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

2018-01-07 16页 doc 111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前车之鉴、后车之覆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 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阅卷反思与2008年高考备考建议(28题、29题) 温州中学 赵彦海 一、评分细则和学生答题情况 阅卷时的评分标准,除参考答案中注明的以外,又增添了下列内容: 28题评分细则(增补的内容) 1、 (1) A:吸收水蒸气或干燥(1分) B:吸收CO(1分) 2 (2)A:既能被H又能被CO还原的物质,气体产物为水和CO, 如Zn、Fe、Sn、Pb、Cu的氧化物 22 (各1分) B: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也可以但系数要符合 (3)A:吸收前后有明显可观察变化的...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 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阅卷反思与2008年高考备考建议(28、29题) 温州中学 赵彦海 一、评分细则和学生答题情况 阅卷时的评分标准,除参考答案中注明的以外,又增添了下列内容: 28题评分细则(增补的内容) 1、 (1) A:吸收水蒸气或干燥(1分) B:吸收CO(1分) 2 (2)A:既能被H又能被CO还原的物质,气体产物为水和CO, 如Zn、Fe、Sn、Pb、Cu的氧化物 22 (各1分) B: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也可以但系数要符合 (3)A:吸收前后有明显可观察变化的吸水剂,如变色硅胶;(1分) B:验证是否含H、CuSO+5HO=CuSO?5HO(1分) 2 4242 (4) g-ab-kj-(lm)-hi-(fe)-cd(或dc)-fe-(hi)-l(或lm)-(kj) (4分) 若fe写成ef (2分);kj写成jk(0分) (5)反应生成的CO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或 CO+Ca(OH)=CaCO?+HO 22232 或生成CaCO? 或生成碳酸钙沉淀 (共2分) 3 (6)CuSO+5HO=CuSO?5HO 4242 反应产生的水使相应的吸水剂发生可观察的变化,如变色硅胶由蓝色变红色 (共2分) 阅卷中发现同学们出现的问题有: 一是思维模糊、表述混乱:(1)问中除去水蒸气,很多学生表述为:“吸收多余的水、除反应后生成的水、除废气中的水等”;除CO表述为:“除尾气中的CO、防止空气中的CO进入澄清石灰水、吸收无222 用气体等”。(2)(3)问中选用的CuO 和CuSO用无关的物质代替,如:CuO用MnO、CuSO、KClO、4243Cl等代替,将无水硫酸铜写成CuSO?5HO。(5)(6)问证明CO和H的存在只说“黑色CuO变红”,2422 还有错误更多的如“CO使石灰水变浑浊、点燃有爆鸣声、浓硫酸增重、试管壁上有水珠、 CuSO5HO4?2变蓝、带火星木条复燃等”。 二是书写欠佳、错字连篇:一方面基本的字母、符号书写太差,如L与I、i与j不分,CuO写成CaO等;另一方面错别字太多,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成混着、乙醇写成己醇等等;再者是书写串行,将第一(((((((( 题的答案写到第二问甚至第三问的答题处。 三是连接顺序问题:这问减分最多,最常见的错误有两点:?洗气瓶和干燥管进气出气方向不清,若干燥管方向写反还能得2分,洗气瓶方向写反就没有分了;?除掉水和CO以及检验水和CO的顺序搞22错。其它个别错误还有很多。本题平均分为9.21,难度系数为0.61,还是比较正常的一道题。?卷全卷难度系数约为0.59。 2、29题评分细则 (增补的内容) (1) 酒精(1分) (2) 方程式写“ , ? ”都可以,缺水减1分(共2分) 乙酸乙酯有下列几种结构简式:CHCOOCH、 CHCHOCOCH、 CHCHOOCCH、 325323323O O -CH-O-C-CH CH-C-O-CH CH323325 (3) CHO (2分) 9103 或 水解或取代反应(1分) (4) 3种或4种(包括B) ,COOH ,CH3 ,CH(OH)COOH,CH(OH)CH 3 (5) 乙烯加聚、乙烯和水加成、乙烯和卤化氢加成、乙烯氧化生成乙醛等都对(2分) 乙烯燃烧、乙烯加氢生成乙烷不给分;有机物不写结构简式或结构写错不给分;反应物写在箭头上不 给分;同时写多个,以第一个为准。 阅卷中发现同学们出现的问题有: 一是书写错误:有机结构简式的书写是本题减分最大的地方,如将CHCHOH写成CHCHOH、 3223 CHCOOH写成 CHC—O—OH、 CHCOOCH写成CHC—O—O—CH、乙醇写成己醇、 33325325 COOH —CH COOH —CH32写成 —CHCH OH 22—CHCH OH 22 二是丢失物质:酯化反应还是少水、反应条件不注明或写的不对; 三是判断失误:分子式CHO写成CHO,可能是数错或者是对连接的键型不熟悉,或者是中间91039123 多写了H,而导致最后出现错误。本题平均分为8.82,难度系数与?卷总难度系数相同。 非选择题得分情况及难度 26 27 28 29 非选择题 ?卷平均 10.04 7.24 9.21 8.82 35.31 平均分 0.67 0.48 0.61 0.59 0.59 难度值 附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28题:,15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还有CO和水蒸气2 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2 去, 焦炭g h i j k l m OH a b A c d B 水和沸石 浓HSO NaOH溶液 澄清石灰水 24e f C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浓HSO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 24 ,2,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g—ab—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29题:(15分)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 O SO ? 浓H24B O? E ,O ? NaOH H2H C A 浓HSO ? ? 24CHO 13164F ? HO C482D CHO 26 浓HSO 170? 24G ? CH 24 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1,D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须用结构简式表示, ,3,B的分子式是________。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4,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 i,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ii)与B有相同官能团、iii,不与FeCl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3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途________________。 二、阅卷体会及对2008年化学高考备考建议 1、反反复复抓基础、主干知识和规范落实 高考无论怎样改,“双基”都是最重要的,高考难题占的比例很小,通过28、29两道试题,又一次得到证明,一般来说28和29应该是试卷中难度较大的题目,但是两道题仍然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没有太大的难度。如28题考查了化学实验中的:仪器连接、除杂、干燥、验证等问题,都是实验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内容,况且CO、H、CO等物质的性质又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29题有机试题更是22 考查基础且主干知识:以醇、酸、酯等主要物质为依托,考查有机物的分子式、名称、结构简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和写法以及有机方程式的书写,这些都是有机化学中的最基本内容。可通过阅卷发现,同学们丢分最多的也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清楚;二是化学用语的书写错误太多。 (1)反复抓基础知识:不怕浪费时间,不能过早的综合训练,不要把精力和时间放在脱离学生实际的难题训练上,坚决摒弃偏、难、怪、繁题目。在训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能力的提高。 (2)重视落实:不管什么题型,最终都落在化学用语的书写上,?卷中的四道大题,对化学用语的书写要求的特别高,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分子式、结构式的书写,占了?卷分值的约80%;28题实验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上述两方面在前面已经叙述了学生的各种错误的答题形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反复抓学生书写的落实,不要太相信学生的口头表达,要落实在书写上,平时要严格要求,克服学生的主观臆造性和随意性。 (3)培养学生用科学、简捷的语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或原理的能力。 2、认真研究教材、考试大纲和历年考题 高考的题目常考常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在教学中要做好“用教材教”、“用考纲指导方向”,决不能抛开教材和考纲,凭自己多年的老经验盲目指导,那样做既浪费时间又多走弯路。 备课时要研究三方面内容: (1)研究教材。教材是最好的参考书,高考中的很多题目,象比较大的实验题,都是课本中的实验改编而来的,如1998年全国高考第27题,测量合金中铝和锌的质量分数的问题,其装置和原理可认为是来源于教材中钠与水的实验,用刺有针孔的铝箔包住钠,用试管在水中收集氢气这个实验的拓展。一轮复习中若能真正吃透教材,一定能挖掘出很多有用的知识。 附1998年全国高考27题:,11分,测定一定质量的铝锌合金与强酸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可以求得合金中铝和锌的质量分数。现有下列实验用品: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800毫升烧杯、100毫升量筒、短颈玻璃漏斗、铜网、铝锌合金样品、浓盐酸,密度1.19克/毫升,、水。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设合金样品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不超过100毫升, ,1,补充下列实验步骤~直到反应开始进行,铁架台和铁夹的安装可省略,: ?将称量后的合金样品用铜网小心包裹好~放在800毫升烧杯底部~把短颈漏斗倒扣 在样品上面。 ,2,合金样品用铜网包裹的目的是: 1998年全国高考27题答案: ,1,?往烧杯中注入水~直至水面没过漏斗颈。,没答水 面没过漏斗颈不给分,,3分,?在100毫升量筒中装满水~倒置在盛水的烧杯中,量筒中不应留有气泡,~使漏斗颈插入量筒中。烧杯中水面到杯口至少保留约100毫升空间。?将长颈漏斗,或答玻璃棒,插入烧杯并接近烧杯底部~通过它慢慢加入浓盐酸~至有气体产生,3分, ,2,使样品在反应时能保持在烧杯底适当的位置,或答避免反应时样品漂浮,,2分, (2)研究考纲。研究考纲既要研究知识内容又要研究题型示例,还要研究命题指导思想。知识内容 要对照课本,严格把握范围,对超纲的内容要坚决删掉,高考备考不是扩大知识面的时候,决不能人为的增加学生的负担;研究题型示例主要是分析试题考察的范围和出题形式,将一部分试题在一轮教学中就让学生练习,此时,可以用上一年的题型示例中的题目,但过于难的题目不能用,因为下一年有可能变化,若这时全做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如今年高考27题与今年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第28题(考纲229页)相仿。最后一点研究命题的指导思想往往不被老师们重视,通过命题指导思想的分析,可以预测命题的方向,几年来高考评价总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化学学科能力要求仍然是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四种,在选择试题练习时,尽量能体现这四种能力。 (3)研究历年高考考题。高考试题重复出现是几年来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2006年高考理综第9题与1995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第17基本相同,今年回顾历年高考题更为突出,I卷第7题、?卷第28题分别改 18题、1991年第32题,这样做能较好兼顾命题的连续性和试题难编自全国高考化学试卷1997年第 度的稳定性,同时将试题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增强了能力的考查,体现了选拔性。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关注历年高考试题的演变,在一轮复习中,复习到哪一部分,尽量选择部分相关的高考试题来训练学生。 研究历年考题也能预测试题的出题方向。通过今年的高考实验题,再结合前两年的试题,可以看出,实验题的考查,实验设计是考查的主线,但并不考察实验设计的全过程,而是在设计主线给出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步骤的目的、操作、检验等小问题。2005年考查的是测定实验,2006年主要考查的是性质和目的实验,今年考查的主要是检验实验,已经几年没有考制备实验了。 有机试题这几年都比较平稳,考查的主体知识基本不变。2005年有机考察的内容为:分子式、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和写法、官能团的性质和名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类型的判断;2006年有机主要考查:结构简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机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物性质的证明以及有机物燃烧的计算;2007年前面已述。其中,给出几个条件,判断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和书写同分异构体在高考试题及题型示例中连续出现。 附1991年全国高考试题32题:,与今年28题相仿,(4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和气~其主要成份是CO、H还含有CO和水蒸气。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和气中含有CO和H 222 ,1,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 混和气?( )( )接( )( )接( )( )接( )( )接( )( ). ,2,确认混和气中含有H的实验现象是 ,其理由是 。 2 答案:32.(4分)(1)(E)(F)接(D)(C)接(A)(B)[或(B)(A)]接(J)(I)接(H)(G)(2分) (错1个接口~该题为0分) (2)黑色CuO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因为H通过灼热的CuO后生成铜和水蒸气~水蒸气使无水硫酸铜变蓝(2分) 2 2005年高考实验28题:,15分,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步骤如下: ?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a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称量盛有 ,1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g,?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 一定量的空气,?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g,?重复步骤?和?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 为d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疏酸接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 ,填偏高、偏低可不变, ,4,步骤?的目的是 ,5,步骤?的目的是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7,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 2005年28题答案:(,15分, ,1,样品重~砝码轻 ,2,防止空气中的CO和水气进入U型管中 ,3,偏高 2 ,4,把反应产生的CO全部导入U型管中 ,5,判断反应产生的CO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22 106(d,b) ,6, ,7,答案略。 ,100%44a 2006年高考28题:,15分,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 用过氧化纳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 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 氧剂。 ,1,A是制取CO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2 程式: 。 ,2,填写表中空格:,请在答题卡上填空,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溶液 3 C D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 2006年高考28题答案: ,1,CaCO+2HCl,CaCl+HO+CO? 3222 ,2,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溶液 除去CO气体中混入的HCl 32 C 过氧化钠 与CO和水气反应~产生O 22 D NaOH溶液 吸收未反应的CO气体 2 ,3,2NaO+2CO=2NaCO+O 222232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 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2005年高考有机29题:,15分,苏丹红一号,sudan?,是一种偶氮染料~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它是由苯胺和 2-萘酚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它们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1,苏丹红,号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2,在下面化合物,A,—,D,中~与2,萘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填字母代号, ,提示: 可表示为 , A B C D ,3,上述化合物,C,含有的官能团是 ,4,在适当的条件下~2,萘酚经反应可得到芳香化合物E,CHO,~1mol E与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放出二氧化864 碳44.8L,标准状况,~E与溴在有催化剂存在时反应只能生成两种—溴取代物~两种一溴取代物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E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若将E与足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以生成一个化学式,分子式,为CHO的新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12144程式是 反应类型是 。 答案略 2006年高考29题:,21分,萨罗,Salol,是一种消毒剂~它的分子式为CHO~其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球与10103 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等,: ,1, 根据右图模型写出萨罗的结构简式: 。 ,2,萨罗经水解、分离、提纯可得到纯净的苯酚和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请设计一个~说明苯酚、碳酸、水杨酸的酸性依次增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时符合下列四个要求的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含有苯环,?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在稀NaOH溶液中~1 mol该同分异构体能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只能生成两种一氯代产生。 ,4,从,3,确定的同分异构体中任选一种~指定为下列框图中的A。 写出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并指出相应的反应类型。 ?AB 。反应类型: 。 , ?B+DE 。反应类型: 。 , (5)现有水杨酸和苯酚的混合物~它们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 mol。该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a L O,并生成b g HO和c L 22CO(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 ?分别写出水杨酸和苯酚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可用分子式表示,。 ?设混合物中水杨酸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列出x的计算式。 答案略 3、有机和实验一轮复习的建议 (1)高考化学实验主要考察两方面,一是基本实验,二是创新思维实验。 对于基本实验: ?将高中三年的实验内容进行归纳对比,归纳包括仪器的归纳、药品的归纳、装置图的归纳、操作的 归纳、特殊装置及特殊操作的归纳,通过归纳对比,使学生对基本实验有一个明了的宏观印象; ?重点抓好课本的典型实验并拓展提高,中学课本实验较多,复习时可以选取几个典型的实验重点分析,一个典型实验包含很多实验技能和化学原理,认真地做好一个典型实验,并从实验可能涉及到的方面,多角度质疑,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原理、吃透原委,就能逐步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如萃取与分液、中和滴定、乙酸乙酯的制备等一些典型实验最好引导学生重做一次。通过典型实验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学生实验能力有一个突越的升华; ?要随时加强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对于创新思维的实验: ?加强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是创新的前提。实验素养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做实验和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总结的实验技巧、能力以及处理实验问题的方法等。复习时要始终注意实验素养的培养,保证创新的基础; ?整和简单实验。整合实验是指采用横向串联和纵向延伸把简单实验设计成综合实验、系列实验的方法。横向串联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层次化,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纵向延伸可使知识程序化,使知识达到前所未有的功能。同学们在整合简单实验的过程,也就是创新的过程; ?加强实验设计能力和评价实验能力的提高。 (2)有机化学几年来考察的主干知识都变化不大。复习时可以从下列六个方面入手: ?有机化学的概念: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是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官能团的性质和应用:这部分内容应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要求的十余种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形成知识网络,建立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会使我们很容易地识别有机物的类别,进而顺利地完成有机合成题或有机推断题。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除了理解各种反应类型的本质外,还要将一个反应类型涉及到哪些物质,将其归类,还要注意,一个反应可能分属于不同的类型; ?有机合成和有机物的推断:特征反应、特征现象以及特征转化等问题是推断的主要突破口; ?重要的有机实验;有机实验几年来就没怎么考察,估计单独出一道较大的有机实验题可能性不大,但是,作为选择、填空或与其它试题综合到一起还是有可能的; 有机计算:主要是有机化合物的燃烧问题。 ? 在上述这六方面的教学中,要始终贯彻规范书写以及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信息、挖掘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4、关注与新教材的联系、研究其它省高考题 新课程已经实施一年,明年作为最后一界老教材的高考,极有可能与新课程接轨,有机的内容和实验的内容可能与新课程结合的更为密切。有机内容要注意新课程知识的增长点,作为情景或与其它知识联系起来组合的试题有可能出现;实验的内容选材一般都是依据课本的,复习时应该重视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同时新教材上增加的部分实验内容极有可能会成为考试的拓展内容,成为出题的取材依据,因此,我们尽量在教学时抽出一定的时间研究一下新教材。 其它省的试题,建议重点研究北京的试题,因为全国高考卷和北京试卷是出自同一套教材,相关性很强。今年,首次实行高中课改的广东、海南、山东、宁夏进行了第一次新高考。其中广东、海南是化学单科试卷,山东、宁夏为理科综合。应该对这些试题有所研究。 5、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和学生学法 教师的教学:首先在练习的处理上,高考复习必须作一些练习题,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练习是不是在教师的指导进行的,对试题是否进行了精选,是不是老师先跳进题海,来解脱学生的负担。其次在教学上,高考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教学上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是否给了学生练习和思考的时间,高考化学试题淡化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弱化了解题技巧,是否还浪费很多时间在寻求巧解的方法。在教学研究上,是否有讨论,是否有研究,对每年的考纲、说明、几年的高考题、学生实际研究多少,再者,自己教学上的缺憾是否及时矫正,发现问题是否及时纠正, 学生的学习:教材是否认真阅读了还是只用参考书,题目是否及时整理归类,化学用语及一些表述的试题是否真正动笔写了,还是只是看了,
/
本文档为【前车之鉴、后车之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