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2017-12-22 25页 doc 52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5706

暂无简介

举报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摘 要 谢兰生是清代嘉道年间的岭南书画大家,在书法方面,他得笔法于黎简,后 又传于朱次琦,朱氏再传与康有为,故知谢兰生为广东书坛承上启下的人物。在 国画方面,谢兰生是当时岭南画坛公认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深明画理,著有《常 惺惺斋书画题跋》、《书诀》等书画专著。因遗言不许后人刻版发行,故一直甚少 被学界关注。本文从谢兰生家学渊源及其生平切入,通过对谢兰生交游的考察, 得知当时岭南存在着一个以谢兰生为中心的诗文、金石、书画鉴定的文人文化圈。 谢兰生鉴定过无...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摘 要 谢兰生是清代嘉道年间的岭南书画大家,在书法方面,他得笔法于黎简,后 又传于朱次琦,朱氏再传与康有为,故知谢兰生为广东书坛承上启下的人物。在 国画方面,谢兰生是当时岭南画坛公认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深明画理,著有《常 惺惺斋书画跋》、《书诀》等书画专著。因遗言不许后人刻版发行,故一直甚少 被学界关注。本文从谢兰生家学渊源及其生平切入,通过对谢兰生交游的考察, 得知当时岭南存在着一个以谢兰生为中心的诗文、金石、书画鉴定的文人文化圈。 谢兰生鉴定过无数知名书画,其书画学思想主要是纵论古人百家得失,目的是成 就自我。这种思想可以说对于广东书画坛有极大的影响,形成为广东文人书法与 绘画的主脉。谢兰生以其学人的素养、文人的气质使广东画派在文人画的方向上 继续发展,而成一鼎盛的黄金时代。同时,他的书学思想由此而传递出去,影响 一代又一代书家,使其书学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逐渐走向成熟,导致 清代晚期直至近、现代书坛的创作趋向碑派格局。 关键词:谢兰生,岭南书画,常惺惺斋 I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ABSTRACT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history is a big transformation time, in Qing Dynasty each kind of academic ideological trend influence.The Jia dao year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s entirely new, The Qing Dynastyis a resurgence dynasty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study abundantly is popular the transformation which, the the study of note on the decline.In this tim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family, family Xie have many Seal cutting,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ists .Xie Lan shen is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Changxingxingzhai 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reface and postscript", " Calligraphy Knack" and so on. because of the last s does not let the posterity printing , only to depend on copies out so spreads not broadly, therefore he is continuously really short by the human paid attention.This article first inrtoduce the family teaching and the life to Xielanshen, further through fresh academic makes friends to Xielanshen states,May know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have take Xielanshen as the center, by pro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nd writer culture circle,Hi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study thought transmits from this, Has the widespread influence to south Qing Dynasty intermediate stage China's calligraphy. His student Zhujiujiang, Chenli , second generation student Kangyonwei, lets his calligraphy theory further consummate and the development, Moves towards gradually maturely, thus causes the entire Qing Dynasty later period to the modern times, the calligraphy creation trend tablet to send the patternThis kind inherits the calligraphy inheritance, for us inquired into the Lingnan book study thought the inheritance found the new research space and the direction Keywords: Xie Lan Shen, Changxingxingzhai,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目 录摘 要. I ABSTRACT..II 目 录. III 绪 论.1 一、谢兰生的家学及其生平.5 1.1 谢兰生的家学渊源.5 1.2 青少年时期..12 1.3 中年时期17 1.4 晚年时期20 二、谢兰生的交游26 2.1 通儒之谊??与入粤各大儒交往..26 2.2 笃于友道??与粤籍书家交往40 2.3 善鉴名迹??与岭南各大收藏家的交往..54 三、 谢兰生书画学.71 3.1 《书诀》及其意义..71 3.2 《常惺惺斋书画题跋》书画美学思想73 3.3 《常惺惺斋日记》的书画史学价值.87 四、谢兰生书画艺术的影响..90 4.1 书法高徒朱九江90 4.2 再传弟子康有为92 4.3 谢兰生、朱次琦、康有为书法传承.93 4.4 谢氏一门书画家考..99 附录一 《常惺惺斋日记》中鉴定书画总目(部分)106 附录二 谢兰生年谱简谱115 参考文献..126 在校期间所发表论文129 后 记..130III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绪 论 一、缘起 谢兰生(1760~1831)作为清中期岭南书画 的代表人物,其书画艺术往往被其诗文名所盖, 长期以来不被广泛关注。谢兰生的书法,传承了 颜真卿的雄强,也兼备褚遂良与赵松雪的婉约; 其画既继承了元代倪瓒等文人画家的画风,又吸 收晚明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写意和清初石涛、金农 等人苍润相济大气磅礴的画风,故其书画别具一 格。谢兰生一生才华横溢,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教育家、鉴赏家,每画必题,每题必雅。这些 丰 富的诗文题跋为今人研究谢兰生的艺术思想 ? 图一 谢兰生像 以及书法与绘画的相关性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第一 手。 谢兰生书画于清代岭南颇有盛名,其书画精品现大多收藏于广东各大博物馆 及私人收藏家中。近年来拍卖行中有不少谢兰生的作品出现,其中真假混杂,然 而从目前存世的经过专家鉴定确属谢兰生真迹的大量书画作品来解读研究谢兰 生,从资料的可靠性与数量来说是完全能满足研究工作的。 中国传统文人多以“诗书画印”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自北宋苏轼为代表的 “文人画”?其端,元赵松雪继其后“书画同源” 、 “诗书画印”的综合修养对中 国传统文人书画产生了深刻的重要影响。由于文人的积极参与,诗、书、画、印 的联系愈加紧密。 谢兰生属于清中期岭南为数不多“诗书画印”兼善的文人学者。其诗有《常 惺惺斋诗集》;其书论有《书诀》;其画学有《常惺惺斋书画题跋》上下卷;其印 学,他曾参与其父谢景卿的《选集汉印分韵》刊行,此书对印学的贡献巨大,直 至今日,此书仍为印学必备之工具书置于印人案上。 谢氏书学颜真卿、李邕、褚遂良,书品隽永。其笔法得自黎简亲传,后又传 ? 叶衍兰、叶恭绰《清代学者像传合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版。1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与朱次琦,朱氏再传与康有为。故谢兰生在广东书坛实为?承上启下的人物。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广州在历史上有着非常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明代孙 ?称广州为“素馨?莉天香国”,清王士祯看到的广州是“素馨花满五羊城” ,阮 元在西关看到“夹岸万树荔子丹”,张维屏看到的荔湾是“一湾溪水碧于酒,两 岸荔枝红似花”。当时的珠江三角洲,可谓处处是鱼塘桑田,花色烂漫,瓜果飘 香。屈大均总括为“以花作衣,食香衣果”。正是这样的特色风情孕育了岭南独 特的文化与人文。 在中国,康有为可谓家喻户晓,而他的老师朱九江先生却知者不多,而朱九 江的老师谢兰生,知之更少了。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其一,谢兰生生前就已立遗嘱要弟子门生们不要刻板刊行其著述,其后人固 恪守遗训,未曾刊行,故著述流传不广,现在所见谢兰生的诗集、文集等都是门 人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如其高足陈澧《谢里甫师画跋》云“ 吾师谢里甫先生画 一轴 ,先生第三子介亭所赠也。介亭以先生诗稿属澧编定,以此画酬之。编定而 ? 不刻板者,先生遗命也。” 其二,谢兰生晚年曾经烧掉书稿,“兰生聪敏过人,内承庭训,博通多能, 精时艺,暮年悉焚其稿,曰此仅足弋利禄,不可传。酷嗜古文„„”关于晚年烧 稿,谢的学生朱九江晚年也曾烧自己的书稿,后人以为这是广东文化界的一大损 失。所以,即使在清代,谢兰生相关的学术著作已不多传,至今年代久远,相关 旧文献、作品等散于图书馆、博物馆、收藏家,令人难见其全貌。 其三,“只看名头,不看笔墨”的世俗眼光也左右时下人对古贤的看法。当 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对岭南文化的深入发掘,谢兰生的作为 清中期岭南书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将越来越被人接受与认同。 谢兰生生活的时代,正是清皇朝由最鼎盛的乾隆盛世转为衰落的时期。谢兰 生嘉庆七年中进士,选庶吉士。以父年老,未赴散馆。父殁,遂绝意进取。后即 回广东,先后主粤秀、越华、端溪等书院讲席。晚年为羊城书院掌教,名重一时, 其门生甚众,谢兰生的两位得意门生陈澧与朱九江,各自创立“东塾学派”与“礼 山学派”,培育了一大批再传弟子,其中著名者如康有为、简朝亮、梁巨川、何 ? 陈澧《谢里甫师画跋》选自《陈澧集》卷四,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0 页。2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屏山、胡少恺、梁耀枢(状元)、黄鲁逸等,可谓影响深远。 1993 年,广东省博物馆、广州美术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曾联合举办黎 简与谢兰生书画展,并出版《黎简谢兰生书画》,其中收录了谢文勇《黎二樵谢 ? ? 里甫画艺研究探索》 ,柯耐兰《广东文人画家黎简和谢兰生》 ,李月梅的《谢 ? 兰生的书画艺术》 三篇文章对谢兰生的书画艺术进行初步的介绍。然而对谢的 生平家学,书友交游等书法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时显得较为薄弱。通过查阅相关文 献资料,目前尚没有系统完整地对谢兰生的书法与绘画进行综合研究的学术论文 和专著。 三、本论文研究对象和基本思路 本论文主要研究对象是谢兰生的书画学的形成,其主要的艺术观,以及对后 世的影响。另有两个附录,即是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中鉴定的书画总目与谢 兰生年谱。 第一章内容是探讨谢兰生的家学与生平。其先祖谢文定居广州后,谢氏一门 的文脉?始兴盛。其祖父,叔祖等在书画、篆刻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谢兰生与 当时普通士子一样,青年时专心于举业,中进士后未散馆即回粤。中年的谢兰生 专注于书画,并喜参禅学道,两入道教胜地罗浮山。罗浮山大小山峰四百三十二 个,瀑布九百八十多处,雄奇变幻、秀丽动人的大自然充拓了他的心胸,涵养了 他的精神,?阔了谢兰生绘画的题材与表现方法。晚年为羊城书院掌教,名重一 时,门生甚众。 第二章内容是探讨谢兰生与其师友间的问学交游。其中入粤前辈中名家如阮 元、伊秉绶、汤贻汾等都是兼通书画的硕儒。同辈中如黎简、冯敏昌、宋湘等都 是书画精英。另外,谢兰生还是一位卓越的鉴赏家,与当时岭南大收藏家潘正炜、 叶梦龙、吴荣光等都保持良好的关系。 第三章主要对谢兰生现存专著《书诀》、 《常惺惺斋书画题跋》、 《常惺惺斋日 记》等进行艺术,对其专著的美学思想及书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内 在的学术价值。如其中《书诀》则提到书法的内丹与外丹等创新的书学观点。 《常 惺惺斋书画题跋》涉及画学的审美如苍与润等画学理念。 ? 《黎简谢兰生书画》广东省博物馆、广州美术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3年版,第9页。 ? 《黎简谢兰生书画》广东省博物馆、广州美术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3年版,第19页。 ? 《黎简谢兰生书画》广东省博物馆、广州美术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3年版,第172页。3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第四章主要探究谢兰生书画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及传承。谢兰生的两位得意 门生陈澧与朱九江,各自创立“东塾学派”与“礼山学派(九江门派) ”,培育了 一大批再传弟子,其中不少有用之材,再传弟子如康有为、简朝亮等,无论从政 治思想及书法艺术传承都影响深远。4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一、谢兰生的家学及其生平 谢兰生,生于乾隆廿五年(1760)庚辰十一月十八日寅时,卒于道光十一年 (1831)辛卯三月十九日辰时,寿 72 岁,妻冯氏,南海举人耒庐公长女,有六 子七女,六子为别为:念典、念功、念绍、念庶、念恩、念中。 谢兰生字佩士,号澧浦,又号里甫,别署里道人、履道人、理圃居士。南海 人。先后主粤秀、越华、端溪等书院讲席。晚年为羊城书院掌教,名重一时。阮 元重修《广东通志》,延为总纂。兰生能诗,工书画,画尤负重名。斋室名为:“常 惺惺斋”、“虚静室”、“紫石山房”、“如是观”、“求是轩”(如图二) 图二 谢兰生常用签名与印章 1.1 谢兰生的家学渊源 谢兰生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高祖谢文虽是一介布衣,没有当官,但文化修 为颇高,精于医术,擅长书画,谢氏一门文脉自谢文始到谢兰生已历五代(表一)。 谢文,字焕华,号东皋,南海人,康熙间布衣,以善画山水名,兼工花 卉翎毛。上官周云: “焕翁画学张穆之先辈,然笔力秀劲,恐穆之尚不及也, 粤东藩使王公士俊为撰墓志铭,谢家画人盖自文始”。(谢曜编《宝树堂家 5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 集》)。 表一 谢兰生的家族简表 第一代 谢文(焕章公)收藏家,精通书画,兼善医学 第二代: 五子谢光瑶(字德周,讳光瑶,号宝山) 六子谢参周, (初讳光琦,后改讳铨, 书法家 号衡峰) 第三代: 谢昌言(拜斯公,号灵洲,篆刻家) 次子永斯谢昌大号坡山,篆刻家 第四代: 谢殿扬(讳景卿、号芸隐)书法家,篆刻家。著《选集汉印分韵》 第五代 谢云生(字倬 谢兰生, 谢观生(字 士,号青岩,) (字佩士, 国士,号退 篆刻家,刻帖 号里甫,进 谷,著名画 高手。《选集 士,书画 家,与谢兰 汉印分韵》、 家、教育 生并称“二 《贞隐园集 家、诗人) 谢”) 帖》、 《友石斋 集帖》谢兰生的叔祖谢参周,初讳光琦,后改讳铨,号衡峰,岁贡生,序次训导, 自小即擅书名,在兄长谢宝山的帮助下,谢衡峰得以专心读书,在康熙丁亥,樊 学使岁试,取入琼州临高县学,是年六月科考,冠军食饩 ,时年二四。谢衡峰 不乐仕进,日偕诸名士饮酒赋诗而已,可谓名士风流。谢衡峰的书法曾刻入叶梦 龙的《风满楼法帖》(图三)。 图三 叶梦龙的《风满楼集帖》中谢铨书法 ? 汪兆镛《岭南画征略》,台湾学海出版社,1977 年版, 第347 页。6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初年行草学董华亭暨颜平原《争座位帖》,楷法柳诚悬、欧阳率更诸家, 皆得其神似;中年入二王堂奥。故名噪海内,公卿大夫求书者迄无虚日。读 书之暇手不停挥,真迹流传最广。当时显贵虽爱慕下交亦从不轻身干谒。年 七十有余,犹临摹不辍,与府君怡怡序顺以诚笃训课子孙,其淋漓跌宕类米 ? 襄阳书者,晚年得意笔也。 谢兰生的祖父拜斯公即谢昌言,号灵洲,好读书,刻意于书法,对篆刻亦极 为用功,曾把石头磨至不可刻: 书仿二王,每临池彻夜不辍,黑纸盈尺,小楷尤端庄遒劲,抄本点画不 苟。篆刻法秦汉,稍不当意,辄自磨去。有磨十余次,至石不可刻者。尝夜 读,见府君刻一十四字阳文小印,屡磨屡刻,天既明,则目尽肿矣。每谓: “人心至灵,鬼神可通,不独文字惟然,即琐屑技艺,亦有至理;若不寝食 与俱,安能诣极。凡不能出人头地者,皆无用之才也。”终以数奇,屡试不 ? 捷。遂弃举业。讲经济之学。才望蔚起。公卿大夫咸以宾礼罗而致之。 由此可见,谢昌言学书法篆刻的刻苦与认真,并认为不只篆刻,做其它事也 是如此,人心至灵,鬼神可通,不独文字惟然„„若不寝食与俱,安能诣极。正 是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精神,影响着谢氏的后人。 谢永斯,讳昌大,号坡山,国学生,精于书法与篆刻,尤其是刻大印,其篆 腕力豪健,为前人印谱所未有,有似于篆碑。 南海谢坡山先生,专作大印,腕力豪健,为昔人印谱所未有。其印朱文 多,白文少,则以朱文可大,白文不可大故也。白文缪篆填满者为正宗,若 大印填满则失之痴肥,无此篆法。惟朱文则元时人用小篆,可以展而大之, 故坡山大印竟有似于篆碑,使坡山生唐宋时,刻李少温、徐鼎臣之篆,则其 ? 印无异《三坟记》、《绎山碑》矣! ? 《谢氏族谱》 (手抄本),谢氏后人珍藏。 ? 谢景卿撰《灵洲公事略》选自《谢氏族谱》(手抄本),谢氏后人珍藏。 ? 陈澧《东塾续集》之《双桂堂印谱序》,选自《陈澧集》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7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谢景卿(1735~1806)谢兰生之父,字殿?,号芸隐。共有三子,分别为谢 云生、谢兰生、谢观生。谢景卿生平博学嗜古,精研六经之学、工诗、善篆隶, 尤精于篆刻,一生以鬻书画、鉴别、治印为生。 谢景卿好收藏,如琴谱、墨谱、钱谱、铜器、端砚等谱,无不穷幽剔微,剖 析真赝,不爽毫发,鉴赏家每俱奉为宗。其中收藏古印谱为岭南之最。如所蓄顾 从德的《顾氏印薮》、秦从龙的《秦汉印谱》、潘有为的《程氏潘氏汉印谱》、汪 启淑的《秋室印粹》、周亮工的《赖古堂》、张灏的《学山堂印谱》、程邃《程穆 倩印谱》、甘旭《集古印正》、 《梁千秋印谱》、 《吴亦步印谱》、 《朱未央印谱》、 《汪 启淑印谱》等谱凡数十种。除富于收藏外,谢景卿也是精通书画。张锦芳的《为 谢芸隐画兰并题绝句》曾称赞谢景卿的书法: ? 学书爱学颜平原,画法要将书共论。强名芳草人应笑,叶叶迎风屋漏痕。 从诗中可知谢景卿书法是学颜真卿,同时兼善画画。对谢景卿的篆刻,张锦 芳在《谢芸隐既刻予所书胡金竹传,欲并苏瑞一传刻之,皆李南涧先生作也, 喜赋此诗再叠前韵》一诗记载: 羡君好书兼好古,有儿捉刀如捉笔。斋头画静寻毡椎,跋尾纸空记年月。 传家笔诀君所有,绕庭兰玉今未讫。不缘野骛厌家鸡,自爱雅琴和清瑟。百 年文献在论定,几许碑铭工纪实。未须小技惭壮夫,要藉前型劝经术。赫蹄 11 觅得施墨渖,砚材费多代山骨。琳琅金薤谁解编,仙鹤灵芝未宜忽。 诗中对谢景卿精通书法又好古物表示羡慕之外,还对其精于篆刻极为赞赏。 并认为刻帖对文献的论定十分重要,而谢景卿的长子谢云生即是刻帖的高手,故 诗中有赞谢云生捉?如捉笔的高超技巧。 晚年的谢景卿潜心钻研印学,得袁三省《汉印分韵》一书草稿后,对其中错 误进行校正,又以袁氏所摹未备,续搜得五千字,命长子谢云生摹校。在嘉庆二 年版,第 355 页。 ? 张锦芳《逃虚阁诗集》,光绪甲申孟秋1884年版。 11 同上。8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年(1797)三月,谢景卿编《选集汉印分韵》(图四)二卷本付梓,前有嘉庆二 年谢景卿自序, 从其序中隶书书法可见其深厚的书法功力,其书古气盎然。图四 嘉庆二年三月的《选集汉印分韵》有谢景卿的自题书名及序言 在诸家所集汉代古铜印谱之外,集字之书当推此本为最早,故刻成后流布四 方,论者称其胜原本云。此书至今仍然是学习篆刻的必备工具书。至今仍然为印 人所重。谢景卿对印学贡献,可谓大矣。序言中不少言语论及印学与古文字: 秦书有八体,五曰摹印,汉时有六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缪篆固为 一体,屈曲填密,取纠缪之义,与隶相通,不尽与《说文》合。要其损益变 化,有精意,不可磨灭;章法配合,浑穆天成,不可思议,嗜古之士宝焉。 宋宣和始作印谱,元明诸名家搜罗益富。而案其所谱,皆官私印序列,未及 逐字类聚排纂成书。间摹形似,或不悉依原印大小长短,俾披卷了然,得备 参稽也。予直数十年来,随见即为钞撮,然寡见少闻,因循未就„„夫缪篆 9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出自汉人,固与碑文款识并垂不朽。而是书分字隶韵,点画形模,悉仍缪篆 本来面目,因流溯源,观其会通,不特为镌摹家所取资,亦以补南阁校书者 12 之缺也。其余字有未收,因就所见续增,推广则俟诸博雅君子。 首卷付梓后六年,谢景卿又把家中收藏的诸家汉印谱,累计不下百卷,悉心 采录以补前集之不足,谢景卿选录这些汉印文字时十分谨慎,如遇到私人收藏的 汉印,如果不见其原印,一概不收入集中,以确保证其汉印之真元神气,也有一 些汉印因为字形剥蚀,离奇难辨,篆法虽精妙市常,亦只能割爱不录入集中,以 免逞个人之臆见以贻误后人。其严谨之态度可见一斑。此书凡点画与前稍市及前 韵未收者,计有五千字,视前集已溢千余。嘉庆八年(1803)谢景卿辑《选集汉 印分韵》续集付梓。续集题“南海谢景卿芸隐纂摹”有嘉庆八年谢景卿自序。序云: 嘉庆二年春,刻《汉印分韵》既竣,窃疑汉篆不止于此,殆前人仅就耳 目所及,或选择过严。因检笥中旧藏,并借诸家汉印谱计不下百卷,悉心采 录,凡点画与前稍异及前韵未收者,复得五千字,视前集已溢千余。其中一 字而多至数十,愈见古人变化无方,灵府独辟,不拘拘说文矩?也。间有同 好录示与杂出它书者,未见原印,概不谰入。至若字形剥蚀,离奇难辨,篆 法虽精,亦从割爱,不敢逞臆见以贻误后人。惟是搜罗未富,闻见有限,续 13 貂之诮,知不免耳。 观此《选集、续集汉印分韵》二卷,书中一字而多至数十种字形,可见古人 变化无方,灵府独辟,不拘于说文矩?。此书给印人学习汉印缪篆提供了一个极 大的便利。历年不断被重新翻印,流传甚广,时至今日,此书仍是初学篆刻的必 备工具书。并广为印人、古文字学者所珍重。可见,谢芸隐对篆刻界的影响及在 中国篆刻史上的地位。 谢景卿除辑有《选集、续集汉印分韵》外,本身也是一名水平极高的篆刻家, 云隐早年治印,以秦汉印章为范本,摹刻古印近四百方,熟练地掌握了印章的技 12 谢景卿《选集汉印分韵》 ,嘉庆二年(1797)三月,漱艺堂。 13 谢景卿《选集汉印分韵》续集,嘉庆八年(1803),漱艺堂。10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14 法特点,所刻直入汉人神髓,并汇辑成《秦汉铜章摄集》 。另外还有《云隐印 稿》、《云隐印选》、《紫石山房印蜕》等印谱传世。现存二十五册的《云隐印稿》 中,存有其所刻的印章二千三百余方,可知他是一位职业的篆刻家。 《秦汉铜章摄集》四册,乾隆间成谱,谢景卿摹,此书无序跋,书口上有“秦 汉铜章撮集”六字,下有“汲古斋珍藏”五字,卷一首页有“南海谢景卿云隐摹关鸿 雪湄鉴赏”十四字。卷一有官印八十三方,每页二印,卷二有官印七十四方,每 页二印,其中“关内侯印”、“关外侯印”、“汉假司马”、“夷道长印”、“彭泽令印” 等皆脍炙人口者,卷三,每页二印或四印,官私印杂陈,内官印二十方,私印五 十七方,共八十四方。卷四,每页四印,皆私印,共一百三十六方,其中“仲长 统印”、“张敞印”、“郭隗印”饶有趣味。全书四册共三百七十七方印。 《紫石山房印蜕》四册,乾隆年间成谱,此书无序跋,每页一印或二印,印 材有牙印、晶印、玉印、铜印、瓷印。其名印有“李黻平印”、“张维屏印”、“吕 翔印”、“黄丹书印”、“伍秉镛印”、“邓士宪印”、“伊秉绶印”等。 《云隐印稿》十册,此书无钤印年月,无序跋,只系每页卷写“云隐印稿” 四字,小楷一行,“南海谢景卿镌”六字又一行。每页一印或二印,绿丝栏,上格 钤印,下格写印材,如铜印、玉印、牙印等。其印文多名印、室斋印、诗句印等。 名印则多景卿时与之交往的文人墨客,如李黻平、潘有度、黄丹书、邓士宪、黄 位清、黎琛、梁枢、吕坚、梁霭如、颜斯综、潘正常、温汝能、温汝琨、温汝遂、 伍秉鉴、伍秉镛等。冼玉清云:“余所见景卿印谱,以此部十册为最备。” 《云隐印选》一册,嘉庆成谱,同治元年壬戌(1862)梁垣光得此谱于羊城 骨董,寝食与俱。四年乙丑(1865)晤子朴先生,互谈印艺,出此谱同阅,子朴 爱赏过赠,遂割焉。光绪三十二年(1906)谱归于王式。此谱每页一印或二印, 内姓名印、吉语印、韵语印皆有之,景卿篆法多仿汉印,而配字有风致,?法稳 重,宜其负镌印盛名也。 谢景卿在篆刻上能独具一格,自出新意,实由早年对古印心慕手追,钻研特 多而致。尝自曰“余自数十年来,随见古印即为抄摄”“并借诸家汉印谱计不下百 卷,悉心采录”可见其对古印用功之勤,钻研甚深,领会各个时期各家各派印章 的风格及变化。近人马国权谓其印:“摹似之精,真令人真赝难辨,置之古印之 14 冼玉清著,陈莉、谢光辉整理《广东印谱考》,文物出版社 2010 年3 月。11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15 林亦自当选。 ” 而谢景卿以“雅正淳古”的印风卓然独立于岭南印坛(如图五)。然名声不出 五岭,这是因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广东的学者往往受到忽视。另外,也由于受 白沙之学“淡声华而薄名利”的文化思想影响所至。正如简又文云:“五百年来, 粤中人士之致力于学术、文学、或艺术者,皆能受其影响而养成一种惟务求实际, 潜心学艺,不尚声华,不求人知之风气。”谢景卿为人蕴藉义闻,不求竞于时, 不屑屑然求远于人而隐于市。因此,他印风虽然独出一格,独步印坛,后世却知 之甚少。 图五 谢景卿篆刻作品选及印谱《云隐印稿》 1.2 青少年时期谢兰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寅时,出生于广州城纪纲街,生母吴氏, 15 马国权编著《广东印人传》,香港南通图书公司,1974年 10月版,第 7页。12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是年谢景卿手植兰花盛?,故以兰生命名。 谢兰生两岁时即聪明市常,其曾祖父宝山公尝曰“此子他日不凡,为吾家凤 毛也”。谢兰生五岁庭训习读《孝经》,六岁庭训习《四书》,过目即能诵文。七 岁从表叔祖汤师纵先生学。八岁从父亲谢景卿读书于家塾之“拾琴堂”。九岁从崔 守藩先生学于家塾,十岁从父亲谢景卿读书于家塾。十一岁随父亲谢景卿读书于 香山(现在的中山)协镇陈和庵总戎标署中。十二岁谢兰生三兄弟跟其父亲谢景 卿读书于家塾,根据三兄弟不同的性情与兴趣,谢景卿可谓因材施教,从学篆法, 以谢云生最久;从学诗文,谢兰生最多;研习国画,谢观生最好。 有一天,谢景卿曾问谢兰生: “儿读书何为,以显亲扬名?”谢兰生对曰: “是。 ” “故然,其要安在?”谢兰生仓卒无以对,谨请其父教益,谢景卿便语重深长回答: “其要在明理。理不明不会做人,显亲扬名不可必做,人自己作主人不做可乎!” 又有一天,谢景卿问谢兰生曰:“儿何志?”谢兰生对曰:“志读书。”曰:“家窘 不能资汝,尝奈何?”谢兰生严谨地答曰:“饿死不变志。”谢景卿喜颜对其妻子道: “吾儿志坚,他日当有成立。”又跟谢兰生说:“岂惟读书不变志,做圣贤亦当死 16 不变志也。” 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三岁的谢兰生从外太祖南海拨贡吴寅谷先生孟旦, 读书于谢恩里冯瑞锦堂。次年从香山何敬斋先生寅学。十五岁谢兰生从父亲读书 于广州城西十八甫颜宅,谢兰生对履值二百铜钱耳,被同窗学友窃笑,谢兰生未 尝以贫为耻,而以学为要务。十六岁,谢兰生从父亲谢景卿读书于十八甫张宅之 艺兰书室。因为谢景卿与当时名人雅士交往甚密,所以少年的谢兰生时常目睹父 亲及前辈们书画聚会,如一次在颜氏鹤阴书屋读书时,就看到张锦芳、黎简、郭 适等人在一起品赏董其昌画作: 先君子(谢芸隐)暨药房(张锦芳) 、二樵(黎简)、乐郊(郭适)诸先 生善鉴名画,每以上幅为所见董(董其昌)画第一,予少馆颜氏鹤阴书屋, 17 壁悬此帧,晨夕相对。彼时方习举业,未暇究心。 16 《谢氏族谱》 (手抄本),谢氏后人珍藏。 17 《常惺惺斋书画题跋》,清(手抄本) ,现藏中山大学图书馆。13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十七岁谢兰生求学于南海名师孝廉冯耒庐先生。冯耒庐,即冯经,字世则, 南海人。左目失明,其一仅辨字画,每观书必俯首于案,目光去纸不一寸,作字 尤艰苦,或汗?其卷,不复成书,故为诸生考辄下等。大兴翁方纲学使试古学, 得其经解,则大惊以为得未曾有。吴应逵《冯耒庐先生传》载于《雁山文集》, 称冯读书强记绝人,攻治益力。并云: 先生博通诸经,尤粹于《易》 。尝曰: “说经必统会一经之始终,而融贯 诸经以证之。”其说乃确不可易,体丰硕,声如洪钟。每辨析疑义,辄掀髯 18 大诧,目直视不瞬。闻者以为相詈骂,而先不自知也。 。 下注《南海府志》:“(冯耒庐)官教谕,其学覃精郑孔,而立身行已,髦髦 然规仿关闽,初甚拘苦,后读诗至衡门之下一章,怡然自得曰:‘此君子素位不 愿外之说也。孔颜乐处,岂外求哉。’授徒三十年,??讲说不倦,来学之士, 至廨舍不能容。”冯耒庐先生对谢兰生这个学生十分赞赏,并把自己的女儿嫁予 兰生为妻。谢兰生后来为岳父撰写传记时,回忆当年冯师授业的情况:“诸生有 19 问难者,辄色喜,曲为?导,务使明达。 ” 谢兰生二十岁时?始学书法, 其书法的范本为董其昌《问政山歌帖》 (图六), 临写数通后笔法特进。小楷以赵体为根,欧体为面(图七)。四十年后,谢兰生 又看到了这件作品《问政山歌帖》,想起当年学书的情景,于是写下如下跋语: 董香光尝自谓其书可匹赵松雪,第少生耳。此卷秀润而纯熟,无一点生 涩气,真可与松雪抗颜。予弱冠学书,不能成体。获观此卷,临写数幅,笔 法特进,诚书苑楷模也。距今四十余年,忽于英圃书画橱中复得一面,如小 20 学生重睹师颜,欣幸之至。敬题卷末。 18 吴应逵《雁山文集》,清道光刻本,卷三,第 33页。 19 《拟广东儒林传》选自陈璞《尺岗草堂遗文》卷四,《续修四库全书》第 1547 册,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5 年版,第 654 页。 20 《常惺惺斋书画题跋》,清(手抄本) ,现藏中山大学图书馆。14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图六 董其昌《问政山歌帖》 图七 谢兰生早年小楷扇面 另外,在谢兰生早年还曾经见过如黄庭坚等名家的精妙绝伦的真迹,诧为神 市,目不转睛,在其后五十年再见此作时回忆当年的心情: 黄文节公真迹今世绝罕。此幅叶云谷之外祖颜氏所藏,精妙绝伦,余少 21 时偶获一见,诧为神异,目不转睛„„距今五十余年。 谢兰生 21岁从耒庐先生学于香山凤山书院,三月归应道试庚子科考李学宪调 元(李调元)拨入广府学第一名。 乾隆五十七年1792,33岁的谢兰生应广东乡试,中试第廿九名举人。谢景 卿戒之曰:“他时居官不易,亟宜留心经济,无更专攻八股。”从这年?始,谢兰 生四次上京赴考,四次落第。嘉庆元年(1796)谢兰生 37 岁第三次赴考落第后 回广州,协助父亲谢景卿?雕《汉印分韵》二卷。在回粤路上,谢兰生饱览了运 河沿岸风光,并观赏了祖国壮丽山河,途经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时曾遍观院中名碑 石刻。其中最知名《麓山寺碑》,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李邕生 平书写过众多碑铭,以《麓山寺碑》最为精美,该碑笔力凝重雄健,气势纵横, 浑穆不可撼。运笔博采魏晋及北朝诸家之长,结体纵横相宜,笔法刚柔并济,章 法参差错落,其虽为行楷,然笔意连绵,行云流水,化柔为刚之美。北宋黄庭坚 评此碑:“字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巧太深耳,少令功拙相半,使子敬复生, 不过如此。”清孙承泽:“《岳麓寺碑》虽已残剥,然其锋颖尚凌厉不可一世。北 海奇人,故所书尔尔。昔俞仲蔚谓此碑胜《云麾》,必有所见也。北海书宋初人 21 《跋黄文节公书》,选自《常惺惺斋书画跋》,(手抄本),中山大学图书馆藏。15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22 不甚重之,至苏、米而稍袭其法;又至赵文敏,每作大书,看意以拟之矣。” 后 世诸书法大师,如苏轼、米芾、赵孟?等都沿袭其法。历来于《李思训碑》并称 为李邕的书法杰作。最为艺林所看重,谢兰生路经此地,有机会遍观堂庑诸古迹 与石刻书法并赋诗以纪之: 七十二峰相向青,上山先到自卑亭。大昕未警升堂鼓,都讲犹缄旧箧经。 乔岳地尊雄大泽,紫阳书在肃先型。开春一雨花催发,桃李门前客暂停。北 海碑文寺里湮,南轩石刻院中新。千年道脉源头在,四大名山面目真。害马 23 未鞭心逐逐,文鱼在藻水粼粼。便思拨转湘江柁,归坐槐斋过十春。 从现存谢兰生的大字行书,其用笔法似受李邕的影响。在回粤的路上,谢兰 生还游览了各大名山秀水。并有诗记之。如《富阳阻雨》、 《登腾王阁》、 《寻弦歌 台》、 《天津关》、 《沧州朗吟楼》、 《重到西湖》、 《上元日西湖杂诗》、 《淮阴怀古》、 《平山堂遇雨》、 《归渡扬子江》、 《夜渡鄱阳湖》、 《石钟山》、 《与同舟诸子登天门 山》、《廿二夜月过香炉峰》、《夜过黄茅峡宿峡口不寐》、《湘川》、泊岳阳楼上寄 怀南墅诸子》图八 谢兰生、翁方纲、伊秉绶三人合作书法扇面 22 孙承泽《庚子消夏记》, 《丛书集成续编》第 84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 年版,第 57 页。 23 《岳麓书院遍观堂庑诸古迹》,选自《常惺惺斋诗集》,手钞本,北京国家图书馆藏。16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嘉庆五年(1800)兰生 41 岁所书扇面(图八)可见,谢氏书法取法赵、董 为主,并受时人伊秉绶的圆笔笔法影响。嘉庆七年(1802)43 岁谢兰生五次赴 考,终成进士。四月初十放榜,十四日后复试,廿一日殿试。廿四日放黄榜,谢 兰生列二甲第二十八名。廿六日朝考第十五名。五月初一日勤政殿钦点翰林院庶 24 吉士。馆选后有诗云“多情最是南园酒,催我金台早着鞭”。 可见其归意已决。 兰生进士及第后,没有于仕途上继续发展,而是返回广东,任教于广东各大 书院。嘉庆八年(1803)春,谢兰生协助谢景卿辑《选集汉印分韵》续集二卷付 梓。嘉庆九年谢兰生决意不入仕途并得其父的认同: 二月十二日马鬣既成,促令入都“散馆”而意殊不尔,兰生故以他事支 吾,逾期不进,乃(谢景卿)曰:“仕途了无止境,不躁进亦是好处。且汝 25 于荣身未为得道,于中庸养志未为失也”。 1.3 中年时期 嘉庆十三年(1808)49 岁的谢兰生在随后十年内先后掌教于粤秀书院、越 华书院、端溪书院。教学之余,吟诗作画,学道参禅。在谢兰生《题董文敏仿倪 黄合作》跋语中可知,谢兰生青年时期像许多读书人一样,一直为功名努力,为 了举业,未暇究心书画。中进士后,时年已经五十岁谢兰生才?始真正意义上的 书画生涯。在题跋早年曾过目的董其昌真迹云: 先君子暨药房、二樵、乐郊诸先生善鉴名画,每以上幅为所见董画第一, 予少馆颜氏鹤阴书屋,壁悬此帧,晨夕相对,彼时方习举业,未暇究心。五 十后始作画,复从颜氏子索观,方领妙处,嗣后所见董画甚多,实无能出其 右,可见前人审定之确,或谓董思翁书,一下笔便见如来相,予谓董画亦然。 26 至若此幅,直从眉间放白毫光普照沙界。不令众生瞻仰。 24 《泊岳阳楼下寄怀南墅诸子》,选自《常惺惺斋诗集》,手钞本,北京国家图书馆藏。 25 《谢氏族谱》 ,(手抄本) ,谢氏后人收藏。 26 谢兰生《常惺惺斋书画题跋》,(手抄本),中山大学图书馆藏。17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27 嘉庆十四年(1809),50 岁的谢兰生一家移居素波巷 ,以屋之右偏所,编 竹为篱,堆石成山,颜曰“常惺惺斋”。“常惺惺”是佛教语,指头脑经常或长久保 持清醒。 宋人谢良佐 《上蔡先生语录》云:“敬是常惺惺法,心斋是事事放下。” 谢兰生在斋中藏书万卷,在小园种上各种各样的岭南花果。坐卧于其间,于花香 鸟语之中读书弹琴赋诗作画,有《拓地》一诗可知此时的适意之情: 拓地过十弓,中储万卷书。坐卧于其间,有若专城居。好花作藩篱,满 种百十株。香风拂床簟,绿影横衣裙。浸淫到肌骨,一饱争蠹鱼。此乡万古 28 所未闻,黑甜软饱良弗知。 诗中黑甜即是睡乡,软饱即指饮酒。其语出自宋苏轼《发广州》诗: “朝市 日已远,此身良自如。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 嘉庆二十年十二月廿三日,谢兰生放舟与步蒙子,默迟子结罗浮之游。次年 正月初八由罗浮还家,著有《游罗浮日记》一卷。五月与黎楷屏、梁青崖重到罗 浮住酥醪观二十日。罗浮山是道教名山,传有四百三十二峰,九十九道水流,山 上道教胜景极多,数不尽的道教名洞与奇峰,也有无数的神奇的传说,游历罗浮 山,可以让尘俗中透露出仙灵活络,卓越不凡的气质,也可以大涤情怀。在游罗 浮山时,得罗浮酥醪观主人江瀛涛结伴导游,或坐禅、或谈道,或柱杖看山,或 枕石听泉。不时有悟: 初三日,予与墨池子坐书屋作画,墨池图下陂,予图合掌岩。题云: “合 掌岩前石,平磐可坐禅,请从今日起,一石坐一年” 。或谓前人诗云: “一个 峰头住一年,罗浮四百峰,便须四百岁,若一石一年,罗浮几许石,坐须几 许年耶?”江道人云:“此乃修心之截径也,若果一年坚坐,盘石不动,未 有不彻悟者。悟后则百千万亿石,便有百千万亿化身坐其上,非截径乎?” 29 瀛此语似戏,而实至论。故志之。 27 素波巷即现在广州北京路之西,起义路与高第街交汇处之东。 28 《常惺惺斋诗集》卷二,清(手抄本),现藏于中山大学图书馆。 29 谢兰生《游罗浮日记》,清(手抄本) ,现藏于中山大学图书馆。18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谢兰生与江道人的这番对话,可谓参禅之论。谢兰生听后深受感应,称为至 论,并自计再游罗浮时注意习静,不在山水。谢兰生好静,是儒又是道,在静坐 中感悟,把名利置之度外。后来把所著的古文八卷,古今体诗等等都遗命禁不付 梓,正是基于道教这种静坐守素无为的意念,并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后于罗浮山 冼梦室有诗《和梁蔼如口占二首》云: 学道心闲物自闲,朝看云气暮看山。插天修竹千竿碧,点水圆荷万颗丹。 30 谁道求仙暂得闲,闲门坚坐一房山。奇哉五月无炎暑,心地清凉结大丹。 这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说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不谋而合。“有 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 我,何者为物。” 中国的山水画和禅的兴起都在五代宋之前,山水画的振兴是在五代宋之禅宗 渗透到文人生活文化的各个层面后,因此融入了禅的空灵与清淡闲远的意境,文 人画以其平淡萧散来悟出禅机意境,明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之“以禅入画” 和“以画喻禅”?启了明末四画僧的 “禅宗画”。“禅宗画”指明末四画僧及其它类似 画风之画, 深入禅悟,提出“无法为法”,将平淡与简远落实到构图和形象的简 略,以呈现禅的悟境。 从谢兰生现存画作风格来看,其主要受元明文人画的影响,初时得力于倪瓒, 中期向沈周画风靠近,晚岁则倾向于石涛。早年的画多法元人倪瓒。元代是文人 画家的舞台,画家群体主导了绘画图式与趣味性的革命,从宋画的登峰造极中脱 胎换骨,建构以高逸为格调,幽雅为韵致为主要特点的“元画”体系,最能代表元 画是倪瓒,萧条淡远的画风,把元代文人画的独特品质可以说推向了极致。他的 画,把诗的神韵,书法的意趣,和自己高逸之情结合得完美无瑕。谢兰生赞赏倪 瓒的画 “至云林则古淡天然,先除习气殆尽”,自称: 31 予少时即喜云林树法,爱其修干挺特,有高人逸士风格。 30 谢兰生《常惺惺斋诗集》 ,(手抄本) ,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31 谢兰生《常惺惺斋书画题跋》,(手抄本),中山大学图书馆藏。19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同时,谢兰生对倪瓒的诗也十分看重如“逸笔纵横意到成,烧香?翰了余生 ” 与“篝灯染笔三更后,远岫疏林亦耐看”等句。并为倪瓒辨解“说者谓其善于自赞, 非也。中有心得,放笔写出形诸,吟咏皆道其实耳。”并指出画画之先有意境在 胸中,有了意境,二三疏林,或远岫数笔也自有可取。此外还特别强调学倪画要 学他的高尚品格,注重人品的修为,所以画树也喜欢画修干挺特的。以显示高人 逸士之风格。对于初学云林风格的画家,谢兰生批评“见一二枯株淡抹平远数笔, 自谓得其三昧,至奇峰绝壑,则鲜为,恐迂翁不受也”。 在其后,谢兰生发现学倪画其要点与难处在于如何处理“苍与润”的关系。沈 周正是用这种观点来看倪画的,并认为“苍乃正性,润则生春”。于此谢兰生深受 启发,转而师法沈周之画。此外,谢兰生还特别欣赏恽寿平文秀清雅的笔致。 对倪画,谢兰生也对其不足提出个人观点,在《跋董其昌画》后:“董其昌 自云:‘五十后画法大成,犹以不能人物及舟、车、屋、宇为憾’。又云:‘幸有云 林在前,为我护短,不则百啄莫解。 ’此足见古人之谦抑,然每遇兴到时,或着 一两人。不至如云林,但得一龙门僧也。但求树石萧疏,聊见诗意便止,不必规 32 规求合形象,所以为大家法门也。” 谢兰生的中年生活,教学之余,静坐修道,书画终日。正如张维屏诗《十一 月十六日谢里甫太史招同人集常惺惺斋,观汤雨生骑尉作画,明日复集观家墨池 孝廉如芝作画,赋诗纪之。并简里甫、雨生、墨池》诗中所说: 谢公中年清净福,不喜围棋不丝竹;癖耽诗画老更豪,旧雨频来酒新 33 漉„„1.4 晚年时期 嘉庆二十二年(1827)谢兰生 58岁,家居达诚斋,使扁其斋曰: “维摩丈室”。 之所以取名为“维摩丈室”,其意思即是室虽只有一丈见方,其所包容极广。《维 32 谢兰生《常惺惺斋书画题跋》,(手抄本),中山大学图书馆藏。 33 张维屏《听松庐诗钞》卷五,选自《清代诗文汇编》第 53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版, 第 47 页。20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 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载:“长者维摩诘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坐, 高广严净,来人维摩诘室,其室广博,包容无所妨碍。” 谢兰生晚年专意摄静,怡然有得,元神曾初出一度。在写给老同学范衍棠的 信中曾经说到他所学的道,并不是世俗人所谓的“学仙学佛”。信中提到: 回忆少年吾两人,驰逐京华,志气何等壮盛,一转瞬间变为老翁。渐成 废物,岂惟嗟悼,良可痛苦。昔莲池大师未出家时,一婢碎其玉杯,发怒不 已。其夫人劝以物有成亏,曰:“然,则何物不毁?”。夫人曰:“学道则不 毁”。因大悟,即日出家修净土,卒成正果。此是上等根器,我
/
本文档为【谢兰生书画艺术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