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西方美育文选》选目汇总-201108

2018-05-22 33页 doc 62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2768

暂无简介

举报
《西方美育文选》选目汇总-201108《西方美育文选》选目汇总-201108 第一卷 古希腊罗马与中世纪(栗永清、潘道正) 第二卷 文艺复兴到十七八世纪 英意部分(黎明) 意大利 一、文艺复兴(约14万) 1 但丁(Algigieri Dante, 1265-1321) 《论俗语》,《缪灵珠美学译文集》, p.203-305 约2万 2 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 1313-1375) 《诗与神学》,(但丁传)《诗的功能》(异教诸神谱系)《缪》, p.325-332 约4千 3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
《西方美育文选》选目汇总-201108
《西方美育文选》选目汇总-201108 第一卷 古希腊罗马与中世纪(栗永清、潘道正) 第二卷 文艺复兴到十七八世纪 英意部分(黎明) 意大利 一、文艺复兴(约14万) 1 但丁(Algigieri Dante, 1265-1321) 《论俗语》,《缪灵珠美学译文集》, p.203-305 约2万 2 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 1313-1375) 《诗与神学》,(但丁传)《诗的功能》(异教诸神谱系)《缪》, p.325-332 约4千 3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绘画与他种艺术之比较》,《芬奇论绘画》 13-36 1万 4 特里西诺(Giangiorgio Trissino, 1478-1550) 《诗学》,《缪》,“寓教于乐” p335-350 8千 5 斯卡利格(Julius Caesar Scaliger, 1484-1558) 《诗学》,《缪》, 335-367 1万七 6 明图尔诺(Antonio Sebastian Minturno, 1500-1574) 《诗艺》《论史诗与传奇诗》《论悲剧》《缪》 371-391 1万 7 钦齐奥(Cinzio 1504-1573) 《论悲剧与喜剧的创作》等,《缪》 395-426 1万七 8 卡斯特尔韦特罗(Ludovico Casteletro 1505-1571)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诠释》《缪》 431-435 3千 9 塔索(Torquato Tasso 1544-1595) 《论英雄史诗》《缪》 439-455 9千 “也许乐趣就是诗的目的,而这个目的是为教益而设的” 10 托马斯•康帕内拉(Tommaso Campnella, 1568-1639) 《太阳城》,《中世纪教育文选》498-508 6千字 二、文艺复兴之后的意大利文艺 11 维柯(G.B.Vico) 《维柯论人文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演讲 “认识自己”这一心灵的神圣能力 2-18 8千 第五演讲 关于文教 76-90 7千 第六演讲 关于知识、德性、雄辩的智慧 93-108 7千 《论我们时代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新批判方法的弊端》121-128 3千 第七章、第八章 140-152 6千 第十四章、十五章 183-188 2千 《论意大利最古老的智慧》上海三联书店 第七章 64-78 6千 第一节 论能力 第二节 论感觉 第三节 论记忆力和想象力 第四节 论创造力 第五节 论知识的特定能力 英国 12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1478-1535) 《乌托邦》中:乌托邦人的知识构成,《中世纪教育文选》p.213-222 约6千字 教士的选拔及职责, 《中世纪教育文选》p.229-231 约1800 13 锡德尼 《为诗一辩》,《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170-176 4千 (补充:《为诗辩护》有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 14培根 《新工具》 《新大西岛》 除原著可作参考外,《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中也有节选内容。P.415-421 ( 4千);p.422-431(6 千) 补充:《说美》(of beauty),引自《培根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p156-158) 《说建筑》《说花园》,引自《培根论说文集》(p160-172) 15 霍布斯 《利维坦》 16 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 《论教育》,《中世纪教育文选》p.547-557 6千 《论维护学习》 558-570 8千 《抨击经院哲学》 571-575 3千 《偶尔运用诙谐与哲学研究并不矛盾》 577-583 3千 17 洛克 《教育漫话》一书中的章节 《习惯的培养》51- 《礼貌》 57 3千 《培养兴趣》 68-71 7千 《教养》《人情世故》89-100 6千 171-221 2万 234-235 1千 18 夏夫兹博里(1671-1713) 《独语》,选自《论特征》,《缪》,25-32 4千 19 艾迪生(1672-1719) 《想象的快感》,《缪》,35-52 4千 20 薄柏(1688-1744) 《批评论》第一章,《缪》第二卷,诗体 15-22 21 哈奇生(1694-1747) 《论美、秩序、和谐、意匠》,《缪》,55-80 1万4千 《关于我们的美和德行思想的起源之探索》 22 休谟 《悲剧论》 《论审美趣味的》 23 博克 《论审美趣味》 文艺复兴时期英意等国之外 24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1465-1536) 《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愚人颂》、《论词语的丰富》,《中世纪教育文选》 p.67-173 德法部分(刘琴) 文艺复兴时期 1.巴尔达萨 卡斯底格朗的《宫廷人物》,the book of courtier,,又译《侍臣论》, ,Baldassare Castiglione,1478—152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外交家。 说明: 《宫廷人物》,描绘了当时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courtier”,宫廷中的官吏,以及如何培养这种“完美的朝臣”,也就是理想的政治家,实际上是对“理想的人”的塑造。在这种培养与教育的过程中扩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和外延。具体表现在重视古典文化和语言的学习,要以优美典雅的古典拉丁语取代粗糙通俗的中世纪拉丁语,要学习古典著作等。这位完美的朝臣要擅长战争艺术和各种体育活动,对打猎、游泳、网球、舞蹈、使用武器等都精湛纯熟,风度轻松优雅,其次要通晓语言艺术,“把文学的装饰同军事的勇猛结合起来”。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以及对完美人格塑造的理想。 选文: “除了德行之外,每个人理智的真正重要的装饰就是文学” “他们都把文学的装饰同军事的勇猛结合起来” “他不能漠不关心,至少要学好人们所说的人文学科。他不但要懂拉丁文,而且要懂希 因为其中用非常优美的笔调记述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事物。让他更多地腊文, 在诗人以及演说家和历史学家中去锤炼自己,并且,还要让他赋诗作文,特别要让他练习使用我们的通俗语言”——————《宫廷人物》,第84、85页,转引自《西方教育史》 关于绘画, “除去绘画本身是最高尚和最有价值之外”……“尤其是在战争中,绘画可以用来描绘出乡村、阵地、河流、桥梁、城堡、监牢、堡垒等等东西。虽然一个人可以把这一切记在心里,但他却不能把它们展示给别人看。确实,对不能欣赏这种艺术的人,据我看来是不可理解的,绘画是美化世界的手段。我们听见到的这个世界,天穹广袤,群星闪耀,光辉明亮。大地环绕沧海,各处遍布山丘、溪谷、河流。繁多的树木、美丽的花草将大地装扮。人们会说,这真是一幅壮丽伟大的画卷,它是大自然 之手所描画,它是由上帝之手所创造。谁能赞同我的,他就值得大受赞扬。” 法国 1(笛卡尔 《音乐简论》英译版,英文约40页,未有中译,可节选部分翻译,对音乐的概述性内容可选,对音乐的具体技术性分析如声调与数的关系可不选。 2.高乃依 说明: 1660年高乃依发表了著名的“戏剧三论”等三篇,正面阐明了他的较成熟的戏剧美学观点。高乃依的《戏剧三论》由《论悲剧》、《论戏剧的公用及其组成部分》、《论三一论,即行动、时间、地点的一致》三篇论文组成。 在这三篇论文中,他全面阐述了其关于戏剧的理论,其中特别是关于戏剧的教益功能的阐述,对通过戏剧来对大众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充分的说明。 他指出,“戏剧的唯一目的是给观众以快感”。高乃依把戏剧达到教益目的的方法和途径分列为四条, 第一条途径是“在全剧中散布着格言和教训”。 第二条途径是“朴素地描述善与恶”。 第三条途径便是“惩恶扬善”。 第四条途径就是亚里斯多德阐述过的“经典途径”,借引起怜悯与恐惧使感情得到净 1化。 选文: 高乃依:《论据》、《论戏剧的功用及其组成》 选自《戏剧理论译文集(8)》(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p95-132 约20千字(可节选部分,不一定全选) 1详见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 来源:(《戏剧理论译文集(8)》,图书馆纸质版,or超星电子图书) 3.布瓦洛 《诗的艺术》全选 约15千字 来源:《诗的艺术》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4.费那隆 (2.5千字) 说明: 弗朗索瓦?德?萨利雅克?德?拉莫特?费纳隆(François de Salignac de la Mothe-Fénelon,1651—1715),法国作家,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个代表,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主要作品有,《泰霄马克历险记》。《死者的对话》,《论女子的教育》和《寓官集》。前两部著作批评了路易十四的封建专制统治,提出了限制绝对君主制的改革方案。《致法兰西学士院书》(1716发表),是应法兰西学士院的要求,对行将完成的词典发表意见而写的一部文艺批评著作。费纳隆在倌中要求学士院制订语法。修辞学以及悲、喜剧的规则,并就一些文艺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这里 他主张诗歌要象好的绘画那样,致力于模仿,努力做到近的几个片断可以看出, 似,而避免过分,只有表现出了“真。,才是好作品,他又主张不要简单地复写自然,而要“把自己的情感也融化在现实之中”,“要使美表现出感情以漱起读者的感情”,他还强调“人物的语言始终得符合人物”,反对以使用不当的华丽辞藻来损害对自然的逼真模仿。,见《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p23》, (1.)《诗学》,《致法兰西学士院书》第五章,《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p23-26 选文: 诗毫无疑问是一种模仿和绘画。让我们提出拉斐尔来,他创作一幅绘画,除非要专门描绘可笑的东西,他总不会制造出一些奇怪的形象,他从不追求光辉的色彩,他根本就不想要艺术表现得突出,只想把它表现得很含蓄,他希望哄瞒观众,并且使他们真把他的油画信以为是塔波尔山 上显灵的耶稣基督。只有当人们在他的绘画中看出了“真”的时候,它才是好的作品。艺术一旦过分,就是不完美的了,它应该努力做到近似。既然人们这样喜欢欣赏提香的风景画里的一群山羊攀登—个俯向深渊的斜坡,或者戴尼艾油画中所描绘的乡村的宴会和粗野的舞蹈,那末人们喜欢欣赏《奥德赛》中一些对人类生活细节的真实的描绘,这难道值得奇怪吗?读者感到置身在荷马所描写的环境中,看到了和听到了在书中活动的人物。其中纯朴的风俗好象又把黄金时代带了回来。老好人欧墨比《克莱利》或者《克勒俄帕特拉》中的英雄人物更使我感动。我们时代的一些无用的偏见把这样的美所具有的意义缩小了,但是,我们的过错一点也不降低好些合理而自然的生活所具有的这种真正价值。不能感到下面这两句诗的可爱,那真是可怜, 幸福的老人I你在这些亲近而纯净的泉流之中体味着树影的清凉。? 没有什么比这乡村生活的描绘更高超的了, 要是他们知道身在福中,那就太幸福了。? 其中的一切都使我愉快,甚至下面这一段与浪漫的遐想相距甚远的文字也使我愉快, 阴凉的山谷,牛群呜叫,温和的阳光照在一棵树下。? 同样,我也为贺拉斯所描绘的荒野所感动, 啊!田野,我什么时候能看到你,什么时候能以阅读古人的书籍或纵情享受阳光和闲暇的时光来遗忘忧郁的日子。? 这些古人都不满足于简单地根据自然来作描绘,他们把自己的情感也融化在现实之中。 荷马决不会描写一个即将捐躯沙场的青年而不赋与他以感人的风度。他把他表现得充满勇气和美德,他使你对这个人物感兴趣,使你爱他,使你为这个人物的命运担忧,他把这个青年人的父亲表现给你看,他老态龙锺,为他亲爱的孩子的危险而眼泪滂沱,荷马还使你看到这青年人的新婚妻子,她为他胆战心惊,你也和她一样感到不安。这是一种示弱的表现。诗人事先并不用过多的文采和优美来感动你,而一直把你引到那个命定的时候,那时你突然看到你心爱的英雄沐身于血泊之中,他的眼睛被永恒的黑夜阖上。 担忧而用的心思和荷马维吉尔为了使我们替爱望德的儿子帕拉斯? 使我们为帕特洛克罗斯?一哭所用的匠心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沉醉在被尼苏斯和欧利雅勒?这两个人物所勾引起来的痛苦之中。我就看见过一个只有八岁的年青王子?,看到小若阿斯危急的时候,就为痛苦所攫住。我看见他对那个伟大的神父向若阿斯隐瞒真名和出身这件事?很不耐烦。我看见他听到下面这些诗句时就痛苦地哭了, 他用痛苦欲绝的声音喊道,“啊I不幸的欧利底斯”,河流两岸也在悠悠地回响着,“欧利底斯”。? ………… 只是美丽的、也就是说只是光彩的美,只能算是一种不完整的美,要使美表现出感情以激起读者的感情,美应该打动心灵,使心灵去领受一首诗的正当的意图。 (2.)《悲剧计划》,《致法兰西学士院书》第五章,《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p26-29 选文: ………… 希腊人的悲剧完全与亵渎的爱情绝缘。例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就没有混杂着这种与主题无关的情欲。这位伟大诗人其他的悲剧也是这样的。高乃依先生在他的《俄狄浦斯王》中,插进一段戴斯对狄耳瑟的冷冰冰的爱情,只不过削弱了戏剧的情节,使情节有了两个线索而分 时也落进了同样的覆辙。他散了观众的注意。拉辛先生在写作《费德尔》 使迷恋女色的伊波利特违反他真实的性格和愤恨的费德尔结合而构成了双重的戏剧。应该让费德尔一个人愤恨以终。情节可能就会单一。简短,活泼而又急速。我们这两位悲剧诗人尽管值得最热烈的赞词,却被潮流卷进去了,他们都向曾经流行一时的传奇剧的趣味让步。才情的风气在任何地方都要作家描写爱情。人们以为,如果没有一点恋爱情节,在两小时之内不感到厌烦是不可能的。人们以为对最伟大、最激情的戏剧,除非有一个多愁善感的人物插进来,就不能不感到厌烦。就是这样,还得用隽思来装饰他的叹息,用好几种类型的警句来表现他的失望。这就是取悦观众的愿望违反规则地从最伟大的作家那里夺去的东西。因此,就写出了这样做作的感情, 我渴求名声, 可是盲目和高尚的努力, 要我活在人心, 反而使我早死。 虽然是求名心切, 一步也不退却, 不过也有暂时的间歇, 容我于断气以前, 在这凄凉的日子, 向爱情倾吐一次呻吟。? 人在死时,痛苦万分,还不敢不说些隽思和精神游戏的话。因此,就产生了这种十分夸张,十分装扮的绝望心情, 这意外并致人死命的打击一直刺进我们心坎里, 我竟遇上这样严酷的遭遇, 要充当一个不幸的复仇者,在这场正义的纷争里。? 索福克勒斯则远离这种如此运用不当和违反逼真的华丽辞句。他只叫俄狄浦斯王说出一些断断续续的字,但字字痛苦,“唉,唉,啊,啊,哟,哟。” 比之于以下的这番言词,上面的更象悲鸣和呼号,他说,“啊!啊!一切都明白了。啊光明,我现在是最后一次见你……,唉!唉!我多不幸!我这苦命人落到什么地步守?我的声音怎么一下就没有了?啊命运,你要走向何方……?不幸呀,不幸!回想起我的罪恶,我就感到极端愤恨……!啊朋友们,世上还有什么我能安心去看,去爱,去接触,去倾听呢?啊朋友们,早些把这个大罪人。这个可厌的人,众神和人们的厌物远远抛开吧……,那个在荒野里把我从胞衣中解救出来的人去死吧,这是多么残酷的搭救!要不然我即使死去也不会替自己和父母都增添一些痛苦……我就不会成为杀人的凶手和母亲的丈夫。现在我痛苦极了。惨啊,我沾污了我的父母,而且我和把我降生在世的母亲有了孩子,“ 天性是这样说话的,当它完全为痛苦所主宰的时候,再没有什么比这 更远离才子所制造的华丽的辞句了。在索福克勒斯的剧本里,赫拉克勒斯和菲罗克忒忒斯?也是用这样激烈而痛苦的情绪说话的。 ………… 我们诗歌中过分的比拟毫不自然,这些比拟毫不代表那些淡吐严肃、高尚和热情的人。当人们把戏剧的逼真性剥夺了的时候,也就剥夺了观众欣赏戏剧的最大乐趣。 我承认古人在悲剧的语言方面达到了某种高度。 他在悲剧艺术上居然妄自称大?? 但是悲剧完全不应该有损对真实自然的模仿。只能把自然描绘得美而伟大,不过人物的语言始终得符合人情。对于一个英雄人物来说,在他一生最伟大的行动里,如果他的高贵和力量不是用和下面那种夸张完全相反的纯朴来表现的话,那将是可笑的, 他放弃浮夸的词句和繁冗的词汇。? 把阿伽门农?表现得出言傲慢,阿喀琉斯说话激动,尤利栖斯言词明智,美狄亚?开口狂暴,这就足够了。但是华丽和过分的语言会有损整体。人们愈是表现伟大的性格和强烈的情感,就愈要放进去一种高贵而热心的朴素。 ………… 辛滨 译,李健吾 校 选自《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2期,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5.卢梭 《爱弥儿》第二卷 论感官教育 节选从p118-211 约 65千字 说明: 卢梭认为,在儿童教育的第二阶段应该以感官教育为根本,因为儿童对声音、形状和感觉处于敏感期,而语言、符号、等观念与理性的教育应该缓行。这部分论述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觉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培养来锻炼与发展这些感官。 “锻炼感官,并不仅仅是使用感官,而是要通过它们学习正确的判断,也就是说要学会怎样去感受,因为我们只有经过学习之后,才懂得应该怎样摸、怎样看和怎样听”,p161,即通过练习,使感官变得敏锐和细致。 虽然通篇是从儿童的教育与成长方面来说的,但是对美学,感性学,来说,却论证了感官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必要性。卢梭虽然主张自然之美高于艺术之美,但是在感官教育的部分,也提到了艺术教育中感官培养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弹琴的练习来培养儿童的手指的灵活性和感觉的敏锐性,通过模仿自然的绘画来培养鉴赏自然美的能力。 卢梭将美育作为人性改造乃至实现政治自由的途径,其“理想人格”的建构以情感为中心,以自然为归旨。其美育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然主义”,即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儿童的天性,以自然为最高的和谐,最真实的自然就是自由。卢梭在小说《新爱洛伊丝》中对大自然进行了深情优美的描写,突出了自然对人的心灵的影响和作用。卢梭的自然主义美育思想对近代以来的教育及美育有巨大影响。 6.伏尔泰 1.《谈悲剧》、《谈喜剧》、《谈研究文学的老爷们》、《谈罗彻斯特伯爵和韦勒先生》、《谈蒲伯先生和其他几位著名的诗人》、《谈人们对于文人应有的尊敬》 选自《哲学通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p96-131, 共约15千字 2.《BEAU 美》,选自《哲学辞典》(上)(商务印书馆,1991)p210-214, 约2千字 3.《论鉴赏力》,选自《西方美学史资料选编》(上)p591-595 约2千字 7.狄德罗 《论戏剧诗——献给我的朋友格里姆先生》,《狄德罗美学论文集》P130-233,约50千字。 说明: 在该长篇论文中,狄德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戏剧理论,特别是关于前几节关于剧种的划分以及起对观众起到的作用和引起的反应的论述,详细阐述了不同种类戏剧的教育作用。后面关于戏剧的创作过程的讨论,既是对戏剧创作的概括性论述,又是对普通观众及戏剧爱好者如何观看戏剧的普及性的阐述,有助于提升观众的其戏剧鉴赏力。 《理查逊赞》,《狄德罗美学论文集》P248-264,约7.5千字。 《泰伦斯赞》,《狄德罗美学论文集》P265-276,约5千字。 《画论》,《狄德罗美学论文集》P363-432, 约35千字. 8.博马舍《试论严肃剧种》 说明: 博马舍(Beaumarchais,1732—1799),法国十八世纪后期重要的喜剧作家,受伏尔泰,狄德罗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影响较深。代表作有反映平民阶级与封建贵族 《费加罗的婚姻》。《试论严肃剧种》一文是他的斗争的喜剧喀塞维勒的理发师》和 早期剧作《欧仁妮》的代序。 选文: „„„„ 所以说,严肃剧种只容许用既没有红花。也没有绿叶的朴实的文体,它全部的美都应该来自内容、结构、题材的趣味以及题材的开展。由于它和自 对它是绝对然本身一样真实,悲剧的箴言和笔调,喜剧的尖刻话和噱头,不适用的,永远不要使用格言,除非它们被付诸行动。它的人物应该永远以这种姿态出现,那就是,他们无需乎言辞就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它真正的说服力在于情景的说服力,它唯一容许的色彩是生动、紧凑,剪裁适度、活跃而又充满真实激情的语言,它和诗句中的规格、停顿以及诗韵的矫揉造作大不相同,而诗体戏剧中的这些东西,即使诗人费尽心机也 不能使它们不被觉察。要使严肃戏剧具有人们要求于它的那种真实性,作者的第一个目标应该是尽可能让我远离舞台,尽可能让演员的一切耍 以便我在整个戏的演出过程中一次也不会逗和戏剧布景在我眼前消失, 想到这些东西。然而,只含有约定的真实性的诗体对话所引起的第一个效果,难道不就是使我想到是在戏院里,从而破坏掉人们原期望给我造成的一切幻觉吗?在万戴克戏院大厅里,我完全看不见布莱维尔和勃利扎尔?了,眼前只有安东尼和他那杰出的主人?,而且我真的和他们悲喜与共。试想,如果他们向我朗诵的是些诗句,我还会这样吗?我不但会在人物身上发现演员,而且,更糟的是,每一个韵脚都会使我在演员身上看出诗人。于是,这出戏的如此可贵的真实性就烟消云散了,而那个如此真实,如此动人的安东纳就会由于他那做作的语言而显得笨拙和别扭,就好象一个天真的农民,人们为了使他出落得自然而给他穿上富丽的仆役制服。因而我和狄德罗先生一样,认为严肃剧种应该用散文来写。我认为这种散文不应该有过多的装饰,而且,如果一定要在雅致和有力之间作选择的话,宁可牺牲前者而选择后者。 ………… 张英伦译 译自《博马舍戏剧全集》,法国加利玛书局1957年版 德国 1(莱布尼兹 片段:《美感是一种混乱的朦胧的感觉,是无数微小感觉的结合体》 引自《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p84-86 约1千字 2. 鲍姆嘉登 《诗的感想——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引自《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卷p85-129,约20千字 《美学》,引自《德语美学文选》(上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小枫选编),p1-7,约3千字 3.温克尔曼 《论艺术作品中的优雅》,引自《论古代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p100-106,约2.5千字 《论在艺术中感受优美的能力》,引自《论古代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p107-131,约22千字 4.莱辛 《拉奥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朱光潜译),节选其中: 第八章 《诗与画在塑造形象的方式上的分别》p51-56 约2千字 第十一章 《诗与画在构思与表达上的差别》p63-69 约3千字 第二十二章《诗与画的交互影响》 p123-128 约3千字 5.赫尔德 《论诗的艺术在古代和现代对民族道德的作用》,引自《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第272-275页) 约2千字 赫尔德美学文选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待查 德法英意以外 1.【捷克】夸美纽斯 说明: 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教育家。出版了《语言和科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泛智学校》以及著名教 被誉为“近代教育之父”。,关于夸美纽斯与美育科书《世界图解》等著作, 的关系,可参考《西方美育思想简史》p122夸美纽斯相关论述, 选文:《大教学论》第二十一章:《艺术教学法》 引自:《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p164-171,约3.5千字 注: (1)目前已摘录的选文要对照纸质版原文再进行校对,并补充引文。 ——刘琴2011年7月备注 第三卷 19世纪和德国古典美学 德国俄国部分(路程) 【德国】 赫尔德 《赫尔德美学文选》中《没落的审美趣味在不同民族那里繁荣的原因》第三部分的结论, 总结了教育与审美趣味的关系问题,137-142,约4000字 康德 在《实用人类学》和《判断力批判》中有很多,需具体确定 歌德 《诗与真》 《文学上的暴力主义》,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怎样培养青年作家,462-457,选自《西方文 论选》上卷,伍蠡甫 《歌德谈话录》(艾克曼) 席勒 《审美教育书简》范大灿、冯至译本 6艺术恢复人性和谐 9游戏说 10美是人的一个必要条件 16审美教育的任务 费希特 《费希特著作选集》第三卷,“关于文学艺术家的职责”中有关于审美教育的内容。 谢林 《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 《艺术哲学》一书中“艺术科学修正的动机” 《先验唯心论体系》中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与哲学的关系等等 黑格尔 142-148,“美的理念”,其中147提到了“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理想的艺术作品的外在方面对听众的关系”,《美学》第一卷,335-355 三卷下335,艺术不是一种单纯的娱乐,而是使绝对理念显现出来,将精神从有限的内容和 形式中解放出来。 荷尔德林 《荷尔德林文集》尚未寻出 施莱格尔兄弟(奥?施莱格尔,弗?施莱格尔) 施莱尔马赫 诺瓦利斯 弗舍尔 罗森克兰茨 柯亨(暂无) 科恩 哈特曼 赫尔巴特 《论对世界之审美描述是教育的首要工作》(1804),177-193,《赫尔巴特文集》教育学卷二,约13500字。此文与美育直接有关。 齐美尔曼 汉斯立克 第三章澄清了音乐之美不单在表达感情,更在其特殊形式,其中60-68着重谈论了音乐之美与人的关系。《论音乐的美》 费希纳(实验心理学,实验美学创始人,暂无) 屈尔佩 《美学基础》“移情”,选自《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李醒尘648-660,最后涉及到审美的移情作用与道德培养的问题,但是相关内容不多。 西奥多?齐亨 立普斯 “悲剧性”,到底是什么能让我感受到另一个人的人的价值,比较少,615-617《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约700字 狄尔泰 《当代美学的三个时期及其当前的任务》,选自《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510-527,关注的是当前艺术家应该从事怎样的艺术创作,时代需要怎样的艺术作品。艺术家的精神内涵是如何制约着理解方式和理解风格,反过来艺术家的精神内涵也受历史决定,并为一个时期的艺术家所共有。与审美教育不直接相关,但涉及艺术家、时代精神、作品三者之间的关系。 《体验与诗》中“近代欧洲文学的进程”,关注了时代与诗歌创作的关系、近代诗歌产生的背景等等,揭示问题同上。3-15 齐美尔 奥伊肯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无) 《道德与艺术》(334-347),选自刘小枫《现代性中的审美精神——经典美学文选》 《审美个体主义之体系》(348-366),审美和个体精神、自由、伦理的关系。选自同上。 格罗塞 诗歌的社会影响力问题,《艺术的起源》,206-210 音乐的作用和意义,同上,224-233 结论,同上,234-242 康拉德?朗格 “艺术与游戏”,两者具有相似性,对个体和种族都是重要的,《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620-637 叔本华 论书籍与阅读——《叔本华论说文集》约5000字,269-277 论教育——同上,主要是文章后半部分,469-476 论天才——同上,部分,394-411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273-278,审美中的主观状态 尼采 力。音乐悲剧对于一个民族内在生活基础意味着什么,对观众的审美效果。民族的酒神能89-108,《悲剧的诞生》 《人性,太人性的》其中“出自艺术家和作家的灵魂”中,某些片段,如187“公众的艺术教育”,197“写作和教学中的审慎”,199“不成熟的思想”,201“关于艺术效果的古老怀疑”, 《曙光》226“学习”,227“知识与美” 247《快乐的科学》“我们应该向艺术家学习什么” 【俄国】 别林斯基 均选自《别林斯基文学论文选》 《文学的幻想》 从第16页开始讲述自己的文学观念。提到永恒理念的道德生活,把大自然一般生活的理念描写出来,等等。 民族与文学 111-114,为了产生我们自己的文学,呼唤教育和学习。 (他另有《别林斯基选集》和《别林斯基论教育》) 车尔尼雪夫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文学论文选》中《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一文艺术与人的关系谈得还是比较多,可以删节。 119,我们对艺术的关系,艺术的力量,艺术存在的力量 142,总结艺术的任务,艺术再现生活,解释生活 杜勃罗留波夫 都选自《杜勃罗留波夫文学论文选》 《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谈某一类青年人的性格,与美育关系不大,但于人格培养塑造有关。 《黑暗的王国》,关于艺术家的世界观,要描写现实生活。87 皮萨列夫(暂无) 列夫?托尔斯泰 均选自《列夫?托尔斯泰文集》14卷,文论。 55-57,《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思想家、艺术家和人民大众的关系,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62-65,《论艺术》,艺术家说什么、怎么说、多大程度上处于内心在说。 105-111《论所谓的艺术》艺术的功用,劳动人民需要艺术作为娱乐,艺术应该能让大多数人接受。 172《什么是艺术,》艺术活动传达感情,177,艺术所传达的感情的价值是根据人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而加以评定的。193,艺术要为大众。247,艺术教育职业化,293艺术是人类进步的工具。322-324,艺术的任务 陀思妥耶夫斯基 要,第三行起“我们坚信,艺术有它自己完整《波夫先生和艺术问题》248-251,人对美的需 的有机的生命„„”;256-257,艺术要忠于人的目的,最后一行“人类始终要求美和美的理想”;281-286《一种现代虚伪》,关于青年人的教育、知识接受和心灵 352-353两封信,“致尼?卢?奥兹米多夫”,审美和想象力对儿童的重要性。致尼?亚,提出应该给孩子看产生美感和激发崇高思想的东西。与美育直接相关。 【马克思主义美学】 马克思、恩格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了畸形。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英法及其他各国(李琳琳) 一、法国: 1、斯达尔夫人(Mme Germainede de Stael,1766-1817) 1800年《论文学》 斯达尔夫人:《论文学》,徐继曾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 P145—152 第一编 古代和现代文学 第十一章 北方文学 约5000字 P245—261 第二编 法国学术的现状及其将来的发展 第二章 鉴赏趣味、礼仪及其对文学与政治的影响 约10000字 2、夏多布里昂(Francois—René chateaubriand,1768-1848) 《基督教真谛》第二和第三部分比较系统地表达其美学思想。 1802年 有两种理想的美:理想的精神美和理想的物体美。理想的美的定义是:挑选和隐藏的艺术。 版本待定 3、司汤达(1783-1842) 1823年《拉辛与莎士比亚》历史意义并不在于要莎士比亚不要拉辛,而在于文学必须表现时代精神。 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王道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P14—29 拉辛与莎士比亚(一八二三年) 第一章 为创作能使一八二三年观众感兴趣的悲剧,应该走拉辛的道路,还是莎士比亚的 道路, 约8000字 4、德拉克罗瓦(Eugene Delacroix,1798-1863) 《论美》选自《德拉克罗瓦论美术和美术家》,指出美在于内容。尽管苏格拉底的头部轮廓线并不理想,但因为包含着理想和高尚,仍不失为独特的美。不应当刻版地模仿古人,古希腊的美并不是唯一的美,艺术家应当描绘自己的时代,在自己周围的生活中寻找美。美是坚持不懈的劳动和由此获得的灵感所产生的。艺术大师们用画笔表现出内心沸腾的激情,创造了美,并以此吸引了观众。对于真正美的作品,有同一爱憎感情的人会有同样的美感,然而偏见和时尚则往往会使美的感觉迥异。审美活动需要有一定的修养,经验不够的眼睛很少能享受到美。 蒋孔阳主编:《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英法美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P395—405 《论美》 约7000字 5、雨果(Victor Marie Hugo,1802-1885) 1827年《<克伦威尔>序言》,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纲领性文献,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伸张了滑稽丑怪在艺术中的审美价值,突出浪漫主义艺术惊心动魄的审美效果。 雨果:《论文学》,柳鸣九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P31—40 《克伦威尔序》 涉及美丑对照原则 约6000字 6、左拉(1840-1902) 秉承孔德的实证主义,丹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决定文学说,在当时流行的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左拉一方面把人物性格看成是受环境影响形成,一方面又把人物的全 部活动和感受都归于生理的和遗传的原因,从而系统建立了他自己的理论体系。倡导“实验小说”。 1880年(1893年修订再版)《实验小说论》阐述自然主义美学思想。 版本待定 7、维龙(Eugène Véron,1825-1889) 美学》第一部分第五章《什么是艺术》,详实考察了艺术同情感、情感同社会的关《 系,并且提出了直接影响到托尔斯泰的艺术表达情感的定义。认为一件艺术品的价值能够而且应该首先用展现和表达激情的能力来衡量。 蒋孔阳主编:《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英法美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P442—453 《什么是艺术》 约8000字 8、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 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2007年5月第2版第1次印刷。 P29—35 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 第二章 艺术品的产生 涉及环境 约5000字 P182—224 第四编 希腊的雕塑 第一章 种族 第二章 时代 约30000字 9、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 《对于艺术家,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是《罗丹艺术论》的第二章,中心思想是:自然中的丑能够通过艺术家之手变成美,不过,只有有“性格”的艺术作品才是美的。所谓“性格”是指由事物的外部真实所表现的内在的真实。自然中丑的事物往往要比美的事物更易显露其“性格”,因此,常常有这种情形:在自然中越丑的事物,在艺术中也就越美。 蒋孔阳主编:《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英法美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P485—492 《对于艺术家,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 约4000字 10、居约(Jean—Marie Guyau,1854-1888) 《从社会学观点看艺术》以风景为例,按照社会同情的观点来看,它仿佛就是自然界中人和其他对象的两相结合。至少包含三层意思:其一,要领略美景,人就必须物我同一,与这美景融为一体;其二,风景还必须与审美主体融为一体,亦即让风景变得富有人情;其三,主体还必须吧一种客观的协调关系引入风景,对它进行第二次描述,因为一切真正的风景既存在于我们的外部,又存在于我们的内部,需要观赏的人来同它合作。 蒋孔阳主编:《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英法美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P501—541 《从社会学观点看艺术》 约30000字 二、英国: 1、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 《文学传记》想象有第一性和第二性之分:前者包括知觉、理解;后者包括自觉、意志,乃前者的回声。诗才的任务在于统一两者。诗人、艺术家须把握事物的本质,在自然和内在意志、感情之间起中介作用。他的艺术品就是自我与外在世界相契合的产物。 蒋孔阳主编:《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英法美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P32—34 《文学传记》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约1500字 2、卡莱尔(Thomas Carlyle,1795—1881) 《作为诗人的英雄:但丁;莎士比亚》为《论英雄、英雄崇拜与历史上的英雄事迹》的第三篇。本书摘译部分大致有如下观点:世上万物之中存在着神圣的奥秘,先知从道德角度、诗人从审美角度深入其间,加以把握揭示。两者都参与了“公开的秘密”,本质上是一个人;诗人内心的音乐性、诗句的音乐性以及作品概念的音乐性构成诗意,所谓诗人,就是以音乐性的思想进行思考、体现天体和谐的人;审美应排除浅尝主义以及迷信表象的怀疑主义,代之以对事物本身的明确信仰与纯粹的审美情趣。 蒋孔阳主编:《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英法美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P46—52 《作为诗人的英雄:但丁;莎士比亚》 约4500字 3、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 《谎言的衰落》出自《心意集》,王尔德通过他人之口,描述艺术创作的想象犹如梦幻,与其说艺术模仿生活,不如说生活模仿艺术,而“美”也就在后一种模仿中。因此,艺术的对象“美而不真”,艺术等于“谎言”,也就等于“美”,“谎言的衰落”意味着“美”之“消逝”。 蒋孔阳主编:《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英法美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P211—215 《谎言的衰落》 约2500字 4、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 《论生命力之美》出自《近代画家》,认为自然界的有机形式之所以能提供美的愉悦,在于有机形式所含有的生命力,若从功利角度把自然物加以分解和理解,那么美便不复存在;认为人的智力与道德感会刻磨人的容貌,使人发出理想的光辉,这比完美的身体形式更纯粹更高尚,而联想以及人对自然的感受都与此有关。 蒋孔阳主编:《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英法美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P55—59 《论生命力之美》 约2500字 5、斯宾塞(1820-1903) 1861年《教育论》: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在其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审美教育放在最后一位,只是与闲暇休息和娱乐有关的知识。 版本待定 6、莫里斯(1834-1896) 《艺术讲演录》:艺术具有教育功能。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它对于每一个新的时代都有教益。因为艺术作品的内部具有灵魂,具有深刻的思想,因而它能够给人以启示,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同时,艺术也具有使人快乐的作用,艺术是人类劳动的“神圣安慰”,艺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快乐。 版本待定 7、浮龙?李(1856-1935) 《美与丑》:线形运动说。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必然会产生不同于“人物运动”感觉的“线形运动”感觉,必然会“把我们生命的各种形态,把我们的运动、欲求、意图、意志和性格,归因于各种线条和音调的组合,从而说明了我们为什么喜欢某些形相,而不喜欢另外一些形相。” 版本待定 三、美国: 1、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 心灵表现说,把艺术看成是人的心灵的表现。 关于艺术的目的,爱默生认为主要在于审美教育和振奋人心。艺术是一种美的创造,其职能应当是通过审美教育,使欣赏者提高审美的能力。艺术家具有深刻的观察事物的能力,能直接突入单纯的真实的东西,他们表现的是常事常理,所以伟大的艺术作品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这些都将给欣赏者的审美能力以巨大影响。 (1)爱默生:《自然沉思录:爱默生自主自助集》,博凡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P16—26 美 将美的特征分为三种形式: 对诸种自然形式的简单的感知可以产生一种愉悦感; 一种较高级的成分,也就是说,一种精神的成分对于美的完整性是必不可少的; 当世界成为心智的一个对象时,世界也具有一种美。 约5000字 (2)蒋孔阳主编:《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英法美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3年月第1版第1次印刷。 P624—635 《论艺术》 约8000字 2、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 《小说的艺术》有以下论点:小说的目的是再现人生,起到教育或娱乐的作用。评价形式的标准是它所表现的事实。艺术手法属于作者个人。小说是个人对于人生的直接印象,印象的深度决定小说价值的大小,因此,小说家对人生应尽量保持完整的感觉、印象和经验,并“真实”地按照“原样”来描写它们,小说的主题和主题的价值即由此决定。读者对主题表示喜欢或不喜欢,他们的选择常常是由经验来决定的。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不能过分考虑有意识的道德目的,也不能过多地考虑作品是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的,要努力去抓住人生本来的色彩,才能使作品尽量达到完美。评判小说,主要看她能否吸引人。人性是无边无际的,现实形式是无穷的,经验也是无限的。经验可以由印象加上想象转化为形象而构成,换言之,印象就是“经验”,所以要求写作者根据经验来写。 蒋孔阳主编:《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英法美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P669—692 《小说的艺术》 约17000字 四、芬兰 希尔恩(Yrjo Hirn, 1870-1952) 《艺术的起源》第六章指出,艺术在其最内在的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的活动。艺术冲动与社会性的情感表现活动密切联系。动物就会通过情感的共同表现去寻找同伴,对于社会表现的渴望这样基本冲动的一个更高的发展,促使人类艺术活动的产生。 蒋孔阳主编:《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英法美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P706—717 《艺术的起源》第六章 约7000字 第四卷 20世纪 20世纪下半叶部分(李兵) [前苏联]德廖莫夫等:《美育原理》(1975),吴式颖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前苏联]克列姆辽夫:《音乐美学问题概论》(1983),吴启元等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1985),章艳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 [美]本尼迪克特:《菊与刀》(1946),吕万和等译,_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英]Berger, John (1972). Ways of Seeing. London: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 and rationPenguin Books. [德]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作为游戏、象征、节日的艺术(1975-1982》),张志扬等译,三联书店1991年。 《真理与方法》 [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1968),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马尔库塞:《审美之维》1960 [美]罗伯特?威廉姆斯:《艺术理论》,许春阳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法]巴什拉:《梦想的诗学》(1960),刘自强译,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 [美]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1986),欧阳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美]帕森斯?布洛克:《美学与艺术教育》(1993),李中泽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波]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1980),刘文潭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德]阿多诺:《美学理论》(1970),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德]阿多诺:《论流行音乐》(1941)(论文) 阿多诺:《现代音乐的哲学》(1949) 《论音乐的拜物特性及听觉的退化》(未译) 《如何看电视》(未译) 《文学笔记》(未译)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1954),縢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阿恩海姆等:《艺术的心理世界》1966 拉尔夫?史密斯:《艺术感觉与美育》1998, [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1950),范景中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 布尔迪厄:《区分》(1979) 布尔迪厄:《摄影:中等品味的艺术》(1965年), 利奥塔:《后现代状态》(1979) 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1989),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1988,),华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海德格尔:《思的经验》(1910-1976),陈春文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海德格尔:《诗?语言?思》(1971) 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1963) Roland Barthes. Image-Music-Text[C], ed. and trans. Stephen Heath. New York: Hill and wang, 1977. 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1957)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61),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交往行为理论》 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1960,)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1970) 约翰?斯特罗克:《结构主义以来》(1979)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1985) 伊莱恩?肖瓦尔特:《女性主义与文学》,戴阿宝译,载于《外国文学》1996。 德里达:《论文字学》(1967) 波伏娃:《第二性》(1949) 卡西尔:《人论》(1944) 荣格:《心理学与文学》(1950) 拉康:《拉康文集》,(1966)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1956) 萨特:《什么是文学》(1947) 萨义德:《东方学》(1978) 德勒兹:《电影》(1983) 麦克卢汉:《人的延伸——媒介通论》(1964)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976) 凡蒂莫:《现代性的终结》(1985) 迪基:《艺术界》(1984) 菲斯克:《理解大众文化》(1989) 鲍德里亚:《完美的罪行》1995 勒维纳斯:《塔木德四讲》(1968) 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1993 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1992 谢泼德:《美学》1987 伊格尔顿:《理论之后》2003、《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1999, 巴塔耶:《文学与恶》1957 于连:《本质或裸体》2000 特里林:《诚与真》1970、《超越文化》 叶果洛夫:《美学问题》1974 奥尼尔:《论悲剧》(见《美国作家论文学》1984) 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派画论选》1980 李普曼:《当代美学》1973 阿瑞提:《创造的秘密》 鲍列夫:《美学》1966 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1956 《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1970 阿里宁娜:《美育》1989 杜威:《审美经验》 布斯:《修辞的复兴》
/
本文档为【《西方美育文选》选目汇总-201108】,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