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口腔流行病学

2017-09-26 33页 doc 148KB 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口腔流行病学口腔流行病学 第一单元 口腔流行病学 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字体:大 中 小 自定义>> 第一节 口腔流行病学定义及其发展 一、口腔流行病学定义 口腔流行病学(oral epidemlology)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即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制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口腔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流行病学方法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口腔流行病学
口腔流行病学 第一单元 口腔流行病学 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字体:大 中 小 自定义>> 第一节 口腔流行病学定义及其发展 一、口腔流行病学定义 口腔流行病学(oral epidemlology)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即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制定口腔保健,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口腔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流行病学方法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它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二、口腔流行病学的主要作用 (一)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分布规律 口腔流行病学可用于对人群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描述,横断面调查是描述性口腔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对一个地区、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的某种或某些口腔疾病进行调查,获得该地区特定人群某种或某些口腔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如这些疾病在年龄、性别、职业、种族、文化、经济、习惯等方面的分布情况,用于与其他地区人群或不同时期人群进行比较和评价。 (二)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难以研究疾病的病因,但通过横断面调查可以提供某种或某些疾病的流行因素线索,形成危险因子假设,然后用分析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该危险因子进行验证,借以判断该疾病可能的病因。如果需要再采用其它的研究方法,如流行病学实验和多种实验室的方法,有时还可结合临床研究,综合这些结果,可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该疾病的病因因素。 (三)用于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口腔流行病学也可用于口腔疾病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的研究,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一种新的预防方法或预防措施,在取得大量非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证据之后,可用流行病学 实验方法对其效果进行检验,通常是把受试人群随机分配到干预组或对照组,并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盲法或双盲法。经过一定的试验周期,比较二组人群的发病差异。这样可检验新的预防措施的防病效果。 对于已经应用的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其效果可用口腔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评估,以确定这些措施是否可供选择应用。 (四)用于疾病监测 口腔流行病学可用于口腔疾病发展趋势的监测。口腔疾病的流行常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行为与生活方式、环境、卫生保健服务状况等,这些因素的改变常会导致口腔疾病流行情况的变化。定期开展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有助于监测口腔疾病的发展趋势。 (五)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并评价其进展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口腔健康目标、规划口腔保健措施的主要依据。我们国家疆土宽广,各地区情况很不平衡,经济状况、卫生保健状况、生活习惯、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相差很大。这种状况使卫生行政部门在制定口腔健康目标和规划时,必须有大量确切的调查资料作为依据,根据这些信息,卫生行政部门可制定一定时期的口腔健康目标规划,这些目标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尽量量化,实际可行。同时,为达到这些目标,卫生行政部门还必须提出具体的口腔保健策略措施,合理地分配各种资源,以期在规定的实施期限结束时评价达标的程度。 采用口腔流行病学方法可对目标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一般一个目标规划制定后,在实施之中,应有中期评估,以确定所制定的目标能否达到,如果发现期限结束时达到该目标有困难,则在中期就应对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切合实际。 第二节 龋病流行病学 指数(index)表明某种现象变动的程度。在口腔流行病学中,指数是起到指标作用或指示作用的标识,常用一组序数作代号加上某种记述来说明口腔疾病在个体或群体中的表现程度,用数值级差作标准,测量和比较疾病的扩展范围和严重程度。 在口腔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了多种指数作为评价预防措施、个人家庭保健以及临床实验效果的指标。 不论用于流行病学还是临床研究方面,这些指数都应符合以下要求: (1)简单 易于学习、理解和操作。 (2)价廉 以最少的器材,快速完成检查程序。 (3)有效 指数测量能达到反映疾病状态的准确程度。 (4)可靠 测量标准必须客观,允许检查者本人和多名检查者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检查,得到相同的结果记分,因此,检查者经很少的培训即可取得一致或可重复。 (5)能进行统计学处理。 一、龋病常用指数 记录龋病患病状况常用的指数有龋失补指数(DMF index)、患病率、龋病发病率与根龋指数,分述如下: (一)恒牙龋失补指数(DMF index) 恒牙龋失补指数是检查龋病时最常用的指数,该指数是由Klein等于l938年研究龋病分布时提出的,其主要依据是牙体硬组织已经形成的病变不可能再恢复为正常状态,将永远留下某种程度的历史记录。 龋失补数用龋(Decayed)、失(Missing)、补(Filled)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表示。“龋”即已龋坏尚未充填的牙;“失”指因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已做充填的牙。作为个别病人统计,DMF指数是指龋、失、补牙数或牙面数之和。 成年人因牙周病而失牙的几率较高,因而统计成年人龋失补牙数时有可能将因牙周病丧失的牙也计算在内。因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记录方法,检查45岁以上者,不再区分是龋病还是牙周病导致的失牙,其失牙数按口腔内实际丧失牙数计。 (二)乳牙龋、失、补指数(dmft index) 乳牙龋、失、补指数指乳牙的龋(d)失(m)补(f)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龋补定义与恒牙龋相同,计算因龋丧失的牙数须与生理性脱落的乳牙区分,不应以患儿或家长的回忆为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计算失牙的标准是:9岁以下的儿童, 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如乳磨牙或乳尖牙,即为龋失。或用龋拔补牙数(deft)或龋拔补牙面数(defs)为乳牙龋指数。“拔”指因重度龋坏,临床无法治疗已拔除的乳牙。也可用龋补牙数(dft)或龋补牙面数(dfs)说明人群中乳牙的患龋情况。 (三)龋均和龋面均 龋均指受检查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龋面均指受检查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面数。龋均和龋面均反映了受检查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四)患龋率(prevalence rate) 患龋率指在调查期间某一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人口基数以百人计算,故常以百分数表示。患龋率主要用于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如对比和描述龋病的分布,探讨龋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等。计算公式如下: (五)龋病发病率(incidence rate) 龋病发病率通常是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计算公式如下; 这一指标在口腔流行病学中应用最为广泛,例如估计龋病流行强度,描述龋病的分布特点,探讨疾病发生因素,评价预防措施效果,以及前瞻性研究等。 (六)无龋率(caries-free rate) 无龋率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查人数的百分率。这里的无龋人数指根据明确的诊断标准,这些人口腔中没有龋,没有因龋而拔除以及没有因龋而充填的牙。无龋率主要用来表示一个地区人群中某些年龄组的口腔健康水平和预防措施的成果,如5,6岁儿 童乳牙无龋率。计算公式如下: (七)根龋指数(root caries index,RCI) 根龋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牙颈部,多见于牙龈退缩后,发生在牙根面的龋和因牙根面龋而做的充填。平时所用的患龋率和龋均难以表达牙龈退缩与根面龋的关系。Katz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根龋指数,将牙龈退缩引入其中,其计算方法如下: 根龋指数也就是根面患龋率,其中根面龋数包括患根龋的牙面数和因根龋而充填的牙面数。牙龈退缩数指牙龈退缩的牙面数。 (八)龋面充填构成比 龋面充填构成比是指一组人群的龋、失、补牙面之和中已充填的龋面所占的比重,常用百分数表示。如果已充填牙面存在继发龋,此牙面仍算作龋面,不计为已充填的牙 面。龋面充填构成比可用于反映地区口腔保健工作的水平,也可反映充填这些龋齿所需要的工作量。 二、流行特征及其有关因素 (一)地区分布(distribution of caries according to place) 世界各国龋病患病率差别悬殊,为了衡量各国或各地居民患龋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以12岁龋均作为衡量标准。 表10-2-3WHO龋病流行程度的评价指标(12岁) 龋均(DMFT) 等级 0.1,1.1 很低 1.2,2.6 低 2.7,4.4 中 4.5,6.5 高 6.6以上 很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说明,当前世界上龋病分布的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龋病患病率较高的工业化国家由于广泛实施各种预防措施,龋均及患龋率进一步下降,现在工业发达国家的龋均按WH0标准已普遍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工业发达国家的平均龋均已低于发展中国家。据1996年WH0公布的全球各国12岁儿童龋均情况看,目前龋均排在前十位的国家全部是发展中国家。但有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比较重视口腔保健和健康教育,一些以前龋均较高的国家,现在正在逐步下降。 (二)时间分布(distribution of caries in term of time) 从时间上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龋病高峰以后,自70年代起患龋率逐渐下降。相反,一些发展中国家近20年来的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糖的消耗量增加,但在口腔预防保健措施方面并未随之跟上,因而龋病发病的上升趋势仍在继续。 (三)人群分布(distribution of caries in term of persons) 1.年龄 龋病患病随年龄而变化,在人的一生之中,乳牙、年轻恒牙和老年人牙龈退缩后的恒牙易感龋病。 学龄前儿童易患龋,乳牙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病,以后患病率逐渐增高,在3岁左右患龋率上升较快,至5,8岁乳牙患龋率达到高峰,6岁左右恒牙开始萌出,乳牙逐渐脱落,患龋率逐渐下降。 但是,处于年轻期的恒牙尚未矿化完全,亦易患龋病,如第一恒磨牙,又称六龄齿,易患龋,所以l2,15岁是恒牙龋病的易感时期,因此患龋率又开始上升,此时加强年轻恒牙的防龋措施十分重要。25岁以后由于牙釉质的再矿化,增强了牙对龋的抵抗力,使患龋情况趋向稳定。 进入中老年时期后,由于牙龈退缩,牙根暴露,加之个人口腔卫生较差,根面上常有牙菌斑堆积,容易引起根面龋。此时患龋率可能再次快速上升,所以50岁以后老年人的患龋情况比较严重,是继牙周病之后造成老年人失牙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2.性别 关于性别与龋病的关系,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大多数调查显示乳牙患龋率男性略 高于女性,而恒牙患龋率女性略高于男性。l995年全国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列患龋率女性与男性十分接近。而恒牙患龋率则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主要由于女性在生理上发育早于男性,故女性的乳牙脱落和恒牙萌出均早于男性,即女性恒牙接触口腔环境的时间以及受到龋病侵蚀的可能均早于男性之故。 3.城、乡居民在发展中国家,一般城市居民的患龋率高于农村。这主要可能因为城市居民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与农村不同,糖摄入量较多,吃甜食的频率较农村居民为高,如果口腔卫生状况仍然较差,口腔预防保健措施不力,则患龋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在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地区的城市儿童中,这些情况可能已发生变化,出现了农村儿童患龋率高于城市儿童的现象。 4.民族在一个国家内,不同民族之间患龋情况也不同,这是由于饮食习惯、人文、地理环境等不同所致。 (四)影响龋病流行的因素 除以上所述地区、年龄、性别、城乡以及民族等因素外,人体氟摄入量与饮食习惯对龋病患病情况也有密切关系。 1.氟摄入量 人体氟的主要来源是饮水,患龋率一般与水氟浓度呈负相关。水氟浓度在0.6,0.8ppm时,龋均及患龋率最低。当水氟浓度高于0.8ppm时,氟牙症率直线上升,低于此浓度时,龋均、患龋率上升。由此说明,我国水氟浓度在0.6,0.8ppm较适宜。在氟污染地区,人体氟的来源不同于非氟污染区,除水源性氟污染型外,其他如燃煤引起的气源性氟污染型,虽然当地的饮水氟浓度低,但龋均和患龋率却不高,居民总氟摄入主要从呼吸道及消化道,可超过最大安全限量的几倍至十几倍,重病区居民氟牙症患病率可达90%以上。 2.饮食习惯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的摄入量、摄入频率及糖加工的形式与龋病有密切关系。糖的消耗量减少,患龋率下降。糖的消耗量增加,患龋率升高。同时还发现,吃糖的频率和糖加工形式的不同,与患龋率有关,如加工成粘性的蜜饯食品等更易致龋。 3.家族影响 龋病常在家族之中流行,同一家族成员之间会以相似的形式传播。父亲或母亲如果是龋病易感者,他们的子女常常也是龋病易感者。龋病在家族之中流行很可能与生活习惯导致龋微生物传播有关。 第三节 牙周病基本流行情况 牙周病是另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包括牙周炎和牙龈炎。牙周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极大,是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它是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牙石积聚是牙周病主要的外部因素,机体免疫缺陷、营养不良、内分泌功能失调等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牙周病发生。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牙周病指数。 一、牙周健康指数 (一)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ral Hyglene Index-Simplified,OHI-S)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是Greene和Vermillion,对他们两人在1960年提出的口腔卫生指数(Oral Hygiene Index,OHI)加以简化,使之更易操作的基础上于1964年提出的。两者的区别在于0HI需检查全口28颗牙,OHI-S只检查16,11,26,31的唇(颊)面,36,46的舌面。简化口腔卫生指数包括简化软垢指数(Debris Index-Simplified,DI-s)和简化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Simplified,CI-S)。简化口腔卫生指数主要用于人群口腔卫生状况评价。 1.检查方法 检查软垢以视诊为主,根据软垢面积按标准记分,当视诊困难时,可用镰形探针自牙切缘1/3处向牙颈部轻刮,再根据软垢的面积按标准记分。检查牙石时,将探针插入牙远中面龈沟内,然后沿龈沟向近中移动,根据牙颈部牙石的量记分。将每个牙面软垢或牙石记分相加,即为个人简化口腔卫生指数。将个人简化口腔卫生指数相加,除以受检人数,即为人群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2.记分标准 DI-S:0,牙面上无软垢 1,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 2,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l,3与2,3之间 3,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 CI-S:O,龈上、龈下无牙石 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 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在牙面l,3与2,3之间,或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 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或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 (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 菌斑指数由Silness和 在1964年提出,根据牙面菌斑的厚度记分而不根据菌斑覆盖面积记分。用于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 1.检查方法 用视诊结合探针的方法检查,检查时用探针轻划牙面,根据菌斑的量和厚度记分。菌斑指数可检查全口牙面,也可检查选定的几颗牙。每颗牙检查四个牙面,即近中颊面、正中颊面、远中颊面以及舌面。每颗牙的记分为四个牙面记分之和除以4,个人记分为每颗牙记分之和除以受检牙数。 2.记分标准 0,龈缘区无菌斑 1,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刮出菌斑 2,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 3,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 (三)Quigley-hein菌斑指数的Turesky改良法 Quigley和hein在1962年提出了0,5的菌斑指数记分标准,提出的依据是他们认为牙颈部的菌斑对牙周组织健康关系更为密切。Turesky等对Quigley和Hein的这个菌斑指数作了修改,提出了更为客观的记分标准。 1.检查方法 检查除第三磨牙以外的所有牙的唇舌面,也可以按照l959年Ramfjord提出的方法,只检查指定的六颗牙,即16、21、24、36、41、44。先用菌斑染色剂使菌斑染色,再根据牙面菌斑面积记分。 2.记分标准 0,牙面无菌斑 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 2,牙颈部菌斑宽度不超过1mm 2 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但在牙面1,3以下 4,菌斑覆盖面积在牙面1,3与2,3之间 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 (四)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 牙龈指数为 和Silness于1967年修订。该指数只观察牙龈情况,检查牙龈颜色和质的改变,以及出血倾向。 1.检查方法检查使用钝头牙周探针,结合视诊和探诊。检查全口或几颗选定的牙。 须检查每颗牙周围的牙龈。将其周围牙龈分为近中唇(颊)乳头、正中唇(颊)缘、远中唇(颊)乳头和舌侧龈缘。每颗牙的记分为4个牙面记分的平均值,每人记分为全部受检牙记分的平均值。 2.记分标准 0,牙龈健康 1,牙龈轻度炎症:牙龈的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 2,牙龈中等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 3,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 对于群体牙龈炎的流行程度,可按以下标准估计: 牙龈指数 牙龈炎流行程度 0 无流行 0.1,1.0 轻度流行 1.1,2.0 中度流行 2.1,3.0 重度流行 (五)龈沟出血指数(Sulus Bleeding Index,SBI) 牙龈炎时,一般都有红肿现象,但龈沟出血则是牙龈炎活动期的表现,因此和Son认为根据龈沟出血情况对牙龈进行评价更能反映牙龈炎的活动状况。据此,1971年 和Son提出了龈沟出血指数。 1.检查方法检查用视诊和探诊相结合的方法,所用探针为钝头牙周探针,检查时除观察牙龈颜色和形状外,还须用牙周探针轻探龈沟,观察出血情况。检查龈沟出血指数 前,一般不能检查菌斑指数,因染色剂使用后,会影响龈沟出血情况的辨别。 2.记分标准 0,龈缘和龈乳头外观健康,轻探龈沟后不出血 1,龈缘和龈乳头呈轻度炎症,轻探龈沟后不出血 2,牙龈呈轻度炎症,有颜色改变,无肿胀或血肿,探诊后点状出血 3,牙龈呈中度炎症,有颜色改变和轻度水肿,探诊后出血,血溢在龈沟内 4,牙龈呈中度炎症,不但有色的改变,并且有明显肿胀,探诊后出血,血溢出龈沟 5,牙龈有色的改变,明显肿胀,有时有溃疡,探诊后出血或自动出血 (六)社区牙周指数(Community Periodontal Index,CPI) 社区牙周指数(CPI)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合于大规模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 检查方法社区牙周指数需借助特殊器械在规定的牙位上检查。 (1)检查器械 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CPI牙周探针。探针尖端为一小球,直径为0.5mm,在距顶端3.5至5.5mm处为黑色的区域,距顶端8.5和11.5mm处有两条环线。CPl探针的作用:?检查牙龈出血情况,顶端小球可避免探针头部过于尖锐而刺伤牙龈组织导致出血,而误诊为牙龈炎;?探测龈下牙石;?测牙龈沟或牙周袋的深度,探针在3.5mm和5.5mm处的刻度便于测定牙周袋深度。 (2)检查项目CPI检查内容为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深度。 检查方法:以探诊为主,结合视诊。检查时将CPI探针轻缓地插入龈沟或牙周袋内,探针与牙长轴平行,紧贴牙根。沿龈沟从远中向近中移动,作上下短距离的颤动,以感觉龈下牙石。同时查看牙龈出血情况,并根据探针上的刻度观察牙周袋深度。CPI探针使用时所用的力不超过20g,过分用力会引起病人疼痛,有时还会刺破牙龈。 (3)检查指数牙将口腔分为6个区段,即: 17-14 13-23 24-27 47-44 43-33 34-37 检查每个区段的指数牙,20岁以上者需检查以下十颗指数牙的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情况(下图): 17 16 11 26 27 47 46 31 36 37 20岁以下,15岁以上者,为避免第二磨牙萌出过程中产生的假性牙周袋,只检查6颗指数牙(下图): 16 11 26 46 31 36 15岁以下者,因相同原因,也只检查以上6颗指数牙,并且只检查牙龈出血和牙石情况,不检查牙周袋深度。 WH0规定,每个区段内必须有2颗或2颗以上功能牙,并且无拔牙指征,该区段才做检查。成年人的后牙区段,有时缺失一颗指数牙或有拔牙指征,则只检查另一颗指数牙。如果一个区段内的指数牙全部缺失或有拔牙指征时,则检查此区段内的所有其余牙,以最重情况记分。每颗指数牙的所有龈沟或牙周袋都须检查到。每个区段两颗功能牙检查结果,以最重情况记分。以六个区段中最高的记分作为个人CPI分值。 (4)记分标准 0,牙龈健康 1,牙龈炎,探诊后出血 2,牙石,探诊可发现牙石,但探针黑色部分全部露在龈袋外 3,早期牙周病,龈缘覆盖部分探针黑色部分,龈袋深度在4,5mm 4,晚期牙周病,探针黑色部分被龈缘完全覆盖,牙周袋深度6mm或以上 X,除外区段(少于两颗功能牙存在) 9,无法检查(不记录) 二、流行特征及其有关因素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牙周病患病情况有很大差别,世界卫生组织以15岁少年的牙石平均检出区段数,作为牙周状况的评价标准,以便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人群牙周健康状况的比较。 (一)地区分布(distribution of caries according to place) 某些牙龈炎或牙周炎几乎所有的国家70%以上的成人普遍会受到影响。过去对牙周病的理解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与严重程度均较高,而发达国家较低。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情况并非如此绝对。WH0全球口腔资料库的资料表明严重牙周病的患病率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没什么不同,几乎所有的人口都在7%,l5%的范围内。 牙周病在不同地区的患病情况不同。与地区之间的经济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发展中国家的牙龈炎、牙石等的患病程度高于发达国家,农村居民的患病程度高于城市居民。 表l0-2-4 WHO牙周状况评价标准(15岁) 牙石检出平均区段数 等级 0.0,1.5 很低 1.6,2.5 低 2.6,3.5 中 3.6,4.5 高 4.6,6.0 很高 (二)时间分布(distribution of periodontal disease in term of time) 工业化国家的儿童、青少年在20世纪60年代初,牙龈炎的患病率也相当高,与发展中国家目前情况类似。70年代后,由于牙科公共卫生学的发展,人群中的牙病不但得到控制,且预防工作的开展逐年有所提高。首先是青少年儿童的龋病、牙龈炎患病情况持续下降,然后扩大到成年人。 (三)年龄分布(distribution of periodontal disease in term of ages) 牙周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5,6岁就可能患牙龈炎,以后随年龄增长,部分牙龈炎逐渐发展成牙周炎,牙龈炎患病率逐渐下降,但牙周炎患病率逐渐上升。 (四)性别分布(distribution of periodontal disease in term of sex) 牙周病与性别的关系不明确,各种研究的结果不同。但多数报告为男性重于女性。这种情况可能与口腔卫生状况有关。另外,牙周病在性别之间的这种分布与吸烟也有关系。 (五)民族分布(distribution of periodontal disease in term of nationality) 不同民族牙周病的患病情况差异很大,这可能与民族之间的社会经济、环境、文化、饮食卫生习惯等差异有关。 (六)牙周病流行的因素 除以上地区、时间、年龄、性别以及民族等因素外,牙周病的患病情况还受到其他因素如口腔卫生习惯、吸烟和营养的影响。 1.口腔卫生 虽然全身健康状况会影响牙周病发病,但口腔卫生状况与牙周病有直接关系。口腔卫生好,也就是菌斑清除彻底,牙龈炎低,牙周状况就好;反之,口腔内菌斑很多,牙石堆积,牙龈炎则不能避免。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存在,就会引起牙周炎。 2.吸烟 吸烟是牙周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吸烟者牙周病患病危险高于不吸烟者。烟瘾不大者,牙周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2倍,烟瘾大者其危险性高7倍,尤其是严重牙周炎。吸烟者牙菌斑、牙石堆积增多,牙槽骨吸收加快,牙龈炎症、牙周炎症加重。 3.营养 营养状况是影响牙周组织对致病因素抵抗力的重要条件之一。人体需要的营养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纤维和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为牙周组织的代谢、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营养缺乏将造成牙周组织功能降低。蛋白质缺乏可使牙周结缔组织变性,牙槽骨疏松;还可影响抗体蛋白合成,免疫能力下降;维生素与牙周组织胶原合成有关,它们的缺乏会造成牙周组织创伤愈合困难。总之,营养是维持牙周组织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营养不良可使牙周组织对口腔局部刺激因素的抵抗力降低,因而易患牙周病。 4.系统性疾病 一些系统性疾病也是牙周疾病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其他常见口腔疾病的流行概况 一、口腔癌 口腔癌(oral cancer)狭义指口腔鳞癌。它是发生于舌、口底、腭、牙龈、颊和牙槽粘膜的一种癌症,是世界上10种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广义地考虑唇癌、口咽癌也可包括在口腔癌之中。在我国以舌癌、颊粘膜癌、牙龈癌、腭癌最为常见。尤其是舌癌。 口腔癌的发生多因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还有环境因素与生物因素所致。 (一)指数 衡量口腔癌的患病情况多用患病率和发病率。一般用十万分之几来表示。 (二)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口腔癌在全世界都有发现,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以东南亚地区发病率最高。 2.时间分布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口腔癌发病随时间而变化。 3.年龄分布 口腔癌可发生于所有人群,成年人好发。国内发病率的高峰为40,60岁,而西方国家的发病高峰在60岁以上,但近年来,不管是我国还是西方国家,患病年龄都有偏老的趋势,主要原因可能与人群的平均寿命延长有关。口腔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4.性别分布 男女都可发生口腔癌,但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比例接近2:1(工业化国家中男性口腔癌患者是女性的2,3倍)。近年来这种比例在逐渐下降,女性的发病率在上升,这种现象可能与女性吸烟和饮酒习惯上升有关,也可能与女性参加从前男性从事的职业有关。 5.种族差异 口腔癌在不同种族发病率不同。 二、牙颌异常 牙颌异常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不良习惯、疾病、替牙紊乱、发育异常、遗传等,导致牙列不齐、 关系紊乱等。 (一)指数 1997年WH0根据牙颌异常的不同类型,推荐采用牙美观指数,一般用于12岁以后的年龄组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记分标准,介绍如下: 1.前牙和前磨牙缺失 这一标准包括前牙和前磨牙缺失。检查上下颌牙弓切牙、尖牙和前磨牙的缺失情况,记录缺失牙数。了解所有前牙缺失原因是否因美观原因而拔牙,如果缺牙后间隙已关闭,或该牙位恒牙未萌出乳牙仍滞留,或缺失的切牙、尖牙和前磨牙已被固定修复替代,则不能作为缺失牙记录。 2.切牙段拥挤 两侧尖牙之间的间隙不足以容纳4颗切牙正常排列,切牙扭转或错位于牙弓之外。按以下标准记分: 0,不拥挤 1,段拥挤 2,两段拥挤 对于4颗切牙排列整齐而有一颗或二颗尖牙错位的情况,则不作为切牙拥挤记录。若有疑问,以低标准记分。 3.切牙段出现间隙 上下牙弓左右尖牙之间的间隙超过容纳4颗正常切牙的需要,则出现间隙。如果一颗或多颗切牙的邻面没有牙间接触,此段记录为切牙有间隙。对于乳牙刚脱落恒牙即将萌出而出现的间隙,不记录为切牙间隙。切牙段出现间隙按以下标准记分: 0,无间隙 1,段有间隙 2,两段有间隙 若有疑问,以低标准记分。 4.中切牙间隙过宽 指两颗上颌恒中切牙之间,在正常位接触点出现数毫米的间隙。可按两中切牙近中面之间最短的距离(mm)记录。 5.上下颌前牙排列最不 指前牙扭转、错位排列于正常牙弓之外。用CPI探针测量最大排列相邻牙之间不规则部位的距离。测量时探针与 面平行,与正常牙弓线垂直,探针的顶端置于最舌向突出或扭转的牙的唇面,根据CPI探针的刻度,可以估算出牙不规则的毫米数,以最短距离(mm)记分。排列不规则可以有前牙拥挤或者不拥挤,如果4颗切正常排列的间隙足够且仍有牙扭转或错位,按前牙排列最不规则记分,不按切牙拥挤记分。 如果存在侧切牙远中面排列不规则也应记录。 6.上前牙覆盖 指在正中 位测量切牙间的水平距离。测量时,CPI探针与平面平行。测量上前牙覆盖时,测量最突出的上切牙唇一切边缘至相应下切牙唇面之间的距离;测量下前牙覆盖时,测量最突出下切牙的唇一切边缘至相应上切牙唇面之间的距离,以最接近的毫米数作为最大前牙覆盖的记分。如果所有的上颌切牙缺失或反,则不作为上前牙覆盖记录。对刃 记录为0。任何下前牙向前或向唇侧突出于上前牙,即为反,记录为下前牙覆盖。应以最接近的毫米数记录最大的下前牙覆盖(下颌前突),或反 。下切牙扭转造成的一部分切缘在唇侧(反 )、而另一部分在舌侧的情况不作为下前牙覆盖记录。 7.前牙开 指相对应的任何前牙之间出现无垂直性覆盖,可用CPI探针按下图表示的方法,测量开 的程度,以最接近的毫米数记录对应的上下切牙切缘之间最大的距离(mm)。 8.磨牙前后错位关系 通常依据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关系进行测量。如果由于一颗或二颗第一恒磨牙缺失、未完全萌出或因为广泛龋坏或充填物不能依据磨牙前后关系测量,则可测量恒尖牙和前磨牙的关系。根据咬合时左右两侧出现的偏差情况,仅以正常磨牙关系的最大偏差记分。记分标准如下: 0,正常 1,半个牙尖,下颌第一恒磨牙与正常 关系相比,向近中或远中错位半个牙尖 2,一个牙尖,下颔第一恒磨牙与正常 关系相比,向近中或远中错位一个牙尖 (二)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由于对牙颌异常的诊断标准不同,所以各国和各地区的调查结果难以比较,患病率从28%到90%不等。 2.年龄分布 到牙全部萌出时止,错 畸形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升高,乳牙期除前牙反 时有发生外,患病率低,进入替牙期后,由于乳牙早失或滞留,出现恒牙早萌或替牙障碍,产生多种错,使患病率上升,导致恒牙期错 畸形的患病率更高,主要原因是由于龋病替牙时间紊乱,生长发育异常,再加上口腔不良习惯等使错 畸形患病率进一步升高。 3.性别分布 错 畸形在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男女均可患病。 三、氟牙症 氟牙症(dental fluorosis)是牙在发育期间,长期接受过量的氟,使成釉细胞受到损害,造成牙釉质的发育不全。氟牙症又称斑釉牙(mottled enamel)。 (一)指数 氟牙症的评价采用Dean分类法,根据牙釉质颜色、光泽和缺损的面积来确定损害的程度。从每个人的牙列中找到受损害最重的二颗牙记分,如两牙受损程度不同,则根据较轻的一颗牙记分。 Dean氟牙症分类系统标准 分类(加权) 标准 正常(0) 釉质表面光滑,有光泽,通常呈浅乳白色 可疑(0.5) 釉质半透明度有轻度改变,可从少数白纹斑到偶见白色斑点 临床不能诊断为很轻型,而又不完全正常的情况 小的似纸一样白色的不透明区不规则地分布在牙齿上,但不超很轻度(1) 过唇面的25% 轻度(2) 牙釉质的白色不透明区更广泛,但不超过牙面的50% 中度(3) 牙齿的釉质表面有明显磨损,棕染,常很难看 釉质表面严重受累,发育不全明显,以致可能影响牙齿的整体重度(4) 外形。有几颗缺损或磨损区,棕染广泛。牙齿常有侵蚀现象 对Dean氟牙症的分类作以下说明: 正常:釉质呈浅乳白色,半透明,表面平滑有光泽。在发育期因营养障碍或患病引起的釉质发育不全不能诊断为氟斑牙。 可疑:可疑类型是牙釉质从正常到很轻型的过渡型,既不属于正常又不能划分为很轻型。釉质上的白色程度浅,有时呈云雾状。 很轻:釉质上的白色程度较明显,呈纸白区。经常在双尖牙或第二磨牙牙尖顶端有l,2mm的白色不透明区,包括尖牙尖端经常出现的小的点状白色区。 轻度:牙釉质上白色不透明区范围更加扩大,但覆盖面积不超过牙面的50%。 中度:釉质表面大部分受累而变色,常有细小的坑凹状缺损,多见于唇颊面。如发生在后牙,牙面常出现磨损,颜色改变更明显,呈黄褐色或棕色,影响美观。但此型的划分并不是根据颜色的改变。 重度:釉质表由全部受损,坑凹状缺损明显,牙冠失去正常外形且脆性增加,可因咀嚼或外力而致牙折,染色深,对美观和功能都有严重影响。 根据以上氟牙症的分类记分系统,可以换算出社区氟牙症指数(community dental fluorosis index,Fci),计算公式如下: N为总人数,n为每一种人数,W为每一种加权。 氟牙症指数表示一个地区人群氟牙症的流行状况的严重程度。根据社区氟牙症指数的范围,1946年Dean把社区氟牙症指数记分作为有公共卫生意义的指征,并把氟牙症在一个地区的流行情况分为6类。 Dean规定的社区氟牙症指数的公共卫生意义 公共卫生含义 氟牙症指数范围 阴性 0,0.4 边缘性 0.4,0.6 轻度 0.6,1.0 中度 1.0,2.0 重度 2.0,3.0 极重度 3.0,4.0 社区氟牙症指数的公共卫生意义是,一个地区的氟牙症指数在0,0.4范围内,很轻度发生率,10%,属于正常范围。氟牙症指数在0.4,0.6之间为许可范围,很轻度,10%,,35%。当指数超过0.6时,很轻度,35%,,50%,中度,35%,即为氟牙症流行, 需采取公共卫生措施,以降低氟牙症患病率。 (二)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氟牙症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其发病与当地水、土壤、空气中的含氟量过多密切相关,氟含量过高,氟牙症则流行。氟牙症是地方性氟中毒的早期指征,饮用水是摄入氟的一个最大来源,一般认为饮水氟含量以0.7,1mg,L为适宜浓度,超过这个浓度将引起氟牙症的流行。 2.城乡分布 氟牙症在城乡居民中都可发生,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城市与农村的差 异可能源于饮用水不同,城市居民以自来水为主,含氟量受到控制。农村居民饮用水较杂,如果饮用含氟量较高的深井水和河水,患病率就会上升。 3.年龄分布 胎盘对氟有一定的屏障作用,过量的氟难以通过胎盘屏障,所以乳牙较少发生氟牙症,但氟量过高则会透过胎盘的屏障作用,乳牙也可能会患病。慢性氟中毒主要损害恒牙,因此,6岁以后恒牙逐渐萌出,氟牙症的患病率逐渐升高,至12岁左右恒牙全部萌出,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所以氟牙症患病率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中年以后因龋病或牙周病可能导致恒牙逐渐脱落。患病率才开始下降。 4.性别分布 氟牙症在男女性别上未发现显著不同。 5.牙位分布受氟牙症影响最严重的是前磨牙和上中切牙,上颌牙所受影响为下颌的2倍。 四、唇腭裂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各胚突的正常发育及相互连接融合的过程受到影响,造成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产生唇腭裂(cleft lip and palate)。 (一)指标 唇腭裂包括唇裂、腭裂和唇裂合并腭裂三种类型。唇裂又分单侧唇裂和双侧唇裂。腭裂又分软腭裂、不完全性腭裂、单侧完全性腭裂和双侧完全性腭裂。它们的患病情况常用发生率或患病率来评价。 (二)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唇腭裂可发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2.城乡分布 在我国,唇腭裂的发生在城乡之间有显著差别,城市唇腭裂的发生率为1.7‰,而农村的发生率为2.1‰。这种情况可能与农村近亲婚配,妇女文化教育程度,缺乏孕期健康意识有关。 3.性别分布 在唇腭裂中,男性婴儿发生率比女性婴儿高。 4.种族分布 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检测资料显示:白人的唇腭裂缺陷率显著高于黑人。 五、口腔黏膜疾病 口腔黏膜疾病指发生在口腔黏膜和口腔软组织的多种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发于口腔黏膜的疾病,一类是全身性疾病在口腔的表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损害。常见的疾病有溃疡、扁平苔藓、白斑、盘状红斑狼疮、口腔炎、舌炎等。口腔黏膜病多好发于颊、舌、唇、软腭等黏膜,也可与皮肤同时发病。 1.白斑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9年制定了白斑的定义,白斑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损害,不能擦去,在临床和组织学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在流行病学调查时,评价白斑的指标主要用患病率。 从白斑的流行病学分布来看,白斑好发的年龄为40岁以上中年人,并随年龄增加 而增高。白斑患者以男性居多。白斑发生的部位多见于颊黏膜、上下唇等处。白斑是一种癌前病变,吸烟是引起白斑的主要危险因素,白斑有导致口腔癌的可能,据调查其癌变率为3%,6%,停止吸烟后白斑可以消除。 2.口腔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是一种发生于皮肤和黏膜上的伴有慢性浅在性炎症的角化性病变。口腔的主要表现为黏膜上的白色线状、网状或环状条纹。在流行病学调查时,扁平苔藓的评价指标主要为患病率。 口腔扁平苔藓的流行病学分布显示,关于口腔扁平苔藓好发年龄的报道相差较大,但发病最多的年龄是中年人。口腔扁平苔藓女性比男性略为多发。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严重时亦有癌变的可能。 第五节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与评价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oral health survey)是口腔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收集一个人群患口腔疾病的频率、流行强度、分布及流行规律的资料,是一种横断面调查。对了解某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掌握口腔疾病的流行特征;揭示影响口腔疾病发生的因素及发现口腔疾病的流行趋势,为进一步开展口腔健康流行病学研究和制订口腔保健工作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调查目的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的目的有; 1.查明口腔疾病在特定时间内的发生频率和分布特征及其流行规律。 2.了解和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的有关因素。 3.为探索病因,建立和验证病因假设提供依据。 4.选择预防保健措施和评价预防保健措施的效果。 5.估价治疗与人力需要。 二、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即调查涉及口腔健康状况的主要内容,这应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一般可将调查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口腔健康状况信息,牙周病、口腔卫生状况等,这些项目将用于调查以后的统计分析。另一类是背景状况信息,如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学校名、受检者编号等,这些项目的部分用于统计分析,另一部分用作信息管理,还有一类为问卷调查项目,如与口腔健康有关的知识、态度、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 选择调查项目必须慎重,应选择那些与调查目的有关的项目,保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必要的调查。但也不能遗漏任何有关的项目。根据设计的不同调查内容可将调查项目具体分为一般项目、健康状况项目和问卷调查项目。 (一)一般项目 包括受检者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籍贯、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宗教信仰、出生地区、居住年限等信息,这些项目常常反映疾病分布的差异,调查以后将这些项目与健康状况项目结合分析,有可能会发现某种口腔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项目常常列入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表的第一部分,可通过询问或从户口本上获得。 (二)健康状况项目 包括各种口腔常见多发的疾病,是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的主要内容,根据调查目的而定。最常用的调查项目如龋病、牙周病、牙列状况等,其它如氟牙症、釉质发育不全、口腔粘膜状况、颞颌关节状况等。 (三)问卷调查项目 主要包括口腔卫生知识、态度与信念,行为与实践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如:个人口腔卫生、刷牙与牙刷、牙膏选择、刷牙习惯、龋病与牙周病、预防意识与就医行为等。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项目确定后,应根据具体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根据不同的目的确定的调查项目应设计不同的调查表。 三、指数和标准 根据调查目的确定使用的指数和调查标准。常用的龋病指数有DMFT、DMFS等,牙周健康状况用CPI指数,氟牙症用Dean氏指数。 调查标准的确定非常重要,标准不一致可导致所收集的资料缺乏可比性,因此在调查设计中首先要根据目的确定调查标准。 冠龋的诊断标准是:牙的窝沟或光滑面有底部发软的病损,釉质有潜在损害或沟壁软化者即诊断为龋。对于釉质上的白斑、着色的不平坦区、探针可插入的着色窝沟但底部不发软及中到重度氟牙症所造成的釉质上硬的凹陷,均不诊断为龋。 根龋的诊断标准是:用CPI探针在牙根面探及软的或皮革样的损害即为根龋。 牙周病流行病学诊断标准,WH0推荐使用CPI指数,判断牙龈出血、牙石积聚和牙周袋深度。 氟牙症损害常表现为牙列中对称出现、分布于牙面的水平纹理斑块,WH0推荐的氟牙症诊断标准为Dean氏指数,以釉质表面光泽度、颜色改变程度、缺损程度和侵犯面积作依据。 四、调查方法 1.普查(mass examination) 普查是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一般为l,2天或l,2周,对特定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又称全面调查。普查可以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一些疾病。有的是为了了解疾病的患病状况与分布,为制订具体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或作为社区人群试点的基线资料。普查的最大优点是能发现调查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并给予及时治疗,或用作项目开发的依据。在检查时还能普及医学知识。但普查的应查率要求在95%以上,漏查率太高会使结果正确性差。最大缺点是这种调查需要的工作量大,成本太高,所以只能在较小范围内使用,以准确获得疾病的基线资料。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为查明某病或某些疾病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现患情况或流行强度,多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目标地区的总体人群中,按统计学随机抽样原则抽取部分人作为调查对象,这个程序称为抽样。被抽到的人群称为样本人群。抽样调查是用样本人群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人群的现患情况。前提条件是抽取的数量足够大,调查的数据可靠,这种调查方法的优点为:省时间、省劳力和省经费,且所得资料同样具有代表性。 抽样的方法有: (1)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按一定方式以同等的概率抽样称单纯随机抽样。可以使用抽签的方式,也可以使用随机数字表来抽取样本。 (2)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又称间隔抽样。机械抽样。将抽样对象按次序编号,先随机抽取第一个调查对象,然后再按一定间隔随机抽样。 (3)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个“层”,再在每个层中用随机方式抽取调查对象,再将每个层所有抽取的调查对象合成一个样本,称分层抽样。常用的分层类别有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将调查人群分成若干组。 (4)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就是以整群为抽样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群为调查单位,然后对每个群内所有对象进行检查。 (5)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又称多阶段抽样。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常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可采用单纯随机抽样,也可将以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很多,在使用时我们应根据不同情况加以选择,除了以上这些调查方法外,WH0还推荐了二种调查方法: (1)试点调查(pilot survey)又称预调查。为了在调查前初步了解被调查群体患病特点,制订调查计划,有时须先进行试点调查,WH0推荐先对有代表性的1,2个年龄组少数人群进行调查,通常为l2岁组,加另一个年龄组,以获得少量的参考资料,以便制订调查计划。 (2)捷径调查(pathfinder survey)捷径调查是WH0推荐的一个调查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某群体口腔健康状况,并估计在该群体中开展口腔保健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由于这种方法只查有代表性的指数年龄组的人群(5,12,35,44,65,74岁),抽样方法经济实用,节省时间和人力,故称为捷径法。 五、样本含量 样本含量大小会影响调查效果,含量小则抽样误差大,不易获得能说明问题的结果。含量太大则造成浪费。样本含量的确定随所采用的流行病学方法类型不同而不同,依据调查对象的变异情况、患病率大小、要求的精确度和把握度大小。一般来说,调查对象变异大、患病率低、调查者对调查要求的精确度和把握度大,所需的样本含量就大,反之则小。现况调查样本含量估计常用以下公式: N,K×Q,P N为受检人数,P为某病预期现患率。Q,1-P,K值是根据研究项目的允许误差大小而确定,当允许误差为10%(0.1P)时,K,400,当允许误差为15%(0.15P)时,K,178,当允许误差为20%(0.2P)时,K,100。 六、误差及预防方法 影响口腔健康调查结果真实性的因素主要有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和偏倚(偏性,bias)。随机误差是在抽样调查过程中产生的变异,由于机遇不同所造成,不能完全避免,但可测量其大小,并能通过抽样设计和扩大样本来加以控制,可以做到减少抽样误差。偏倚则是一种错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检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属于系统误差,应该设法防止,现将常见的偏倚种类和控制方法介绍如下: (一)选择性偏倚(selection bias) 在调查过程中样本人群的选择不是按照抽样设计的进行,而是随意选择,由于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很差,破坏了同质性,使调查结果与总体人群患病情况之间产生的误差,称为选择性偏倚。如用医院病例说明人群患病情况,显然有误差。 (二)无应答偏倚(unresponse bias) 无应答偏倚实际就是漏查。在随机抽样时,属于样本人群中的受检者,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未能接受检查,如未接受检查的人数达到抽样人数的30%.应答率仅有70%,结果就难以用来估计总体的现患率。 防止的方法是在调查前做好组织工作,对受检者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努力改善调查方式,使受检者积极配合。 (三)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出现各种误差,结果产生了偏倚,称信息偏倚。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因检查器械等造成的测量偏倚 在龋病、牙周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各指数的应用是基于临床检查。因此,检查器械不规范,现场工作条件差,如光线不足等,都可造成系统误差。 防止的办法是按规定使用标准检查器械,并保持稳定的环境条件。 2.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 在询问疾病的既往史和危险因素时,调查对象常常因时间久远,难以准确回忆而使回答不准确,这种偏倚称回忆偏倚(recall bias)。有时调查对象对询问的问题不愿意真实回答,使结果产生误差,这种偏倚称报告偏倚(reporting biasl) 防止的办法是设计中尽量提供可能的回忆目标,对一些敏感的问题采用间接询问法,对象转移法等技术以保证信息的可靠。 3.因检查者引起的偏倚 由于检查者的某种原因造成检查结果有误差,为检查者偏性。检查者偏性有两种: (1)检查者之间偏性(inter-examiner bias)一个调查队伍中往往有数名检查者,当他们对同一名受检者作口腔检查时,由于标准掌握不一致,导致结果有误差,为检查者之间偏性。 (2)检查者本身偏性(intra-examiner bias)指一名检查者给一名病人(或健康者)作口腔检查时,前后2次检查结果不一致。 防止检查者偏性的办法是:?疾病的诊断标准要准确;?调查前要认真培训,对于诊断标准要统一认识;?调查前要做标准一致性试验(calibration)。 标准一致性试验也就是可靠度的检验,包括检查者本身可靠度检验和检查者之间可靠度检验。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评估检查者之间与检查者本身的一致性,最简单的方法是记分之间一致的百分比,即2名检查者给受试者相同记分的百分比。如果患病率低, 如龋病,这种方法的可重复性差。更可靠的评估检查者之间一致性的方法为Kappa统计法。 具体做法是:选15,20名受检者,由检查者及1名参考检查者(reference examiner)对受检者各做1次口腔检查,检查者于当15下午及隔日下午隔日上午再做1次检查,然后每个 检查者的检查结果按相同牙位与参考检查者比较(填入表),观察检查者之间技术误差大小,检查者3次检查结果比较,观察本身诊断误差大小。Fleiss并规定Kappa值的大小与可靠度的关系为: 0.40以下 可靠度不合格 0.41,0.60 可靠度中等 0.61,0.80 可靠度优 0.81,1.0 完全可靠 表参考检查者和检查者的检查结果 参考检查者 龋 非龋 合计 检查 龋 a b p 1者A 非龋 c d q 1 P d 22 a,二名检查者同意为龋的牙比例 b,参考检查者认为正常而检查者A认为龋的比例 c,参考检查者认为龋而检查者A认为正常的比例 d,二名检查者都认为是正常牙的比例 然后将上述结果填入下式: 然后将上述结果填入下式 在调查工作进行当中,负责调查质量的参考检查者,应定期抽查每个检查者所查过 的病人,以保证检查者始终如一地按照标准进行调查。
/
本文档为【口腔流行病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