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合并乡镇农田水利供给问题研究

2017-09-30 9页 doc 24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合并乡镇农田水利供给问题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合并乡镇农田水利供给问题研究 一、 论文的选题意义及预期目标 2006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指出了全球九大用水问题,其中农村用水的供需矛盾日益严重引起了便于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反观中国农村,这一问题同样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隐含在农村用水短缺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不足。目前,我国半数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排设施,而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等问题,近40%的水库病险问题严重,...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合并乡镇农田水利供给问题研究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合并乡镇农田水利供给问题研究 一、 的选题意义及预期目标 2006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指出了全球九大用水问题,其中农村用水的供需矛盾日益严重引起了便于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反观中国农村,这一问题同样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隐含在农村用水短缺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不足。目前,我国半数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排设施,而现有的农田水利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等问题,近40%的水库病险问题严重,近40%的灌溉设施已经损坏,近80%的灌溉耕地只能抗御一般性干旱灾害,农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在农村抗旱时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从而加速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功能的衰退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人多地少,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衡,各地农田经常受到水旱灾害的威胁,兴修水利一直被看作农业发展的命脉。为此,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农田水利,更多地与农业生产密切联系,相应的水利建设主要是以蓄水、引水、提水、灌溉、抗旱排涝设施为主要内容,并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期的农村水田水利与之不同,它不仅和农业生产的联系更加密切,而且深刻影响着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其内涵由传统的生产水利扩展到生产水利、生活水利、生态水利的更大范围。据专家测算,目前在农田水利建设上每投入2元钱,能够节约1方水,增加1公斤的粮食生产能力。不仅如此,2000-2004年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评估的64个项目县在饮水工程建成后,对农户节省取水时间、改善环境卫生、减少疾病发病率、增加就业机会和增加家庭收入等5个方面作用比较显著的百分比分别达到了93%、89%、65%、85%和87%。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 特别是2009年的中原干旱、2010年的西南大旱以及今年山东、山西、山东等小麦主产区的特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为此,新中国成立62年来,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锁定水利改革发展。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文件对新时期水利的战略地位、重要作用,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对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等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二、国内外有关学术动态及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Jiang等人(2005)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一般投入产生模型,研究了水资源供给体系瓦解的经济学影响。在问卷调查中,研究者在一天、三天、一周和一个月内分别减少10%、20%、30%的水资源的供给,借此来衡量对经济的损失。结论明显显示:供给短缺时间越长,水资源减少数量越多,带来的经济损失就越大,却如果每天减少10%的水资源供给,那么可以导致1.9亿日元GDP的损失。Draper等人(2003)阐述了加利福尼亚州主要水资源供应系统的经济工程学最优模型,其得出的结论:由经济目标驱动的大型水资源优化模型在现实中是可能而且可行的。对于加利福尼亚来说,如果发展一个潜在的大型水资源市场,那么不仅可以通过水资源联合利用的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能够增加一些大型运输设备的经济价值。 另外,更多的学者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农村水资源分配与农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上。Rosegrant和Ringler(2000)分析了在农村灌溉用水与非农家庭和工业用水竞争非常 1 激烈的情况下,如果将农业用水转移给城市和工业用水为通过制定适当的水利法律法规和促进私人及公共机构管理,促使水资源供给和水利建设投入由政府控制的状态转为以市场为基础的状态,并且这种转变会更有效率。后者则着重提出了建立可交换水权的重要性。性的水权不仅可以保证使用者的既有权益,减少交易费用,而且还能够促使使用者考虑到水资源的机会成本,从而减少灌溉中的负外部性或使外部性内部化。 然而,一些学者对子对水利供应完全市场化提出了质疑。例如,Bauer(1998)认为,完全竞争性的水市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争议;一方面,其潜在优点是提高了效率利用水的灵活性,国家干预和财政支出都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其缺点在于存在社会和环境外部性,极易产生高额的交易成本和普遍的市场失灵现象。因此,完全市场化的水权市场建立的最终结果是不确实的。Hearne和Easter(1999)则采用智利四条河谷的数据研究了交易成本和水资源市场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交易成本并不是影响水市场交易活跃的唯一因素。Rosegrant和Ringler(2000)的调查发现,政府参与水利建设投入的比例根据国家发展程度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在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了规避市场失灵,政府承担了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大部分成本;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是不发达地区,由于政府存在财政约束,民间机构和农户不得不承担相当大的一部分成本。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折衷的解决方案。例如,BROWNT WALL(2000)考察了澳大利亚在水利工程,并重点研究了两个水利项目在投资选择方面的经验,其中一个灌溉项目由政府和当地社区工同投资;而另一灌溉项目则由私人和共同投资,并且在经营了十八年后,私人公司将项目的所有权移交给当地政府。 2.2国内学者的研究 2.2.1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产权问题 “水权交易是以水权人为主体。水权人可以是水使用者协会、水区、自来水公司、地方自治团体、个人等。水权交易所发挥的功能,是使水权成为一项具有市场价值的流动性资源,透过市场机制,诱使水效率低的水权人考虑用水的机会成本而节约用水,并把部分水权转让给用水边际效益大的使用者,使新增或潜在用水人有机会取得所需水资源,从而达到提升社会用水总效率的目的” (刘莹,2004)。 在我国进行的市场化取向改革中,一方面市场失灵问题在所难免,另一方面,政府缺位使得我国农村水利建设面临着两难困境(罗兴佐和刘书文,2005)。因此,我国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产权改革势在所行。王金霞等人(2000)分析了我国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过程和诱导因素。他们通过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业河北省农田水利建设的产权制度逐渐从集体产权向非集体产权演变的例子,发现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生存环境、社区经济条件、社区人力资本、市场发育程度、水利财政政策及水利信贷政策等因素。彭建强(2008)则主张通过自主管理浸染区的制度建设,按照“政府调控、企业运作、农民参与”的原则来推进农田用水制度改革。 其中,许多学者针对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小型农田水利采取何种建设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李燕琼(2003)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资金投入机制、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了一些地区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方面创新的制度安排。她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完全可以由个体(农民、企业或社团)来承担,让社会力量成为投资的主体。唐忠等人(2004)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的股份制、拍卖、租赁、承包等制度安排作了绩效评价,指出了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后续制度设施滞后,外部性导致的利益主体目标函数冲突等。另外,他们还在在考察我国5个时期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田水利建设相关利益主体在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上的不同态度,进而提出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主体就是政府和农民。刘铁军(2007)从产权和产权制度的特征与功能角度出发,运用产权理论着重分析了 2 现有的3种产权模式:私人治理模式、用水户参与治理模式、集权治理模式。周晓平等人(2007),中以参与主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县级以上政府、乡镇基层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各自利益的博弈。结果表明,由于产权制度改革能够吸引农民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改变工程治理状况,因素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可以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变革。 通过上述文献的回顾与总结,可以发现: 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来看,国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影响、农村农田水利供给的市场发展问题以及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典型国家的分析研究,试图找出一种实现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平衡的方法。对于第一个问题,学者们研究的对象集中于灌溉事业,许多学者认为应该通过加大农业生产的其他资源投入来代替水资源投入,以使将有限的水资源用于非农生产,同时保证经济发展、经济不遭到制约和破坏;在第二个问题上,国外学者并没有成成一致意见,折衷的观点是:水利资源的供给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交给市场来完成,而应该由政府和市场通力合作,实现供给效率的最大化和市场失灵的双重效果;对于第三个问题,国外学者主要研究了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农田水利发展情况,并对其中的特殊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对我国军用品水利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农田水利建设中产权问题及农村农田水利的供给问题。针对我国目前农村水利系统的产权问题,研究表明影响产权制度创新的因素主要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生存环境、社区经济条件、社区人力资本、市场发育程度、水利财政政策和水利信贷政策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应该自主管理灌溉区的制度建设,按照“政府调控、企业运作、农民参与”的原则来推进农民用水制度改革。而在水利供给方面,学者们均认为我国目前的供给制度尚不完善,供给主体和供给决策机制都处于缺乏状态。据此,学者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一是选题视角的创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和探讨,可以发现,对农村农田水利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在其供给方面,更是鲜有学者进行相关的探讨。国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供给的视角对我国农村农田水利的发展进行分析。二是将实证分析纳入农村农田水利的探讨中。虽然我国的学者对我国农村农田水利的发展进行过研究,但是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而从实证分析角度进行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借鉴农村社会学的理论,初步探讨税费改革后,合并乡镇农田水利建设问题。 三、论文写作提纳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意义和目的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3研究思路、方法 第二章农村农田水利的内涵、特征和作用 2.1 农村农田水利的内涵 2.2.新时期农村农田水利的特征 2.3 农村水利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农田水利的要求 3.1 当前农村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 3.1.1 防洪排涝工程发展滞后 3.1.2 农业节水发展缓慢 3.1.3 水土流失严重 3.1.4 农村饮水不安全 3.1.5 农村水环境恶化 3 3.1.6 农村水利投入不足 3.1.7 农村水管理落后 3.2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3.3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农田水利的新要求 第四章泰兴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 4.1泰兴市水利建设的总体回顾 4.2泰兴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水利设施老化,排灌效益低下 4.2.2部分河道淤积,水质污染严重 4.2.3财政投入有限,配套资金不足 4.2.4管理体制不顺,政策推动滞后 4.2.5合并乡镇水利机构经营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泰兴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对策探讨 5.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水利建设 5.1.1.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建设氛围 5.1(2科学编制规划,提高综合效益 5.1.3.规范运作程序,履行议事程序 5.1. 4.强化督查考核,落实保障措施 5.2加大政府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 5.3加强合并乡镇水利机构功能建设 5.3改革农村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 5.4依法保护农村农田水利设施 四、论文工作计划 2011 年 1 月至 2 月 拟定论文开题报告,资料与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 2011 年 3 月至 4 月 完成论文初稿并请导师修改,完成论文二稿并请导师修改; 2011 年 5 月至 6 月 论文定稿与答辩 参 考 文 献: [1]翟浩辉 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保障 求是2005(08) [2]王晓东.黄河.姜楠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建立农村水利投入新机制 水利发展研究2006(03) [3]侯石安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目标选择与政策优化农业经济问题2004(03) [4]李远华.严家适 新农村建设需要坚实的农村水利基础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 2006(06) [5]大力增加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发挥农业支撑作用 -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30) [6]新农村水利建设应妥善处理"三种关系" - 河北水利2006(7) [7]尹宏伟.西南大旱:从大灾到大害有多远,J,.南风窗,2010,(8):54,56. [8]宋索玲.论新农村水利建设与对策探讨 [9] 李远华,严家适.新农村建设需要坚实的农村水利基础[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6):1-3 [10] 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11]陈冬生.生态环境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J].甘肃农业,2009(11):58-59. [12]严以新,杨邦杰,等.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增产之本[J].中国发展,2009,(4). [13]曾纪发.粮食安全与财政对策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7,(3). 4 [14]王靖兰.扩大农村水利投入推动农村水利发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11). [15]龙方.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6]马怀礼,李颖.中国粮食增产的可持续性探析[J].理论前沿,2007,(24). [17]高立志.李文娟.刘宏志 金融支持解决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对策建议 大庆社会科学2006(02) [18]胡永法 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性研究 水利经济2006 [19]孔祥智.涂圣伟 新农村建设中农户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2006(10) [20]刘铁军 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主体研究 水利发展研究2004(07) [21]刘铁军.郭洁.董晓绘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主体缺位原因分析 东北水利水电2004(08) [22]孙开.田雷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投入研究 经济研究参考2005(18) [23]应加康.张松达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 浙江水利科技2004(03) 5
/
本文档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合并乡镇农田水利供给问题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