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庄子·齐物论》主旨新探

2018-11-05 13页 doc 31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650

暂无简介

举报
《庄子·齐物论》主旨新探《庄子·齐物论》主旨新探 《庄子?齐物论》主旨新探 2004年7月 第2l卷第4期 云南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unn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 Vo1.21.No.4 Ju1.20o4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庄子?齐物论》主旨新探 左国毅 (大理师范学校,云南大理671000) 是非,生死,贵贱,彼我混同为一没有分别的摘要:学界所言《齐物论》是表达大小, 思想,这个认识是不准 确的.《齐物论》实际是说万事万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是不能判断和确定的, ...
《庄子·齐物论》主旨新探
《庄子·齐物论》主旨新探 《庄子?齐物论》主旨新探 2004年7月 第2l卷第4期 云南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unn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 Vo1.21.No.4 Ju1.20o4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庄子?齐物论》主旨新探 左国毅 (大理师范学校,云南大理671000) 是非,生死,贵贱,彼我混同为一没有分别的摘要:学界所言《齐物论》是表达大小, 思想,这个认识是不准 确的.《齐物论》实际是说万事万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是不能判断和确定的, 世上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和固定不变 的,不能用某一个标准去要求和万事万物. 关键词:齐物本意;误解澄清;文本疏理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7X(2004)04—0125 —05 一 ,通行的认识和研究现状 自从郭象注《齐物论》时说"是非虽异而彼我 均等""乃欲明无是无非也""无彼无是,所以玄 同""非小非大,无天无寿"[1](齐物论以来,古今多 数研究《庄子》的学者都认为,《齐物论》是阐述 万物齐一或既齐物又齐论的思想.即是说,庄子抹 煞万物之间的差别,认为万物的大小,是非,生 死,贵贱,彼我混同为一没有分别.这种观点影响 深远,至今仍然为大多数人所认可.近年来,有的 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如高正认为:"(《齐物论》) 实旨在'以明',即阐明万物之本质",又说:"故 《齐物论》应释为'论相通而等齐之万物'."E21李景 林说:"'齐物',强调的是事物的存在在价值意义 上的齐一性,并不否认事物在实在意义上的差异 性."_3j但是,他们的看法仍然没有跳出"万物齐 一 "这个传统思路的窠臼.最近,朱锋通过对《齐 物论》和《庄子?天下》中所记载的田骈,慎到的 思想的研究而进行推断说:"'齐物'并不是庄子的 思想,而是战国时期的道家田骈的思想."E41这个看 法非常精当,但是他认为:"庄子《齐物论》的主 旨不在齐而在明","知使道的本真状态,通过知识 和偏执而被遮蔽起来.……而明却是要使这种本真 状态从被遮蔽的状态,从知的偏执中解放出来,使 得本真状态得之以呈现."E41这却没有抓住《齐物 论》内容所表达的思想主旨的实质. 我认为,《齐物论》是针对社会上的各种价值 标准,特别是针对儒家的价值标准而言的,它所探 讨的是有关价值标准的问题.庄子所表达的是:万 事万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是不能判断和确定 的,世上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和固定不变的标准,不 能用某一个标准去要求和规范万事万物,以此来达 到挣脱世上一切意识形态的束缚,特别是儒家和儒 家所继承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价值标准,是非观念, 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束缚的目的,这样的齐物观 才是庄子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二,田骈,慎到"齐万物"和庄子的 "齐"的本意 《庄子?天下》中叙述田骈,慎到的思想的主 要内容是"齐万物以为首","公而不党,易而无 私","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天能覆之而不能载 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 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日选则不偏, 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_lJ(《天F》)意思是说,任 何事物都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不足,因此,要因 物为用,根据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合理利用它们 可以利用的地方,充分发挥它们的长处,总之就是 用其所长而不强求一律,不用一个固定和统一的标 准对万物进行取舍.《吕氏春秋?士容》中也说: "陈骈(田骈)贵齐."它引田骈的话说:"火烛一 隅,则室偏无光."[](r,329)因而要"变化应求而皆有 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当".这和《天下》中的思想 是一致的,所以慎到才"笑天下之尚贤","非天下 之大圣"而"椎拍辘断,与物宛转"[J(《天F.由 此可见,田骈,慎到所谓的"齐万物",并不是抹 【收稿日期】2004一O1—10 【作者简介】左国毅(1964一),男,云南巍山人,大理师范学校讲师. 一 125— 云南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l卷 煞万物的差别,认为万物都是一样的,没有分别的 意思,而是因性任物,对万物一视同仁兼容并包而 无所偏废之意.要之,"齐"是平等的意思,"齐万 物"就是平等地对待万物而不偏私. 《庄子》中提到"齐"的地方有两处: 一 是《秋水》中"万物一齐,孰短孰 长"[](<秋水>).庄子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只要联系上下文并不难弄明白.这一段话是:"万 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 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物之生也,若骤 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 乎?夫固将自化."[j(《秋水》'这是北海若回答河伯的 话.河伯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若物之外,若物之 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即是说怎样 来分别事物的贵贱大小,换句话说,判断事物的贵 贱大小的标准是什么.河伯问的第二个问题是: "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 何?"[1](<秋水)即是说,我的行为以什么标准为依 据.由此可见,河伯和北海若所探讨的是判断事物 的标准和人们行为的依据的问题.北海若回答说 "万物一齐,孰短孰长",意思是万物的存在是平等 的,不能用什么标准来评判它们的贵贱优劣.因 为,事物永远处于变化之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 条件下,对事物的价值的判断就不相同,它们的贵 贱优劣是不确定的.既然如此,做什么,不做什 么,当然也就没有一个固定的依据,所以说"夫固 将自化",即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总之,庄子 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来说明事物的价值是不能判断和 确定的,人为的价值标准是不成立的,他的目的并 不是论证万物是相同的. 二是《庄子?寓言》中也提到了"齐","卮言 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不言则 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日言无 言."[1](<寓言>这是讲"卮言"的特点,所谓"卮 言",就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拘执于某一 个固定标准的言论."齐"在这里应该是符合事物 的实际的意思."不言"即不以某一个标准来言. 这是说,不言论判断就和事物的实际相符,言论判 断和事物的实际是不相符的,事物的实际和言论判 断是不相符的,所以说要"无言"."无言"并非指 不说话,而是指不固守于某一个标准."无言"就 是卮言.为什么言论判断所获得的结论与事物的实 际不相符,为什么说不能拘执于某一个标准呢? 《庄子?寓言》论述道:"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 一 126一 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 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 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 得其久一'《禹i》'《齐物论》中也有一段与这大体 相同的文字.庄子的意思是说,事物各有其特性, 人们在判断事物时,都肯定自己所喜欢的,否定自 己不认可的,不同的人,对事物的是非好坏的认识 就不相同.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可肯定的地方,也 都会有人肯定.既然如此,那么,以谁的判断为准 呢?以谁的判断标准为依据呢?由此,庄子说明, 对事物的任何一个判断都不能成为定论,判断事物 的固定标准是不存在的.因此,庄子才说如果不随 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不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谁能长久. 由以上分析可知,田骈,慎到的"齐万物"是 平等地对待万物,使用万物,而不要用某一个标准 进行取舍的意思,而庄子的"万物一齐"是万物的 存在是平等的,不能用某一个标准去要求和规范万 物而要顺其自然的意思.田骈,慎到是从使用万物 的态度来说的,而庄子是从万物是否要遵循某个标 准的角度来说的.他们都不是表达万物相同,是非 无别的思想. 三,对《齐物论》中被误解为"万物齐一" 思想的澄清 《齐物论》被学者们误解为庄子是表达"万物 齐一"思想的首先是"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是 亦彼也,彼亦是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这些内容.然而,我们联系上下文来分析,则会得 出不同的结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 见,自知则知之.故日: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意思是说,人们指称事物为"彼"或"此"是相对 的,角度不同就会发生变化,站在此的角度自称为 "此",称彼为"彼",而站在彼的角度称此为 "彼",自称为"此","彼"和"此"是相对于对方 而言的,因此才说事物没有不是"彼"的,没有不 是"此"的,此也是彼,彼也是此.显然,庄子在 这里并不是从事物的形状,大小,性质等方面来说 明不同的事物混同为一没有分别,而是从人们站在 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判断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来说 明人们对事物的判断的结论是不能成为定论的,固 定不变的判断标准是不存在的.《德充符》说:"自 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 第4期左国毅:《庄子?齐物论》主旨新探 一 也."[.(《德符充》'《秋水》也说:"以道观之,物无 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 在己."[.](《齐物论》)也同样说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 特性和价值的认识和判断也就不相同.同理,所谓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并不是说天地万物是 一 样的,庄子在前面说:"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 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 马喻马之非马也."…(《秋水》'即是说,用手指来说明 手指可以不称为手指,不如用不是手指的事物来说 明手指可以不称为手指;用马来说明马可以不称为 马,不如用不是马的事物来说明马可以不称为马. 庄子认为"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F.一(《齐物, 一 个事物被称为什么是人为的,并没有必然性.因 此,天地万物,任何一件都可以称为"指",也可 以称为"马".总之,事物的称谓是不确定的,它 会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而变化. 其次,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齐物论》是表达 "万物齐一"思想的是"道通为一""复通为一". 庄子首先是叙述"可乎可,不可乎不可……无物不 然,无物不可",这在前面分析《寓言》时已作了 引述,只是文字稍异,然后才接着说:"故为是举 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慌懦怪,道通为一.其分 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 一 ."E1](《齐物论)如前所析,庄子首先阐明,不同的 人对事物的美丑优劣贵贱的认识不相同,然后他举 例说,像莛与楹,厉与西施,以及各种各样的行 为,都会有人肯定和认可,它们孰美孰丑,孰优孰 劣,孰是孰非,是不可能截然分别,不可能有一个 确定的结论的,这就是"道通为一",也即是《秋 水》中所说的"以道观之,何贵何贱""以道观之, 物无贵贱"之意.庄子又举例说,一个事物被分开 了,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产生了新的事物.从 新事物的角度看是形成,对旧事物来说是毁坏.就 某一种状态来说,它到底是分还是成,是成还是 毁,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才 说,所有的事物都不存在成与毁,成毁两种判断结 果同时存在于一个事物身上,是成是毁不可能确 定,这即是"复通为一".总之,庄子是通过人们 对事物的评判的不确定性来说明不能以某一个标准 固定的标准是不存在 的判断所得出的结论为准, 的.即便从推论的终极结论来看,"道通为一"是 指不同的事物由不同的判断标准来判断会得出相同 的结论,"复通为一"是指用不同的标准来进行判 断所得出的不同的结果其实是指同一种状态,事物 的存在在价值意义上是相同的,庄子在这里仍然是 表达固定的标准是不存在的,不能以根据某一个标 准来判断所获得的是非,美丑,优劣的结论为准的 意思.他的目的是否定社会上的价值标准,这联系 后文就会看得更清楚.庄子接着说的是"劳神明为 一 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齐物论》),"为一" 是达到自己的目的,符合自己的心意,愿望的意 思,整句话的意思是,绞尽脑汁地想达到自己的目 的,费尽心机地坚持自己的标准,而不知道它本来 和自己的心愿是一致的,这就是"朝三"这个故事 所体现的道理.养猴人早上给猴子们三升橡子而晚 上给四升,猴子们就愤怒,后来改成早上四升而晚 上三升,猴子们就高兴.东西的总的数量没有变化 而猴子们的喜怒情绪却因之不同,这就是固执己 见,以自己的标准为标准的原因所致,从而说明坚 持某一个标准是毫无价值的. 再次,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得出这一结论的前提是"天下莫大于秋毫之 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 天".E1](《齐物论》)《秋水》中也说:"以差观之,因其 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 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梯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 也,则差数睹矣."[1](《秋水》)庄子的意思是说,人们 对事物的判断会随着参照系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标 准的不同而不同.秋毫之末比所有比它小的事物 大,而泰山比所有比它大的事物小;彭祖比所有比 他长寿的事物命短,而殇子比所有比他命短的事物 长寿.所以,泰山可以被认为是小的,而毫末却可 以被认为是大的;彭祖可以被认为是短命的,而 殇子却可以被认为是长寿的.因此,所谓"天地与 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是说天地和我都可以 被认为是长久的或短暂的,万物与我都可以被认为 是大的或小的.总之,天地,万物和我,由不同的 标准来判断会获得相同的结论.庄子表达的仍然是 以某一个标准对事物所作的判断是不能成为定论 的,固定的标准是不存在的,而不是说天地,万物 和我的大小寿天是一样的没有差别的,否则,《逍 遥游》中所说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lit/I,大之辩也"[1](《逍遥游》就无法理解. 四,对《齐物论》文本的疏理和简析 《齐物论》开始几段文字就表明了整篇文章的 主旨——抛弃社会的价值标准.《齐物论》中写南 郭子綦对颜成子游说:"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 一 127— 云南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1卷 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lj(《齐物论》就是说子游由于 受自己的见识的影响和限制而不能理解"吾丧我" 那种率性而动,自由自主的境界.社会上的许多人 也是如此,坚持自己狭隘的价值标准,为了达到自 己的目的而整日焦虑不安,勾心斗角,互相算计. 面对这种状况,庄子说:"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其形化,其 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夫随其成心而师之, 谁独且无师乎?"…(《齐物论》'也就是说,人们把某一 个价值标准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最后却获得悲凉 的结局.庄子还论述道,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思想观 念来确立自己的价值标准,谁没有自己的标准呢? 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标准为依据,又怎么会有一个 统一的标准呢?从而说明,坚持世俗社会的价值标 准是毫无意义的,统一的标准也是不存在的. 庄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后,总体上分为两部分 来论述,一部分从判断主体的方面来论述,另一部 分从判断客体的方面来论述. 从判断主体方面来说,第一,人们站在不同的 角度对事物的判断结果就不相同;第二,不同的人 对事物的认识不相同;第三,不同的参照系对事物 的判断不相同.总之,任何一个判断结果都不能成 为定论,统一的标准是不存在的.这些前面已作了 分析,兹不详论. 从判断客体方面来说,庄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论述. 第一,万物都有自己的特性,好恶和能力,不 能以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要求.《齐物论》先写鬻缺 问王倪"子知物之所同是乎?"即是说万物有一个 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吗?说明他们探讨的问题是有关 价值标准的问题.王倪回答说: 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 木处则惴悚恂惧,狻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 刍豢,麋鹿食荐,螂蛆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 味?狻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 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 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 是非之涂,樊然投乱,吾恶能知其辩? 意思是说,人,泥鳅,猥猴的居住环境,谁的可以 作为居住的标准;人,麋鹿,蜈蚣和猫头鹰的食 物,谁的可以作为味道的标准;人,鱼,鸟和麋鹿 的认识,谁的可以作为美的标准.换言之,是否有 一 个评判不同事物的居住优劣,味道好坏,容貌美 丑的统一的标准?不同的事物是否可以用一个统一 —— 1.,R—— 的标准去要求和规范?《至乐》中写道:"鱼处水而 生,人处水而死.(故)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 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I](《至乐》即是 说,万物都有自己的特性,能力,好恶,因此, 古代的圣人不要求他们具有相同的能力,不要求他 们做相同的事情,即不以一个标准去要求和规范不 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人.庄子提出这个思想,目的在 于否定儒家的价值标准,因此才说,仁义的标准, 是非的准则,混乱不堪,我怎么能把它们分辨清楚 呢?即是说,我怎么知道它们是否正确,是否可以 作为所有人的标准呢? 第二,情况在不断地变化,不必执着于固定不 变的标准.《齐物论》写道: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 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 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 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 乎? 庄子通过丽姬被俘后态度的前后变化,说明人的认 识会随着事情的变化而改变.《则阳》也说:"蘧伯 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 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则阳》) 蘧伯玉活了六十岁而思想观念发生了六十次变化, 未尝不是开始认为正确的而后来却认为不正确,不 知现在认为正确的未尝不是过去认为错误的.从而 说明,固定的是非标准是不存在的,不能用某一个 标准来判断事情的好坏,不必执着于某一个价值标 准不放.因此,庄子主张"和之以天倪".《齐物 论》说: 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 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 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 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竞,故寓诸无竞. 所谓"是不是,然不然",并不是是非相同,不是 等于是,不然等于然的意思,而是说不要执着于自 己的是非标准而不知改变,要把自己认为不正确的 当作正确的,把自己否定的当作肯定的,即肯定原 来不肯定的,认可原来不认可的.如果自己坚持的 观点确实是正确的,那么,自己也就用不着和他人 辩论了.人们都依恃自己的标准,其实就等于没有 一 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倒不如顺着自然的变化而变 化.忘记生死是非,不受任何限制,就能达到无穷 无尽,无往而不适的境地. 第三,人们的行为受制于客观外物,不可能依 恃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齐物论》写道: 第4期左国毅:《庄于?齐物论》主旨新探 罔两问景日:"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 起:何其无特操欤?" 景日:"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 邪?吾待蛇跗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影子的影子问影子的实质是,你为什么不断改变自 己的行为而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操守呢?影子的意思 是说,自己受制于客观外物,不可能有自己的主见 和操守,只能随客观外物而变,而不能用一个标准 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四,事物会互相转化,不必坚持一个固定不 变的价值标准.《齐物论》最后一段写道: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 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 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 之谓物化.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 庄周?即是说,不知庄周与蝴蝶,哪一个是现实中 的真实的存在,哪一个才是对方梦中的情形?我们 从何处来?我们要到何处去?我们是什么?我们是 谁?我们连自己都认识不清楚,我们连自己本身的 存在和存在的真实性都确认不了,更遑论去认识那 参考文献: [1]郭庆藩.庄子集释(新诸子集成本)[M].北京:中 华书局,1985. [2]高正.《庄子?齐物论》管窥[J].中国哲学史研究, 1989,(3). [3]李景林.庄子"齐物"新解[J].孑L子研究,1991,(3). 无穷的宇宙万象和人世社会!那么,我们怎么能用 一 个固定不变的标准去评判和衡量!怎么能把某一 个价值标准作为我们的人生准则和理想信念!庄周 和蝴蝶是有分别的,但是事物会互相转化,我们为 何不随顺自然,应物变化,安时处顺,是蝴蝶时就 安于做蝴蝶,是庄周时就安于做庄周. 通过以上对"齐物"本意的剖析,对《齐物 论》中被人误解的文字的澄清和对《齐物论》文本 的疏理和简析,我们可以看出,《齐物论》并不是 表达贵贱相同,是非无别,大小相等的思想.《齐 物论》探讨的是价值标准的问题,认为世上不存在 一 个固定的和统一的标准,不能用某一个标准来评 判,要求和规范事物.《天下》中评述庄子的思想 说"芴漠无形,变化无常,生与?死与?天地并 与?""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1J(《天F》)司马谈在 《论六家要指》中评道家时也说"无成执,无常形" "圣人不朽,时变是守"_6J.这都说明,庄子思想的 主要特征就是主张不要拘执于固定的思想观念,而 要应时而变,顺物自然,这和我们对《齐物论》思 想的分析是相一致的. [4]朱锋.莫若以明——对"齐物"的质疑[A].国际庄 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合肥:安徽文艺出 版社,2002. [5]诸子集成:第六册[C].北京:中华书局,1954. [6]史记?太史公自序[M].北京:中华书局,1982. ANewInterpretationoftheThemeofOnAUThin~byZhuangzi ZUOGuo—yi (DaliTeachers~hool,Dali671000,China) Abstract:TheauthorholdsthatitisallincorrectconclusionbyotherscholarsthatthethemeofO nAll3hingsbyZhuangzirevealsthes1leness ofallthins~.TheauthorconcludesthatthethemeofOnAllThingsisthattheredoesnotexistone fixedstandardforalltl1in铲intheworld and,forexample,thereisnofixstandardforgoodandevil,beautyandugliness. Keywords:thethemeofO—— nAll—— Things;anewinterpretation;textualstudy (责任编辑丁立平)
/
本文档为【《庄子·齐物论》主旨新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