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word格式] “尚态”的极致——王铎草书在明代草书史上的地位分析

2018-02-02 14页 doc 35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word格式] “尚态”的极致——王铎草书在明代草书史上的地位分析[word格式] “尚态”的极致——王铎草书在明代草书史上的地位分析 “尚态”的极致——王铎草书在明代草书史 上的地位分析 第26卷第3期 Vo1.26No.3 周口师范学院 . JournalofZhoukouNormalUniversity 2009年5月 May2009 “尚态”的极致 王铎草书在明代草书史上的地位分析 邓建民 (漳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有明一代,帖学盛行,行草书法硕果累累.明人的书法创作”尚态”,王铎草书在结字的正奇对比,字间的 生动联系,...
[word格式] “尚态”的极致——王铎草书在明代草书史上的地位分析
[word格式] “尚态”的极致——王铎草在明代草书史上的地位 “尚态”的极致——王铎草书在明代草书史 上的地位分析 第26卷第3期 Vo1.26No.3 周口师范学院 . JournalofZhoukouNormalUniversity 2009年5月 May2009 “尚态”的极致 王铎草书在明代草书史上的地位分析 邓建民 (漳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有明一代,帖学盛行,行草书法硕果累累.明人的书法创作”尚态”,王铎草书在结字的正奇对比,字间的 生动联系,墨法的润干对比等这些特别能现”尚态”效果的形式手法上都达到了明代的极致,因此,他是明代草书史 上最具有代表性的草书大家. 关缱词:尚态;明代草书吏;王铎草书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671—9476(2009)03—0141—04 明代崇尚帖学,行草极其繁荣.王铎为晚明草 书大家,其草书的创造性风格在明代草书史的”尚 态”时风中具有代表性的意义.但是,由于王铎贰臣 的身份,历代的书法理论家在评论其草书成就时往 往因此而降低其艺术成就的层次.所以,摒弃封建 伦理道德和艺术观念的偏见,将王铎草书置于明代 草书史的环境中重新审视,确立其在明代草书史上 应有的地位,对当代的书法研究应当有一定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 一 ,明代草书盛况分析 梳理分析一下明代草书概况,可以使王铎草书 在明代草书史,以至古代书法史的位置趋于清晰. 有明一代,崇尚帖学,是书法史上独尊帖学的最 后辉煌期.明代小楷与行草极其繁荣,尤其是行草. 即使断定”是代书学,真所谓江河日下,不足观者 矣,,[1].的祝嘉,也在《明代之书学》里说:”故书学虽 盛,亦不过专工行草而已.明人既多能行草,其绝不 知名者,亦有可观,盖以帖学大行也.,,[1]弛. “真所谓江河日下,不足观者矣”应是过激之言, 但从祝嘉的”其绝不知名者,亦有可观”的论断中,可 以推想到当时行草书的繁荣盛景. 就明代草书史而言,明初宋克首开其端.他章 草,大草皆能,其大草作品气势宏大,”既有狂草之豪 放,又见章草之生辣”L2J1”,虽王世贞评论他”健笔纵 横,差少含蓄”[3],但明代草书强劲的势头实是由其 发端.紧跟其后,宋广,宋琏,陈璧,沈度,沈粲,解 缙,张弼,陈献章等皆擅草书,其中,张弼成就最高. 张弼草书师法张旭,怀素,虽然项穆批评其”或以一 字而包络数字,或以一傍而攒簇数行,强合勾连,相 排相纽,点画混沌,突缩突伸”[4]5船,但他的草书放弃 了明初三宋,二沈兼有的章草用笔,使其书势更为纵 放,这在明代草书史上是一大进步.陈献章的草书 与他的心学相表里,他束茅为笔,在书法创作形式中 把意趣排为首位,这可以说是明代草书史情趣性用 笔,用墨的滥觞.明代中期,吴门书家统治书坛,其 草书的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征明,陈淳等.祝允明 最得时人和后人盛誉,《名山藏》称:”允明书出入晋 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53177 根据”晚益奇纵”的措辞,估计所说的对象应指 草书,并且赞为”国朝第一”.文征明虽备草书一体, 但笔法比较简单,有的作品笔力偏弱,草书水平还不 如他的学生陈淳.陈淳草书上追唐宋,独出机杼,率 意纵笔,呈现一派豪放之势.他的草书狂放的抒情 性可以说是明代草书走向晚明浪漫主义书风的一个 前奏.进入晚明,王阳明学派的心学和李贽的学说 对社会的影响日渐深入,这时期的草书家基本都受 以上学说的影响.徐渭草书师承二王,怀素,以大胆 的,个性化的用笔,狂肆的气势,爆发式地抒发自己 收稿日期:2008—12一O1 作者简介:邓建民(1964一),男,福建云霄人,讲师,美术学硕士,中国书 法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为中国书法史. 142周口师范学院2009钲 愤懑,抑郁的情感,其用笔,结体,章法都有独到的成 就.董其昌草书颇饮时誉,在晚明,清初影响极大, 其草书以淡远,俊爽为特征.张瑞图草书改变历代 草书家以圆转取纵势的笔法,代之以锐利的侧锋大 翻大折,个性化的创造十分成功.晚明最后三位草 书名家是黄道周,王铎,倪元璐.黄道周草书以钟 繇,索靖,王右军为源,用笔痛快淋漓,在遒媚中颇具 劲峭之势.倪元璐草书糅合颜真卿,苏东坡,米芾的 用笔与结体,行笔强调涩势,结构奇谲,”新理异态尤 多’’[]?. 以上所列,皆足称草书名家,大家者,其他未列 之草书家则更多,可见明朝草书之盛.如此的草书 盛况,是宋,元,清三代无法比肩的.因此,明代书学 也不像祝嘉所说”书学之废,未有甚于此时者 也,,【.,作为一个朝代的书学,它也有自己的特色 和长处.它与书法史的宋,元,清三代并列,是毫无 愧色的. 倘若把明代草书家按水平高低排列成正金字塔 形的话,由以上概述中可以看出这金字塔形底座的 庞大,而庞大的底座所支撑起的金字塔塔尖的高度 将是非凡的.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明代的草书名 家与大家为何如此众多,并且,由此也可以窥测到明 朝代表性草书大家在书法史上的位置. 二,祝允明,徐渭,董其昌与王铎草书的 比较分析 综观以上所列明代草书诸家,在艺术成就和影 响上得到历代书家与书论家比较一致盛誉的,除了 王铎,还有祝允明,徐渭及董其昌,他们都堪称草书 大家.祝允明草书取法大令,永师,张旭,怀素,黄庭 坚等,功力深厚,在字间连接,行间穿插等空间布白 方面颇有新意,草书作品线条坚劲,豪肆.但其挥翰 迅疾,再加上常用短锋硬毫笔,因而起,收笔常见开 叉和粗糙的笔触,尤其当所用的纸张为熟纸时,作品 常稍显浮躁之气,如《致元和道义札》,《自作诗词卷》 等.即使在他的代表性的作品——l1米长的《箜篌 引等诗卷》,也未能克服有时用笔过于粗糙的缺点. 莫云卿说:”京兆师法极古,博习诸家.楷书骨不胜 肉.行草应酬,纵横散乱.精而察之,时时失笔.当 其合作,遒爽绝伦.”[]l7. “当其合作,遒爽绝伦”是其草书精彩的一面, “行草应酬,纵横散乱”则是其草书粗疏的另一面. “精而察之,时时失笔”当是夸张之词,但运笔有时好 作驰骋,少作调锋,换锋,当为事实,其作品用笔往往 优劣掺杂.娄坚亦云:”京兆草书,笔力非不矫矫. 求之伯高,藏真,尚多乖少合,况于晋人之远韵 乎?”[5] 因此,挥翰间某些用笔的粗疏与失误,阻碍着京 兆草书大家境界的进一步拔高. 徐渭是个天才的书法家,其作品元气鼓荡,撼人 心魄.他对草书创作的各种形式要素都有独到的理 解,对笔法的精研,使他能以正锋行笔.但是,创作 时在爆发式情感的驱动下,有时也出现某些失控之 笔.陶元藻说:”其书有纵笔太长处,未免野狐 禅.~[1]37o徐渭草书作品面貌独特,很难看出依傍,作 品上点画狼藉,时有出人意外的离奇发挥,所以,他 的草书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书法军”中的”偏军”. 袁宏道评价他:”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 之散圣,字林之侠客.-[73”散圣”,”侠客”也给人以 “偏军”之感.因此,徐渭是明代草书大家,但是,他 的草书艺术还无法把他支撑到明代草书最有代表性 书家的位置. 与徐渭草书呈现作者郁积情感的喷发相反,董 其昌草书追求的是远离俚俗情感的空灵,淡远的禅 意.对书法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功力深厚的书法实 践,使董其昌在草书的笔法,结构,章法和用墨上都 有独到的建树.其草书的笔法精微入妙,结体似欹 反正,章法疏空萧散,用墨浓淡润枯相杂.这些书法 创作的各种表现形式,共同的目的只有一个:表现淡 远,空灵的禅意.他的作品在晚明,尤其在清初的影 响超过其他明代草书各家.然而,简远,空灵禅意的 极致追求,给董其昌的草书带来高层次境界展现的 同时,也给他带来笔力,气局赢弱的弊端.康有为 说:”董香光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 俭.”[6J6.他又说:”香光俊骨逸韵,有足多者.然局 束如辕下驹,蹇怯如三日新妇.以之代统,仅能如晋 元,宋高之偏安江左,不失旧物而已.,,Lj1 董其昌书法因笔力,气局的柔弱,形成”如休粮 道士,神气寒俭”的弊端.但说他书法”局束如辕下 驹,蹇怯如三日新妇”,则言过其实.在董其昌的行 草作品中,还是有不少的奔放和老辣处,如《节临怀 素自叙帖卷》等.但是,笔力的赢弱,神气的寒俭,的 确是他草书作品高远境界追求的羁绊. 与祝允明,董其昌,徐渭相比,王铎草书显得更 加完善一些. 首先,王铎草书师承的面非常宽广,时间跨度从 东汉,魏,晋,南北朝以至唐,宋,所涉及的名家有张 芝,大王,小王,沈嘉,杜预,怀素,米芾等几十个.根 据笔者统计,王铎传世的草书临帖作品有126件之 第3期邓建民:”尚态”的极致143 多(包括墨迹和刻本).如此大量的草书临作传世, 在明朝的草书家中无人匹敌.因此,王铎对草书传 统的继承十分深厚. 其次,在用笔上,王铎草书既得到传统的高质量 的溉泽,又有自己创造性的发挥.张旭,颜真卿一系 正锋用笔和二王一系中,侧兼用的汇合,再加上”拓 而为大”,”不规规模拟”等个人创新的淬砺,使他的 草书线条具有精致的细节,雄健的笔力和极强的运 动感.启功说:”如论字字既有来历,而笔势复极奔 腾者,则应推王觉斯为巨擘.譬如大将用兵,虽临敌 万人,而旌旗不紊.且楷书小字,可以细若蝇头;而 行草巨幅,动辄长逾寻丈,信可谓书才书学兼而有 之,以阵喻笔,固一世之雄也.~[81172启功此段文字论 理深刻,既肯定王铎的传统功力,又概括其”笔势复 极奔腾者”.启功又在诗中盛赞王铎书法说:”王侯 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83”.,”五百年”刚好 可以涵盖中晚明,清,民国和当代.王铎草书的用 笔,基本避免了祝允明的粗率,徐渭的失笔与董其昌 的柔弱. 其三,在结体与章法上,王铎也有创造性的发 挥.结构上的疏密并置,正奇对比,尤其在结体的欹 势上,他的行书最大倾角是25度,而草书达到了35 度,因此,其欹势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的草书作 品.他的草书字间连接异常生动,特别是遥接甲骨 文,王羲之的从南北朝以至明代极少书家运用的”奇 异连接”,还有他独创的”二重轴线连接”.所有这 些,都使王铎草书作品的行轴线表现出强有力的弯 折,这就是他草书”飞腾跳掷”,”不极势而势若不 尽”,”挥斥八极之势”的主要动因.线条强烈的运动 感,结体的倾斜,字间的”奇异连接”,”二重轴线连 接”,这些书法创作形式的拥有,支撑其草书章法布 白呈现出生动多变的特征. 其四,在用墨上,王铎草书表现出对传统墨法的 性继承和出类拔萃的创造才华.成片的涨墨与 大片的枯墨的强烈对比喻示了他雄奇,豪肆的艺术 个性.在某些作品中,淋漓流动的涨墨与只剩灰白 色调的渴墨,似乎也在喻示着他已把书法用墨涨渴 对比发挥到了极致. 当然,我们并非说王铎的草书已经很完美了,他 的草书还是存在着一些缺点.我们只是说,他的草 书创作比祝允明,徐渭及董其昌稍加完善而已,尤其 他在线条的运动感,结字的正奇对比,章法的字间联 系,墨法的润干对比等,这些特别能表现明代书法时 风的形式技法上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极致,因而颇具 代表意义. 三,”尚态”时风中的王铎草书地位分析 梁城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 态.”_4_J5”元,明尚态”,这种观点已得到书法史上大 部分研究者的认同.黄悖分析明代书法时说:”书法 三要素用笔,结字,章法中,核心部分的笔法开始衰 减,而结字法与章法却因视觉欣赏方式的改变而大 为增强.其间更将绘画上的笔墨趣味移入书法,使 书法的墨法与绘画的墨法靠近,以强化视觉刺激的 丰富层次,这就造成了明人书法笔法不精,点画不清 而姿态跃出的局面.”[21]1? 明代书法因视觉欣赏方式的改变而加强结构, 章法,墨法的表现,因而使”明人书法笔法不精,点画 不清而姿态跃出”.用”笔法不精,点画不清”来涵盖 所有明代的书家书法,未免过于绝对.明代小楷成 就很高,如果没有精致笔法的支撑,是无法达到如此 成就的.但是,”姿态跃出”确实说出了明代书法的 基本面貌,也即说出了明代书法”尚态”的特征.既 然明代的书法以”尚态”为特征,那么,评论明代草书 家谁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就必须以”尚态”表现形 式的成就为对象进行各书家间的分析比较.根据前 面各草书大家间的比较,王铎在结字的正奇对比,字 间的生动联系,墨法的润干对比等这些特别能表现 “尚态”效果的形式手法上都达到了明代的极致.另 外,还有在他精能的用笔,强健的中锋笔力支撑下形 成的草书线条强烈的运动感.以上这一切,都促使 他草书的面貌呈现出匠心独运的”尚态”极致.因此 可以说,王铎在明代草书”尚态”的时风中是一个最 有代表性的草书大家.沙孟海分析王铎的书法时 说:”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 居然能够得其正传,矫正赵孟颗,董其昌的末流之 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了.”_9林 散之跋王铎草书时也说:”觉斯书法,出于大王,而浸 淫李北海,tl怀素后第一人,非思翁,枝山辈所能抗 手.”[】o]吴昌硕则以诗吟王铎草书道:”眼前突兀山 险蛾,文安健笔蟠蛟螭.波磔一一见真相,直追篆籀 通其微.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1当 代书论家周俊杰说:”当时人们提出一个颇具胆魄的 口号:’后王胜前王’,即认为王铎的字已超过了王羲 之.1982年先后在郑州和El本大阪举行了两国珍 藏的六十件王铎原作展,观后,相信此说亦非妄 语.’’[.] “后王胜前王”,此语已是言过其实.但是,吴昌 硕,林散之和沙孟海都是彪炳史册的书法大家,他们 以雄厚的书法实践和非凡的学识支撑起的眼力和判 144周口师范学院2009征 断力无疑是可靠的.那么,他们的观点可以作为笔 者上面结论的佐证. 当然,王铎书法受到的批评也不少,比较有代表 性的,如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张果亭,王觉斯 人品颓丧,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岂得以其人 而废之..[4]S95还有王宏《砥斋跋》:”文安学问才 艺,皆不减赵承旨,特少者蕴藉耳.”[1. 可以说,王觉斯是”人品颓丧”.但是,以封建伦 理道德为基点评判出来的人品败坏是否能够渗透到 书法创作中并减损其草书的艺术水平?书法史上至 今无人能够证明.当然,这种道德的缺损的确能在 潜意识中阻碍着人们对他书法艺术的激赏,即便如 此,对王铎草书的激赏者仍然不在少数.王宏的”特 少者蕴藉耳”也代表着书法史上一部分人对王铎书 法的评价.在艺术创作与欣赏活动中,当某种审美 趋向的风格发挥到极致,在鉴赏中又从它的审美对 立面进行观照时,它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如张怀 瑾的”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4J1曲, 米芾的”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 者”[1,等等.这种审美趋向对立面的观照可以说 是一种求全责备,不很合理.总之,以上所列的吴德 旋对王铎道德伦理层面上的批判,王宏对王铎书法 求全责备式的评介,是不会影响王铎作为明代草书 “尚态”时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草书大家的定位的. 参考文献: [1]祝嘉.书学史[M].兰州:兰州古籍书店,1978. [2]黄悼.中国书法史?元明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2. [3]崔尔平.明清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4:147. [4]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 出版社,1979. [5]马宗霍.书林藻鉴?书林记事[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4. [63包世臣.艺林名着丛刊?广艺舟双楫[M].北京:中国书 店,1983. [7]徐渭.徐渭集?附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启功.论书绝句[M].北京:三联书店,1990:172. [9]上海书画出版社.二十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历史文脉 篇[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7. [10]陆衡.林散之笔谈书法[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1994:91. [11]吴东迈.吴昌硕谈艺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3:117. [12]周俊杰.周俊杰书法短论集[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 社,1992:383—384. [13]王宏.砥斋题跋?瘗鹤铭考?义门题跋?庚子消夏记校 文[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4]朱仲岳.米芾墨迹大观[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 社,1989:112. ThestatusanalysisofWANGDUO’Scursivescript incalligraphyhistoryofMingDynasty DENGJian—min (DepartmentofEduc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ZhangzhouTeachers’College, Zhangzhou363000,China) Abstract:InMingDynasty,modelofcalligraphywonpopularity,andcursivescriptandrunninghandwerefruitfu1. Formswereadvocatedincreatingcalligraphyatthattime.WANGDuo’scursivescripthasattainedthegreatestaccomplish— mentinthecontrastofthefairstrokesandunusualstrokes,thearrangementofcharacters,thecomparisonofthedarkfull — bodiedinkanddry-brushstrokesandSOon.Allofthoseexactlyembodytheeffectofadvocatingform.Therefore,hewas themostrepresentativecalligrapherinMingDynastycursivehistory. Keywords:advocatingstyle;calligraphyhistoryofMingDynasty;WANGDuo’Scursivescript
/
本文档为【[word格式] “尚态”的极致——王铎草书在明代草书史上的地位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