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脊柱侧凸微创技术讲述

脊柱侧凸微创技术讲述

2017-11-17 24页 doc 51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9018

暂无简介

举报
脊柱侧凸微创技术讲述脊柱侧凸微创技术讲述 脊柱侧凸微创技术 邱 勇 南京鼓楼医院骨科 210008 一、简介 1. 历史 胸腔镜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九十年代初 Michael Mack 和 John R egan 等最先在德克萨斯脊柱研究中心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几乎同时, Frank Eismont 进行了 动物实验。而 Ronald Blackman 则进行了动物、尸体和临床实验。 1991 年 9 月 , 一篇文章出现 在《纽约时报》的医学科学专栏上 , 表示赞同胸腔镜技术是一种“进胸手术的新途径”。这 项技术代...
脊柱侧凸微创技术讲述
脊柱侧凸微创技术讲述 脊柱侧凸微创技术 邱 勇 南京鼓楼医院骨科 210008 一、简介 1. 历史 胸腔镜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九十年代初 Michael Mack 和 John R egan 等最先在德克萨斯脊柱研究中心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几乎同时, Frank Eismont 进行了 动物实验。而 Ronald Blackman 则进行了动物、尸体和临床实验。 1991 年 9 月 , 一篇文章出现 在《纽约时报》的医学科学专栏上 , 示赞同胸腔镜技术是一种“进胸手术的新途径”。这 项技术代表了一个革命性的进步 , 因为通过内窥镜置入胸腔的外科手术器械 , 而不必切断肋骨 , 并可以使用 1 英寸长的切口而不必行 8 , 10 英寸以上的切口。内窥镜与一个电视摄像头相连 并通过套管置入胸腔 , 通过其他的鞘管可置入其它的手术操作器械。摄像头的光源可以使图 像得到必要的放大。在 1992 年 3 月 23 日 , 《时代》杂志把内镜外科定义为“所有手术中最温和 的一刀” , 并惊呼 : 巴掌大小的电视摄像头、小型化的手术器械以及微小切口将手术的痛苦一 扫而光 ( 也就是使用微创技术来进行电视辅助下手术来去除外科疾病的痛苦 ) 。 1993 年 , 这项 技术出现在爱尔兰都柏林的脊柱侧凸研究协会会议上 , 以及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的北美 脊柱协会 (NASS) 会议上。 1993 年的 11 月份的《今日美国》杂志总结了脊柱胸腔镜技术的特点 :带有多重芯片的图像技术的发展明显提高了外科医生通过小的切口或套管在胸腔内辨认结 构的能力;电视内窥镜在器械上保证了脊柱外科医生能够进行脊柱畸形的内镜下前路松解手 术;取自髂棘或肋骨的植骨块可通 过一个狭窄的内镜套管置入椎间隙内;与开胸手术的 9 , 1 2 英寸以上的切口相比 , 胸腔镜治疗脊柱侧凸的美学效果也有巨大的提高。 Mack 等于 1993 年最先开展了胸腔镜下脊柱畸形前路松解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 腔镜手术用胸壁锁孔代替长的手术切口,无须切断背阔肌、前锯肌和肋间肌,对肩关节的活 动和呼吸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不留疤痕。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胸椎侧凸的微创矫形治疗成为可能。 Picetti 等于 1996 年 10 月开展了第一例胸腔镜下脊柱 侧凸前路矫形术,至 1998 年 10 月他们共完成 50 例胸腔镜 Eclipse 矫形术,取得了良好的矫形 效果。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于 2001 年开展脊柱侧凸胸腔镜前路松解手术,并于 2002 年 6 月 在国内率先开展胸腔镜下胸椎侧凸 Eclipse 矫形术,均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2. 胸段脊柱的解剖特点 开展胸腔镜下脊柱侧凸松解或矫形手术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对胸段脊柱的解剖特点非常熟 悉。与颈、腰段脊柱相比,胸段脊柱的解剖较为复杂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T1 从表面看更象是一个颈椎,其椎体前缘扁平,横径大于前后径,棘突宽厚且较 C7 的棘 突更为突出。 T9 具有典型胸椎的外形,但其无下肋凹,因此 T9 椎体与第 10 肋不构成肋椎关节 。 T10 是最后一个既具有肋椎关节又具有肋横突关节的胸椎。 T10 椎体较 T9 小,具有一个完整 的肋椎关节面,与第 10 肋构成肋椎关节。 T11 、 T12 比其它胸椎大,外形更象腰椎。 T11 只有 肋椎关节,其横突发育较小,不形成肋横突关节。 T12 椎体较 T11 小,其肋椎关节的位置较 T1 1 更偏向尾侧。 胸椎的横突由于与肋骨形成肋横突关节以维持脊柱的稳定,因此它较腰椎的横突更加结 实。而上胸椎与下胸椎相比,其横突更长而结实。胸椎的连接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经过胸椎 椎体部分的前纵韧带较椎间盘部分的前纵韧带窄而厚。前纵韧带与椎间盘和椎体的上下缘紧 密连接,但在椎体的中部附着并不牢固。胸椎部的后纵韧带较颈椎和腰椎部厚,从上到下逐 渐变窄,与前纵韧带相比其含有的纵形纤维更 加致密而紧凑。胸椎部位的椎间盘厚度基本一 致,前后分别与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紧密连接,其侧方还通过韧带与肋骨头产生连接。 胸腔镜手术时,肋骨头的定位和计数非常重要。第一、二肋骨头一般位于相应椎体水平 。第三肋骨头位于 T2 、 T3 椎体之间,依次类推到第 9 肋骨头。第 10 , 12 肋骨头则位于相应椎 体水平。 胸椎前方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交感神经链等 均位于胸椎的前方。在进行胸腔镜手术时必须熟悉整个胸椎区域的解剖结构,这样才能避免 损伤上述组织。 右侧上胸椎区域:第一肋间静脉位于迷走神经的外侧,向右汇入右头臂静脉。第一肋被 脂肪组织、头臂静脉和星状神经节等覆盖,因此在胸腔镜下不能看见。第二肋是胸腔镜下于 右侧胸腔内见到的第一根肋骨。节段性血管位于椎体的中央,两根节段性血管之间的突出部 分是椎间盘。右侧迷走神经位于右锁骨下动脉的前方进入胸廓并发出喉返神经。于气管的后 方,右侧迷走神经发出分支进入心、肺、食管等器官。交感神经链位于肋骨头的前方,紧贴 壁层胸膜。下颈部的交感神经节和上胸部的交感神经节共同构成星状神经节,一般位于第一 肋骨头的旁边,手术时需加以保护,以免发生 Horner 综合征。 右侧中胸椎区域:右侧中胸椎区域可见沿胸椎右侧表面上行的奇静脉,汇集 4-12 肋间静 脉,在 T4 、 T5 水平注入上腔静脉。肋骨的上缘内侧从上到下依次为肋间静脉、肋间动脉和肋 间神经,因此胸腔镜锁孔的位置应作在肋骨的下缘,以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束。右侧中胸椎 区域还可见内脏大神经和胸导管,内脏大神经由 5 , 9 交感神经节的分支构成,沿肋骨头的前 方下行,胸导管约在 T5 水平向左越过中线注入左静脉角。 右侧下胸椎区域:奇静脉延续于右腰升静脉,穿膈肌后沿脊柱的右前方、食管的后方和 胸主动脉的右侧上行。右侧下胸椎区域还可见由 10 , 12 胸交感神经节发出纤维组成的内脏小 神经。 左侧上胸椎区域:主动脉弓左侧直接发出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左侧第一肋间静 脉斜行穿越主动脉弓的前方,注入左头臂静脉。左侧迷走神经于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之间下行,发出左侧喉返神经。左侧迷走神经的前方还有左膈神经,下行支配膈肌。 左侧中胸椎区域:胸主动脉一般于 T4 水平续于主动脉弓末端,开始时位于胸椎的左侧, 而后逐渐移行致椎体的前方,在 T12 下缘穿膈肌的主动脉裂孔进入腹膜后。 左侧下胸椎区域:半奇静脉延续于左腰升静脉,沿脊柱的左前方、胸主动脉的后方上行 ,一般于 T8 , T9 水平向右注入奇静脉。 Adamkiewicz 动脉是一个单侧动脉,一般位于 T4 , L4 的左侧,且绝大多数位于 T9-T11 之间,它对于胸髓的血供非常重要。 3. 术前准备 电视胸腔镜是一个非常具有技术性的操作 , 它需要有广泛的培训、实践和经验。获得这 种手术经验的理想途径是在培训实验中心的动物、模型和尸体上进行实践 , 模拟以及进行混 合对照操作 ( 内镜下及开放手术 ) 。设计器械和对其它方面提出改进建议的研究小组同样必不 可少。山羊和绵羊是胸腔镜技术最好的动物模型 , 但也可以使用猪作为动物模型 , 因为猪容易 获得并且成本较低。胸腔镜技术的掌握存在一条明显的“学习曲线”。 Picetti 等行胸腔镜 E clipse 矫形术,其手术时间平均为 6.1 小时 , 而后期的手术时间平均不到 4 小时,其初期平均 侧凸矫正率为 50.2%, 而后期的侧凸矫正率达到 68.6% 。关节镜、腹腔镜手术对于胸腔镜技术 的掌握很有帮助,而传统的前后路矫形技术的掌握则是开展胸腔镜手术的前提条件。胸腔镜 手术的开展需一只专门的医疗小组,包括脊柱外科医生、胸外科医生、麻醉医生,以及护理 人员等。只有各方面通力合作,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 胸腔镜下脊柱侧凸手术适应证的正确掌握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关于其手术适应证 的选择将在后面的章节详细讨论。术前常规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 X 线片、平卧位左右侧 屈位 X 线片,以及骨盆平片。了解脊柱侧凸的类型、柔软度,以及病人的生长发育情况。女 性病人需详细询问月经情况。术前应详细询问病人有 无肺炎、结核和开胸手术的病史,即排 除胸膜粘连存在的可能性。术前常规检查肺功能,由于胸腔镜手术采用单肺通气,因此病人 术前的肺功能必须保持正常。另外病人的凝血功能也必须保持正常。具体手术方案的制定应 遵循个体化、特异性的治疗原则。根据病人的侧凸类型、 Cobb 角的度数、侧屈位 X 线片的侧 凸矫正率,以及病人的生长发育情况决定需要手术的节段。胸腔镜手术的节段通常包括从 T5 , L1 的 6 , 8 个椎体,有的病人可以延伸到 L2 。术前应将病人的病情、治疗方案,以及换醒试 验的等向病人及其家属做详细的交代,以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配合。 4. 麻醉与术中监护 胸腔镜手术对于麻醉的要求非常高,术前病人的肺功能、动脉血电解质等指标均需正常 。麻醉师在插管前应对病人做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病人的呼吸方式和节律,听诊呼吸音等 。脊柱侧凸胸腔镜手术一般采用单肺通气。单肺通气可通过一个双腔支气管导管来完成,可 以利用光纤支气管镜来帮助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并判定其位置,在每一次变换病人体位后均 需检查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以确保病人呼吸的顺畅。因此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必须确保 光纤支气管镜随时可以使用。麻醉师在铺单之前将手术侧的肺萎陷,并且在 20 分钟内达到完 全肺不张。 胸腔镜手术的术中监护非常重要。可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插管监测血压、动脉血 PH 、 PC O2 、 PO2 等。通过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管可测量中心静脉压,从而监测病人的血容量改 变。用一根 Foley 导管插入病人的膀胱可于术中监测其肾功能的变化。胸腔镜手术时,内固 定物的放置、脊柱的撑开、压缩和去旋转等操作、以及结扎节段性血管等,均可对脊髓的血 供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手术者在制定手术方案时必须考虑尽 可能减少脊髓的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增加脊髓对缺血的耐受性,以及尽早发现脊髓的缺血 性改变。近年来,以体感诱发电位( SEP )和运动诱发电位( MEP )为代表的神经电生理监护 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中,使得人们可以早期发现脊髓的缺血性改变,从而大大降 低了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1 ) SEP SEP 是对躯体感觉系统(感觉或含感觉纤维的周围神经或感觉径路)的任一点给予适当 刺激,在该系统特定通路上的任何部位所检出的电反应。 SEP 应用于脊髓功能的监护以有近 三十年的历史。当脊髓缺血时, SEP 的波幅和潜伏期均会出现改变, More 等将 SEP 波幅下降 50 % 或潜伏期延长 10% 作为判断脊髓缺血的。 Apel 等在脊柱前路手术中应用 SEP 监测结扎节 段性血管对脊髓血供的影响,他们将 SEP 波幅下降 50% 作为判断脊髓缺血的标准,阻断节段性 血管后如 SEP 波幅下降 50% ,则表明脊髓出现缺血性改变,即该节段性血管对脊髓血供很重要 ,应放弃结扎。邱勇等发现在脊柱前路手术中阻断 T5-T11 节段性血管后两分钟, SEP 波幅和 潜伏期均出现明显改变。但随着阻断时间的延长, SEP 逐渐恢复,当阻断节段性血管 17 分钟 后, SEP 已基本恢复正常,所有病人术后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 Pollock 等应用 SEP 监测 主动脉缩窄修复手术中的脊髓缺血性改变,阻断主动脉后 15 例病人中 8 例 SEP 无改变, 6 例阻 断 15 分钟后 SEP 出现变化,当去除阻断 5 分钟后 SEP 恢复正常。 1 例病人阻断 5 分钟后 SEP 波形消 失,去除阻断 3 分钟后 SEP 恢复正常。所有病人术后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因此他们认为 SEP 是监测脊髓缺血的有效指标。 Grossi 阻断狗的主动脉并观察其 SEP 变化,一组刺激胫神经( PN — SEP ),另一组将电极 置于 L1-L2 硬膜外,从而实现对脊髓的刺激( SC — SEP )。结果刺激脊髓组只需 3 秒钟经 6 次刺 激后便可得到良好的 SEP 波形,而刺激胫神经组需 90 秒内连续刺激 200 次才能得到稳定的 SEP 波形。阻断主动脉后,刺激脊髓组 SEP 波形完全消失的时间显著长于刺激胫神经组( 13.7 ? 1 .0min:11.3 ? 0.7min ),去除阻断后刺激脊髓组 SEP 波形的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刺激胫神经组 。因此他们认为对于判定脊髓缺血, SC — SEP 比 PN — SEP 更加敏感。 2 ) MEP MEP 系用电或磁刺激大脑运动区或其传出通路,在刺激点下方的传出径路及效应器—肌 肉所记录到的电反应。很多研究表明 MEP 是监测脊髓缺血性损伤的敏感指标。于泽生等认为 脊髓前索缺血是导致 MEP 变化的解剖基础,而缺血时脊 神经元兴奋性下降则是 MEP 变化的细胞 电生理基础。脊髓缺血可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导致一过性神经传导阻滞,从而表现为 MEP 潜伏期的延长。脊髓缺血还可以使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下降,放电运动神经元的数量减少,从 而表现为 MEP 波幅的降低。 David 等通过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发现 MEP 波幅的改变与脊 髓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Meylaerts 等将 MEP 波幅下降 75% 或潜伏期延长 10% 作为判定脊 髓缺血的标准,他们发现有些病人术中 MEP 波幅缓慢下降,而另一些病人术中 MEP 波形突然消 失,虽经处理但 MEP 恢复缓慢。他们认为 MEP 缓慢改变表明脊髓的血液灌注处于临界状态,虽 然运动通路信号的传导开始减慢,但神经元的活性尚能维持,当脊髓血供恢复后, MEP 迅速 恢复正常。而 MEP 突然消失,表明脊髓血供完全中断,此时神经元遭受严重损伤,因此当恢 复脊髓血供后, MEP 恢复缓慢。 Laschinger 等通过阻断狗的胸主动脉造成脊髓缺血并观察 MEP 变化,结果显示阻断胸主动脉后阻断水平以下的脊髓组织出现缺血性改变, MEP 逐渐消失。 恢复脊髓血供后, MEP 由脊髓近端向远端逐渐恢复,若远端脊髓建立了侧枝循环,则阻断胸 主动脉后,远端脊髓的 MEP 保持正常。 肌源性 MEP 即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 ), Nakagkwa 认为 CMAP 能同时体现脊髓前角运 动神经元和运动传导通路的电活动。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对于缺血最为敏感,因此 CMAP 表现出对脊髓缺血的超敏性。也正由于此, CMAP 表现出一定的假阳性,即术中 CMAP 出现变化 的病人,术后并没有全部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因此, Nakagawa 等建议术中可联合其它方法监 测脊髓缺血。 Deletis 认为最佳的脊髓监护方法应能够同时对脊髓的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进 行监护。 Owen 认为神经源性 MEP ( NMEP )同时包含沿运动传导通路顺行传导的电信号和沿感 觉传导通路逆行传导的电信号。因此 NMEP 能同时对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进行监护。 Pereon 等 的研究证明了 Owen 的观点,他们碰到一例病人,术中 NMEP 出现改变,但术后未出现运动功能 障碍,其左腿却出现了感觉异常。 Kai 通过结扎狗的节段性血管造成脊髓缺血,并观察 NMEP 变化,结果表明 NMEP 对脊髓的缺血性改变非常敏感,当脊髓缺血时, NMEP 表现为波幅的下降 和波形的改变(波峰从多相变为单相),而潜伏期则无明显改变。 对于手术结束时 SEP 和 MEP 仍不稳定的病人,其脊髓血供处于临界状态,手术结束后仍会 发生脊髓缺血。因此对于此类病人术后仍需进行一段时间的脊髓监护。 Guerit 等认为术中脊 髓监护只能反映当时脊髓的功能状态,由于术中病人处于低代谢状态,脊髓对缺血的耐受性 相对较高,而术后病人的代谢加快,脊髓的血供需求增加,因此术中监护正常并不能保证术 后不出现神经并发症,特别对于低血压、贫血、情绪不稳定的病人,术后继续行神经监护尤 为必要。术后 MEP 监护不可行,由于在清醒状态下电刺激会造成病人疼痛,而刚做完手术的 病人尚处于镇静状态,经颅磁刺激不可靠,因此 SEP 便成为术后脊髓监护的唯一有效方法。 5. 胸腔镜手术器械 胸腔镜手术的器械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的器械明显不同,由于侧胸壁至脊柱的操作距离大 约在 14 , 30cm 之间,因此胸腔镜手术的器械较开放性手术的器械明显加长。通常胸腔镜手术 的器械都标有刻度,有些器械末端带有角度,以便于视野暴露和手术操作。 1 )内窥镜:胸腔镜手术一般采用直径较大的硬性内窥镜( 1cm 左右),以保证成像的清 晰和视野的开阔。而直径较小或柔软的内窥镜成像效果较差,视野相对较狭窄,因此胸腔镜 手术一般不予采用。 2 )锁孔装置:胸腔镜手术的操作是通过胸壁上的数个操作锁孔来进行的。锁孔装置包 括套 筒和套针两部分。套筒有硬性套筒和软性套筒两种,软性套筒可减轻对肋间血管和神经的压 迫。套筒的直径有 7mm 、 15mm 和 20mm 等几种。 3 )软组织分离器械:包括各式组织钳、组织剪、牵开器、剥离器等。牵开器可以将肺 组织牵开,以便于脊柱的暴露。剥离器可将壁层胸膜从脊柱和肋骨表面分开,有助于节段性 血管的分离和结扎。 4 )止血器械:包括各式血管钳、单极、双极电凝、血管夹、吸引器、骨蜡、以及明胶 海绵等。 5) 脊柱操作器械:包括整套刮匙、骨膜剥离器、咬骨钳、肋骨剪、持棒器、推棒器、螺 丝起子、三叉型导向器、撑开钳、压缩钳、植骨器、特制克氏针、棒测量器等。 二、脊柱侧凸胸腔镜下前方松解手术 1. 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现在几乎可以利用胸腔镜来治疗所有原先需要开胸手术的所有脊柱疾病。脊柱畸形手术 的目的是将脊柱撑直 , 并且安全地获得正常的生理曲度。手术必须既矫正矢状面的畸形 , 又矫 正额状面的畸形。手术者必须努力使头、躯干和骨盆的位置得到平衡 ( 即达到矢状面上的平 衡 ), 并且通过适当的关节融合手术来达到脊柱的持久稳定。最安全地矫正大的弯曲对于儿童 患者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将纤维环、椎间盘和前纵韧带去除 , 松解了脊柱前方的软组织 , 那么 超过 70 ?的僵硬性侧凸能够得到更为安全的矫正 , 并且可以获得更佳的美容效果。在 1993 年 之前,脊柱外科医生们乐于在开胸的情况下进行脊柱的前路松解,这样可以增加椎体的活动 度、降低脊柱的僵硬性、便于进行椎体间的融合,使畸形的矫正度更大而且更为安全。而现 在将胸腔镜用于脊柱的前路松解的原因是其手术并发症比开胸手术要少得多。对于儿童患者 来说 , 脊柱前路手术需要掀开软骨的终板以便进行前路椎体间的植骨。这个操作增加脊柱融 合的稳定性,并且可以在患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预防曲轴现象。曲轴现象发生于骨骼尚未成 熟的病人,当脊柱后路达到稳定的融合时 , 椎体前柱持续生长所造成的无法控制的畸形进一 步加重。外科医生对儿童进行开胸手术进行前路松解和椎体间融合植骨感到为难,因为患者 术后疼痛较重、呼吸系统并发症比较高以及有些患者出于“美容”的目的来接受手术却会在 胸部残留有 9 , 12 英寸的瘢痕。这些顾虑使得外科医生不得不先应用支具治疗,或者对患者 进行观察直至他们骨骼已经发育成熟。电视胸腔镜的应用使得脊柱前路松解的适应证进一步 扩展,而没有开胸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和影响美观。 脊柱侧凸胸腔镜下前方松解手术的适应证主要包括 Cobb 角, 75 ?、侧屈位 X 线片侧凸矫 正率, 50% 的僵硬性脊柱侧凸,以及, 70 ?的后凸畸形,先进行前方松解手术可增加脊柱的 柔软性,从而使后路矫形手术获得更好的疗效。对于 Cobb 角, 50 ?、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在 行后路矫形手术之前,可先行胸腔镜前路骨骺阻滞术,这样可以防止“曲轴效应”的发生。 另外对于一些胶原代谢性疾病、神经纤维瘤病所致脊柱侧凸,以及先天性半椎体畸形、严重 的剃刀背畸形等病人均适合做胸腔镜下前方松解手术。 脊柱侧凸胸腔镜下前方松解手术的禁忌证主要包括术前存在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肺气 肿、高气道压力等,以至不能耐受单侧肺通气的病人。对于曾有过肺炎、结核和开胸手术病 史的患者,可能存在较广泛的胸膜粘连,由于胸腔镜下去除胸膜粘连非常耗时,且容易出血 造成视野模糊,术后并发气胸和感染的机率也大大增加,因此此类病人不宜行胸腔镜下前方 松解手术。低体重儿童胸腔容积小、肋间隙狭窄、单肺通气困难、“操作距离”短,因此体 重低于 20Kg 可作为胸腔镜手术的相对禁忌证。 Newton 认为脊柱侧凸越严重,则胸腔镜手术时 从侧胸壁至椎体的“操作距离”越短,视野的暴露和手术操作也越困难,经一个锁孔所能切 除的椎间盘数也越少,这就需要作更多的锁孔并且更加频繁地在锁孔之间调换手术器械。因 此他认为对于非常严重的脊柱侧凸,尤其是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和儿童患者,更适宜做开放 性手术。南京鼓楼医院认为对于 Cobb 角, 90 ?的严重脊柱侧凸,虽然操作空间狭小、椎体旋 转严重、手术难度大,但通过术前的仔细评估和术中的细心操作,仍可获得良好的松解效果 ,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2. 锁孔选择 胸腔镜下前方松解手术的锁孔选择与定位非常关键,正确设计锁孔的位置不仅可以减轻 对肋间神经血管的压迫和损伤,防止术后胸壁皮肤麻木和肋间神经痛的发生,而且可以更加 方便和彻底地切除椎间盘和上下终板,达到更好的融合效果。胸腔镜下前方松解手术的锁孔 选择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如锁孔之间必须隔开一定的距离,以避免手术者的双手、及 其与内窥镜之间的距离靠得太近,从而使手术者获得充分的操作空间。用于牵开、吸引等操 作的锁孔应位于腋中线的稍前方,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前线之间,这样可以使手术者的手臂处 于一个相对自然、舒适的位置。插入胸腔镜的锁孔位置最好位于腋中线的稍后方,一般在腋 中线和腋后线之间,这样可以保证内窥镜的位置位于手术者的操作范围之外。 暴露上胸椎的锁孔选择:在腋窝的下缘作锁孔可以到达 T1-T5 椎体。由于腋窝内存在臂 丛神经和血管,因此应避免在腋窝内作锁孔。第一、第二肋间由于锁骨下动静脉的存在,因 此也不宜作锁孔。操作锁孔通常作在 3 、 4 肋间隙,而插入胸腔镜的锁孔位置应位于 4 、 5 肋间 隙、背阔肌的前缘。 暴露中胸椎的锁孔选择: T5-T10 胸椎位于胸腔的中段,因此较容易暴露而无须牵开膈肌 。中胸椎的操作一般 3-4 个锁孔便可完成。如采用 0 度角的内窥镜,则锁孔的位置可设计成 T 型,如采用 30 度角的内窥镜,则锁孔的位置可设计成 L 型。对于脊柱侧凸前方松解手术而言 ,锁孔的位置设计成 L 型更加合适。 暴露下胸椎的锁孔选择: T9-L1 椎体离膈肌很近,因此在暴露时需将膈肌向尾侧牵开。 可适当升高手术台的头侧,利用重力作用使膈肌、肝、脾等腹腔内容物的位置下降。 T12 、 L 1 椎体的暴露较为困难,可适当切开膈肌脚并尽量压低膈肌暴露其椎体,一般无须在腹膜后 间隙另作锁孔。暴露下胸椎时,锁孔的位置设计成 T 型或 L 型均合适。 3. 手术操作 脊柱侧凸胸腔镜下前方松解手术时病人的体位为侧卧位,凸侧椎体朝上。由于大多数特 发性脊柱侧凸病人的胸椎凸向右侧,因此一般病人取左侧卧位。将病人手臂置于高过肩膀处 ,以利于操作。用笔标记出肩胛骨边缘、第 12 肋,以及髂嵴等体表标志。 C 臂机正侧位透视 ,定出需行松解的最上端和最下端的脊椎在侧胸壁的体表投影。在腋中线或腋后线上第 6 肋 或第 7 肋间隙作第一个直径 2cm 的锁孔,插入胸腔镜镜头。由于卧位时,膈肌常升至第八或第 九肋水平高度,所以第一个锁孔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膈肌。在作锁孔时应尽量靠近肋骨上缘 ,以免损伤肋间神经血管束。在插入镜头前,可用手指探入锁孔内,仔细分离,探查是否有 胸膜粘连的存在。当镜头插入胸腔后,即可见萎缩的肺,根据需要松解的节段个数,再在腋 中线附近作 3 , 4 个操作锁孔。手术器械可在锁孔之间相互替换操作。稍稍推开萎陷的肺,暴 露出脊柱和肋骨,电刀切开椎体前方的壁层胸膜,在视野中可辨别出凸起的椎间盘、凹陷的 椎体以及覆盖于椎体中部的节段性血管。钝性分离壁层胸膜,节段性血管电凝后切断。以电 刀切开纤维环,使用髓核钳、刮匙等去除 椎间盘组织及上下终板(图 4-14 )。在切除椎间盘 后,取自体肋骨植入椎间隙。植骨完成后,再次查看有无出血存在。无需缝合椎体前方的壁 层胸膜,通过最下方的锁孔放置胸腔引流管。术后引流量, 50ml , 24h 时可拔除胸腔引流管 。 清楚的视野暴露对胸腔镜手术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手术者必须对胸腔内的解剖非常熟悉 ,并经过系统的训练以达到手眼合一。肋骨头是非常有用的参考标志,参考其位置可更加完 全地切除椎间盘和上下终板,并且可防止损伤大血管和避免进入椎间隙损伤神经根。 Arlet 认为结扎节段性血管可更好地暴露脊柱,并可以更加彻底地切除椎间盘。而 Sucato 则认为保 留节段性血管可减少手术对脊髓血供的影响,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南京鼓楼医院 的临床实践证明节段性血管的结扎在青少年并不构成脊髓损害的威胁,进行胸腔镜前路松解 手术时,结扎节段性血管可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操作难度、更加彻底地切除椎间盘。近来, King 等报导了采用俯卧位行胸腔镜手术,他们认为与传统的侧卧位相比,俯卧位具有以下优 点: 1 、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 2 、由于肺和大血管受到重力的牵引,因而无需插双腔管行 单肺通气; 3 、接着行后路手术时无需再次摆体位和铺单,从而节省了时间; 4 、手术时间和 出血量与侧位手术相当。 4. 并发症 脊柱侧凸胸腔镜下前方松解手术虽然是一种微创手术,但仍具有一定的并发症: 1 )出血 术中碰到出血时,手术者需保持镇静,毕竟我们看到的图象已被胸腔镜放大 了 15 倍。可先用吸引器将出血吸干净,然后用电刀止血或小块明胶海绵压迫止血,也可适当 应用一些止血药物。胸腔镜手术必须常规配备开胸手术的器械,以防紧急情况发生时,可立 即开胸止血或改行开胸手术。 2 )肺损伤 虽然手术侧的肺处于萎陷状态并被牵开,但仍然容易遭受损伤,这就要求 手术者必须仔细分离胸膜粘连,并且确保每一个操作步骤均在胸腔镜直视下完成。 3 )硬脊膜撕裂 当看到椎体间流出比较清亮的液体时,就必须考虑有硬脊膜撕裂的可 能。少量的脑脊液漏可以用生物蛋白胶或明胶海绵止住。如脑脊液漏较严重,则需请神经外 科医生会诊,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4 )淋巴管损伤 在手术野中出现牛奶样或云雾状的液体提示淋巴管损伤 , 可能是胸导管 或是一个淋巴管的分支受损。通过使用内镜下的夹子或小的外科不锈钢夹或内镜下电凝装置 可以使淋巴管损伤得到关闭。 5 )脊髓损伤 如术中 SEP 监护出现异常,表现为波幅的下降或潜伏期的延长,则表明有 脊髓损伤的可能性。这时手术者应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并改变病人体位,同时应用大剂量激 素以保护脊髓。 6 )交感神经链的损伤 如果手术后病人诉双下肢的皮肤温度不一样,则需考虑交感神 经链的损伤的可能。交感神经链损伤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其产生的双下肢皮温和肤色 的差异只是暂时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恢复。 5. 疗效评估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用胸壁锁孔代替长的手术切口,无须切断背阔肌、前 锯肌和肋间肌,对肩关节的活动和呼吸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不留疤痕等优 点。在切除中间区域的椎间盘时,开胸手术相对容易一些。但对于上下两端椎间盘的暴露, 开胸手术较为困难,当切除上下两端椎间盘时,其操作器械不能平行于椎间隙,因此造成了 上下两端椎间盘切除的不彻底。而在胸腔镜下只需在上端或下端增加一个入口或采用大角度 镜头,便可很容易地进行暴露操作。 Newton 等用山羊做动物模型,分别进行胸腔镜前路松解 手术和开胸手术,然后对松解后的脊柱进行轴向旋转和前、后、侧方弯曲试验。结果表明两 种手术后脊柱表现的生物力学性能相似,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均能使脊柱获得充分的松解 。 Arlet 报导了 151 例胸腔镜前路松解手术,术前平均 Cobb 角 65 ?,经后路矫形手术后侧凸矫 正率为 56% , 63% 。 Niemeyer 等报导了 20 例脊柱侧凸,平均 Cobb 角 65.1 ?,经胸腔镜前路松解 手术加后路矫形手术后,平均 Cobb 角达到 31.5 ?,平均侧凸矫正率 50.9% ,平均松解节段 5.1 个,随访两年,所有病例均无明显矫正丢失。 Newton 等比较了 14 例胸腔镜前路松解手 术和 18 例开胸松解手术的临床结果,松解节段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胸腔镜组为 6.4 ? 1.1 个,开胸 组为 6.1 ? 2.9 个。经后路矫形手术后,两组的侧凸矫正率相似,胸腔镜组为 56% ,开胸组为 6 0% 。南京鼓楼医院设立了两组年龄、侧凸类型、柔软度、松解节段等均具有高度可比性的病 例,并进行了前瞻性的比较观察,其临床结果与 Newton 报导的结果相似,胸腔镜松解组平均 松解节段 5.8 ? 0.9 个、术后平均 Cobb 角 39.6 ?? 10.8 ?、平均侧凸矫正率 54.7 ? 10.3% 、半 年后矫正丢失率 2.9 ? 1.1% 。开胸松解组平均松解节段 6.0 ? 1.1 个、术后平均 Cobb 角 41.9 ? ? 13.2 ?、平均侧凸矫正率 53.2 ? 12.5% 、半年后矫正丢失率 3.2 ? 1.3% 。两组术后平均侧凸 矫正率、松解节段个数、以及半年后的矫正丢失率均无显著差异( P , 0.05 )。因此可以认 为胸腔镜下脊柱侧凸前方松解手术完全能达到传统开胸前方松解手术的临床效果。 三、胸椎侧凸胸腔镜下矫形术 1. 适应证和禁忌证 由于镜下操作难度大,矫形力应用受限,因此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仅适用于年龄 较轻、 Cobb 角较小、侧凸较柔软、脊柱矢状面形态正常或有轻度前凸的特发性胸椎侧凸病人 ,对于 King ?型和 King ?型脊柱侧凸尤其适合。对于 King ?型脊柱侧凸,可采用选择性 融合技术,即上胸弯较柔软时可仅融合下胸弯。对于 Risser 小于 2 的病人,胸腔镜 Eclipse 矫 形术可消除椎体的生长潜能,防止“曲轴效应”的发生。 Picetti 于 1996 年 10 月开展了第一 例胸腔镜下脊柱侧凸前路矫形术,他选择的病例均为特发性胸椎侧弯,平均年龄 12.7 岁,平 均 Cobb 角 58.1 ?。对于后凸型胸椎侧凸,行胸腔镜 Eclipse 矫形术时前方加压可加重已经存 在的后凸畸形或产生“曲轴效应”。如胸椎前凸畸形过大,则会影响病人的肺功能,使其不 能耐受单肺通气,并且会使胸腔镜下的操作空间变得更加狭小。因此以上两类病人不适合做 胸腔镜 Eclipse 矫形手术。病人的肺功能均需正常,无肺炎、结核和开胸手术的病史,即术 前胸膜粘连存在的可能性很小。脊柱侧凸越严重,则胸腔镜手术时从侧胸壁至椎体的“操作 距离”越短,视野的暴露和手术操作也越困难,经一个锁孔所能切除的椎间盘数也越少,这 就需要作更多的锁孔并且更加频繁地在锁孔之间调换手术器械,因此对于非常严重的脊柱侧 凸,尤其是神经肌 源性脊柱侧凸和儿童患者,更适宜做开放性手术。 Picetti 认为双主弯病 人不适合做胸腔镜矫形手术,另外未发育完全的存在后凸畸形的侧凸患者,术后脊柱前部的 生长阻滞,而后部继续生长,可产生“曲轴效应”,故这类病人也不适合做胸腔镜矫形手术 。 2. 锁孔选择 胸椎侧凸胸腔镜下矫形术的锁孔设计原则与脊柱侧凸胸腔镜下前方松解手术基本相同。 术前用记号笔标记出肩胛骨边缘、第 12 肋,以及髂嵴等体表标志。 C 臂机正侧位透视,定出 须行内固定的最上端和最下端的脊椎在侧胸壁的体表投影。最上端锁孔位置应位于需固定的 最上端椎体的中部水平,最下端锁孔位置应位于需切除的最下端椎间盘水平,这样可以使上 、下端脊椎的螺钉置入变得更加容易。胸椎侧凸胸腔镜下矫形术的固定节段一般为 T5-L1 , 如膈肌位置较低,可固定到 L2 ,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上作 4-5 个锁孔便可完成手术。由于 卧位时膈肌常升至第 8 或第 9 肋水平,因此第一个锁孔位置不宜过低,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 上第 6 或第 7 肋间隙作第一个直径 2cm 的锁孔,以免损伤膈肌。在作锁孔时应尽量靠近肋骨上 缘,以免损伤肋间神经血管束。 3. 手术操作 胸椎侧凸胸腔镜下矫形术的初始步骤与胸腔镜下前方松解手术基本相同。全身麻醉,双 腔管气管内插管,选择性单肺通气,手术侧肺叶压缩塌陷。手术体位为凸侧在上的全侧卧位 ,上肢尽量向头向屈曲,以避免肩胛骨影响上胸椎的镜下操作,肾区位于手术床腰桥部位, 术中可适当升高腰桥,便于下胸椎的操作。当镜下松解手术完成后,便可在 C 臂机引导下置 入 Eclipse 中空螺钉。螺钉置入的位置一般位于肋骨小头的前方,椎体的中央。透过操作孔 置入相应长度的短棒,从下向上依次抱紧压缩 Eclipse 螺钉,矫形固定。无需缝合椎体前方 的壁层胸膜,再次查看有无出血存在,通过最下方的锁孔放置胸腔引流管。术后引流量, 50 ml , 24h 时可拔除胸腔引流管。出院时石膏外制动,为期 3 个月。 螺钉的置入位置必须位于椎体的中央并且与终板平行。螺钉位置的偏斜可产生两种情况 ,一种是置棒困难,当棒强行置入螺钉后,位置偏斜的螺钉处便可产生很 大的应力,很容易 导致脊椎骨折。另一种情况是棒的置入变得更加容易,但产生的矫正力减弱,从而达不到预 期的矫形效果。节段性血管的结扎在青少年并不构成脊髓损害的威胁,但对于胸腔镜矫形手 术,节段性血管不宜过早切断,切除椎间盘时并不一定要切断节段性血管。这样可减少出血 ,使手术野更加清晰,而且在钻入椎体钉时,位于椎体中央的节段性血管还可作为进钉的参 考位置。在手术过程中 T5 和 T12 的椎体钉最难钻入。 T5 椎体较小,侧壁前倾,导引器易向前 打滑,容易损伤前方的奇静脉或半奇静脉。 T12 椎体部分被膈肌阻挡,进钉困难且容易损伤 膈肌。因此钻入这两个椎体钉时须反复透视,小心操作。 4. 并发症 胸椎侧凸胸腔镜下矫形术的并发症除具有与胸腔镜下前方松解手术相似的并发症以外, 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并发症。胸椎侧凸胸腔镜下矫形手术时由于内固定物的植入,缝合椎体前 方的壁层胸膜较为困难,因此术后的胸腔引流量较胸腔镜下前方松解手术多,且病人更容易 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另外胸椎侧凸胸腔镜下矫形手术后还会出现一些内固定方面的并发症 。如螺钉的拔出、内固定物的松动等。远期并发症主要包括脊椎不融合、假关节形成,以及 矫正丢失等。因此手术者在进行胸椎侧凸胸腔镜下矫形手术时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 练掌握手术技巧、规范操作,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 疗效评估 传统开放性前路手术的并发症较多,如肺炎、肺不张、严重的术后疼痛等,而胸腔镜 Ec lipse 矫形术采用的是微创技术,因此其手术并发症较前者大大减少。 Betz 报道了胸椎侧凸 开胸前路矫形术和单纯后路矫形术的侧凸矫正率均为 59% 。与之相比, Picetti 初期进行的胸 腔镜 Eclipse 矫形术平均侧凸矫正率为 50.2% ,而其后期平均侧凸矫正率达到 68.6% 。南京鼓 楼医院脊柱外科于 2002 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胸腔镜下胸椎侧凸 Eclipse 矫形术,取得良好疗效 。平均手术时间 5.9 小时,术中平均出血量 605ml ,术后平均引流量 483ml ,平均固定节段 7.2 个,平均 Cobb 角矫正率 76% 。患者无需输血,无气胸、呼吸道梗阻、胸壁皮肤麻木、肋间神 经痛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 3 , 11 个月,未发现内固定并发症和明显的矫正丢失。 因此胸腔镜 Eclipse 矫形术的矫形效果完全能达到或超过传统开放性前后路矫形手术。但其 也存在手术时间长、难度大、适应证窄、医生过量接受 X 线、价格昂贵等缺点,且其远期效 果的评估尚待长期随访。 四、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胸椎侧凸前路矫形术 1. 背景资料 近年来胸椎侧凸前路矫形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与传统后路矫形手术相比,前路矫形手术 的融合节段明显缩短,其融合范围一般是从上终椎到下终椎,这样可保留较多的腰椎活动节 段。 Betz 比较了 78 例前路矫形手术和 100 例后路矫形手术的融合节段,结果前者比后者平均 少融合 2.5 个节段。前路矫形手术的另一个优点是对胸椎矢状面的形态有良好的矫正效果。 B etz 发现前路矫形手术胸椎后凸的重建效果明显好于后路手术,在胸椎后凸减少的病例,后 路矫形手术组有多达 60% 的病人后路矫正不满意( T5 , T12 小于 20% ),而前路矫形组 81% 的病 人术后恢复了正常的胸椎后凸。对于低骨龄儿童患者,前路矫形手术还可以同时切除融合区 域内的椎间盘和上下终板,消除融合区域脊柱的生长潜能,从而防止“曲轴效应”的发生, 前路矫形手术对腰背肌肉无损伤,因此术后下腰痛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胸椎侧凸前路矫形手术的方法很多。传统的如双开胸前路矫形手术、单开胸经皮广泛游 离前路矫形手术,近年来又出现了胸腔镜下胸椎侧凸矫形手术,然而这些手术均具有一定的 缺点和局限性。全开放胸椎侧凸前路矫形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慢、伤口长、不美观、在处理 上下终椎区域时,全开放前路矫形手术较困难,终椎区域的椎间盘和上下终板常不能彻底的 切除,从而造成松解的不彻底和远期假关节的发生,胸腔镜下胸椎侧凸矫形手术虽然克服了 全开放前路矫形手术的上述缺点,但是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手术适应证相对较少。 它仅适用于年龄较轻、 cobb 角较小、侧凸较柔软、脊柱失状面形态正常或有轻度前凸的特发 性胸椎侧凸病人,胸腔镜手术对肺功能的要求较高,另外它还存在技术要求较高、操作复杂 、手术者过量接受 X 射线等缺点。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前路矫形手术是一种新型胸椎侧凸前路微创矫形手术。它将传 统开胸矫形手术和胸腔镜手术的优点融合在了一起,克服了两者的缺点和局限性。胸腔镜辅 助下小切口开胸前路矫形手术的适应证与传统开胸前路手术一样,但是创伤大大减小,外形 更加美观。由于采用胸腔镜技术,因此在处理上下终椎区域时,操作难度大大降低,与胸腔 镜前路矫形手术相比,其技术难度较低,费用减少,手术者也无需接受大量 X 射线的照射。 南京鼓楼医院于 2002 年开展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前路矫形手术,取得良好疗效。 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凸侧朝上,经第 6 或第 7 肋进胸,手术切口长约 8cm ,前端位于腋前线偏 前 1 , 2cm ,后端位于腋后线偏后 1 , 2cm ,进胸后的操作与传统开胸前路矫形手术一样,将壁 层胸膜打开,结扎节段性血管,然后直视下切除侧凸中间区域的椎间盘和上下终板,分别于 腋中线水平切口上下 1 — 2 个肋间隙作近端和远端锁孔。利用胸腔镜手术器械进行节段性血管 的结扎和上下终椎区域脊椎的松解和螺钉的置入,其操作既可于直视下完成,也可以在胸腔 镜的辅助下完成,置入相应长度的短棒,在胸腔镜辅助下从下向上依次拧紧压缩椎体螺钉、 矫形固定,植骨完成后缝合椎体前方的壁层胸膜,再次查看有无出血存在,通过远端的锁孔 放置胸腔引流管,术后引流量小于 50ml , 24h 时可拔除胸腔镜引流管,出院时石膏外制动, 为期 3 个月。 3. 疗效评估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前路矫形手术由于采用微创技术,因此具有与胸腔镜前路矫形 手术相同的优点,与传统开胸前路矫形手术相比,其手术并发症大大减少。南京鼓楼医院脊 柱外科的统计资料显示胸腔镜下胸椎侧凸 Eclipse 矫形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 6.3 小时,术中 平均出血量 600ml ,术后平均引流量 480ml ,平均固定节段 7.2 个,平均 cobb 角矫正率为 76% , 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前路矫形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 4.2 个小时,术中平均出血量为 4 00ml ,术后平均引流量 250ml ,平均固定节段 7.5 个,平均 cobb 角矫正率为 72% ,因此可以看 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前路矫形手术完全能达到胸 腔镜下胸椎侧凸 Eclipse 矫形手术的 矫形效果,而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均较后者明显减少,另外胸腔镜辅助 下小切口开胸前路矫形手术的费用较胸腔镜下胸椎侧凸 Eclipse 矫形手术明显降低,由于其 操作大部分在直视下完成,因此避免了胸腔镜矫形手术时手术者过量接受 X 射线的缺点。 总之,作为一种新型胸椎侧凸前路矫形方法,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前路矫形手术值 得推广。 五、小切口胸腰椎侧凸前路矫形手术 1. 胸腰椎脊柱侧凸前路手术的标准入路 T10 至腰段脊柱的暴露通常需要经过胸膜外腹膜后入路或经胸腹膜后入路。对于胸腰段 脊柱如果没有特殊的禁忌证通常可以采用胸膜外腹膜后入路 , 因为这种入路创伤较小而且由 于没有胸腔引流管术后恢复较快。采取胸膜外入路时,因为胸膜比较薄需要小心地将壁层胸 膜从胸壁上分开,避免胸膜的破裂。因为儿童和青少年的胸膜通常较成年人厚,对于幼年患 者通常更适于采用胸膜外入路。 胸腰段手术通常需要暴露 T10 以下的脊柱,所以一般采用切除 T10 或 T11 对应的肋骨进行 胸腰段暴露。肋骨软骨连接处是胸和腹部的分界点,同样也是缝合时的重要标志。如果侧凸 累及到 T12 、 L1 和 L2 ,由于这些椎体通常被膈肌覆盖,传统方法均采用切断膈肌的方法显露 胸腰段脊柱进行内固定。 在切开膈肌前,依次切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和腹横筋膜,在切开肋软骨连 接部后找到腹膜后间隙,从膈肌下面用手指或纱布钝性分开腹腔内容物,显露腰方肌和腰大 肌。在腹膜后很容易发现输尿管,注意避免损伤。当腹膜被推向中线后可以安全的进行膈肌 切开操作。膈肌切开的位置通常在距膈肌肋骨止点 10 , 15cm 处,横向切开膈肌有可能损伤膈 上、下动脉和膈神经运动支。支配膈肌的膈神经走行于膈肌的中部,一般采用从膈肌的边缘 切开既节省时间又避免膈神经损伤。膈肌切开时需要留一些缝线以作为缝合时的对合标志。 进行胸膜外腹膜后暴露,最重要的是将胸膜从胸壁上分开同时保证胸膜外和腹膜后的相 通。如果在暴露时出现胸膜的破裂,可以将破裂口缝合以保证胸膜外手术的继续进行。暴露 完成后可以用温水注入,看是否有气泡产生以测试胸膜的完整性。以上不管是经胸或胸膜外 的腹膜后入路,均需切开膈肌,分离膈肌在脊柱上的止点。 传统切断膈肌显露胸腰段脊柱的方法具有技术难度小、脊柱暴露充分、操作空间大等优 点。然而此种入路创伤较大,切开膈肌后容易产生一些潜在的并发症,如术后腹式呼吸减弱 、膈肌麻痹甚至肺不张等,病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且残留较大手术疤痕。南京鼓楼医院采 用保护膈肌的小切口行胸腰段侧凸前路矫形手术,有效克服了传统切断膈肌手术入路的缺点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 小切口不切开膈肌的胸腰椎前方暴露操作 患者采用常规的凸侧在上的侧卧位。脊柱的暴露分为两步。首先是 L1 , L4 的腹膜后暴露 ,沿第 10 或第 11 肋的前 1 , 3 向前下腹壁作一长约 8cm 的切口。肋骨部分用电刀切开骨膜,钝 性剥离骨膜后切除此肋的远端 1 , 3 部分,但保留肋软骨部分以作标记。将肋软骨沿中线剖开 后找到腹膜后间隙,从膈肌下将腹膜连同腹腔内容物向中线方向推开,并依次切开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此过程中注意防止损伤腹膜。将后腹膜与深部肌筋膜从腰方肌和腰大 肌上分离,在腰大肌前缘向后钝性分开腰大肌显露 L1 , L3 (或 L4 )的脊柱,结扎节段血管并 切除 T12 , L3 (或 L4 )的椎间盘组织。第二步为沿同一肋的后部作一长 8cm 的切口(两切口间 隔约 7 , 12cm ),切除同长度的肋骨,经胸或经胸膜外分离直达脊柱。在膈肌上分离壁层胸 膜,结扎 T11 , T12 节段性血管,暴露出 T11 或 T12 。紧贴脊柱分离膈肌角并进入下方的腹膜后 间隙,使膈肌上间隙与膈下腹膜后间隙相同,但此时特别注意可能存在于膈肌角下方的 L1 节 段性血管,因为视野小,易造成损伤出血,应当在直视下分离结扎。虽然 T12 , L1 椎间盘通 常在膈肌下切除较在膈肌上切除更为方便,但从膈肌上切口有时也可切除,总之, T12 , L1 椎间盘的切除应当耐心彻底,因为视野小和受膈肌的阻挡,此椎间盘不易切除彻底。 3. 传统手术入路和小切口下保护膈肌的手术入路比较 胸腰椎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因具有以下优点而成为目前公认的手术方法之一: 1 、从前路 可获得对旋转更好的纠正,矫形力可直接作用于脊椎中旋转的椎体。 2 、前路矫正侧凸通过 缩短而不是延长脊柱,从而减少了因脊髓受牵拉而致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3 、前路矫正手术 可以融合较少的节段,使骨盆上方保留更多的可以活动的椎间盘关节,使远期下腰部的退变 、失代偿以及下腰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但标准方法经胸、腹膜后入路需要切开膈 肌,才能暴露胸腰段脊柱和在直视下进行内固定矫形,此入路虽然暴露好、操作容易,但膈 肌作为分隔胸腔和腹腔的重要结构,切开后可能发生一定的并发症,如手术后腹式呼吸减弱 、膈肌麻痹甚至肺不张等。采用保护膈肌的小切口胸腰段前路矫形手术主要目的是应用微创 技术的理念,减小手术创伤,避免切断膈肌以预防相关并发症,同时可减小皮肤切口疤痕。 在解剖上,膈肌角正好附着在 L1 椎体上, T12 、 L1 椎间隙以及 L1 节段性血管被膈肌覆盖 ,传统的胸腰段侧凸前路矫形必须暴露出上述结构方能进行操作。本组结果显示对胸段和腰 段分别采用小切口暴露的方法,避免切开膈肌,而仅在膈肌角处开一小孔道,同样可在保护 膈肌的前提下完成 T12-L1 椎间盘的切除以及 L1 节段血管的结扎,说明在膈肌开孔处穿入矫形 棒、置入螺钉完成矫形、保护膈肌的胸腰段前路手术完全是可行的。 Johnston 报道用 TSRH 内固定行前路治疗 18 例特发性腰椎和胸腰椎侧凸患者,术后随访 12 , 29 个月,矫正率为 73.5% ,无矫正丢失。而 Hopf 报道采用前路 CDH 对胸腰段脊柱侧凸进行矫 形,纠正率为 79.4% 。南京鼓楼医院采用保护膈肌的小切口行胸腰段侧凸前路矫形手术,术 后 Cobb 角矫正达 80 ,,矢状面重建良好,与文献报道的全开放标准入路矫形结果相比,矫正 率类似、无内固定并发症、无明显纠正丢失。该手术入路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能够达到与 传统入路相似的临床疗效,同时由于创伤减小术后恢复较传统手术快,也没有因为手术操作 难度的增加而使并发症增加,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
本文档为【脊柱侧凸微创技术讲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