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连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2017-09-02 50页 doc 117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3143

暂无简介

举报
大连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大连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2010年7月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第一章 前言 一、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一) 规划的背景 “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连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正逐渐步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圈。由“十一五”步入“十二五”之际,恰逢金州区与开发区两区合并,成立金州新区。金州新区作为大连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金州新区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
大连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大连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2010年7月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第一章 前言 一、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一) 规划的背景 “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连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正逐渐步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圈。由“十一五”步入“十二五”之际,恰逢金州区与开发区两区合并,成立金州新区。金州新区作为大连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金州新区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一体化动作模式,金州新区管委会与金州区政府合署办公,同时挂“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金州区人民政府”的牌子。金州新区的建立是大连市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启动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决策,不仅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成和大力支持。成立新市区是大连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客观要求。金州新区的成立,促进了功能区与行政区的优势互补,将使这一区域成为大连市经济发展更加重要的支撑;成为全市生产要素最集中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将使这一区域对外开放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扩大;将更加有利于这一区域合理配置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当前,我国确定了一些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可以说从南至北、从东到西都在竞相发展。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大连和整个辽宁沿海的若干城市会共同组成我国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大连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和龙头城市,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承担着率先发展、率先振兴的历史使命。可以说,没有大连的快速发展,就没有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大开发大开放,也就没有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去年全省取得应对金融危机的胜利,实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振兴”,大连功不可没。金州新区作为核心城市的核心区,负有通过新区自身的建设来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责任。金州新区的发展不仅对大连新市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整个大连发展的关键,对于辽宁沿海经 1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济带的发展大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大连金州新区的地位,将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随着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地区发挥日益突出的核心和龙头作用,而表现得越来越重要。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的金州新区自身已经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为实 的“新跨越” 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从国际条件看,美国次贷危现未来 机带来的金融危机虽然从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向更多的实体经济领域扩散,影响程度也在不断的加深,但这也促进了产业转型和空间转移。这次金融危机对金州新区出口型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冲击较大,但这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会迫使企业转型升级。金州新区可以借此调整过去粗放的外向型发展模式,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减少经济资源过度流入外向型产业领域,增加服务业在第三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从国内和区域条件看,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还将保持相对稳定,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在抢抓加快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双重历史机遇的时代呼唤下,辽宁沿海经济带由省级发展战略升级为国家战,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五点一线”的建设发展战略,明确突出略 了大连市的核心地位。作为大连“两区一带”的重要部分,金州新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产业区,是大连新市区的主要功能区,这为金州新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十二五”时期,金州新区面临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实现全域城市化。金州新区作为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将发挥发动机和领头羊的作用。在全省沿海经济带大开放与大开发新格局下,金州新区必将享有更高的目标定位与优惠政策,成为带动沿海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为大连市产业北移的重要承接地和城市空间北拓的最先受影响的地区,金州新区在“建设大连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的目标定位下,必将“科学发展”与全区产业结构升级、引进项目的层次与质量、产业空间布局、城市空间拓展与功能提升等结合起来。 与此同时,金州新区的城乡建设在“十二五”期间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国际 2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发展环境来看,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波及全球,这种影响正在从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向更多的实体经济领域扩散。虽然当前美国经济有所回升,但未来世界经济形势是否会再度恶化,依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会给金州新区未来经济格局带来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和某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进而导致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和引入外资难度大大增加。 就国内发展环境而言,许多出口企业经营效益有所下滑,出口等部分指标出现负增长,化解危机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建成区产业结构升级、空间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但是产业总体规模还不够大,主导产业链条不完善,产业集群度不高,给未来结构调整带来一定压力;大规模城市化与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动迁安置成本上升压力加大;居民收入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还不够快,地区消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金州新区自身发展存在许多限制因素,国际上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仍然没有消除,国内及地区层面的发展还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金州新区“十二五”期间乃至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规划的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大连市金州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重要时期,也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式变化,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城市功能提升,实现金州新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金州新区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及专项规划,是“十二五”期间统揽金州新区城市建设事业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该规划能够妥善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使发展中的各个方面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该规划作为今后五年指导金州新区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安排,它将指导规范大连金州新区城市建设与发展工作,把大连金州新区建设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和新兴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大连市黄海沿岸生态宜居型中心城区,大连整体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点,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战略中的发动机、领头羊,现代工业和 3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集聚区,成为最具发展优势的先导区、最适宜创业居住的新城区、最具创新活力的试验区,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金州新区。总而言之,“十二五”规划能够科学、合理、积极地辅助金州新区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以一切有利于开发开放和率先发展振兴为基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是促进大连金州新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 的重要时期,要认真贯彻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面进步 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认真贯彻大连市委十届七次及八次会议精神,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大连市老工业区基地振兴规划》、《大连市城市整体规划纲要修编》、《大连市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为依据,突出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对金州新区提出的要求,即“成为大连科学发展新跨越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全市全域城市化的领头羊、建设“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的主力军”以及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和和谐大连的先行者”,抢抓加快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双重历史机遇,围绕辽宁省“五点一线”和大连“两区一带”建设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建设大连新市区的标准区和现代产业核心区,实现更具辐射效应和牵动效应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以完善城市功能。要全力推进全域城市化,改善金州新区城乡人民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建设的科学发展新跨越。 2010年国家发改委部署大连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金州新区也要发挥自己优势,为争做创新型新区而努力。 (二)编制原则 4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谋划长远;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推进。正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重点,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金州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服务,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和东北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本规划应对今后五年内的各项建设指标具有指导性、控制性和预见性,能体现今后发展的各项建设需要。 三、规划范围及其概况 金州新区地处辽东半岛南部,属低山丘陵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8?56′,39?4′、东经121?26′,122?19′,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保税区为邻,北与普湾新区相接。双面临海,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气候宜人,属北温带半湿润气候。 2010年4月29日,金州新区党工委、金州新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金州新区管委会与金州区政府、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同时挂“大连金州新区管委会”、“大连市金州区人民政府”、“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的牌子。实际由“大连金州新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全区 ,面积总人口 万人(其中开发区总人口65万人,金州区总人口 万人),1039.8平方公里,包括原金州区中除二十里堡、三十里堡、石河和亮甲店4个街道之外的辖区(即金州城区、大魏家街道、七顶山街道、登沙河街道、杏树街道、华家街道、向应街道)、以及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部辖区。海岸线长285.51公里,占大连市的20.82%。 金州新区交通便利,距离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20公里,紧邻规划的新机场;距大连港7海里;境内有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过,包括哈大铁路、哈大客运专线、规划中的丹大高铁以及沈海高速、丹大高速。 金州新区作为外向型经济区,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承接国际产业专 5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业和自主创新,是重要的现代产业核心区;因拥有金石滩等旅游景区,是知名的国际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多元,被誉为国际宜居新城。 金州新区拥有完善的交通体系,与大连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紧 和地区的近3000个外商投资项目落户,其中世密连接。目前已有来自47个国家 界500强企业47个,投资项目70个,平均投资规模7000万美元,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33个,如今已成为东北地区开放程度高、产业集聚能力强、管理体制与国际惯例最为接轨的地区(2008年资料)。金州新区将成为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现代产业核心区,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与宜居新城。 6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第二章 “十一五”期间各专业规划完成情况的回顾与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城乡建设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开发区管委会和金州区政府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双重历史机遇,按照大连新市区的标准区和现代产业核心区的建设目标,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和环境建设力度,全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区功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金州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济总体实力得到提升,对外开放迈向了更高的层次,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城乡建设发展迅猛,城乡建设投资总规 “十一五”期末,金州新区总人口 万人模达到 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 %。 (其中开发区总人口65万人,金州区总人口 万人),户籍人口为 万人(其中开发区为24万人,金州区为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0%。城镇人口由 万 市政公用基人增加到 万人,建成区面积由 平方公里增加到 平方公里。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项指标在“十五”基础上有了大幅提高,城区功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化了城区空间,环境卫生和环境质量成效明显,大力发展住宅及配套设施建设,使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初步确立,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的作用逐步得到了发挥。 一、重大城市设施建设形成新格局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按照规划建设目标及其发展战略,实施了重大城市设施工程的建设。其中,投资50万建成金家变电所;完成了开发区大剧院、图书馆、城市展览馆、市民健身中心、南部滨海新区填海工程、振连路桥等大型设施的建设。开发区还完成了6大园区场平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此外,投资3.95亿元,完成了小窑湾场平工程,填海造地7.1平方公里,场平总计土方量约3000万立方米。 “十一五”期间,金州区则按照规划建设目标及发展战略,城市道路桥梁方面累计投资27836万元,主要完成了有泉路道路工程、永安大街排水工程、大黑 7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山南部区域排水渠道工程、和平路公铁立交桥工程、金皮路公铁立交桥等工程。围绕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以及完善金州新城区路网,现正在实施金州大道(滨海路金州大桥至永安大街1280米路段)和海岸东方周边1号路工程,其中金州大道道路规划红线宽50米,包括37米车行道和两侧4米宽人行步道、2.5米宽绿化带,两侧方砖步道下各新建一条雨水管,路北侧绿化带下新建一条污水管,目前已完成永安大街往西(客运中心前)400米道路摊铺,2010年底竣工。启动了大黑山周边区域路网、七里路网、北九里路网、南部城区路网、登沙河新城生活区路网等板块路网工程。对红旗河、北大河部分河道实施了清淤、疏通和岸墙砌筑工程,共清淤26000立方米,河床铺砌18529平方米,砌筑岸墙500米等,目前正在实施北大河体育公园和北大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 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一)供水能力得到提升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为了进一步保证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积极增加用水供给,努力提升净水能力。到目前为止金州新区已有七座净水厂,即凤凰山净水厂、湾里净水厂、松树山净水厂、青山净水厂、登华净水厂、闫家楼净水厂和大沙沟净水厂。 其中,以高低区联网方式供水的凤凰山净水厂和湾里净水厂联网为开发区主要的建成区供水。 位于开发区铁山西路59号的凤凰山净水厂,总设计能力为10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为10.41万平方米,原水管从金州水源地、金州北大河水库,沿李家店隧洞引入,管径DN1200,管长6848米。 位于开发区寨子沟水库西南坡的湾里净水厂,总设计能力为30万立方米/日,一期生产能力15万立方米/日。湾里水厂占地面积为21.2万平方米,“十一五”末已启动二期15万立方米/日的扩建工程。原水管有两条,一条从DN2000的引碧管线上接入,管径DN1800;另一条从卧龙水库引入,管径DN700,管长8870米。湾里净水厂水泵扬程标高为98米。 位于金石滩旅游度假区的东北部的松树山净水厂,总设计能力为7.0万立方 8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米/日,供水区域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目前未与其他两水厂联网。现状供水能力为3.0万立方米/日,占地3.14万平方米。该净水厂共两座清水池,池底标高分别为67.5米和70米。原水沿金七线从引碧管线上接入,管径为DN400。 位于金州区拥政街道青山村的青山净水厂,总设计能力为16万立方米/日。 1万立方米高位水池2青山水厂配水管线工程包括15万立方米加压泵站1座、 座、189公里配水管线等。解决了金州西部、北部地区(大魏家街道、七顶山街道、二十里堡街道、三十里堡街道、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石河街道等)居民生活、工业企业、临港工业以及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的用水需求,特别是彻底解决七顶山、大魏家等区域海水倒灌问题,使群众饮水达到安全标准。 位于金州区华家屯镇李家沟村的登华净水厂,总设计能力为15万立方米/日,占地10万平方米。登华水厂配水管线工程铺设配水管线总里程136公里。解决了登沙河街道、亮甲店街道、华家街道、向应街道和杏树屯街道等东部地区供水问题,同时为临港产业、工业企业新建、搬迁和招商引资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 此外,闫家楼净水厂总设计能力为1.5万立方米/日;大沙沟净水厂总设计能力为1.6万立方米/日。 为完善大黑山周边区域配套设施,实施了大黑山周边区域给水工程,主要包括供水管网、两级加压泵站及外部变电所、10KV外网等。其中,聚鑫泵站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4952平方米,建筑面积652平方米;接力泵站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7275平方米,建筑面积652平方米;800KVA变压器4台(每座泵站一用一备),外网双电源电缆线路6公里,含环网设备4台等;供水管网总里程15.3公里。目前该工程基本完工,正在准备实施设备调试。 除了较大的净水厂之外,还有大型给水加压泵站4处,分别是大学城加压泵站,现状规模3000立方米/日;杏林加压泵站,现状规模7000立方米/日;小孤山加压泵站,一期4000立方米/日,二期9000立方米/日;大孤山加压泵站,设计规模7万立方米/日。 (二)燃气供应设施得以改善 9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截止到“十一五”期末,开发区燃气用户123,833户,燃气普及率65%,其中管道燃气普及率65%,燃气管道总长268公里,燃气储罐2座,总容积6万立方米;金州区燃气用户73,000户,管道普及率48,7%,管道总长41公里,高中压调压站一座,在建11600立方米气源厂一座。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建设完成40万立方米燃气储配站,新建第二燃气厂一期工程,日供气能力25万立方米,并已投入使用。金州区新建青山气源厂,日供气能力40万平方米,预计2010年底投入使用。共新建煤气管网49.1公里。 (三)集中供热大幅提高 金州新区现有供热面积达2850万平方米。其中,开发区集中供热面积为1110.62万平方米。开发区内现有一座热电厂(开发区热电厂)设计采暖供热能力为300MW,蒸汽供热能力为100t/h。开发区共有集中供热区域锅炉房(单台容量?29MW)5座,分别为30#区域锅炉房、28#区域锅炉房、出口加工区锅炉房、都悦里锅炉房、双D港数字园锅炉房。开发区内大化集团、西太平洋炼油厂、北粮集团等大型企业建有自备电厂或锅炉房自行供热。开发区内现有锅炉131台,总吨位1933t/h。现状高温热水管网总长45.4公里。最大管径为DN700,现有热力站54座;现状蒸汽管网总长27公里,最大管径DN600。金州区现有13家供热单位。城区内有一座热电厂和 31座锅炉房,锅炉共计57台,总吨数为1438吨/小时。城区供热总面积达到115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910万平方米,公建240万平方米;城区百万平方米以上的供热单位3家,即大连金州热电有限公司、大连供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国电春成热电有限公司。城区供热主管网总长26公里。 “十一五”期间,加强了供热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了开发区第三热电厂(大化自备热电厂)等供热源点项目。国电电力开发区第二热电厂目前正在建设,全部工程计划2011年底竣工投产。 十一五”期间,金州区也完成了国电春成热源厂等热源建设。大连供暖集团承建的五一路热源厂工程正在建设中。为确保“蓝天碧海”工程的实施,金州区从2007年开始启动拆炉并网工作,逐步取消分散锅炉房,将原有采暖系统并入热电联产或区域锅炉房管网,实行集中供热。 10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与此同时,开发区和金州区特别注重对分散小锅炉的拆炉并网和分户改造工作。“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域内拆并分散燃煤锅炉房2座,拆除小锅炉4台,对金石滩中心锅炉房、振鹏锅炉房进行了扩容改造。实现集中供热面积35万平方米,完成旧城区分户改造30万平方米。金州区域内完成20多座锅炉房的并网改造,实现集中供热210万平方米。完成老楼分户改造180万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新增供热面积共980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50万平方米。其中,开发区域内新增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由2005年的55%增加到2010年的63%,提高了8个百分点,住宅供热普及率为100%;金州城区新增供热面积480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3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由2005年的54%增加到2010年的72%,提高了18个百分点,住宅供热普及率为99%。 (四)城乡道路交通设施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缜密的安排部署、高效的实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交通设施网络。到2009年底,开发区和金州区共完成大中修路基改造158.441公里;新改建及大中修沥青混凝土路面202.739公里,其中新改建桥梁5242.359米;完成农村公路网基建改造172.227公里,新建桥梁793.73米。 到2010年底,开发区和金州区公路总里程共达到853.774公里,其中干线189.705公里,县道189.99公里,乡道283.425公里,村道190.283公里。桥梁总数达到12511.63米。开发区8个乡镇和金州区12个街道全部通公路和沥青混凝土路,96个建制村全部通公路和沥青混凝土路。共有532个自然屯其中有484个通公路,397个沥青混凝土路。 公路密度:开发区达到0.703公里/百平方公里,7.89公里/万人;金州区达到109公里/百平方公里,40.1公里/万人。开发区二级以上公路122.334公里,比重为94.5%;金州区二级以上公路261.892公里,比重为45.03%。 “十一五”期间,金州区还完成城区主干道37条,总长67.3公里,主干道沥青路面1,256,187平方米,道边石134690米,人行道面积523,794平方米。小区道路总长44,933米,小区沥青路面305,765平方米,小区人行道面积147, 11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719平方米。此外,金州区统计在册桥梁36座,主要分布于红旗河、西大河、北大河,另外有哈大及金城铁路的公铁立交桥,沿疏港路分布的公路立交桥等。其中沿红旗河沿线的桥梁有:七里暗渠、金水桥、五一桥、先进桥、红旗桥、光明桥、南棉桥、南山桥、同济桥、北山桥、胜利桥、西河市场新桥、立新桥、高 ;沿西大河沿线的桥梁有:金兴铁路涵洞、解放桥、香水速公路垮线桥等13座 桥、西河市场桥等4座;沿北大河沿线的桥梁有:三里村桥、永安桥、皮革桥、园艺桥、宁海桥等5座。 (五)城市道路照明取得长足发展 目前,开发区和金州区现有路灯42254盏,其中高压钠灯(含金卤灯)为24688盏;其他光源19867 盏。路灯总功率近9000千瓦。10KV开闭所已运行的10处,路灯箱式变(变电亭)246个。10KV电缆线路为150KM,路灯地埋电缆820KM,路灯智能监控系统两套,监控系统节点194个。其中,开发区内主干路路灯多为400W双光源,如5#路、疏港路等,单杆功率为800W;金马路单杆为4光源900W;次干路路灯多为单光源250W;小区路灯大部分为单光源150W。金州区内如斯大林路、和平路等为双光源400W。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路灯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在改善域内光环境的同时也为全区夜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十一五”期间,共安装路灯0.9万盏,敷设和更换线缆44.1万米,安装和维护路灯变压器46台,安装路灯监控终端设备33台。 到2010年底,开发区内中心四区路灯供电变压器达到167台,线缆700公里,监控终端设备104台,路灯灯盏数3.6万盏,总功率达7500KW;金州区内路灯供电变压器达到98台。 (六)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得以加强 到“十一五”期末,开发区和金州区污水处理能力为25.8万吨/天。其中,开发区污水处理一厂处理能力8.0万吨/天,实际处理量6.5万吨/天。污水处理二厂处理能力8.0万吨/天,实际处理量4.5万吨/天。大孤山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2.0万吨/天,实际处理量1.5万吨/天。小窑湾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2.5万吨/天。金州区西海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能力4万吨/日,石河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 12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力0.6万吨/日,工业新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0.5万吨/日,大魏家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0.2万吨/日。 开发区内现有污水泵站8座,污水处理站29座,均在运行。金石滩现有污水处理站13座,其中8座正在运行。开发区“十一五”期间共建设污水一、二次网约78公里,建设雨水一、二次网120公里。金州区“十一五”期间共建污水管网21.6公里。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高,2005年污水处理率为80%,再生水利用率为25%;2010年污水处理率为90%,再生水利用率为30%。金州区2010年污水处理率为44%,再生水利用率为0.5%。 三、生态环境建设美化城区空间 (一)绿化建设成效明显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本着提升全区城市内在质量和增强城市功能的目标,坚持以城市生态建设、绿化建设为主线,以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的城市绿化生态系统为构架,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扩大规模、打造精品,绿化配套、提高档次,见缝插绿、务求实效”的建设原则,按照“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和“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绿中”的建设标准,以城区主干道路两侧绿化和公园、广场绿化为重点,以植树、植大树、建大型防护林为主攻方向,以提升城市公共绿地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城市绿化建设水平;同时,还积极改造老城居住区花坛绿地,推广“星级花坛”管理模式,城市绿化建设与管理同步发展,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共栽植各类树木70万株,新增绿地107.3194万平方米;金州区共栽植各类乔树木20余万株、灌木150万株、花卉220万株,新增绿地111.2万平方米,改造绿地60万平方米。到“十一五”期末,开发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1.2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2.90平方米;金州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1平方米。 在“十一五”期间,开发区还建立了东北大街游园、十四号路游园、三十二号路游园、世纪广场、41号工业区游园、十里岗北侧游园、东城天下西侧游园、东城天下西北侧游园、3号路动迁小区游园、小孤山动迁小区游园、金州新区植 13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物公园(二期)、金州新区气象公园(二期)、牛头山近邻公园改造、泊石湾海滨公园建设、东居里近邻公园改造、市政道路及工业园区绿化配套、8#路、东北大街、辽宁街等绿地、和谐广场、劳动公园等社区及休闲娱乐广场。同时,金州区城市绿化主要建设了七里公园(一期)、北大河体育公园、金兴游园、南棉小区 、生辉小区游园、五一路景观绿化带、快轨沿线游园、光明小区游园、金纺游园 景观绿化带、永安大街景观绿化带、沈大高速公路金州城区段两翼绿化带、金湾路绿化带、金湾路匝道绿化带、北山路匝道绿化带,改造了金山广场绿地、向应广场绿地、三八游园、环保小区游园以及老城区楼间花坛绿地(一、二、三期)等,对新(扩)建城区道路进行了绿化,种植了行道树。 (二)环境卫生水平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环卫管理全面化,建筑垃圾、医疗垃圾、车辆清洗等纳入日常管理;对居民和社会单位的生活垃圾袋装收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治理,实现了定时收集、定时清运、日产日清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了环卫作业质量标准,提高了环境卫生管理的宏观调控能力。 到“十一五”期末,开发区和金州区道路清扫面积达到1080万平方米。其中,开发区达到858万平方米,增长35.6%;道路清扫机械化作业率为60%;生活垃圾日清运量322.7吨,增长28%;公共厕所19处。居民生活垃圾袋装收集普及率为80%;生活垃圾密闭压缩清运率达到100%。金州区城区道路清扫面积达到222万平方米(不含街道社区清扫面积),增长65.6%;道路清扫机械化作业率为80%;生活垃圾日清运量302吨,增长29.7%;公共厕所26处。居民生活垃圾袋装收集普及率为70%。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建立了垃圾压缩站14座、建地埋式垃圾箱682个、更换果皮箱632个、购置环卫车辆80套、建立垃圾待运点60处、建设环卫办公楼4座。金州区安装地埋式垃圾箱6000个,普及率97%;购置各种环卫车辆23台;建作息房15个;建设环卫车队集办公、停车场、修理间于一体的办公点一处。 (三)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14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大气、水体、噪声等环境质量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近岸海域水质各项污染物年均值基本符合所在功能区标准,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石油类污染物大幅度下降。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符合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稳中有降。 与“十五”相比,开发区二氧化硫下降37%,自然降尘下降40 %,空气四项污染物年均值全部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和削减,与“十五”末期相比,二氧化硫削减37%、烟尘、粉尘削减2.5%、化学需氧量削减5%,石油类持平。全区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100%。 “十一五”期间,金州区在2009年年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38天,较2005年增加21天。与“十五”相比,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上升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自然降尘下降8%,空气四项污染物年均值全部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基本符合功能区划,登沙河流域、北大河水库水质整体上呈现好转趋势。工业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十一五”期间共完成了140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和削减。与“十五”末期相比,二氧化硫削减12.3%、烟粉尘削减225%、化学需氧量削减22%,石油类持平。全区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8.31%。 此外,生态区建设开始启动。金州区已有登沙河、亮甲店、三十里堡、石河、向应等5个乡镇街道被大连市环保局命名为市级生态示范乡镇;后石、北海等26个村荣获金州新区生态示范村称号;三十里堡街道成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四、建设行业突飞猛进 (一)建筑行业规范发展 大连市建筑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704亿元,全年上缴税金32.4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12.7,;金州区建筑业总产值132.13亿元,全年上缴税金6.5亿元,占当地税收的15.5%。这积极地带动了全区建材、装饰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还与金融、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有着密切关系。 此外,“十一五”期间,开发区房地产开发投资绝大多数是通过建筑业实现, 15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而建筑业所吸纳的劳动力,大部分是农民工。所以,建筑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程,全部建筑企业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有效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开发区政府主管部门积极转变职能,改变了行政审批的市场准入方式,促进建筑市场的有序竞争。 (二)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全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到2009年末,房地产业增加值、税收(地税)、开发投资、施工面积、销售额年均增长率超过30%,房地产业销售面积、平均销售价格年均增长率超过15%。 1.经济效益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房地产行业的经济效益成效显著。到2009年末,开发区房地产业累计增加值72.8 亿元,占同期GDP的3.23%,年均增长34.27 %。2005年房地产业增加值是6.8 亿元,2009年增加值可达22.1亿元,是2005年的3.25倍。2005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开发区GDP的比重是2.04%,2009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开发区GDP的比重可达3.88%。2005年房地产业税收(地税)是3.81 亿元,2009年税收(地税)可达12.73亿元,是2005年的3.34倍;2005年至2009年,开发区房地产业税收(地税)累计达到40.55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13.46%,年均增长35.20%。2005年房地产业税收(地税)占开发区财政收入的比重是15.04%,2009年房地产业税收(地税)占开发区财政收入的比重是12.36 %。 “十一五”期间,金州区的房地产行业也发展蓬勃。2005年建筑及房地产业税收是3.2亿元,2009年建筑及房地产业税收达12.64亿元,是2005年的3.95倍;2005年至2009年,建筑房地产业税收累计达到36.15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50.59%,年均增长40.97%。2005年建筑及房地产业税收占金州区财政收入的比重是45.07%,2009年建筑及房地产业税收占金州区财政收入的比重是58.79 %。 建筑及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开发区和金州区的支柱产业,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全区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开发区和金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 16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巨大的贡献。 2.社会效益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实现了居民财富的增长,提升了城市价值。2005年开发区实有 开发区居民住住宅建筑面积为1450.6万平方米,2009年达到1800万平方米,宅建筑面积累计增长349.4万平方米。2005年至2009年,开发区人均居住面积提高1.74平方米,平均每年提高0.44平方米,年均增长1.25%。2005年开发区人均居住面积为34.13平方米,2009年达到35.87平方米,至2009年末人均居住面积增长1.74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年均增加1.25%。 “十一五”期间,金州区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实现了居民财富的增长,提升了城市价值。 3.开发规模 “十一五”期间,至2009年末开发区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1.8亿元,年均增长53.96%。200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8.6亿元,2009年达到104.5亿元,是2005年的5.62倍。2005年至2009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5.2 亿元,年均增长41.92 %。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00.3亿元,2009年可达到406.9 亿元,是2005年的4.06倍。2005年至2009年,施工面积累计可达1763 万平方米,2005年开发施工面积为169 万平方米,2009年达到504万平方米。2005年至2009年,竣工面积累计可达382万平方米,2005年竣工面积为69 万平方米,2009年达到108万平方米。2005年至2009年,累计出让土地面积1741.46万平方米,2005年出让土地面积431.64万平方米,2009年土地出让面积269.83万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金州区至2009年末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2亿元,年均增长64.37%。200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6.2亿元,2009年达到45.3亿元,是2005年的7.3倍。2005年至2009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6亿元,年均增长52.30%。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6亿元,2009年达到140 亿元,是2005年的5.38倍。2005年至2009年,施工面积累计可达1406万平方米,2005年开发施工面积为61万平方米,2009年达到430万平方米。2005年至2009 17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年,竣工面积累计可达557万平方米,2005年竣工面积为40 万平方米,2009年达到182万平方米。2005年至2009年,累计出让土地面积1741.46万平方米,2005年出让土地面积431.64万平方米,2009年土地出让面积269.83万平方米。 4.交易情况 ,开发区商品房交易额累计达到338.5亿元,年均增长2005年至2009年 42.33 %,2005年大连金州新区商品房交易额是27.9亿元,2009年达到114.5亿元,是2005年的4.10倍。2005年至2009年,商品房交易面积累计达到60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新增577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8.21%,2005年大连金州新区商品房交易面积是85万平方米,2009年达到166万平方米,是2005年的1.95倍。大连金州新区商品房平均交易价格从2005年的3280元/平方米上涨到2009年的6898元/平方米,年均增长20.42%。 与此同时,金州区2005年至2009年商品房交易额累计达到187亿元,年均增长48.01 %,2005年商品房交易额是12亿元,2009年达到58.5亿元,是2005年的4.8倍。2005年至2009年,商品房交易面积累计达到49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新增469万平方米,),年均增长30.38%,2005年金州区商品房交易面积是45万平方米,2009年达到130万平方米,是2005年的2.89倍。商品房平均交易价格从2005年的2650元/平方米上涨到2009年的4700元/平方米,年均增长15.18%。 商品房交易市场的动力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日趋完善,房地产业金融配套体系向多层次发展。 (三)住房保障措施有序落实 开发区现有低保家庭1600户。开发区的住房保障群体分为低收入的低保家庭、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历年引进人才及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等无房户、承租户四类。根据2008年—2009年对户籍居民、企业职工、引进人才这三类人群的抽样调查,在对全区8个街道、乡镇、40多个社区居民调查回收的结论显示,这部分户籍人口中中低收入且住房困难的家庭约为3000户左右,多为老动迁住房拥挤户和无房户;根据在人才中心和公安户籍部门的调研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开发区接受的毕业生中落户的有2万多人,其中约有30%的大学生的工资收 18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入偏低,既无力购买普通商品房,又无力承担日益上涨的房租;同时全区企业抽样人群调查显示,65%的外来务工人员住在企业集体宿舍,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居住条件拥挤,其余成家的外来务工家庭大多居住在交通不便的近郊平房,环境卫生条件比较差。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初步完善了住房保障制度。自2009年开始,开发 区已连续两年针对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了廉租住房保障,到2010年,开发区建立了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政策性租赁住房组成的分层次、多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上述各类保障性住房1600套,约为10万平方米左右,2010年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金州区现有12个街道,户籍人口30.6万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约9000户左右;低保户7000户(其中:城区六大街道2906户、涉农街道4094户)、12641人;低收入专项救助家庭1106户、2731人。2000年以来,接受毕业生落户约有10000人,绝大部分工资收入偏低,既无能力购买商品房,有无能力承担日益上涨的房租;长期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50,以上以租房和住在集体宿舍,人均面积不足6平方米,居住条件拥挤且卫生条件比较差。 “十一五”期间,金州区选址东山小区,从2005年开始分两期建设经济适用房,总投资7亿元,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提供经济适用房房源1974套,截止2009年3月6日全部交付使用。从2007年开始,政府对低保户及低收入家庭实行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工作。至今,区财政共拨付廉租住房补贴547万元。截止到目前,共有456户、1020人享受了廉租住房补贴,累计补贴面积1.58万平方米,实际累计发放补贴资金386万元,1035户次。截止目前全区出售价限价商品房2245套,惠济人口 6800人,销售面积达2044546.66平方米,补贴面积19.35万平方米,共需补贴资金17512.682万元。 (四)勘察设计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勘察设计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开发区勘察设计单位覆盖了建筑、交通、水运、水利、化工、纺织、电力等各个专业。金州区勘察设计单位有1家,覆盖了建筑、规划、勘察测量等专业。其中乙级资质单位1家。行业从业人员60多人,其中技术人员50多人,注册师9人。全行 19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业产值2010年达800万元,人均年产值13万元。已有1家单位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开发区和金州区积极稳妥地推进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体制改革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节能建筑领域锐意进取 (一)建筑节能取得可喜成绩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建筑节能发展迅速,并对新建居住性建筑的建筑节能标准进行了一次较大调整。 2006年开发区和金州区居住性建筑全面实施建筑节能50%的标准,累计建成109.7万平方米。2007年至2009年居住性建筑全面实施建筑节能65%的标准,累计建成579.2万平方米。2006年至2009年累计建成688.9万平方米节能建筑。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规划区内居住性建筑节能50%标准执行率达到95%,居住性建筑节能65%标准执行率达到100%;金州区城区内居住性建筑节能50%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居住性建筑节能65%标准执行率达到100%。 (二)新型墙体材料进一步推广应用 “十一五”期间也是新型墙体材料在开发区和金州区进一步推广和发展的时期。新型材料在生产厂家、种类、规格和产量上均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十一五”期末,开发区新型墙体材料企业总数达到8家,共两大类,6个品种规格,新型墙体材料年产20万立方米,约1.36亿块(标准砖)。“十一五”期间,金州区新型墙体材料企业总数达到26家,共两大类,6个品种规格,新型墙体材料年产135万立方米,约9.2亿块标砖。 “十一五”期间也是散装水泥和粉煤灰综合利用在全区进一步推广和发展的时期。到“十一五”期末,金州区散装水泥年生产能力达到125万吨,水泥散装率71.4%,粉煤灰综合利用能力达到35万立方米,粉煤灰利用率100%。 六、安全与风险防范体系日臻完善 (一)人防建设 开发区和金州区现已竣工人防工程约41.16万平方米,均为结合民用建筑修 20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建的防空地下室。开发区和金州区现有固定电声防空警报器29台,全部实现统控,警报中间站2台,警报指挥车2台,车载警报2台。金州区内建有一栋1500余平方米的伪装房。 开发区和金州区人防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十一五”期间共竣工验收人 ,新增警报器9台,全部实现统控。 防工程约23.7万平方米 金州区“十一五”期间办理防控地下室产权证8项,面积2.2万平方米。 (二)防震减灾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金州区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已基本建立,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实行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主管部门分工管理、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 七、“十一五”城乡建设的与存在的问题 (一)经验总结 1.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在工作中要坚持把为人民办事实、办好事作为工作重点,把“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作为工作的基本方针,认真负责,科学工作,明确责任部门,加强责任人联系与合作,最终实现“科学办公、高效办公、透明办公”的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 2.强化规划发展意识,保证全区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要严格实施土地规划管理,将金州新区建设规划作为全区建设和发展的蓝图和依据,积极采用统一的规划、审批、设计、管理和配套协调的建设程序,重视建设的系统性、协调性和经济性,避免经济建设盲目选择和短期行为对整体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 3.坚持区域协调与合作的空间整合发展战略 通过与临近地区和交通网络联系地区的密切接触与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协调发展路径,形成最优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资源的空间运动,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协调发展。 4.注重金州新区的个性化发展,彰显地区发展的风格特色和文化魅力 一方面要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加以深化和传播,形成有利于区域发展的积 21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极因素和软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筑风格和绿化措施的艺术规划形成个性化的建筑文化和生活氛围。此外,人性化的城市规划和“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也应当渗透到城市建设的内涵中。 5.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对建设项目,从咨询机构、决策部门、设计单位到主管部门,各级进行反复比选,层层把关,通过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努力把每一个项目都建设成为精品,成为代表地区特点的标志性工程。 坚持金州新区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6. 勇于开拓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方法改善人居生活和工作条件,通过路街整治、搬迁污染企业、拆除和改造高污染供热设施、采用大量节能材料、大力开展绿化等措施改善金州新区环境、陶冶居民情操,提升金州新区知名度,树立区域发展的典范。 (二)存在的问题 1.建设行业调控机制仍需完善 由于合理的调控机制还未达到既定的效果,房地产投资增长偏热,房价上升过快,商品房空置率有增长的势头,而住房供应结构单一也是房地产业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2.金州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于其发展的需要 金州新区供水设施不足、老化、标准化程度较低等问题较为突出;中水回收认识不足,导致中水回收量偏低,阻碍了金州新区中水的生产及回收的发展。 3.区域协调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金州新区的城市化水平还相对较低和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4.整体布局和统筹规划的前瞻性、可持续性有待加强 防洪和污水处理等设施的建设尚欠缺统一高效的整体布局和统筹规划,使得各设施的功能难以更为充分地发挥。 5.工程项目前期投入的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认识不足,造成工程项目前期论证不够充分。应加 22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大前期工作资金投入,建立建设项目专家论证制度,逐渐完善项目库的建设。由于工程前期的工作时间安排不足,造成前期工作不够细致,因此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漏洞,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质量。 23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第三章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和目标 金州新区的成立恰值“十二五”规划开始。因此,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应充分体现两区合并的战略意义,即加强统一领导,对外加强国际合作,统筹管理,对内相互协调,互相支持与合作;有利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互补,人员互补,共同发挥竞争优势;统一规划市政建设,减少重复,突出重点和特色;节约能源,优化节能减排;统一安全保卫,加强紧急事故应急措施与处理。在进 中,我们充分考虑两区合并的背景和相关的有利因素,本着以人为本、行规划过程 统筹兼顾、城乡协调、体现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的原则,努力达到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使金州新区的城乡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预测分析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要达到社会和经济、生产和生活各方面协调发展,各项城市设施建设的预测要有前瞻性。城市建设的任务是为工业提供给水、排水、燃料、电力、电信等工程设施,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住房、文教、卫生、商业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等物质条件,而道路交通又是连结生产与生活的纽带,也是发展生产、方便生活配套所必需的。因此,在规划中认真做好城市建设各专项规划发展目标的测算,对协调各专项规划投资比例,使城市各项建设既能集中主要项目又能协调发展,避免盲目浪费是有着重要作用的。下面给出预测分析方法。 (一)人口规模的预测 本规划纲要中的人口规模包括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人口规模的预测应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实事求是,科学预测,合理确定,使其尽量符合人口变化的实际。如果人口规模预测得偏大,则用地规模也会偏大,相应的建设投资也会偏高,造成不合理与浪费。但是,如果人口规模预测得偏小,则会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各项设施标准的偏低和不配套,阻碍城市的健康发展;而且由于城市的人口规模很快地被城市发展的现实所突破,不得不很快又重新修编城市规划。 每个城市的人口规模都有一定的合理限度,其增长一般受制于几个约束条件:(1)城市的适当人口规模应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要求来研究确定;(2)城市环境的合理容量和建设条件是制约城市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3)人口增长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等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人口的增长严重地超过了 24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这些条件,其结果往往带来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下降,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金州新区的住宅及配套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居民居住条件、基础建设都产生了严峻考验。 为了预测“十二五”规划中的人口规模,本次规划中采用综合平衡法(统计分析法),其表达式为: NP=P(1+R) +C 0 其中:P为规划期末人口数;P为规划基期人口数;C为规划期内的机械增0 长人口数;R为人口自然增长率;N为规划年限数。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本年出生人数减去本年死亡人数后,除以年平均总人口数。即: 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 机械增长人口数为规划期内迁入人数减去迁出人数。 根据综合平衡法和金州新区实际情况,对规划期末的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到2015年金州新区建成区内的总人口数为110万人。 (二)经济增长的预测 从1984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开发区成立至今,时光已经过去了26年。26年来,经济技术金州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区”,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曾起过重要的作用。见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表。 表3—1 金州新区“十二五”期间劳动力投入和GDP 年份 劳动力投入(万人) GDP(万元)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根据年投入劳动力的增长率和经济(GDP)增长率的比值,同世界先进国家 25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的平均水平0.37相比,大连金州新区的经济增长的社会效益水平较 (低/高),说明金州新区的经济增长 (能/不能)带动更多的就业。 二、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抓住、用好发展机遇,站在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实施区域发展规划的高度,围绕新老市区一体化和产业继承与发展两大主题,以国际化视野定位区域发展,其全面提升产业高端化、城市国际化、环境现代化、社会和谐化水平为目标,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新老市区一体化进程,承接大连工业转移重任,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在建设经济发展领先区、现代产业核心区、新市区精品标志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先进文化领域区、党建工作特色区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实现更具辐射效应和牵动效应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中发挥“核中核”作用,成为大连新时期发展的龙头。 (一)发展战略 金州新区已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比较扎实的发展基础,在发展战略上,“十二五”时期应实现全域城市化,力争在合理的期限内实现金州新区全域城市化。集约乡镇企业进园区,提升创新和发展能力;集中农民进社区,提高生活服务水平。以世纪标准规划建设金州新区,以世界眼光布局金州新区产业,打造现代化、国际性、综合性大连新市区的标志区。实现新老城区一体化,贯通振连路,建设跨海大通道,实现新老城区时空一体化;推动新老城区重大城市功能性项目一体化布局,提升金州新区重大城市功能性项目的国际先进水平。全面继承和发展大连产业,从承接转移向继承和发展转变,从引进嫁接向放大规模、创新内涵转变,不断提升金州新区产出规模在全市比重的同时,发展新兴创新产业。打造产业领先新优势,提高产业集聚和经济牵动作用。围绕“三个中心,一个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战略,以催化已投产企业“增资、增量、增项”,优化产品结构,发展行业领先产品;以培育和引进新项目集聚和壮大新兴产业,打造金州新区在全省乃至东北产业创新的领先新优势。 金州新区在发展上要增强大局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新区建设的新局面。一要进一步做强做大经济规模;二要进一步 26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做强软硬实力;三要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四要进一步做美区域环境;五要进一步做富居民生活。 (二)发展原则 在发展原则上,应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加快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协调发展是讲求实现发展的全面性、合理性和健康性,要科学合理、稳字当头。加快发展是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有利的经济资源和政策环境在一定时期内实现高速发展。创新发展是释放区域经济发展的活性因素的手段,也是突破发展思路瓶颈的途径,同样也是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方法。坚持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是对协调发展的补充和拓展,强调了发展的外部性影响,是实现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发展和谐性的重要体现。 (三)发展定位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逐步实现,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任务努力开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力缺乏、突破口少的矛盾。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就是借鉴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的发展经验——要拉近与发达国家国际城市的差距,必须在现有核心城市的基础上,增加更进一步的突破性政策支持,如新区政策。承担起新区建设核心、主体的职责,起到引领、统筹新区发展的功能,是金州新区发展定位的出发点和基础。 金州新区在发展定位方面应当从三个方面加以明确。首先是“一核五区”的总体定位。金州新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中的“核中核”,是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领先区、现代产业集聚核心区、新市区精品标志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体制机制创新区。其次是“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定位。金州新区作为国家级石油化工、先进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基地,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物流、信息技术、研究开发等),和港航服务业中心,地区性旅游服务业中心。最后是“大连市新城区的精品标志区”的城市发展定位。合并后的金州新区是大连市“新城区”发展的精品标志区,是大连全域城市化格局中发展现代服务业最重要的功能集聚区,是全市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完善的亮点区。金州新区将成为我国东北地区对外 27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开放的门户和现代产业核心区,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与宜居新城。金州新区将有利于提升大连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有利于大连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促进增量调整和存量提升,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注入强大动力。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和重点支持园区的开发开放,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全域城市化战略中,在促进大连产业结构存量提升和增量调整的过程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金州新区成立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夏德仁对金州新区提出五点希望:一是要成为大连科学发展新跨越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二是要成为带动全域城市化的领头羊;三是要成为建设“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的主力军;四是要成为改革开放的示范区;五是要成为和谐大连建设的先行者。 三、发展目标 (一)资源节约型建设目标 “十二五”时期,城乡建设应以“低碳经济”为发展的主要模式,以保护资源环境、提升建筑功能、保证建筑质量、改善人居条件为具体目标,最终将金州新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发展地区。 “十二五”期间,在金州新区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建居住建筑,建筑节能65%标准执行率为100%;新建公共建筑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达标率100%;启动有供暖(冷)要求的其它建筑节能工作。同时,金州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10%)。 要加大建筑节能的力度,重点是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到2015年,金州新区新型墙体材料企业总数将达到20家,共两大类,6个品种规格,新型墙体材料年产175万立方米,约11.7亿块(标准砖)。 增强粉煤灰综合利用能力。到2015年,金州新区粉煤灰综合利用能力达 ,粉煤灰利用率到 万立方米(其中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50万立方米) 。 100%(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100%) 与此同时,应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作为金州新区建设行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应秉持“科学规划、综合利用、合理开发”的原则深入探索城市空间布局,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局面,健全交通运输体系,提升金州新区总体生产效 28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率。到2015年,金州新区人均建设用地为 平方米(开发区为 ;金州 ,平均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GDP产出大于 亿元(开发区区为103平方米 。 为 ;金州区为2.7亿元) (二)环境友好型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在创建“生态城市”的基础上,把创建“绿色城市”作为城区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到2015年,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 %,绿化覆盖率达到 %(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45%),绿地率为 %(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43%),城区人均公共绿地为 平方米(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15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金州新区应努力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再生水利用能力。到2015年,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5%,再生水利用率应为40%。污水处理程度原则上达标排放,污泥集中处理,污水处理厂建设与中水回用相结合。 “十二五”期间,将扩建小窑湾污水处理厂规模2.5万吨/日, 扩建大孤山污水处理厂规模2万吨/日,新建金石滩污水处理厂规模2万吨/日,新建登沙河污水处理厂规模5万吨/日。新建西海污水处理厂二期规模6万吨/日,新建金州南部污水处理厂规模10万吨/日,杏树污水处理厂规模0.6万吨/日,登沙河污水处理厂规模2万吨/日,华家屯镇污水处理厂规模0.05万吨/日。 规划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综合利用体系。建成 个(其中开 ,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发区为 个;金州区为1个)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 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活垃圾从收集、运输、转运处理的密闭化、压缩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其中: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达到 %(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60%);袋装收集率达到 %(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80%);中转压缩率达到100%(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100%);无害化 率达到100%(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100%)。 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和优于二级标准天数达到360天。烟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近岸海域油类年平均值以及无机氮等都达到国家标准。 交通和区域环境噪声进一步降低,达到功能区标准。 29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三)安全建设目标 安全建设目标仍将着眼于构建一系列有序、有效的预防和应对可以估量且可能存在的危险的措施和工程,努力使金州新区建设趋向“零危机”。 要加强金州新区安全的常态建设,做好特大自然灾害的工程规划与基础建设。对建设部1997年公布的《城市建设综合防灾政策纲要》中认定的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为现代城市的五项灾害源,进行一系列有序,有效的预防工程与应急措施。 对一些人为的灾害,如工业事故(包括易燃、易爆、毒品仓库事故)、生物公害致灾、建设项目公共场所事故(包括地下商业设施,地下交通、地下公共场所等事故),人为破坏,高新技术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事故、生命线系统事故(断水、断电、断气等)、以及流行疫病,建立高效的预防与应急机制。 “十二五”期间,要提升城市安全减灾水平,提高抗灾能力,制定城市安全减灾规划,加强财政减灾投入和行政管理,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修订完善专项应急预案,同时建立健全应急工作体制、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人防工程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种类齐全、设施配套的防护工程体系,完善防空指挥工程及通信警报体系。加强建设行业安全施工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政府监督和法制管理。 (四)法治化建设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金州新区对于法制化保障的需求日益高涨,对于规范经济社会运行、维护社会工作的呼声也愈发强烈。法制化建设目标主要体现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体系应更加完善,法制精神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贯彻应更加深入,人民的法制意识应更加浓厚,法制化管理对地区健康、有序、快速、稳定发展的保障应更加有力。 “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法规、制度、政策支持系统,推动城乡法制一体化进程,促进一批高质量、强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和规则及其配套文件的出台,充实和完善建设法规的基本框架。与此同时,应当加强决策反 30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馈和执法监督力度,形成良性的管理和执法氛围。此外,也应当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建设法律知识的普及率。 (五)建设规模及投资总规模 到2015年底,全区人口总量由2010年的 万人增加到 万人(其 ,城中开发区由65万人增加到100万人;金州区由 万人增加到 万人)镇化水平达到 %(开发区为100%;金州区为 %),用地规模由 平方公里增加到 平方公里(其中开发区由80平方公里增加到120 --150平 方公里;金州区由 平方公里增加到 平方公里)。 “十二五”期间,全区城乡建设投资总规模为 亿元,平均年增长 %,占固定资产投资的 %,为“十一五”总投资的 倍。 四、规划指标体系 见指标表 31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第四章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及政策保障与措施 “十二五”时期,是金州新区城乡建设的重要阶段,是把大连金州新区建设成为大连市南部制造业空间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大连市黄海沿岸生态宜居型中心城区,大连整体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点的重要时期。金州新区的城乡建设将进行全面的调整、拓展、优化、提升,把金州新区建设成大连市最具发展优势的先导区和现代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集聚区,努力完成城乡建设的各项任务,大力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初步建成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一、任务 (一)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持续推进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为支持大连建成东北亚航运中心,为增强金州新区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金州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当保持科学、合理、稳定、高速的发展态势;同时还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管道燃气普及率,推广高效节能锅炉等供热节能设备,利用合理部署和优化金州新区产业格局和道路交通设施线路,以实现资源节约型建设目标。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周期、投资估算(见金州新区“十二五”时期重点规划建设项目表)。 1.城市供水 面临着“十一五”期间的干旱对经济发展和居民正常生活的制约和影响,面对水资源匮乏的严峻现实,“十二五”期间,金州新区应当在开源和节流中求发展,利用包括经济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科学地、合理地、广泛地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和管理,逐步建立节水型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降低漏失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开展主要水源的联合优化调度,实现高效、优化的水资源配置。努力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发展生活污水净化再生利用、节水型灌溉,降水调蓄利用、海水利用与海水淡化等项目开发,不断增强居民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危机感,为金州新区长期科学、稳定、高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完成湾里净水厂二期工程、松树山净水厂扩建工程、青山水厂工程、登华水厂配水管线工程和金州南山水厂改扩建工程。依据大连市水务局区域水源规划,新建城北工业区净水厂或扩建金州区登华水厂,为整个城北工业区确定供水水源。“十二五”期间,新建1万立方米/日光产业园给水 32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加压泵站。根据项目推进情况,适时启动1.2万立方米/日小窑湾给水加压泵站、9000立方米/日IT产业园给水加压泵站、6万立方米/日城北工业区一期给水加压泵站及金石滩加压泵站的建设。“十二五”期间,预计建设小窑湾给水工程、金石国际运动中心给水工程,新建给水管网约144公里。 城市供气 2. 当前,能源紧张、能源危机逐渐浮现,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按照“开源与节流并重,国产、进口与替代并举”的原则,把握燃气气源结构调整的契机,着力提升管道燃气普及率,强化管道燃气供应的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建立健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大能源产业结构提升力度,拓展国内外优质能源供应渠道。 “十二五”期间,金州新区将建设天然气开发区门站,建设30万标准立方米高中压调压站1座,建设20万标准立方米高中压调压站1座,建设燃气高压输气管线40公里、燃气中压干线91公里、燃气中压支线80公里,建设登沙河LNG气源厂,建设天然气汽车加气站两座。 “十二五”期间,应当建立和完善城市燃气生产运营的监控管理系统,实施对主要设备的数据采集、测量、参数调节、设备控制以及各类信号报警;建设城市燃气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燃气调度现代化。逐步减少液化石油气储罐站、气化站;加强对燃气具市场的监管,推广使用环保型、安全型家用燃气器具和家用燃气安保产品,加大燃气安全宣传力度。 3.城市供热 就目前的能源利用情况和供热能力来讲,应当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努力提高现有供热设施的利用率,实行多热源联网系统,稳步降低夏季空调和生活热水负荷,提倡在供热系统采用变频调速等节能新技术,推广和采用高效节能锅炉等供热节能设备和产品,提高供热热源和管网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水平,实现全区主要供热单位站点的计算机联网监控,使金州新区供热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 “十二五”期间,金州新区将完成区内老式住宅供热分户改造工作;完成金石滩等区域小吨位分散锅炉拆除并网工作。继续推动第二热电厂、华能第三热电厂和登沙河热电厂建设投产,新建拓展区2座供热锅炉房,马桥子电厂及周边主 33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干管网改造。 4.城乡道路与公共交通 “十二五”期间,金州新区将大中修路基改造160.41公里,新改建及大中修沥青混凝土路面160.41公里,其中新建80.91公里(原有县道、乡道改线路段为改建),改建79.5公里;新改建桥梁7630.2米,其中新建6067米。 “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网路基改造327.3公里,路面327.3公里(其中大修44.4公里)。大中修路基改造84公里。其中新建46.5公里(原有干线、县道改线路段为改建),改建55公里。按路面规划类别分,干线公路15.5公里,县级公路17公里,新建路线16.5公里,园区连接线35公里。新建农村公路205.4公里。 到2015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217.209公里,其中干线205.208公里,县道226.9公里,乡道326.418公里,村道458.687公里。公路密度117.06公里/百平方公里,22.3公里/万人;二级以上公路544.158公里,比重为44.7%;有铺装或简易铺装的路面里程1138.839公里;桥梁总数18806.83米。 “十二五”期末,将有14个乡镇、96个建制村全部通公路和通沥青混凝土路,共有532个自然屯,有532个通公路,532个通沥青混凝土路。 “十二五”期末,全区8个县域工业园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以及至大窑湾港的交通枢纽全部实现路网化,全部有公路连接。 在“十二五”期间,金州新区重点规划建设项目有董大线公路改建工程、小窑湾滨海路新建工程、登沙河先进制造产业园道路管网工程、金石国际运动中心道路管网工程、常江湾滨海路新建工程、金石滩疏港路新建工程、星港路新建工程、大学城环路新建工程、寨龙线公路新建工程、卧龙线公路新建工程、大河线工程新建工程、得东线公路新建工程、大城县公路新建工程。 5.城市供电电网 在“十二五”期间,应当以现有电网为基础,适度超前建设全区电网,努力实现电网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以电力需求为导向,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应当努力实现电网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技术创新,确保安全经济运行,更好地体现社会效 34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益和企业效益。 根据大连地区电网规划,为了满足金州新区建成区及新规划区域的供电需求,适应金州新区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金州新区将重点建设220kV变电站4座(马桥220kV变电站、得胜220kV变电站和小窑湾220kV变电站和北九里变 建66kV变电站11座(十里岗66kV变电站、红星66kV变电站、湾里电站),新 66kV变电站、拓展区66kV变电站、新港66kV变电站、常江湾66kV变电站、登沙河66kV变电站、迟家沟66kV变电站、龙王66kV变电站、华家66kV变电站和陆海66kV变电站),同时对寨河66kV变电站进行扩建,对开发区66kV变电站进行原地翻建。 随着以上电网建设的完成,至“十二五”期末,金州新区电网基本上满足地区发展需要,同时3座220kV变电站的建成,增加了地区220kV电源点,将有利于地区66kV电网的完善,使地区电网更加可靠和坚强。 6.城市照明 “十二五”期间,金州新区城市照明的建设发展还将深入发展,并以路灯节能工作为发展的重点。应在与道路改造保持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完成主要道路照明设施的达标改造。达标改造应以在能够保证基本照明条件下合理降低光源功率、更换节能型电器为基本途径,并逐步引进太阳能照明和半导体照明技术,从而达到避免光污染和节约电能的目的。 7.大型公共设施 随着金州新区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大,为适应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推动金州新区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建设一批标准高、功能强的公共设施中心,来满足金州新区所承担的国内外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其它经贸交流活动的需要,为全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改善大型公共设施的交通可及性和便捷性,通过加强交通运输网络和道路交通体系的协调发展,增强大型公共设施区域服务能力。 “十二五”期间,金州新区重点规划建设小窑湾护岸工程;青云河生态治理工程,包括坝下湿地泄洪区、城市景观区和水上运动区;金石国际运动中心(金石滩段)护岸工程;登沙河先进制造产业园二期围堰工程;轻轨小窑湾改线入地 35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工程,包括三座地铁站;小窑湾离岸岛建设,岛上集中设置渔人码头、休闲商业、创意论坛、七星酒店、滨海公园等功能;小窑湾港口码头建设,将建设2-3个游艇码头及国际游艇俱乐部;大连主城区至金州新区跨海通道;金石国际运动中心体育运动设施建设,包括皮划艇、赛艇区、帆船帆板艇区和体育核心区;金石国 将建设游艇码头及国际游艇俱乐部等大型公共设施。 际运动中心港口码头建设, 同时,按照金州新区整体规划目标,继续加快板块路网建设,重点实施海岸东方周边1号路道路工程。 (二)加强绿色城市建设,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二五”时期,要把“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绿色城市”和“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生态城市”作为金州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通过深化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中水回用”、“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等工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在大连市统一部署下,努力做好低碳金州新区的规划,大力推进“蓝天碧海”工程,实现人以自然的和谐。 1.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要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金州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构建金州新区特有的景观格局,形成独具的人文氛围,展现特色生态风貌。要坚持走森林绿化的道路,形成有特色、有特点的立体空间绿化体系。 要加快森林植被建设,以营造沿海防护林体系为主体,全方位实施山、河、路、屯绿化,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同时,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稳步、科学地将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向前推进。到2015年,全区有林面 积达到 万亩。 “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扩建改造向应公园和北大河体育公园(上游段),新建高城山公园、十里岗气象公园、植物公园、董家沟居住区公园、小窑湾滨海景观公园、内湖公园和创智公园、清云河改造体育公园、金州民和生态公园、七里公园二期、南山森林公园、金渤海岸滨海景观公园、大黑山地质森林公园、龙山公园以及城区外各街道建1座公园、广场等。 36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继续做好金州新区绿化建设,建设小窑湾道路绿化工程,绿 登沙河先进制造产业园道路绿化工程,绿化总面积67化总面积54万平方米; 万平方米;金石国际运动中心绿化工程,绿化面积44万平方米;建设疏港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龙山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金渤 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中心汽车站一号路绿化工程,绿化海岸道路绿化工程, 面积20万平方米;在城市规划区内的铁路、公路两侧,建设城市森林防护带;在新建小区内,开展建设绿色生态小区工程;在校园内,提倡建设绿色生态校园工程。到2015年,金州新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达15平方米。 2.完善环境卫生功能 对环境卫生工程的完善就是要积极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题,从源头、途径、处理等各个方面加强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要采取积极措施宣传环保知识和理念,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强化城市保洁社会管理和公共保洁服务职能。加强环卫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建立和完善城市保洁管理、服务网络及环卫公共服务应急处理体系,创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环境。金州新区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日处理规模为 吨(其中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1200吨)。建成垃圾中转站 座(其中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2座);小型收集站 座(其中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6座),实现生活垃圾从收集、 运输、转运处理的密闭化、压缩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设金州新区生 活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规模为 吨(其中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600吨)。 继续提高城区机扫率,中心城区道路机扫率达到100%,道路两侧按要求设置满足功能需求的废物箱,中、小道路、城乡结合部道路环境卫生要有明显改善。加强社区(居住区)保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社区(居住区),制定、实施不同等级居住区环卫设施配置等级、标准,加快旧式居住区环卫设施更新换代。规范建(构)筑物清洗保洁,到2015年,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的建(构)筑物实现每年清洗或粉刷1次,其它繁华路段、重要干道两侧楼宇实现每2—3年定期清洗1次。 要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加快实施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处置无害化,实现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特殊固废实 37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行分类收集、封闭运输、综合利用,建立相对独立的处理系统。加快实现粪便管道化。 高标准配置环卫基础设施。购置各种环卫车辆 台(其中开发区为 ; ;建公共厕所 个(其中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100个);建金州区为60台) 作息房(40?) 个(其中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30个);建基层环卫办 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公共设公机构 个(其中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6个)。 施,加强公共厕所建设,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提高公共厕所的数量。改革公共厕所建设方式,向多元化、人性化方向发展,以附属式、多功能便捷式公共厕所为主。大型公共场所扩大公共厕所的容量;新建公共建筑增设公共厕所,积极推广环保型、生态型的公共厕所,增加公厕数量。对新建的大型公共娱乐活动场所配制功能优良、具有一流水准的公共卫生设施。 此外,还应继续推进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实行分级管理,要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建立集中领导,分区负责,责权统一全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环卫运行机制,推进环卫作业单位企业化,加快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强化环卫管理社会化。积极发展环卫科技,建立健全环卫信息管理系统。 到2015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 。 90%) 3.积极进行污水处理 根据流域及建设用地情况设置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程度原则上达标排放,部分污水处理厂要求达到零排放。到2015年污水处理率为95%,再生水利用率为40%。 “十二五”期间,新建小窑湾1#、2#、3#污水提升泵站,小窑湾1#污水提升泵站负责小窑湾东部港服区的污水提升,最终规模为0.6万立方米/日;小窑湾2#污水提升泵站负责小窑湾东部港服区和中心区的污水提升,最终规模为2.5万立方米/日,泵站计划采用地下式;小窑湾3#污水提升泵站负责小窑湾区域全部污水提升,最终规模为5.2万立方米/日,泵站计划采用地下式。将新建西海污水处理厂二期,其规模为6万吨/日;新建金州南部污水处理厂,其规模为10万吨/日;杏树污水处理厂,其规模0.6万吨/日;登先河污水处理厂规模2万吨 38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日。扩建小窑湾(董家沟)污水处理厂规模2.5万吨/天, 扩建大孤山污水处理厂规模2万吨/天,新建金石滩污水处理厂规模2万吨/天,新建登沙河污水处理厂规模5万吨/天。“十二五”期间新建滨海新区泵站和城北一期等污水泵站。还将建设金州经济开发区排污管网工程和金渤海岸排污管网工程。 “十二五”期间预计建设污水管网总长262公里,预计建设雨水管网200公里,改造河道、明沟、暗渠20公里。 4.加强环境保护 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金州新区建设目标。要做到优化区域布局,强化重点区域整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采取严格有力的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启动农村污水与垃圾处理工程,要特别保护好饮用水源。综合治理城市环境,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重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 优化布局,强化重点区域整治。中心区内严格控制新建工业项目,禁止新建化工、冶金、建材等重污染项目。中心区内现有的污染企业在“十二五”期间要完成搬迁任务。关闭6家(其中开发区为1;金州区为5家)污染较重的工业区。 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以资源消耗企业为重点,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和低碳经济型企业。规划创建25家(其中开发区为15家;金州区为10家)环境友好企业,建设2个废水“零排放”企业,制定激励政策。继续扩大海水的工业间接冷却用量。积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利用。着力控制烟尘、工业粉尘等可吸入颗粒物排放。建立年度检测、路面监管、停放地抽查“三位一体”的科学管理体系,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控制在0.45吨标煤左右,万元GDP水耗9.4吨左右(其中开发区为5吨;金州区为20吨);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100%,汽车尾气排放达标率大于90%;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值小于0.03mg/m3,可吸入颗粒年平均值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6Leq(A)。 5.大力发展建筑节能环保技术 39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建筑节能环保是建设行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当侧重的一个方面。“十二五”期间,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须加强对建筑设计和建筑材料的管理,严格落实对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审查,并逐步建立和实施建筑节能评价和建筑节能标识制度。建立建筑节能材料的推广、限制和淘汰制度。完善建筑节能标准及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分户计量和分室控制,实现建筑节能计量。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工作,抓好新技术的应用示范与推广工作。 在大力发展建筑节能的同时,还要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发展掺灰量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建材产品。“十二五”期间,对适合本地区情况的基础材料综合利用研究成果进行筛选和开发,并实现生产力转化。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轻质、高强、多功能的非承重墙体材料,以砌块及轻质板材为主。在轻质板材方面,主要研究开发性能良好、实用、便于灵活分隔室内空间的轻质隔断板材以及隔热、防水性能良好、施工方便的外墙用墙板。大力发展复合墙板,做到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防火、易于施工,特别要注意解决好施工标准与规范的配套问题。开发的墙体板材包括粉煤灰类板、轻质隔热夹心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RC复合墙板、石膏类墙板等。对砌块类墙体材料,着重发展利用粉煤灰、炉渣等工业废渣,生活、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非粘土资源的烧结多孔砖、非烧结砖、砌块(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争取在“十二五”期末,利用废渣的新型墙体材料达到墙体材料总量的60%。 “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2家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通过提高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使其成为规模化、产业化新型墙体材料的示范企业。引导有条件的大中型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开展ISO9001质量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为走向国际市场打好基础。 (三)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和勘察设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十二五”期间,建筑业、房地产业和勘察设计行业应当以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运营服务的基本思路提高全区人民居住水平,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合理发展;应当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完善针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制度;应当建立和健全房地产市场的信息收集和发布系统,调整供给结构,维护市 40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场秩序;应当努力提高勘察设计水平,规范房地产物业管理市场的发展,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最终提高城乡人民居住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1.建筑业 “十二五”期间,建筑业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促进大型建筑企业引入境外资本和民营资本。结合企业资质调整,明确各类企业定位,2015年基本形成工程总承包企业为主导,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中介咨询企业分工明确、协调发展的行业组织结构;鼓励建筑业企业在突出主业基础上,围绕产业价值链展开经营调整,多元化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发挥大型建筑企业优势。建立全面开放的市场体系,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完善市场信用制度建设,健全建筑市场法规和监管体系,规范招投标和合同,严格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对违反建筑市场经济秩序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减少行政审批,实行政务公开;规范建筑市场,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工程承发包行为,培育壮大建筑中介组织;加强企业间合作,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实施建筑业科技发展战略,倡导节能省地型建筑和绿色生态建筑;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搞好人才的引进和继续教育工作;强化建筑业质量安全监管,见加快推进建筑工程质量和按权生产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规范建筑业企业各类费、金管理;建立健全建筑行业信用体系及防范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 到2014年底,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实现增加值750亿元;年产值百亿元企业达到2家,50亿元企业达到4家;建筑业企业总量达到2500家,其中特级企业6家,一级企业125家,二级企业500家;年上缴税金1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20万人。 2.住宅和房地产业 “十二五”期间,住宅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依然要做到“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设计,建设和谐社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同时住宅和房地产业 41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也要坚持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效益的出发点,根据市场经济和客户需求科 学、合理、高质量地开发和建设项目。在建设中要保持建筑的经济可持续性、环境友好性和低碳化要求。此外,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的商业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努力开发出具备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的集居住、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活区。 “十二五”期间,房产业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房地产业市场体系,推动城市化进程,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改善住房供应结构,重视住宅性能、发展节能省地型房地产,规范和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实现房地产开发的合理布局等。具体发展任务可以从经济总量、社会效益、土地规模、投资规模、生产规模和交易规模具体展开。 经济总量。到2015年,实现房地产业税收152.87亿元(其中开发区72.87亿元;金州区80亿元),年均增长24%(开发区年均增长22%;金州区年均增长 25%)。 社会效益。到2015年,实现人均居住面积为38平方米(开发区为40平方米; 金州区为36.15平方米),年均增长0.48平方米/人(开发区为0.70平方米/人; 金州区为0.25平方米/人)。 土地规模。到2015年,计划出让土地面积为900万平方米(其中开发区为 900万平方米;金州区为 ),“十二五”期间共出让土地4500万平方米(其 中开发区为4500万平方米;金州区为 )。 投资规模。到2015年,实现房地产投资1004.40亿元,年均增长25%(开 发区为30%;金州区为20%)。 开发规模。到2015年,商品房开发施工面积达到4261.84万平方米,年均 增长率达到22%;竣工面积达到1422.49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达到18%(开发 区为20%;金州区为15%)。 交易规模。到2015年,商品房交易面积达到1583.24万平方米,年均增长 率20%(开发区为25%;金州区为15.2%);商品房交易额达到1285.69亿元,年 均增长率29%(开发区为32%;金州区为25%));商品房平均交易价格年均增长 5.14%(开发区为5.60%;金州区为4.67%)。 42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3.住房保障 根据摸底调查及金州新区居民人数增长趋势预测,规划期内约8000户家庭符合经济适用住房政策,需建设经济适用住房7000套,建筑面积约52.5万平方米。预计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约5600户,规划期内需新增廉租住房1300套。按50平方米左右每套,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 为实现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引进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在未来五年内必定会出现大规模的增幅,预测规划期内政策性租赁住房(含农民工公寓)需求约为10000套,需新建和收购改建公共租赁住房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 到2015年末,建立完善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政策性租赁住房组成的分层次、多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解决我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保障方式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为主,政策性租赁房(含农民工公寓)为补充。具体的保障性住房供应方式如下: (1)政府集中建设:政府投资或开发商自筹资金(政府招标确定有资质的开发商),市场化运作,在保障性住房规划地块内集中建设保障性住房,通过经济适用房的出售和政策性租赁住房的租金逐步回收投资成本。 (2)在普通商品房和动迁房中配建:规划期内,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经营性用地和动迁房年度供地计划中,统筹安排各类保障性住房的结构比例,列入土地拍卖出让的前置条件。配建完成后,由政府回购,作为保障性住房用于解决住房困难人群的住房问题。 除经济适用房外,其他用于出租的保障性住房应提供简装修,达到基本的直接入住条件;建筑容积率控制在2.5-3之间;绿化率大于等于25%;建筑密度小于等于30%;规划设计和建设必须满足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严格执行《住宅建筑规范》等国家有关住房建设的强制性标准。 “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用地总量约为4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进度安排如下: (1)2011年规划安排地块9万平方米,动工建设廉租住房300套,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400 套,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建设公共 43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租赁住房2000套,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2)2012年规划安排地块9万平方米,动工建设廉租住房300套,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400 套,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000套,建筑面积 10万平方米。 (3)2013年规划安排地块9万平方米,动工建设廉租住房300套,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400 套,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000套,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4)2014年规划安排地块9万平方米,动工建设廉租住房200套,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400 套,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000套,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5)2015年规划安排地块9万平方米,动工建设廉租住房200套,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400 套,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000套,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4.勘察设计业 到2015年,金州新区工程勘察咨询行业营业额达到 亿元(其中开发区 亿元;金州区900亿元),平均年增长 %(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 2%),在技术质量控制方面, %(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100%)的勘察设计 单位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达到 100%,成果合格率为100%,获部、省优秀勘察设计项目和企业数较“十一五” 增长 %(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10%)。在队伍结构方面, %(开发区为 ; 金州区为100%)勘察设计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发展装饰、智能、环保、 轻钢结构等新兴设计企业,培育 个(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1-2个)有特 色的专业事务所形成名师名所,扶植建立 个(开发区为 ;金州区为1-2 个)有规模的大型勘察设计企业集团,参与国际、国内大型项目的竞争。 (四)加速建设城市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系统 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联动系统对于金州新区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安全的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体系,构建起有效的工 44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程建设质量安全保障、安全运营管理保障。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领导职能,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统一组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制订符合市场经济的防灾减灾政策,科学编制防灾规划,统筹城市防灾,建立协调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积极开展防灾科技研究开发与应用,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全民意识。 “十二五”时期,要高度重视金州新区基础设施的安全功能,继续完善服务设施的安全保障,加强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灾害、传染病及其他新城市灾害的防灾减灾设施和系统的建设。要强化对生命线工程的设计审查和施工质量控制、验收和日常管理。 在持续推进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中,兼顾城市防护功能及人防工程标准,统筹规划,实施伪装防护、工程防护及应急救援。到“十二五”期末,金州新区的人防工程将竣工验收30万平方米以上,金州新区的防空指挥部也将建成,并完成对防空警报器进行更新,预计新增警报器5—10台。同时着眼战时防空和平时防灾一体化,建立指挥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医疗救护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和配套工程等五位一体的人防工程防护系统。要严格实施《人民防空法》,城市中心区内防护面积不足的要利用绿地、广场及道路等建设骨干人防工程,新市区要严格执行人防工程建设的标准,保证工程建设的规模及质量。建设由人防无线通信网络、人防卫星通信指挥网络系统、人防警报系统构成的指挥通信体系。 在“十二五”期间,防震减灾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地震工作组织机构,强化抗震减灾政府和社会化管理。第二,借鉴先进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建立地震综合观测指挥中心(站)。做好地震应对准备。第三,编制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第四,建立1-2个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将示范小区住宅建筑地震设防烈度由7度提高到8度并推广。第五,改造一部分90年代以前砖混预制楼板结构动迁住宅。第六,以街道为单位组建多个地震应急救助义工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救助演练,减少地震灾害损失。 二、政策保障与措施 (一)坚持科学、合理、有效的政策制定原则 制定各项保障政策应当立足于单一政策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相关 45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政策具有互补性、连续性、一贯性,各专业政策具有协调性、一致性、兼容性。由符合上述条件的政策构成的规划实施保障网络必然能够高效、全面、有力地确保“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和目标的完成和实现。 1.政策的科学性 政策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代发展和政策任务相适应。建立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决策机制,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配套性,决策部门在政策制定前要深入调查研究,对重大问题组织进行专家咨询和论证,初步方案拟出后,举行公示和听证,了解各方反映,加强对决策的舆论监督,明确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并建立纠错机制,有效的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要端正指导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考虑并满足最广大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主观愿望,最大限度的调动群众献计献策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政策的连续性 应强调规划与年度计划和重点工作相衔接,并要保持工作的连续和持续性,为终极目标服务奠定基础。应当把握好相关政策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各政策关注点和侧重点,互为补充和增强,形成联系紧密、导向清晰、保障有力的政策链条,最大限度地保证和提升每项政策效用和影响力。 3.政策的协调性 政策的协调性要求政策制定者能够尽可能地发现和解决各专业领域政策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要以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为中心,加强总体指导,进行统筹谋划,搞好参与决策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在提出针对某一领域的政策时,必须同时考虑其他领域相应措施的协调配套,保持所有政策及措施的协调性、一致性和兼容性。 (二)深化改革、完善机制,提供全面的体制保障 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中明确的各项任务和目标,需要首先从体制保障角度入手,加快政府职能转换的进程,发挥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社会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深入落实政府内部的组织优化和工作成果评价机制优化工作。各项体制保障措施能够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46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1.加强政府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为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符合“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金州新区政府首先要转变经济管理职能,强化市场服务职能,建立优良的市场经济环境,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实施有效调控,制定总体规划,引导行业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其次,金州新区政府要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应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和风险的能力。同时,金州新区政府必须进一步确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坚持“依法行政、公开透明、高效便民、加强监督”的原则,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审批联办制、集中收费制,力争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推行电子政务,以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树立服务型政府的形象。 2.公众参与管理 建立和健全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拓展公众的公开政策参与渠道,简化公众参与机制,进一步加强规划实施的宣传和民主监督力度。积极鼓励公众参与管理,首先要大力宣传和培养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监督的意识,要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规划制定、参与规划实施和监督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广开言路积极采纳公众科学建议,接受公众合理批评,为公众参与管理提供有效渠道。最后,为使公众参与管理能够成为一项长效机制,应健全政府与公众信息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促进公众参与管理由形式到机制的演变和进步,为切实响应“来自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群众路线和群众方针,真正成为“思民生之所忧,为民生之所愿”服务型政府。 3.完善评价机制 完善评价机制要以建立客观、科学、可靠、稳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反馈机制为目标。在工作中要以现有条件为基础进一步发挥金州新区规划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用,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改进考核评价机制,突出政府对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方面的评价。与此同时,要定期组织开展规划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实施落实情况,提出评价意见,以督促和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此外,还应建立滚动衔接机制,在组织和实施中期评估的基础 47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上,加强重大战略问题的深入和拓展研究,力求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机制等方面有见解、有想法、有创新,为规划顺利和有效地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和保障基础。 4.提高城市建设信息化程度 提高城市建设信息化程度应以构建城市建设信息服务网络,增强城市管理快速反映能力和日常管控水平,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执法系统,实现相关部门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为目的。在“十二五”期间,金州新区应根据建设领域行业的自身特点,坚持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并行,深化开展建设企业结构调整,实现建设企业队伍结构与经营结构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设计方法与运行手段向现代信息技术运营转变。同时,要开发和推广先进、实用的信息,及时改造传统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和网络,实现建设产业内部资源的配置优化和结构重组,提高建设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出效率,并为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供信息技术保障。此外,还应建立行业软件评估、准入制度,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优秀成果,加快国产化改造进程,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建设领域电子技术和软件产品的国产化、普及化。 (三)科学构建、大力监管,提供完善的规划保障 “十二五”时期,应强调规划与年度计划和重点工作的衔接,保持各项工作的连续性,构建全区发展基本框架,加大对项目总体规划和各个项目的评估和检查力度,科学的建立用地保障机制,发挥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为实现金州新区的终极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依据金州新区总体规划指导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实施 在金州新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协调完善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生态环境规划体系。实行全域的综合管理与统一规划,保持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状态。应当充分考虑全区发展基本框架的全面性、协调性和稳定性,加强各专项规划的联系,最大限度地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为实现循环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大项目评估和检查力度 48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对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执行工作的评估检查工作的力度,重视规划的法律地位,树立其权威性。落实项目事前评价与事后评价机制,围绕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定期开展项目评估工作,全面分析,确保项目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加强重点项目实施检查,对责任分工任务进行细化,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加大督促整改力度,把握共同点,突出侧重点,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切实提高督促整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风险点,完善责任机制、纠偏机制和惩戒机制,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加大检查力度。 3.科学建立用地保障机制 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机制,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根据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科学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优化土地配置结构,发挥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导向和引导作用。根据金州新区规划期间的建设规模,根据有关定额,科学预测各类建设用地需求量,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得到必要的保障。通过年度计划指标争取足够的建设用地指标,适度超前建设各类基础设施。提高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挖掘建设用地潜力。 (四)积极整顿、认真规范,提供有效的环境保障 着力改善建筑市场秩序,坚持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和模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环境保障。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是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宣传和秉持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思路是具有导向性的理论基础和舆论保障。 1.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是为金州新区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保障的基础,也是加强环境保护、支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要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要求,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严格实施建筑市场准入与清理管理,有效加强对建设单位行为的监管和规制,认真执行相关法定建设规程和标准,从而实现建筑市场检查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还要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基价规则,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方法的探讨和改革;要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 49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准,认真把握工程勘察、施工图审查等薄弱环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此外,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也应当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封锁,营造公平、合理、自由竞争的规范化的建筑市场,避免在招投标和发承包过程中出现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等弄虚作假行为;还应当建立并推行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增强建筑市场中各方的风险分担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而优化建筑业的产出模式,减少资源浪费,间接地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展开和成果的实现。 2.坚持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 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资源节约和低碳生产措施推广为手段,积极地引导全面养成健康、文明、节约的消费方式,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路贯穿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坚持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就是要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就充分地考虑其全寿命周期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在满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优先发展资源利用率和产出较高、环境负外部性较低的项目和产业,逐步改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当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三高一低”发展局面。 (五)加强普法宣传、严格执法,健全和完善建设事业法律保障体系 坚持大力普法、严格执法的基本方针,健全和完善建设事业法律保障体系,维护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保持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各项规划目标能够顺利地、充分地实现。 1.抓好建设事业普法环节 选取积极有效的宣传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逐步展开建设行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教育。在宣传教育的内容上,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法律法规条款普及到基层的人民群众中去,并要主动搜集群众的信息和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普法方式更新普法内容,最终实现全民知法理、懂法条、守法律,为经济建设和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 2.强化建设事业执法力度 采取严格、高效、透明、公正的执法措施保证执法力度,并以积极的态度广泛地接受公众监督和舆论约束,树立良好的执法机关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生活 50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稳定、社会和谐。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提高执法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以保障经济建设和规划实施,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目的,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六)鼓励研发、注重转化,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二五”时期,金州新区要继续鼓励研发,深化科技体制创新,增加科技产业投入,推动创新成果普及应用,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拓宽科技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金州新区科技建设领域的迅速发展。 1.深化科技体制创新 形成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科研院所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成立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对立项项目实施项目专家组跟踪监督管理和服务,加快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促进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主体建设,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速培育创新集群。以市场为导向,加速金州新区创新型中小科技企业发展,加快平台支撑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国际TOP级企业,同时发挥本地重点龙头企业规模和技术优势,吸引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构筑强竞争力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尽快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共生共荣的企业生态群。 2.增加科技产业投入 增加科技产业投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和风险投资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科技投资机制。积极拓宽产业投融资渠道,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争取省、市的资金支持,设立城乡建设科技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试验等领域。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形成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效应,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建设科技信息化建设,通过各种宣传加强企业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创造科技创新文化氛围,设立建设科技推广机构,完善科技成果推广网络和工作体系,在行业建设的各个领域,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在全社会形成向科技要利润 51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的观念。制定相关政策,强化政策导向,努力推动新技术产品的应用推广,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创新成果普及应用。 4.强化科技人才培养 按照产业发展特点、行业发展格局以及经济发展需求,重点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建立科技产业高端人才库,通过建设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和专项技术研究中心等形式,推动高端研发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吸引和聚集。同时,要加强政府、企业、高校的三方合作机制,鼓励有基础、有条件、有意愿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培养专业科技人才,建立稳定、长效的人才培养与供应渠道。 5.促进科技领域交流 大力拓宽企业间的科技领域合作交流,提高与国内和国际先进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成效,促进新技术、新设备、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吸收,促进金州新区科技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七)拓展渠道、加强管理,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十二五”期间应继续深化改革,完善金州新区建设投融资体系,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加快资本市场建设,稳定建设资金来源,加强对投资效益的监管力度,保证金州新区建设资金的充足。 1.拓展项目融资渠道 规范和完善市场融资方式,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政府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科学制定财政预算和争取国家大力支持,鼓励金融单位加大对金州新区各方面的投入力度,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开发步伐,建立若干开发和融资平台,吸引国内外基金和资本进入金州新区。同时,要招商选资、转轨定向,实现由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由招企业转向招产业,由招一般项目转向招重大项目“三个转向”,积极制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2.稳定建设资金来源 规范、科学、合理、公平地制定基础设施收费标准,适度地拓展城市设施的有偿使用与服务范围,在明确财政补贴范围的基础上,完善供水、供气、供热、 52 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 公交、污水处理等行业的价格制定、调整机制,改革相应的收费办法,使其达到合理的价格或接近社会平均利润水平。政府要增加发展城市道路、城市快速交通系统的投入,必须按照“统一管理、加强养护、保持完好、合理补偿”的原则,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的经营与市场运作,通过竞争转让部分市政设施的经营权。同时,政府要加强税收监管力度,加大惩罚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对地方财政收入进行统一监管,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加强投资效益管理 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功能,加大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执法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及综合运用金融、税收杠杆,落实资金投放额度和方式,遏制投机性住房和控制投资性住房的需求,进一步稳定房价,减少空置率。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于建设项目的督察,严格执行各项工程的报建制度、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项目法人制度、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竣工验收制度和质量责任制度,确保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此外,还应坚决贯彻中央有关禁止占用耕地的土地政策,调整用地结构,盘活土地资产,收回级差收益,置换建设资金。有效的调控土地使用权出让和部分拍卖、招标的土地一级市场,确保原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城市建设,进一步保证城市建设资金的充足,从而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重大项目布局及近远期建设规划 “十二五”时期规划建设项目一览表 53
/
本文档为【大连金州新区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