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农历九月初九

2017-08-31 8页 doc 27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农历九月初九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 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 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
农历九月初九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 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 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 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 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 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糕 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南朝时已有。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现在仍流行。 原料 糯米粉1000克 粳米粉500克 赤豆250克 白糖1000克 红绿果脯100克 红糖50克 豆油25克 制作方法 1.先将红绿果脯切成丝,待用。 2.将赤豆、白糖(250克)、豆油制成干豆沙,备用。 3.将糯米粉、粳米粉掺和,取150克拌入红糖,加水50克左右,拌成糊状粉浆。 4.将其余的粉拌上白糖(750克),加水250克后,拌和拌透。取糕屉,铺上清洁湿布,放入1/2糕粉刮平,将豆沙均匀的撒在上面,再把剩下的1/2的糕粉铺在豆沙上面刮平,随即用旺火沸水蒸。待汽透出面粉时,把糊状粉浆均匀地铺在上面,洒上红、绿果脯丝,再继续蒸至糕熟,即可离火。将糕取出,用刀切成菱形糕状,另用彩纸制成小旗,插在糕面上即成。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层、,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有诗描述重阳糕的制作: 蔡云: 篝火鸣机夜作忙, 织工一饮登高酒, 依然风雨古重阳, 蒸出枣糕满店香。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今年的重阳节,我们不妨自己来亲手做重阳糕,增添节日的乐趣。方法如下: 原料:主科:上白面粉:千克。 配料:红、绿丝各50克,糯米酒汁200克。 调料:洗沙300克,白糖500克,熟猪油200克。 制法: (1)面粉入盆,加温水,兑入甜酒汁,抄匀拌和,使其发酵,至出现蜂窝状时,加白糖(200克),用筷子搅匀。 (2)洗沙用热水搅稀。白糖(300克)用热水化开。红绿丝切成粒。 (3)在蒸笼底部抹油,用1,3面糊摊开笼底刷上一层糖水、洗沙泥;再将V3的面糊摊上,再刷一层糖水、洗沙泥;再将剩余的面摊上加盖,上火蒸熟后,面上刷上糖水,撒上红、绿丝,稍晾凉切成棱形块即成 菊花酒 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菊花酒 【处方】菊花(一斤)、杜仲(一斤);防风、附子、黄蓍、干姜、桂心、当归、石斛,各四两;紫英石、肉苁蓉,各五两;萆薢、独活、钟乳粉,各八两;茯苓(三两)。 【制法】以酒七斗,浸五日。 【功能与主治】治男女风虚寒冷,腰背痛,食少羸瘦,无颜色,嘘吸少气,去风冷,补不足。 【用法与用量】一服二合,稍稍加至五合,日三。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配方] 菊花 生地黄、构杞根各2500克,糯米35千克,酒曲 适量。 [制法] 将前3味加水50千克煮至减半(备用;糯米浸泡,沥干,蒸饭,待温,同酒曲(先压细),药汁同拌令匀,入瓮密封,候熟澄清备用。 [功用] 壮筋骨、补精髓、清虚热。 [主治] 耐老、延年益寿。 [用法] 口服。每次温服10毫升,日服3次。 [附记] 引自《太平圣惠方》。《集验良方》菊花酒,即本方去枸杞根,加地骨皮,余同上。 [配方] 甘菊花500克,生地黄300克(枸杞子、当归各100克,糯米3000克,酒曲适量。 [制法] 将前4味,水煎2次(取浓汁2500毫升,备用;再将糯米,取药汁500毫升,浸湿,沥干,蒸饭,待凉后,与酒曲(压细)、药汁,拌匀,装入瓦坛中发酵,如常法酿酒,味甜后;去渣(即成。 [功用] 养肝明目、滋阴清热。 [主治] 肝肾不足之头痛、头昏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手足震颤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服20-30毫升,日服2次。 [附记] 引自《药酒汇编》。 菊花酒 【特点】 养肝肾,利头目,抗早衰。适用于肝肾不足的头痛、头晕、耳鸣目眩,手足震颤等症。 【原料】 甘菊花2000克,生地黄1000克,当归500克,枸杞500克,大米3000克,酒曲适量。 【来源】 民间方 【制作过程】 1. 将甘菊花、当归、生地黄、枸杞入锅中,加水煎汁,用纱布过滤待用。 2. 将大米煮半熟沥干,和药汁混匀蒸熟,再拌适量酒曲,装入瓦坛中,四周用棉花或稻草保温发酵,直到味甜即成。 【用法】 每日2 次,每次3 汤匙,用开水冲服。 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沂己载,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据南朝梁关均撰《续齐谐记》记载,“九月九日……,饮菊酒,祸可消”。这是旧俗重九为重阳节,需饮菊花酒的开始。 溥杰先生曾为菊花白酒赋诗:“媲莲花白,蹬邻竹叶青。菊英夸寿世,药估庆延龄。醇肇新风味,方传旧禁廷。长征携作伴,跃进莫须停。”为莲花白酒题诗为:“酿美醇凝露,香幽远益精,秘方传禁苑,寿世归闻名。” 重阳诗篇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来。 重阳节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里曾有此记载。 2007年10月5日 星期5 天气晴 登高 昨天,我去了岳麓山登高,体验那种重阳节的气氛。 我从山下的路开始向上进发。很快,我到了爱晚亭,我一见了爱晚亭,就跑过去,听介绍员说,建造爱晚亭的这个地方是一个风水宝地,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真是太棒了啊,难怪在这会出毛主席这么个伟人。看完爱晚亭,我又继续往上走,向峰顶出发,我一边向上爬一边看旁边的树木,有的树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几个人都抱不住一棵树,最老的树都经历了七百一十年的风风雨雨~两个小时后,我到达了山顶。我站在顶峰,把几根草插进土里,模仿重阳节插茱萸的情景,我想,古人在以前重阳节时也是我这样的吧,我可以体会到那些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我登完了岳麓山,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又锻炼了身体,我带着高兴的心情回家了。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重阳节已经被淡化了,可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二、调查方法 查电脑、问老人。 三、调查情况 已调查完,资料丰富,已总结。 四、结论 重阳节的名字是因为重阳节在九月九日,九是阳数,两个九就叫重阳。重阳节,是起源于战国时代,本来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所以叫重阳,表示它的活力。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
本文档为【农历九月初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