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利用彩超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意义

2017-11-14 4页 doc 15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利用彩超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意义利用彩超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意义 摘 要 目的:利用彩超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查,从而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及该项检查对于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斑块分为软斑,硬斑及混合性斑块,分析不同性质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9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64例检出不同性质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72%,其中检出最多的为混合性斑块,其次为软斑及硬斑,扁平斑较少,颈动脉分叉处为其好发部位,其次为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起始部,软斑及混合性斑块为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粥样硬...
利用彩超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意义
利用彩超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意义 摘 要 目的:利用彩超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查,从而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及该项检查对于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斑块分为软斑,硬斑及混合性斑块,分析不同性质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9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64例检出不同性质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72%,其中检出最多的为混合性斑块,其次为软斑及硬斑,扁平斑较少,颈动脉分叉处为其好发部位,其次为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起始部,软斑及混合性斑块为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能早期发现粥样硬化斑块,同时判断斑块的性质及其稳定性,从而对指导临床用药、评估预后及早期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彩超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呈上升的趋势,脑梗死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基本病因,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已被公认,1,,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从而脱落形成血栓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52,78岁,平均65岁。诊断标准均按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并排除脑出血,出血性脑梗死患者,90例研究对象中,合并高血压病42例,高脂血症33例,冠心病20例。 方法:患者去枕平卧,头略向后仰,充分暴露颈部,首先沿胸锁乳突肌的外缘、锁骨上作纵切扫查,依次检查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膨大处、颈内动脉起始部上2,3cm,颈外动脉起始部上2,3cm,然后逆行作横行扫查。测量颈CCA内-中膜(IMT)及分叉处内-中膜(BIMT)的厚度,尽可能显示颈动脉的最高位置,观察有无斑块及斑块所在的位置、大小、数量及斑块的回声情况。 颈动脉硬化及斑块的判断标准:?超声判断标准,2,: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0mm为内膜增厚,IMT,1.1mm为斑块形成。?根据组织病理学研究和超声特点将斑块分为:?低回声的脂质性斑块。?中等回声的纤维斑块。?强回声伴声影的钙化性硬斑。?回声强、弱不均的溃疡性混合性斑块。?根据斑块回声状况将其分为稳定性斑块和非稳定性斑块,3,,稳定性斑块包括高回声无声影的纤维型斑块和强回声伴声影的硬斑,非稳定性斑块包括低回声的脂质型斑块和回声不均匀,兼有不同回声的复合性斑块(混合性斑块)。 结 果 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及分布情况:90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不同性质的粥样硬化斑块76例(84%),其中合并出现内-中膜增厚69例(90%),合并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13例(17%);90例患者中仅检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7例(0.8%),颈动脉未检出任何异常5例(0.5%);76例检出硬化斑块的患者中,斑块多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外动脉起始部,左侧发生率高于右侧。 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检出的76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中,非稳定性斑块47例(62%),其中软斑20例,混合性斑块27例;稳定性斑块29例(38%),其中扁平斑9例,硬斑20例。非稳定性斑块的比率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 颈动脉狭窄情况:13例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中,管腔狭窄率,50%(轻度狭窄)11例,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管腔狭窄率,60%以上2例,狭窄处血流速度明显增快。 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合并症的关系情况:42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检出硬化斑块33例,33例合并高脂血症的检出硬化斑块20例,20例合并冠心病的检出硬化斑块12例。 讨 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多数的急性脑血管意外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破裂继发血栓所致,4,。非稳定性斑块富含脂质,斑块内新生血管较丰富,可诱发内出血和斑块破裂,暴露的脂质和胶原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形成血栓,此即为造成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硬化斑块以混合性斑块多见,其次为软斑,硬斑,扁平斑。软斑及混合性斑块含脂质较高,易破裂、出血及形成血栓,成为脑梗死的重要栓子来源;扁平斑是斑块的早期,相对稳定,因此脑梗死发生率高,而硬斑这钙化斑,面钙化不易破裂,故扁平斑及硬斑相对稳定,脑梗死发生率较低。 本文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69例检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42例合并高血压,有研究结果表明,5,,高血压病颈动脉内- 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形成几率明显增高,颈动脉IMT增厚是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标志,而且超声能直接检测,这已得到病理学的证实。颈动脉彩超不仅能清晰的显示血管内-中膜、并准确的测量其厚度,还可检查有无斑块,斑块的位置,大小及性质,有无合并管腔狭窄及狭窄的程度等,都能准确的作出判断。另外对于颈动脉的硬化斑块,特别是非稳定性斑块,临床可以提早用药以减轻或者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达到稳定斑块、减少梗死的发生,故对于临床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目前血管外科和血管的介入治疗正迅速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手术后患者的随访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07-1508.2 张炳英,王红,任莉,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2):243-245. 3 杨丽型,夏稻子,礼广森.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致脑梗死的危险评价.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1(2):100-102. 4 熊莉,邓文武,毕小军,朱英,申屠伟慧,余芬,张芸.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块稳定性.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8,17(3):214-216. 5 勇强,孙慧,李治安,崔复霞,田津,赵青,黄葵.高血压与颈动脉超声改变相关性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10):992-994.
/
本文档为【利用彩超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意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