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昭君怨文化主题的历史演变——结合韩国南羲采《龟磵诗话》所辑文献展开

2017-09-30 16页 doc 38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昭君怨文化主题的历史演变——结合韩国南羲采《龟磵诗话》所辑文献展开昭君怨文化主题的历史演变——结合韩国南羲采《龟磵诗话》所辑文献展开 昭君怨文化主题的历史演变——结合韩国 南羲采《龟磵诗话》所辑文献展开 第6期 2011年l1月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Jilin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Edition) No.6 NOV.2Ol1 doi:10.3969~.issn.1007-5674.2011.06.002 昭君怨文化主题的历史演变 一 结合韩国南羲采《龟硐诗话》所辑文献展...
昭君怨文化主题的历史演变——结合韩国南羲采《龟磵诗话》所辑文献展开
昭君怨文化主题的历史演变——结合韩国南羲采《龟磵诗话》所辑文献展开 昭君怨文化主题的历史演变——结合韩国 南羲采《龟磵诗话》所辑文献展开 第6期 2011年l1月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Jilin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Edition) No.6 NOV.2Ol1 doi:10.3969~.issn.1007-5674.2011.06.002 昭君怨文化主题的历史演变 一 结合韩国南羲采《龟硐诗话》所辑文献展开 沈文凡.代景丽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自昭君出塞以降,其寂寞情怀得到诸多诠释,而昭君哀怨于史学渐备其体,民间传说延其命脉,至文 学而成大观之势,演变为一种文化主题.韩国学者赵钟业于《韩国诗话丛编》辑录南羲采《龟硐诗话》,其所录昭君怨 诗,以歌探心,对昭君怨文化主题演变有着弥足珍贵的补益价值. [关键词]昭君怨;文化主题演变;《龟硐诗话》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674(2011)06—0006—04 昭君系汉元帝时宫门高阁内的一名不幸女子, 她同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但因特殊的”机缘”使其美貌佳格独步千古,卓然独 立于汉匈史册,成为世人皆知的巾帼使者.总体而 言,”不同的文化群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参与了昭 君故事的演绎,传播,并逐渐增加新的时代文化因 子,形成了多源文化特征,合力推动着昭君故事的递 嬗与演变”.?昭君出塞的故事最早见于班固的《汉 书》,至此,昭君怨腔主体已备;在民间传说中,《西京 杂记》中”画工弃市”开拓新源,毛延寿以权谋私的丑 恶行径,为昭君哀怨添加几分世俗的苍凉之感:在文 学中,昭君哀怨发轫于汉魏乐府《昭君怨》和晋代石 崇”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的《王明君辞》,此后散 文,传奇,变文,戏曲等相关题材争芳斗艳,沿着昭君 文化主题既定之路传承,创新,各显其奇思妙意之 美,然一以贯之的情愫足可以悲怨概之.若翟佑《诗 话》云:”诗人咏昭君者多矣!大篇短章,率叙其离别 怨恨而已.”具体而言,昭君怨文化主题的演绎.大略 可分为史学,民间传说,文学三路.此文兹据此展开. 一 ,史学中的王昭君 西汉帝国立国之初,匈奴”控弦之士三十万”,对 刚刚建立的西汉王朝构成很大的威胁,居外患之首, 史载:”上从晋阳连战,乘胜逐北,至楼烦,会大寒,士 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用陈 平秘计得出”.i1】此为汉匈首次交战,高祖素有荡平天 宇的鸿鹄之志,及国立,励精图治,海内渐趋天平,惟 西北边境常为匈奴所袭,遂于七年冬十月.将兵三十 二万之众以伐匈奴.但终因势力悬殊.被困平城七日 方得逃归.此次败北,促使他在对外政策上走向稳健 保守.至文,景之世,国家虽有雄兵猛将,但依然于民 休养生息,于卒养精蓄锐.面对悍匈的猛烈攻袭,自 高祖以徂,和亲成了最佳选择.在众多的和亲史实 中,昭君远嫁匈奴以利汉邦,履历坎坷终达汉愿,遂 成千古绝唱. 昭君的生命情怀虽难以用简单的悲怨来描述, 但纵观昭君的一生.悲怨,无疑是如影相随的客观存 在.人宫前的惶恐与闺间寂寥,入宫后”贱妾茕茕守 空房”(曹丕《燕歌行》)的孤独,更为悲怆的则是被无 边沙漠埋没的情感寂寞.陌生的生活氛围改变了原 本的生命轨迹,而昭君却能以满腔的热情弹奏出悲 怨琵音,用生命的全部诠释着仅属于红颜的别样寂 寥.时隔千载.昭君的寂寞并不因时光的流逝而有所 稀释,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抟练,这份寂寥之感已化 为一种包含着浓郁孤独的慨叹情丝.对昭君出塞题 材进行现实观照的当推东汉的班固,他在《汉书》录 述如兹:”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韩邪单于来朝.诏 日:’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乎韩邪单于 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 ?张文德《王昭君故事传承与嬗变》,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95页. [收稿日期]2011-08,10 [基金项目塘j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6BZW022);吉林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编号:20102231) [作者简介]沈文凡(196o_-),男,吉林和龙人,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研究 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代景丽 (1985一),女,河南平舆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 学. 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 掖庭王樯为阏氏.…Il】宫女王嫱充当汉匈友好之 证,《汉书》对其极吝笔墨,品貌故难寻觅,怨旷之情 更觑不可见.而至南朝范哗的《后汉书?南匈奴列 传》,其寂寥怨旷情怀已见端倪:”昭君字嫱,南郡人 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人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 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 怨悲,乃请掖庭令求行”.昭君主动”请缨”,大显凛然 之气,背后隐藏的则是怨悲之情,”入宫数岁,不得见 御”乃有请行之举,其间无限悲怨由此可见.对照《汉 书》与《后汉书》所载可知,班固突出强调的是汉匈对 垒下的紧张局势,政治性因素占据主导地位,而没有 凸显王氏的悲凉心境,这也为昭君出塞定下稳定邦 国的基本基调,从而成为昭君生命情怀之睦邻友好 的文学辐射点;范晔独选女性视角入其史,对昭君 “积怨悲.乃请掖庭令求行”的真实历起做一番文学 演绎,其间注入个人情感,使昭君出塞的故事不仅仅 负载于政治框架之上,女性心理受到初步观照,一定 程度上削弱了昭君作为政治工具的地位.如此文史 相接笔法,容易达成观者与述者的心理共鸣,使得昭 君形象由此更加立体充盈. 总而言之,《汉书》与《后汉书》所载昭君故事虽 有政治与情感之偏重不同(《后汉书》对昭君故事的 编撰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明显受到民间传说如《琴 操》,《西京杂记》等影响),但昭君出塞以安匈奴之功 却是如一.这也是昭君文化主题得以流传至今的根 本动力. 二,民间传说中的王昭君 昭君出塞的故事自魏晋伊始,逐步由雅而俗,这 归功于民间传说的盛行.一方面,时逢乱世,魏晋时 代形成了文学上的自觉,时人思想通脱,追求个性解 放,这股潮流自上而下,形成民间演绎趣闻轶事之 风;另一方面.昭君出塞实属历史题材,契合当时追 求统一的民众心境.故能构成昭君文化的民间源流. 对昭君题材大加演绎的当数东晋葛7洪的《西京 杂记》一书,其属杂俎小说,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它所 提出的”画工弃市”之见颇受后人瞩目:”元帝后宫既 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皆 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谙不肯,遂 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按图,以昭 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稚. 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 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 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 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 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 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至此,昭君文 化中又融人时代新因子——画工.汉元帝时期,朝局 不稳,政治黑暗,小人当道,历史疑案也与日俱增,昭 君故事中画工丑图的构筑即是一例.比照史学中昭 君出塞的记载,不难看出,昭君故事主体更加丰盈, 情节更加曲折.形象更加丰满,因而也更具传奇特 征.《西京杂记》博采典籍之实,糅合特殊时代的文化 因子,譬如画工毛延寿以权谋私,欺君违心,丑化美 女,与陈敞,刘白之流活跃于京师,实乃当时社会黑 暗的真实写照.昭君为绝代美女,”貌为后宫第一.善 应对,举止闲稚”,于此足见.可以说,画工毛延寿的 引入,为昭君文化的发展演变注入了新鲜血液.在这 一 美一丑的强烈对比中,丑者自丑,美者愈美,昭君 “出淤泥而不染”的脱俗之貌更加突出.当然,这种审 美同魏晋风流之风的盛行密不可分:魏晋时期,人们 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 到人物的精神气质.这里塑造的昭君已ac:p~是仅有 怨慨,而更具内涵:”善应对”主写其内秀;”举止闲 稚”侧描其外在之美.与自然之气相合.极具闲逸脱 俗之风.如此美人,于画工笔下觑不可见,根源在于 “毛延寿画欲通神”(李商隐《王昭君》),传神处在于 “丑好老少”,这是一种讽刺,但对行贿权贵独”谙不 肯”的昭君,却是莫大的不公.两相对照,昭君的怨旷 之情得以深化和加强,更易引起读者的深切同情,昭 君遂得以享受吟诵千古之美誉. 除此而外,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贤媛第十 九》中亦有”昭君与画工”的故事记载:”汉元帝宫人 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招之,其中常 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 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 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嘲 此番文字,简洁但不乏其格,从内容上看.大有承袭 《西京杂记》脉络之嫌.所载昭君之美既有”姿容甚 丽”之真,又有”志不苟求”之切.画工不录其名,不诉 其背德弃义之行,只汉帝一”惜”字而境界全出,世风 高下尽显其间.于此,昭君哀而有怨但文中又不见其 影,给人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带有深厚的文化沉淀. 要之,民间传说中的王昭君,她更加乐观,从容, 品貌俱佳.《西京杂记》和《世说新语》虽为杂论,但其 间画工丑恶行径的嵌入.使昭君文化变得更加熠熠 生辉. 三,文学视野中的昭君情怀 昭君文化源远流长.自东汉而及魏晋.渐有史学 与民间传说之别,然昭君文学范畴的开创,对于这一 文化主题的传承有着举足轻重的补益之功,尤其是 唐宋文学对此母题更有建构之用.唐宋时期,豁达通 融,对外族文化大加吸纳,因而对昭君出塞的故事演 绎也更加繁密,逼真.就题材而言,诗歌因其体制既 备,所抒情感集中,成为抒发昭君幽咽情思的首选. 探其源流,即可溯及东晋石崇的《王明君辞并序》,它 承袭《琴操》之制,先叙其离愁别恨”仆御涕流离,辕 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湿朱缨”,眼前之景,皆 因情生,诚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云:”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里,诗人情感附着于 昭君之身,情物结合,皆着幽怨之色.次写赴匈惨状. “父子见陵辱,对之渐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 生”,生活场景的变换不改其苍凉本质,思乡情切,不 得遂愿.忧愁剧增.更为不幸的是依照匈奴风俗,丧 夫从子.昭君汉家情怀受到严重考验.求死而不可 ——1—— 得.只得苟存身体空壳于人世.后述悲怆之状”昔为 匣巾,今为粪上英.朝花不足欢,甘与秋草并”,昔 日后宫生活虽不尽人意,但可依托故土,匣中之玉, 亦有发光之时.而今空余”远嫁难为情”之慨叹留 于后人.综合《王明君辞并序》可知,石崇代明君 立言,其间怨恨交加,又有警示之效,她为国远嫁,但 忠而被忘,思家难归,忍受命运的摧残,为后世文学 留下无穷的发挥空间.对此,韩人南羲采吸纳《琴曲》 之精华,于《龟硐诗话》另辟蹊径,将”明君歌西燕与 细君歌黄鹄”并入一处:”王嫱,字昭君.晋人讳昭.为 明君.心念乡土,乃作《怨旷歌》日:’秋木萋萋,其叶 萎黄.有鸟爰止,集于苍桑.既得升云,游倚帏房.志 念幽沉,不得颉颃.我独伊何,改性变常.翩翩之燕, 远集西羌.高山我我,河水泱泱.呜乎哀哉,忧心恻 伤’.后人遂谓之《日召君怨》.绿珠善舞此曲,制《新歌》 日:’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昔为匣中玉,今为粪 L:英’.义武帝时江都王建女细君,为乌孙王妻,悲 愁,作歌日’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 乡’.”t3]fM君黄鹄之歌不逮明君西燕之吟.虽同为和 亲,但昭君心间幽怨更甚细君,故此南羲采将同样善 舞能歌的昭君与细君加以对照,并对《昭君怨》这一 琴曲传播巾绿珠之功给予充分肯定,为后世昭君文 化主题的演绎奠定了传播基础,同时对《琴操》中所 载昭君怨文化具有一定的举证价值,折射出韩人对 昭君怨文化主题的接受样态.据《琴操》载,昭君皎洁 容貌,无得相见于元帝,遂”积五,六年,昭君心有怨 旷”,既成”婚姻”之不幸,集结无限愁绪.言为心声, 故其歌怨也深.身居夷狄之所,尤念故乡.悲凉更增 一 层.细君结汉乌之好,其事载于《汉书?西域传》,细 君公主系江都王刘建之女,才貌双全,武帝封以公 主,并”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侍御数百人.赠送 其盛”,细君出塞早于昭君,她承袭宋玉悲秋之音.以 黄鹄作比,述念恋乡土之意,此诗以情胜,言志不 复存焉,慷慨悲音俱显诗间.比之两者,昭君”失宠” 于元帝,改嫁悍匈,悲凉怨旷之情尤深.据载,这首 托名王昭君的怨旷之作被收录在宋郭茂倩的《乐府 诗集》卷五十九中,表达的是昭君的寂寞怨旷情思. “怨恨者,怨己之远嫁,恨汉之无恩也.”(《杜诗详解》 卷十九)王嫱本是汉元帝时的宫女,倘若不是历史的 巧合,或许在她的身上所承载的仅仅是女人的宿命. 高墙深院中的弱小女子.等待她的将是另外一种层 次上的人生寂寞.然而正是时代的选择,使她得以显 现生命的亮度,虽然难免有些哀伤,但她的个人价值 却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实现. 及至唐宋,随封建文化转型的推进,昭君题材受 到充分重视,尤其是其间充盈的哀怨情思与爱国情 怀,逐渐成为这种文化发展的主流.唐诗若”汉地草 应绿,胡庭沙正飞”(卢照邻《昭君怨》)恨帝之恩绝, 怨汉匈之途遥;”玉痕垂粉泪,罗袂拂胡尘”(张文琮 《昭君怨》)玉粉罗袂不乏唐音,而”为得胡中曲,还悲 远嫁人”,眼前胡曲幽怨,似悲远嫁之人;”缄书待还 使,泪尽白云天”(上官仪《王昭君》)思乡之泪混着琴 桂之悲,笛柳之怨,写入无期缄书,其悲可见;”薄命 由骄虏,无情是画师”(宋之问《壬昭君》)怨恨兼及匈 奴与画师.直追不幸根源,发人深思;”今日汉宫人, 明朝胡地妾”(李白《王昭君》),”只以十字尽之…… 词意倍为激烈”(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卷) …… 凡此种种.皆道得昭君心间怨腔恨.宋王安石 《明妃曲》”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 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昭君貌美难入画, 以诗反史,写尽生命无奈;徐均《王昭君》”画工虽巧 岂堪凭?妍丑何如一见真!自是君王先错计,爱将耳 目寄他人”,遗爱与人,君王之错,令人耳目一新;刘 因《明妃曲》”初闻丹青写明眸,明妃私喜六宫羞.再 闻北使选绝色,六宫无虑明妃愁”,援六宫粉黛以比, 增添美人之悲.明代高启《王昭君》”妾语还凭归使 传,妾身没虏不须怜.愿君莫杀毛延寿,留画高岩梦 里贤”,昭君惜才,以留画工,大显宽广胸怀;魏偶《王 昭君》”妾薄命,冒黄尘,慎勿劳,吾皇神.画工误妾何 足算,世有妨贤病国人”,语言犀利.针针见血,直击 政治要害,自寻丧命之因.清代刘献廷《王昭君》”汉 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 不嫁单于君不知”.君王昏聩.殃及画工,昭君亦如 此,余哀不尽;吴光《明妃曲》”安边长策是和亲,白草 黄沙满地春.枉却画工无罪死,谁传妾貌上麒麟?”和 亲延国,语词犀利,反写昭君心中悲怨.总之,诗词融 合彼时历史情境,或讽君王,或同情,怨恨画工,但其 间均表达了对王昭君心中之怨的深切同情.可谓是 视角变换,主题不移. 就散文,笔记,传奇,变文而言,唐宋时期昭君文 化大放光彩,如唐张泌《妆楼记》载录香溪来源: “ …… 明妃秭归人,临水而居,恒于溪中盥手,溪水尽 香.今名香溪.”程晏《设为毛延寿自解语》一文,毛延 寿主动自我申诉:”臣欲宫中之美者,迁于胡庭,是臣 使乱国之物,不逞于汉而移于胡也”,文问不显昭君 之怨,他礼赞儒家文化借以自解,可谓是昭君文化发 展的一种变体.宋罗大经笔记《鹤林玉露》日”古今赋 昭君词多矣,唯白乐天云:’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 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前辈 以为高出众作之上,亦谓其有恋恋不忘君之意也.欧 阳公《明妃词》自以为胜太白,而实不及乐天.至于荆 公云’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则悖理伤 道甚矣”,柳开的《代王昭君谢汉帝疏》言”……有安 国家,定社极,息兵戎,静边戍之名,垂于万代,是臣 妾何有于怨愤也……”传奇若《周秦行纪》,《绿珠传》 续写昭君奇遇,借以抒发悲怨情怀.其他如《王昭君 变文》,运用全新视角,全面展现昭君在胡地的生活 境况:”单于见他不乐,又传一箭,告报诸蕃,非时出 猎.围绕胭脂山,用昭君作中心,万里攒军,千兵逐 兽.”夫情之重,在乎消解,淡化昭君思乡之愁,在此 变文中,昭君怨的文化主题渐被解构.昭君生有所 爱,死有所托,于国于己均无憾矣. 就戏曲,小说而言,马致远的《汉宫秋》,雪樵主 人的《双凤奇缘》对发展昭君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前者承接先前昭君哀怨之制,并加以创新,譬如 它打破以往的叙事方式,将汉元帝视为昭君出塞的 线索,并添加元帝笃爱昭君,封以明君的情节,同时 将毛延寿提升为官宦之人,通过他来链接汉匈矛盾 点,最终国恨情仇终以昭君的投江自杀作结,昭君不 再独自垂泪以表怨情,结以毛延寿被斩而后快,这是 契合元代历史情境的.其他如清代尤伺的《吊琵琶》, 薛旦的《昭君梦》等俱在《汉宫秋》现有体制的基础上 填补昭君文化空白之点,前者引入蔡文姬祭奠昭君 一 节,使昭君之怨走向纵深化;后者援梦入戏,以此 诠释梦醒空欢的人生慨叹.后者以昭君与赛昭君为 说事本体,情节错综复杂,奇异之事随处可见,若王 昭君应梦选美,传书告雁等情节对演绎文化皆有深 远影响. 及至现当代.昭君文化的主题地位依然稳固,有 所不同的是,此时的昭君业已”成熟”,;带有强烈的批 判意识,若郭沫若,曹禺等的历史剧《王昭君》,昔日 赢弱的昭君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昂扬进取 姿态同命运抗争的时代新女性,她清醒认识到”你今 天不喜欢我,你可以把我拿去投荒,你明天喜欢了 我,你又可以把我来供你的淫乐,把不足供你淫乐的 女子又拿去投荒.投荒是苦事,你算知道了.但是你 可知道.受你淫弄的女子又不自以为苦吗?你究竟何 所异于人.你独能患肆威虐于万众之上呢?你丑,你 也应该知道你丑!豺狼没有你丑.你居住的宫廷比豺 狼的巢穴还要腥臭!”(郭沫若《王昭君》),峭拔的语 词,反映出新时代的女性观,她强调自由,平等,独 立,敢爱敢恨,追求个性,具有鲜明的反叛意识,这些 都成为此种文化新的增长点.是与时俱进思想的真 实写照. 综上所述,昭君文化发轫于班固《汉书》,繁盛于 唐宋诗词等诸多文体.俗化于元明清等曲调艳文,因 融合不同时代的文化因子,构成一部昭君怨文化主 题发展的时代演变体,对时人有着审美意识上的警 示性.史学,民间传说,文学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演绎 着昭君怨的凄凉悲壮之美,尤其是韩人南羲采《龟硐 诗话》,它以文学的视角观照史学和民间传说中的昭 君现象,对昭君文化进行整合,真切反映了昭君文化 的异域影响力,并对中国昭君文化主题的历史演变 有着重大的补益之功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1235. [2]刘义庆.世说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4:363. [3]赵钟业.修正增补韩国诗话丛编[M].首尔:太学社,1996: 388. [责任编辑:王金茹] EvolutiononCulturalThemeofZhaojun’SLoneliness —— CeteringonDataFromNanxicai’SGuijianshihua SHENWen-fan,DAIJing-li (CollegeofHumaaities,JilinUniversity,Changehun,Jilin130012,China) [Abstract]SinceZhaojunleftherhomeland,lonelinesshadbeenbecomingahotspotinculturefield.On thewholesadnessofZhaojuncameint0beinginhistoryanddevelopedinfolklone,literature.Finally,cult ureof Zhaojun’Slonelinesshasbeenevolvingathemeincuhurefield.ScholarZhaoZhong—yefromKeorarec ruitd Nanxicai’SGuijianshihuainhisEdition?)厂 koreanPoetry.whichrevealedlonelinessofZhaojunespeciallybenefi— cialforthetheme. [Keywords]sadnessofZhaojunevolutiononcuhuraltheme;Guijianshihua 一 9一
/
本文档为【昭君怨文化主题的历史演变——结合韩国南羲采《龟磵诗话》所辑文献展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