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汽车油耗的测量与计算研究及其进展

2017-09-30 15页 doc 36KB 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汽车油耗的测量与计算研究及其进展汽车油耗的测量与计算研究及其进展 第25卷第1期北京工商大学(自然科学版)vo1.25N..1 322007年1月JournalofBeij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Jan.2007 文章编号:1671—1513(2007)0l一0032.06 汽车油耗的测量与计算研究及其进展 ,叶身斌 贺新,王岐东 (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37) 摘要:阐述了碳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日本,美国,欧盟等油耗标准或法规的碳平...
汽车油耗的测量与计算研究及其进展
汽车油耗的测量与计算研究及其进展 第25卷第1期北京工商大学(自然科学版)vo1.25N..1 322007年1月JournalofBeij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Jan.2007 文章编号:1671—1513(2007)0l一0032.06 汽车油耗的测量与计算研究及其进展 ,叶身斌 贺新,王岐东 (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37) 摘要:阐述了碳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日本,美国,欧盟等油耗标准或法规的碳平衡法公式. 通过对油耗的测量方法和几个典型的油耗模型的介绍,为油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城市交 通规划提供参考.另外,实验表明,单位油耗和比功率VSP存在线性关系,可以尝试在油耗研究中 引入VSP这个参数. 关键词:能源;机动车;燃油消耗;测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U464.113文献标识码:A 自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 中国的石油消费量达到2.75亿吨(每天598.2万 桶),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7.6%,成为仅次于美 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长远看,未来中国石 油需求和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依赖还将进一步增加, 石油短缺问题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另 外,受观念,政策,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 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能源系统 总效率为9.3%,只及发达国家的50%左右_2J. 在交通运输领域,我国目前的交通能耗与总能 耗的比例已经很高,燃油消耗中交通所占比例一般 在50%左右_3J,而道路运输系统的能源消费量占整 个交通运输部门能源消费量的50%以上_4J.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保持 了年均13%的增长速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到 2003年年底,机动车保有量达到近2400万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还将继续 高速增长,交通能耗与总能耗的比例将会迅速提高. 此外,排放规律和油耗规律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Post等人(1981)得出结论,CO的排放规律和油耗 规律有相似性,据此就能估算出排放量.Williams 等人(1994)扩展了这种观点,并应用于HC和No 上.尾气管中的HC类物质和油耗有很高的相关 性,而且NO的量可能会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增大, 而机动车功率要求和油耗的精确关系能在标准工况 下得到.因此,弄清汽车燃油消耗规律能够为合理 的交通规划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进而能节约能源, 减少大气污染. 国外对汽车油耗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20年 代,尽管对油耗的研究很多,但多数是针对发动机而 言的.从70年代开始,受全球石油危机的影响,运 输系统的燃油消耗问题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1油耗的影响因素 一 般研究认为,影响汽车油耗的因素有30多 种,概括起来主要是三大类,即汽车自身特性,道路 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汽车消耗燃料最根本的目的 就是做功,因此做功的多少直接影响油耗的大小. 在机动车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机动车的实 际行驶特征(如速度,加速度大小及其分布)以及道 路特征(如坡度)可以用一个参数来衡量,即机动车 比功率VSP(vehiclespecificpower).其表达式为: VSP=×[1.1a+9.81×(atan(sinG))+ 0.132+0.000302.-03. 式中,VSP表示机动车比功率,kw/t;为速 度,m/s;a为加速度,m/s;G为道路坡度. 本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机动车的单位油耗和 VSP有一定的相关性,见图1. 收稿日期:2006—11—13 作者简介:贺新(1982一),男,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及油耗研究 第25卷第1期贺新等:汽车油耗的测量与计算研究及其进展33 图1单位油耗一比功率 从图上可以看出,单位油耗Q随着VSP的增 大而增大,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在预测机动车油耗 的建模过程中,通过用一个参数来反映影响机动车 油耗的几个因素,可以减少变量,简化计算.因此, 在研究机动车油耗的过程中,引入VSP的概念不 失为一个积极的尝试. 2油耗的测量 我国1977年首次发布了汽车油耗试验方法标 准,1990年进行了第1次修订,其中规定等速油耗 和多工况油耗试验在道路上进行.20世纪90年代 后期,我国参照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84号法规附 录4.制订了乘用车油耗试验方法l6J,取代了原标准 中的轿车部分,其中规定工况法油耗试验必须在实 验室的底盘测功机上进行.但是,多年来我国仍主 要在试车场进行等速油耗试验.但在实际中,机动 车并不是在没风的水平地面上以恒定的速度行驶, 机动车燃油的经济性受交通流,驾驶员,机动车状况 等因素的影响,发动机是否完全被加热也会对油耗 产生影响.另外,税收政策(像燃油税等)和政府行 为也会对燃油的经济性产生影响[. 2.1直接测量 1)燃料流量测定法:在燃料管上接流量计,直 接测定燃料消耗量; 2)满油箱法:每次行驶时加满油箱,测定燃料 的消耗量; 3)利用油耗仪对汽车油耗进行实时测量. 2.2间接测量 1)燃料喷射量累计法:测定由发动机ECU发 出指令的喷射驱动信号.由驱动时间箅出喷射量, 根据它的累计算出燃油消耗量. 2)空燃比测定法:通过测定发动机吸入空气量 和空燃比,算出每个测量周期的燃油消耗量.根据 它的累计,箅出燃油消耗量. 3)碳平衡法:2003年12月1日颁布的GB/T 19233--2003《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规定, 在实验室内测量汽车工况法排放的同时,通过碳平 衡法计算出汽车油耗J.碳平衡油耗计算法是目前 国际上通行的实验室内车辆工况法油耗试验方法, 即通过对汽车尾气[}JC02,CO,HC含量的取样并进 行计算来得到燃油消耗量(B).碳平衡法是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燃料经过发动机燃烧后,排气中C含 量总和与燃烧前的燃油中C质量总和相等.C原子 在汽车排气中主要以CO,,CO和HC的形式存在. 2.2.1碳平衡法的原理[9-1oJ 汽油主要是由c和H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燃烧后生成不同量的CO,CO2,HC,H2O(包括气态 和液态)及NO等.不论燃烧状况如何,尾气中 CO,C02,HC中C元素的总量应当对应着所消耗汽 油中的C的含量. 碳平衡法是通过对尾气中CO,co2和HC体积 排放测量的分析,得到排气中单位里程内的C元素 含量,再与所用汽油中C元素含量相比而间接得出 B的方法. 不管按照何种运转循环进行油耗测试,假定汽 车运行了Lkm,汽车平均油耗为FEkm/I,燃油密 度为』DFkg/m,燃油中C质量含量为CWFF,所消 耗汽油中的C质量为 肘z=lDF×CWFF×L/,E(1) 按照汽车排放测试标准,可测量?汽车按照运 转循环运行Lkm后,其排气中C02,ECO,HC的排 放量(g/km),分别以E?,E),EHc来表示.另外, C02和CO中C的质量分数为0.273,0.429,HC中 C的质量分数的计箅公式为 C?,FH(=12/(12+),(2) 所以,排气中C质量之和为 聍c二(0.273×Ec【)十0.429×EcO+ CWFH[×EHC)×L,(3) 由(1)式和(3)式相等得到油耗公式为: FE=IDF×CWFF/(0.273×Ec【)+ 0.429×Ec0+CWFuc~.×EHC),(4) 由此得到100km油耗量公式为 Q=100×(0.273×Ec()一 +0.429×ECO+ CWFHc×EHc)/(IDF×CWFv).(5) 34北京工商大学(自然科学版)2007年1月 2.2.2基于碳平衡法的各国油耗公式 由碳平衡原理得到的公式,在日本,美国,欧盟 标准或法规中出现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且随着时 问而修正. ?Et本油耗公式 Et本标准协会制订的汽车油耗试验方法自 1983年就采用了平衡法计算油耗,该标准于1994 年进行了修订,但没有变化. 汽油车: FE=649/(0.273×Eco一 +0.429× Eco+0.866×EHc);(6) 柴油车: FE=735/(0.273×Eco. +0.429× Eco+0.866×EHc).(7) 式(6),式(7)是假定汽柴油在15?下的密度分 别为749kg/m,849kg/m,且燃油中碳质量比 CWF=0.866.排气中碳氢化合物的碳质量比 CwFH=0.866的情形下,对式(4)的简化. ?美国油耗公式 美国油耗法规早在1978年就采用了碳平衡法 计算汽车油耗,法规中的计算公式为式(8),式(9). 汽油车: MPG=2421/(0.273×Eco+0.429×Eco+ 0.866×EHc(mile/ga1));(8) 柴油车: MPG=2778/(0.273×Eco+0.429×Eco+ 0.866×EHc(mile/ga1)).(9) 式(8),式(9)是假定汽柴油密度分别为739 kg/m,848kg/m,且燃油中碳质量比,排气中碳氢 化合物的碳质量比CWFF和CF胁均为0.866 的情况下,对式(4)的简化,其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和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使用英制单位g/mile,油耗单 位是mile/gal(=0.425km/m). 1988年美国对上述油耗法规进行了修订,柴油 车的油耗公式保持不变,而汽油车的碳平衡法公式 修正为: MPG=(51740×CWFF×pF/[(0.273× Ecn+0.429×Eco+CFH×EHc)× (6×10一×pF×NH+5471)](mile/ga1). (10) 式(10)中NH为试验燃料的净热值(Btu/lb, 根据BOSCH汽车工程手册l1,普通汽油典型值约 为42.7MJ/kg(?18360Btu/lb). 当汽油密度pF取值739,749kg/m,NH取 上述典型值时,式(10)与式(4)计箅结果相差在 0.4%以内.所以如果不能实测试验燃料的相关特 性值,也可采用较简单的式(4). 1993年美国油耗法规对计算公式进行了补充, 考虑到甲醇汽车,天然气汽车的发展,根据甲醇,天 然气的特性,法规中相应补充了油耗计算公式,详见 文献[12]. ?欧盟油耗公式 欧盟制订的汽车油耗试验方法[1o]自1993年采 用了碳平衡法计算油耗,于1999年进行了修订,但 只是试验循环发生变化,计算公式没有变化. 汽油车: Q=115.4/pF×(0.273×Eco+0.429×Eco+ 0.866×EHc)(i~/100km);(11) 柴油车: Q=115.5/PF×(0.273×Ec()+0.429×E?+ 0.866×EHc)(i~/100km).(12) 式(11),式(12)是假定汽油,柴油的氢碳比分别 为1.85,1.86,即汽油,柴油中碳质量比CFF分别 为0.8664,0.8658,且排气中碳氢化合物的碳质量 比率C=0.866的情形下,对式(4)的简化. 另外,与日本,美国公式不同,欧盟油耗法规计算的 是100km油耗. 2.2.3各国油耗公式的比较 下面通过比较基本油耗子公式(4)中参数的不 同取值,来比较各国油耗公式的不同,见表1. 表1各国油耗公式参数取值比较 研究表明(方茂东和郑贺悦,2003),采用同一组 数据,美国,日本,欧盟目前采用的公式的计算结果 差别很小.排气中碳氢化合物的氢碳比几乎对最终 计算结果没有影响,汽油中氢碳比在典型值的10% 内变化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试验误差范围内,可 以不予考虑. 第25卷第1期贺新等:汽车油耗的测量与计算研究及其进展35 3油耗模型 油耗模型从建模方法上讲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多元回归油耗模型;?理论油耗模型;?台架实验 油耗模型. 3.1多元回归油耗模型【?] TheAustrilianElementalModel是最着名的油 耗模型,这个模型把油耗表示成3个主要因素的函 数,这3个因素就是机动车的3个行驶模式:怠速, 匀速以及怠速和匀速之间的过渡(包括加速和减 速).这个模型的一个比较有用的表达形式如下: F=_厂l+f2×d+f3×h,(13) 式(13)中,,'表示单位里程平均油耗;d表示单 位里程内的怠速延误时间;h表示单位里程内的平 均停车次数;f表示匀速行驶时的单位里程平均油 耗;f2表示怠速时单位时间内的平均油耗;f3表示 每次停车的额外油耗. 在预测交通灯控制对油耗的影响方面,有以下 比较成熟的模型: Robertson建立了如下的方程 F=a×L+b×S+c×D,(14) 式(14)中,F表示总油耗,I;L表示总行驶里 程,km;S表示总的停车次数;D表示总的延误时 间,h. 各个系数来自于一系列的测试,通过回归得到. 它们取决于城市道路的特征,如交通混合情况,匀速 行驶速度,道路倾斜度等等. Cohen得出了一个适用于中等轻型车的公式 (15): E=以×T+b×L+c×N+d×To,(15) 式(15)中,E表示油耗,I;丁表示行驶时间,h; L表示行驶里程,km;N表示停车次数;To表示怠 速时间,h. 3.2台架实验油耗模型 反映汽车燃油消耗特征的指标有两类,即发动 机燃油消耗指标和汽车整体燃油消耗指标.通常以 发动机的比油耗ge(g/kW?h)来评价发动机燃油消 耗,以实际油耗Fr(mI)或百公里油耗Q(1/100 km)来评价汽车整体燃油消耗【14]. 台架实验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发动机的燃油消耗 特性,要想用该模型预测交通系统燃油消耗需要通 过一系列的复杂计算才可能实现. 发动机比油耗是发动机转速和功率的函数, 即: gef(/,g,),(16) 式(16)中,为发动机的比油耗(g/kw?h)," 为发动机的负荷率,即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与发 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之比,即:"=Pe/Pe, 为发动机转速(r/min). 由此可计算出汽车实际油耗和百公里燃油消 耗: F(,:丝盟( mI),(17)1000L??|D,…/', 式(17)中,L为汽车行驶距离(m);p为燃油密 度(g/mI);为汽车行驶速度(km/h).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影响汽车燃油消耗的因 素很多,从汽车性能上看,主要影响因素有发动机的 功率,转速及反映发动机燃油消耗特性的比油耗曲 线【14].这些因素都会随着汽车行驶状况的改变而 发生变化.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汽车的行驶状况会 受到诸如交通量,行驶速度,交叉口间距和控制方式 等的影响[. 3.3理论油耗模型 3.3.1理论油耗模型I【16] 理论油耗模型建立在发动机油耗是发动机功率 和转速的函数.而发动机功率又可细分为内部功率 和外部功率,内部功率用于克服发动机内部摩擦, 附属设施(风扇,电机等),外部功率则用于克服道路 阻力,空气阻力等.类似,发动机也因此分为内部 功率所需油耗和外部功率所需油耗.上述理论可用 式(18),(19),(20)表示: UFC=F(HP,RPM),(18) HP=HP+HP,019) UFC=UFC+UFC(20) 式(18),(19),(20)中UFC为单位油耗;liP 为发动机功率;RPM为发动机转速;HP,为发动 机内部输出功率;H,为发动机外部输出功率; UFC为发动机内部功率油耗;UFC为发动机外 部功率油耗. 在油耗理论中,将单位输出功率所消耗的燃料 定义为比油耗.一般研究都认为比油耗a是发动机 转速的函数并可以近似地表示为线性关系: 口=UFC/HP=口l+口2?RPM,(21) 如果将式(21)中HP分解为内部功率(用于发 动机摩擦,电机,风扇)和外部功率(用于克服道路 36北京工商大学(自然科学版) 阻力等)两个部分,则式(21)变为: UFC=(.l+a2?RPM)?HPn+ (口l+a2.RPM)?HP(22) 由于内部功率数值较小,且难以估计,一般将其 定义为常数,这样理论油耗就成为发动机转速和输 出功率的函数,它包含内部功率油耗和外部功率油 耗两个部分. 定义口lHP=UFC,a2HP=口3则式(22)可 整理如下: UFC=UFC面+a3.RPM+口l?HP+ a2'RPM?HP(23) 这样以UFC,HP及RPM为变量,通过恰当 的野外油耗实验,利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对式(23)中 的参数UFCal,a2,a3进行标定,即可建立不同 车型的油耗预测模型. 式(23)的理论油耗模型是针对外部功率大于零 的情况,当外部功率小于等于零时,外部功率与发动 机油耗没有相关关系(不产生油耗),此时式(23)变 为: UFC=UFC+a3'RPM(HP?0).(24) 3.3.2理论油耗模型lI[] 机动车克服阻力和产生加速度需要功率.驱动 机动车的瞬时功率可用式(25)表示: Zt=Zd+Zr+Za+Ze+Zm,(25) 式(25)中,Zd,Zr,Za,Ze和Zm分别表示克服 驱动阻力,轮胎滚动阻力,空气动力学阻力,惯性与 重力阻力所需的功率和附属设备(如空调)所需功 率.根据Richardson(1982),主要的计算式(用kw 表示)为: Za=2.36×10一M,(26) Z,=(3.72×10一+3.09×10一)M,(27) Za=1.29×10CaAv,(28) Z,=2.78×10叫(&+gsin0)My.(29) M(kg)表示机动车惯性质量,(km/h)表示机 动车速度,a(m/s)表示加速度,Cd表示空气阻力 系数,A(rn)表示机动车迎风面积,0表示道路坡 度.根据在底盘测功机上的测试结果,轮胎压力的 增大能减小滚动阻力.zr的值应在上述公式的计 算值的基础上减去0.3.Zm根据使用的附属设备 的类型而定. 详细的速度时间关系知道的情况下,瞬时功率 的模型就能适用,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燃油消 2007年1月 耗率(mI/min)和总的瞬时功率(kW)成线性关系, 如式(30): F,=Og+,=C+gZ,,(30) a表示怠速油耗率,是功率产生过程中热力 学效率的量度.对于火花点燃式(sparkignition,SI) 发动机,Post等人(1981)发现,怠速燃油流率与发动 机排量(enginecapacity,EC,litres)成比例.直线斜 率就是),值, 3.4几类油耗模型的比较 对于第一类模型,由于它来自于大规模的野外 实验,因此具有很高的置信度.但这种方法有一个 缺点,那就是异地使用性能差.而台架实验模型的 基础是比油耗一功率一转速图,由于它们是由室内 实验得到的,因此可以使用在任何地方.但它的缺 点一是可信度差,二是需要有专门的设备取得实验 数据.第二类模型即理论油耗模型是根据能量守恒 原理,利用牛顿法则通过力学分析和实验标定建立, 用这种方法建立的模型能克服上述两种模型的缺 点,表现了高的置信度和异地使用性,因此被认为是 一 种较好的建模方法l1. 4结论及展望 目前对油耗研究的趋势大体可分二个方向:微 观方向和宏观方向.微观方向侧重于对发动机的研 究,例如对点火提前角和油耗关系的研究等,为发动 机技术革新提供依据.宏观方向侧重于和交通模型 结合起来,为交通布局和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 设施(包括公路)的建设,迫切需要交通系统的节能 和低排放,这就涉及到可持续交通理论中的能源和 环境两大要素l1.城市规划中交通路口和网格的 布局与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交通路口通 过影响车辆运行的速度来影响交通效率,对速度的 影响又能影响汽车的燃油消耗,这是比较微观的层 面.交通网格的设计对交通效率的影响体现在更大 的尺度上.道路网格可采取3种形式:均匀网格形 式,环形路为主路的布局和直干路为主路的布局. 在一个城市的规划中如何将这3种形式有机结合起 来,使城市交通系统更高效,更环保,更低耗,最大限 度地满足可持续交通的能源战略,是环境工作者和 城市规划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标.例如,在有交通 信号灯控制的情况下,研究汽车的运行速度预测模 第25卷第1期贺新等:汽车油耗H测量与计钟:研究及其进展37 型和运行速度影响下的燃油消耗预测模型是一个基 础,也很重要的方面,它能为我们在更大尺度上寻求 交通系统效率优化和能源优化的结合点提供理论基 础.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战略 资源调查[M].北京:时*出版社,2005. [2]张开字.第二石油消费大国背后[N].石油商报,2004 — 12—24. [3]工炜,项乔君,常玉林,等.城市交通系统能源消耗与 环境影响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中国能源效率中心.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十五"及后十 年节能潜力分析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能源效率中 心.2000. [5]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可持续交通课题组. 中国交通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R].北京:交通科学研 究院,2005. [6]GB/T12545—01—2【)(】1,乘_【}j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S]. [7]RichardS.MotorVehicleFuelEconomy[M].Oxford, UK:MacmillanEducationLTD,1989. [8]GB/T19233--2003,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S]. [9]方茂东,郑贺悦.基于碳平衡法的汽车油耗测量方法 [J].汽车工程,2003(3):295—297. 110]AcevesSM,FlowersDI,Martinez—FriasJ,eta1.ASe— quentialFluid—MechanicChemical—KineticModelof PropaneHCCICombustion[c].Warrendale:SAE. 2001. 111JToshijiA,SatoshiM,YasuharuK.ModelingoftheEf— fectofAir/FuelRatioandTemperatureDistributionon HCCIEngines[C].Warrendale:SAE,2001. [12]AcevesSM,FlowersDI,Martinez—FriasJ,eta1.HCC1 Combustion:AnalysisandExperiments[c].Warren dale:SAE,2001. [13]TongHY.VehicularEmissionsandFuelConsumption atUrbanTrafficSignalControlledJunctions[D].Hong Kong:TheHongKongPohytechnicUniversity,2001. [14]余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0. [15]MayAD.Trafficflowfundaments[M].NewJersey: PrenticeHal1.1990. [16]章后忠,潘玉利,程珊珊,等.建立四类代表车型的理 论油耗模型[J].华东公路,2002(6):62—66. [17]LeungDYC,WilliamsDJ.Modellingofmotorvehicle fuelcosumptionandemissionsusingapower—.basedmod.. el[J].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Assessment, 2000.65(1—2):21—29. [18]交通部公路研究所.中国国省道1二线公路路面管理 系统[R].北京:交通部公路研究所,1997. [19]1三炜,陈学武,陆建.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 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HEADWAYANDPROSPECTOFSTUDYON VEHICLEFUELCONSUMPTION HEXin,WANGQi—dong,YIEShen—bin (CollegeofChemical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BeOingTechnologyand BusinessUniversity,Bering100037,China) Abstract:Thebasicprincipleofthecarbonbalancemethodhasbeendescribedinthispaper.Th edif— ferentformulasinstandardsorregulationsofJapan,theUSandEUhasbeenanalyzed.Measur ements andmodelsofvehiclefuelconsumptionhavebeenintroducedandusualmethodologiesinstudyingvehi— clefuelconsumptioncanbegained.Itcanprovidereferencesforurbantrafficprojects.Experiments indicateUSthatthereisalinearrelationshipbetweeninstantaneousfueIconsumptionandVSP.VSP canbeusedintheinvestigationofvehiclefuelconsumption. Keywords:energyresource;vehicle;fuelconsumption;measut.ment;model (责任编辑:檀彩莲)
/
本文档为【汽车油耗的测量与计算研究及其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