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律诗的平仄

2017-12-21 6页 doc 18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律诗的平仄律诗的平仄 律诗的平仄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五律的平仄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仄起式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春 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律诗的平仄
律诗的平仄 律诗的平仄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五律的平仄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仄起式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春 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平平,其余不变。?平起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山居秋螟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七律的平仄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平仄脚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脚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脚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脚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仄起式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书 愤 陆游昌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认堪仲伯间,到韶山 毛泽东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行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冬 云 毛泽东雪压冬去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塞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平起式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长 征 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登庐山 毛泽东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仄平平仄,其余不变。孤平的避忌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 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的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胜,平声,读如升。簪字有zān、zēn两读,分入覃、侵两韵,这里押侵韵,读zēn。字下加圆点的都是入声字。下同。 ?那,平声。 ?教,平声。 ?漫,平声。 ?失粘有广义,有狭义。广义的换粘指一切平仄不调的现象。狭义的失粘就是这里所讲的。 ?燕,平声。 ?注意:犯孤平指的是平脚的句子;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只算拗句,不算孤平。又指的是“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至于象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阳》 “八月湖水平”,那也是另一种拗句,不是孤平。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 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例如:月 夜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山中寡妇 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所谓“一三五不论”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析问是不全面的,因为容易引起误解。这个影响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就不能不予以适当的批评。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 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 字不论,平脚的句子中能有一个字不论。 “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四字并不一定“分明”;又依“仄仄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古风式的律诗在律诗尚未定型化的时候,有些律诗还没有完全工整。例如: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诗前半首是古风的格调,后半首才是律诗。 依照上文所述七律的平仄的平起式来看,第一句第四字应该是仄声而用了平声(“乘”chéng),第六字应该是平声而用了仄声(“鹤”,古读入声),第三句第四字和第五字应该是平声而用了仄声(“去不”),第四句第五字应该是仄声而用了平声(“空”)。当然,这所谓“应该”是从后代的眼光来看的,当时律诗既然还没有定型化,根本不产生应该不应该的问题。后来也有一些诗人有意识地写一些古风式的律诗。例如:崔氏东山草堂 杜甫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盘剥白鸦谷口粟,饭煮青泥坊底芹。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作者在诗中故意违反律诗的平仄规则。第一句第六字应仄而用平(“堂”)?,第二句第五字应仄而用平(“相”),第三句第六字应用平而用仄(“磬”),第四句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第五六两字应仄而用平。第五六两句是“失对”,因为两句都是仄起的句子。第五句的“谷”和第六句的“坊”也不合一般的平仄规则(虽然可认为拗救)。除了字数、韵脚、对仗象律诗以外?,若论平仄,这简直就是一篇古风。又如:寿星院寒碧轩 苏轼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这首诗第一句第五字应仄而用平(“摇”),这种三平调已经给人一种古风的感觉。第二句如果拿“(平)平(仄)仄 仄平平”来外衡量,第六字应平而用仄(“尺”字古属入声)。第三句如果拿“平仄平仄来衡量,第三第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绿雾”),第六字应仄而用平(“人”)。 第五句如果拿“平仄平仄”来衡量,第四字应仄而用平(“蝉”) ,第六字应平而用仄(“叶”)。 第六句如果拿“仄平平仄平”来衡量,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翠羽”),第六字应仄而用(“林”)。第八句如果拿“仄平平仄平”来衡量,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鹤骨”),第六字应仄而用平(“缘”)。 第七句第五字(“对”)也不合于一般平仄规则。跟“摇窗扉”一样,“沾人衣”、“穿林飞”、“何缘肥”都是三平调,更显得是古风的格调。作者又有意识地造成失对与失粘。古人把这种诗称为“拗体”。拗体自然不是律诗的正轨,后代模仿这种诗体的人是很少的。?唐人的试帖诗也容许有这种平仄格式,可见它是正规的格式。 ?鄜,读如夫,平声。看读如刊,平声。 ?本诗名一作《时世行赠田妇》。旋,去声。 ?更,去声。 ?令,平声。漂,去声。 ?过,平声。?为,去声。 ?这还不能算是上文所述的那种特定格式,国为那种格式第三字必须用平声,这句第三字“玉”字用的是仄志声(入声)。 ?“芹”字今入文韵,但杜甫时代还是真韵字,不算出韵。 ?为,去声。每句第一个字都是可平可仄,括号就是不拘平仄的意思。◎?在词曲格律中都表示可平可仄,没什么区别左巍
/
本文档为【律诗的平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