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辨析

2019-08-06 9页 doc 24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辨析一、使动用法 某些动词或用如动词的形容词等在充当谓语时,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施行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上宾语时,就作使动用了。 ①周文败,走出关,……章邯追败之。(《陈涉世家》) ——周文被打败,走出函谷关,……章邯追上去打败他。(“败”,即“使之败”的意思。)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忿恚”是吴...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辨析
一、使动用法 某些动词或用如动词的形容词等在充当谓语时,主语所代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施行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上宾语时,就作使动用了。 ①周文败,走出关,……章邯追败之。(《陈涉世家》) ——周文被打败,走出函谷关,……章邯追上去打败他。(“败”,即“使之败”的意思。)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忿恚”是吴广使尉忿恚的意思。) ③外连衡而斗诸侯。(贾宜《过秦论》) ——(秦孝公)对外实行“连衡”的战略,使诸侯各国互相斗争。(“斗诸侯”即使诸侯斗) ④(单于)尽归汉使者路充国等。(《汉·李广苏建传》) ——(单于)让汉朝的使者路充国等人全都回国了。(“归汉使者路充国等”意即“让汉使路充国等归”) ⑤买臣深怨,常欲死之。(《汉书·朱买臣传》) ——朱买臣深深怨恨,经常想把他置于死地。(“死之”即“使之死”)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活之”,即“使之活”)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般情况下,及物动词和宾语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但有时宾语不是动词支配的对象,倒是动词表示的动作的发出者,是主语使宾语发出这个动作,这就是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及物动词作使动比较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带有宾语,在形式上和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使动的宾语不是动作的接受者,而是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使他(它)具有这一动作。 ①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为什么不介绍我去见楚王呢?(“见“及物动词带宾语,是引我去见的意思。)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第二天,刘邦让一百多人跟从着来见项王。(“从”和“百余骑”这个动宾关系里,“骑”不是“从”这个动作的承受者,而是“从”的发出者,是主语“沛公”使宾语“骑”产生“从”这个动作,所以,全句的意思,不是“沛公”跟从着“百余骑”而是“百余骑”跟从“沛公”。) ③中军置酒饮归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在主帅的大帐内设下酒宴,送别归去的朋友。(“饮归客”是“使归客饮”的意思。) ④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曹操的军队正连起了船舰,船头与船尾连在一起,我们可以用火 攻,把他们赶跑。(“走”即“使曹军走”。) ⑤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晋侯叫赵盾饮酒。(“饮赵盾酒”是“令赵盾饮”的意思) ⑥大惊韩市人。(《史记·刺客列传》) ——使韩市人大惊。 ⑦齐女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史记·晋世家》) ——齐女就和赵衰等商量把重耳灌醉,用车把他载走。(“醉重耳”即“使重耳醉”) ⑧吴王欲反,从闽越,闽越未肯行。(《史记·陈列传》) ——吴王想要反,使闽越跟从自己,但闽越没肯这样做。(“从闽越”即“使闽越从自己”) 判断是否是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要特别注意上下文的关系,当出句子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使宾语施行的,就可以确定它是使动用法。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膏腴之地。(《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如今您使长安君处于尊贵的地位,而封给他肥沃的土地。(“尊”形容词,作使动,“尊长安君之位”即“使长安君之位尊贵”)。 ②“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三朝北盟会编》) ——(钟相说:)“我推行法令,就要使贵贱平等。使贫富平均。”(“等贵 贱”“均贫富”即“使贵贱等”“使贫富均”。) ③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希望树木生长的人,一定要使树根稳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固”。) ④命甲士作堤大水之旁,大其下,小其上,随水而行。(《管子·度地》)——命令士兵在大堤旁修筑堤坝,使堤坝筑成下面宽,上面窄的,顺着河道延伸。(“大其下”即“使其下大”,“小其上”即“使其上小”) ⑤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置屯田令》) ——安定国家的办法,在于使军队强盛,粮食充足。(“强兵”即“使兵强”,“足食”即“使食足”。) ⑥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尧曰》) ——君子使自己衣冠端正。(“正其衣冠”是使其衣冠端正的意思。) ⑦静耳而不听。(《列子》) ——使耳朵清静听不到外面的喧闹。(“静耳”即“使其耳静”) ⑧欲不战以老秦师。(《淝水之战》) ——企图用长期不战的方法,使秦军疲惫。(“老秦师”是“使秦师老”的意思。) ⑨武帝之众建诸侯而小之,唐宋之先声也。(王夫之:《读通鉴记》)——汉武帝采取把诸侯国再分封为许多诸侯国的办法,使诸侯的势力变得弱小,这是唐朝和宋朝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势力的前奏。(“小”即“使之小”。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形容词带有宾语,但偶尔也有不带宾语 的,但从上下文的意思来分析看,仍可以判断出其是使动用法。如:⑩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五·天论》) 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而又节约开支,大自然是不会让人贫穷的。(“贫”是形容词,没有带宾语,从文意上看,实为“贫之”,所以这个“贫”仍然是使动用法。)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一般不带宾语,当名词带上宾语,而这个名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又是主语使宾语施行的,这就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的情况较少。 ①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论贵粟疏》) ——不是国君种田来供他们吃饭,织布来供他们穿衣。(“食”,“衣”是名词作使动,“食之”即“让之吃饭”,“衣之”即“使之穿衣”。 ②老父曰:“履我”。(《史记·留侯世家》) ——老人说“替我穿上鞋子。”(“履我”即“为我穿鞋”。) ③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战国策·赵策》) ——我要求走了,不敢再说尊秦为帝的事了。(“帝秦”即“尊秦为帝”) ④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 ——先生的恩德,真是使死者复生,使白骨上长肉啊!(“肉”是“使……长肉”的意思。) ⑤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史记·郦生陆贾传》) ——吕太后(当权)时,让吕家的人一个个都做了王,吕氏的人专权, 要想劫持年幼的皇帝,(这就)危急了刘氏的政权(“王诸吕”即“让诸吕为王”。) ⑥“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现在王信虽然是近皇后的哥哥,但没有功绩,封他为侯,不符合(高帝)约定的章程。”(“侯之”即“使之为侯”) 名词的使动用法,有时也可不带宾语。如: ⑦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新序·节士第七》) 天子不可以使他为臣,诸侯不可以与他为友(“臣”“友”后面都没有带宾语“之”,但仍作使动用。) 使动用法中,宾语表示的内容往往是一种客观结果,而意动用法的宾语表示的内容则往往只是一种主观看法,这是二者的一个明显区别,记住这一点,对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辨析很有帮助。 二、意动用法: 用如动词的形容词或名词,在充当谓语时,表示主语以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做“谁”或“什么”的一种用法。意动用法的谓语动词往往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成什么”的意思。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动词对宾语有“认为”或“以为(以……为)”的意思。 ①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所以贤明的统治者,以五谷为贵,以金玉为贱。(“贵”、“贱”是以……为贵,以……为贱的意思) ②世之所高莫若皇帝。(《庄子·盗跖》) ——世上所认为崇高的人,没有比得上皇帝的。(“高”是“认为……高”的意思。)③“子小寡人之国,……”(《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你认为我的国家太小,……”(“小寡人之国”即是“认为寡人之国小”的意思。) ④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史记·商君列传》) ——公孙鞅又见了秦孝公,秦孝公认为他很不错,但还没有任用他。(“善之”即“认为之善”) ⑤不贵难得之货。(《老子》)——不把难得的货物看得很贵重。(“不贵……货”即“不以……货为贵”。) ⑥渔人甚异之。(《桃花园记》) ——渔人认为这种情况很奇怪。(“异”是“认为……异”的意思) ⑦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念公子姊也?(《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纵然认为我轻微,抛弃我而使我降秦,难道就不想想你的姐姐吗?(“轻”是“认为……轻”的意思。) ⑧今恶死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孟子离娄》) ——现在怕死而又以不仁为乐,就犹如怕醉而又一定要吃酒一样。(“乐不仁”,即“以不仁为乐”。) ⑨时充国年七十八,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 ——当时赵充国已经七十多岁了,皇帝嫌他太老。(“老之”不是“使之老”, 而是“以之为老”,故“老”是意动用法。) ⑩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典论·》)——傅毅与班固相比,象弟兄之间,(水平)高低差不多,但班固却认为傅毅的文才不高。(“小之”是“认为之小”的意思。)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如意动,就是主观上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为这个用作意动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即是说认为宾语是什么,或主语把宾语当成什么。“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是名词,用如意动,“当年万户侯”,是它的宾语。全句意思是:把当年的万户侯看做粪土一样。 ①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封建论》) ——天下反常,已没有把人君当着人君的想法。(“君君”不是“使君为君”,而是主观上“以君为君”。故是意动用法。) ②友风而子雨。(《苟子·赋》) ——把风看成朋友,把雨看成儿女。(“友”是“看成友”,“子”是“看成子”的意思。) ③吾与子渔樵于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我和你在江上打鱼,在沙洲上砍柴,把鱼虾当作伴侣,把麋鹿当作朋友。(“侣鱼虾”即“以渔虾为侣”,“友麋鹿”即“以麋鹿为友”) ④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不如我听取(乡人的议论)而且把它当成苦口良药。(“药之”就是“以之为药”的意思) ⑤使奴从容浆酒霍肉。(《汉书·王贡两龚鲍传》) ——使家奴和宾客把酒当成浆,把肉当成豆叶,(“浆酒”即“以酒为浆”,“霍肉”即“以肉为霍”。) 综上所述,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发展演化到现代汉语中就是“兼语式”,使动用法是把兼语后面的动词或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和名词翻到兼语前面,意动用法即是把兼语后面用如动词的形容词和名词翻到兼语前面。使动和意动都是把兼语式变成“主——谓——宾”形式,使语言精炼化。在句子中,要分辨名词、形容词是用作一般动词,还是使动,或意动,就要注意从整个句子的意思来领会,从上下文来分析。用作一般动词的,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由主语直接施行的;用作使动的,其宾语不是动作的接受者,而是主语使宾语具有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用作意动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施行的。使动和意动的用法,其特点是都带有宾语。有的虽没有宾语,但从表达的意义上来看,仍可根据这些特点来判断它是使动用法或意动用法。(
/
本文档为【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辨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