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9-01 39页 doc 66KB 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 《 Infectious disease (供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和护理学本科专业使用) 主 编 郭亚兵 副主编 侯金林 周福元 编 者 郭亚兵 侯金林 汪能平 陈永鹏 周福元 彭 劼 姜荣龙 朱幼芙 文维群 审 阅 汪能平 二,,四年十一月 1 前 言 传染病学是研究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能在人间流行的一类疾病,它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传染病学是古老的学科,有许多传染病已罕现人世;但它又是富有活力的学科,因为我们人类不断面临新传染病的挑战。不同历史时期,人间...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 《 Infectious disease (供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和护理学本科专业使用) 主 编 郭亚兵 副主编 侯金林 周福元 编 者 郭亚兵 侯金林 汪能平 陈永鹏 周福元 彭 劼 姜荣龙 朱幼芙 文维群 审 阅 汪能平 二,,四年十一月 1 前 言 传染病学是研究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能在人间流行的一类疾病,它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传染病学是古老的学科,有许多传染病已罕现人世;但它又是富有活力的学科,因为我们人类不断面临新传染病的挑战。不同历史时期,人间流行的传染病的疾病谱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传染病学教学在强调具有共性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学重点放在当前多发或流行的传染病上。作为临床医学的一部分,教学又需注重临床实践,以及临床思维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数安排上需将大课讲授、床旁教学与自学合理搭配。大纲中对具体内容分为从重点掌握到一般了解的不同深度与广度,以适应不同专业或同一专业的不同层次的教学。 课程目标 (一)目的 初步掌握传染病基本理论、知识和疾病诊断方法、有关诊疗与急救技术,为今后在参加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发生与流行工作中奠定良好的基础。了解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要求 1、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诊断、治疗原则和措施。了解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基本环节、影响因素和预防原则。掌握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须管理的传染病分类及疫情报告内容。 (2)掌握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流行性乙型脑炎、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疟疾、血吸虫病。熟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登革热、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猩红热、恙虫病、阿米巴病、败血症。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白喉、斑疹伤寒、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医院感染。 (3)掌握传染病患者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与病历书写的基本内容与方法。熟悉传染病病情,学会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方法。 2、基本技能 (1)初步掌握传染病区的隔离原则、分类、隔离制度、隔离技术、常用消毒方法以及法定传染病的报告。 (2)初步掌握各种病原学检查标本收集方法,常用血清学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了解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适应证与意义,学会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肉眼观察。 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教学组织 由传染病学教研室具体组织实施。 (二)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担任课堂讲授的教员,必须根据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备课与讲课,对新进展内容要精心选择。备课时,要仔细研究大纲与教材,结合本人临床经验写好。教员准备的教案(包括多媒体教案)要通过教学组传阅、讨论与预讲,以提高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启发性。初次担任课堂讲授任务的新教员一定要通过预讲才能上讲台。讲课时要尽量用启发式讲解,做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表达准确、多媒体展示清晰,仪表端正,注意图表、模型、幻灯、投影等多种形式的运用, 2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讲课前要下发增添的辅助教学材料。 2、床边教学 在教员带领下分若干小组进行(一组6-8人为宜)。床边教学前,教员选好病例或典型病例资料及其他准备工作。学员在教员的指导下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提出最需要的检验与特殊检查项目(有关结果由教员提供),然后将上述所得结果加以归纳综合分析,提出诊断和治疗意见。教员要动用各种启发诱导方法,引导学员展开讨论,以印证、巩固和充实学过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要强化消毒隔离观念,培养良好的医疗作风和职业道德,注意训练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临床思维方法,传授临床工作经验。 3、自学 要有地指导学员学会查阅教材和指定的参考书或影像教学资料,培养学员独立思考、主动钻研与归纳分析的能力。并辅以自习复习题。 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大课 自学 床边教学 3 总论 4 4 病毒性肝炎 1 疱疹病毒感染 2 1 出疹性传染病 登革病毒感染 2 流行性乙型脑炎 4 3 狂犬病、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麻疹 2 2 肾综合征出血热 3 4 艾滋病 2 脊髓灰质炎 1 恙虫病、流行性斑疹伤寒 1 猩红热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 伤寒、副伤寒 2 2 细菌性痢疾、霍乱、 食物中毒 2 炭疽、鼠疫 2 钩端螺旋体病 1 溶组织阿米巴感染 2 疟疾 2 血吸虫病 2 败血症 2 医院内感染 28 16 16 合计(60学时) 3 理论教学内容 下划“ ”的内容为重点掌握内容,下划“ ”的内容为一般掌握内容,未划线的内容为了解内容.“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一般掌握”: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它事物的相互关系。 “重点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传染病的性质及其危害性。传染病的现状与未来。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与周期性、有免疫性。临床特征:病程发展的规律性、特殊表现(发热、发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临床类型的划分。 第二节 感染与免疫 传染和传染病的概念。传染与免疫的概念。传染过程的五种主要表现和意义。传染过程中病原体作用: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变异性。宿主免疫应答在传染过程中的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变态反应。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与人群易感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流行特征。 第四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重要的生理病理变化。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病原体检查与分离、血清免疫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及其他检查。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治疗措施:基础治疗(隔离、护理、消毒、饮食);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病原治疗:中医中药与针灸治疗。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综合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类。传染病疫情报告问题。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原则与要求。 【教学方法】大课讲授。 【授课学时】3小时 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 一、概述 二、病原学 4 流感病毒的特性,抗原的组成,病毒分型和变异(甲型病毒、乙型病毒)、病毒命名法、抵 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侵入呼吸道后病毒的致病作用、单纯型与肺炎型流感的病变特点。 五、临床表现 单纯型、肺炎型、胃肠型、中毒型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细菌性肺炎、上呼吸道细菌感染 与其他并发症。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检测抗原、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支原体肺炎等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基础与对症治疗,病原治疗,干扰素的应用问题、肺炎型的治疗。 十、预防要点 传染源的早期发现和隔离,切断传播途径,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 【教学方法】大课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二节 流行性腮腺炎 一、概述 二、病原学 病毒特性、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五、临床表现 腮腺炎(包括颌下腺、舌下腺炎症)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睾丸炎或卵巢炎、脑膜炎与脑 膜脑炎、胰腺炎等。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血、尿淀粉酶、脂肪酶活性测定,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化脓性腮腺炎、各种原因的腮腺肿大、其他病毒引起的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的 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一般与对症治疗,激素治疗等。 十、预防要点 【教学方法】大课;见习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大特点。 5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三节 麻疹 一、概述 二、病原学 病毒特性、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唯一的传染源(人)、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与免疫力,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两次病毒血症的形成过程,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应答,特征性的病变、粘膜斑与皮疹的 病理,呼吸系统的病理变化。 五、临床表现 典型麻疹的分期和特点,非典型麻疹的类型(轻型、重型、异型、成人)和临床特点。并 发症:支气管肺炎、喉炎、心血管功能不全、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与其他。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多核巨细胞检查、血清抗体测定,病毒分离。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风疹、幼儿急疹、药物疹、水痘、猩红热等的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护理与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十、预防要点 早期发现、早期隔离,切断传播途径,自动免疫与被动免疫。 【教学方法】大课;见习麻疹皮疹特点、卡他性炎症表现。 【授课学时】1学时 第四节 水痘和带状疱疹 一、概述 水痘与带状疱疹的异同点。 二、病原学 病毒特性、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病毒自呼吸道入侵与复制过程、水痘病毒血症为发病基础。带状疱疹发病原理。皮肤病变、 粘膜病变、内脏病变的特点。 五、临床表现 典型水痘的临床表现、其他临床类型——大疱型、出血型、新生儿水痘。带状疱疹的临床 特点。并发症:继发性皮肤细菌感染、水痘脑炎、水痘肺炎及其他。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电镜检查病毒、血清抗体测定,病毒分离。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水痘与脓疱病、丘疹样荨麻疹、疱疹性湿疹鉴别。带状疱疹与胸膜炎、 胆囊炎、 6 肋软骨炎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水痘的一般治疗与并发症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问题。带状疱疹的治疗。病原治疗 (适应证,用法)。 十、预防要点 患者隔离期,传播途径的处理,被动免疫。 【教学方法】自学,提供图片。见习水痘和不同期皮疹特点带状疱疹临床特点。 第五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一、概述 二、病原学 EB病毒抗原抗体系统及意义。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易感性、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五、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其他次要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异型淋巴细胞)、血清学检查(嗜异凝集试验、EBV血清抗体测定)、EB病毒DNA 检测。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巨细胞病毒(CMV)、腺病毒感染相鉴别。 八、预后与治疗 九、预防要点 患者隔离期,传播途径的处理,被动免疫。 【教学方法】自学。 第六节 病毒性肝炎 一、概述 分型、危害性与研究进展。 二、病原学 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特点;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病毒抗原、抗体系统的 现状及意义。乙肝病毒基因型与变异。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病毒携带者),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易感性、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甲肝、戊肝的发病机制,乙型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应答与各临床类型的发病机制。急 性、慢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变化。黄疸、肝性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出血与腹水的发病 原理。 五、临床表现 7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淤 胆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活动性与静止性;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各型的主要临床表现。 小儿和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特点。并发症:关节炎、肾炎、胆道感染等。 六、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试验,血清学检查(各型肝炎的抗原与抗体检查和意义),肝活体组织检查的适应证 和临床意义。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溶血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等的鉴别。 八、预后 各型肝炎的预后。肝炎与肝硬化、肝癌的关系。 九、治疗 急性肝炎: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慢性肝炎:一般护肝、降酶和中医中药治疗;α 干扰素、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等)与其它抗病毒药的应用。重症肝炎:治疗原则、具体 治疗措施:一般治疗、支持治疗、并发症(感染、出血)、肝昏迷、肾衰竭的防治、人工肝 支持治疗和异体肝移植。 十、预防要点 传染源的管理、不同型的肝炎如何切断传播途径、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甲、 乙型肝炎疫苗的使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 【教学方法】大课精讲,部分双语教学。 【床边教学】问病、查体、写病历;见习以下体征:皮肤和巩膜黄疸、蜘蛛痣、扑翼样震颤、 肝臭、肝脾肿大;综合讨论。 【授课学时】4学时 【课外讲座】1. 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2.分子病毒学实验技术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 第七节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 一、概述 二、病原学 病毒分型、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四、发病机制 五、临床表现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手-足-口病临床特点。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和检测。血清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八、治疗 隔离和对症治疗。 九、预防 注重个人和公共卫生。 【教学方法】自学。 第八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概述 二、病原学 病毒特性及其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主要传染源是猪、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8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病毒入侵的途径、复制的部位,乙脑病毒血症和最终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的病变。基本 病理为神经细胞变性、肿胀与坏死、“血管套”的形成等。 五、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的临床经过(初期、极期、恢复期与后遗症期),临床类型。脑部病变定位(脑干 位、干上位、上脑干位、下脑干位)。并发症与后遗症。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脑脊液检查、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毒型菌痢等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一般治疗,对症治疗(高热、惊厥、呼吸衰竭的处理),中医中药治疗,肾上腺皮质 激素与其他治疗,后遗症的治疗。 十、预防 管理传染源、防蚊与灭蚊,预防接种。 【教学方法】自学。播放教学录象片。 第九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一、概述 病毒性出血热的分类。 二、病原学 病毒特性、抗原性与血清型、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地区、季节、年龄,野鼠型与家 鼠型的流行特点)。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基本病理变化和各系统器官的病变,尤其是肾、尽、脑垂体与消化 系统的病变;病变形成原因——病毒损害,免疫复合物损害;结局。 五、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的五期临床表现,分型及其特点。家鼠型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并发症: 心衰、肺水肿、腔道大出血、 继发感染。 六、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规,血液生化检查,血清学检查,免疫功能检测。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化验特点,血清学检查。鉴别诊断(各期的鉴别 重点不同)。 八、预后 九、治疗 治疗原则(三早一就,综合治疗为主,把好“五关”),不同病期的治疗原则与治疗 措施,并发症的治疗要点。治愈标准。 十、预防 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疫苗接种。 【教学方法】大课精讲;见习:“三红三痛”表现。 播放教学录象片。 【授课学时】2学时 第十节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一、概述 9 二、病原学 病毒特征、血清分型、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与白纹的传播特点与作用)、人群易感性,流行特 征(地区分布,季节性、传播形式)。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登革热 二次病毒血症、免疫复合物的形成。病理解剖为全身脏器 退行性变和出血为主的变化。登革出血热;病毒二次感染和机体免疫增强、病毒毒力差异。 病理变化为全身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后导致出血和血浆渗出。 五、临床表现 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其他临床类型(轻型、重型)的特点。登革出血热的 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抗体和抗原检测),其他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流行性感冒、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 等的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一般和对症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十、预防 早期发现、就地隔离患者。防蚊与灭蚊。预防接种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见习:登革热皮疹和实验室检查特征。 【授课学时】2学时 第十一节 狂犬病 一、概述 二、病原学 病毒特性,抗原特点,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流行情况,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病毒侵入神经系统的途径,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特点,内基(Negri) 小体。 五、临床表现 典型狂犬病临床经过,瘫痪型的临床特点,犬狂犬病。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脑脊液,血清抗体检测,免疫荧光试验,Negri小体检查,病毒分离。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其他病毒性脑炎的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隔离患者,对症治疗(镇静、保持呼吸道通畅、脱水剂的使用等)。 十、预防 管理传染源,暴露后的处理和预防接种。 【教学方法】自学;播放教学录象片。 第十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一、概述 二、病原学 病毒特性,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与流行现状。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HIV入侵机体后与T细胞和B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自身免疫应答的作用。淋巴组织和造H 血组织的病变。神经系统的病变,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10 五、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病与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并发机会 性感染与恶性肿瘤期。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免疫功能检查。血清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病原体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依据。与其它细胞免疫缺陷综合征的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病原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机会性感染与恶性肿瘤的治疗,免 疫功能重建。 十、预防要点 【教学方法】大课精讲; 播放教学录相片; 见习:不同期临床表现;常见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表现(PCP、KS);治疗药物。 【授课学时】3学时 【课外教学】AIDS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第十三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一、概述 二、病原学 病毒特性、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病毒致病性和抗病毒宿主免疫参与的发病机理。肺和脾淋巴系统病变特征。 五、临床表现 典型SARS的临床表现;重型SARS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胸部影象学检查(X线胸片或CT)、血清学检查、病毒RNA检测;病 毒分离。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标准和确诊诊断标准;与其他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 八、治疗 隔离患者,对症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 九、预防 管理传染源,空气流通与消毒,呼吸道和近距离接触的防护。 【教学方法】大课;展示图片和录象资料 【授课学时】1学时。 第十四节 脊髓灰质炎 一、概述 二、病原学 病毒特性、抵抗力、分型。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性地区、季节、年龄。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病毒入侵宿主的经过。隐性感染,二次病毒血症,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宿主免疫力与发病 的关系,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病理变化。 五、临床表现 11 临床类型;瘫痪型各期(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脊髓与脑干型、脑型、混合型,恢 复期及后遗症期)的临床表现。 六、并发症 支气管炎、肺炎、肺不张等。 七、实验室检查 血象、脑脊液检查、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瘫痪前期、瘫痪期与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的疾病鉴别。 九、预后 十、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恢复期与后遗症期的治疗。 十一、预防要点 隔离患者、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教学方法】自学;播放教学录象片。 第十五节 风疹 一、概述 二、病原学 病毒的基本特性,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风疹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复制引起二次病毒血症。风疹皮疹形成的原因及病理。先天性 风疹的发病原理。风疹病毒脑炎的主要病变。 五、临床表现 获得性风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无皮疹性风疹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风疹脑炎、关节炎、 咽炎、肺炎、心肌炎等。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咽拭涂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麻疹,幼儿急诊、药物疹的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一般及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治疗。 十、预防 隔离传染源,自动免疫。 【教学方法】自学。 第三章 立克次体病 第一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 一、概述 二、病原学 立克次体特性,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侵袭过程,立克次体血症与毒血症,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斑疹伤寒结节的形成。 12 五、临床表现 典型患者的临床表现,轻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复发型斑疹伤寒的原因与特点。 并发症。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血清学试验(外斐试验,立克次体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病原 体分离。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出疹性传染病的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与流行性斑疹伤寒同。 十、预防要点 灭鼠、灭蚤。 【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节 Q热 一、概述 二、病原学 贝氏立克次体的特性、抗原相的变异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呼吸道、接触、消化道)、易感者。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立克次体血症。小血管、心、肺、肝、肾病变。 五、临床表现 急性Q热和慢性Q热的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血清免疫学检查、病原体分离和动物接种。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流行性感冒、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等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一般和对症治疗。病原治疗。慢性Q热的治疗。 十、预防要点 患者和病畜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接种。 【教学方法】自学。 第三节 恙虫病 一、概述 二、病原学 病原菌的特性、抗原性、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特殊的传播过程、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病原体侵入、繁殖、立克次体血症和毒血症的形成。焦痂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全身小血管 炎与小血管周围炎。 五、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和病程经过,常见的特殊体征(皮肤焦痂和溃疡)。并发症。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血清学检查、病原体分离。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与钩端螺旋体病、疟疾、流行性感冒、伤寒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对症治疗、病原治疗。 十、预防要点 灭鼠,切断传播途径,个人防护。 【教学方法】自学;播放教学片。见习:恙虫病特异性皮肤焦痂和溃疡、治疗方法。 13 第四章 细菌性疾病 第一节 猩红热 一、概述 二、病原学 β型溶血性链球菌特性,红疹毒素,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侵袭过程,病原菌及其毒素的致病作用,变态反应;感染、中毒及 变态反应的病变。 五、临床表现 普通型各期的临床表现,轻型、脓毒型、中毒型与外科型的临床特点。并发症。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咽拭培养,尿常规。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麻疹、风疹、药物疹以及其它出疹 性疾病的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一般治疗,病原治疗,并发症治疗。 十、预防 【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概述 二、病原学 脑膜炎球菌的特性,抵抗力,分型,与流行的关系。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地区、季节、年龄)。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鼻咽部感染、菌血症、脑脊髓膜的化脓性为症过程与主要病理解剖 所见。暴发型的发病机制。脑膜炎球菌的脂多糖内毒素的作用。 五、临床表现 普通型的临床表现,暴发型(败血症、脑膜脑为、混合型)、轻型与慢性败血症 的临床特点。并发症与后遗症。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脑脊液检查,病原体检查(脑脊液涂片与培养,咽拭子与血培养,皮 肤瘀点涂片检查),免疫学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与实验室依据;鉴别诊断——与化脓 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及虚性脑膜炎的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普通型的治疗 一般治疗、病原治疗(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与方法,耐药菌株的出 现和处理)、对症治疗。 暴发型败血症与脑膜炎的抢救 抗感染,抗休克与DIC的处理,脱水、亚冬眠的应用,呼 吸衰竭的处理。肝素的应用指征,治愈标准。 十、预防 传染源的早期隔离,综合性预防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药物预防和自动免疫。 【教学方法】大课精讲;播放教学片; 【授课学时】2学时。 14 第三节 白喉 一、概述 二、病原学 病原菌特性,分型,毒力及其变异,抵抗力(体外)。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外毒素的致病作用,咽、喉局部假膜的形成,假膜的特点。心肌、 神经、肾、肝脏病变特点。 五、临床表现 咽白喉各型的临床表现,喉白喉、鼻白喉及其他部位白喉的临床特点。并发症: 中毒性心肌炎、周围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病原学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咽白喉、喉白喉的鉴别诊断。 八、预后 九、治疗 一般治疗,抗毒素治疗(应用原则,剂量与具体用法,血清反应及处理)与抗生素 治疗,喉梗阻、心肌炎与神经麻痹的处理,中医治疗。治愈标准。 十、预防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自动免疫。 【教学方法】自学。 第四节 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沙门菌感染 一、伤寒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伤寒杆菌特性,抗原特性,内毒素,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两次菌血症,毒血症,单核吞噬系统的反应。全身单核吞噬系统 的病变,尤其是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的病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五)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持续发热、相对性缓脉、伤寒病容、玫瑰疹、脾脏肿大及消化道 症状),典型伤寒各期(初期、极期、缓解期和恢复期)的表现。各型(轻型、普通型、 暴发型、迁延型)的临床特点。小儿与老年伤寒的临床特点。复发与再燃。并发症。肠 出血、肠穿孔、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心肌炎等。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病原学检查(血液、骨髓液与粪便的细菌培养,取材的注意事项), 肥达试验的诊断意义和评价。其他免疫学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与病毒感染、败血症、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恶生疟疾、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斑 疹伤寒、恶性组织细胞病等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一般治疗,强调注意饮食的重要性;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对症治疗;病原治 疗,常用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与应用。并发症的处理。带菌者的处理。 (十)预防要点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自动免疫。 二、副伤寒 (一)概述 15 (二)病原学特点 (三)临床表现 各种副伤寒的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其余与伤寒同) 三、沙门菌感染 (一)概述 (二)病原学特点 病原特性、群和血清型、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特点 (四)临床表现 胃肠炎型、伤寒型、败血症型,局部化脓感染型的表现。 (五)诊断依据 (六)治疗与预防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媒体病例展示。见习:伤寒面容、玫瑰疹、相对缓脉、血象特点、药 物治疗方法。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 一、概述 二、病原学 痢疾杆菌的特性、毒素,分群分型,菌型的分布与变迁,抵抗力与耐药性。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细菌的粘附性和侵袭力,内毒素与肠毒素的致病作用。中毒型菌痢 发病原理与各肠道病理解剖特点。演变为慢性菌痢的诱因。 五、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急性菌痢有典型、非典型,重型与中毒型;慢性菌痢有迁延型、急 性发作型与隐伏型。各型的临床表现。并发症。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粪便常规检查与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荧光抗体染色)。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的适应证。急性期与慢性期的病变特点与意义。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各型的临床特点、粪便检查所见;鉴别诊断——急性期应与阿米巴痢疾、病 毒性胃肠为、沙门菌肠炎、大肠杆蓖腹泻、空肠弯曲菌肠炎、霍乱及肠套叠等鉴别;中毒 型应与流行性乙型脑炎、出血坏死小肠炎、中暑等区别;慢性期应与慢性血吸虫病、肠息 肉、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及肠癌等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急性菌痢的治疗——一般和对症治疗,病原治疗(并介绍耐药性的形成和对疗效的 影响),短程快速治疗。中毒型的救治——降温止惊、抗休克、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和病 原治疗。慢性菌痢的治疗——支持治疗,病原治疗,调整肠功能紊乱与菌群失调的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自身菌苗的应用。治愈标准与随访。 十、预防 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兼顾传染源的管理,口服活菌苗的应用与药物预防。 【教学方法】大课;见习:里急后重症状、粘液血便。 【授课学时】2学时。 16 第六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概述:食物中毒的定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类与共同特点。 一、胃肠型食物中毒 (一)病原学 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 的特性和抵抗力。 (二)流行病学 各种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三)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肠毒素和细菌内毒素的作用。胃、肠的病变。 (四)临床表现 各种病原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临床特点。 (五)实验室检查 血象,病原学检查(吐泻物标本与可疑食物标本的收集与送检)及其重要 意义,血清凝集试验,肠毒素检测。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非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菌痢、霍乱等的鉴别。 (七)治疗 对症治疗,病原治疗仅在重症病人使用。 (八)预防重点 二、肉毒中毒 (一)概述 (二)病原学 细菌特性、分型、外毒素。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与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 外毒素的致病作用;婴儿肉毒中毒的发病原理。 (五)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婴儿肉毒中毒的特点。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河豚或毒蕈致食物中毒鉴别。 (七)预后 (八)治疗 抗毒素治疗。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 (九)预防要点 罐头等饮食卫生,多价抗毒血清的应用。 【教学方法】自学 第七节 霍乱 一、概述 二、病原学 形态、培养特性、肠毒素,生物型与血清学分型,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世界大流行)。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弧菌的粘附能力,肠毒素的致病作用。小肠粘膜和其他脏器的病变。 五、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各期(泻吐期、脱水期和恢复期)的表现。轻型、中型、重型和暴发 型的特征。并发症。 六、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粪便涂片镜检、培养、免疫荧光染色、制动试验、血清学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确诊首例患者的重要意义。鉴别诊 断——与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凝集弧菌肠炎、病毒性胃肠炎、致病性大肠杆菌腹泻的鉴别。 八、预后 17 九、治疗 一般治疗,对症治疗,静脉补液与口服补液(配方,应用原则),病原治疗。治愈出 院标准。 十、预防 及早发现病人,严密隔离,尽快报告疫情,三管一灭,预防接种。 【教学方法】大课讲授;播放教学片。 【授课学时】2学时 第八节 布鲁菌病 一、概述 二、病原学 形态与生长特点,型别,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羊、牛、猪)、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与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感染过程:从原发感染灶形成,经菌血症、毒血症与败血症,直至多发性病灶出现;并可 进而出现变态反应性炎症。病变特点。 五、临床表现 急性期与慢性期的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 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与血象。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风湿热、伤寒、结核病等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病原治疗,特异性脱敏治疗等。 十、预防要点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菌苗接种和个人防护。 【教学方法】自学 第九节 炭疽 一、概述 二、病原学 炭疽杆菌的形态、荚膜与芽胞,抗原性,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发病原理,各型的病理变化。 五、临床表现 皮肤型、肺型、肠型及败血症型的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细菌学检查,免疫荧光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鉴别诊断——与丹毒、痈、肺炎, 食物中毒等鉴别。 八、预后 基础治疗与对症治疗,病原治疗,抗炭疽血清治疗。 九、治疗 传染源的严格管理、畜产品的处理、个人防护和自动免疫。 【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节 鼠疫 一、概述 疾病的严重性,是烈性传染病之一。 二、病原学 鼠疫杆菌的特性、抗原性、生态型及抵抗力。 18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侵袭与致病过程,腺型、肺型与败血型之间的关系。基本病变与淋巴结、肺部病变特点。 五、临床表现 腺型、肺型与败血型的表现。其他类型。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首例诊断的重要性。与急淋巴结炎等的鉴别要点。 八、预后 九、治疗 基础与对症治疗,病原治疗。治愈标准。 十、预防要点 严格控制与管理传染源,菌苗接种。 【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一节 败血症 一、概述 概念(败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二、病原学 各类细菌。 三、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人体因素和细菌因素。组织器官病理变化。 四、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不同致病菌败血症特点;新生儿、老年人及医院内感染败血症特点。 五、实验室检查 血象,病原学检查,其他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预后与治疗 病原治疗:抗菌药物的应用。支持对症治疗及原发病灶治疗。 八、预防要点 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医疗操作。 【教学方法】大课 【授课学时】2学时 第十二节 百日咳 一、概述 二、病原学 病原菌特性、抗原特性。副百日咳杆菌与某些病毒的病原作用。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病菌入侵呼吸道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呼吸道病变。下呼吸道上皮 细胞变性坏死脱落。脑组织充血、水肿、点状出血。 五、临床表现 各期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并发症。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的应用。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婴幼儿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肺门淋巴结核、百日 咳综合征等的鉴别。八、预后 八、治疗 一般治疗,病原治疗,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问题。 九、预防 【教学方法】自学 19 第五章 螺旋体病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一、病原学 钩端螺旋体的特点。国内外常见类型及其致病力。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猪和鼠为主)、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职业、地区、季节、 类型)。 三、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入侵途径、钩端螺旋体血症,广泛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肝、肾、肺、脑的病变。眼、 脑血管的后发病变。 四、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中期表现(流感伤寒型、肺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脑膜炎型与肾 型);恢复期表现与后发症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血象,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血清学与病原学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流感伤寒型与流行性感冒、伤寒、副伤寒、败血症等鉴别;肺大出 血型与肺结核、大叶性肺炎等鉴别;黄疸出血型与病毒性肝炎鉴别;脑膜脑炎型与流行性 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炎鉴别;肾型与肾综合型出血热鉴别。 七、预后 肺大出血型和黄疸出血型的严重性。 八、治疗 一般治疗,病原治疗(首选药、赫氏反应及防治)、肺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脑膜 脑炎型与肾型治疗中的具体问题,中医治疗,后发症的治疗。 九、预防 灭鼠、防鼠。水源和食物的保护。保护易感人群(菌苗注射、个人防护)。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七章 原虫病 第一节 阿米巴病 一、阿米巴痢疾 (一)概述 (二)病原学 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和持征、生活史、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原虫入侵机体后的变化和致病过程。盲肠和大肠肠壁组织坏死和典型溃疡。 (五)临床表现 无症状型阿米巴疾病、急性与慢性阿米巴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肠出血、 肠穿孔、阑尾炎、结肠肉芽肿;肠外并发症。 (六)实验室检查 粪便检查,血清学检查。 (七)肠镜检查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细菌性疾病、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鉴别。 (九)治疗 一般治疗,病原治疗(首选药物)、并发症治疗。治愈标准。 20 (十)预防要点 【教学方法】自学。 二、阿米巴肝脓肿 (一)概述 (二)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滋养体侵入肝脏的途径,肝脓肿形成过程和特生。 (三)临床表现 病初的表现和临床特点。并发症:膈下脓肿、脓胸、肺脓肿等。 (四)实验室检查 血象、血沉。 (五)特殊检查 放射线、超声波检查、肝脏影像学、肝脏穿刺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细菌性肝脓肿的鉴别。 (七)预后 (八)治疗 一般治疗,病原治疗、穿刺与引流、外科治疗。治愈标准。 【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节 疟疾 一、概述 二、病原学 疟原虫的分类和生活史。疟原虫生活史与发病,复发、传播的关系。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裂殖子的作用,不同疟原虫的发病周期,各种疟原虫引起不同程度贫血的机制、肝脾肿大。 五、临床表现 各型疟原虫典型发作的表现,凶险型发作的临床类型、特殊类型疟疾。复发与再燃。并发 症:黑尿热、肾炎。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疟原虫检查,血清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毒型菌痢的鉴别。与其 他急性溶血性贫血鉴别。 八、预后 凶险发作和黑尿热的严重性。 九、治疗 治疗原则。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病原治疗:对控制发作、防止复发与中断传播两 大类抗疟药的使用原则与方法。凶险发作的救治。黑尿热的处理。耐药性疟疾的治疗。治 愈标准。 十、预防要点 根治传染源(疟疾患者和带虫者),灭蚊、防蚊、预防用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媒体病例展示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三节 黑热病 21 一、概述 二、病原学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形态。其他使人致病的利什曼原虫。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病犬等)、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地区分布,现状)。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入侵过程,原虫在吞噬细胞内反复增殖。脾肿大、肝轻度肿大、骨髓明显增生、机体免疫 应答。 五、临床表现 早期、进展期与晚期的表现。皮肤型与淋巴结型的临床特点。并发症。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血浆蛋白测定,病原体检查等。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伤寒、疟疾、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对症治疗,病原治疗(首选药物、疗程、注意事项),脾切除。 十、预防要点 治疗病人、消灭病犬、扑灭白蛉。 【教学方法】自学。 第八章 蠕虫病 第一节 血吸虫病 一、概述 二、病原学 4种寄生血吸虫,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点。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各种发育阶段的血吸虫的致病特点,结肠病变,虫卵结节的形成,肝脏早期肝硬化的病变。 异位损害。 五、临床表现 侵袭期、急性期、慢性期与晚期的临床特点。异位血吸虫病的表现。并发症。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病原学检查、肠粘膜活检的意义、免疫学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各期的鉴别诊断。 八、预后 九、治疗 病原治疗的指征,首选药物及各期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 十、预防要点 控制传染源、灭螺、管不、管粪、保护易感者。 【教学方法】大课教学。 【授课学时】2学时。 第四节 丝虫病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丝虫的种类,生活史。微丝蚴夜现周期性的原理。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四、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急性期的过敏与炎症反应,慢性期的阻塞性病变。 五、临床表现 急性期、慢性期的表现。班氏丝虫现与马来丝虫病的不同点。 22 六、实验室检查 血象,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细菌性淋巴管炎、结核性附睾与睾丸炎等的鉴别。 八、预后 九、治疗 病原治疗,对症治疗,治愈标准。 十、预防要点 控制传染源、防蚊灭蚊。 附:罗阿丝虫病 【教学方法】自学。 第九章 医院感染 一、概述 医院感染概念。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外源性和内源性)、传播方式、易感人群,发病率。 三、病原学 细菌、真菌、病毒 四、临床表现 各系统感染特点。 五、治疗 病原治疗 六、预防要点 医院内感染监控、消毒灭菌、各种特殊措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学时】2学时。 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传染病学,李兰娟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教材; 传染病学,彭文伟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 参考资料:推荐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SCDC)网址(www.chinacdc.net.cn)、美国CDC网 站(www.cdc.gov)。 考核 教学全部结束后进行全面考核,采取百分制。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床边教学成绩。 23
/
本文档为【南方医科大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