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莫言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2017-10-14 34页 doc 64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论莫言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论莫言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从《红高粱》到《丰乳肥臀》: 莫言是新时期卓有建树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兼具独特的风格以及开放自如、灵活多变的叙述结构。同时更突出的特点是在小说人物的塑造方面,莫言刻画了许多血肉丰满,充满生命张力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是言说了被男权话语遮盖已久的女性世界,解放了父权文化下的女性话语,深入挖掘了区别与男性的心理特征;同时作为男性作家也表达了独特的对于女性的认知和想象,当然这种叙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红高粱》到《丰乳肥臀》这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的追踪到莫言对女性世界与女...
论莫言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论莫言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从《红高粱》到《丰乳肥臀》: 莫言是新时期卓有建树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兼具独特的风格以及开放自如、灵活多变的叙述结构。同时更突出的特点是在小说人物的塑造方面,莫言刻画了许多血肉丰满,充满生命张力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是言说了被男权话语遮盖已久的女性世界,解放了父权文化下的女性话语,深入挖掘了区别与男性的心理特征;同时作为男性作家也表达了独特的对于女性的认知和想象,当然这种叙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红高粱》到《丰乳肥臀》这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的追踪到莫言对女性世界与女性历史的重新解读。 一、两性差异下的女性人格提升 性别差异,给我们的第一思维的链接直接指向了生物性别,也就是指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区别。而西方女权主义者凯特?米利特在《性别政治》一书中渗透和介绍了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她指出“社会性别”是区别于生物性别的,性别关系是社会的,不是自然的。因此对于女性的社会性别的挖掘和塑造不应再单纯的剖析女性本身,而是要扎根于女性生存的整个社会关系的链条中,这样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考量与剖析才能全面真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权利平等成为政治话语,在这样的社会意识形态下,许多作家的女性观选择将女性特征掩盖起来,取消性别界限抹杀性别差异,将其消融在时代社会和阶级意识之中,去迎合社会关系的重大转变,但“‘男女都一样’作为强大的时代话语,过 [1]于强调了男女之间的平等,结果导致了对女性男性化、无性化的塑造。” 因此文学作品的人物长廊在中出现了很多“铁姑娘”的形象,这实则是对女性的另一种异化。在莫言的早期作品《红高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我爷爷”和“我奶奶”没有明显的性格区分,虽然都张扬着独特的艺术个性,但又同样处于值得人崇敬和膜拜的地位。同时“我奶奶”的形象也被莫言赋予了浓厚的酒神精神,张扬着女性千年来从未出口的欲望和爱恨,虽然莫言在这部家族小说中对女性形象也倾注了较多的情感,并且也释放了被禁锢多年的女性欲望的阐述,但是在男女性别差异下的性格区分中并没有完全把握女人区别与男人的话语方式和思想意识,也就是说女性成为张扬着饱满个性的男性的复制。“正如尼采所说,男性以男子中心主义创造了自己,‘同时男性为自己创造了女性的形象,而女性则模仿 [2]这个形象创造了自己。’”另一方面,此时莫言的叙述沉浸在宏阔的民族意识当中,人物的讴歌,个性的狂欢成为波澜壮阔的民族图景中构图的要素。在男权中心主义中的形象被 笼罩在莫言构筑的民族意识的狂欢图景中,女人与男人一样扎根于孕育着红高粱的民族土壤中,张扬着生命的意志和欲望,却又隐蔽在男性特征之中。 但在随后莫言的创作中我们可以发觉,莫言作为男作家对女性的独特书写不仅仅局限于在叙述中把女性的个性彰显的同男性一样淋漓尽致,而是提升到高于男性的地位上来,将仍然处于生活状态中的女人凸现出来,这样的在两性之间逐渐加大的差异中提升了女性的人格地位,又不失女人特具的生活的真实美感。一方面,对于女性的生殖力产生了高于男性的膜拜。“丰乳肥臀”成为女性生殖力旺盛的标志,成为生命之源。另一方面,从《红高粱》到《丰乳肥臀》表现了对于女性独立人格的膜拜。这里的女性张扬着强烈的自主意识,具有自我决断、自我认同和自我省察的能力。 二、母系血缘历史的追踪与建构 “性别与话语的研究表明,在男权中心文化的话语世界里,女性实际上并没有一种被 [3]广为接受的‘约定俗成’的语言。”中国是由小型乡土亲缘社区组成的国家,这就使得血缘维系成为家族存在重要的条件和依据,因此在家族社会中谁掌握血缘的命脉也就决定了谁成为家族的话语权。而莫言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不仅打破了以男性为主的血缘维系,并且逐渐使女性成为小说的中心人物,这种中心不仅仅是所谓的“主角”,更重要的是建构了女性完整的母系历史。这在同期的作品中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一)母系血缘的追踪 人类进入父系氏族后,“父亲”作为家庭权利的象征出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并且由于血缘是按照父系传承的,因此,一夫多妻不仅满足了男性的多重欲望而且在数量上满足着种族的充沛,可见按照父姓延续的家庭忽略了女性本体,女性成为符号化的工具。在《红高粱》中这种夫姓血缘认同感依然很强烈,我们可以在文章中发现余占鳖曾多次说“这是我的种儿”,在这种父亲的自豪感中我们可以窥见在血缘的链条中母亲的缺失,当性格以血缘的方式上溯的时候,即使是张扬着自由意识和生命意识的“我奶奶”也变成喑哑的回音,因此女性生命的命脉被割断了,女性藏匿在家族谱系中成为一种“无名”的存在,女性历史的链条被自然而然的割裂。莫言性别意识的嬗变重建了女性历史,在《丰乳肥臀》中用“我奶奶”填补了这一空白。这种女性历史叙述方式的转变让我们可以看到莫言作为男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于性别的重新解读。 (二)女性历史的建构 莫言不仅完成了以女性为主线的学院的追踪和延续,更重要的是他肯定了女性在历史 中的意义和价值,将被男性遮蔽的历史真相展现在人们面前,书写了别具特色,轰轰烈烈的女性历史。在以往的作家以及莫言早期的小说创作中女性地位的提升是依靠一种男女平等的维度进行叙述的,这样的不完全的叙述虽然也是女性意识的一大突破,但从根本上讲女人之为女人的心理特质和在历史中的不可复制性被庞大的男权文化所遮蔽,也就是说虽然完成了男女平等的形式的回归,却也在男女性格同构中错失了女性历史的叙述。在《红高粱》中就没有突破这一点,“我爷爷”、“我父亲”和“我”成为叙述的主体,在民族意识的阐述和张扬中父辈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实践者,成系统的出现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虽然渗透着作者“种”的退化的信仰危机,但是其在历史中作用被高于女性的凸显出来。相反,其女性形象“我奶奶”,“恋儿”虽然个性丰满,充满生命的张力,但是在民族意识的背景下去补足边缘的历史,成为男性性格的女性个体,这样的女性“只是男性文化和生命体验的载体, [4]并不揭示女性真面目”,也就不具备女性历史建构的条件。 不同的是,在《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鲁氏的挣扎并没有像“我奶奶”一样取得反抗性的成果。虽然上官鲁氏在反抗上官家的同时,她的矛头直指封建伦理道德,她疯狂的进行着借种生子的反抗,得意于宣告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是上官寿喜的,但是我们可以无不悲哀的 [5]意识到她“不自觉的努力的为上官家传宗接代了,不自觉的成为封建伦理道德的维护者”。莫言在作品中把母亲作为人民的集合和化身,母亲也就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经历者和收藏者,这种女性的代表正是女性历史建构的条件。 三、“妻性”的摒弃与“母性”的张扬 (一)充满生命张力的个体生命 “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被逼成的,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6],在千年来的父权文化中,女人为人之妻,妻性逐渐形成,正如波伏娃所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造成的。在莫言的小说创作中,《红高粱》中妻性已经存在消失的趋势,首先在形式上“我奶奶”联合余占鳖杀了自己法定的麻风丈夫。而对于与自己野合的余占鳖也没有法定的夫妻关系,也没有将自己定位于妻子履行封建伦理观念上的义务,尤其是在余占鳖娶了恋儿之后,更是无所禁忌的怀着报复与他人释放自己的欲望,这样的女子可以说已经摆脱了女性因袭千年的服从于丈夫的妻性。《丰乳肥臀》表现的更为明显,通过上官寿喜的无能使得丈夫角色彻底缺失,通过隐去儿女们的父亲使妻性寻回成为不可能。更重要的是,在摒弃了妻性的同时这些女性表现出了丰厚的生命意识与自由意识。 在《红高粱》这部作品中,莫言主要是根据文章主题和创作思想表达的需要来女性 形象的,而到《丰乳肥臀》,女性形象成为莫言创作由政治主体转变为生命个体的特殊载体。莫言逐渐将政治转变成宏阔但苍远的背景,在心理上抒发了对女性的由衷赞美和崇拜,由此也可以看出莫言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意识的表达是一个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 (二)母性神话 1、生殖崇拜 [7]男性优越的神话是父权社会的规则创造的,父权文化在寻找男人优于女性的根据时都从人类直观生理现象入手证明男性的生理强势性,对于女性的生殖力进行了消隐和遮蔽。正如莫言指出《丰乳肥臀》献给母亲和大地的书,将女性作为人类溯源的归依,而女性的生殖与哺育的能力也自然相应的得到了高举和崇拜。“乳房是哺育的工具,臀部是生殖的工具。 [8]丰满的乳房能孕育出健壮的后代,肥硕的臀部是多生快生的物质基础。”丰乳肥臀沉淀着几千年的历史,是母亲最物质化、最形象性的表现,对丰乳肥臀的崇拜自古有之,是生育力的原型象征。而莫言将人类的生命之源成功的与女性生殖相对接,女性成为“生殖女神”的化身,在男性的精神上的“阉割情节”的作用下,男性生殖崇拜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可以说不仅仅是女人对丰乳肥臀的女性生殖产生了生殖崇拜,男人也是被自然地涵盖进来。 对于女性的生殖崇拜还表现在对女性原欲的表达。“莫言不知不觉的绕过了别的作家难以逾越的屏障,把道德视线内的那些看起来非常‘危险’的东西,轻易变成了‘合法’甚至 [9]崇高的生命意识。”上官家的母亲和女儿在情爱方面的敢做敢为,显示出女性蓬勃的生命力和昂扬的生命状态,这是女性生殖崇拜的佐证,只有释放的自由的原欲表达,才使作品对女性的生殖崇拜不再单纯的指向雕像,而是鲜活的人物。 2、母性崇拜 莫言不仅因为母亲的生殖力使人类顶礼膜拜,更重要的是彰显母亲的博爱与伟大。就男性对于女性的想象而言,我们可以发现“母亲”的形象中包含着大量的母亲欲望的重新发现,这种母性与欲望的结合表述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男作家对于女性角色的多重要求。而影响男性作家对女性的认知和解读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几千年的文化对于女性的潜在的约束和影响,男性作家赋予了“母亲”无私无畏的形象,正如莫言所言“母亲具有大地的品格, [10]厚德载物,任劳任怨,大言希声,大象无形,大之致哉~”。另一方面取决于作家自身的认知,就莫言的个体创作而言,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莫言的出生是被忽视的存在,他兄四姐妹众多,从小受到了男性家族成员的欺凌和压制,而女性对他来说总是好的善良的,因此莫言对于女性有着恋母情结般的依恋。 总之,莫言创造了许多可知可感的女性形象。他以异性的视角,对两性差异下提升的女 性形象进行了重塑和创造,对女性历史的建构和母性神话的书写是很多女作家都不能超越的。从《红高粱》到《丰乳肥臀》莫言第一次用性别的视角——男人与女人来认识和解读历史,并且使女性成为主角,用更加清晰的笔触完成了女性个体性格和特征的回归,也在心理认知上和创作中完成了女性人物女性化的转变。他的女性世界的描绘为女性研究提供了生动和别样的文本。 发表于西部教育论坛文集2010年第4期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教文化内涵 在近几年的长篇小说创作中,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收获,这不仅因为小说在较为广阔的历史时空中,对鄂温克族的生活进行了全面展示,更因为小说通过对鄂温克族原始萨满文化的文学书写和文化思考,将宗教文化与民族命运、个体生命相纠结,直抵鄂温克族的历史、文化和生命内核。研究和小说中萨满教文化蕴含,对理解小说的艺术生命力和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自然的崇拜 自然崇拜在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中普遍存在,而对处于萨满教信仰的核心区域的鄂温克族来说,自然崇拜已经成为萨满教文化的一部分。小说中的自然崇拜主要表现为火神崇拜、太阳与月亮神崇拜、山神崇拜、风神崇拜以及地域崇拜。 (一)火神崇拜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营地的火就没有熄灭过。搬迁的时候,走在最前面的白色公驯鹿驮载的是玛鲁神,那头驯鹿也被称作玛鲁王,平素是不能随意役使和骑乘的。其后跟着的驯鹿驮载的就是火种。火中有神,所以我们不能往里面吐痰、洒水,不能朝里面扔那些不干净的东西。这些规矩,我和列娜从小就懂得,所以尼都萨满给我们讲火神的故事时,我们都很 [1]入迷。”在萨满教中火神与水神一样,是宇宙的万生之母。火象征着宇宙生命与宇宙活力,同时也代表着人类和其他生命种类的生命能量。火之强弱象征生命力的强弱,火种之延续标志着生命的延续,因而在每次搬迁的时候,必须得把火种带上,并且要保存得完完整整,以保证火种的延续。所以,鄂伦春、鄂温克族猎民不准用刀触火、用水泼火或将污物投入火中,认为这样做是对火神不敬,并且有罪。小说中,尼都萨满给我和列娜讲的故事中就是关于火神禁忌的,从对火不敬而受到的惩罚及悔悟后得到恩赐的猎人的经历中,可以看出鄂温克人的火神崇拜。 (二)太阳与月亮神崇拜 鄂温克族萨满跳神时要在自己住的撮罗子西边挂一月亮,东边挂一太阳,它们都是木 [2]制的模型。太阳给人以温暖,是始祖母神,月亮在黑夜中给人以光明,是祖父神。小说中体现对太阳及月亮的敬仰还表现在林克的葬礼上:“我们在清晨时把父亲用一块白布裹了,抬到他最后的那张铺上。尼都萨满用桦树皮铰了两个物件,一个图形是太阳的,一个是月亮 [3]的,把它们放在父亲的头部。我想他一定是希望父亲在另一个世界中还拥有光明。”把太阳、月亮的图形想象为能为父亲带来光明的真实的太阳、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的哀悼、怀念及美好祝愿,从中也可看出鄂温克族对太阳及月亮的虔诚的信仰与崇拜。 (三)风神崇拜 “尼都萨满连夜在那片松林中选择了四棵直角相对的大树,又砍了一些木杆,担在枝桠上,为父亲搭了他最后的一张铺。那张铺很高,尼都萨满说,林克是被雷神取走的,雷来 [4]自天上,要还雷于天,所以他的墓一定要离天更近一些。”这是风葬林克描写。小说中,拉吉达去世时同样采取了风葬。风葬习俗与鄂温克族的萨满信仰有关,主要是出于对风神的崇拜。萨满教认为死者的灵魂可借风力脱离肉体,并被风送到灵魂居处。这种观念,直到学者1997年在海拉尔地区进行调查时还有保留。如陈巴尔虎蒙古族人认为,被雷打死的人, [5]其葬式仍要保持类于风葬的习俗,目的是让其灵魂彻底脱落,升天为神。 (四)山神崇拜 鄂温克族猎民对山神白那查也十分尊敬,认为一切野兽都是白那查饲养的家畜。一般都在树上绘一山神爷像,用兽肉献祭。他们在行猎中,遇到高山、岩洞、卧牛石和怪石,就认为是白那查住的地方。小说中体现了对白那查山神的敬仰的描写有两次:一是在林克带“我”和鲁尼出发去猎堪达罕的过程中。二是书上提到的白那查传说。关于这些对山神的禁忌,其实也是出于对山神的敬仰和崇拜,如果某人违禁了,是会受到惩罚的。这种对山神的崇拜也是由他们独特的民族信仰造成的。 (五)地域崇拜 北方狩猎、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与农耕民族的生活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生活方式是游动性的,而后者的则是固定的,与土地的关系确凿无疑。而对于信仰萨满教的北方民族来说,那些与氏族相关的祖先灵魂所生之山或祖先来源之水池,往往是神圣而又受人崇拜的。小说中就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勒拿河是一条蓝色的河流,传说它宽阔得连啄木鸟都不能飞过去。在勒拿河的上游,有一个拉穆湖,也就是贝加尔湖。有八条大河注入湖中,湖水也是碧蓝的。拉穆湖中生长着许多碧绿的水草,太阳离湖水很近,湖面上终年漂浮着阳光,还有粉的和白的荷花。拉穆湖周围,是挺拔的高山,我们的祖先——一个梳着长辫子的鄂温 [6]克人,就居住在那里。”这是对鄂温克族人传说中的家乡的描写,在族人的心目中,拉穆湖是那么的神圣、神秘,令人十分向往。由此可见族人对它的崇拜之情,也反映了族人的地域崇拜。 二、动物神崇拜或图腾崇拜 鄂温克族的动物信仰或图腾崇拜在小说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如:跟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驯鹿,它被描绘成了高洁、有灵性的神鹿;一系列的熊禁忌及猎到熊后为其举行的风葬仪式,突出了图腾崇拜;而帮助老达西猎获猎物并且成功对狼进行了复仇的猎鹰,则受到了 人们的敬仰。 (一)鹿神崇拜 在进入萨满教主神信仰阶段的北方诸多民族中,天神成为信仰的主要对象之一,人们用走兽、飞禽或人等形象来象征性地代表天神。鹿,在鄂温克族等民族中,也已经成为这类“天神”中的一员。在他们的信仰中,被敬仰的是驯鹿而不是一般的鹿,而是那种具有圣洁温情和灵性且全身都是宝的驯鹿。我们从小说中鲁尼和哈谢驳斥汉族干部把驯鹿跟其他动物相提并论的言辞及人们的愤怒程度中,也可以看出,在他们心中,驯鹿就是他们的神了:“鲁尼说,你们以为驯鹿是牛和马,它们才不会啃干草吃呢。驯鹿在山中采食的东西有上百种,只让它们吃草和树枝,它们就没灵性了,会死的~我们的驯鹿,它们夏天走路时踩着露珠,吃东西时身边有花朵和蝴蝶伴着,喝水时能看着水里的游鱼;冬天呢,它们扒开积雪吃苔藓的时候,还能看到埋藏在雪下的红豆,听到小鸟的叫声,猪怎么能跟它相比呢~” (二)熊神崇拜 小说中提到了吃熊肉的禁忌:“切熊肉的刀,不管多么锋利,我们也要叫它‘刻尔根基’,也就是‘钝刀’的意思。”而且吃熊肉的时候,是不能乱扔熊骨的。但马粪包却随意地把啃光的熊骨乱撇,这块扔进火堆里,那块又当石子抛向远方。马粪包的行为分明是对灵魂的不敬,这是自找苦吃,因而最后落得熊骨卡喉咙的下场。在这里需特别注意的是:鄂温克族人在崇拜熊的同时又猎杀熊是互相矛盾的吗,不是~我们知道,根据图腾原则,本氏族的人是不允许猎杀自己的图腾物的,甚至也不允许外族人对其进行猎杀。原因是图腾物跟本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祖先。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人们的图腾意识逐渐淡薄,但并没完全退化。因而还保留着原始的图腾崇拜心理。可是,又由于熊(特别是熊胆、熊皮等)具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人们又为生活所迫、为利益所趋,于是对熊进行了猎杀。由此看来,人们的猎熊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而熊崇拜和熊猎杀并不矛盾。 一般情况下,鄂温克族人去世后采取的丧葬形式是风葬,其目的是让死者的灵魂可借风力脱离肉体,并达到灵魂居处,从而升天为神。但在他们的氏族里,熊享受了跟人一样的丧葬仪式,也可见熊在他们氏族人心目中的地位了。 (三)鹰神崇拜 在信奉萨满教的民族中,养鹰训鹰早已成为习俗,鹰是最有效的狩猎工具之一,人们将鹰训练成能为自己获得更多猎物的神鸟,并加以崇拜。萨满教鹰崇拜的原因还包括:一、鹰的凶猛顽强的性格;二、鹰是猎人的得力伙伴;三、因统治者的嗜好而对鹰进行大量的猎杀从而使鹰成为森林极珍之品;四、统治者为了自身享乐给北方民族带来的被迫而又艰险的 猎鹰经历,而这种经历让人们在心里对鹰形成一种敬畏的心理。正因为这些原因,鹰的价值越来越大,鹰的神秘性也越来越强,最终有了鹰神崇拜。 三、灵魂崇拜 在萨满教中,灵魂崇拜也一直处于一种特别核心的地位。小说通过对萨满治病、动物游魂以及物质灵魂的描写,巧妙地反映了鄂温克族对灵魂的崇拜。 (一)萨满治病 萨满治病是萨满所具有的神异功能的体现,也是萨满教最显著的特征。它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跳神除魔的宗教法术,一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世代总结、积累的医疗经验和土医土药疗法。严格说来,前者属于萨满的宗教职能,后者则是其社会职能。 小说中所提到的萨满八次治病是通过跳神除魔的宗教法术来完成的,这同东北原始土著民族的萨满仪式相比已经有所“变形”和“改装”。而作为一种传统的宗教行为的跳神,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上刀梯、捞油锅对萨满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小说中尼都萨满用舞蹈让吉田刚划伤不久的伤口痊愈就是明证。另外小说中塑造的两位鄂温克族萨满——尼都萨满和妮浩萨满,他们都是请另一个氏族的萨满来为其主持任萨满仪式的,然后跳了三天的神,最终使他们都具有通神的能力,能够通过某个方式与神灵沟通,成了神的使者。 在文中提到几次跳神中,萨满都以招魂的手段来实现其跳神的目的。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萨满使用的招魂手段,就是萨满依靠神力将那些受到伤害或走失的灵魂寻找回来,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同时我们从尼都萨满及妮浩萨满的跳神中可以看出,他们以自己强大的神力的把生病或行将死去的人的魂魄招回这些事实,其实体现的正是对灵魂的信仰,因为这样的事实不能不让人坚信灵魂的存在。 (二)动物游魂 在萨满教的信仰中,绝大多数的游魂是以小动物的形象显示的。它们可以窥探隐情,探听秘密,能够制造疾病,也能治病救人等。乌丙安教授在《神秘的萨满世界》中也曾说过:“在北方民族的信仰中,大多数认为游魂常变的小动物有蜜蜂、蝴蝶、蝇、小蛇、蚂蚁、蜘 [7]蛛、蜈蚣等。”小蛇无疑是达玛拉的游魂变的,因为“我”也亲眼目睹了这奇异的经历,何况在她告诉我这经历时,她已是风烛残年的人了,没必要对“我”撒谎。而萨满教中,也有万物有灵这一说法,认为自然界的万物,包括山、石、动植物、人类都有灵魂。因此,小说中说小蛇是达玛拉的灵魂变的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物质灵魂 原始人类在猎获野兽的过程中,在被野兽残害的痛苦经历中,逐渐意识到,不论是人 还是禽兽,只要失血过多,便会有生命危险。他们因而想当然地认为,生命体内的红色液体就是维持生命力的能源,是生命的操纵者。这种对血及生命力的体认,直接导致了尚血习俗和血液——灵魂崇拜。由于人们把灵魂理解为与生命力丧失有关的物质,所以如血液、体温以及由此而推广之的水、火、太阳、月亮等,都被认为是生命力(灵魂)的源泉,后来就发展成了物质灵魂说。 在小说中也多次提到被统称为‘玛鲁’的神偶,其中主神是‘舍卧刻’,它其实就是两个雕刻而成的木头人,一男一女。它们有手有脚,有耳有眼,被信仰者视为真人形体,当然了,它们还是祖先灵魂的附体,而为了使其生命能够永存、灵魂能够永恒,从而能够永远为本氏族服务,所以要给它们补血,还要千方百计地无微不至的伺候它们。这些宗教行为与心理,其实也正是萨满教中牲血育魂育神观念的体现。 综上所述,《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所蕴含的萨满教文化包括自然崇拜、动物信仰或图腾崇拜以及灵魂崇拜。其中,自然崇拜包含着火神崇拜、太阳和月亮神崇拜、山神崇拜、风神崇拜以及地域崇拜;动物信仰或图腾崇拜包括鹿神崇拜、熊神崇拜及鹰神崇拜;灵魂崇拜则体现在萨满治病、动物游魂及物质灵魂上。这些萨满教文化是小说的血与肉,它为小说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文化价值。 发表于西部教育论坛文集2010年第4期 菊花和菊花炒鸡蛋 我与朋友言谈,就说到了菊花。 朋友爱菊花且喜欢芬芳的菊香,我亦然。我还说,在我小时候,妈妈常做了有止咳功效的菊花炒鸡蛋给我吃,香呢~那种美味好象可以一直回味到现在。 这样说后,我又有些觉得对不住菊花了。那是一种很低调且平民的花,公园里、自家花盆甚或农村的墙角地头都很容易看到。大大小小的花朵在秋天开得花团锦簇生机勃勃, 不孤傲不娇气也不妖艳,采摘下来闻,又都是如一的芬芳。香气含蓄氤氲,略微还有点苦,象极了一个看似普通又极具内涵的女子,值得你反复品味,又不惹人烦。 中医里早有记载:菊花者,性甘、微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其中家菊清肝明目,野菊祛毒散火, ,对眼睛劳损、头痛、高血压等均有一定作用。古人不乏爱菊者,但好象都是超越了这种单纯对它功效的利用。陶渊明是沉醉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李清照自喻“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伤感,元稹直抒胸怀“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肯定的也是一种难能的品质,凡此种种,菊花总是用它的素简和内涵替代了着华丽丽的出场,悄悄打扮了绿肥红瘦季节里人的心情。于是,喧嚣浮躁中始终有那么一群人,识了其精髓,怜之爱之敬之,进而将其上升为一种境界-----可以孤灯清影为伴,只求心素如简,人淡如菊~ 多年前,我看了菊花,又享受了它的美味,开始爱上它。读了有关它的诗词,看过分别开在L城和K城的菊展,只是人流挤挤嚷嚷,让我一度吃惊于这热闹的情形与菊的清瘦素简之巨大反差,而且我也很好奇,那些赏花的人是否只为争得花前一看客,却并不关心花在开放与凋零季节中的感受。 当然,我也得承认,在吃菊花炒鸡蛋时并没犹豫或是动了什么恻隐之心,只是大口大口降服在自己的味蕾里。我如是讲给朋友,说得很真诚,不知,他能不能想象得出那种味道来。 发表于春城晚报 2011年11月22日 水汪汪的清迈 对于昆明的驴族来说,假期出行去东南亚的国家是有天时地利的优势。九月的清爽加黄金周的大假,自是不能错过的出行良机。思忖,纠结,敲定,就它了,,清迈,这个既在周边异域又风情独特泰国北部城市。 9月26日从昆明出发,制定了行程也看了天气,知道目前的清迈湿淋淋每天有雨水滋润,但雨季收尾的季节了,想着待我们到达,也许正好可以看到雨水洗刷过更清爽的一片天呢。小得意下,剩下的就是一路上对自驾游乐趣的享受和对目的地的期待了。 28日到清莱,晚上暴雨倾盆。祈祷中„„ 29日从清莱驱车沿118号公路进入清迈,距离市区三公里就已经是一片汪洋,有点超出想象的小意外哦~据说是受“纳沙”风暴势力的影响,清迈两天前下起大雨,导致滨河水流入市中心地区,目前市内已出现严重水灾。OMG,雨还在下,水还在涨,莫非,这次真是老天有意让我们感觉清迈别样的水上风情,~还好我们不是第一次来清迈,四人权衡下,一边期待着天气的好转,一边且做着欣赏同一城市不同风光的打算吧~还好这水汪汪的天气和城市没有浇灭同行人的幽默,一驴友的想象力还是足够丰富:哈~我们的车要是一个变形金钢就好了,这会变一水上船只,载我们一游嘛~ 想象归想象,眼前嘛,当务之急还是先利用这唯一交通工具先歇脚觅食果腹,毕竟,几小时的赶路和超负荷的运转脑力,休息和补充能量是第一要务呀~ 车小心翼翼进城,人更谨慎,明明拿的是车的驾照,此刻就象在检验人的驾船能力,近半米深的水呀~一不小心车熄火,后果怕是不敢想象。熟悉的那家GH明明近在眼前,但齐腰深的水阻着,只能望而却步。终于在城边上一家地势较高的地方安置好行李,人已饥渴难耐。有了找宿处的经历,乐观已显得奢侈了。你想啊,这次第,哪里还有闲心去欣赏清迈并存的新城风情与古城韵味,只要能撞上一个吃饭的点肯定是毫不犹豫冲进去。果不其然,该走的不该走的路线都走了,硬是在水中摆渡了两个小时的车程,吃了无数次的闭门羹后,才终于在一家环城路边找了吃食。 据当地消息说9月29日中午清迈政府减轻上游水库压力将进行泄洪。加上下午联系到的导游朋友的到来,似乎让我们对这意外洪水的担心有了些许减少。不过事实证明这完全是一种理想,晚上导游朋友开着他那只相当于水上船只的“嘟嘟车”,在水中奔波了六十公里,只差得没把一同伴饿出低血糖时才觅得一快餐店,当时的感觉,那真叫一个亲切加激动呀~ 熬过第一天,接下来的日子好过不少。磨合期嘛,总是有些不适的。雨间歇的下着,若有还无好象在使着小性子,逗弄着这个一向温和乐观城郭里的民众。很多酒店饭店和旅馆都已歇业,夜市也已关闭,本来就不喧闹的城市好象更多了几分安静。还好,水漫之处,我们仍能看到男人一惯从容的神态、女人详和的笑脸及水中天真嬉戏的孩童。这个乐观的民族呀,即使水灾,即使困顿,仍然快乐依旧~ 天晴时,你其实能在清迈感受到很多:东西很好吃,夜市热闹且超大,花开得很疯狂,城市节凑悠闲,环境安静,和尚好学,寺庙妩媚。如今大水袭来,也许暂时破坏了这个小城的详和宁静,但身临其境,被当地居民的乐观和快乐感染着,我们一致相信,这个宗教信仰虔诚的国度,这些一直温和善良的他乡同胞,一定会有上帝保佑,安全渡过这一非常期。 雨停的一个间歇,我们又去了已逝伊人邓丽君下踏过的美萍酒店,楼前依然是齐腰一片洪水,不能靠近,只在对应1502房百米远的地方,留了2011年10月3日对这个水汪汪小城的镜像记忆。 发表于云南信息报 2011年11月7日 走,去老挝玩 “要看时尚去美国,要看原生态去老挝”。这个时代的飞速发展,确实让地球村的每个角落都越来越同质化,吃的穿的用的住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想不到的,也许过不了多久,你其实能在地球上不管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同样的生活体验感受。想想,不知该是庆幸还是可悲,口味的单一造成的必然是人的感官体验乃至思维创造力的单一,若不是,为何有那么多人愿意去冒险刺激挑战然后让生活一直在路上呢, 出行经验不算丰富,但我还是很支持这种生活理念。因为我也有隐隐哪怕是多余的担心:有些事你现在不做,就再也没有时间去做了;有些地方你现在不去,就再也没机会去了。还好,赶在今年时光已过去大半时,我有幸亲自触摸了依然真实存在于世的原始气息浓厚的老挝风情。 一、行程准备 五人的小团队。自驾游。大约十天的行程。从昆明到老挝,一路上行程近五千公里,一条路线,两国风情,高山大川与平原河流交错出现在视野,现代都市与原始风情次第罗列在眼前,心灵与眼光收获的是同样的丰富。 二、行程线路 昆明出发,至云南景洪经磨憨口岸进入老挝境内,沿途经过勐赛(乌多姆塞)、万荣、万象、巴色、四千岛,再折回经万象、朗勃拉邦回到昆明。呵呵,十天的时间,尽享老挝风情,是一场期待已久又无比丰盛的身体与精神之旅哦~ 三、在路上的每一天 1(一日两重天 一大早出发,预计在十个小时左右到达老挝的勐赛。路途很顺利,哈~站在国门边了,一步之间,就是我亲爱的祖国和异境的两重天,心情还是有点激动的。不过也在这时遇到一个小小的麻烦:同行的一成员因持香港特区护照,口岸边检时手续繁琐,几经中老两国的边防人员对接,才得以顺利通过。此意外所致,虽是比计划迟约两个多小时到达勐赛,不过进入老挝境内那连绵的青山,艳丽的晚霞及路上偶尔看到古朴简陋原生态气息浓厚的土著民居,还是让我们心情很愉快。最难忘的是,当晚到达勐赛,找到一中餐馆用餐,闲聊中居然发现这餐馆的主人还是俺的南阳老乡,哦~他乡遇故知,好象就这感觉了~ 2(惬意吃玩在万荣 又是密密一天的行程,路长,却并未觉出辛苦,因为可以饱览新鲜的异国风情,还能间歇的小憩着。当晚,顺利到达万荣,据说,这是一个特受世界各地背包客青睐的县城。雨下得有些淋漓,这多少也冲走了小城空气中持续的热浪,却同时热闹了路边一个个的睡吧式餐馆小店,而这样的小店也正是万荣的休闲主打特色呢~一行人选了的临街边的一间睡吧进去,我的新鲜好奇就没收敛过:白肤色的欧美人,棕皮肤的印度人,还有黄脸庞的亚洲人等世界各色人种组成的顾客,几人围成一桌,席地或坐或躺或睡,桌上摆满啤酒饮料及各类菜肴,聊天,看电视,或发着呆,时而爆出一阵的欢笑。好象,能想到来形容彼时那种感受的就只有一个“惬意”吧~呵呵,当然,那天我们也是烤鸡烤鱼啤酒的一通大快朵颐了~ 第二天的天公仍不作美,小雨稀疏没有停的意思,但早听说这里的山水与桂林颇有几分神似,所以不坐皮划艇水中一游实在是遗憾。商量之下,当然是体验第一,何况还有被称作“guide”(向导)的当地帅哥在船上作导行,这别样水中划行体验哪里舍得错过嘛。事实证明,那的确也是个开心的体验:雨水时节的南松河(Nam Song)水面宽阔湍急,两岸青山不光形形色色也格外清新,小心上船行驶一段,顾虑渐少,待船稳行两岸风景如画的江上,又有那个能讲英语的帅帅的老挝guide风趣的同我们聊着天,这趟行程,其乐无穷哦~ 3(路过万象,步履有些匆忙 前一天晚上到老挝首都万象,这个城市沧桑与古朴依旧,夕阳晚照,余辉撒在广场中央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塔銮和远处雄伟屹立的凯旋门上,沧茫厚重的色调,让人感觉很搭这座城市的韵味。 我不太了解老挝人究竟平时都是什么样的早餐,反正每次早上在街头我们能看到并最终吃到的基本都是一种类似广东餐点里的那种河粉(或者类似于云南的“米干”)。万象的早晨,我们又要起早赶路,只是用餐的地方据说是被称作品牌店的一家商铺。也是米粉,不过墙壁上挂了不少当地及泰国政要及明星在此用餐的照片,不知这算不算噱头,反正已想不起来这顿早餐和其它的有什么区别了。 白天仍要赶路,驱车行程的终点是巴色,车一直沿湄公河前进。在快到一个叫做沙湾拿吉(Savannakhet)的城镇时,同行的一成员因为之前来过,便介绍我们去看一家特色餐饮店,而这所谓的特色就是整个店里大大小小的事务打理都是由一个12岁的小姑娘主持,且经营打理的有声有色井井有条。可惜了,我们到的时间并不是吃饭的点,湄公河边的店面依旧,只是并未开张,我们只能在外面想象了一下这个据说是世界上年龄最小的餐厅经理的能干及模样。 8月还是老挝的雨季,一路上有暴雨不停的下着,还好,在晚上又按行程赶到了同样是旅游城市的老挝南部城市巴色,而且还有一家合口的湘味吃哦,异乡的陌生感好象也随之被吃得难觅影踪。 4(巴色,很丰盛 巴色的一天确实丰富,视觉与感官收获精彩同样多多。白天计划是浏览老挝最南端也最出名的景点四千岛,在大雨过后明显上涨的水面上划船上岛,立刻是一片宁静田园风光:民居以及家里什物都很简单(很多民居都是开放式的木屋),但岛民祥和友好;极少见到现代的交通工具,但环境安逸;四野所望,田地开阔碧绿,真可称得上一块让身体与精神同样在大自然中沐浴的好地方。当然,还有秀美的湄公河瀑布,还有可口的当地椰子,都会是在此一游的难忘回忆。离开四千岛不远处,是老挝与柬埔寨的边界,不能即时地去体验另一国的风情,就在这边界口岸处留了镜象记忆。 5(万佛寺(Wat Xieng Khuan)有几许“沧桑” 从今天开始,已是从出行到达的最远处四千岛开始往回赶了,边行边再次捡拾来路错过的风景。 距离万象约二十几公里的地方,也是在湄公河边上,那个叫万佛寺(也有叫香昆公园)的公园还真是这时刻入记忆的:各种各样造型的佛像,或睡或躺或张牙舞爪摆出各种姿势,而且,明明这里个个佛像的身上都久经沧桑状的成青灰色甚至生了青苔,但事实上它们存在 都不过几十年,不知道的,还真以为这该是多少年前的何朝何代遗留下的历史文物呢~总之,就是很成功的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错觉吧~ 6(精彩纷呈的朗勃拉邦 万象出发,赶到朗勃拉邦。哈~这个据说是老挝文化发源地并且算作故都的地方,应该是老挝最好玩的地方,大有可玩,大有可观的景致从其热闹和繁华程度就可见一斑。 夜市是不能不逛的。晚上约七点开始,离我们住Guest House不远处老城区的那条街便被地摊分成密密长长的两条集市。花花绿绿的老挝特色的小饰品工艺品衣服日常用具什么的应有尽有,小吃当然不会少,边上一个窄窄的巷子里,煎炒烹炸着各色食品,只需看看那来自各国食客一脸享受饕餮的吃相,就可以想象其之美味了。 朗勃拉邦还有一经典景观就是起早化缘那壮观的僧侣队伍。受小乘佛教影响,老挝僧侣众多,是佛教徒心中的圣者。不象其它地方的苦行僧,老挝的寺庙多是选择在有人居住的地主,僧侣终年沉淀与悠然修行,却也能与民众随和友好随和共处。正因为如此,每天早上,也就五点多的样子吧,天色依然灰蒙,寺庙中那身披桔红色袈裟成群的僧侣便排着长队,向路边早已候着由各地聚拢来的民众化缘求施舍。与先前相比,僧侣依旧那群虔诚的僧侣,施舍物里却不光有当地主食糯米饭,更与时俱进地多出水果、各样零食甚至钱币等“丰盛”的什物,僧侣依次走过,民众逐个施舍,那情,那景,即使在朗勃拉邦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即使在这城市如今已为为世界各地探寻老挝这个神密古老的天堂古国而纷至踏来,没有湮没在时光流转的光影里,没有消失在纷至踏来世界各地游客的洪流里,人们能够真正感受到远离尘世喧嚣的安宁。 还在这里游了王宫博物馆(Royal Palace Museum),感受了湄公河畔老挝最后一代国王西萨旺凡达纳的行宫之金碧辉煌与古典华贵;到了香通寺(Wat Xieng Thong)),看了代表了经典琅勃拉邦建筑风格的宏伟寺庙及其墙上镶嵌着的极其壮观高贵的生命之树图案 ;在光西瀑布(Kuang Si Falls),享受了森林的幽静与瀑布几十米倾泻而下的浩大声势……总之,只要你不疲倦,在朗勃拉邦你可以让眼界和心灵享受足够多的丰富。 7(回程,还有几分留恋 是回程的时间了。早餐居然有油条吃,更为神奇的是,虽是老挝本土的餐馆,味道还真不比国内差,形状做工什么的也很相似,呀~莫非是让人提前享受一下家乡的味道,来个感觉接轨,不过,心里更期待的,是与老挝的下一次约会~ 发表于快读 2011年12期 我眼中的泰国 平生第一次出国的经历去赶泰国北部黎府的一个节日,同行的,还有两个摄影老师。7月其实并不算是一个泰国旅行的好季节,但新鲜兴奋的感觉早已让我无暇顾此。几天的行程,一直被异国他乡的新奇见闻扩充甚至颠覆着惯有的一些思维,用在泰国的导游阿冯的那句话来讲,我是一直“眼睛睁大大的”。 一、繁华都市曼谷 6月29号下午到达曼谷。待飞机落地,就由那里的提前联系好的导游阿冯接上我们,换乘轻轨去曼谷第一高楼吃晚餐。前期的准备加上整整一下午的奔波,尽管彼时那么丰盛的一顿自助餐,也没有唤起我太大的胃口,倒是趁机在这摩天高楼上欣赏了一下暮色中曼谷的城市风光。黄昏天色朦胧,栉次鳞比的高楼和闪烁的灯光中,曼谷俨然是一相当具有现代气息的繁华大都市,这当然是与先前我脑中印象有些冲突的——我居然一直莫名其妙的会拿曼谷的发展和昆明相比。同行的老师看出我了的疑惑,当即就提醒我,曼谷是首都而不是省会,不应拿来与昆明相比,两者根本就不在同一层次嘛~呵呵,借用下心理学上的术语,看来感性印象一不小心就会变成苛板印象。得当心呢~ 二、黎府的鬼节 还没来得及在曼谷过多停留,第二天便是一天的驱车赶往黎府(Loei),因为举办节日的丹赛(Dan Sai)镇与曼谷还是有长长一段距离的。几百公里的路程,因了一路的乡村美景及疲倦时可以在加油站优美的咖啡厅里享受着美味的咖啡而显得并不枯燥。至晚上到达目的地,宿在一乡间别墅样式的渡假村酒店,四周青山绿水,环境静谥,空气清新,简直如一天然氧吧。那次第,岂止一个爽字了得~ 在又一次安静乏味了362天之后,丹赛迎来了它一年中最热闹的三天。有些闷热的空气中,我们在翘首盼到十点多,盛会终于开始:先是一队队的泰国美女如小姐般的出场,接着是游街的装点成各式样的花车,再接着便是身着各色鲜艳服装的由大人和小孩装扮而成的皮达困(Phi Ta Khon)的出场了。尽管皮达困被翻译过来是“鬼”的意思,但历史演化,在当地人的心中,皮达困一直是以一种吉祥幸运和美好的形象出现的,因此人们才会每年举办这样一场盛会来欢迎皮达困的到来。 游街的队伍和花车走过,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就到来了——十几个由跳伞员装扮的皮达困将从高空跳伞空降会场,寓意吉祥和好运也将从天而降。人们瞩目期待,一个个皮达困也连续安全降临视野,但谁也没有想到一个意外居然会在这时出现——最后空降的两名皮达困大约是要点燃这次盛会高潮的,因为他们要从万米高空准确降落到人群中小小不过几十米的会场中央,其难度可想而知。人们随着主持人的喊声期盼着, 那名空降皮达困越过一个高高的标杆马上要着地时,可能由于转弯过急,在落地时忽然两腿重重磕在水泥地上,冲击力的巨大,瞬间皮达困就瘫倒在地不能动弹,痛苦的表情弥散在脸上。周围欢闹的人群安静下来了,随之救援人员和记者都围拢了上去„„一部分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这名受伤的皮达困身上,另一部分人的注意力中迎来了最后一名皮达困的顺利着陆。队友的受伤是所有人的意外,所以这名成功着陆的皮达困只接受了简单的采访,便快步走向受伤的队友,直到几分种后怅然目送着队友在救护车中离去。多意想不到的灾难呀~能说有时候人的生命不是脆弱的吗,你看,命运给你开那么一个小小的玩笑,你可能就得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承受~ 三、安帕瓦印象 在参加完皮达困节日的第二天下午,我们一行几人又驱车赶到了曼谷南部一个叫做安帕瓦的小城。雨季的泰国的确多情,一路伴暴雨前行,直到很晚才辗转赶到入住的乡村旅店。不过,下了车,新鲜感马上驱散了所有人的倦意:真是很特别的住所呢~几个精致的小木屋沿江而建,木制的房间地板家具等都雅致而温馨,江水流动,躺在床上,就能轻松享受波浪 拍打房屋木板的声音,有位老师戏称这憩息住所便是传说中的“听涛雅苑”。哈~名副其实嘛~当然,安帕瓦的深刻印象并不只是这么一个住所,真正的精彩是在第二天才感受到的。 精彩之一:僧侣划船来化缘 记不清安帕瓦的那条江名了,但却记下了那里的一大特色是每天清早的僧侣们会划着一条条窄窄的小船沿江过来化缘。泰国是宗教信仰很虔诚的国家,所以当黑黑瘦瘦的僧侣们划着小船进入视线,在接受完人们施舍,又很认真的去念颂经文才远去后,真的有种心灵触动的神圣感。一叶扁舟在江上渐行渐远,一个清瘦的身影也继续虔诚在修行的漫漫长路上。 精彩之二:“欧洲”水上市场 这是离安帕瓦不远据说是被称作沙没颂堪(Samut Songkhram)府上的一个热闹的小集镇,你完全可以说它和泰国其它一个小集镇没有迥异,如果不是因为它完全建立在水上,所有的交易都是需要在水上完成的话。当地人把水果、工艺口、衣物及土特产等货物摆放在岸边或是水上的船只里,于是,从世界各地慕名前来的游客便乘着船只在河上观景购物~船在水上走,观光浏览购物各种享受一样都不少,仿佛突然间时光逆转回到远古,你需要做的,只是细细品味这段悠闲的慢生活时光~ 精彩之三:神速的铁道市场 离安帕瓦不远的另一处小城里,同行的老师因为之前来过,就带领我们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铁道市场。一行人穿过几条大街,就看到一条比昆明米轨稍宽的铁路,两侧几乎被卖菜的摊贩用遮阳蓬围成了个密闭空间,只留着两面蓬子中间一条窄窄的可以望见天空的缝隙。我在菜摊前溜达了半天,又看了看身边的老师,疑惑不解:难道只是带我们来看这里闷热的密封菜市场呀,正想着,听到前面火车的鸣笛,两侧的摊贩于是迅速而熟练的收起了蓬子、支杆及地上的蔬菜,也就是那么眨眼的功夫,刚还热闹的菜市场瞬间回复成一条通畅的铁路,几分钟后火车疾驰而过,这里又以同样的速度回复成了之前的热闹菜市。目送着远去的火车,我的疑惑也顿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法规,原来在这异国他乡之地,根本不存在占道经营与路边摆摊违法的说法,看来城管与小商贩也有和谐的时候嘛。 四、感受大城 大城,一个名字很中国化的城市,其实应该叫阿育塔雅,Ayuttaya。中国人喜欢叫大城。这是一个泰国的故都,位于中部,首都曼谷以北,,公里的湄南河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古迹”。这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城市,但在遭受了历史上的战乱和侵略后,也因此变得沧桑而衰落,城里到满眼可见与圆明园颇有几番相似的断壁残垣,当地政府尽量保持了古城遗迹的原貌,没有围着这些古建筑大肆修缮,而是适宜的在建筑群中增加了小广场或是穿插了林荫道。白天的阳光很刺眼的照在一处处破损的古老建筑上,穿梭在这个安静的小城里,忽然间,就有种穿越历史的错觉。 大城,很象一座历史的活化石。 五、诱惑的芭堤雅 从百度及来过这里人的口述中,你都能了解到,芭堤雅真的是一个可以让人夜夜笙歌、醉生梦死的地方。不大却很干净漂亮的这座海滨城市,白天是安静而普通的,只有从黄昏开始,这个城市才真正苏醒过来。无数沿街而建的酒吧汇集而成的红灯区和绿灯区,各种性感撩人的吧女及人妖表演,加上各种肤色各色表情各种心态的泡吧游客,让这个城市的夜晚喧嚣成了一个纸醉金迷的游乐场。诱惑,是这个城市最大的特色;享受,是这个城市唯一的主题。在这里,你可以颓废、猎奇、享受,挡得住和挡不住的诱惑绝对会一次又一次的冲破你一惯的视觉和心灵的底线。或许,也可以借鉴一下《北京人在纽约》的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去芭堤雅吧,如要你恨他,也让他去芭堤雅吧。这里是天堂还是地狱,完全取决于他在道德与传统边缘徘徊的结果。 行程最后一天,终于又折回曼谷。几天里有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城市作为参照物,自己终于可以平静下来,不会再用仰望的视角审视这个现代代的都市了。是啊,现代气息在每个城市毕竟都会有相通之处,但我在泰国所亲历的其它几个城市的特色却是很难在别的地方随意复制模仿得出的。 发表于快读 2011年11期 母亲的菜园 又到周末,吃过晚饭就准时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在城市里这个年龄并不算老,但这两年母亲记性越来越差,很难得她会一直念念不忘在每个周末的晚上等着我的电话。母亲年轻时操劳过度,加上拉扯三个孩子的辛苦及父亲前些年去世的打击,她的身体每况愈下,高血压、糖尿病和腰间盘突出这些老年病一个也没拉下。尤其是腰间盘突出,让她这两年一度严重得连腰都直不起来,走路相当艰难。 家长里短地唠了半天,母亲又说到她的菜园。她说今年雨水勤,年初又上足了农家肥,菜园的长势可好了,长出的菜吃都吃不完。我的思绪也随着母亲的话回到了儿时的乐园。农村人的院落宽绰,里面常常可以闻到栀子花、水仙花以及石榴树、苹果树、梨树、桃树、柿子树、葡萄的花香及果香,靠墙的角落,往往开有几分菜地,特别是在夏天,里面小葱、蒜薹、韭菜、菠菜、西红柿、黄瓜、架豆等的接替出场也使得院落常年绿意不断。 记忆中儿时的夏天,雨水总是那样多。午后的暴雨一过,刚在屋闷了才一会儿的我们便急不可待地从屋里跑出来,光着脚丫淌着院子里菜地边没来得及排出的雨水玩。儿时对于美景可能没有诗意的语言,也许只能表现为自然生发的亲近。雨后菜地,用现在的语言来描绘,就是清新一片生机盎然,绿的架豆,红的西红柿、刚发出毛茸茸的嫩黄瓜,一个个忘情地吮吸着大自然的甘露;那畦菜地在今天也必然生出无穷的诗情画意。扶着菜园的篱笆,嬉戏打闹中,一不小心便摔上一跤。那时还不知道“慎独”的道理,但弄脏了衣服的我们,也没有了顾忌,玩的更疯了。看着两哥哥玩泥巴玩的起劲,“疯丫头”的我也加入战团。刚一会儿下来,三个人都成了花脸泥猴。母亲看见又是一阵数落唠叨,特别喜欢丫头的父亲看见我,乐呵呵的把我拉到水盆边,边给我洗脸边逗我说“这还是我哩小闺女吗”,一洗完就把我给抱起来举过头顶,亲上一口,大笑着给母亲说“泥巴猴又变成小闺女喽”。这时母亲又在父亲屁股后唠叨起来“都让你给惯坏了”。父亲笑着不搭理母亲,抱着我走到菜地边,惦着脚尖,把那个我惦记了两天但是总抓不着的已经红透了的最大的西红柿,摘下来,塞到我的手里。我只看了一眼,便迫不及待的咬了上去,香甜可口的果汁顿时把满肚子的馋虫给赶的全无踪影。红透的西红柿变成了童年最好的美味。 母亲还在电话中絮叨菜园子的收获,我舔舔嘴唇,好像又闻到了儿时大红西红柿的味道。 发表于云南经济日报 2011年12月9日 北方的冬 居春城几年,惯看了四季波澜不惊的春花秋月,我竟有点隐隐怀念北方的冬。 家乡是平原,印象里,似乎当村口的柿树只剩下高处枝尖几个稀疏鲜艳的红果,舅舅在霜降节气后拿着大大的钉锚从田地里刨出一串串滚圆的红薯回家,冬天,便被北风裹着走进了日常生活里。 少了绿叶红花,只有灰灰黑黑的枯树残枝摇曳在四野苍茫的天际下,河流会冰封,有时会有同样沉闷色调的麻雀在站在枝头或屋顶鸣叫——冬的色彩,似乎有点萧条。农人一年的忙碌也都停息下来,把对来年的希望寄托在田里已发芽的麦苗上;主家的妇女会在灶房中多了做“糊汤面”的时候,因为一股气喝下一碗这种汤面混和的饭食,能使人从内到外立刻热乎起来;孩子们放学后贪玩的习性也被结了,每晚总是早早上床听奶奶唠着老掉牙的鬼神故事进入梦乡。昏黄如豆的灯影熄掉,冬日的夜晚沉寂的也早。 热闹的节气是北方寒冷冬日最好的调剂。但一直对农历节气的概念模糊,隐约能记起的好象只有冬至和春节两个。小时不怎么看日历,什么时候该过什么节,好象都是大人们早已决定好了一样,孩子们唯一做的,就是每过一段时日就能欢快享受一次所谓节日里难得的饕餮。而每每冬天里很冷的一天,回家看到有热腾腾的饺子吃,就知道一定是冬至到了。于是很快意的吃着,生怕真应验了那冬至不吃饺子会被冻掉耳朵的传说,这冬至的节气也因此总不怕被错过。 春节要隆重的多。热闹从腊月开始。从这时起,忙碌一年的人们便要开始置办年货,杀鸡买肉添置新衣打扫房屋,亲戚邻居也开始迎来送往,互相走动唠叙亲情,忙忙碌碌的身影中,人人脸上都挂着富足快乐的神情。二十三过小年,家乡的习惯是每家都会做些叫“锅贴”的面食,即用发酵过的面粉包上白糖或是肉菜馅,先用油煎至两面焦黄再用火蒸熟。锅贴一吃那么多年,但至于为什么要在一年的这一时刻吃,仿佛是直到最近才想起来是一直都忘过问的,也更不知这迷团何时才能最终解开。接下来至除夕的每一天都有讲究,记得那时常挂嘴边的顺口溜是: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说到三十这一天,可真是北方冬天里最值得刻划的一笔了,好象一冬的萧条和沉闷都会在这一天随着爆竹烟消云散。马路上除了从外地忙着赶路回家不多的几个行人,从中午开始就渐趋沉寂。家家户户的忙碌也是从早上就开始的,该采购的年货什么的到这时都已采购完毕,一年中这最后半天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大人在厨房中包饺子,忙活丰盛的年夜饭,孩子吃着糖果点心什么的兴奋的一分钟好象都不能停歇下来。晚上先贴对联,然后一家人开始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观看电视,用暖暖的亲情融化窗外依然严酷的冬寒。 除夕十二点整,鞭炮迎来了最隆重的春节,热闹亦随之沸腾,北方再寒冷的冬日,其实都可以从这一刻起划上休止符。 旅行的意义 怕人多,怕拥挤,过去几天的浮生空闲,我选择了用行走的方式打发时光。 心情与行囊一起收拾好,就启程上路。我要用逃离来改变一下心情,在与大自然最亲近的时刻辞去旧岁,迎接即将上演的一段人生。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熟悉到陌生,花草树木无比艳丽和清新,以至它们把都市喧嚣沉淀在我眼中的所有灰尘都打扫到干净;有天空绽蓝,有溪水明净,心灵堆积的阴郁也很快被冲刷一新。一路风景如画中,人间或有微微沉醉的感觉,不是醉氧,而是醉心。 一个人的轻装出行,邂逅的不只风景,还有一张张陌生友好的面孔。也有热心旅人温馨提醒:在XX地的XX酒吧或是XX街区,是最适合一个人去的地方,在那里有极其浓烈艳遇的氛围与机率。我不动容,只报以微笑。言者并无恶意,而我其实对学习勾引人的技巧或是被人勾引的无辜也并未有丝毫的兴趣。旅途里,两人有两个人的幸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快乐。甚至有时,一个人没有太多的牵绊,劳累辛苦的同时,身心却能收获最大的自由。所以我想对他们说,我一个人,只是想晾晒下心情,在阳光和自然的怀抱里无所顾忌的撒撒娇而已,但我终究只在心里说出了这些话,耳朵并没有听见嘴巴的任何声音。 我心仪的地方是清新自然的环境,我喜欢的状态是自由随意的人生。我偶尔的幻想有一场不期而遇的艳遇,只是想调剂下日常单调的心情。世界太大,过于偏执的期待只会让自己迷失,世界又太小,心灵足够强大的人完全可以用一个人的精彩装扮好自己的有限的人生空间。所以我热爱旅行,热爱用足迹的延伸来作为放牧心情的手段。而旅行的意义,也不过如此。我相信脚步远了,心会宽,路会更明畅的。 旅行,或者是一个人的事,或者是两个人的事,或者,只是一段有关风花雪月的心情罢了。人生即旅行,只不过有众生百态,就有行程各异。 昨天的集市 是昨天随朋友去的。又是条行将淹没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集市,几十年来每逢周三为集会日。想想,是应该叫昨天的集市的。 头天昆明一朋友告诉我,我们明天去赶一乡村集市吧,对你来说,也许还有一定新闻价值。还说,在昆明,不少这样的集市都已渐渐消失,越往后怕是越少这样的机会去体验那种乡土风情了。理确实是这个理,就应允了。毕竟人在城市生活多年,但从农村走出,骨子里还是有那么一点乡村情结的。 路远,接近中午才赶到那个叫龙头街的集市。我怕热,所以很担心这正午时的阳光会让集会上的人都已早早散去。还好昆明人习惯了这炽热的太阳,遮阳蓬、地摊、小推车等组成的流动摊贩前及一些固定的货店里都还人流如织,讨价还价声也不绝于耳,热闹程度超乎我的想象。货物主要是些农产品、衣物、日用品等,还有很多昆明的传统农具――这倒是让我瞬间生出几分亲切来,多年以前父母带我赶老家乡集时的情形也大抵如此吧。听朋友说,这里赶街的人从前是以方圆几十里的村民居多,但如今仅从衣饰外表上已难分辨赶集人的身分,的确,服装的相近,也是城乡距离缩小的一个明证。小吃摊的生意更是出奇的好。很多老昆明的本土小吃象发芽蚕豆、豌豆粉、凉米线、羊肉汤、羊肝等都被那些挤成堆的食客吃出了诱惑的含义,大老远路来,俺当然也没放过这样的品尝良机。 小吃很美味,但朋友饭间的几句话更让人回味。“不要小看这乡村集市,你怎么知道这人群中是不是有个武松呢~”朋友比我年长,我知道,他是比我有更重的乡村情结的,“如今的人居庙堂之高容易,但少有愿处江湖之远的,这里,有你在城市里体会不到的东西,这里,就是江湖~”。朋友象是自言自语,但对这种集市逐渐消失的惋惜已是溢于言表。我随着他的话思考着,一抬头,眼光望到的不远处,刚好是一面前摆满了各种药材、写着能包治百病的人,按昔日农村的习惯,这就是游迹四海最终又无以为家的江湖郎中„„ 与爱情有关或无关 清楚记得,十几年前的女友给我分享过一封她的私密信件。长长的几页读下来,只感叹书信者一方行云流水,洋洋洒洒把一师兄对师妹的鼓励爱慕以及来自远方的执著牵挂表达的含蓄羞涩又淋漓尽致。我会意女友大约是想向同桌的我晒一下她的幸福,乐得用这种局外人欣赏及羡慕的眼光来打量一段青春男女的暧昧,也从此,记住了文章结尾那句让我此后十几年仍反复回味的话:我不敢说想拥有你,我知道有天堂等着你;我只站在地狱的门口,不让你进去。 初恋最大的美好,可能就在它的真。恋爱的彼此情窦初开,缠绵的情话,无尽的牵挂,只让两颗贴近的心灵甚至忍受不了一分钟的分离。哪怕爱情之舟并不一定能载你们到人生的终点,哪怕随时有可能变质的感情会腐烂在人生的任何一段行程中。但谁会在乎呢,那个时期,贴心的情话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直让人忽略掉其它任何美妙的乐音;真诚的情感也是心灵最饕餮的盛宴,足以盛满两个彼此向往的心灵,再无余地去容纳其它。 但爱情偏又是世界上最难定义的东西。人成熟了,心思就不再单纯,爱情也随之不再纯粹。只不过会时时感叹,本身就被人看作虚无存在的东西,为何又是人人都奢望得到的东西,~难道真如悲观之人所说:这个世界上的情感大多都是失败的,不是败于终成眷属的厌倦,就是败于难成眷属的无奈,你看吧,理智随着年龄渐长,成年人的感情中总是或多或少有了这么多的沧桑和无奈,与爱情有关或无关的东西掺杂其中,还都打着爱情的名义,破坏了爱情的味道,也伤了无数执著的心。少数几个能看透的人从此孤独红尘,太多不幸的人只能在这美丽的陷阱中凭着感觉开始,带着创伤结束。要是真想安慰自己,就怪自己命不好吧,一不小心,或许你就只是人家迷乱时的偶遇呢~ 唉~十几年前的话还清楚印在脑海里,十几看前那个我未看到男主角的青春暧昧不如是否已湮没在红尘中。转眼看,十几年前那个青涩的我也已烙下了太多成长的痕迹,依旧会幻想,依旧会感动,只是天真渐少,听过看过了那和么故事上演,我知道该平静的提醒自己:下次,在你遭遇与爱情有关或无关的表白时,先别忙着感动,谁能知道那是不是一个离开的华丽借口呢~ 城里的月光 中秋罢,城里的月光并没有先印在视线,进而留在脑海里。恍惚的云影接连几天都不适时宜的徘徊在头顶,似乎减了人月下把酒言欢或者吟风诵月的兴致。毕竟,这是一个于男人该哥们知己相聚、推杯换盏间畅怀豪饮的时刻,于女人则是撩开了埋藏的心事,对月惆怅感怀的日子。 家人和朋友,分散在五湖四海越来越远的地方,但多已不会再把这一天当作必需相聚的理由。资讯发达,交通便利,何苦挤这人多的茬,伤了自己的心情,没准弄得别人也不自在。礼仪之邦里,我们也都宣称过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不过有时候还必需得承认,很多事先民其实做得更到位。物质虽然贫乏,精神境界绝对丰富,其对传统节日之期待之重视之发自肺腑的情感抒发,且勿论是亲情友情爱情的何种抒发,都是我辈所难以体会更难以企及的。 Miss嫦娥当之无愧是时代变迁的见证人。她只在月宫静观世事,用沉默包容着世间一切悲欢离合。可笑的是整日奔波忙碌不停歇的我们,不过那么一小段的光景,遗憾了过去,迷失了现在,又总是看不到将来。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时光和流年也这么一刻不停又悄悄地流转着。再不一样的你,再不同的我,到最后都是被蹉跎的只剩下回忆。 彼时的月饼,包装堪称亮丽,口感也还算丰富。我住在这个城市的中央,听着一首名为《城里的月光》的曲子,咬了月饼,打发着一段无聊的时光。 月 饼 人一忙,就容易忘记时日。、 隐约知道已近中秋,但真的记不清距离这一节日还有多少光景。白天忽然有一与月饼相关采访任务,于是,在超市琳琅满的货品前,有了今年与月饼的首次相会。工作为先,于是从价格质量品种品牌入手,逐一对货架上的月饼作了分类了解。采访、记录、拍照,一系列程序结束,也已然到了吃饭时间。肚子其实是饿了,但我却忽然奇怪:面对这形形色色的月饼,我竟如此淡定,完全找寻不到儿时那种对月饼无比向往无比垂涎的胃口。 小时候是特爱吃甜食的,月饼自然也是我的最爱。但物质条件有限,只能在一些特定的时日象春节、元宵、端午和中秋时,才能吃上一些点心零食。尤其是中秋,爸爸的厂子里总会发上几袋月饼作为员工的福利,而这些月饼,自然也几乎全成了我和哥哥们一年中最奢侈的零食狂欢宴。不比现在,那时的月饼多是硬硬的五仁馅料或是白糖的,咬开后里面除了果仁常常还会有大粒的冰糖和鲜艳的青红丝,而我总是习惯一根根拔出来这些丝丝嚼了吃。依稀记得似乎还有一种酥皮的,白白的皮在吃起来会一层层剥落,但里面包的何物却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了。总之,不管哪一种月饼,那种口感的香甜和吃时的满足与幸福,是可以伴随着成长一直延续至今的。 再看眼前这些月饼,撇开食品安全及高昂价格等等让人一度窝心的因素,单是花里胡哨不必要的奢侈包装和越来越多的奇奇怪怪的配料和口味就让人对月饼渐渐生出不再亲切的感觉。多些豆沙、水果、莲蓉及火腿等是丰富了月饼的品种,但那种动辄冠以“鲍鱼”“燕窝”及“鱼翅”等等所谓体现尊贵典雅及品味的月饼,实在是除了吵作和噱头之外,让人找不到其它的含义。标榜什么,其实正是缺乏什么。遗憾的是,卖家和消费者中,总有一个不明白这个理。 大半天的逛下来,终究没给自己买一个月饼。便宜的或者贵的,看着顺眼的或者不顺眼的,好象都不是我想吃的。还是爱吃月饼的,但怕咬一口下去,破坏想象与记忆里的那份美好„„ 饼坚强,还是食品监管的脆弱, 近日看一则新闻:一盒月饼皮饱满,色金黄,你对它垂涎三分自然在情理之中。可是,当你得知这块月饼的可以经历八个春秋的“高龄”,你还能保证自己的食欲吗,~是啊,月饼完好的包装和诱人的外形挑战的不单单是你的食欲,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底线。 我一直弄不清食品添加济的具体诞生日期、它何时在我国食品中允许使用以及国内和国外谁先使用它等这些费神费脑的问题,好象在不知不觉间的某个时候,就忽然看到了添加济这种东西无孔不入的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只要你不在某天决定断食,它必定作为“进口品”,每日与你密切相伴。大部分人其实对这些诸如:抗氧化剂、胭脂红、日落黄、增稠剂、三聚氰胺之类的东西都只停留于概念的印象,并不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利于弊,至于用量和监管,那好象更应该是商家和职能部门的。直到三鹿、漂白面粉、有毒大米、地沟油等等相关的负面报道活生生又接连不断出现在自己面前,大家伙儿才弄清:真可怕呀~原来商家要的只是利润,监管部门也难保证会在某个该紧盯的时刻打了盹哦~于是,在祖国江山一片和谐繁荣的大好局面下,我们面对着看似提高N多倍好得不能再好的物质生活,也陷入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艰难的选择:我要享受这好日子,那我就要吃好,可我吃了这不定什么什么含量超标的东西,我的健康还能保证吗,吃出个三长两短,想找人对病歪歪的身体负责困难重重也就算了,关键是拖着一副病躯,怕也难以再体会到生活的无限美好了吧~ 话题引申的有点远,但“饼坚强”确实再次为我们的食品安全敲了个警钟。无疑,现在的商家在制造产品的时候简直是堪称有魄力、大手笔的,因为细细盘点下来,怕是经他们的手,制造出的东西远不只“饼坚强”这一个英雄,之前之后肯定还有其它的很多英雄隐身江湖。只是遗憾的是,芸芸众生,难免大家都能幸运的成为“胃坚强“,能抵挡住这花里胡哨形形色色又源源不断的江湖英雄们。所以,还是要殷切巴望各级食品安全监管衙门里的官老爷们真正把民生问题放置于首位,拿好手中的官印,从严监管,将类似“饼坚强“的“肉坚强”、“米坚强”、奶坚强“、”菜坚强“之类的统统扼杀在摇篮之中。 想不再坚强,就容不得脆弱
/
本文档为【论莫言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