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生命的感悟在指尖碰触(小故事)林晓洁

2017-10-20 7页 doc 45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生命的感悟在指尖碰触(小故事)林晓洁生命的感悟在指尖碰触(小故事)林晓洁 生命的感悟在指尖碰触 ——斌瑞同学学陶记 林晓洁 徐千翔 春天是个充满希望,充满憧憬的季节。2012年3月23日,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瓯海实验小学的校园里却充满着阳光,洋溢着欢笑。孩子们欣喜若狂地迎来了学校第十七届艺术节,又一次成长又一次体验。我们的艺术节中有一个特别令人关注的项目——陶艺制作比赛,这一项目受到全体孩子们和家长的喜爱与青睐。一场别开生面的陶艺制作比赛就要开始了,这里聚集了有各班级推荐出来的200多名“小能手”,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小选手们根据比赛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
生命的感悟在指尖碰触(小故事)林晓洁
生命的感悟在指尖碰触(小故事)林晓洁 生命的感悟在指尖碰触 ——斌瑞同学学陶记 林晓洁 徐千翔 春天是个充满希望,充满憧憬的季节。2012年3月23日,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瓯海实验的校园里却充满着阳光,洋溢着欢笑。孩子们欣喜若狂地迎来了学校第十七届艺术节,又一次成长又一次体验。我们的艺术节中有一个特别令人关注的项目——陶艺制作比赛,这一项目受到全体孩子们和家长的喜爱与青睐。一场别开生面的陶艺制作比赛就要开始了,这里聚集了有各班级推荐出来的200多名“小能手”,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小选手们根据比赛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从自己独特的视角,用灵巧的双手创作了一个个主题鲜明、生动有趣的陶艺作品,我被眼前的件件作品感动了,我为作品的淳朴与粗犷而感动,更被孩子的极富创意的构思而折服。当校园网上的比赛结果公布时,我发现获奖的好多孩子都是我们陶艺社团的成员,作为社团指导师,我很欣喜、也很兴奋。回想孩子们一个多月来的的备战点滴,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在眼前萦绕„„ 【第一滴汗水】 也许是泥土天然的感召能力吸引着孩子们,报名参加校艺术节陶艺制作比赛出乎意料的多,陶艺教室也顿然聚集了很多人气,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做好陶艺作品就要有足够的陶泥。 孩子们纷纷发言,“我家院子里泥巴多的是~”“花坛里有好多泥巴呢~”“还有我们可以去山林里挖泥巴呢~”。我们带着小铲子、小水桶,伴随着讨论声,来到了操场上。孩子们飞快地寻找可以挖泥土的空地,“找到了~找到了~”,小伙子小姑娘们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各就各位地开动了。汗水和着泥土,爬上了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老师,怎么这么难挖,”“好多沙子啊”“那么有趣的陶艺作品真的是拿这些泥做的,”。 “我先来试试吧~”,斌瑞抓起一团泥土准备捏个小人。“泥土很粗糙啊~我先把沙子拣出来吧~泥土怎么捏不成团,松松散散的,我再加点水试试吧。恩,好点了。再加点吧~咦,怎么捏不起来了,哎呀呀,老师,这个泥土不能用啊~” “你的方法不对吧~我来试试~”“我也来”“我也来”孩子们放 1 下了手中的工具,徒手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捏揉揉,加加水,再继续揉捏,玩的不亦乐乎。“老师、老师,这个泥巴为什么这么不好做啊,还有好多的杂质。” “那跟着我走,去看看另一种泥巴吧~”我神秘地向孩子们宣布。孩子们齐刷刷地站起来,拍怕满脸的泥灰,拎上工具,整齐地跟着我。陶泥放在操场司令台下的仓库,我领着孩子钻进这个有点潮湿的仓库,孩子们很惊奇,小心地上前去触摸这些陶泥。“这些泥和花园里的泥怎么不一样啊,”“这里的泥巴颜色比较黑,没有这么多沙子。”“泥巴好捏多了,有‘弹性’。”“老师,这些泥巴是怎么来的啊,也是山里挖来的,”我趁机把传统陶泥的炼制过程讲述给孩子听,孩子们摇头晃脑地一番感慨,看来泥巴来之不易啊~ 【泥巴不听话】 有了材料,孩子们便跃跃一试,想用泥条的方法盘花瓶。他们把转盘搬出来,竹刀、水、泥巴准备好。“搓泥条,双手先把一团泥巴捏成条状的,放在桌面上,两只手心朝泥巴,轻轻地来回滚动泥巴,渐渐地这一大段泥变细变长了,不能太用力,不然泥条就会被压扁或者是粗细不均匀的。”“老师,这我们都会了,让我们自己来吧。”孩子们很有创作的激情,斗志昂扬。 斌瑞一口气搓了10跟泥条,决定开始他的盘筑工作。他小心地将泥条叠起来,使用大拇指让泥条粘接的更牢固,一根泥条上去了,又一根泥条上去了,孩子很高兴,咧开了嘴角。一个不留神,大拇指按的太用力了,花瓶的肚子有些变大了。“算了算了,我等下就把它变小点。”孩子继续盘筑,可是局面似乎不受控制了,花瓶的肚子变得越来越大,“怎么像是大碗了,~”“哎呀呀,塌下来了~”斌瑞的第一次盘花瓶失败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继续吧~”安慰了下自己,赶紧开始第二次尝试。我建议他要注意力度的把握,别太用力了,还要注意用力的角度,这决定了花瓶的外轮廓线和它的成功率。斌瑞点头应下,“这一回,得要特别仔细了~”一根泥条上去了,第二根泥条盘上去了,“这次的泥巴怎么有点湿,糟糕了”。很遗憾,第二次又失败了。盘到差不多10厘米的高度时,花瓶还是坍塌了。我再次建议他先用早点搓好的泥条,那些泥条的干湿会比较适宜。斌瑞是个很认真 2 的孩子,他又进行了几次尝试,但因为泥条不均匀、盘筑的花瓶空隙太大等问题失败。面对着这几件失败的作品,孩子又气又急,拍着泥巴说:“你们~你们怎么这么不听话的啊~”。孩子的情绪变化很快,没两下,转头告诉我,“老师,刚才我生气的时候真的感觉到了火焰从我的鼻子里冒出来~” 看来他今天最大的感受就是通过泥巴体验了一把气急败坏。 我笑笑,对他说:“平时你会觉得泥巴很好玩,软软地、柔柔地,搓个球,捏个方块比较容易,但要是真正做件像样的东西,还真不那么简单吧,我们要轻轻的与它说话,温柔的捏捏它,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老师相信你通过多次的尝试,泥巴就会听你的话了~” 【泥巴开始听话了】 斌瑞是一个执着的孩子,做事情又特别认真,听了我的一番话后,他每天中午只要一有空就到陶艺室来捏泥巴,陶艺教室常常传出和泥的声音,有一次他做得太投入,连上课的铃声响亮也没听见,到教室迟到了挨老师一顿批评。我以为至那以后,他会不来陶艺室了,但还是常看到他的身影。 有一天,突然满身、满手泥巴的跑来对我说:“老师,我已经有经验可以控制泥巴了,不仅如此,我还能让他乖乖听我的调遣呢~” “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试了好多次呢,后来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泥巴太湿了,就用手把他多揉一揉;它太干了,最好加点水再揉一揉均匀;有点松的话,需要我把它拍拍紧;如果看起来没精神,那我就它加点支撑,比如一根牙签或一根木棒。” 我忍不住表扬他,“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用你的耐心、细心听懂了泥巴的需要,也让你手上的泥巴变得更加听话了~。” “哈哈,老师我们最好再赞美下它,因为它和我一样都很喜欢被表扬~” 听着斌瑞的体验,我忍不住贴近泥巴,侧耳倾听它的细语,似乎我们与泥巴正在进行精神的交流、进行对于生命的探讨。我想在孩子的眼中泥巴是有生命的,它是自然的使者,我们的孩子与泥巴对话、与自然交谈,泥土给我们的是永不重复的答案,而我们也赋予了它新 3 的生命。 【感动的泪水】 艺术节陶艺制作比赛的时间一天天接近,像斌瑞这样好强、好胜的孩子,有点按耐不住自己的性子,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也没想好要做什么,心里开始着急。一次社团活动课,一直拽着我问:“老师,你说我比赛做花瓶好吗,”“我做轮船好吗,”“做小动物呢,”“做人物呢,”“人物的话做什么主题呢,”“我还要再想想~”边想边试做,做着做着觉得不满意,乒乒乓乓一阵又打算重新做,反反复复地尝试,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快到下午5点了。 “斌瑞,你妈妈应该来接你了吧~” “我妈妈3点就到了呢,她每天都是这样的,在外面等着我„„”“那妈妈每天在那等你不是很辛苦吗,先回去吧,妈妈要着急了。”“没事,妈妈知道我在准备陶艺作品,她会等我。”“你真幸福有个这么爱你的妈妈,但你也要与妈妈说一声,你打算让妈妈等你多久,让她心里不着急。”说着他突然像飞一样快的跑出了教室。不一会儿他又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老师,老师我知道做什么了~”。边说边收拾工具准备回家,我有点好奇。 第二天,斌瑞一到陶艺室就拿好工具开始创作了,先捏出了外形,身体、四肢,再拿竹刀刻画出五官,揉搓了小泥块、泥条装饰泥人的衣服,一块普通的泥巴在他的手中渐渐变得有生气,人物的形象变得鲜活起来。“我们一起再来修改下吧,”他一把揽过转盘,“老师,我要独立完成”。说着,继续雕琢起来,修整细节、添加环境、牢固泥人和底座等等。看着这一张严肃、认真的小脸,我更加好奇了。 第三天,斌瑞一脸纠结地对我说:“老师,你说我的作品取什么题目最好啊,你能帮我想一个最贴切的吗,” “其实那天我跑到门口偷偷地看到我妈妈,她正探头往学校里望呀望,黄昏的余晖照到妈妈的脸上,她的眼神看起来好温柔,妈妈真的对我很好,每天这样等我回家,从来不催促我,她真的很辛苦。当时,我就突然有了灵感,我把创作思路告诉妈妈,妈妈高兴极了~说我长大了,懂事了~老师你知道吗,我看到妈妈的眼泪都在眼框里直打转呢。” 4 我的好奇心被满满的感动替代,我想这就是孩子发自内心的真实和情感的流露,是他对生活的认识,他赋予了泥巴新的生命。 “那我们一起给这件作品起个好听的名字” “就叫《等待》吧”。 接下来的几天,斌瑞很有计划地把《等待》这件作品反复进行修改,如在人物的表情、动作、着装、及装饰手法上,他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他的这件作品最终获得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 后来,斌瑞把自己的优秀作品带回家去给妈妈看,相信不用多的言语,母子之情尽在那一刻表露无遗。 【我的反思】 陶艺制作比赛是结束了,成绩也是喜人的,回想孩子们认真的眼神、专注的态度、对生活的洒脱及情感的流露,我开始思索:孩子的作品虽然还称不上大家精品,但谁能否定今天这些孩子不会成为明天的艺术家呢,孩子那些稚嫩的作品中也同样透漏着“大艺术家”的气势。作为老师我们要认识到,孩子的生活经验是孩子创作作品的源泉,孩子创作过程都是孩子自己心底的情怀流溢,这赋予了作品独特的生命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每个孩子都会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这就是财富,值得保护、珍藏。 让我们陪伴孩子左右,为孩子提供实实在在的陶艺创作空间吧,让他们自得其乐、自由自在地在泥巴上尽兴发挥其创作激情,那样忘我,那样真诚,虽说稚拙,但却感人„„ 学生陶艺制作比赛剪影 5
/
本文档为【生命的感悟在指尖碰触(小故事)林晓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