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断裂系统成因的砂箱实验研究及启示

2017-11-27 18页 doc 193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断裂系统成因的砂箱实验研究及启示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断裂系统成因的砂箱实验研究及启示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304 Vol.39 No.3 2012 年 6 月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文章编号:1000-0747(2012)03-0304-09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古近系层序结构与 非构造圈闭 112王健 ,操应长 ,李俊良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008ZX05023-02,,教育...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断裂系统成因的砂箱实验研究及启示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断裂系统成因的砂箱实验研究及启示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304 Vol.39 No.3 2012 年 6 月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文章编号:1000-0747(2012)03-0304-09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古近系层序结构与 非构造圈闭 112王健 ,操应长 ,李俊良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2008ZX05023-0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NCET-06-0604, 摘要:运用 Vail 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对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和涠洲组进行 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层序结构特征及非构造圈闭的发育规律。在该地区共识别出 1 个一级层序 界面、2 个二级层序界面和 8 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出 10 个三级层序。依据层序界面结构特征,将层序界面分为 T1 型、T2 型和 T3 型 3 种类型;依据层序地层结构特征,将 10 个三级层序分为一分层序、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和四分 层序 4 种类型。T1 型和 T3 型层序界面之上有利于发育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T2 型和 T3 型层序界面之下有利于发 育不整合遮挡圈闭,三分和四分层序早期及二分和四分层序晚期有利于发育岩性圈闭。图 6 1 参 18 关键词:层序地层,层序界面,层序结构,非构造圈闭,涠西南凹陷 中图分类号:TE121.3 文献标识码:A Sequence structure and non-structural traps of the Paleogene in the Weixi’nan Sag, Beibuwan Basin 112Wang Jian, Cao Yingchang, Li Junliang (1. School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266580, China; 2. Zhanjiang Branch of CNOOC Ltd., Zhanjiang 524057,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Vail sequence stratigraphic theory and analysis of seismic and logging information, the sequence in the Paleogene Liushagang and Weizhou formations in the Weixi’nan Sag is classified, the strata framework of sequence is defined and establish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quence structure are analyz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non-structural traps is revealed. One first-order sequence boundary, two second-order sequence boundaries, eight third-order sequence boundaries and ten third-order sequences are identified in the Liushagang and Weizhou formation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quence boundary structure, the third-order sequence boundar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ype T1, type T2, and type T3. A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quence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the ten third-order sequenc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one-divided sequence, two-divided sequence, three-divided sequence, and four-divided sequence. The favorable ar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igraphic overlap traps are above type T1 and type T3 sequence boundaries, while the unconformity barrier traps are developed below type T2 and type T3 sequence boundaries. The favorable development periods of lithologic traps are the early period of three-divided sequence and four-divided sequence and the late period of two-divided sequence and four-divided sequence. Key words: sequence stratigraphy; sequence boundary; sequence structure; non-structural trap; Weixi’nan Sag 具有控凹作用的 1 号断层,控制了始新统流沙港组沉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2] 积,第 3 次张裂阶段 1 号断层继续活动,同时 2 号断 涠西南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的西北边缘,属于典 层活动加强,控制了渐新统涠洲组沉积。 型的陆相断陷湖盆,具有北断南超、北陡南缓的基本 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和涠洲组发育多套有 构造格局,见图 1,。涠西南凹陷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 利生、储、盖组合,是涠西南凹陷主要的勘探目的层 [1][3]古近纪的 3 次张裂活动,分别为古新世初始裂陷阶 系,其中流沙港组自下而上又可分为流三段、流二段 段、始新世第 2 次张裂阶段和中晚渐新世第 3 次张裂 和流一段,涠洲组自下而上可分为涠三段、涠二段和 图 1 涠西南凹陷构造位置图 分界面,对应地震反射层 T90,绝对年龄为 56.5 Ma。 造圈闭领域还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层序地层学方法是 [4]目前寻找非构造圈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主要针对 地震剖面上表现出弱—中连续的中等强度反射,界面 地层和岩性圈闭进行研究,运用 Vail 层序地层学理论, 之下削 截现 象在局 部未 沉积长 流组 的古潜 山地 区可 综合利用三维地震、测井和录井资料,建立涠西南凹 见,岩性主要为棕红色泥岩夹粉—细砂岩,“红砂红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层序结构特征,探讨流 泥”,,自然伽马为高值,视电阻率为低值,界面之上 沙港组和涠洲组非构造圈闭发育规律。上超特征明显,发育灰白色砾状砂岩与棕红色、灰色 泥岩不等厚互层,“灰砂红泥”,,自然伽马和视电阻2 涠西南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划分 率均为低值。二级层序界面 SB7 为涠洲组三段下亚段 2.1 层序界面识别 和上亚段的分界面,对应地震反射层 T74。地震剖面 在综合分析三维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的基础上, 上表现出中等连续中等强度反射,界面之下削截特征 对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和涠洲组区域层序界面 明显,SB6 层序界面削截于此,界面之上可见明显上 进行了识别和追踪,共识别出 11 个层序界面,分别为 超特征。界面上下岩性均为灰色细砂岩和杂色泥岩互SB1—SB11,见图 2,。其中,SB11 为一级层序界面, 层,测井曲线均为箱型形态。穿过 T74 界面,盆地沉 SB1 和 SB7 为二级层序界面,其余均为三级层序界面。 积中心和沉降中心由 1 号断层下降盘中部转移至 2 号 各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反射结构、测井和录井资料上 断层东段下降盘,断裂走向由北东向转变为近东西向。 均具有明显的标志性特征。 三级层序界面 SB2、SB3、SB4、SB5、SB6、SB8、 一级层序界面 SB11 为新近系和古近系的分界面, SB9 和 SB10 分别对应地震反射层 T88、T86、T84、 对应地震反射层 T60,绝对年龄为 23.3 Ma。地震剖面 T83、T80、T72、T71 和 T70,这些地震反射层在地震 上表现出中—高连续的中—强反射,界面之下见明显剖面上表现为高连续强反射或中—高连续中等强度反 削截现象,古近系断裂终止于此界面,是可在全区进 射特征。SB3、SB5 和 SB10 界面之下削截现象不明显, 行追踪对比的标志性界面。界面之下为陆相地层,主 界面之上可见到明显的上超现象,其余层序界面之下 要发育厚度中等的浅灰色、杂色中砂岩、细砂岩和少 的削截和界面之上的上超现象均较普遍。这些三级层序量含砾中砂岩,界面之上为海相地层,主要发育厚度 界面上下岩性和测井曲线常表现出突变特征,见图 3,。 较大的含砾粗砂岩,盆地边缘可见细砾岩和中砾岩等依据识别出的层序界面,可将涠西南凹陷古近系 底砾岩沉积。测井曲线在 SB11 上下表现出明显的突变 流沙港组和涠洲组划分为 2 个二级层序,即 T90—T74特征,见图 3,。 层序和 T74—T60 层序,、10 个三级层序,即 SQ1—SQ10 二级层序界面 SB1 为古近系长流组和流沙港组的 层序,。 306 Vol. 39 No.3 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 图 2 涠西南凹陷古近系东西向地震剖面及层序地层解释,剖面位置见图 1, 2.2 体系域界面识别 2.3 层序地层格架 完整的三级层序由低位域、湖侵域、高位域和下 在层序界面和体系域界面识别和追踪的基础上, 降域组成,初始湖泛面为低位域和湖侵域的分界面, 选取体系域发育完整且特征明显的钻井,与地震层序 最大湖泛面为湖侵域和高位域的分界面,初始下降面 地层解释相互验证,对 10 个三级层序体系域构成进行 [5-10]为高位域和下降域的分界面。地震剖面上初始湖泛 了系统的划分和对比,建立了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 面之上常可见到明显的向陆地方向超覆的地震反射轴 港组和涠洲组层序地层格架,见图 3、图 4,,为研究 ,见图 2,,穿过此界面地层由加积式转为退积式,反 层序结构特征和非构造圈闭发育规律奠定了基础。 映了水体由相对稳定到快速上升的变化,见图 3,。地 1 号和 2 号控盆断层活动强烈,且活动时期不同, 震反射剖面上最大湖泛面一般表现为 2,3 个振幅强、 使得流沙港组和涠洲组经历了 2 个“初始断陷活动较 连续性好、中等频率的反射轴,在全区分布稳定,易 弱?中期断陷活动强烈?晚期断陷衰弱”的构造活动 于追踪对比,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黑色半深湖—深 旋回,控制了 T90—T74 和 T74—T60 两个二级层序的 湖相泥岩或具有水平层理的油页岩,见图 3,。涠西南 形成发育。发育于二级层序不同演化阶段的三级层序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和涠洲组共识别出 8 个明显的最 具有明显不同的响应特征,见表 1,。二级层序发育早 大湖泛面,分别为 mfs3—mfs10,SQ1 和 SQ2 层序最 中期,相对湖平面处于上升状态,此时以发育规模较 大的由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构成的三级层序为主, 大湖泛面特征在地震剖面上相对不明显。在 mfs5,mfs6 二级层序发育中晚期,相对湖平面处于下降状态,此 和 mfs7 等最大湖泛面之上可见明显的下超反射现象 时主要发育规模较大的由湖侵域和下降域构成的三级 ,见图 2,。初始下降面之下地震反射以平行或亚平行 层序,2 个二级层序转换时期,相对湖平面处于稳定状 为特征,常可见到规模相对较小的“S”形前积反射, 态,此时发育的三级层序由低位域、湖侵域、高位域 界面之上则以斜交前积反射为特征,穿过初始下降面 图 3 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和涠洲组层序地层单元划分 308 Vol. 39 No.3 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 图 4 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和涠洲组东西向层序地层特征,剖面位置见图 1, 表 1 二级层序不同发育时期三级层序的响应特征 二级层序 体系域 相对湖平面 地层叠加 有利砂体 层序 层序发育特征 层序界面特征 演化时期构成变化样式发育期 相对湖平面位置非常低, 顶底均为陆上侵蚀型不整合,顶界 层序发育 处于缓慢上升状态, 经历湖平面缓慢上升、低位稳定和 SQ1 湖侵域 缓慢上升 加积式为主 早中期层序规模中等 快速上升过程 低位域 低位相对稳定 底界为陆上侵蚀型不整合,经历湖平 早中期加积— 早中期 SQ2 相对湖平面以上升 面快速下降、低位稳定和快速上升过 低位域和 湖侵域 快速上升 ,相对湖 SQ4 退积式,晚期 为主,层序规模较大程,顶界为超覆不整合,仅经历湖 湖侵域早期SQ9 平面上 加积式 高位域 高位相对稳定 平面快速上升过程 升为主,湖侵域 快速上升 早期退积式 底界为超覆不整合,仅经历湖平面快 相对湖平面以下降为主, 速上升过程,顶界为陆上侵蚀型整 下降域 SQ3 但下降规模较小, 晚期加积— SQ8 合,经历湖平面快速下降、低位 中晚期下降域 快速下降 层序规模较小 进积式稳定和快速上升过程 湖侵域 快速上升 早期退积式 中晚期 底界为超覆不整合,仅经历湖平面快 相对湖平面以下降为主, ,相对湖 速上升过程,顶界为陆上侵蚀型不整 下降域 SQ5 下降规模大,层序 晚期加积— SQ10 中晚期平面下 合,经历湖平面快速下降、低位 下降域 快速下降 规模较大 进积式 降为主,稳定和快速上升过程 低位域 低位相对稳定 2 个二级层序 顶底均为陆上侵蚀型不整合,除 SQ7 早中期加积— 相对湖平面早中期以上 低位域、湖侵域 湖侵域 快速上升 顶界经历湖平面快速下降和快速上升 转换时期SQ6 退积式,晚期 升为主,晚期以下降为 早期、高位域中 SQ7 ,相对湖平面 过程外,其余界面均经历湖平面快速 高位域 高位相对稳定 加积—进积式 主,层序规模较大 晚期和下降域 相对稳定, 下降、低位稳定和快速上升过程 下降域 快速下降 变化过程的差异性,使其具有不同的性质。层序结构 3 涠西南凹陷古近系层序结构特征 特征包含了层序地层结构特征和层序界面结构特征两 一个完整的、理想的三级层序的相对湖平面变化 方面,即层序内部体系域构成差异性和层序界面差异 可划分为 4 个阶段,分别对应层序演化过程中的低位 性。不同层序结构具有不同的沉积地层分布特征和界 [5, 7-9][13-15]域、湖侵域、高位域和下降域。在理想情况下, 。 面特征,它们控制了非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层序界面的形成经历相对湖平面的快速下降阶段、低 3.1 层序界面结构类型及特征 位稳定阶段和快速上升阶段。在陆相断陷盆地的演化 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和涠洲组层序界面主 过程中,相对湖平面变化往往受到构造运动、气候、 要有以下 3 种类型,见图 3,,T1 型,界面之下发育高 [11-12]沉积物供给、湖侵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一个三级层 位域,界面之上发育湖侵域,T2 型,界面之下发育下 序演化过程中相对湖平面变化并非呈理想的、完整的 降域,界面之上发育湖侵域,T3 型,界面之下发育下 正弦曲线,可能其中某一变化阶段缺失,相应阶段所 降域或相对湖平面缓慢上升、陆上侵蚀作用广泛发育 发育的体系域也缺失,导致不同三级层序体系域构成 的湖侵域,界面之上发育低位域和湖侵域。 速上升阶段,缺失快速下降阶段和低位稳定阶段,见 层向岸超覆的砂泥岩互层沉积。 图 5,,没有经历陆上暴露侵蚀作用,所形成的不整合 T2 型层序界面形成过程中相对湖平面经历了快速 主要为超覆不整合和淹没不整合。涠西南凹陷古近系 下降阶段和快速上升阶段,缺失了低位稳定阶段,见 SB3、SB5 和 SB10 属于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界面之图 5,,界面形成过程中遭受陆上暴露侵蚀作用,形成下发育高位域沉积,湖平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地层 的不整合主要为陆上侵蚀型不整合。涠西南凹陷古近 削蚀现象不明显,由于快速湖侵作用,界面之上常发 系 SB8 为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界面之下发育规模相 育一套向岸超覆的湖侵泥岩沉积,涠西南凹陷东南斜对较大的湖退砂体,削蚀现象明显,界面之上发育的 湖侵上超泥岩覆盖在层序界面及湖退砂体之上。之上发育了一套逐 坡地区由于沉积物供给充足,SB3 LST—低位域,TST—湖侵域,HST—高位域,FSST—下降域 图 5 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和涠洲组层序界面类型及特征 3.2 层序地层结构类型及特征 T3 型 层 序 界 面 形 成 过程中 相对 湖平面 经历 了快 依据三级层序内体系域的数量可将三级层序分 为 速下降 阶段 或缓慢 上升 阶段、 低位 稳定阶 段和 快 速 一分层序、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和四分层序 4 种层序地层 上升阶段,见图 3 、图 5 ,,界面形成过程中遭受陆 结构类型。由图 3 和表 1 可以看出,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 上暴露 侵蚀 作用, 主要 形成陆 上侵 蚀型不 整合 。 涠 沙港组和涠洲组 SQ1 层序为一分层序,SQ3、SQ5、SQ8 西南凹陷古近系 SB2、SB4、SB6、SB7 和 SB9 均属于 和 SQ10 层序为二分层序,SQ2、SQ4 和 SQ9 层序为三分 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界面之下通常发育大规模的湖 层序,SQ6 和 SQ7 层序为四分层序。 退砂体,如 SB6 之下发育大规模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 SB7 和 SB9 之下均发育规模巨大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一分层序 SQ1 发育于 T90—T74 二级层序上升半 削蚀现象明显,界面之上发育大规模的低位域砂体和 旋回早期,此时盆地处于第 2 期裂陷初期,基准面以 湖侵砂岩及泥岩沉积,常见下切谷充填特征,湖侵域 上升为主,盆地以发育冲积扇、河流及冲积平原沉积 晚期泥岩覆盖在低位域、层序界面及下降域之上。 为主,湖盆内部发育规模相对较小的扇三角洲沉积。 310 Vol. 39 No.3 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 整体而言,砂体相对较为发育。 4 涠西南凹陷古近系非构造圈闭发育 二分层序 SQ3 和 SQ8 分别发育于 T90—T74 二级 规律层序和 T74—T60 二级层序上升半旋回的中期,SQ5 和 SQ10 层序分别发育于 2 个二级层序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和涠洲组的层序结构 期。二分层序内相对湖平面仅经历了快速上升和快速 类型及特征控制了其砂体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及层 下降阶段。发育于二级层序上升半旋回的二分三级层 序界面上下地层产状,进而控制了非构造圈闭的成因 序砂体发育程度低,湖侵域以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油类型和分布规律,见图 6,。 页岩、泥岩为特征,下降域仅在盆地边缘发育规模很 T1 型和 T3 型层序界面之上有利于发育地层超覆小的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滨浅湖滩坝沉积,湖 不整合圈闭。T1 型和 T3 型层序界面之上湖侵域砂体 盆大部分地区以沉积半深湖—滨浅湖泥为特征。发育 沿不整合面逐渐向岸超覆,所不同的是 T1 型界面之上 于二级层序下降半旋回的二分三级层序砂体发育程度 超覆砂体仅分布在盆地边缘局部地区,厚度小,分布 高,湖侵域以发育半深湖相泥岩沉积为主,局部沉积 范围有限,T3 型界面之上砂体分布范围较广,厚度相物供给充足地区发育一定规模的砂体,如涠西南凹陷 C 对较大,超覆砂体在湖侵泥岩的覆盖下可形成有利的 井区在 SQ5 层序湖侵域发育了一套厚度相对较大的湖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如涠西南凹陷 D-2 井钻遇的 SB3 底扇沉积,见图 4,,下降域湖平面快速下降,沉积物 之上的油藏即为 T1 型界面之上的地层超覆不整合油供给充足,以发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扇 藏。T2 型层序界面,SB8,之上未见明显的砂体超覆 三角洲砂体为主,地震剖面上前积反射尤其是斜交前 现象。 积反射特征明显,见图 2,,砂体以进积式沉积为特征。 T2 型和 T3 型层序界面之下有利于发育地层遮挡整体上二分层序底部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泥岩沉积、 不整合圈闭。T2 型和 T3 型层序界面之下呈进积式叠 上部发育湖退砂体沉积,垂向上表现为反粒序特征。 加的下降域三角洲砂体极为发育,由于湖平面下降, 三分层序 SQ2 和 SQ4 分别发育于 T90—T74 二级砂体遭受暴露侵蚀,砂体顶面即为不整合面,在后期 层序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和晚期, SQ9 发育于 湖侵泥岩的覆盖下,具有良好的圈闭条件,形成地层T74—T60 二级层序上升半旋回的晚期。三分层序内相 遮挡不整合圈闭。如凹陷东部 SB6 界面之下发育的斜 对湖平面经历了低位稳定、快速上升和高位稳定阶段。 交前积砂体被后期湖侵泥岩覆盖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 SQ2 和 SQ9 层序低位域湖盆水体范围有限,砂体类型 圈闭,可与济阳坳陷埕岛油田东斜坡不整合遮挡型油主要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湖侵 [16] 藏的圈闭类型和成因相类比 。 域沉积期湖盆扩张,深水沉积范围扩大,浅水沉积萎 三分和四分层序早期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三分 缩,在盆地边缘可见明显的砂体上超现象。SQ2 层序 和四分层序早期对应低位域和湖侵域早期,在盆地边 高位域沉积时期沉积物供给相对充足,在湖盆边缘发 缘发育大量的下切谷或者河流沟谷,湖盆内部发育规育了一定规 模的扇三角 洲、辫状河 三角洲沉积 , SQ4 模较大的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滩坝等低 和 SQ9 层序沉积物供给不足,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 位砂体,后期湖平面上升,下切谷和河流沟谷逐渐被 相泥岩。总体而言,三分层序有底部砂体发育、上部 充填,形成透镜状分布的砂岩体,砂体被湖侵泥岩覆 泥岩发育的正粒序特征。 盖,见图 6,,在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形成有利的 四分层序 SQ6 和 SQ7 发育于 2 个二级层序转换时 岩性透镜体圈闭和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或构造-岩性复合 期。相对湖平面变化经历了完整的 4 个阶段。层序 SQ6 圈闭。和 SQ7 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沉积特征与 SQ2 层序 二分和四分层序晚期也有利于岩性圈闭形成。二 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特征相似,下降域与 SQ5 层 分和四分层序晚期对应下降域沉积时期,湖盆周围沉 序和 SQ10 层序下降域特征相似。由于沉积物供给量 积物供给量大,且由于构造运动或者气候因素的影响, 大,层序 SQ6 和 SQ7 低位域、高位域和下降域均呈现 湖平面处于快速下降状态,曲流河三角洲和辫状河三 满盆富砂的特征,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和范围较 角洲一般表现为典型的进积式沉积,砂体分布范围大。 小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湖侵域砂体发育程度较低, 由于相对湖平面的下降,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常处于不 泥岩厚度较大。四分层序整体表现为“粗—细—粗” 图 6 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和涠洲组非构造圈闭发育模式图 岩沉积,如盆地西部 SQ5 层序下降域大型三角洲前缘 变化特征,将三级层序界面结构类型分为 T1 型,SB3、 发育了大量被半深湖—深湖相泥岩包围的滑塌浊积岩 SB5 和 SB10,、T2 型,SB8,和 T3 型,SB2、SB4、 [17-18]沉积。在后期构造运动作用下,三角洲前缘砂体 SB6、SB7 和 SB9,,根据三级层序体系域构成特征, 和滑塌浊积砂体易形成有利的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和岩 将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和涠洲组 10 个三级层序 性透镜体圈闭或构造-岩性复合圈闭。 的层序地层结构类型分为一分层序,SQ1,、二分层序 二分层序早期和三分层序晚期,如果局部地区沉 ,SQ3、SQ5、SQ8 和 SQ10,、三分层序,SQ2、SQ4积物供给量充足,可形成一定规模的湖底扇、近岸水 和 SQ9,和四分层序,SQ6 和 SQ7,。层序结构特征控 下扇或三角洲沉积,前两者常被半深湖—深湖相泥岩 制了涠西南凹陷古近系非构造圈闭的成因类型及分布 包围,有利于形成岩性透镜体或岩性上倾尖灭圈闭。 规律。T1 型和 T3 型层序界面之上有利于发育地层超 覆不整合圈闭,T2 型和 T3 型层序界面之下有利于发 5 结论 育地层遮挡不整合圈闭,三分和四分层序早期及二分 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和涠洲组共识别出 1 和四分层序晚期有利于发育岩性圈闭。个一级层序界面、2 个二级层序界面和 8 个三级层序界 参考文献:面以及较为明显的 8 个最大湖泛面,可将其划分为 2 [1] 孙文钊 , 王传雷 , 杨希滨 . 北部湾 盆地涠西南凹陷 始新统隐蔽油 个二级层序和 10 个三级层序。层序结构包括层序界面 气藏类型及勘探方向[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18(1): 84-88.结构和层序地层结构。在三级层序相对湖平面变化分 Sun Wenzhao, Wang Chuanlei, Yang Xibin. Types and favorable 析的基础上,根据层序界面形成过程中经历的湖平面 exploration areas of Eocene subtle traps in Weixinan Sag, BBW 312 Vol. 39 No.3 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 Basin[J]. Natural Gas Geoscience, 2007, 18(1): 84-88. [12] 王青春 , 鲍志东 , 贺萍 . 辽河坳陷 西部凹陷北区湖 盆深陷期层序 地层响应[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1): 11-20.[2] 朱伟林 , 江文荣 . 北部湾 盆地涠西南凹陷 断裂与油气藏 [J]. 石油 学报, 1998, 19(3): 6-10. Wang Qingchun, Bao Zhidong, He Ping. Sequence stratigraphic responses to the lacustrine basin deep-faulted period in the north area Zhu Weilin, Jiang Wenrong. Faults and oil & gas reservoirs of the Weixinan Depression in the Beibuwan Basin[J]. Acta Petrolei Sinica, of the western sag, Liaohe Depression[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1998, 19(3): 6-10. Development, 2010, 37(1): 11-20. [3] [13] 席敏红, 余学兵, 黄建军. 涠西南凹陷,西部,古近系层序地层及 沉鹿洪友 , 操应长 , 吴明荣 , 等 . 层 序地层学应用于 陆相湖盆中隐 积特征研究[J]. 海洋石油, 2007, 27(3): 1-12, 21. 蔽油 气藏的成因解 释 [J]. 大地构 造与成矿学 , 2004, 28(2):Xi Minhong, Yu Xuebing, Huang Jianjun. Paleogene stratigraphic 209-213. sequence and sedimentary feature in the west of Weixinan Lu Hongyou, Cao Yingchang, Wu Mingrong, et al. A discussion on Depression[J]. Offshore Oil, 2007, 27(3): 1-12, 21. the genetic interpret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ubtle trap reservoir by using sequence stratigraphic method[J]. Geotectonica et [4] 李思田 , 潘元林 , 陆永潮 , 等 . 断 陷湖盆隐蔽油藏 预测及勘探的 Metallogenia, 2004, 28(2): 209-213. 关 键技术 : 高 精 度 地震探 测基础上 的层序 地层学研 究 [J]. 地球 科 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2, 27(5): 592-598. [14] 林畅 松 , 张燕 梅 , 刘景 彦 , 等 . 高精 度层 序地 层学 和 储 层 预 测 [J]. Li Sitian, Pan Yuanlin, Lu Yongchao, et al. Key technology of 地学前缘, 2000, 7(3): 111-117.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of subtle traps in lacustrine fault basins: Lin Changsong, Zhang Yanmei, Liu Jingyan, et al.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researches on the basis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reservoir prediction[J]. Earth Science seismic survey[J]. 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Frontiers, 2000, 7(3): 111-117. Geosciences, 2002, 27(5): 592-598. [15] 徐胜林 , 陈洪德 , 陈安 清 , 等 . 四 川盆地泥盆 系 — 中三叠统层 序 [5] 操应长 . 断 陷湖 盆层序 地层 下降 体系域 的划 分[J]. 石油大学学报, 格架内生储盖分布[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2): 159-167.2000, 24(1): 22-25. Xu Shenglin, Chen Hongde, Chen Anqing, et al. Distribution of Cao Yingchang. Distinguishment of falling stage systems tract of source-reservoir-cap rock assemblages within the sequence sequence strata in a continental rift-subsidence basin[J]. Journal of framework from the Devonian to the Middle Triassic in the Sichuan t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ina, 2000, 24(1): 22-25. Basin[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1, 38(2): [6] 吴因 业, 顾家 裕 , Cedric G, 等. 塔里木盆地满西区块强制海退体 159-167. 系域沉积模式[J]. 石油学报, 2003, 24(4): 21-25.[16] 高喜龙 , 李照延 , 杨鹏飞 , 等 . 层 序地层学在埕岛 油田东斜坡隐 Wu Yinye, Gu Jiayu, Cedric G, et al. Depositional model for forced 蔽油气藏勘 探中 的应用 [J]. 石 油 地球物理勘 探 , 2002, 37(B09): regressive systems tract of Manxi Block in Tarim Basin [J]. Acta 210-214. Petrolei Sinica, 2003, 24(4): 21-25. Gao Xilong, Li Zhaoyan, Yang Pengfei,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7] 胡受权 , 郭文平 , 颜其彬 , 等 . 断 陷湖盆陆相层序 中体系域四分 sequence stratigraphy on exploration of subtle trap of the east slope 性探讨[J]. 石油学报, 2000, 21(1): 23-28.in Chengdao oil field[J]. 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2002, 37(B09): Hu Shouquan, Guo Wenping, Yan Qibin, et al. Discussion on systems 210-214. tract four-division for a terrigenous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17] 王健 , 操应长 , 刘明全 , 等 . 涠 西南凹陷西部古 近系流一段三 角 fault-depressed lacustrine basin[J]. Acta Petrolei Sinica, 2000, 21(1): 洲前缘滑塌浊积岩分布规律[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6): 23-28. 879-884. [8] Hunt D, Tucker M E. Stranded parasequences and the forced Wang Jian, Cao Yingchang, Liu Mingquan, et al. Fluxoturbidite regressive wedge systems tract: Deposition during base-level fall[J]. distribution for Paleogene Liu-1 Interval West delta front, Wei Sedimentary Geology, 1992, 81(1/2):1-9. South-west Depression[J]. 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2010, 45(6): [9] Morad S, Khalid A, Ketzer J M, et al. The impact of diagenesis on 879-884. the heterogeneity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A review of the role of [18] 董贵能 , 李俊良 . 北部湾 盆地 涠西 南凹陷 流一 段非 构造油 气藏[J]. depositional facies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J]. AAPG Bulletin,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5): 552-560.2010, 94(8): 1267-1309. Dong Guineng, Li Junliang. Subtle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 Liu-1 [10] Martin J, Paola C, Abreu V, et al.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Member of the Weixi’nan Sag, Beibuwan Basin, China[J]. Petroleum experimental strata under known conditions of differenti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0, 37(5): 552-560. subsidence and variable base level[J]. AAPG Bulletin, 2009, 93(4): 第一作者简介,王健,1985-,,男,山东菏泽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503-533. 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及储集层地质学研究工作。地址, [11] 纪友亮 , 张世奇 , 张宏 , 等 . 层序 地层学原理及层 序成因机制模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 66 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 式[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8. 科学与技术学院,邮政编码,266580。E-mail,wangjian8512@ yahoo. com.cn Ji Youliang, Zhang Shiqi, Zhang Hong, et al. Principles of sequence 收稿日期:2011-07-21 修回日期:2012-03-17 stratigraphy and sequence genetic mechanism mode[M].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8. ,编辑 胡媛 绘图 刘方方,
/
本文档为【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断裂系统成因的砂箱实验研究及启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