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上岗证 心理学

2018-08-05 12页 doc 30KB 7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上岗证 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上岗证 心理学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0-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3、关键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5、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6、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7...
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上岗证 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上岗证 心理学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0-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3、关键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5、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6、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7、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9、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11、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12、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 1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14、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15、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6、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填充 1、由外在要求引起的 新的需要 和已有的心理水平 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2、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式是 纵向研究 和 横向研究。 3、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起 必要的物质前提作用、环境起 决定作用、教育起 主导 作用。 4、幼儿渴望认识世界,喜欢与人交往,喜欢周围的一切事物,但持续时间较短,这是幼儿兴趣 比较广泛但不稳定 的表现 5、儿童发展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共同的,这反映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 稳定性 。 6、注意分散是由 无关刺激的干扰和 单调刺激长时间的作用 引起的。 7、幼儿注意的分配能力差,主要是由于 知识经验的不足 和掌握的熟练动作少。 8、视力是指用视觉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又称视觉敏度。 9、幼儿辨别声音差异的听觉有两种,一是 纯音 听觉,二是 语音 听觉。 10、幼儿到了 5 岁能以自己为中心,分辨左右方位。 11、测定幼儿感知觉能力的发展水平,常常通过配对、 指认 和命名的方法来进行的。 12、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 直觉行动思维到 具体形象思维 再到 抽象逻辑思维 。 13、幼儿的有意记忆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这是由于在这个时期 言语 对儿童的行为的调节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14、幼儿记忆在量的方面的发展表现为 记忆的范围、 记忆的广度、 记忆的保持时间三方面。 15、儿童记忆在质的方面的发展表现在 记忆态度、 记忆方法、 记忆和 记忆正确性。 16、具体形象思维的突出特点是 具体性和形象性 和 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 17、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 儿童自身的实际动作。 18、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的是 名词 ,其次是 动词 ,再次是 形容词 ,最后才是 其他实词 。 19、4岁 以上幼儿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20、凡是儿童能够正确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 积极词汇 。有时幼儿虽然说出一些词但并不理解或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 消极词汇 。 21、情绪的作用主要有对幼儿行为的动机作用 、 对幼儿心理活动组织作用 、 对幼儿性格形成的作用 、 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 。 22、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了 道德感 、 理智感 和 美感 。 23、进入幼儿期,引起情绪的动因从最初的以生理需要为主逐步过渡到以 社会性需要为主 。 24、4岁前幼儿喜爱漂亮的画册、新的衣服、好看的物品此是儿童 美感 发展的体现。 25、从儿童智商分布情况看,大多数儿童智力处于 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 。 26、幼儿经常要问许多个“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是幼儿性格 好奇心强 的表现。 27、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应注意帮助幼儿发展其气质类型的 积极方面 ,消除和改造气质类型的 消极方面 。 28、托马斯根据气质的维度将儿童划分成 平易型 、行为缓慢型 和 难对付型 三种类型。 29、幼儿的情绪从指向事物表面现象不断向事物内在特征发展,这是情绪发展 深刻化 的表现。 30、从不同的纬度可以把能力分成实际能力和 潜在能力 。 31、家庭因素中对儿童性格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是 父母教养方式 。 32、心理学上通常将能力分为 一般能力 和特殊能力。 33、气质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教育应当 因材施教 。 三、选择 1、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在自然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并根据观察结果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B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2、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顺序、发展速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儿童身上是大致相同的,这表明了儿童年龄特征的 B A、阶段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是 C 。 A、客体的特点 B、主体的状态 C、客体的特点以及主体的状态 4、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时而讲述,时而演示,时而让幼儿操作,这是引导幼儿 B A、注意分配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散 5、幼儿按照教师要求先参加结构游戏,再做智力游戏,这是 C 的表现。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分散 C、注意转移 6、幼儿教师教学时使用的贴绒教具或挂图,背景和观察对象的差别应大一些。这是根据知觉的 A 规律。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7、长期生活在噪声中的幼儿,逐渐产生了适应现象,这表明其听觉感受性___B____。 A、提高 B、降低 C、丧失 8、幼儿经常鞋子穿反,这是由于 C 尚未发展好。 A、时间知觉 B、空间知觉 C、方位知觉 9、感觉分析器在受到刺激的持续作用后,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 C A、对比 B、知觉 C、适应 10、从感知的测查来看,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趋势是 A A、配对—指认—命名 B、指认—配对—命名 C、命名—配对—指认 11、能够观察到事物本质的能力,则体现了观察___C___。 A、组织性 B、精确性 C、概括性 12、以下哪一点最不能说明幼儿的再现常与事实不符的原因 C A、识记有误 B、想象与现实混淆 C、幼儿期健忘 13、幼儿对不太理解的诗歌,熟读之后也记得住,说明幼儿以 B 。 A、形象记忆为主 B、机械记忆为主 C、意义记忆为主 14、幼儿往往不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反话”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____C___。 A、深刻性 B、形象性 C、表面性 15、问幼儿“什么是椅子,”有的幼儿回答“椅子有四条腿。”这说明幼儿是___A___。 A、按物体的外部特点进行概括B、从功能和用途进行概括C、幼儿不会概括 16、问幼儿“什么是椅子,”幼儿常回答“椅子是可以坐的。”这说明幼儿是___B___。 A、按物体的外部特点进行概括B、从功能和用途进行概括C、幼儿不会概括 17、儿童发音器官发育逐步完善,语音发展基本结束是在 C 。 A、两岁 B、三岁 C、四岁 18、整个幼儿期,幼儿在进行有明确目的的讲述时,其句子的平均长度大约为含词量 B A、3-8个 B、3-16个 C、5-10个 19、衡量幼儿在表述时句子的平均长度的指标是 C A、含积极词汇量 B、含字量 C、含词量 20、婴幼儿发音错误率比较高的是 C 。 A、元音 B、后鼻音 C、辅音 21、幼儿用语言来提醒自己应该或不应该做某事,这是语言的 C A、概括功能 B、表达功能 C、调节功能 22、幼儿的自言自语是一种 C 。 A、内部语言 B、外部语言 C、内外部语言的过渡形式 23、在低常儿童的程度等级中,轻度智残被列为___B____。 A、一级 B、四级 C、五级 24、幼儿“人来疯”是情感 B 表现。 A、易冲动 B、不稳定 C、外露 25、当幼儿开始能掩饰自己的喜悦和痛苦时,说明其情绪的发展逐步___C_____。 A、深刻化 B、丰富化 C、稳定化 26、年幼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 A、自我评价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27、气质类型 C 。 A、有好有坏 B、都是坏的 C、无好坏之分 28、人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是 C 。 A、形象记忆力 B、空间观察力 C、一般能力 29、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 B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30、幼儿在初步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产生了爱老师、爱小朋友、爱幼儿园的情感体验,此是幼儿 C 发展的表现。 A、美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 四、简答题 1、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是什么。(P5-P11)遗传、环境、教育三方面分别展开 (1)、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2)、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2、简述教育的主导作用。(P10-P11)? ? ? ?儿童自己积极地参与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2)、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更加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3)、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师幼关系、同龄伙伴关系对幼儿心理和良好性格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家庭中父母有意识的教育,以及父母的行为态度、是非爱憎等,给予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4)、教育不能直接立刻地引起幼儿心理的发展。教育还要通过幼儿的积极活动,引起幼儿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领会、掌握,才有可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3、简述从背景中分出知觉对象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P132) (1)、客观方面。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活动性。 3)、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及组织形式。 (2)、主观方面。知觉的目的性是否明确,态度是否认真,对知觉对象是否有兴趣,知觉者的情绪好坏等都会影响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区分。 4、幼儿记忆正确性较差的原因分析。(P166) 幼儿记忆性正确性差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展的水平较低有关。幼儿大脑皮质的分化过程尚未完善,对复杂的材料不善于作精细的分析,识记时不求甚解,再现时又不会想方设法,又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相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因而记忆的正确性差。 5、简述儿童观察力的培养。(P145) (1)、保护幼儿的感官。 (2)、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其养成爱观察的习惯。 (3)、帮助幼儿确立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4)、教给幼儿有效地观察方法。 (5)、发挥语言的作用 (6)、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的游戏。 6、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 孩子说谎,往往是由两种情况造成的。一种是由于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造成的,幼儿记忆存在正确性差的特点,容易受暗示,把现实与想象相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说谎;另一种是孩子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愿望而有意识地说谎、欺骗成人和 隐瞒事实或嫁祸于人,这就是行为问题了。面对幼儿“说谎”,首先,成人必须以身作则,克服自身的说谎行为,绝对不能教孩子说谎;其次,要耐心、亲切地向孩子讲清道理;再次,对孩子无意中造成的过失不能严加指责。孩子由于目测力、眼手协作能力差,空间知觉不准确,常常会事与愿违地犯过失。 7、如何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P95) (1)、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 (2)、要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 1)、培养幼儿正确地发音。 2)、丰富幼儿的词汇。 3)、使幼儿说话完整、连贯。 (3)、要充分发挥成人语言的榜样作用。 (4)、促进幼儿言语能力发展的游戏。 8、简述引起幼儿痛苦的原因。(P228愤怒的原因+P236) 痛苦被认为是最普遍的消极情绪。 (1)、持续的超强刺激能引起痛苦的情绪。 (2)、哭通常可以看成是痛苦的表现。但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自我控制和掩饰内心痛苦和悲伤的能力会逐渐形成,哭的现象将会减少。 (3)、分离被认为是最基本和最普遍引起痛苦的原因。与家庭和亲人分离是最常见的分离。 (4)、愤怒也是痛苦的一种。产生愤怒的原因有三种:一是生理习惯的问题,如不愿意吃东西、睡眠洗脸和上厕所等;二是与权威矛盾的问题,如被罚站,受到不公平待遇,不许参加某种活动等;三是与人的关系问题,如不被注意,不被认可,不愿和别人分享等。 9、为什么说家庭是儿童性格形成的摇篮。(P277+P286) 家庭把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家庭又是儿童生活最初的环境,从出生到5、6岁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这时,儿童绝大多数在家庭中生活。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幼儿性格的作用是巨大的。家庭成员的关系、父母的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特别是父母对幼儿教养的态度、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生活方式等等都会在幼儿的性格形成上打下最初的、深刻的烙印,直接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发展,所以说家庭是儿童性格形成的摇篮。 五、问答题 1、在组织教学中如何引导幼儿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P110-113)要举例子 (1)、利用易于引起幼儿注意的外部因素,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1)、重视玩教具的制作和使用。如教育活动使用的玩教具必须是颜色鲜明、形象生动、新颖多变的。 2)、教育、教学内容、方式和发放要新颖、多样、富于变化。如在计算教学中,可把教学内容置于一个有趣的教学游戏中,效果会更佳。 3)、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这种无关刺激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两方面。 (2)、充分运用注意的主观因素,保持幼儿注意的稳定。 1)、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2)、使幼儿处于积极地活动状态。如让幼儿在进行智力活动时,可给予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幼 儿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3)、使幼儿对活动结果发生兴趣。 (3)、善于引导两种注意的转换。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单纯依赖无意注意,也不能单纯依赖有意注意,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幼儿两种注意的转换。既要注意用生动、形象、新颖的教学形式和教玩具来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同时,又应不断根据教学目的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只有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进行,才能提高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教育也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2、如何根据儿童的特点培养其观察力。(P145) ?特点 ?如何培养观察力 (1)、幼儿观察的特点:表现在观察目的性、持续性、组织性、细致性以及概括性的不断完善。 (2)、如何培养观察力: 1)、保护幼儿的感官。保证幼儿看书、画画时有充分的照明;不要长时间地用眼,特别是不要过久地看电视;教育幼儿不要挖耳,不要将异物塞入耳道等。 2)、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其养成爱观察的习惯。 3)、帮助幼儿确立观察的目的与任务。如让孩子观察公鸡和母鸡时,具体提出观察的目的与任务:“公鸡和母鸡的头、身体、尾巴、脚、羽毛各是什么样的,等等,孩子的观察效果就会显著提高。 4)、教给幼儿有效地观察方法。包括顺序观察法、典型特征观察法、分解观察法、比较观察法、追踪观察法。 5)、发挥语言的作用。 6)、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的游戏。如“变得快”,让幼儿观察房间里的各种东西,然后在幼儿不注意时悄悄移动某样东西或交换某些东西的位置,看幼儿能否注意到这些变化,也可启发幼儿:“房间里有什么地方看起来和以前不一样,” 3、如何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培养其思维能力。?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3个(P180-P183)总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如何培养 P198幼儿园教育活动+P214 (1)、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0-3岁左右)。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直接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实际动作。 2)、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这种思维主要表现在幼儿期,幼儿活动范围的扩大,感性经验的增加,语言的丰富,为思维从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具体形象思维有两大特点,一是具体性和形象性,二是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3)、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5岁以后,幼儿明显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开始逐步能反应事物内在本质及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能根据事物内部的共同特点来概括、分类。 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是有层次、有规律性的,整个发展过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2)、如何培养 1)、向幼儿提供各种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感性知识越丰富、思维就越深刻。因此成人要针对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向抽象逻辑过渡的特点,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丰富幼儿感性知识及其表象。 2)、注意教学的具体性、形象性。如教师要让幼儿掌握“风”的概念,可以拿气球,对着纸片挤压其中的空气,让幼儿看到气球中射出的气吹动纸片的情景,这样幼儿会十分顺利地掌握这些科 学知识的。 3)、通过智力游戏、实验等方式,锻炼幼儿的思考力,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 4)、发展幼儿的语言。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计划地不断丰富幼儿的词汇,让幼儿在广泛的言语交往中,学习准确地运用词汇,学习完整、连贯地表达思想。 5)、教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 6)、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4、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如何重视儿童情绪的培养。(P243+P235) (1)、合理的生活、丰富的生活内容,能让幼儿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单调、枯燥的活动,容易使幼儿疲劳,从而产生厌倦的、不愉快的情绪。相反,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会使幼儿产生兴趣,感到快乐和满足。快乐对儿童生活有重大意义。首先,因为快乐的笑容是最有效地社会性刺激,是人际关系的一条纽带。其次,快乐与成就感直接联系。第三,快乐使儿童感到轻松自如,有益于身体健康。第四,快乐和兴趣的相互补充能支持幼儿游戏、操作、学习等各项活动,是幼儿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 (2)、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和教养态度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作用极大。幼儿的情绪极易受感染、模仿性强,因此成人的情绪示范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若成人经常显示出积极热情、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幼儿等良好情绪,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 (3)、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幼儿高级情感。文学艺术作品最富有感染力,在培养幼儿高级情感方面容易见效。 (4)、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该正确引导幼儿的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免受过多的挫折,满足幼儿合理的需要,对幼儿的行为过失要以正面教育为主,确保幼儿经常生活在快乐的情绪当中。 5、举例说明社会环境如何影响幼儿性格的形成。社会环境在性格形成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P277—P286)?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幼儿园?幼儿的实践活动 社会环境在性格形成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如家庭中父母离异,孩子得不到家庭温暖和正常的教育,容易形成悲观、孤僻等不良的性格特征,问题行为也会比较多。 (2)、幼儿园。幼儿园能促使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并塑造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如进入幼儿园的儿童在性格上比较开朗,更能适应环境,他们在独立性、带头干事、自信、好奇心方面都比未入幼儿园的儿童进步要快。 (3)、幼儿的实践活动。如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体验着愉快的情绪,扮演着各种角色,学会了和同伴交往,形成了行为习惯,独立性、坚持性也得到了发展,促进了良好的性格的形成。
/
本文档为【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上岗证 心理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