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划分的新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划分的新视角.

2019-04-28 7页 doc 21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划分的新视角.10 思想教育研究 2005年4期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划分为,起点范畴:思想和行为;中心范畴: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中介范畴:包括疏通和引导,言教和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结果范畴:内化和外化;终点范畴:个人与社会。不论如何划分思想政治 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或体系,它总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人们的主观的创造活动形成的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将非本质的、偶然的、个别的方面舍弃,而抓住本质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划分的新视角.
10 思想教育研究 2005年4期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划分为,起点范畴:思想和行为;中心范畴: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中介范畴:包括疏通和引导,言教和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结果范畴:内化和外化;终点范畴:个人与社会。不论如何划分思想政治 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或体系,它总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人们的主观的创造活动形成的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将非本质的、偶然的、个别的方面舍弃,而抓住本质的、必然的、一般的方面,从而更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更好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笔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机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发展过程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体系提出新的划分方法。 一.起因范畴:个人与社会 把个人与社会界定为起因范畴是因为该范畴蕴涵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种社会现象之所以产生的深层原因。个人与社会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两者相互对立。个人是具有独立自由个性的个体,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素质结构。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运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表现出对一切个人都具有的独立性质。另一方面,两者又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社会制约着个人的存在,规定着人的本质,一个人要获得发展必须服从于它所属的社会性的本质关系和特征。个人的发展状况对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一定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生活于其中的个人共同遵守一定的社会规则和价值,尤其是统治阶级所宣扬的思想观念。没有健康的个人发展也不 会有良好的社会运行。 两者的辩证关系启示我们要协调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但实际情况是个人与社会之间往往是存在矛盾的。这种矛盾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一定社会或统治 阶级所宣扬、主张的价值规范与社会个人实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存在差距的矛盾。可以想象如果这个差距非常大,那将不会有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不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也不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发展。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统治阶级必然会在全社会范围内灌输自己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规范,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逐步缓解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于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便产生了。因此,个人与社会矛盾的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发生的根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个人与社会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因范畴。 二.主体范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 主体范畴,顾名思义,就是揭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动行为者的范畴,即在解决个人与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的个人或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动行为者,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主体范畴。 主体范畴与起因范畴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生的基础。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统治阶级就是这个社会的主要代表,他们为了自身的统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必然会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行他们所主张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理念。但是统治阶级并不会直接自己去做这项工作,而是推选出自己的代表去为他们做。这部分人首先学习、接受了为统治阶级所宣扬的思想 孙文营 思想政治教育学 基本范畴体系划分的新视角 政治观念,较好、较早地实现了个体的社会化,这部分人便是教育者。他们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尚未有效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的影响。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从教育对象个体的实际思想品德状况出发,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确定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便有效地把教育对象的实际思想品德状况提高到社会要求的应有水平上来。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教育者起主导作用,而且教育对象也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主体作用。因为如果没有教育对象的积极参与,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当他们都成为教育行为的积极参与者,从始至终积极做符合教育规律的活动,那么教育效果才会有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一起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这也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矛盾的非对抗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殊复杂性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必须是教育者的教育过程与教育对象受教育和自主修身过程的统一。只有同时发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才能较好地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所以说两者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体范畴。 三.客体范畴: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作为主体范畴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的因素,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物的因素来说,他们自然是主体,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自然也离不开主体人以外的其他物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因素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物的因素主要包括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我们把规定这些物的因素的范畴叫做客体范畴。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行为实践总是离不开这些物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展开的,没有一定的环境就不可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由教育者所制订的,体现着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意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实质上反映的是教育对象和社会共同发展的需要。教育目标又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实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明确了教育环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以后,接下来就应为较好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而确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表示教育方法的具体范畴很多,如疏通和引导、灌输和互动、教育和管理、言教和身教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 起作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从教育环境的特点出发,才有助于教育内容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教育方法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四.过程范畴:内化和外化 以上的三种范畴是从静态的角度来谈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这符合逻辑推演的规律。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毕竟是人的实践行为过程,所以除了静态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以外,还要揭示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动态发展的过程范畴。 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传导、表达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任务都是为了这一矛盾的解决,这一矛盾的解决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解决的,而是分为内化和外化两个基本阶段。 内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基本矛盾转化的第一次飞跃,是教育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教育对象接受教育信息并转化为自我认识的过程。内化具有复杂的心理机制,经过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对象必然会产生对教育内容和信息的理解、选择和认同,把教育信息和内容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表面来看,内化是教育对象自身内在的思想运行,但是它的起始是由教育者的教育引起的,其过程离不开教育者的引导。因此,内化不是教育对象的单方行为,而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内外结合的结果。 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基本矛盾转化的第二次飞跃,是教育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教育对象将自己接受教育后形成的新质认识转化为良好行为与行为结果,并通过重复而形成行为习惯的过程。在这个阶段,虽然教育对象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角,但是教育者要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引导,要积极鼓励他们将新质的思想认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也要指导教育对象用正确的价值观来评价行为意义和选择行为的时机与方式,所以教育者 11 在这个阶段仍然具有主体作用。 内化和外化是紧密相联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发展阶段。内化是外化的基础,没有内化阶段就不会有外化;内化也有待于发展到外化,外化是内化的必然结果和归宿,只有实现了外化才标志着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束。内化和外化是相互渗透的,内化中有外化,由于教育方法的需要,在内化阶段教育者往往对教育对象提出一些外化的要求。外化中也有内化,因为外化本身就是教育对象对自身新质思想认识的强化和确证。总之,内化和外化是辩证统一的,而其统一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实践过程。 五.终点范畴:思想和行为 把思想和行为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终点范畴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和逻辑原则的角度来说的。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来讲,思想和行为是终点范畴。从事物的发展角度讲,对事物发展终点的考察必然要联系该事物发展的过程。因为,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结果或者说是终点。正如上文所讲,内化过程的结果是人的思想,外化过程的结果是人的行为。思想和行为便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果或者说是终点。判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标志是看教育对象能否将教育者对自身的思想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外化为行为实践并且变为行为习惯。那么一般说来教育对象便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也就解决了,也才可以说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已经完结。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本身的逻辑原则来说,也决定了思想和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终点范畴。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来说,它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这两个规律的研究实际上都是始终离不开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研究,因此,也可以说思想和行为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贯穿始终的核心范畴。说它是核心范畴实际上也就是说以之为最高追求,以之为落脚点和归宿点,以之为衡量标准的范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思想和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终点范畴。作为终点范畴的思想和行为,不再是一般意义上讲的抽象的人的思想和行为了,而指是的从教育对象个人角度来说的思想和行为,是现 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具体的思想和行为。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也就实现了从个人与社会这一抽象范畴到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这一具体范畴的推演。 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邮编:100871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 (福建师范大学宣传部部长苏振芳邮编:350007 文章在论述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潜意识即社会心理现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基础上,总结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偏差,探讨了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指出,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偏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窄化了德育的功能;二是把德育等同于理想教育,排斥了德育的现实取向,使德育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三是把德育等同于集体主义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四是把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思想和行为的养成。 近年来,在不断变革中,这种认识偏差正在得到纠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应运而生,如磨练教育; 心心教育即爱心献社会、忠心献国家、热心献他人、孝心献父母、关心献环境、信心留给自己 ;社区教育三位一体教育等等,这些都是良好的开端。如何建立科学、规范、富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还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模式的建立,都必须牢牢把握如下四点:(1要坚定不移地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树立德育首位的观点,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工作者必须拥有广、博、专、深的知识储备,具有健康的人格,对学生要有人格的感召力,能成为学生信服的楷模,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在明确层次性和针对性的前提下,强化系统性,把小、中、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大系统来安排。(4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追求实效,使其更具操作性,更具规范性。加强认知结构和认知原则的解析和评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 (摘编二12
/
本文档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划分的新视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