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文章_免费下载

2017-09-17 14页 doc 30KB 2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1808

暂无简介

举报
文章_免费下载文章_免费下载 彝族婚俗研究 ——以盐源县婚俗为个案 罗珍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09级1班 090101038 指导教师:谢美英) 内容提要 彝族婚俗是彝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习俗~是彝族习俗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采取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注重婚俗的传统论述~考察当地婚俗状况~旨在揭示当代文化语境里彝族民间文化的变化。洞察彝族人与婚俗间的时代性关系~理解地方婚姻生活与思想意识动态。 关键词 彝族婚俗 地方特性 存在意义 盐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隶属凉山彝族自治州。幅员面积辽阔。盐源县...
文章_免费下载
文章_免费下载 彝族婚俗研究 ——以盐源县婚俗为个案 罗珍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09级1班 090101038 指导教师:谢美英) 内容提要 彝族婚俗是彝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习俗~是彝族习俗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采取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注重婚俗的传统论述~考察当地婚俗状况~旨在揭示当代文化语境里彝族民间文化的变化。洞察彝族人与婚俗间的时代性关系~理解地方婚姻生活与思想意识动态。 关键词 彝族婚俗 地方特性 存在意义 盐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隶属凉山彝族自治州。幅员面积辽阔。盐源县世居汉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等21个民族,总 [1]人口3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中彝族人口最多,县内的彝族居民属“圣扎”支系。县内彝族人的居住分布呈大分散居,小聚居,不同姓氏小杂居,同家族大聚居特点。县内每年都有很多结婚的青年男女。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与国家政策引导下,社会发展迅速,县内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传统的婚俗与现代的婚俗相互接轨,形成彝族原生传统婚俗文化与外来婚俗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共生局面。 笔者于2011年7月20日至2011年8月25日对盐源县传统习俗文化——彝族婚俗做实地调查。该次考察以个人访谈、小组座谈 、参与结婚仪式、体验结婚仪式、长期观察与结婚仪式为收集新材料或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式。结合有关彝学专家、学者文献著作,参考网络、杂志上的与本论题相关的资料,同时笔者以主位视角审视与阐释彝族婚俗。主要从彝族婚姻习俗、婚礼习俗在地方的存在意义,地方性凸显等角度尝试阐发。 一、婚姻习俗 1 在奴隶社会时期,凉山彝族婚姻家庭的普遍形式是一夫一妻制。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男子掌握财产支配权的基础之上的,它是通过严格的同族内婚和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姨兄弟姐妹间禁婚和姑舅表兄弟姐妹间优先结婚实现的,并产生了相应的婚姻习俗。 (一)民族内婚 在凉山奴隶社会,民族内婚的观念十分牢固,且得到严格遵守。民族内婚,是指将婚姻缔结限制在本民族范围内,严格禁止彝族同其他民族通婚。凉山彝族认为本民族是最优秀的,也是最纯洁的,彝民族不能同其他任何民族通婚,并以习惯法保障之。若彝族与异民族通婚,所生子女不是纯正彝根。因此,民族内婚得到严格遵循。即使在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凉山边缘地区也是如此。若谁一意孤行而违反彝族同其他民族通婚的婚姻禁忌,必然受到习惯法的严惩。 (二)等级内婚 等级内婚是指婚姻缔结只能在黑彝与黑彝之间、曲伙与曲伙之间、阿加与阿加之间以及呷西与呷西之间进行,不同等级一般不能缔结婚姻。尤其是统治者黑彝等级绝对不能与被统治等级中的任何一个等级通婚,连恋爱、婚外性关系也完全被禁止。这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等级在婚姻形态上的反映。 等级内婚严重的扼杀了广大青年男女的恋爱和婚姻的自由,有的青年为了追求纯真爱情,敢于蔑视甚至反抗等级内婚制,而以身殉情。彝族青年向往自由和幸福的爱情,强烈期盼着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的实现。如今,等级内婚的观念不断淡化,但仍有一部分人墨守成规。 (三)家支外婚 家支外婚是指婚姻选择必须在本家支外进行,同一家支内部严禁通婚。由于家支是以父子连名制谱系为纽带联络每一男性成员的父系氏族血缘集团,因此家支外婚实际上就是氏族外婚。在私有制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里,实行家支外婚,是通过家支外婚的婚姻缔结关系,建立不同家支的政治联盟,联合阶级力量,对外进行冤家械斗,掠夺财物之目的,而不是为了男女择偶的意愿。 当然,家支外婚也有其优点。由于家支外婚使男女双方的婚姻缔结不能在本父系血缘氏族集团内进行,从而有利于排除近亲结婚和近亲繁衍后代的可能性。因此家支外婚又具有道德进步的意义。如今,这已化为彝族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伦理道德,不 2 能也无法用进步与否的去衡量,判断。只要是本家支内的人,无论以前认不认识,无论隔上多少年代,只要见了面,只要知道是一个家支的人,都会觉得无比亲近,亲兄妹般相待。这就是伦理道德力量。所以,凉山彝族至今还严格遵守家支外婚的婚姻道德。 (四)买卖形式的婚姻 买卖婚姻,是指男女结婚时,男方家庭要付给女方家庭一定数量的钱财作为代价。彝语称为“俄撒哲”,意为联姻金。所谓以买卖为形式,是指买卖不是婚姻的实质,只是达到其实质的一种形式或手段。其实,凉山彝族的买卖婚姻,其根本实质是维护等级制。在过去,各个等级的女子身价相差很大,奴隶主女子的身价如此之高,被统治等级一般是不能支付的。曲伙女子的身价,一般的阿加和呷西也是付不起的,就是付得起也是不允许的。 在旧社会的买卖形式婚姻中,女子被看作父亲家中的财产,以聘金的方式将她卖出 ,处于卑下的的地位。女儿的婚事由父亲做主。女儿究竟嫁给谁,完全掌握在父亲的手中,父亲不得不考虑男方家给于聘金的多少,而不顾女儿的意愿。所以,男方虽然心爱对方女子,但因付不起聘金而作罢。 如今,凉山女子的身价钱又呈上涨趋势。这可能是过去买卖婚姻的残留遗风。但过去是建立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之上的,如今没有一个黒彞女子的身价是多少,一个白彝的女子身价是多少的说法。每个等级女子的身价是一样的。 (五)转房 转房是凉山彝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凉山彝族习惯法规定:妇女在丈夫死后,若在生育年龄,子女尚未成人,特别是在无小孩的情况下,要转嫁给亡夫家中的同胞兄弟或近亲。按彝族习惯,先看有无同胞兄弟,若无同胞兄弟,按血缘远近顺推,若平辈兄弟中没有合适人选,再转给晚辈或长辈男子亲属,以不超过三代为限,不管他是否已娶妻婚配(若男子尚未娶妻,他可在转房后再娶。若男子已娶妻,则原妻成为大妻,被转房妇女成为小妻,她只能留在亡夫家中由转夫前往上门。 转房往往会造成被转房男女双方年龄悬殊大,同时也促使一夫多妻的现象增多。过去的转房往往是在被迫之下进行,转房的男女双方之间往往也没有什么感情可言,所以转房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特别是妇女。如今,凉山彝族仍有转房的现象,但一般都是双方同意的基础上进行。 3 (六)离婚 离婚,彝族称之为“府尔”。总的说来,凉山彝族很少有离婚现象。因为婚姻不仅是夫妻双方的事,还涉及两个联姻家庭,两个家族。婚姻关系的这种复杂性,必然造成离婚的难度。彝族男子不能随意休妻,只有证据确实,理由充分,经德古调解,方可休妻。这必然使凉山彝族离婚现象极为罕见。 通常,主动提出离婚者,被视为蔑视和羞辱对方。在他们看来,男女任何一方主动提出离婚,无疑使对方受到极大蔑视和羞辱,同时也损伤了对方家族的自尊心和面子,使其处于难堪境地。因此,主动提出离婚,必须要在道义和经济上付出重大的代价,给对方以经济和情感补偿,解除道德良心的谴责。若女方提出离婚,按已付聘金 向丈夫及其家支打酒杀牲,以示赔礼。若是男方提出离婚,的2—3倍以上退还男方, 被认为是对女方的嫌弃,女方不仅不退还聘礼,男方须向女方本人及其父兄家支赔偿很大一笔钱,也买酒杀牲公开招待女方家支,以示赔礼,家中财产部分归女方。 二、婚礼习俗 婚礼是凉山彝族女子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人生礼仪。准确的说每一个凉山彝族女孩都有两次婚礼。成年礼也是一次小规模的婚礼。成人礼是人类生命中的一种具普遍性、民族性、阶段性等性质的文化仪式行为。这种礼仪特别在相对落后的民族或原始部族处较为显见。它“曾毫不例外地在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存 [2]在过”。古代中原华夏族就已有男子“冠礼”仪式,女子“笄礼”仪式。据人类学、民俗学资料显示,澳洲、非洲、美洲等原始部族仍存在成人礼宗教仪式,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成人礼。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成人礼更是丰富多彩,形形色色,如:瑶族的度戎礼、土家族的戴天头礼、独龙族的黥面成人礼、藏族的戴巴珠礼,等等。这些成人礼与仪式过程通常被认为“是社会秩序或节奏转折或转化之际所举动的过渡庆 [3]典”,过后受礼者的地位和身份才重新发生变化。彝族的女子成人不仅标志着当事人已告别过去,迎接未来,或少女走向成熟、走向成年的标志,更是“把仪式看成是 [4]人与神圣力量的交流过程”。女子安然通过仪式,即自己的灵魂在非合法性行为或未订婚而发生性行为前经洗涤,死后经大型超度仪式“撮比”便可顺利达到彝人信仰中的祖灵界,即彝语称“史幕俄哈”。从而彝人抱女子精神实体在仪式后重生的理念。 4 大凉山当地彝族称女子成人礼仪式为“啥啦洛”。其中沙啦意为“童年的裙子”,“洛”意为“换”。据此理解,当代学术界一致把彝族女子成人礼仪式称做汉译的“换童裙”,即脱离童年的裙子并意味着换上新的成人裙子。彝族换童裙在凉山是件非常重大的事,至此也成为彝族传统民俗中突出的主要文化和宗教仪式。仪式在彝族人民心目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虽彝族解放前早已进入奴隶社会,但还存在早期原始巫术 行为。这成人礼宗教仪式犹如“原始人的宗教仪式是原始宗教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一样。在成年礼中新郎是“缺席”的,所以一般都说是把女孩嫁给锅庄、嫁给树木,要把女孩背着在一棵树或锅庄边上绕三圈。成年礼的时间大多根据女孩初潮而定。和婚礼相比,成年礼的规模较小。下面介绍婚礼: (一)订婚仪式 在过去,凉山彝区盛行包办婚姻,指腹为婚的现象也不少。如今,包办婚姻几乎不存在了,自由恋爱的彝族男女青年越来越多了。但这种“自由恋爱”有它的独特之处。即在确定婚姻关系前要让双方见面。但见面的场合一般都是非正式的,比如,赶集日在街上见面是较为理想的场合。双方在朋友亲人的陪同下,彼此装得若无其事地在大街上闲逛,其实眼睛都在暗中搜寻着或躲在角落里偷偷地看。当双方都满意时就开始商讨彩礼的数目和订婚的吉日了。 届时,先由男方邀约男性数人,带着部分彩礼去女方家中喝订婚酒。但迎接贵客的最先见面礼,却是村中姑娘们迎头泼来的一瓢瓢清水。走在前面的客人脚还没跨入大门时就会迎头一瓢,接着就拉开“战幕”了,不把这些清水连同心中的欢乐一起泼向客人,不把客人泼得像落汤鸡似的浑身湿透,她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有的还把锅烟、猪油及辣椒面搅拌在一起抹客人的脸,把他们一个个抹得像煤炭工一样。客人们要费上好一番力气才能冲破姑娘们的重重围攻,进入堂屋。进门后,长辈些就开始劝说姑娘们到此为止了,但那时客人们一个个已狼狈不堪了。 进了屋后,就让客人们烤火饮酒,杀猪宰羊,很热情。订婚一般要宰两只以上的牲畜,得有一只猪,需用猪脾来占卜替换是否吉利,之后还要将内脏切成坨坨肉,丢进火塘里烧熟,彝族称“射夫”,盛在精美别致的木盘里款待客人。过后,客人中的长辈把带来的彩礼钱放入装“射夫”的木盘中,捧送给主人家,表示婚事已订,可以商定结婚的日期了。商量好结婚日子后,坨坨肉的宴餐就开始了。客人一般在第二天早餐后离开。 5 (二)喜背新娘 当婚期临近时,新娘要节食禁水,彝语称“咱果”。禁食的时间根据路途的远近而定,若新娘属远嫁,则婚礼前七天或五天就开始节食。近嫁者则要在婚礼前三天禁食。为什么禁食呢?有的长辈说因姑娘出嫁,送亲的都是男性,若不节食禁水,怕新娘在路上不方便。路上不方便。随着社会的发展,“咱果”的现象越来越来少,只有比较落后的地方仍然有这种情况。 婚礼前一夜,村中男女老少都会前来祝福。欢聚在新娘家里饮酒对歌。妇女们全都集中到新娘身边,用披毡蒙头,通宵达旦地唱婚礼歌。其中主要唱《妈妈的女儿》、《阿嫫妞妞》、《留住女儿》等悲伤而幽怨的歌。歌词大都叙述女儿悲苦的一生,控诉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给妇女造成的不幸。她们有唱不完的歌,吟不完的诗,诉不完的苦;她们唱得忘记自己的存在,忘记了时间的 存在,一直唱到黎明时分才停下,这时,送新娘的准备开始了。 第二天,当太阳还躲在山的背后时,姑娘们就将新娘扶出门外,让她坐在一块竹席上,请来一位村中多子多福的妇女为新娘梳妆打扮。新娘着妆毕,被拥至房前果树下坐着,由姑娘们护卫。于是一场抢新娘的和留新娘的争夺战开始,姑娘们仅仅把新娘围在中间,他们端着水盆,随时准备对前来摸亲的迎亲者进行较量。新郎家派出的迎亲人得有耐心,他们要在打不还手骂不回口的委屈中,设法抢亲,只要迎亲人摸到了新娘头上的彩带,她便算是夫家的人了。这时,姑娘就会停止护卫,上前与新娘一同用披毡蒙着头哭,个个泪流满面,甚为感人。背亲的人等姑娘们的送行差不多后就前来背新娘,他把新娘背出村外,迎娶新娘的人把身上披着的“瓦拉”垫在地上,让背亲人将新娘放下,路途遥远的这时才改骑马或坐汽车。路近的就靠人背到男方家。 送亲人来到距新娘家不远处时,应在一山坡下停下。因为新娘入夫家的门,要么是早上放牲畜以前,要么等到太阳落山以后。待太阳落山时,送亲队伍就可以把新娘送进新郎家门。新娘入门后,新娘和主要的客人坐于锅庄右上方。待客人坐定,新郎家选派与新娘生肖相合的少女,为新娘揭头盖、梳妆。梳理完后,少女与新娘同食一口酒和肉。新娘饮食毕,男家便大摆婚宴。 (三)亦歌亦舞,通宵达旦 当神秘的夜幕降临时,它就会把满怀喜悦的人带进一种近乎狂欢的境地。也许是主人家酿制的美酒让在场的彞人飘飘然起来了,主客双方此时都解除了属于白天的拘 6 束,准备斗智斗勇,赛歌赛舞,通宵达旦,尽情欢乐,一醉方休。 首先主客双方各选一个代表,一人一段的诵唱一些词,此意大都是相互问候和祝 [6] 贺的。接着,由双方知识渊博者说唱“克哲”。 (四)喜追新娘 翌日晨,新娘起身回娘家,这个婚礼接近尾声。也有的夫家新娘在夫家住几日,与夫家人举行一次宗教仪式后再走。如有这种情况,一般只留一两个客人陪新娘,其余的当天上午就回家。这主要是为新娘举行迎魂仪式,也就是把新娘的“灵魂”从娘家迎到夫家,使她成为夫家的一位正式成员,仪式中须请毕摩献神,祈祷平安。但很多夫家是在找借口挽留新娘,所以,一吃过早饭,有的新娘就悄悄带着部分送亲的客人逃返娘家。这时候,新娘的姑子们一般都要来追赶或劝阻新娘。有些新娘能成功地潜逃,而有些新娘则不幸被追上,一旦被追上,寡不敌众,寸步难行。 新娘返回娘家的第二天,新郎在同村寨青年的陪同下,背酒、肉到新娘家回拜,当日或次日返回。新娘则留住娘家,成为“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再过一段时间或过年过节的时候,新郎家要派新郎的姐妹请新娘回家、这样,新娘在娘家、婆家往返来回,多数就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直到有了身孕,才在夫家安定下来。 三、婚俗的地方性凸显 参考有关彝族婚俗文献,婚俗在当地的生存是有其特征的。 民族内婚是凉山彝族处于封闭状况和民族矛盾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民族内婚的观念有所淡薄。特别是盐源县,它现在是凉山州17个县中,已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县,经济总量已在全州前列。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以前的盐源严格禁止彝族同其他民族通婚。他们认为本民族是最优秀的,也是最纯洁的,彝民族不能同其他任何民族通婚,但现在民族内婚的观念越来越淡薄,出现了各民族通婚的现象。等级内婚是指婚姻缔结只能在黑彝与黑彝之间、曲伙与曲伙之间、阿加与阿加之间以及呷西与呷西之间进行,不同等级一般不能缔结婚姻。现在这样的等级内婚很多地方仍然盛行。而盐源县等级内婚的观念不断淡化,出现了很多等级内婚的情况。但黒彞与其它等级之间结婚的很少。很多仍然认为他们是统治者,觉得不应该与被统治者结婚。 7 传统的彝族人结婚时间是每年的秋冬季,冬季结婚的最多。现在很多落后的地方仍然如此。但盐源已经改变了这样的模式,一年中的每个季节都可举行婚礼。这改变了结婚时间的固定模式,使其符合人们的需求。 四、婚俗的存在意义 彝族婚俗随时代的变迁而演变。以前的一些婚俗习俗不适应生产力、生产关系与历史潮流,自然灭亡。而盐源县婚俗在当地以一年四季都可以结婚的灵活方式存在,显然有其适应社会生活而存在的现实意义。它的存在对现实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起巩固与稳定作用,是基于生活需要而存在并提供精神层面上的服务。经过长时间的考察与思考,该婚俗对当地个人的心理具有调适功能,对社会成员进行价值整合意义;婚俗的存在维系彝民的原文化认同感,唤醒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广大彝族青年男女渴求自由恋爱,有着追求婚后幸福的强烈愿望。在过去,为了反抗买卖形式的婚姻,有的男女青年甚至走上了绝路。因此,买卖形式的婚姻扼杀广大青年男女的恋爱自由和婚姻幸福。现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自由恋爱现象,实现了彝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愿望。 五、一个结婚仪式案列的描述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所以一直都有机会亲临目睹彝族婚礼。今年暑假在家的时候就参加了一个亲人的整个婚礼过程。 [7] 定婚,彝语叫做“吾让木”。 2011年7月25日,新郎家19人由媒人领队,来到女方家做客。中午,新郎部队到达目的地时,女方家的姑娘们早已贮好水严阵以待。待他们的部队一靠近女方家,女方家的几个年轻的姑娘向他们泼去一瓢瓢清水,直到把他们一个个泼得全身湿透才肯罢休。他们的部队也表现得非常勇猛,用衣服或瓦拉蒙着头,冲破姑娘们的一道道防线,猛冲进屋。姑娘们则会紧追不舍,还会乘其不备用锅烟和炭灰抹他们的脸,他们的部队一个个被弄得狼狈不堪。 8 泼够水之后,主客便一起坐到火塘边相互交谈,主人家就拿出美酒让客人们饮个痛快。随后便开始杀猪,女方家杀了两只200多斤重的肥猪。主人家把肉切成一两斤重左右的方块。直接放到锅里煮,刚熟就用手拿着吃,这就是彝家有重大喜事才吃的 杀猪时,有个老者取出猪的胆囊占卜吉凶,然后把猪肉砍成拳头大的砣砣砣砣肉。在 肉,放在火塘里烧熟,用一只矮脚木盔盛上,搁一杯酒,请了一位年高德重的老者端到门外,站在屋檐下念祝辞敬婚神。 那个年高德重的老者端着木盔在屋檐下念的祝辞是这样的:“属兔的年份,属兔的日子,属兔的夜晚,年份十二年,要数今年好,一年十二月,要数本月好, 一轮十二天,今天最吉祥,天上流云今晚最快,天上星星今夜最密,玉华与阿妞今晚结成亲,美酒流成河,食肉堆成山,有儿娶媳妇,有女找亲家,愿他们来日,生儿有九个 ,九个都成才,生女有十个 ,十女嫁十方,儿子长寿直到头发白,父亲长寿直到牙落光,愿他们无病无灾、幸福安康。” 念完祝辞后,老者将烧肉端回来给客人吃。客人把烧肉分吃光后,将事先备好的 )3万元放在一扇盛着米的空筛子里恭恭敬敬地端给主人。主人接了筛彩礼(身价钱 子,把钱拿了,随手抽一份回赠给客人,表示他们只收下了自己女儿的身价钱,而并没有把男家的财神一起拿来。 下午,客人正准备回家时,女方家给了每位客人一些钱,俗称“卡巴”。同时,让客人们带一块烤荞饼和一块猪前脚肉及几件啤酒给亲家。男方家回到家后即把肉煮熟,连同荞饼和酒均分给邻里亲友一起吃,不能独享。 盐源彝族的抢婚常常以“泼水为媒”。定完婚之后,双方家人就商定结婚时间为2011年8月10日。在婚前的前三天,男方家在亲友中挑选精壮男子数人,由新郎的兄弟带领,背上一桶酒,一行9人到女家去迎亲。 按照彝族传统,结婚要抢的第一个考验是泼水。当女家闻知客人前去迎亲时,新娘的姐妹和至亲好友早就储水准备,专等接亲的人。客人一到门口,一瓢瓢、一盆盆清水劈头盖脸泼来。顿时,客人一个个成了落汤鸡。但又不能有任何怨言,相反地要表现出抢婚者百倍的勇敢。正当客人被泼得无处藏身时。新娘的女友们又用和着辣椒面的锅烟,趁客人毫无准备时,涂到客人脸上,使客人当众出丑,还引起了主人家的哄堂大笑。面对这些突然袭击,客人只能忍受,不能还击。每个迎亲者都明白,泼水、摸黑之礼,只是对抢婚者的一种象征性的考验,并非真有敌意。一旦新娘抢到手,自然会化干戈为玉帛。 9 婆家姑娘给新娘梳头看新娘。一阵骚乱之后,客人抢到了新娘,并将新娘背到屋外一间临时搭起的草棚里,为她梳洗打扮,更换新衣。从这时起,新娘就开始禁食了。“禁食”是彝族婚礼中的一种禁忌。当新娘梳洗打扮之后,便在草棚的一角备酒款待迎亲的客人。酒宴上有彝族传统的摔跤表演。先是小孩摔,接着是男女双方两家来客中的年轻小伙子出场,观战的人们拍手欢呼。比赛之后,新娘开始哭嫁,新搭的草棚被拆去,新娘又一次被客人背入屋内。这一夜,人们举杯畅饮,狂欢达旦。 第二天入夜时分,两家的大力士又要进行角力比赛。当表演达到高潮时,迎亲者9人中,3人就乘混乱之机,背起新娘就跑。新娘在迎亲者的背上大哭大喊,女方家的人紧紧追上来,但都不是真追。到了男家,新娘照旧要先进入一个小草屋里。此时男家杀猪宰羊,设宴招待亲朋好友。这一夜新娘和新郎并不同居。 到了第三天,新婚夫妇同往女家。叫做“回门”。去时牵一只羊,带一桶酒,等到女家献神时再正式同居。 结语 彝族婚俗依然生存并盛行于当代彝民的生活中,是他们生活进行正常运转的组成部分。对彝族婚姻习俗、婚礼习俗、生存意义、婚俗在地方性凸显、婚俗的发展趋势等的探析是必要的,挖掘彝民对当地婚俗的认知与意识动态。据本文基本了解了彝族婚俗整体框架。但未能对彝族婚俗进行深入专题研究,而主要在于面面涉猎,对其中 小论题的深入分析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 注释 [1]凉山彝族内部方言繁杂、土语林立~具体民居建筑、地方习俗等各有特色~主要按地方土语和男子服饰特点被划分为:所底,小裤脚,、仪诺,大裤脚,、圣扎及田坝,中裤脚,四大支系。均为传说中的彝族先祖古侯、曲涅后裔。解放前~大小凉山境内彝族仍处奴隶社会阶段~家支制度与等级制度维系社会结构体系。笔者认为~按血统纯度与社会等级分为:孜莫,土目或土司,即最高统治者、诺合,黑彝,即近代彝区主体统治者、曲合,白彝,即具彝族血统而并非是古侯和曲涅后裔、曲诺,农民,即没落贵族或传说先祖古候,黑彝,与曲涅,土司,后裔但非纯正彝族血统~未受孜莫和诺合的贵族身份认可~划归于白彝阶层、阿加,非彝根者,、嘎西,奴隶,即无 10 任何权利与人生自由者。前两个贵族身份可落为后四个等级之一~后四个身份不可升迁为最高等级~他们内部可升降。 [2]张力奇: 成人礼的来源、类型和意义[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3)。 [3][4]诸建芳:《人间神话》——云南芒市一个傣族村寨的仪式生活、经济伦理与等级秩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第21页。 [5]杨国部:《原始文化与语言》~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第69页。 [6]“克哲”是亲家之间为了交流感情~相互玩笑取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口头民间文学形式。它不是相声~但却能引起听众的爆笑,它不是诗歌~却音韵铿锵~朗朗上口。它以夸张~诙谐为基本特征~以一人说一段~轮流交替说为其基本形式。他们思路清晰~谈吐自如~随机应变~妙语连珠~反应敏捷。这样你问我答~你来我往。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直到决出胜负为止。 [7]是双方正式结缔婚姻的主要标志~彝族谚语曰:“祖灵可戏~婚事不可戏”~一旦举行了定婚仪式~双方便不得再反悔婚约。 11
/
本文档为【文章_免费下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