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液相色谱溶剂系统与优化-天施康内部培训

液相色谱溶剂系统与优化-天施康内部培训

2019-05-19 11页 doc 83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液相色谱溶剂系统与优化-天施康内部培训液相色谱溶剂系统的选择和优化 液相色谱法中的高些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溶剂系统常是分离的成败的关键!因此溶剂系统选择及优化非常重要。 本次学习的重点:如何根据样品的性质与分析要求,按照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正确的选择溶剂并组成溶剂系统进行优化,选出最佳溶剂系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书《液相色谱溶剂系统的选择与优化》(孙毓庆),已上传到群共享。 第一小节:液相色谱基本概念 第二小节:液相色谱溶剂系统 第三小节:溶剂的基本性质及其对色谱的影响 第四小节:薄层色谱法及溶剂系统 第五小节: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溶剂系统 第六小节:梯度洗...
液相色谱溶剂系统与优化-天施康内部培训
液相色谱溶剂系统的选择和优化 液相色谱法中的高些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溶剂系统常是分离的成败的关键!因此溶剂系统选择及优化非常重要。 本次学习的重点:如何根据样品的性质与要求,按照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正确的选择溶剂并组成溶剂系统进行优化,选出最佳溶剂系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液相色谱溶剂系统的选择与优化》(孙毓庆),已上传到群共享。 第一小节:液相色谱基本概念 第二小节:液相色谱溶剂系统 第三小节:溶剂的基本性质及其对色谱的影响 第四小节:薄层色谱法及溶剂系统 第五小节: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溶剂系统 第六小节:梯度洗脱,工作中遇到的实例和讨论 黄文统            QQ403318043         2013-03-29         第一小节 液相色谱基本概念 一、液相色谱的概念和分类(2012年秋学习内容) 利用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而分离、分析的称为色谱法(或称层析法),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的分离方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液相色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LC)。 分离原理:差速迁移 色谱分类:吸附色谱、分配色谱、化学键合相色谱、空间排阻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亲和色谱,等等(请简述原理或应用举例)。 二、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相平衡参数 分配系数:物质在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后,样品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与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 容量因子:达到分配平衡后,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与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之比。 2、保留参数 保留时间,保留体积,比移值 3、柱效参数 区域参数——正态分布曲线中的偏差(σ),半峰宽和峰宽——组分流出色谱柱过程物质的分散程度。 理论塔板数与理论塔板高度(塔板理论) 4、分离参数 分离度:R=1.5可以实现完全分离(99.7%)。 分离数(SN,又叫峰容量):相邻峰的分离度R=1.177(98.1%分离)时,可容纳的峰(斑点)数量。SN越大,分离效果越佳。 5、分离方程 a      b      c 其中,n为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α为相对保留值或分配系数比(K2/K1);k2为相邻两组分中保留时间长的组分的容量因子。 a项取决于柱效,柱效高(n大),a项大。b与c项相关联,而且都与色谱柱及流动相的性质有关,但b主要取决于流动相的种类(极性),在流动相的种类)(包括元数)选定后,调整流动相的配比,可改变洗脱能力,进而改变c项。 选择实验条件,首要任务是使α≠1,即b≠0。只有在α≠1的前提下,增加柱效n,适当增加k2,才能增加分离度R。 6、速率理论及范第姆特方程(略) 7、超高压液相色谱(UPLC):采用1.7μm粒径的填料,内径1.0cm及2.1cm,柱长5~10cm,柱效为一般高效液相色谱柱的3倍以上。参见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丹参滴丸项下的指纹图谱。 第二小节 液相色谱溶剂系统 正确选择溶剂组成溶剂系统及合适的配比,需要熟悉各色谱法的分离机制和溶剂的分类。 一、液-固吸附色谱 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的色谱法,称为液-固吸附色谱。 常用吸附剂硅胶、氧化铝。如工作中最常用到的硅胶(薄层)色谱、氧化铝柱等。 注意:少数以硅胶薄层色谱方法并非吸附色谱!请举例 1、分离机制:被分离的组分(溶质分子)与流动相争夺吸附剂表面的活性中心,靠溶质分子吸的吸附系数的差别而分离。 其中,S是色谱柱中吸附剂的表面积;Vm是流动相在色谱柱中占有的体积;K是吸附平衡常数。因为容量因子k=KS/Vm,所以 在吸附色谱法中,选择实验条件务使组分间的容量因子k产生差别,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请问:硅胶吸附色谱表面的活性中心是什么? 2、固定相(硅胶)与溶质的亲和力 硅胶与溶质分子的亲和力顺序(容量因子顺序):饱和烃<芳烃<有机卤化物<硫醚<醚<硝基化合物<酯≈醛≈酮≈醇≈胺<砜<亚砜<酰胺<羧酸。与硅胶亲和力大的溶质,容量因子k大,保留时间长,晚出柱(薄层色谱中Rf值小)。 3、流动相的洗脱能力 液-固色谱法流动相的洗脱能力与溶剂强度参数和介电常数等有关,选择性主要取决于溶剂的分子间的类型(溶剂分类的组别)。 常用Snyder溶剂强度参数 (单位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能)来定量地描述流动相的洗脱能力。定义式如下: 式中,E为吸附能;A为吸附剂的表面积。溶剂强度参数 值是溶剂分子在单位吸附剂表面上的吸附自由能。 值越大,固定相对溶剂的吸附能力越强,即溶剂的洗脱能力越强,则溶质的k值越小。 溶剂 溶剂强度   溶剂 溶剂强度 己烷 0.00 乙酸乙酯 0.38 异辛烷 0.01 二噁烷 0.49 四氯化碳 0.11 乙腈 0.50 四氯丙烷 0.22 异丙醇 0.63 氯仿 0.26 甲醇 0.73 二氯甲烷 0.32 水 20.73 四氢呋喃 0.35 乙酸 20.73 乙醚 0.38               上表列出了以硅胶为吸附剂时的一些纯溶剂的 值。当某溶质在某硅胶柱(或硅胶薄层板)上进行分离时,如果选用的初始溶剂太强使得样品组分的k值过小,那么就要从表中选择 值较小的溶剂来代替;反之,如果初选溶剂的 值太小而使样品组分的k值过大,则应选用 较大的溶剂。这样,通过尝试就可以找到强度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 二元流动相:①两种纯溶剂适当配比浓度可以产生适当的洗脱强度(以容量因子1<k<10,k=3~5为最佳);②寻找等洗脱强度不同溶剂组成的二元溶剂系统,以提高选择性,因组成不同,分配系数比α不同,选择性不同。 4、流动相的选择性 选择性(分配系数比α)不仅决定于 ,而且还受诸如试样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氢键作用等二次效应的影响。预测α值随着溶剂成分变化时的经验规律 ①强溶剂很大或者很小时都会得到最大的α值; ②含醇的溶剂系统常常会得到与其他溶剂系统不同的α值,因为样品和溶剂间的氢键作用会使α有很大的变化! ③含有强碱性或非碱性强溶剂组分的溶剂系统可得到最大的α值。 二、液-液分配正相色谱和正相键合相色谱 主要用于分离极性、中等极性和弱极性分子。 1、液-液分配正相色谱色谱:采用含少量水(含水量17%)的失活硅胶做固定相。流动相选择规律与吸附色谱完全(?)一致。 2、正相键合相色谱:如氰基键合相、氨基键合相。 选择分离条件时,务使样品的各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产生差别,即使K或k产生差别,才能分离。 正相色谱法溶剂系统的洗脱能力用溶剂的极性参数(P')值表示。 溶剂 P' 组别   溶剂 P' 组别 正己烷 0.01 —   氯仿 4.1 Ⅷ 异丙醚 2.4 Ⅰ 乙酸乙酯 4.4 Ⅵ 乙醚 2.8 Ⅰ 甲醇 5.1 Ⅱ 二氯甲烷 3.1 Ⅴ 丙酮 5.1 Ⅵ 正丙醇 4.0 Ⅱ 乙腈 5.8 Ⅵ 四氢呋喃 4.0 Ⅲ 乙酸 6.0 Ⅳ       水 10.2 Ⅷ               P'值大,极性大,洗脱能力大。 多元溶剂系统:洗脱能力也用极性参数P'表示(极性参数具有加和性);选择性则由构成流动相的各纯溶剂的性质(类别)左右。 Snyder溶剂分类:根据溶质与溶剂分子间作用力不同将常用溶剂分为8组。Ⅰ与Ⅱ组溶剂为质子受体溶剂;Ⅴ组溶剂为偶极作用力溶剂;Ⅷ为质子给予体溶剂,其他组的溶剂的性质介于其间,作用力类型不典型。不同组别的溶剂虽然洗脱能力可能相同,但选择性不同。例如甲醇和丙酮的P'都是5.1,极性相同,但组别不同,选择性不同。用甲醇分别不开的物质对,改用丙酮后,有可能分开,反之亦然。 三、反相(键合相)色谱法的分离机制与流动相 1、分离机制:疏溶剂理论。 2、流动相 反相色谱法的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通常是用甲醇、乙腈或四氢呋喃等极性溶剂与底剂水组成二元或多元流动相。 溶剂强度因数(S):流动相的洗脱能力用溶剂强度因数(S)衡量。 溶剂 S值 组别   溶剂 S值 组别 水 0 Ⅷ 二噁烷 3.5 Ⅵ 甲醇 3.0 Ⅱ 乙醇 3.6 Ⅱ 乙腈 3.2 Ⅵ 异丙醇 4.2 Ⅱ 丙酮 5.1 Ⅵ 四氢呋喃 4.5 Ⅲ               多元流动相的强度因数Sab值计算公式: 式中,Sa与Sb分别为纯溶剂a与b的溶剂强度因数;φa和φb分别为纯溶剂a与b的体积分数。该公式可以计算多元溶剂系统的强度因数,而且可以计算等洗脱强度的替代溶剂组成。 3、反相流动相的选择 (1)二元流动相:一般以洗脱力最弱的水(Ⅷ组)做为基础溶剂(底剂),再加入一定量的可与水互溶的有机极性调节剂构成,常用的首选极性调节剂为甲醇(Ⅱ组)与乙腈(Ⅵ组)。按洗脱能力的要求(重点组分的k=2~5)。组成最常用的甲醇-水或乙腈-水洗脱剂。 (2)多元流动相组成:若二元流动相不能满足需要,可配置多元流动相。多元流动相的构成参考原则: ①在二元流动相中加入少量的四氢呋喃(Ⅲ组),常能改善某些难分离的物质对的分离度; ②若某些色谱峰拖尾,可加减尾剂。一般常用的减尾剂为有机碱类,如三乙胺等。其减尾的作用,主要是有机碱与硅胶的酸性硅羟基作用,降低了硅羟基的吸附作用。 ③用水、甲醇、乙腈、四氢呋喃,按四面体法组成三元或四元溶剂系统,并进行优化,选出最佳溶剂系统。 ④分离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可用离子抑制色谱法。 示例:确定等洗脱剂的替代溶剂系统 用OSD柱分离苯、萘、联苯、蒽及芘等芳烃类混合物,可用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分离效果较好。欲改为等洗脱能力的乙腈-水为流动相,请问该溶剂系统的配比应是多少? 甲醇-水(80:20)的S=3.0×0.80+0.0×0.20=2.4 等洗脱能力的乙腈-水的S,也应该是2.4,因此,2.4=3.4×φ乙腈。则φ乙腈=0.718,得等洗脱能力的替代溶剂系统为乙腈-水(71.8:28.2)。 离子抑制色谱法:在反相色谱法中,通过调节流动相的pH,抑制样品组分的解离,增加它在固定相中的溶解度,以达到分离有机弱酸、弱碱的目的,这种技术称为离子抑制色谱法(ion suppression chromatography, ISC)。 需要注意的是,色谱柱有pH适用范围。pH>8可能使载体硅胶溶解;pH<2可能使键合相的键合基团脱落。 第三小节:溶剂的基本性质及其对色谱的影响 1、紫外截止波长 高效液相色谱仪应用最多的器是紫外检测器,用于检测有紫外吸收的样品(具有π-π或p-π共轭结构的化合物)。使用紫外检测器的时应考虑截止波长。 紫外截止波长的定义:“到达检测器时的透射光强被削弱到10%的入射光强(以空气为参照,吸光度A=1)时,对应的波长就称为紫外截止波长”。 溶 剂 截止波长范围/nm 乙腈 <190 水 <190 正己烷、环己烷 190~205 脂肪醇(甲醇、异丙醇) 205~220 脂肪醚(二乙醚等) 210~220 氯代烷烃(二氯甲烷、氯仿) 220~270 乙酸酯(乙酸乙酯) 225~245 苯、烷基取代苯(甲苯、二甲苯) 270~290 脂肪酮(丙酮) 320~340 四氢呋喃      
/
本文档为【液相色谱溶剂系统与优化-天施康内部培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