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发展史略

2017-09-28 13页 doc 32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发展史略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发展史略 2006-3-23 13:21:14 姚汝勇 摘 要:我国儿童电视节目起步较晚,实践和理论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现在,我国的儿童节目的制作现状比较混乱,理论研究也多停留在印象式介绍或经验式总结上。本文试通过对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发生、发展的研究,一方面理清其“历史”,一方面探寻其发展规律,从而为节目制作者提供参考,为我国儿童节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儿童,多样化探索,栏目化,频道化 从1958年到现在,我国的电视在探索中大体经历了多样化探索、栏目化形成和专业化发展几个...
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发展史略
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发展史略 2006-3-23 13:21:14 姚汝勇 摘 要:我国儿童电视节目起步较晚,实践和理论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现在,我国的儿童节目的制作现状比较混乱,理论研究也多停留在印象式介绍或式总结上。本文试通过对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发生、发展的研究,一方面理清其“历史”,一方面探寻其发展规律,从而为节目制作者提供参考,为我国儿童节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儿童,多样化探索,栏目化,频道化 从1958年到现在,我国的电视在探索中大体经历了多样化探索、栏目化形成和专业化发展几个阶段。[1](P20)儿童电视在这样的大语境中,同样历经着自己的起起落落。 一、1958,1979年:多样化探索阶段 (一)1958年至1966年,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创作发生时期 1958年9月,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正式设立《少年儿童节目》专栏。该专栏的方针、任务定位为:“满足小朋友的愿望,给小朋友看适合小朋友的节目”,“帮助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家长们,教育少年儿童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该专栏先后开辟《小小俱乐部》(学龄前儿童节目)和《少先队号角》两个小栏目。其中《小小俱乐部》播出的节目有儿童歌舞、诗朗诵、木偶剧等。它采用一个名叫“王小毛”的木偶作为固定的主持人,这种形式比较符合儿童受众的心理特点,因而受到欢迎。《少先队号角》主要反映首都少年先锋队的各种活动,每次播出十分钟,全部内容由少儿组的记者采访摄制而成。 1959年8月,北京电视台根据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认识、理解需求的不同特点,将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从少年儿童电视节目中分离出来,针对3—6岁的小观众专门设立了《小朋友》栏目,每周三晚上播出。内容设有:演员讲故事、教唱歌、教师教授小知识、做手工、小朋友自己演出的文艺节目和电视剧等。1960年,北京电视台又推出向小观众推荐新书、好书的《好朋友——书》栏目。该栏目为了加深小观众对书的理解,专门请演员演出书中的片断,如《雪花飘飘》、《小马倌与大皮靴叔叔》等。这种情景化的故事讲述方式,不但符合儿童节目主持人“角色化”的需求,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将信息传递给儿童受众,从而达到良好的传受互动效果。 1960年,北京电视台又推出以科技科普为内容的《聪明的机器人》栏目。栏目采用胳膊、腿都能动,说话时两只眼睛还能闪亮的特制木偶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向他们传授科技知识、解答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此后,北京电视台不断推出新节目,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比如大型综艺竞猜节目《新年猜谜会》、电视艺术片《红小兵音乐舞蹈》等等。 (二)1966年至1979年,节目创作停滞、恢复时期 “文革”开始后,儿童电视节目受到冲击,过去播出的所有节目都被否定,被认为是“封资修”的货色,是为“培养资产阶级的孝子孝孙服务”的。随后的儿童电视,完全随着政治运动的风向而转,既不讲儿童特点,也不讲收视效果,播出了一大批内容虚假、形式单调的节目。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电视台少儿组重新组建,儿童电视节目开始恢复。文革期间的《红小兵》专栏改为《少年儿童节目》专栏,节目品种开始增加,内容不断得到扩展,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在科技知识、文艺戏剧、革命传统、儿童生活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受儿童观众欢迎的节目。 在“多样化探索”阶段,儿童电视节目的主要创作基地是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前身),地方电视台很少参与进来,因此,儿童电视节目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儿童受众的需要。同时,这一时期对儿童电视栏目属性的认识还不够,受众定位意识模糊,很多节目面向所有的儿童,目标过大。此外,栏目宗旨过分强调“教化”作用,错误地把电视当成了教育儿童的工具。还有,这一时期虽然儿童电视节目内容涉及到了娱乐、信息、知识等领域,节目形态也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节目整体感不强,零散,主旨不突出。 二、1980,1999年:栏目化形成阶段 (一)1980年至1989年,儿童电视节目创作积极探索时期 这一时期中央电视台和大多数省级台有了少儿部、少儿组,有了固定的栏目。儿童电视节目创作不仅数量上增加,而且节目质量上也有较大提高。1981年春,中央电视台专为3一6岁的儿童设立了《春芽》栏目。与我国电视栏目化(1984年始)发展趋势相适应,1985年6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春芽》栏目的基础上,推出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栏目《七巧板》。该栏目强调寓教于乐,注意从儿童的视角向儿童传授知识与技能,着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敢善良的品质。《七巧板》栏目采用杂志型编排方式,内容设置比较合理,富有儿童情趣,包括:以动脑动手为主的“学学做做”。启发孩子创造性思维“幻想国”。介绍日常生活与科普知识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向儿童教唱歌的“哆来咪”等等。《七巧板》栏目还设立了专职的主持人——“鞠萍姐姐”。主持人身份定位准确,适合当时儿童受众的心理接受能力。该栏目播出时间为每周四的18:25,节目时长25分钟。可以说,此时的《七巧板》已初步具备了节目栏目化的雏形。 此外,这一时期地方电视台的儿童电视节目也发展起来。1982年5月,延边电视台创办了用朝鲜族语言播出的儿童栏目《蓓蕾》。该栏目由一名编辑不定期制作,每次播出15分钟。这是我国第一个用少数民族语言播出的儿童节目。1987年,延边电视台成立少儿部,为《蓓蕾》配备三名编辑,每周制作播出20分钟。1992年,少儿部改为青少年部,除继续办少儿栏目《蓓蕾》外,还不定期办中学生栏目《中学生时代》、综艺栏目《少儿艺术舞台》,用朝鲜语播出。1996年3月,延边电视台青少年节目全面改版,少儿栏目《蓓蕾》改为每期30分钟的杂志性栏目《我们的花园》,每周六18:00播出。1998年4月,该栏目有了主持人一一金春姬,继续用朝鲜语播出。 同时,这一时期成人扶植下的儿童自办电视节目开始生发。1979年,北京史家胡同红领巾电视台在全国率先开播。该台设一名指导教师,其台长、副台长、编辑、记者、 栏目负责人、演播员、导演、摄像师全部由学生担任。目前设有《露一手》、《校内新闻》、《电视台请来的客人》、《笑一笑》、《面面观》等10个栏目。每周播出2一3次,每次15分钟。 (二)1990年至1999年,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创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栏目化进程迅速展开。1991年,青少部对栏目进行调整,除保留原有的《七巧板》、《天地之间》外,还新设了《同一片蓝天》、《蒲公英剧场》、《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以及《十二演播室》四个栏目。《同一片蓝天》是中央电视台为全国各地方台儿童节目服务的一个栏目,也是展示全国各地方台儿童电视节目的一个窗口,于1992年6月1日推出,每周播出一次,每次25分钟。1995年,《同一片蓝天》改为《大风车•地方版》,每周六上午9:00播出,每次50分钟。1999年,经过改版,又更名为《同一片蓝天》。该栏目主要体现为地方台服务的特点。它可以使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儿童加强交往,认识风土人情,通晓人文历史,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开阔视野,增进知识。同时,各地方电视台通过这个窗口,向全国的儿童展示他们的风采。此外,《同一片蓝天》节目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既有专题、综艺、游戏,又有优秀栏目展播、知识竞赛、儿童音乐电视,洋溢着浓浓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目前,有100多个电视台参与联合制作节目。 1994年4月9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学生栏目《第二起跑线》。该栏目以13一17岁的中学生为主要对象,以面向新世纪、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融为一体,力求贴近中学生、引导中学生、塑造中学生。栏目每周一期,每期50分钟。栏目分为四个版块:《花季采风》,主要展示各学校的特色、中学生的特长和课余生活。《奇思妙想》,表现中学生的发明创造,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开心游戏》,游戏有特色,有品位。《知心畅言》反映中学生所磁心的热门话题。栏目每年都对现有的四个版块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与充实,常办常新。 1995年六一儿童节,中央电视台推出焕然一新的儿童栏目《大风车》,每天播出40分钟。《大风车》栏目主要针对12岁以下的儿童,是在原有栏目《七巧板》、《天地之间》、《蒲公英剧场》、《同一片蓝天》、《聪明屋》、《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等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栏目整体性突出,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结束了分散、不易收视的存在形式,以一个崭新的、鲜明的、统一的整体形象出现在全国儿童受众面前。《大风车》栏目是在新的视点上,把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新世纪的主人和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参与者来设计的。其宗旨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用全新观念,开拓崭新的儿童天地;用超前意识,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用多种手法,塑造孩子的未来形象。《大风车》借鉴国外儿童节目的创作经验,采用了杂志型的编排手法。融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为一体,将内容分为动画片、系列剧、学前节目、儿童游戏与专题节目等四个板块。《风车剧场》版块每天播出系列剧,每集十分钟。《太阳人》版块是以3—6岁儿童为主要对象的栏目,内容有《东西是怎么来的》、《我的故事》、《儿童生活》和《自然与动物》等四类,给儿童展示了一个趣味浓厚的世界。游戏与专题节目以7—12岁儿童为主要对象,《鲤鱼跳龙门》设计了各种各样新奇的游戏节目,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和动手动脑能力,也让孩子们在玩中长智、乐中得益。专题节目《小记者》采用“儿童写儿童、儿童拍儿童”的理念,真正让儿童参与到节目中来。《大风车》栏目融动画、短剧、游戏、专题、儿歌等各种艺术于一体,根据儿童好动、好奇和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心理特点,将节目编排得短、精、快。同时,栏目将真人、卡通人和小动物等各种角色形象于一体,采用多角色串联。2001年,新版的《大风车》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儿童面前。 栏目明确提出自己的创作理念: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儿童,反映儿童。在栏目的设置中,“儿童本体”理念得到了贯彻。《风车工作室》让儿童参与到节目中来,体现了“儿童写儿童,儿童拍儿童,儿童评儿童”的创作理念。学龄前儿童节目和学龄儿童节目分离开来,星期一、二《玩偶1牵1》(游戏认识节目)、《顽皮家族》(动物认识节目)和《快乐宝贝》(生活常识认知节目)给3一6岁的幼儿提供一个五彩的世界。《新闻袋袋裤》(儿童新闻节目)、《小鬼说大话》(反映儿童心声的实话实说节目)、《童年》(访谈类节目)、《我看见》(播放儿童自己拍摄的片子,展示儿童眼中的世界)、《挑战800》和《4+4》共同编织出《大风车》栏目的整体性、对象性和时效性。 1996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卫星电视儿童节目播出。节目每天播出4小时30分钟,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时段在上午8:30一10:00。第二时段在下午15:00一17:00。第三时段在晚上20:00一21:00。卫星电视儿童节目的收视对象,以0一14岁的儿童为主。卫星频道创办了0一3岁的婴幼儿节目,包括胎教、幼教节目。节目从未来社会的需要和当今儿童需求来规划儿童电视的对象、题材和多姿多彩的形式,使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节目有更多的选择,满足儿童的不同兴趣、爱好和需求。1996年6月1日起,卫星电视儿童节目以新的面目跟广大儿童见面。在内容上,更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品德教育和素质培养,增加了儿童科普、体育、文学艺术、优生优育、智力游戏等知识性节目和动画片、短剧、小品及影视剧等娱乐性节目。在编排上,将每天三个播出时段进行科学规划,推出了九个新栏目。上午时段首播幼儿版节目,包括《事故钟》、《七巧板》、《蒲公英》三个栏目。下午时段为综合版,包括重播《大风车》、《第二起跑线》等栏目。晚上时段首播少儿版节目,包括《芝麻开门》、《天天动画》、《传感风铃》、《每周一歌》等六个栏目。1999年6月1日,卫星电视儿童节目再次改版,推出大型教育性杂志栏目《东方儿童》。该栏目突出素质教育主题,充满童真童趣。编排上采用国际流行的人偶童话剧角色串联方式,设有小飞龙、巴巴、晶晶和大蜗牛四个既有现实影子又有想象色彩的角色。节目内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来设置。卫星儿童电视节目的开办,标志着我国儿童电视从无线到有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地方电视台的儿童栏目也蓬勃发展。据初步统计,1994年全国播有儿童节目的电视台200余个,约占全国电视台总数(776座,不含有线台)的26.1%。中央台、各省台、大城市台基本上做到每天下午6:00左右和节假日有儿童节目播出。1994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级电视台共有固定的少儿栏目78个,占电视台总数(324座)的24%。由于有的台有两个以上的少儿栏目,所以实际上是有少儿栏目的电视台不足24%。在省、市台中,上海台的《开心娃娃》、广东台的《金色年华》、天津台的《五彩贝》、北京台的《七色光》、黑龙江的《小天鹅》、哈尔滨的《丑小鸭》等是成立较早、在地方上影响较大的少儿栏目。1991年至1995年,全国新创办的少儿栏目有28个。这些栏目起点较高,一出台就有较大影响,如天津台的《月亮船》、山东台的《剪子•包袱•锤》、湖北台的《风华正茂》和广州台的《未来号》等。 此外,儿童自办电视节目在整个电视栏目化发展的大环境中也努力地发出自己的声音。1995年大连周水子小学在安装闭路电视的基础上,投资近百万元,购置了3M9000及M3000摄像机、编辑机、字幕机和操作台等设备,于4月28日开播儿童自办节目。目前,周水子小学电视台设有《校园新闻》、《看世界》、《安全岛》和《体育看台》等13个栏目,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向全校师生播放,每期40分钟。据悉上海已出现10多家校园电视台。[2](P11)我们还无法用统计数据来说明全国校园电视台的状况,但从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和大连周水子小学的电视台可窥见一斑。我们相信,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校园电视台的 数目会逐渐增加。不仅校园电视台,省市台也开始注意儿童自办电视节目。1995年,上海有线电视台开设儿童新闻节目《小小看新闻》,使孩子的电视视野从单纯的文艺节目、动画片等扩展到新闻领域。受此启发,1996年东方电视台拨出资金20万,购买了一批小型摄像机,成立了8一13岁的小记者队伍,请少年儿童拍摄给自己看的新闻节目。到目前为止,东方电视台的《少儿新闻》节目已播放了许多条儿童自己拍摄、自己撰写、自己配音的新闻。儿童自办节目以儿童的眼光看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儿童节目成人化的状况。 同时,这一时期最受儿童受众喜爱的动画片的制作和播出量大幅增加。80年代以来,为满足少年儿童对动画片的强烈需要,中央电视台曾大量播出外国动画片,其西方价值观念对儿童的影响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1991年中央电视台成立动画部,开始有地生产制作各种类型的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1993年1月,正式播出我国第一个国产动画片专栏《红•黄•蓝》,3,(P330)。该栏目以少年儿童为对象,每周播出一次,每次30分钟。栏目设有《彩色桥》(讲述中国传统神话故事),《365》(讲述中外古今童话、民间传说、寓言等),《漫画集锦》(内容涉及中外幽默漫画、小品)和《儿童动画卡拉OK》等。1994年7月,《红•黄•蓝》专栏改名为《动画城》,每周播出一次,每次30分钟。1995年11月,《动画城》改版,开设《放映厅》、《回音阁》、《足迹台》、《娱乐圈》、《小画家驿站》等板块,每周六次播出。后又进行了调整改进,开设了《风火轮》、《哆来咪》、《异域传真》、《快乐周末版》等板块。 栏目化是电视节目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栏目具有相对统一、稳定的风格,相对固定的内容、时间、节目主持人。因此,它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为某一特定的受众群服务,也可以吸引相对固定的一批观众。儿童电视节目在我国电视栏目化的形成时期,终于走上创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的路子。一方面,节目的质量明显提高。首先,节目受众定位更为明确,各个年龄段的儿童都能看到适合自己的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开设的低幼节目《和爸爸一起看•宝贝》、学前节目《七巧板》、学龄期节目《天地之间》、《第二起跑线》、《三星智力快车》等。其次,根据儿童需要设置节目、栏目内容,内容定位更为准确。1995年改版后的《大风车》、1998年播出的《东方儿童》,内容丰富,涉及社会、信息、知识、娱乐等“儿童所关注的”领域。再次,儿童电视节目的编排更为科学,多采用杂志型板块组合方式。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串联则采用了人偶角色情景化再现的方式。一方面,这一时期儿童电视节目的播出量迅速上升。首先,儿童节目播出时间增加。1997年,中央电视台平均每天播出儿童节目450分钟,比10年前增加了十倍多,比5年前增加了9倍。以CCTV第7套为例,儿童节目每天播出4.5小时。以早8:00,24:00播出16小时计算,儿童节目约占29%,占整个频道的1/3时段。此外,全国各省市电视台平均每天播出儿童节目390多分钟,比10年前增加了4倍我,比5年前增加了2倍多。其次,儿童电视节目栏目日趋丰富多样。再次,儿童节目的品种日渐丰富,改变了过去歌舞多、知识竞赛多、文艺晚会多的情况。歌舞、游戏、专题、电视剧、动画片、人偶剧等节目样式异彩纷呈。 三、2000年后:专业化发展阶段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栏目化“不可能永远是基础”,“它肯定会被新的形式所取代。目前,以频道为单位的电视节目版面编排方式已经出现”。[4](P337) (一)南方电视台少儿频道 在电视专业化发展的大趋势中,2001年7月1日,原广东有线电视台和经济电视台进行整合,成立了一个全新的广东省级电视台——南方电视台。2002年,南方电视台开播国内唯一以青少年和儿童为主要收视群体的专业频道——少儿频道。少儿频道以“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园、做少年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为创办宗旨。设有名人访谈专栏《那时候》、儿童新闻栏目《南方小记者》、家庭互动类儿童综艺节目《岭南开心果》、故事讲述栏目《故事大王》以及《蓝猫淘气3000问》、《迪士尼动画世界》、《小神龙俱乐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定位准确的栏目。 南方电视台儿童频道立足岭南,向国外和境外的同类优秀节目开放,向内地的青少年电视节目开放。频道自办栏目的镜头深入到青少年的校园、家庭、社会生活,及时、客观地反映广东省少儿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精神风貌。在节目形式上,频道一改传统的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追求用儿童的视角与青少年平等交流,和他们一起娱乐,让他们自己演自己,自己评自己;频道包装栏目,坚持寓教于乐,坚持传播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益的、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特点的科学知识,让青少年在玩的过程中既接受法律的、道德的教育,又培育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南方电视台主管少儿频道的副台长余瑞金表示:少儿频道是一个社会效益为先的公益性频道,在经营创收方面不要求有立竿见影的效应,而是实行先打品牌、培养忠实的观众群,再吸引客户、夺取市场的长线计划。南方电视台的“长线”策略是目前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生存发展的根基。近一年来,南方儿童频道的市场占有份额已经连续十几周跻身广州地区所有境内外频道份额排名榜前十名。2003年6月20日至2003年7月20日期间上升到第七位。在专业频道市场份额的排名上更站稳季军席位。其青少年类节目市场份额位居广州地区所有内地频道第一位,约占8.9%。此外,少儿频道收视率走势也令人满意:2002年第46周仅为0.3%,2002年第52周为0.4%,2003年第2周约为0.5%,2003年第5周为0.8%。2003年第11周突破1%,春节期间更达到1.5%以上的收视率。此后,虽然受“非典”的影响,但少儿频道的收视率却并没有下滑,一直保持良好的势头不断向上爬升。如果用股市图来形容的话,少儿频道的收视走势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绩优股”[*]的翻版。其所属的各大品牌栏目都有较高的收视率。如《南方小记者》,收视率一开始就有0.7%的高位(广州地区新闻类节目的平均收视率为0.6%左右),继而一路稳步上扬,在2003年6月份已经涨到2.4%左右。《岭南开心果》、《出色时间》等也有十分可观的涨幅。 (二)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 2003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专业化的少儿频道开播。少儿频道每天播出时间从早晨6:00至24:00,总时长为18小时。每天首播时间为6小时08分。节目内容分为五类:教育类、益智游戏类、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片和儿童剧类。节目的受众对象定位准确,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节目:0—6岁的学龄前节目、6—12岁的小学生节目、12—18岁的中学生节目和家教节目。该频道总共设有26个栏目,其中整合现有13个少儿栏目,新创办13个栏目。6岁以下的学龄前栏目有《七巧板》、《周末七巧板》、《智慧树》。6—12岁的小学生栏目有《大风车》、《东方儿童》、《芝麻开门》等。12—18岁的中学生栏目有《第二起跑线》、《三星智力快车》、《快乐体验》、《神奇之窗》等。家教栏目设有《公德行动》、《成长在线》、《动感特区》等。此外,少儿频道除《动画城》栏目外,每天还增设了三档动画栏目:《中国动画》(精品版)、《中国动画》、《动漫世界》。儿童剧影栏目主要设有《儿童剧场》和《童心回放》两个栏目。此外,少儿频道的节目编排比较科学。首先,按收视群细分出早间、 上午、午间、下午、傍晚、黄金以及晚间七个播出时段,并实行分众播出。上、下午时段以学龄前儿童节目为主;早间、午间、傍晚、黄金时段以小学生和中学生节目为主;晚间时段以家教节目为主。其次,频道编排分为日常版和周末版。日常版以动画片和儿童剧的整点播出为横向编排,以七个时段收视群体为纵向编排,形成一定的收视规律。周末版加强互动性、服务性和娱乐性,增加首播量。再次,频道实行寒假、暑假特别编排。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真正的崭新的儿童世界。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指导思想明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注重思想性、对象性、时代性、可看性,特别要加强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普及教育,以及“四有”“五爱”教育。同时,频道受众定位准确。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0,18岁的少年儿童总量达3亿6千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9.6%。按照国际专业化频道通行做法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少儿频道的受众目标拟定为0,18岁的少年儿童,具体细分为四个受众年龄段: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6,12岁的小学生;12,18岁的中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此外,频道创作理念正确。频道核心理念是尊重、支持、引导、快乐。即尊重少年儿童权益;支持少年儿童发掘自身潜能;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最佳的人生开端,都有欢乐无限的生活空间。同时,少儿频道的总体基调高尚,追求健康、有趣、益智、教育。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战略目标长远,它将以先进的理念、全新的形象、国际化的,创办成国内一流、世界前列的频道. [*]绩优股,是指那些业绩优良,但增长速度较慢的公司的股票。一般意义上,高收益和高净资产效益是其两大基本特征。拥有这类股票的公司有实力抵抗经济衰退,但不能带来令人振奋的利润。这类公司业务较为成熟,不需要花很多钱来拓展业务,所以,投资这类公司的主要目的在于拿股息。用绩优股来形容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增长趋势,十分恰切。 参考文献: [1] 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 宋蕙芳.我国儿童媒介发展现状及其,J,.青年研究,1997,(10). [3]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百年中国儿童,M,.广州:广东新世纪出版社,2000. [4] 王传玉.电视宣传管理,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hildren’s TV program Yao Ru-yo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Shandong 252059 China) Abstract: Our country children's TV program start is late, the practice and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y compares, all has the very big disparity. Now, our country's children's day goal manufacture present situation quite is chaotic,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also much pauses in the impression type introduction or the empirical formula summary. This article test communications have had,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to our country children's TV program, on the one hand clears off it "the history", on the one hand inquires about its law of development, thus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program maker, provides the model for our country children's day goal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 Children; Diverse exploration; Column; Channel 作者简介: 姚汝勇(1974—),男,山东德州人,山东聊城大学文学院讲师,电影学硕士,从 事影视艺术研究。 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聊城大学文学院 邮编:252059 E-mail: njyaoxy@163.com 来源:子兰 发布者:子兰
/
本文档为【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发展史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