B可直接反 应映HDL和LDL的含量。ApoB增高和ApoA1减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ApoB增高和ApoA1减低还可见于未治糖尿病和肾病。 脂蛋白 a (Lp(a)) 0-300mg/L • 脂蛋白是血液中脂蛋白的成分之一,结构复杂,是一种与血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有相 同性质的糖蛋白。 • 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糖 尿病、大动脉瘤及某些癌症等。 • 减低:见于肝脏疾病、酗酒、摄入新霉素等药物后。 附:血脂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除血糖高以外,往往还同时伴有血脂代谢异常等,共同构成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应比一般人更加严格,我国糖尿病学会要求,糖尿病患者血脂应控制在:总胆固醇<4?5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5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1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毫摩尔,升。 临床上常用的化验项目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6项。各级医院因医疗条件不同,以上项目不一定都能检查。 在看化验单时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看不懂上面写的一些简写英文代号。在此,介绍一些化验单上多用的符号: TC:代表血浆总胆固醇,也有用T,CHO代表血浆总胆固醇的。 TG:代表甘油三酯:HDL,c代表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代表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ApoA1: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A1。 ApoB: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B。 看化验单时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指标的正常数值应该是多少。现介绍一般情况如下: 总血浆胆固醇:3.36,5.78mmol,L(130,200mg,dl)。 血浆甘油三脂:男性为0.45,1.81mmol/L(40,160mg/dl);女性为0.23,1.22mmol/L(20--108mg/dL);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2.19mmol/L(35--85mg/dL);载脂蛋白A1:110,160mg/dL。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2mmol,L(120mg,dL); 载脂蛋白A1:110,160mg,dl; 载脂蛋白B:69,99mg,dl; 当发现血脂化验单上的以上数值超出正常范围时,首先应该检查一下血的样本是不是在空腹状态下采取的。一般要求病人在采血前一天晚10点钟开始禁食,于次日早上9点至10点钟采取静脉血。其次还应注意受试者的饮酒情况,因为饮酒能明显升高血浆中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再次,在分析结果时,应考虑到脂质和脂蛋白水平本身有较大的生物学波动,其中部分是由于季节变化、月经周期及伴发疾病等原因所导致。最后就要从临床角度寻找原因了,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胆固醇的临床意义:增加见于胆道梗阻、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淀粉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传染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a一脂蛋白血症、老年性白内障及牛皮癣等。减少见于严重贫血、急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肪痢、肺结核、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甘油三酯的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积症、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的临床意义:提示易患冠心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的临床意义: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血管 病。 载脂蛋白的临床意义:ApoA、ApoA、ApoB可用于心脑血管风险度的估计,高密度脂蛋白ApoA;下降和ApoB增高在心脑血管病最为明显,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和其他异常脂蛋白血症。 最后需要说明,各个医疗单位由于使用的方法、实验的条件等差异,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在化验单上都标有正常参考值,可对比测定的各项指标是否超过了正常范围。 附: 血脂化验单所查项目及含义 总胆固醇(TC)是total cholesterol的英文缩写,一般医院的化验室都可以检测的项目,他 代表的是血中所有的胆固醇。 三酰甘油(TG)是triglyceride英文的缩写,代表了血中所有三酰甘油的含量。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的英文缩写,它含有 较高的胆固醇,因此是一项目前最受重视的血脂指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的英文缩写,是一 项比较特殊的指标,它升高是一件好事,而过低则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通常我们所说的血脂,主要是指血中的三酰甘油和胆固醇 三酰甘油的参考值:,2.26mmol/L(,200mg/dl) 酶法,中、老年人参考值:0.45-1.70mmol/L (40-150mg/dl) 我国1997年制定的高血脂诊断标准 总胆固醇(TC),5.72mmol/L(毫摩/升)为高胆固醇血症,三酰甘油(TG),1.7mmol/L (毫摩/升)为高三酰甘油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mmol/L也属不正 常。 美国2001年制定的高血脂诊断标准 总胆固醇(TC),6.2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三酰甘油(TG),2.3mmol/L为高三酰甘 油血症 (国内外医学专家普遍认为总胆固醇, 5.2mmol/L为理想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 为理想水平)。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值及对人体的影响 人们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从肝携带胆固醇到周围血管,特别是到心脏上的血管 (冠状动脉),可造成过多的胆固醇在血管壁上存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现已证实, 低密度脂蛋白及其所携带的胆固醇升高是引起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所 以我们称它为为“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正常参考值:1.81-4.92mmol/L(70-190mg/d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值及对人体的益处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肝和肠壁合成,其颗粒最小,密度大,能自由进入动脉壁而不沉积 在动脉壁上,并将肝外组织及堆积在动脉壁上的胆固醇转运回肝进行代谢,肝代谢后 的产物再通过胃肠道排出体外,起血管清道夫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减轻和预防动脉硬 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能使已硬化的血管软化,所以被人们称为“抗动脉硬化脂蛋 白”“血管保护因子”,俗称“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参考值:,0.905mmol/L(,35mg/dl) ?酶法,中、老年人参考值:0.78-2.00mmol/L(30-77mg/dl)
/
本文档为【肝功能、肾功能、血脂&#40;化验单分析&#4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