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析机械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17-09-19 6页 doc 230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浅析机械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浅析机械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姓名:  刘川梁子  学号:200912070113 指导教师:李梅丽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阶段中,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想早日成为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应该端正好心态,把握好机遇,努力奋斗,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关键词]大学生,竞争,就业,机械行业 一、 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较...
浅析机械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浅析机械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姓名:  刘川梁子  学号:200912070113 指导教师:李梅丽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阶段中,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想早日成为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应该端正好心态,把握好机遇,努力奋斗,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关键词]大学生,竞争,就业,机械行业 一、 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较快增长的大学生数量而言显得杯水车薪,很难解大学生就业之渴。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太原工业学院教学楼 为了深入了解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情况,我走入位于太原市迎新街的一所高校——太原工业学院。不仅对2009,2010年此学校的就业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与其2011应届毕业生作交流,了解了他们就业情况,他们在面对巨大就业压力下的心态以及对于今年就业形势的看法。200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金融危机过去之后,大学生就业状况稍有回暖迹象。据调查显示,从2009至2011年,太原工业学院全校就业率呈递增趋势,由91.8%至92.4%至92.6%。201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3.3%),最低的是法学(86.7%)。同时,约58%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工作方向不对口,约81%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 太原工业学院东校区 以上数据显示,大学生就业现状在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然而,虽然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所回暖,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就业依然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我认为,大学生就业严峻的形势主要基于社会、高校与大学生三大方面的问题。 二、 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问题 1.经济转型期的就业状况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冲击充分就业的三大因素。整体就业压力增大势必会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2.严格的户籍#管理# 户口是经济的管理手段,在现实中,它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关于生源,户口的限制为大学生的自由就业设置了不低的门槛。 3.经济结构不合理 国内经济资源在人为因素影响下,片面流向重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大学生就业相匹配的知识型服务业则长期低迷,这种产业结构所对应的人才需求状况,就是低端岗位需求旺盛,“白领”岗位严重不足。另外,由于社会资源向公权机构过度集中,市场相对失衡扭曲、发育滞后,使得原本应该成为最大就业领域的市场企业,反倒成为大学生退居其次的就业选择。“高烧不退”的公务员热就是一个例证。 4.美国次贷危机 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看,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在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和企业都或多或少面临着各种困难。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同时又是出口大国,沿海许多以出口为生的中小型企业,在国外订单减少甚至没有任何订单的情况下,不得不作出裁员或关闭的决定,比较典型的是长三角洲与深圳的制造厂。这直接造成不少在其工作的大学生失业,而其中的下岗人员又必须重新择业,这些人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和应届大学生“抢饭碗”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而且一些曾经的聘人大户,在危机来临之际,开始缩小他们的招聘名单,甚至一些干脆取消了校园招聘会行程。 (二)高校的问题 1.高校缺少应有的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     近年来,国家教委及省教委,对高校及高校个专业进行各种评估,采用统一模式,各高校为了满足统一的评估条件,采用了好多虚假的东西,使各高校失去了几十年来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 2.高校地域分布不均衡 高校地域分布不均衡严重地影响了就业地点选择的均匀分布。调查表明,有约超过2/3的大学毕业生希望留在沿海的大城市就业,国外的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有约六成会选择在学校所在地寻找第一份工作,而我国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了。 3.高等教育在办学理念、职业指导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目前高等教育在办学理念与专业设置方面仍没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高校仍沿袭计划经济的办学思路,重视招生,轻视就业,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也有待改进。 4.大学扩招过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整体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 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此后,大学毕业生数量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而每年没有及时就业的大学生,又会给下一届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压力,逐年累积下来,导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社会提供的岗位每年都是有限的,造成供严重过于求,大学生求职择业的竞争日益加剧。 5.大学培养人才类型、方向与市场脱节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 学校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其次,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而且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 (三)大学毕业生的原因 1.消极等待,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 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向用人单位主动地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依靠自身的努力赢得竞争,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的关系去四处奔波,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2.过分看中职业稳定 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追求职业稳定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大部分毕业生将职业稳定绝对化,将其当做择业的惟一标准,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将任何具有风险的职业都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致使部分大学生的种种遗憾由此而生。 3.向往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就业行业和地区意向出现“偏好”,缺乏创业精神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与西,南与北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倾向。调查表明,大学毕业生选择发达地区的占70.7%,愿意到落后地区的只有29.3%。在就业行业上,大学生们普遍向往已经“人满为患”的大企业和国家机关,而对容量大的服务业、基层、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领域不感兴趣。对于三资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等行业形成就业偏好。这种心理势必会造成城市就业问题和人才分布格局的不合理。 4.过分重视自身的品牌,追求“门当户对” 在名牌高校里面,许多毕业生考虑自己出自名门,有着很响的品牌,在求职时也应该找一个像样的工作职位,这样才不至于掉价,因此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生会执着地追求高工资或高知名度的单位,而对于一般的工作机会往往不屑一顾,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而错失良机,最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三、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面对以上各种错中复杂的困境,解决大学生就业迫在眉睫,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来应对,多管齐下,方能摆脱困境。 (一) 社会可以做什么 1.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就业形势总是要受到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只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供给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机会。从政府角度讲就是要加强宏观调控:(1)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确保新增一定规模的就业机会。(2)调节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3)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多半是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体制灵活,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以市场为导向,做好“人才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工作 大学毕业生作为高校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衡量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志。因此,高校要确立市场观念,强化市场意识,以市场为导向,做好从“进原料”到“出产品”的全过程的工作,使“产销”对路,提高就业率。这需要:(1)加强市场调研,做好人才预测工作。(2)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强化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3)建立高校毕业生社会服务体系,根据市场的需求定期举办职业技能。“产”目的是“销”,高校要有市场竞争意识,重视“产品”的包装和销售工作,这样才能扩大知名度,提高美誉度,从而提高就业率。 3.加快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和完善 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过程中,逐渐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将失业保险逐步扩大到包括所有企业类型以及自谋职业者,发展失业社会救助,为部分新增劳动力提供救助。建立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用法律手段保护毕业生的利益。 (二)企业责任 企业应担负起社会责任,在招聘人员时,应把大学生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所具有的潜能,不应在初期对大学生的技能培训成本上有所吝啬。大学生在受过高等教育之后,自我学习能力和觉悟性有很大提高,一旦他们掌握了技术,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生命力的源泉。 (三)高校责任 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开设就业指导和增加社会的实践活动,对各个年级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系统地规划,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提升就业指导的教育职能,并且贯穿于大学生活全过程。在学生刚入学时就着意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明确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了解社会职业的基本知识,了解所学专业以及相应的适应范围。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加强职业选择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地职业意识。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的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性格特征,和与之相对应的职业适应范围,初步定位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毕业时,发动教师为大学生找工作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 (四)我们大学生要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大学生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首先要及时转换自我角色,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其次要深入了解自身,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最后大学生要对自己充满足够自信。要做好战胜在就业遇到各种困难的准备,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寒冬之后一定会有暖冬。 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大学生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大学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四、 机械行业就业形势与前景 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我也借此次暑期社会调查的机会对于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和探究。机械行业是为各行各业制造并提供机械设备和电器装置的部门,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它也是提供就业岗位的“大户”。这一行业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居多,由于过去没有按市场经济组织生产,致使生产与市场脱节,同时这些老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冗员过多,经济效益普遍不好。所以近几年机械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尽管如此,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机械类大部分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仍属“热销”人才。人们预测,机械类人才今后仍会有较大需求。高层次技术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 目前的机械行业人员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就是产品的开发人员与销售人员少,而中间生产环节人员比重过大。销售人员模不准市场行情,开发人员不能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过剩必然导致产品积压。因此,必须让中间庞大的生产队伍消肿,增大开发与销售人员队伍。目前机械行业最缺的人才:一是复合型管理人才,即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产品生产,把握企业方向的高级人才;二是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三是既懂技术又懂管销,了解市场行情。又能改进、设计开发产品的人才;四是高级技工。 总体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社会系统中既存在的制度和规则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高校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以及职业指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无法一朝一夕得以解决,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行为取向的改变也需要足够的效益冲击。因此在今后可预期的较长时期内,我们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但是我相信通过社会的关注,我们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我们的就业会好起来。 参考文献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编者: 储克森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2.大学生就业指导 编者:杨民助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机械类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编者:刘建新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本文档为【浅析机械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