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试论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

试论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

2017-10-14 8页 doc 21KB 7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试论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试论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 作者:杜晓新 心理科学 2002年12期 1 前言 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正确与进步。目前我国有关这方面的专著及论文很少,而国外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有关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论著不断问世。笔者在参考国外有关资料及结合自己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特点,介绍了符合这些特点的一些研究方法,并叙述了有关在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质的研究与单一被试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1 2 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特点 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主...
试论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
试论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 作者:杜晓新 心理科学 2002年12期 1 前言 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正确与进步。目前我国有关这方面的专著及论文很少,而国外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有关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论著不断问世。笔者在参考国外有关资料及结合自己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特点,介绍了符合这些特点的一些研究方法,并叙述了有关在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质的研究与单一被试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1 2 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特点 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特殊儿童,特殊儿童的心理特征与其所受到的特有的外部环境因素决定了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如: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差异性、特殊儿童群体内的异质性、特殊儿童心理测评工具的独特性以及特殊儿童心理研究中伦理道德问题的突出性等。 2.1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差异性 由于特殊儿童独特的身心特点,造成其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巨大差异。群体间的差异在广度上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心理倾向与特征等各个方面;在深度上表现为其某一或某些心理与生理属性处于正态分布的两个极端(残障或资优儿童)。 2.2 特殊儿童群体内的异质性 特殊儿童群体内的异质性首先表现在其类别的多样性上。从广义上说,特殊儿童包括各类感知觉障碍、行为问题、多重障碍及资优儿童等。其次,对某类障碍儿童来说,其内 2 部异质性也十分明显,如在智障儿童中,又有轻、中、重、极重度之分。 2.3 特殊儿童心理测评工具的独特性 特殊儿童心理测量工具的信度与效度是衡量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测量的工具也应具有自身的特点,但是现有的大部分测量工具并不适用于特殊儿童心理研究。首先,现在的大多数化心理测量工具均是以常态儿童为样本而制订的,在对特殊儿童的鉴别与评估中仅起到筛选的作用,即主要对群体间的差异作出鉴别,而对特殊儿童群体内差异的鉴别与区分很不敏感。第二,现有测量工具的理论模型大多注重评定行为样本的反应结果,而不注重评定其反应过程的特点,而了解特殊儿童心理过程的特点是对其进行有效教育干预的重要前提。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出现了PASS理论、多元智力等理论为编制相应的测量工具开辟了新的途径,其测评的目的不仅在于对被试认知活动的结果作出评价,而是更加注重对被试认知活动过程的评价。例如,以PASS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训练程序与测量工具已在轻度弱智儿童与学习困难儿童研究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第三,特殊儿童类别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决定了相应测评工具的多样性与细致性。从理论与实践的需要来 3 说,对于各类特殊儿童应该制订相应的各种测验工具;对某类特殊儿童应该制订能充分反映其行为过程特点与结果的检验工具,并以此作为对其分类的依据,这正是当前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中急需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2.4 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中伦理道德问题的突出性 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已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有关伦理道德的问题在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中更为突出。首先,研究的对象尤其是残障儿童在总体上所占比率很小,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对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包括研究中有意与无意的伤害,他们申述和抵御的能力较弱。其次,目前提倡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作用较难在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中体现出来,这是因为特殊儿童的某些身心缺陷使其很难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意愿,而往往是被动的接受与服从。 3 适合特殊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方法 特殊儿童是一种社会存在,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就是对与这一社会存在有关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作 4 出明确的说明与解释。由于特殊儿童心理研究中的变量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因此,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应依据其特殊性,采用一些更加适合其特点的研究方法。现将一些专家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与建议归纳如下:[1] 3.1 在特殊儿童心理学的量的研究中,由于被试的复杂性或研究目的多重性,往往需要采用较为复杂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目前,许多研究者十分推崇在自然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多变量实验设计。随着统计学、模糊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统计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如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方法(LISREL模型与方法)、多变量分层线型模型(HLM)等。国外有学者提出应广泛与小心地在团体研究中使用多基线实验设计[2-5];另一些学者证明了在团体研究中应用时间系列研究设计的可能性。然而,目前这些方法还很少应用于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 3.2 目前,许多学者极力提倡在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应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他们认为这种实验设计适用于大部分研究,而案例研究是特殊儿童心理学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麦里诺兹和柯恩斯(1982)总结了单一被试实验设计的类型:在单基线设计模式中有撤消和反转设计;多 5 基线实验设计中有跨行为、跨情景、跨被试与跨组别的设计;多基线实验设计的变式有:交互处理设计 (alternatingtreatment design)、互动设计(interaction design)、变换标准设计(changing criterion design)与多探测设计(multiple probe design)。许多研究者还提供了相应的实验数据与新的推断统计方法。 3.3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逐步认识到在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研究中纯量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他们开始使用质的研究方法,许多学者特别强调在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应用质的研究方法。伯格丹(Bogdan)和拜克伦(Biklen)将“质的研究方法”作为人类学、人种学、生太学研究中所有方法的总和,并对其特点作了总结:“质的研究将自然情景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研究者本身就是关键的研究工具;研究以描述性陈述为主;研究者更关心的是研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研究者倾向对资料进行归纳性地分析;质的研究以意义阐释为核心内容”。 3.4 有学者认为,行动研究法非常适用于对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中的某些问题进行研究,如:对特殊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特殊儿童教育教材教法以及教学模式的评估等。 6 行动研究的简明定义为:“行动研究是有关社会情景的研究,是从改善行动品质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行动研究具有如下特点:1.行动研究的研究者直接处于研究情景中,从而缩短了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的距离。如参与教学实践的教师是主要的研究者。2.行动研究源于社会情景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因而,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3.实验设计灵活,可根据研究进展与需要不断进行调整。 3.5 由于特殊儿童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许多学者建议在研究中采用综合的研究策略,即将多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如:将传统的多被试实验研究与单一被试实验研究结合起来;在对特殊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评价与评估时,多基线与多探测实验设计的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沃伦(Warren)提出在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学研究中采用多水平研究模式,该模式可从病因、评估水平与评估功能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许多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实践表明,在同一项研究中同时使用质与量的研究方法是完全可行的。通过质的研究,可以判定有关现象是否存在、结构如何、各要素之间具有何种联结等,并对各现象的意义作出合理的解释,它往往奠定了研究的总体框架,决定了研究的大致发展方向与趋势,为量的研究确定了基础与内容。在特殊教育研究中,量的研究往往可对整体研究中某些局部作进一步补充与深 7 化,探索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提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4 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如前所述,质的研究与单一被试设计实验研究是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法,现就其方法论问题讨论如下: 4.1 质的研究的方法论问题[6] 4.1.1 以自然主义探究法为主 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所遵循的总体思路应以自然主义探究法为主。自然主义探究法强调:研究必须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研究者必须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与相关性。这就是说,要研究特殊儿童,就要深入到他们学习与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去观察、、分析、整理有关资料,总结他们行为产生的原因、条件与行为改变的因素。另外,事物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对部分事物的理解有赖于对整体的把握,对整体的把握又依赖对部分事物的理解,研究者应该将个别现象与事件放到整体中去分析与理解,这样才能把握其实 8 质。 4.1.2 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 在质的研究中,资料的分析、理论的构建以及结论的推广都涉及到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收集和分析资料走的是自下而上的路线,即研究者深入到现场收集原始资料,并及时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类。理论的构建也是如此,如用“扎根理论”来构建理论时,其操作程序(开放式登陆、关联式登陆与核心式登陆)就是一个从下到上,从特殊到一般不断提炼与概括的过程。另外,由于在收集资料与构建理论时,采用的是归纳的方法,而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它得到的结论并非一定具有必然真理的性质,因此,研究结果只适应特定的情景和条件。 4.2 单一被试实验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4.2.1 单一被试或小样本实验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H.坎特威茨等人在其《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一书提到,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两个领域适用单一被试或小样本被试,一个是心理物理学;另一个是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的研究中[7]。由于 9 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样本容量小、被试异质性高,并大量应用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理论基础的行为矫正策略,故单一被试与小样本实验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其所遵循的思维逻辑是类比。 类比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科学发现方法[8]。它即不同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也不同于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它遵循的是从特殊到特殊的逻辑过程,即在个别特殊事物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规律。显然,没有对于大量的特殊事物的观察分析,就无法归纳。没有从大量特殊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法则就无从演绎。因此,在研究个例较少,又缺乏足够的前期资料的情况下,类比法就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如,简单共存类比,它是根据对象的属性之间具有简单的共存关系而进行的推理。即对象A有属性P1,P2,…Pn,它们与Pn+1属性有共存关系,对象B中也有P’1,P’2,…P’n,所以对象B也可能有P’n+1与其对应属性共存。如:艾宾浩斯著名的记忆实验是一个典型的单一被试实验,被试就是其本人。但毫无疑问,其实验结果却反映了人类记忆遗忘的普遍规律。由此,可以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单一被试实验的结果可以类推到与实验被试情况相仿的大多数人群中去。 10 4.2.2 合情合理也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基本推理模式。有人把科学推理区分为论证推理与合情推理。论证推理是必然推理,有必须执行的严格的逻辑规则。合情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没有固定的标准和程式,实际上是由一些猜想构成的。合情推理的模式为:假设:A蕴涵B,有两种可能:(1)A蕴涵B,若B假,则A假。(2)A蕴涵B,若B真,则A更可靠。例如,在对一个具有自闭倾向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偶然的亲近行为引起该儿童意欲交往的行为反应。由此产生如下的假设A:教师蹲下拥抱的亲近行为能增加有自闭倾向儿童的交往行为。该假设包含B:即该方法适用有类似自闭倾向的所有儿童。为证实这一假设,可用一系列的单一被试实验进行验证,如教师的亲近行为在一定的概率水平上未能提高儿童的交往水平,则拒绝原假设。反之,则进一步验证了原假设的可靠性。因此,单一被试实验法可看成是体现合情推理思想的一个具体的操作程序。 4.2.3 证伪法是以否定归纳法为前提而提出的一种科学观[9]。波普尔是证伪主义的代表人物,根据他的观点:所谓“研究”就是通过一系列细致、严谨的手段和方法对不尽精确的表象进行“证伪”,从而逐步接近客观真实。基本的证伪形式为:基本假设H,H蕴涵E,一组辅助性假设I,假设 11 性检验条件C,证据表明E假,则:H、I、C中至少有一个为假,现仍以上述单一被试实验为例。如:基本假设H为:教师的亲近的行为可改善有自闭倾向儿童的交往能力。E为所有有自闭倾向的儿童。辅助性假设I可以是自闭倾向及有自闭倾向儿童的概念的界定等。假设性检验条件C,即实验的初始条件可包括:教师的年龄、性别、态度、当时的实验环境等。如果在若干实验过程中,某一被试的自闭行为在一定允许概率范围内没有因为教师的亲近行为而有所改变,则可进一步检验实验的辅助性假设与初始条件,并由此不断地修改原来的假设。如:有可能最终被验证的假设是:和蔼可亲的青年女教师的亲近行为能改变有相似自闭性倾向儿童的交往能力。可见,单一被试实验法体现了证伪的思维逻辑,通过实验,既可不断改进完善原假设,也可完全推翻原假设。 作者介绍:杜晓新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上海,200062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12
/
本文档为【试论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