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017-12-28 4页 doc 15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A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B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维护了亚洲和让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A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B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维护了亚洲和让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打击了国际霸权主义。 4、抗美援朝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舍家为国、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等精神。 5、1950年土地改革的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第一个五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7、1956年国家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改造,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9、1956年“中共八大”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0、先进模范人物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 1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 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 14、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15、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有企业进入市场,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16、对外开放的格局: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7、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逐步发展: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确立地位: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成为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作为行动指南。 作用: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意义: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8、从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伟大成就与严重失误中得到的启示:A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对客观规律的认识。B中共能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失误,每次失误都成为革命和建设的新起点。C经济建设要放到首位,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D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E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19、建国以来,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及启示: A、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B、农业合作化:1953年-1956年,把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提高生产力。 C、人民公社化:1958年,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中央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等。
/
本文档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