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医世家颜正华

2019-04-19 8页 doc 23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世家颜正华屡起沉疴誉满杏林 访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 本刊记者/陈顺德 简介 颜正华,三艾堂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三艾堂国医馆特邀专家,每周六出诊三艾堂国医馆,擅治内科、妇科、儿科及疑难病症。 颜正华教授,江苏丹阳人,童年拜师习读医经典籍,20余岁悬壶应诊。 新中国成立后,任丹阳县导士区联合诊所所长兼区卫生工作者协会主任。 1955年考入南京中医进修学校师资班,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6年,南京中医学院成立,任中药学教研组组长。 1957年调入初建的北京中医学院,历任中医系中药教研组第一任组长、中药教研...
中医世家颜正华
屡起沉疴誉满杏林 访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 本刊记者/陈顺德 简介 颜正华,三艾堂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三艾堂国医馆特邀专家,每周六出诊三艾堂国医馆,擅治内科、妇科、儿科及疑难病症。 颜正华教授,江苏丹阳人,童年拜师习读医经典籍,20余岁悬壶应诊。 新中国成立后,任丹阳县导士区联合诊所所长兼区卫生工作者协会主任。 1955年考入南京中医进修学校师资班,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6年,南京中医学院成立,任中药学教研组组长。 1957年调入初建的北京中医学院,历任中医系中药教研组第一任组长、中药教研室主任、中药学院名誉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1978年受聘为硕士生导师,1983年受聘为博士生导师,1990年受聘为继承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师带徒),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对中医药事业有突出贡献”证和特殊津贴,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证书。 曾任国务院第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医学药学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医药组成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暨药学专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等。 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主持编写了大量教材。 1956年编写南京中医学院第一本《中药学》讲义。 1986年出版的《临床实用中药学》则是古今本草著作,深入研究药性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一部现代临床中药学专著。 1991年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药学》,从而确立了当代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教学的基本内容。 2008年,主编的《颜正华中药学讲稿》出版,奠定了临床中医学的基本内容。 2009年,获北京市“首都国医名师”称号,全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为孟河医派第四代传人。 九月里的一个星期六上午,有幸约得三艾堂坐诊的颜正华先生,在此为何不尊称为教授或某某中医大夫,而称为“先生”呢?俾人认为“先生”更为亲切些,更为敬仰、崇敬些,就像在课本里的“鲁迅先生”一样。 初见颜老,慈祥、平静、睿智的面孔,使我心底大师风范油然而生,在谈及中医养生时,话锋更是跌宕起伏、汩汩而出。 春夏秋冬,忌宜精要,信手捏来,意向深远。六脏五腹,尽在其中。 92岁高龄坐案医堂,无不敬仰之至。 中医事业一波三折 “中医的治疗包括养生,可以说中医是既治病又治人,它可以调节人体康复的积极性,提高人体的机能综合免疫功能,不是头病治头脚病治脚,它是一个整体观念。”颜老的一句话道出了中医的根本。 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颜老谈古论今,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建国初期。颜老1936年之前开始学习中医,1940年开始行医,是当时当地少有精通医术的人。 颜老告诉记者,解放前,正值学习医术的年代,也正是反动政府取缔中医的时候,为此有不少中医弟子多次到南京游行,暴动接连不断,但由于中医在老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群众基础好,所以中医的发展就转移到远离都市的乡村。“我当时在江南,当地缺医少药,但看病者众,时常为寻得好药而四处奔波,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周边百姓皆知,然而国民党政府的取缔政策,常常因为群众看病要徒步行走于丹阳至常州之间,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在中小城市以及偏远山区的中医得到了长足发展,虽说国民党政府管控更加严格,但中医在群众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基础,从大城市中又一次转移到偏远山区。” “解放初期,中央政策明确,重视医疗卫生建设,在农村医疗队伍中,基本都是中医,很少西医,开始大力扶持当地卫生机构,当时的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都有中医医生来管理了。”颜老说。 在1954年,中央提出团结中西医,此时中医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地的行医人数超过50万人,这些中医从业者并没有相应的学历,医术水平参差不齐,中央已经很重视中医的发展,到1955年,开始着手办中医学校,着重培养中医,并成立了南京中医进修学校,有了学校,教师队伍就成为关键,那么又从哪里来的呢?当时把一些经验较为丰富的中医组织起来通过考试,把有一定水平的中医,录取到中医学校来,经过学习,就作为师资力量了,随后便改名为南京中医学院,正式培养中医。 1957年,北京中医学院师资不足,周总理便从南京调来20名中医,沈阳调来20名西医,这样40名医生成立了北京中医学院,颜老也随之来到北京,并从此正式成为北京中医学院教师,中医发展到此,是我国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 他从事中医药工作70余年,执教近60年,是著名的中医学家、中药学家、中医教育家。先后在南京与北京两所中医高等院校主持中药教研工作,是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药学科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参与创建新中国高等教育中药学学科,为我国首批中医药学教授与研究生导师。先后主讲了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课等,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专业人才。 颜老在中药教学中,以药物功效主治为核心,用性味归经等药性理论加以阐明,并结合临床讲授药物的配伍、用量、用法及禁忌等。他带领教师摘录文献卡片、编写中药学讲义、筹建了学校最早的中药标本室;还带领学生上山采药、制作标本。他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奠定了北京中医学院中药学科的教学基础。 在中药界,有“南凌北颜”之誉,说的是颜正华在上世纪60年代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凌一揆教授共同构建了我国《中药学》教材的理论框架,拟订了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1963年颜正华主持修改审定该教材,习称“二版教材”,“五版教材”由颜正华担任副主编。《中药学》教材的问世,确立了当代高等中医院校中药教学的基本框架与内容,也奠定了颜正华成为我国新中国高等教育中药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的地位。 从教53年,颜正华始终是我国编写、修改、充实、提高《中药学》教材的领军人物。 现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一五’国家级本科规划教材”版本的《中药学》教科书,也是由颜正华主审的。他在长期的从医执教过程中,笔耕不辍,已出版的著作达600万字以上。 颜正华非常注重中药学科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对身边工作的每个中青年教师都精心培养,在备课、试讲、编修讲义、撰文著书、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等方面指导他们,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中药教学整体水平居全国领先行列。2007年,这支教学队伍获得教育部国家级中药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中药学优秀教学团队。 建立两校开创学科 他开创了两所中医院校的中药学科建设;主编了新中国第一部《中药学》讲义,主持编写了我国中医药高校第一版《中药学》教材,主编了第一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药学》。 颜正华回忆,“读大学对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可不是一件普通的事,只有很少的人才有幸能进入大学校门。”无疑,颜正华是幸运的。1955年3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刚刚成立的南京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学院前身)师资进修班深造。1956年他在南京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中药教研组组长。当时,我国刚开始建立中医学院,还没有中药学教材。颜正华昼夜奋战,数月内主编了适合中医本科学习的第一版《中药学讲义》,为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的建立及开设中医学课程创造了条件。1957年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刚刚成立,颜正华奉卫生部之命,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教,当时全校只有4位老师。颜正华一来就开始讲中药学课程,并负责组建中药学教研组,是教研组第一任组长。1958年,颜正华负责组建中药系,该中药系两年后发展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是我国最早创建的中药高等教育院系之一。颜正华任中药教研室主任; 1985年成立了中药研究所,颜正华任中药研究所名誉所长。 传岐黄薪火尊国医师表 “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为中医药事业栋梁之才,是最幸福的事情。”谈到学生桃李满天下,颜正华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颜正华执教53年,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呕心沥血。颜正华从1962年晋为副教授、1978年晋为教授、1979年为硕士生导师、1986年为博士生导师,先后为中医药专科、本科、西学中班、中药研究生班等数十个班次的几千名学生讲课及带临床实习;颜正华之所以成为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中药学家、中医教育家,源于他对中医药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颜老告诉记者,三艾堂成立中医药机构,正是响应卫生部领导的号召,推广中医,发展中医。三艾堂从领导到员工都是同心协力,一心一意为中医药事业做贡献,家庭医生的经营模式,具有创新意识,为中医医药事业开拓市场当先锋,他们目标明确,精力集中,组织严密,服务优良,在药材上选用上成中药,符合患者的需要。 外孙女高琰从入大学开始,每周六都跟随姥爷侍诊抄方。她对记者说,我从小和姥爷同住,记忆里姥爷总是坐在桌前手捧书籍,时而做着笔记,时而像古人一样吟唱,有时又会拿起毛笔书法。得知我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时,姥爷喜悦于心,挥笔写下陆游诗作:“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此鼓励。 精通药性勤于临证 用药主张四两拔千斤,不投猛剂,不用大剂,平中见奇,处方可见孟河医风。 “我得了肾病,两个月前慕名找颜老看病,非常见效。今天我第二次来,没想到颜老像家人一样熟知并询问我的病症,真受感动。”一位刚从诊室出来的患者对记者说。 颜正华在中药教学的同时,从未丢掉中医临床。他说:“要成为中药名师,首先要成为中医名医,两者相得益彰。” 怎样才能成为名医?颜正华回答:“要想成为名医,必须谙熟药性,并合理应用之;必须早临证、多临证,揣摩体会,积累经验。” “医之本,精于术。”颜正华遣方组药,崇尚平和,通常达变,多有奇功。 内蒙古一位40多岁的患者,因经常吸烟喝酒吃羊肉,咽喉形成1厘米×1厘米的溃疡面,严重影响进食,辗转多家大医院,始终不见好转,经朋友介绍找到颜正华。吃了两个星期的中药,就可以吃饭了,不久溃疡面神奇般不见了。 还有一位患有子宫出血症的中年妇女,在北京某大医院住院治疗3个多月,血一直余沥不尽,后来只服用颜正华开的几服中药即控制了出血。 像这样屡起沉疴的病例,在颜正华的医案中比比皆是。 “用药当知药,知药才能善用。”颜正华总结开方用药经验:巧用多效药,善用平和药, 慎用毒烈药,分用同名药,不拘成方,因证遣药。 治疗复杂病症,颜正华常根据治疗需要,将数个成方融为一体。如治感冒发热、咳嗽痰多、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喉痒、胸闷不畅,颜正华将银翘散、杏苏散、止嗽散三方合为一体,加减应用,名为治感冒发热咳嗽方,疗效奇佳。 颜正华曾3次出国考察与讲学,去过朝鲜、柬埔寨、日本。“我最难忘的是1976年去柬埔寨半年执行援外任务,为当地举办中草药学习班、帮助组建药厂,还编著了《柬中常用草药》和《柬埔寨验方集》两本书。” “用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研究中药,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这是颜正华的期盼,也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治疗包括养生 颜老谈到养生方面,他说:“中医的治疗包括养生,可以说中医是既治病又治人,治病可以调节人体康复的积极性,提高人体的机能综合免疫功能,不是头病治头脚病治脚,它是是一个整体观念;治人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和自己本身的康复能力,再加上吃药调治,打通经脉,疏通精气,所以中医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治病问题。” 颜老认为,人生病一般有三个方面引起,一是“外感六淫”,“外感六淫”风寒署湿燥火,总的来说就是由于气候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机体不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引起生病,“七情”是情志变化,喜怒忧思悲困惊,只要增强体质,精神充沛可以预防;二是内伤七情,总的来说是情绪的变化,恼怒忧思,心情不畅,思虑深重,考虑过多,这是一个重要病因。三是外伤、疫疠邪气等,是人为所致。 《素问》里有言曰:“人以天地生,四时之法成。”就是说明人体要依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才能获得生存,同时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生长。《素问》提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中医就是根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气机升降、五脏盛衰的不同时间特点而制定四时养生原则,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其中秋季养生主要是防“燥”,护阴,口干舌燥,容易咳嗽,嗓子发痒,因此要润燥,适宜吃百合、梨、白木耳等,要吃滋润食物,不吃燥热东西,忌辣,要早睡早起,以适应秋季阴长的特点,增强体质,不可过劳,应劳逸结合。 颜老说,总结孟河医派医术的特点主要是,用药平稳、平淡。颜老曾为孟河医派题词“醇正尚和缓,平淡见神奇”,孟河医派主张不用有毒性的药材,药性平稳,不用大寒大热之药物,药味少而精,剂量适中,重在调解人体免疫功能,皆可根据机体功能恢复,因此说既可治病也可治人。 费伯雄有云曰:“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至极乃为神奇!”
/
本文档为【中医世家颜正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